盈余管理

合集下载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对盈余的预测、分配、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活动。

通过盈余管理,企业能够合理地分配和使用盈余,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保障股东利益,提升企业竞争力。

1. 盈余预测企业可以通过盈余预测的方法,对未来一段时间的盈余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

通过对市场环境、行业发展、企业经营状况等因素的研究,可以提前预见到可能会对企业盈余产生影响的因素,并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2. 盈余分配企业在进行盈余分配时,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盈余分配比例。

可以采取利润归还股东、留存盈余等方式进行分配,以满足公司的发展需求和股东的利益诉求。

3. 盈余使用盈余的使用涉及到企业的投资决策和内部经营活动等方面。

企业应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充分考虑盈余的影响,确保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控制。

在内部经营活动中,要根据企业的盈余情况,合理安排资源的利用,提高经营效益。

4. 盈余管理企业应加强对盈余的管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体系。

通过制定明确的盈余管理政策和规定,规范盈余管理行为,提高盈余管理的透明度和可持续性。

要加强对财务信息的监督和审计,确保盈余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1. 增强财务分析能力企业应提高财务分析能力,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把握企业盈余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及时发现企业盈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 加强预警机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预警机制,通过制定预警指标和预警模型,及时发现可能对企业盈余产生影响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3. 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企业应加强信息披露工作,及时公开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盈余情况,确保股东和投资者对企业盈余的了解和监督。

4.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务数据的采集、核实、处理和存储等环节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防范内部盈余管理风险。

5. 强化风险管理企业要加强风险管理工作,通过对盈余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降低风险对盈余的影响。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盈余管理是企业在会计、财务、税务等方面用各种手段来调整、操纵财务报表,以达到降低纳税、增加盈利、提高股价等管理目的的一种行为。

对于企业而言,适当的盈余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但如果过度盈余管理,则可能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遏制和防范企业的盈余管理。

以下是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一、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1. 改变会计政策:企业可以改变某些会计政策,如减少折旧费用,提高账面价值等进行盈余管理。

2. 延迟确认费用:企业可以将一些费用拖延到以后再确认,以此来增加当前的净利润。

4. 土地重估:企业可以对其拥有的土地进行重估,提高账面价值从而增加净资产,进而提高企业的股票价格。

5. 费用的分类和分摊:企业可以将一些费用分摊至其他项目或的账期,以此来减少当期的费用支出,从而增加利润。

二、有效的防范和遏制盈余管理的对策1. 财务报表公开透明:企业应当将其财务报表公开透明,尽可能地减少其财务报表中的漏洞和错误。

2. 行业监管机构的监管:企业应当加强对其财务报表的监督和管理,不断完善财务报表规范和标准,同时加强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对于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严格审查。

3. 内部监督和诚信经营:企业应当加强对内部的监督和管理,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同时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

4. 加强信息披露:企业应当加强对外部信息的披露,及时发布关于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经营状况等公开信息,以增加投资者的信任和支持。

5. 建立诚信评价体系:企业应当建立科学的诚信评价体系,加强对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管理,建立对于经营行为的信用记录,并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考核。

盈余管理是一种普遍的企业行为,但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会短期内带来利益,但长期来看,会对企业的发展和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企业应当树立诚信经营的思想理念,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遏制盈余管理的措施,不断提高自身的诚信度和经营风险管理能力。

盈余管理名词解释

盈余管理名词解释

盈余管理名词解释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管理会计手段,调节财务报表中的利润数,以达到特定目的的一种行为。

其主要手段包括操纵销售价格、控制原材料采购价格、调节折旧方法和年限、操纵财务费用等。

盈余管理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企业夸大或缩小其利润数,从而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决策,损害投资者利益。

其中,法定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主要用于企业扩大规模、资本支出等长期性投资。

企业可以在规定的比例范围内自由分配法定盈余公积,但不得用于弥补亏损或者转增资本。

管理是指为达到一定目标,通过制定计划为前提,对计划实行组织、监督、控制、奖惩,使计划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涉及到组织中的每一个人、物、事、信息等资源,其工作本质是协调。

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进行管理,包括激励、考核、培养等。

盈余管理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一、引言盈余管理是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领域,涉及到公司如何管理其盈余和利润分配的决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众多的学者和研究机构对盈余管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论述。

本文将对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了解盈余管理的本质、成因和影响。

二、盈余管理的定义和目的盈余管理是指公司高层管理者通过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和利润分配方式,以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或者满足特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其核心目标是通过操纵盈余水平和质量来影响公司的市场表现和财务状况。

三、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1.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在公司和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公司经营者可以通过盈余管理来隐藏或透露真实的财务状况,以对投资者产生影响。

2.股东代理理论股东代理理论认为公司高层管理者为代表股东利益的代理人,可能将盈余管理作为一种行为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四、盈余管理的动机1.资本市场压力公司可能面临来自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的压力,要求其维持一定的盈余水平和增长率,从而激励公司高层管理者通过盈余管理来满足这些预期。

2.管理者报酬奖励一些公司通过将管理者的报酬与盈余水平和质量挂钩,激励管理者通过盈余管理来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以获取更高的报酬。

3.避税和减税通过盈余管理,公司可以通过合理的会计政策选择和利润分配方式来减少纳税负担,从而提高公司盈余。

五、盈余管理的手段和实践1.会计政策选择公司可以通过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如收入确认、资产计价和成本资本化等,来影响盈余水平和质量。

2.盈余平滑公司可以利用盈余平滑策略,通过调整会计期间内的收入和费用时间分配,以实现盈余的平稳增长。

六、盈余管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1.市场反应研究表明,盈余管理与公司市场表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一些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提升盈余水平和质量,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可度和投资者信任。

2.公司价值盈余管理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具体的影响因公司不同而异。

一些研究发现,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导致公司价值下降,而适度的盈余管理可能对公司价值有积极的影响。

盈余管理的原因与对策

盈余管理的原因与对策

盈余管理的原因与对策在商业运作中,盈余管理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手段来调整其财务报表,以达到一定的目的,如增加利润、提高股价等。

虽然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来一些好处,但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会导致信息不对称,损害投资者利益,甚至对整个市场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了解盈余管理的原因和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一、盈余管理的原因1. 经济压力: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下行压力,为了满足股东和投资者的期望,企业可能会选择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利润水平,以维持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2. 股价操纵:股价是衡量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企业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影响股价的波动,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资金。

3. 税务筹划:税务筹划是企业合法的财务管理手段,企业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调整利润分配,以减少税务负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 奖励机制: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通常会根据企业的盈利情况来确定自己的薪酬和奖金,为了获得更高的报酬,他们可能会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二、盈余管理的对策1. 加强监管: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财务审计制度,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减少盈余管理的空间和机会。

2. 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企业应主动公开其财务信息,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增加投资者的信任和对企业的了解。

3. 增强企业治理意识:加强企业内部治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减少盈余管理的发生。

4. 完善激励机制: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使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股东利益相挂钩,降低他们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5. 强化投资者教育: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财务报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增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判断能力,减少盈余管理对投资者的影响。

总之,盈余管理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可能会进行盈余管理。

然而,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会对企业和市场产生不利影响。

盈余管理的原因、动机及测度方法前沿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的原因、动机及测度方法前沿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的原因、动机及测度方法前沿研究综述盈余管理是公司在财务报告中有意地调整收益或费用来影响期末盈余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是为了满足管理层的目标、市场预期或其他激励、奖励机制。

本文将对盈余管理的原因、动机及测度方法进行综述,并着重介绍前沿研究的进展与发展趋势。

一、盈余管理的原因1. 税务考虑:企业通过盈余管理来减少税负,合法降低利润。

通过调整收入和支出的时机和数额,企业可以在特定时间段内实现纳税责任的最小化。

2. 资金约束:企业在面临资金短缺时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贷款融资的可能性。

通过调整账面利润、资产价值和财务指标,企业可以改善自身的信用状况,从而更容易获得外部融资。

3. 经营业绩操纵:盈余管理可能是管理层为了满足市场预期或提高公司股价而进行的行为。

这种操纵行为可能包括延迟公布负面消息、提前确认收入或推迟确认费用等。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1. 管理层报酬:盈余管理可以使管理层的绩效看起来更好,进而实现薪酬激励和股票期权激励的最大化。

管理层通常与公司的财务指标和业绩绩效挂钩,因此他们有动机通过盈余管理来影响这些指标。

2. 市场反应:盈余管理可以影响公司的股票价格。

管理层可能会利用盈余管理来调整公司的盈利预期,从而引起市场的反应,进而影响股票价格。

这种操纵行为可能会使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产生市场效应。

三、盈余管理的测度方法1. 离群值分析:通过分析公司盈余数据的离群值来判断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离群值的存在可能意味着公司有意地扭曲了财务报告的数据。

2. 偏度和峰度分析:通过计算盈余数据的偏度和峰度来判断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偏度和峰度的异常程度可能表明财务报告中存在不正常的调整。

3. 福利变化分析:通过分析企业主要利益相关方的福利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利益相关方在公司盈余变动时可能会出现不正常的变化。

四、前沿研究的进展与发展趋势1. 基于人工智能的盈余管理识别: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盈余管理识别提供了新的方法。

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

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

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运用会计手段或者通过开展一系列财务活动,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控,以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

这种管理行为通常是出于合规、避税、提高股价等目的。

本文将详细探讨盈余管理的定义、手段及意义。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通过会计手段或一系列财务活动,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控,以达到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的目的。

这种管理行为通常发生于合法合规的范围内,也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盈余管理的手段1.调整应计项目: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调整财务报表中的应计项目,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固定资产折旧等,来影响盈余水平。

例如,提前确认收入或推迟确认成本,从而提高净利润。

2.利用关联方交易:关联方交易是一种特殊的财务活动,企业管理层可以利用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以不公允的价格进行交易,从而调整财务报表。

例如,与关联方进行高于公允价值的销售,以提高企业的收入和利润。

3.利用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对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如对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分类、减值模型的选择等,来影响财务报表的盈余水平。

例如,将原本分类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转为持有至到期日金融资产,以降低企业的利润波动。

4.改变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时点: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改变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时点,如提前确认收入或推迟确认费用,来调整财务报表。

例如,将原本应在本期确认的费用推迟到下期确认,以提高本期利润。

三、盈余管理的意义1.提高投资者决策效率:在一定范围内,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向投资者传递有用的信息。

例如,当企业面临经济周期的低谷时,管理层可以通过适当的盈余管理,向投资者传递企业正在度过难关的信息,以提高投资者的信心。

2.保护企业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保护自身利益。

例如,当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时,管理层可以通过适当的盈余管理,降低企业的利润水平,以减少纳税金额。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盈余管理指管理者对于公司盈利情况的操纵和干预,以达到某种预期的效果,既包括合法的内部管理手段,也包括非法的突破底线的操纵手段。

虽然盈余管理能够一定程度上推高企业短期盈利,但这种短期行为是有风险的并且可能导致 companies倒闭,因此需要有强有力的对策来打击这种行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一、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1、调整会计方法。

这种手段最常见,可以通过不同的会计方法,调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数据,使公司看起来更加的蓬勃发展。

比如收入确认差异、存货核算差异、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等。

2、调整折旧期限。

折旧期限是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基础,可以通过调整折旧期限使固定资产的价值得以快速消耗。

3、隐形负债。

将某些应该被计入负债的支出,视为经营费用或其他支出,从而在盈利和负债水平上都有所欺骗。

4、大肆扩张。

无序扩张会导致企业过多的投资和开支,以期在短期内迅速提升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但长期经营却存在不稳定性风险。

二、针对盈余管理采取的对策1、制定严格的会计及财务制度。

企业应该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进行会计核算。

2、加强内部管理。

企业应该建立科学化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信息准确、权责分明、程序公正,严格掌握公司财务数据。

3、加强监管。

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执法。

加大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严厉惩处盈余管理等不符合法规的行为。

4、提高市场的透明度。

企业应该主动增加财务信息的披露,保证公司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增强投资人对于公司的信心和信任。

5、加强企业品牌建设。

企业应该注重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逐步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6、维护员工权益。

公司应该倡导良好的企业文化,尊重员工的权益,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减少员工流失率,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总之,企业应该秉持诚信经营,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外部监督,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为实现长期稳定发展打造健康的盈余管理策略。

盈余管理识别方法

盈余管理识别方法

盈余管理识别方法1. 引言盈余管理是指企业为达到某种目标而对其财务报表中的盈余进行调整和管理的行为。

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指标,因此,对盈余管理的识别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务意义。

本文将介绍盈余管理的概念、主要的盈余管理手段,同时探讨一些常用的盈余管理识别方法。

2. 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方法和会计处理方式,对其财务报表中的收入和费用进行调整,以达到某种目标的行为。

这些目标可能包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实现预期的业绩目标或者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等。

盈余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调整财务报表,对外界传递一种理想的企业形象,从而影响股东、投资者、分析师等各方对企业价值的认知和评价。

3. 盈余管理的手段盈余管理通常采用的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收入确认的管理收入确认是一个企业财务报表中的重要内容,企业可以通过调整收入的确认时间和方式,来控制盈余的大小。

常见的收入确认管理手段包括: - 临时性收入确认:将原本应当确认为成本或者在未来确认的收入提前确认。

- 收入延后确认:将原本应当确认为收入的金额推迟到未来期间确认。

3.2 费用资本化的管理企业可以将原本应当计入当期费用的支出,进行费用资本化处理,将其转化为长期资产,在未来的期间按照摊销或者折旧的方式确认为费用。

这样做可以减少当期的费用支出,从而提高当期的盈余水平。

常见的费用资本化管理手段包括: - 开发支出资本化:将一部分开发支出资本化为无形资产。

- 研究支出资本化:将一部分研究支出资本化为无形资产。

3.3 减值准备的处理企业可以通过适当的减值准备处理,降低资产的账面价值,从而减少当期的费用支出,提高盈余水平。

常见的减值准备处理手段包括: - 长期资产减值准备:根据实际情况对长期资产进行减值准备。

- 存货减值准备:根据存货价值的变动情况进行减值准备。

4. 盈余管理识别方法4.1 财务指标法财务指标法是一种常用的盈余管理识别方法,它通过比较企业财务指标的变动情况,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盈余管理是企业运营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的落实,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长期发展及盈利能力。

本文将围绕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展开讨论,为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盈余管理手段1. 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制定合理的预算,对各项支出进行合理控制,确保企业盈余的合理分配。

预算管理需要与各部门密切配合,确保预算的实施和达成。

2. 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盈余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合理的成本控制,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盈余率。

需要从生产成本、管理成本、销售成本等方面进行控制,精简各项成本支出,提高企业的盈余能力。

3. 资金管理良好的资金管理对盈余的保障至关重要,需要合理安排企业的资金运作,确保企业的资金周转灵活并且在合理的范围内。

还需要正确处理企业的盈余资金,确保盈余的最大化。

投资管理是盈余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环节,需要对企业的盈余资金进行有效的投资,获取更高的盈余收入。

需要对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确保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1. 加强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保障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项风险得到合理控制。

通过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预防盈余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和风险。

2. 完善监督机制完善监督机制是盈余管理对策的关键环节,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企业盈余管理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检查,确保盈余管理的合规性和公正性。

3. 提升盈余管理水平提升盈余管理水平是盈余管理对策的关键环节,需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盈余管理的认识和理解,确保企业盈余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4. 加强信息披露通过对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的讨论,可以看出盈余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盈余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盈利能力。

企业需要重视盈余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盈余管理体系,确保企业盈余的最大化。

需要加强对盈余管理风险的防范和监督,保障企业盈余管理工作的合规性和公正性。

常见的盈余管理的手段

常见的盈余管理的手段

常见的盈余管理的手段盈余管理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手段来提高盈余水平的过程。

有效的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

1. 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一种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

企业可以通过降低生产成本、采购成本、运营成本等途径,来提高盈余水平。

例如,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寻找更具竞争力的供应商,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通过节约能源、减少废料等方式降低运营成本。

成本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盈余水平,但需要注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不影响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2. 销售增长销售增长是另一种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

企业可以通过增加销售量、提高产品价格、推出新产品等方式来增加销售额,从而提高盈余水平。

例如,通过市场营销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产品;通过改进产品设计和功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售价;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销售增长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盈余水平,但需要注意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避免过度扩张导致盈余下降。

3. 资产利用率提升资产利用率提升是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企业可以通过合理配置和利用资产,提高资产的效益和回报率,从而提高盈余水平。

例如,通过优化库存管理,减少库存占用成本;通过加强固定资产的维护和管理,延长其使用寿命;通过租赁闲置资产,获取额外收入。

资产利用率提升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盈余水平,但需要综合考虑资产使用的效益和风险。

4. 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是盈余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企业应该及时识别和评估各类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以降低财务风险对盈余的影响。

例如,通过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制定相关政策和流程;通过多元化经营,降低单一业务带来的风险;通过购买适当的保险产品,转移风险责任。

财务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保护企业的盈余水平,但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风险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盈余管理种类

盈余管理种类

盈余管理种类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根据管理手段的不同,盈余管理可以分为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来操纵利润,例如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等。

这种方法通常只影响企业的短期利润,而不会改变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则是指企业通过改变实际经营活动来操纵利润,例如调整生产计划、削减研发费用、增加广告支出等。

这种方法会直接影响企业的长期经营活动和价值创造。

除了以上两种常见的盈余管理类型,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盈余管理方式,例如通过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等手段来操纵利润。

需要注意的是,盈余管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短期的财务目标,但如果过度使用或者使用不当,可能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信誉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企业应该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盈余管理手段,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价值创造。

盈余管理、盈余操纵与盈余质量评价

盈余管理、盈余操纵与盈余质量评价

盈余管理、盈余操纵与盈余质量评价引言盈余是公司财务报表中的一项重要指标,通常衡量公司经营业绩的好坏和可持续性。

然而,由于企业所有者、管理层和投资者的利益不一致,一些公司可能会进行盈余管理与盈余操纵,以达到各种不同目的。

本文将讨论盈余管理、盈余操纵的概念,以及如何评估盈余质量。

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管理是指公司通过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以及调整经营行为,来影响报告期内的净利润水平。

盈余管理可以分为合法和非法两种形式。

合法的盈余管理通常基于会计准则和法规允许的做法,例如选择折旧方法、资产计提、收入确认等。

非法的盈余管理则是违反会计准则和法规的做法,并用于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

非法的盈余管理包括虚假报表、隐藏负债、虚增收入、滥用会计估计等。

盈余操纵的动机企业可能操纵盈余的动机种类繁多,但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增加股价和市值:公司可能通过操纵盈余水平,以增加股价和市值,从而获得更高的融资能力和更好的融资条件。

2.达到盈余目标:管理层可能面临内外部压力,需要满足特定的盈余目标,以获得奖金、股票期权等激励措施。

3.避免违约和债务重组:公司可能通过盈余操纵来避免违约和债务重组,维护声誉和资信等级。

4.避税优惠:企业可能通过操纵盈余来获得税收优惠和减少税负。

盈余质量评价的指标评价盈余质量主要依据两个方面:盈余管理程度和质量。

1.盈余管理程度:盈余管理程度指衡量一个公司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的程度。

常见的指标包括盈余管理指数、盈余稳定性指标等。

2.盈余质量:盈余质量指衡量一个公司盈余真实性和可持续性的程度。

常用指标包括盈余收益率、盈余变动率、能持续盈余能力等。

盈余质量评价方法评价盈余质量的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方法:1.财务比率分析:通过分析公司的财务比率,如盈余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周转率等,来评估盈余质量。

如果公司的财务比率稳定且处于行业水平之上,说明盈余质量较高。

2.盈余质量模型:盈余质量模型基于回归分析和统计方法,通过分析财务数据和公司特征来预测盈余质量。

盈余管理的概念及特征

盈余管理的概念及特征

盈余管理的概念及特征一、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或稳定其盈余目标而对财务数据进行操作和调整的行为。

盈余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它是为了维持企业的股价、扩大财务报表上的利润和保持公司的经营前景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盈余管理在企业中普遍存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目的和形式,都使用盈余管理来影响其财务报表,尽管这种行为会影响企业的收入和利润,但如果其被良好地管理,对企业的收益也会有所帮助。

盈余管理的基本原则是:稳定收益、可预测收益、保持合法和诚实等。

二、盈余管理的特征1、与真实财务信息不一致。

盈余管理可以通过对财务信息的报告进行操作,以优化其利润度。

这种操作可能会使企业的财务报表呈现比实际情况更好的形象,例如,将未实现收益纳入收益单据。

2、盈余管理是有意的,存在预期。

盈余管理一般是有目的和预期的,尽管它在某些情况下是由意外因素引起的,而且可以使企业获得一些好处,但总体来说,这种做法是计划好的。

3、盈余管理是对财务报表的常规修正。

盈余管理并不是一种特定的行为,它是常规性质的行为。

企业会在其财务报表上进行一系列的修正和调整,从而使财务表现更有利于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

4、披露盈余管理政策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盈余管理在企业中经常存在,但公司必须合法披露其盈余管理政策和原则,以消除因误导而引起投资者或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诉讼风险。

5、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盈余管理会影响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并会导致财务报表不真实,这可能会使企业的股价下降,甚至面临执法部门的调查,从而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

三、盈余管理的分类盈余管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收入管理:收入管理是指企业通过改变收入时间、金额、方法或报告而进行的操作。

例如,当企业欲在特殊时间点上报更高的收益(如年底),它可以选择在那些期间使用一些财务技巧,如减少库存、销售折扣等方式,以增加收入。

2、支出管理:支出管理是指企业通过改变支出时间、金额、方法或报告的方式来调整利润。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公司对于盈余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以达到最大化股东权益的目的。

在盈余管理过程中,企业需要运用各种手段和对策来保障盈余的稳定增长和合理分配,以及防止盈余被滥用或浪费。

本文将从盈余管理手段和对策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话题。

一、盈余管理手段1. 股利政策股利政策是企业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直接影响到股东收益和公司的稳定性。

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股利政策来实现盈余合理分配和利用。

盈余较多时,可以适当增加现金股利或进行股息红利再投资计划,以提高股东收益和公司的财务实力;盈余不足时,则可以减少股利分配以保证公司的运营资金。

2. 固定资产投资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盈余的增值,而固定资产投资是一个长期可持续的手段。

企业可以通过盈余投资于固定资产,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盈余的合理增长。

3. 现金管理盈余管理还包括对现金的合理管理和利用,企业可以通过现金管理来保持盈余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企业可以建立现金规模和运营资金的合理比例,避免盈余过多导致现金积压,也可以根据需要适时进行现金调剂,以保障企业正常经营。

4. 偿还债务盈余管理还包括对债务的管理,企业可以通过盈余偿还债务来降低财务风险和减少财务成本。

盈余较多时,可以适时偿还债务以减轻财务负担,提高信用等级,盈余不足时可以通过债务融资来补充流动资金,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

1. 设立盈余管理制度企业应制定完善的盈余管理制度,明确盈余分配和利用的原则、决策程序和责任主体,以提高盈余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盈余管理制度应依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盈余规模来确定,确保盈余合理分配和利用。

2. 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控制是盈余管理的重要对策,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于盈余的监督和管理。

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防范盈余滥用和浪费,提高盈余的使用效率和合理性。

3. 强化审计监督企业应加强对盈余的审计监督,确保盈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盈余管理是什么意思

盈余管理是什么意思

盈余管理是什么意思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通过有意操纵盈余来粉饰或掩盖公司真实经济业绩的行为。

最早的盈余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应计项目的操纵,即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空间操纵盈余,管理层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或延迟确认费用来增加当期盈余。

但这样做的后果是企业未来收益减少,激进的会计政策选择可能会引起监管机构的注意。

随后出现了真实活动操纵模型,是指通过故意安排真实交易来操纵收益,如提供价格折扣(或放宽信贷条款)、削减可自由支配的费用(如R&D费用)和生产过剩(以降低单位销售成本)。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很难被监管机构发现,缺点是改变了公司正常的经营决策,对公司未来的经营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此外,还有利用线下物品管理收益的方法。

线下项目(非经常性项目)是指利润表中营业利润以下的项目,即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

线下项目操纵只是通过改变公司的损益来调整公司的净利润。

目前,分类转让盈余管理是一个热门话题。

是指故意对利润表中的项目进行错误分类以改变收益结构的行为,即把核心费用(营业费用)向下转移到非核心费用(非营业费用),把非核心收益(非营业收入)向上转移到核心收益(营业收入)。

不改变公司净利润,所以成本低,风险小。

但是,正是因为它只改变了营业利润,只有当报表使用者对不同质量的盈余(如永久性盈余和暂时性盈余)区别对待时,管理层才有动力进行分类转移操纵。

公司的盈余结构具有更高的信息含量,对股票收益的解释力比总括盈余更强。

盈利结构在预测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和未来现金流量方面具有更显著的预测力。

可持续性是衡量收益质量的重要指标。

公司的核心盈利能力越强,盈利结构质量越高,盈利的可持续性也越高。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以及投资者对盈余操纵行为识别能力的提升,企业管理层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分类转移盈余方式,以迎合投资者预期和分析师预期,获得质押融资,以期达到公司ipo、市场定价等市场门槛要求。

财务管理之盈余管理

财务管理之盈余管理

财务管理之盈余管理什么是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资产、利润等方面取得过剩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地使用和管理盈余,以达到最佳的财务效益和持续发展的目标。

盈余是企业经营过程中获得的超过实际需要的资产或利润。

在盈余管理中,企业需要考虑如何利用盈余进行再投资、分红、储备和偿还债务等方面的决策,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持续增长。

盈余管理的目标盈余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最大化股东权益,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通过合理管理盈余,企业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支持企业内部再投资:盈余可以作为企业资金来源,用于新项目的开发和投资,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营效益。

2.分配适当的股息:通过分配股息,企业可以回报股东,增加股东的投资回报率,提高企业的企业形象和吸引力。

3.储备应对风险:保持适当的盈余储备可以为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经济不确定性和突发事件提供一定的应对能力,增强企业的抵抗力和稳定性。

4.偿还债务:利用盈余偿还债务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减少债务压力,提升企业的信用度和借贷能力。

盈余管理的方法1. 再投资再投资是指将部分或全部盈余用于新项目开发、资本扩充和业务增长等方面的投资活动。

通过再投资,企业可以提高生产能力、扩大市场份额和实现更高的利润率。

再投资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投入新产品开发:将盈余用于研发新产品,扩展企业产品线,提高产品竞争力。

•扩大生产能力:盈余可用于购买新设备、增加生产线或扩大生产场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

•拓展市场份额:利用盈余进行市场营销、广告宣传,增加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影响力。

再投资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确保投资项目具有可持续性和盈利能力。

2. 分红分红是指企业将部分盈余返还给股东,以回报股东对企业的投资。

分红可以通过现金分红和股票分红两种方式来实现。

•现金分红:企业以现金形式向股东支付股息。

现金分红可以是定期分红,也可以是特别分红,根据企业的盈余状况和对股东的回报承诺来决定。

财务报表中的盈余管理

财务报表中的盈余管理

财务报表中的盈余管理财务报表是企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的监控与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财务报表中的盈余管理更是对于企业盈利情况的细致监管和调控,如何合理利用盈余,成为业界研究和关注的重点。

一、盈余概念与种类首先,盈余是企业财务的一个重要概念,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剩余收益。

而按照其来源和去向的不同,盈余又可分为三类:基本盈余、应分盈余和留存盈余。

基本盈余是指企业在当期生产销售所获得的收益减去成本和税金后的余额,即企业当期的净利润,属于企业的经营权益。

应分盈余是指企业在当期生产销售中所获得的利润中,应分配给股东、职工等各方面的份额,如股息、分红等。

留存盈余则是指企业在当期所获得的未分配给外部利益者的利润,属于企业自身应收益权益范畴。

二、盈余管理的目的和意义盈余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引导企业把握现金流向、掌握利润分配、保证现金流的平稳流入与流出。

盈余管理通过对企业净利润的调控和管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长期发展潜力,促进企业的战略落地和长期稳定运营。

同时,盈余管理的意义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财务报告提供可靠的基础,为企业高层决策制定提供现实依据和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二是为投资人、债权人和股东等外部利益者提供真实客观的企业发展现状和盈利能力,以加强对企业的信任度与投资价值评估;三是为企业形成良好的内部约束机制,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增强员工归属感和工作热情。

三、盈余分配的管理盈余分配是盈余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到企业经营权益的分配和股东权益的收益。

合理的盈余分配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实现,也有利于提高股东投资满意度和保持员工积极性。

盈余分配的常见方式有四种:第一种为现金分红。

企业在年度末,根据当期基本盈余和应分盈余的比例,向持有股票的投资者支付红利,既可以满足股东资金需求,也可以鼓舞员工斗志。

第二种为股票分红。

企业发行新的普通股份或增加现有普通股本进行分红,利用股票价格的差异实现资本升值,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成长型企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原因: 1.权责发生制的固有缺陷。 应计制会计或权责发生制将经济实体真 实发生的交易(所有权与风险的转移)按 照其产生的财务结果在不同期间加以记录, 而不是在经济实体实际收人或付出现金时 予以确认。因此,应计制会计采用了预提、 待摊、递延以及分配等方法程序,将各期 间收人与费用、收益与损失配比。

2.会计准则的灵活性和滞后性。 基于“会计是一项主观见于客观的活动” 的认识,无论国际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 则,还是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都给予了会计人员较多的选择空间。再加 上新经济业务的不断涌现,使得其中部分 交易和经济事项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 并未在相关准则中作出相应的规定。因此, 企业管理当局可以利用会计准则制订的滞 后性对会计事项作出对自身有利的估计或 判断。

在具体方法上,企业可以通过改变会计方法与 应计项实现盈余管理。常见的会计方法选择如存 货的先进先出法或后进先出法,固定资产的直线 折旧法或加速折旧法,以及各种减值准备的计提 等等。在改变应计项方面,企业主要是通过改变 收入或支出的确认时间实现的,从而改变利润。 例如,公司将本该记入费用的营业税金记入生产 成本,由于生产成本首先记录在存货中,直到存 货销售出去时才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这样就 延迟了其进入利润表的时间。当然也有可能将费 用提前,例如公司在其业绩尚好的时候提前确认 工资费用,作为未来的业绩储备,而在业绩下滑 时减少工资费用的计提。



Hedy和Wahlen(1999):当管理者 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建经济交易时,运用 判断改变财务报告,从而误导一些利益相 关者对公司根本经济收益的理解,或者影 响根据报告中会计数据形成的契约结果。 从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以下共同点: 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 它包括经理人员和董事会。 第二,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 盈余信息 (即会计收益)。


(2)真实盈余管理
真实活动操控包括: 销售操控,如放宽销售条件限制、信用条件、 加大销售折扣等; 生产操控,如利用规模效应,大量生产以降低 单位产品成本等; 酌量性费用操控,如缩减研发开支、广告开支 和维修开支等。酌量性费用包括研发费用、广告 费用以及销售与管理费用。但在我国,公司没有 专门单独披露当年的研发费用和广告费用,而是 包含于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里面。

会计盈余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已 经实现现金流入的盈利,即经营现金净流 量 (Cash From Operations,CFO); 另一部分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并 没有实现现金流入,称之为总体应计利润 (Total Accruals,TA)。由于经营现金流 量以可验证的现金收付为基础,与会计选 择的关系不大,故其操控性不强;总体应 计利润主要包括非货币性营运资本(经营 性应收应付款项、存货等)和非付现费用 (折旧、摊销、资产减值准备等),相对 弹性较大,因此企业可以通过调整应计利 润来实现盈余管理。



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是公司的两种 主要盈余管理方式。应计盈余管理是利用会计处 理方式来实现的,并不会改变企业内在的经济活 动,不影响公司的现金流量,但应计项目操控也 更容易被审计师与监管部门察觉;真实活动的盈 余管理影响公司的现金流量,不受审计和监管的 约束,但长期来看却是以牺牲公司的利益为代价 的。两种盈余管理方式都需要一定的成本。但由 于会计准则的日益完善和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 利用应计项目来管理盈余的空间越来越小。同时, 公司操控应计项目的能力可能受到公司以前年度 应计项目的限制,因为应计项目的操控在时间上 存在反转效应,操控能力此消彼长,这些都增加 了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成本。 Roychowdhury(2006)研究发现,公司可能 更倾向于操纵真实活动以进行盈余管理。

改变会计方法和应计项实际上是通过资产、负 债与收入、费用项目的相互转化实现对利润的改 变,因此,在利润发生改变的同时会伴随资产、 负债项目的改变,而资产、负债项目的改变总会 在未来体现在利润表上,所以应计项目操控往往 在未来会发生转回。例如低估坏账准备可以产生 超额应计项目,并且增加了当期会计盈余。当应 收账款不能收回时,公司确认为坏账损失,这时 超额应计项目便发生了反转,降低了未来期间的 会计盈余。因此超额应计项目增加当期收益的效 应会被未来期间的反转效应所抵消。又如“一次 亏足”现象,企业在当年度预期财务目标不能实 现时,干脆大量计提减值准备,使得当年出现巨 大亏损,在以后年度转回实现盈利。同理,计提 存货跌价准备使得当期利润计算偏低,期末存货 减少,这导致以后期间的主营业务成本偏低,从 而使利润反弹。

1. 利用现金流量表准则提供的判断空 间与选择余地。我国现金流量表格式采纳 国际上较普遍的“三分法”,将现金收支 分为投资、筹资和经营活动。这种“三分 法”给现金流量表的分类留下一定的判断 余地和选择空间。公司出于美化经营现金 流的需要,将实质上属于投资、筹资活动 的现金流入纳入经营活动现金流,将某些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移至投资、筹资活动的 现金流项目。于是产生了现金流量表的 “会计选择”问题。这里举两例:


2、资本市场动因 包括IPO 、增发配股、扭亏和利润平滑动因。 《公司法》对企业有严格的规定,如必须在近 三年内连续盈利,才能申请上市。为达到目的, 企业便采用盈余管理。同时,经过盈余粉饰的报 表还有助于企业获得较高的股票定价。上市公司 准备配股的时候。中国证监会的有关文件规定, 公司"最近三年内净资产收益率每年都必须在10 %以上"。为了达到配股及格线,上司公司便会积 极利用盈余管理调整净资产收益率以达到配股的 目的。


3、避税动因 “合理避税”之所以成为可能,一方面 是由于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十分完善,税收 优惠政策颇多;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司管理者 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上有较大的灵 活性。比如我国2007年所得税改革,内外 资企业统一实行25%的比例税率,为企业 管理者开展盈余管理提供了弹性空间 。


沟通磨擦: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 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这种 信息不对称阻碍了信息交流和沟通,使得 二者之间存在沟通磨擦。代理人不会也不 可能把他所掌握的全部私人信息传递给委 托人,正是有了沟通磨擦,企业管理当局 才会在盈余管理中大有作为。



五、盈余管理的方式 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现金流操 控 (1)应计盈余管理 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变更等会 计方法来管理盈余。例如年限、残值的估 计;存货管理与计价、折旧方法选择;收 益与费用认列时点选择;坏帐准备、摊销 费用的计提等方式。

2. 利用理财策略、营销手段操纵现金 流收付的发生时间。具体包括提前货款回 收,暂时清理资金占用,延长采购付款期 限,通过关联方代垫费用支出等方式。这 些方式往往只能带来经营活动净流量一次 性的提高,甚至是以牺牲未来经营活动流 量为代价。这里举一例:


盈余管理与会计作假的区别 盈余管理和会计造假是以不超过会计 有关的法律法规为区分点的 。盈余管理只 能在会计准则或制度的范围内进行,不能 超越会计准则及制度的规定。一旦超越会 计准则及制度的规定范围,则被称之为利 润操纵或者会计作假。


二、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根本原因: 企业管理当局与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 债权人、职工、客户等)之间利益的不一 致。两者追求的目标是有差异的,行为的 动机或激励手段也不统一。加上信息的不 对称、委托代理契约的不完全与利益主体 的利己性,使得企业管理当局有动机也有 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进行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


一、什么是盈余管理 ? 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有下面 权威性的定义: 美国会计学者斯考特(Scott)在其所 著的《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盈余 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 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 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Kathehne 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 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 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2)购并业务对现金流量表的影响。按 照现行准则,收购企业资产(既包括固定资 产,也包括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所 支付的现金全部计入投资活动支出。当收购 资产中的应收账款产生现金回笼、存货实现 现金销售时,计入了经营活动收到的现金。 那么依靠收购营运资本(非货币的流动性资 产减去非货币的流动性负债)为正的子公司, 就可以获得经营现金流的增长。


三、盈余管理的动因 1、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三大动因 (1)政治成本动因 政治成本是指某些企业面临着与会计数据明 显正相关的严格管制和监控,一旦财务成果高于 或低于一定的界限,企业就会招致严厉的政策限 制,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为了避免发生政 治成本,管理者通常会设法降低报告盈余,以非 垄断等形象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如微软公司就 曾通过递延确认实际所得收入来下调盈利,以逃 避美国反垄断机构的指控。

(2)债务契约动因 企债权人与企业签订债务契约通常包含 一些保证条款以保护债权人利益,如不能过 度发放股利、不进行超额贷款、计提一定比 例的偿债准备金等等。有些商业银行甚至规 定不得向亏损企业贷款。这些都使得企业不 敢轻易违反有关条款,否则会招致很高的违 约成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高,越有可能 违背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的债务契约,为避免 违约成本,企业越可能选择将未来的盈余转 移到现在的会计政策。





第三,盈余管理的方法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 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 主要包括会计政策的选用,应计项目的管理, 交易时间的改变,交易的创造等。 第四,盈余管理的目的是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 的最大化。 包括管理人员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董事会成 员所代表的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我们对盈余管理下的定义: 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 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 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 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