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复习导学案
最新八年级全册导学案
班级:教师:组别:姓名:主编:复龙镇初级中学校物理教研组前言亲爱的同学们:当同学们翻开由我们老师精心撰写的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时,新的一学期物理学习就开始了。
在同学们新一阶段学习之前,老师把如何使用导学案告诉同学们,以便同学们在新的学期中能轻松、快乐的学习物理。
●课前使用——自学、独学为主导学案通常在课前发到同学们手中,同学们根据导学案上这个板块的引领,做到心中有数,有法可依,有标可循,事半功倍。
自学时可上网查资料,也可质询他人等以拓展学习渠道,开发课程资源。
在自学过程中学有余力的同学们可做拓展题,生疏或疑难问题应用双色笔做好标记。
自学时要实事求是,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课中使用——对学、群学、展示、整理学案、反馈达标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可通过课堂上的“对学”“群学”来解决。
“对学”是同桌间的合作学习;“群学”是三人以上或小组群体性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可以是对子帮扶式,也可以是全员参与式。
它们的目的是促进每个层次的同学有效学习。
这个环节切忌“假合作”“假探究”行为。
展示是经过自学、对学、群学之后,小组要进行的活动环节。
展示要有“预设性问题展示”和“生成性问题展示”两种。
预设性展示是由教师提前安排对展示问题进行的小组分工,而生成性问题展示是同学们在自学、对学和群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思考、新观点、新成果,这些问题要提前在导学案中做好记录,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制出知识网、知识树或者知识导图。
整理学案包括:整理问题、整理知识要点、整理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和规律等。
此外还要进行自主反思:问题反思、经验反思、方法反思、学习行为反思和感悟反思等。
●课后使用——拾遗补缺、拓展提升、整理归档导学案作为学生的学习指导方案,有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的全程性特点。
课后对导学案的使用也要注意分层次,同学们要依据本堂课的课堂评价与反思,整理导学案上的纠错记录和重点问题,使之成为宝贵的复习资料。
通过导学案的使用,同学们对新课内容可完成五轮的学习: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把会做的问题独立完成,同时发现新问题;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群学、解决大部分问题;在课堂展示环节,通过倾听讲解、参与互动交流,在质疑对抗,思维碰撞中,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提升,拓展生成;在课堂反馈评价中,通过有效的反馈形式,对所学内容及时巩固反馈,达成学习目标;在课后,通过导学案的开放性、拓展性作业或活动安排,实现学生从“走入文本”到“走出文本”的转变,是实现从“文本课程”向“体验课程”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而达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目的。
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答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答案导学案一:力的平衡1. 甲、乙两物体分别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若力的合力为零,则有可能存在的情况是:甲、乙受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若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则物体的状态可能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 在下列情况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该物体静止;该物体匀速直线运动。
导学案二:简单机械1. 动力是做功的来源,但不一定能做功。
2. 当力臂增大时,其力臂较小时相比,同样大小的力所做的功是:力臂增大时所做的功大。
3. 在运用杠杆原理时,若支点到力臂的末端的距离是2cm,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是4cm,这时应该:增加1N的力可以平衡当前的物体。
4. 当杠杆两边受力面积相同时,乘以力矩相等的两只杠杆可以平衡一个物体。
导学案三:浮力1. 船在水中漂浮是因为: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船受到浮力支持。
2. 水面下物体体积扩大,所受浮力:扩大。
3. 洗衣盆四周高、中、低三种位置的压力大小:高位置压力大,中位置压力小,低位置压力最小。
导学案四:密度1. 某物体的长度、宽度、厚度分别是3cm、2cm、1cm,体积为:6cm³。
2. 密度变化对物体的浮力的影响:密度高,浮力小;密度低,浮力大。
3. 矿石密度是ρg,其物体的重力是G,则矿石在水中的浮力是:ρVg,V为水面下沉没的矿石体积。
4. 立方体密度为2g/cm³,2cm边长,重2.4g,则相同材料成球的重和密度应该是:0.4L,密度为4/3πg/cm³。
导学案五:机能员1. 当100g的物块以4m/s速度水平抛射出去时,速度横分量为:0m/s。
抛射物运动的曲线由径矢和球速矢量练习3个分量:径矢和球速矢量组合,丢物体轨迹为曲线。
2. 物体在卫星上运动,卫星向地面投掷物体的水平速度为10m/s,认为向地面投掷,物体维持水平飞行的时间为:20s。
3. 某地的双筒望远镜主轴像与物体像平行,用它看8m距离的物体时,主物体直径投射在物体上的线的长度是:10cm。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8.1 牛顿第一定律 导学案 (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2.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3.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4.知道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5.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6.能分析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危害【自主预习】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又叫做惯性定律。
2.要想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以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或从运动变为静止,物体速度的变化或形状发生变化,都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
4.正在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惯性仍然向前运动,但汽车的速度将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由于汽车受到惯性的缘故。
5.马路上的汽车突然启动时,站在车上的乘客将会向后倾倒,行驶的汽车急刹车时,站在车上的乘客将会向前倾倒,这两个现象都是由于人有惯性而造成的。
6.在航天飞行器中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其身体仍具有惯性。
(没有/仍具有)7.虽然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是不存在的,但是由于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大量事实经验的基础上的,经过科学总结而得出的,因而是正确的。
8.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列车车厢内,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小球,突然小球向前运动,这时列车是在减速行驶。
(填“加速”或”减速”)9.下列说法中正确是(A )A.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B.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当它由运动变为静止时才有惯性C.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并且这两个力三要素相同,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D.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站在车上的人在水平方向一定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10.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直接由猜想得到的B.直接由日常经验得到的C.直接由实验得到的D.通过分析事实、概括、推理得出的【合作探究】1.阅读课本,找出惯性的概念,并填写下空。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全册 共79页 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全册共79页附答案)目录第一节力第二节弹力第三节重力复习与小结第八章力和运动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运动和力第3节摩擦力复习与小结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第2节液体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复习与小结第十章浮力第1节浮力第一节力教师寄语:愚人不能从智者哪里学到什么,而智者却能从愚人那里学到很多。
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3、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4、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5、在观察和体验过程中,培养科学态度。
中心任务:力的概念、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先对下面问题独立探究,然后在组内交流,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任务一: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1、推土机推土,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
2、力是__________对_________的作用。
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______物体,一个是_________物体。
3、力的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___。
4、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__________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等等。
5、阅读课本,力作用的效果部分。
(1)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3)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认识力的三要素。
1、力作用的效果与力的________有关;与力的___________有关;与力的__________有关。
2、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3节 太阳能(导学案)
第1节太阳能课题太阳能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太阳的结构,知道太阳能是太阳内部发生核聚变形成的,知道太阳能是人类的资源宝库.2.了解利用太阳能的方式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上设计装置,课下制作改进的过程,培养学生思考动手的能力,切实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通过主动学习,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和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的精神教学重点太阳能的利用方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塑料袋(白色、黑色)、凹面镜、三角支架、玻璃杯(带盖子)、水、温度计、太阳能凉帽(或太阳能电动玩具车)教学难点太阳的内部结构,太阳能的优缺点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1.巨大的“核能火炉”: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2.太阳是人类能源的宝库:太阳能是我们今天所用大部分能量的源泉.3.太阳能的利用: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集热器把水等物质加热,另一种是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对应练习(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导入教师出示“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图片.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飞机吗?这是全球最大太阳能动力飞机——“阳光动力2号”.“阳光动力2号”2015年6月29日从日本名古屋出发飞往美国夏威夷,开始环球飞行的第八站.2015年7月3日清晨,“阳光动力2号”经过118小时持续飞行,抵达美国夏威夷州的檀香山卡雷罗亚机场,创下太阳能动力飞机的最长不间断飞行纪录.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工作的吗?学生产生疑问,思考.师学习了本节知识后你们就会明白!好,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进行新课一太阳和太阳能1.太阳的结构师首先,我们来了解太阳为什么会产生太阳能而且经久不衰.大家在课前通过搜集、查阅相关资料,自学了太阳的内部结构,现在请你上台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收获,把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生1: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核能火炉”,其核心温度高达1 500万摄氏度.在太阳的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相当于在太阳的核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氢弹爆炸,它比原子弹爆炸的威力更大.生2:太阳由内向外依次由太阳核心、辐射层、对流层、太阳大气组成.太阳核心释放的能量向外扩散,经过数千年的时间传送到太阳表面(太阳大气).太阳表面温度约6 000 ℃,就像一个高温气体组成的海洋.大部分太阳能以热和光的形式向四周辐射出去.生3:太阳这个巨大的“核能火炉”已经稳定地“燃烧”了50亿年.目前,它正处于壮年,要再过50亿年它才会燃尽自己的核燃料.教师点评,对学生回答予以肯定板书:太阳——巨大的“核能火炉”①太阳内部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②大部分太阳能以热和光的形式辐射出去.2.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师太阳向外辐射的能量中,只有20亿分之一传递到地球,其中又只有不到一半被地球接收.太阳光已经照耀我们的地球50亿年了,地球在这50亿年中积累的太阳能是我们今天所用的大部分能量的源泉.这应该怎么理解呢?学生分析、交流和讨论.教师可以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为例进行讲解.用多媒体播放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视频.学生看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知道了煤是远古时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体的化学能.以植物为营养的动物、微小的海洋生物等,在它们死后,躯体埋在地下、海底,经过几百万年的沉淀、化学变化、地壳运动,在高压下前者变成了煤,后者变成了石油和天然气.师请大家看教材P175“想想议议”,认真观察图22.3-4,分析并思考地球上的能量是怎样转化和守恒的.学生思考、分析、发表各自看法:(1)地球上的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都是来源于太阳.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在吸收太阳的热能量,但是由于地面每个部位受热的不均匀性,空气的冷暖程度就不一样.于是,暖空气膨胀变轻后上升,冷空气冷却变重后下降,这样冷暖空气便产生流动,形成了风.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水吸收太阳的能量经过蒸发形成水蒸气,暖湿气流从地面升起,因绝热达到过饱和而凝结成云,遇到冷空气就形成雨(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太阳获取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存储在植物体内.(3)人类和动物从植物或其他动物获取生物质能以维持生命.总之,整个能量是守恒的.小组问题探讨:我们已经知道风能、生物质能等来源于太阳,那么地热能与潮汐能是不是也来源于太阳?若不是,分别说说它们与什么有关.课外拓展:太阳能的利用效率 (1)光热转换:光热转换的基本原理是使太阳能聚焦,用它来加热某种物体以获得内能.如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等.太阳灶的热效率为25%,指的是接收的太阳能的25%转化为内能被灶或水吸收,即25%Q W η==吸太阳.(2)光电转换:光电转换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目前太阳能用于发电的途径有两种:①热发电,就是先用集热器把太阳能变成内能,再通过汽轮机将内能转变为电能;②光发电,就是利用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效应,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电池的转换率为16%,指的是接收的太阳能的16%转化为电能,即16%.W W η==电太阳进行新课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发表看法.师太阳能虽然具有传统能源所没有的优点,但它也有缺点从而利用起来有一些困难.【课堂交流、小结与延展】师同学们,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了太阳能是如何产生的,知道目前太阳能利用的主要方式,明白了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了太阳能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你们还有哪些收获呢?还想知道太阳能的哪些知识呢?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相互交流、讨论.生1:通过学习,知道了太阳的内部结构和太阳能产生的原因——太阳内部发生氢核聚变产生的巨大能量.生2:通过学习,明白了自然界中的一切能源归根结底都来自于太阳能,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生3:我们知道各种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太阳能能否直接转化为人体的生物质能呢?生4:太阳能的转化效率低,而且受到季节天气的限制,能否在这些方面加以改进呢?教学板书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了不少知识.我们对太阳能有了新的认识,了解了太阳能的产生机理,知道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两种方式:集热器把水等物质加热和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随着化石能源的枯竭,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相信,在同学们的努力学习和研究开发下,太阳能将会成为生产、生活中的主要能源.好,谢谢大家!教材习题解答想想议议(P175)解答:地球上的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都来源于太阳.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在吸收太阳热能,但是由于地面每个部分受热的不均匀性,空气的冷暖程度就不一样.于是,暖空气膨胀变轻后上升,冷空气冷却变重后下降,这样冷暖空气便产生流动,形成了风.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水,吸收太阳的能量经过蒸发形成水蒸气,暖湿气流从地面升起,达到过饱和而凝结成云,遇到冷空气就形成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太阳获取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存储在植物体内,人类和动物从植物或其他动物获取生物质能以维持生命想想做做(P176)解答:黑色盘子中的水温高,因为黑色盘子吸热性比白色盘子的吸热性要强.在盘子上面盖玻璃板是防止水蒸发变成水蒸气跑掉(同时带走热量).动手动脑学物理(P177)规律总结:1.太阳能的优点(1)太阳能巨大,仅一小时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就比目前全世界一年能源生产的总量还多.(2)供应时间长,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永久性能源.(3)分布广阔,获取方便.(4)安全清洁、无污染.2.太阳能的缺点(1)太阳能虽大,但太分散,垂直射到地面每平方米的面积上的太阳能只有数百瓦,要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必须设置庞大的收集和转化能量的系统,因而造价太高,影响推广.(2)由于地球自转、气候、季节等原因,太阳能射到某地的功率变化很不稳定,给人们稳定利用太阳能带来困难.(3)目前太阳能的转换效率还很低,光热转换率只有50%~60%,光电转换率只有10%左右.教材习题解答1.解答:远古时期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体的化学能.在它们死后,躯体埋在地下和海底,腐烂了.经过几百万年的沉积、化学变化、地层的运动,在高压下渐渐变成了石油、天然气和煤2.解答:太阳能——电能——化学能——电能——光能3.解答:太阳能集热器——内能;太阳能电池板——电能;绿色植物——化学能.4.解答:太阳能电池具有使用寿命较长、没有污染的优点.太阳能电池目前主要在航空、航天、通信等领域中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也用于照明、计算器、手表等耗电少、工作电压低的用电器.难题解答【例】太阳光照射到太阳能集热器上,将太阳能转化为能.如图所示是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的示意图,A是集热器,B是储水容器.(1)在太阳光照射下,水将沿时针方向运动,这是因为.(2)图中C是辅助加热器,其作用是.(3)请在图中适当位置安上进水阀门和出水阀门,并说明选择位置的理由:.解析:本题综合了太阳能的利用和热胀冷缩等知识.水受太阳光照射后,温度升高,密度会减小,密度小的热水会上升.所以左下方安装进水阀门,在储水容器下方竖直管道上安装出水阀门.答案:内(1)顺集热器中的水被太阳光晒热后密度变小,向右上方运动形成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水流(2)在阴雨天时可用电加热,使水温升高(3)在封闭的环形管道的左下方安装进水阀门,在储水容器下方竖直管道上安装出水阀门,可使热水流出,冷水得以补充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导学案有习题答案免费
一、学习目标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了解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二、重点难点形成力的概念,学会从力的作用效果去认识力。
三、复习稳固1.力是_________对_________的作用,力不能脱离________而独立存在。
只要有力发生,就肯定涉及到两个物体:一个________,另一个________。
2.溜旱冰时,用力推墙,人反而被墙推开,这说明________也受到了__________的作用力,此时假设以人为研究对象,人是______物体,墙是______物体,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______,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_________或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
四、自主学习探究一:力的概念问题1:同学们,在你身边周围有哪些行为经常出现力?请你举例:在一般生活中在体育活动中在工农业生产中2.思考:这些现象中,有几个物体?哪个物体用了力?哪个物体受了力归纳以上现象存在的共同的特点:。
得出结论:力就是对的作用。
3.商量交流〔1〕一个物体能不能产生力的作用?〔2〕不接触的两个物体间能产生力的作用吗?举例说明。
探究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想一想:为什么我们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自己也会有受力的感觉?2.做一做:〔1〕拍手游戏用自己的左手用力拍击自己的右手,是否只有右手感到疼?分析: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左手是,右手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左手也感觉到疼,说明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的同时,受到了右手给左手的,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学生穿轮滑鞋推墙穿轮滑鞋的学生推墙,观察到的现象是后退了,说明也受到了的推力,此时,学生所受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3.归纳总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4.商量交流:游泳的时候,我们向后滑水,为什么反而可以向前进?探究三:力的作用效果1.想一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在力的作用下我们可以看到怎样的现象呢?即是说力会有怎样的作用效果呢?2.探究力的作用效果:〔1〕轻轻用力弯刻度尺,刻度尺会由直变;轻轻用力压充气的气球,气球会由圆变;用力拉弹簧,弹簧会,用力压弹簧,弹簧会。
陕西省神木县第五中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设计:7.3重力
神木县第五中学导学案
③变形公式:已知G,求m时公式:。
自学指导三:阅读P31页倒数第三段内容并观察图7-18完成以下问题:
(一)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是
2、对重力方向应用的例子:
自学指导四:阅读P33页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二)重心
1、重心:
2、均匀正方形薄板的重心在,球的重心在,粗细均匀的木棒的重心在。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论。
3.按组展示相关内容。
三、
展示交流
展示
我精彩
3、请在下图中先找出物体的重心,再用铅笔画出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1)重100N的箱子静止水平地面上(2)重50N的足球从斜面上滚下
5分钟
展示:重
力的示
意图
四、点拨升华点拨
我升
华知
识我
总结
1、质量为2kg的水受到的重力多大?(g=9.8N/kg)
2.一个中学生的重量是400N,他的质量是多少?(g=10N/kg)
5分钟
对所学
知识进
行应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全套
第七章力第1节力 P1情境导入游泳是世界体育比赛项目之一,也是极好的健身运动。
游泳时,手用“力”往后拨水,脚用“力”向后蹬水,身体就会向前行进。
那么,什么是力呢?向后拨水、向后蹬水为什么能使身体向前行进呢?学习了这一节的知识,相信你就知道了,那就让我们快快进入这一节的学习吧!目标解读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学习过程比一比: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
一、力是什么1. 活动一: 体验力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
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体会】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2. 我的体验: 力(force)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力的作用是怎样的1. 活动二:感受力的作用请用手拍桌子,双手互拍,同伴间推手,再结合身边的其它器材来感受力的作用是怎样的?2. 我的感受: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______物体对______物体也施了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的。
讨论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一知识吗?并请试着加以解释.三、力的作用效果讨论思考你是怎样知道拉拉力器的同学是否用了力呢?1.活动三:展示力作用的效果请把你认为最好的力作用效果的实例展示给大家。
试一试,你能行的!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2. 我的展示:力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发生改变(简称形变),力也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改变。
加油站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小结1.我学到的知识:2.我用到的方法:3.我的感悟和体会:4.我还想知道……课堂检测1.力的单位是()A.牛顿B.千克C.毫米D.秒2.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球和网拍都变了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导学案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导学案稿1、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知道电压的单位,能对电压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3、记住干电池、家庭电路及人体安全电压的电压值;4、知道电压表的用途及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地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导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课时:一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电压就是使电路中有的条件,电源的作用就是;2、电压的符号:;电压的单位:;简称:;符号:。
3、干电池两极间的电压为;家庭电路的电压为;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4、电压表是测量的仪表,有个接线柱,个量程,大量程是 V,小量程是 V;电压表必须跟被测用电器联。
课堂导学一、电压演示课本6、1-2实验,学生观察小灯泡的亮度一样吗?现象是:两个灯泡的亮度,1、电压:是的原因;电源就是的装置。
2、电压的单位有、、换算关系1V= KV1mV= V1mV= KV3、1、5KV= V3、6V= Mv10KV= V二、电压表拿出实验室用的电压表,回顾以前学过的电流表,学生说出看到了哪些内容?1、实验室电压表有个接线柱,标有“+”的接线柱与电源的极相连;标有“1,引入电阻的概念(1)电阻是,符号;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2)电阻的单位有、、;符号分别为、、单位换算:1KΩ= Ω1MΩ= KΩ= Ω2、师生共同探究: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的方法:(1)、探究电阻的大小跟材料的关系所选器材需要控制的变量得到的结论 (2)、电阻的大小跟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所选器材需要控制的变量得到的结论 (3)、电阻的大小跟导体长短的关系所选器材需要控制的变量得到的结论3、大量实验表明,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与导体的、、。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堂练习1、A、B是两根材料相同,长度相同的导体,如果A导体的横截面积是0、5cm2,B导体的横截面积是5mm2,则导体A的电阻导体B的电阻。
2、有三根相同材料制成的导体A、B、C,在相同的温度下,A比B长,粗细相同;C与B长度一样,C粗些、这三根导体的电阻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202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专题一 声学和光学(导学案)
专题一声学和光学1声现象中考命题动态分析声学重点考查的内容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的控制,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的题型出现,在中考试卷分数值占2%左右.从命题的载体来看,中考命题更加重视物理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也可能以开放性、探究性的实验题出现.中考复习大纲导航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知道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真空中不能传声.3.知道人耳的构造及听声过程,了解传导性耳聋的一些处理办法,认识双耳效应.4.了解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5.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方法.6.认识声在科学技术中的利用.中考复习要点精讲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2)在介质中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需要时间,不同介质中声音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声速)不同.声速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一般来说,声音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液体中较快,固体中最快.3.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人耳的构造如图所示.(2)人耳的听声过程:外界传来的声波被耳廓收集,沿着耳道传到鼓膜上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声源在振动发声;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③听觉器官完好;④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3)听觉障碍(耳聋)的处理:①传导性耳聋:可戴助听器(利用骨传导).②神经性耳聋:指内耳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发生病变,而引起听力丧失,无法用戴助听器的方法来听到声音.(4)双耳效应和立体声:①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所以声传到两只耳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不同.依据这些差异,人就可以判断声源的方位,这就是双耳效应.②立体声:人耳听到从不同方位传来的声音是立体声.立体声收录机上放的音乐是舞台上的情境通过两个扬声器播放的再现,这就是双声道立体声.规律总结:1.在研究真空不能传声实验时,由于操作过程中,不可能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因此只能通过声音的逐渐变小来推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实验推理法.2.回声测距的原理s=1/2v声t,t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物体振动,人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易错提示:振动停止,发声一定停止,由于之前振动产生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故还能听到声音,并不是振动停止,我们立即就听不到声音.易错提示:并不是所有的音乐声都是乐音,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了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因此音乐声有时也可能成为噪声.2光学思想方法:播时,利用光线反映光的本质,间接地研究光的传播,研究起来更方便、更形象,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模型法.规律总结: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特别提醒:在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时,要特别重视法线的作用,过入射点正确作出法线(虚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中考复习要点精讲考点3 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体的连线关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像特点概括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人眼是根据光沿直线传播进入眼球的经验来判断物体的位置的,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向镜内看去,觉得光线好像是从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的交点S′处射来的,如图所示.镜后面实际并不存在发光点S′,S′也不是反射光线的交点,而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是虚像.发光体(或反射光的物体)是由许多点组成的,每个点在镜中都有一个对应的像点,这些像点就组成了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3.球面镜:(1)凹面镜:凹面镜简称凹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射向凹镜的平行光线经凹镜反射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凹面镜的焦点.应用为太阳灶、太阳能焊接机等.由于光路是可逆的,从凹面镜的焦点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反射后平行射出.应用于汽车头灯和手电筒灯碗.(2)凸面镜:凸面镜简称凸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镜成缩小的像,能扩大视野,如汽车后视镜、马路拐弯处的交通镜等都是凸镜.考点4 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射入水、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玻璃等透明物质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3.折射使眼睛受骗: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时,会发生一些与光的折射有关的现象,如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从水下看岸边的灯变高等.考点5 光的色散1.色散现象: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它表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单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把红、绿、蓝三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3.光谱: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的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按该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4.红外线: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一切物体都在发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多.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5.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可见光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高温物体如太阳、弧光灯和其他炽热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线,如汞等气体放电和日光灯发出的光中也含有紫外线.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生理作用强,能杀菌;具有荧光效应,用于防伪等.规律总结:1.色光三原色:红、绿、蓝.2.颜料三原色:品红、黄、青.3.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3)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中考复习要点精讲2.透镜考点1 透镜1.透镜分类:(1)凸透镜:不同镜片的中间和边缘的厚薄不一样,中间厚边缘薄,叫做凸透镜.(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叫做凹透镜.2.常见的透镜:不仅近视眼镜、远视眼镜是透镜,透镜还是组成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电影放映机等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一滴水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3.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是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如图所示.4.透镜对光线的作用:(1)凸透镜: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每个凸透镜都有两个实焦点.根据光路可逆,从凸透镜焦点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射出.(2)凹透镜:凹透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又叫发散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发散,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它的可逆光路是射向虚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考点2 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原理: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会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2.投影仪原理:把物体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3.放大镜原理:当物体位于1倍焦距以内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4.实像和虚像:实像是指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具后实际的光线在空间相交所成的像,是由真实的光会聚而成的明亮区域,是真实存在的,可以显现在光屏上.虚像是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具后,实际光线变得发散,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一点,人们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逆着光的传播方向寻找和判断光从何处射过来,觉得这些光线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发出的.由于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因此只能用眼睛观察到,而不能在光屏上显现出来.特别提醒:(1)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凸透镜的焦距越短,折光能力越强.(2)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其焦距的长短.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折光能力越强.中考复习要点精讲考点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上述规律可用口诀记忆:“焦点内外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分居两侧倒,虚像位于同侧正”,“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考点4 眼睛和眼镜1.近视眼特征:如图(1)甲所示: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作用过强,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前,使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2.近视眼矫正:在光进入眼睛之前,先经过凹透镜进行发散,再经眼睛会聚,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上,如图(1)乙所示,从而看清物体,即近视眼的人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图(1)3.远视眼特征:老年人的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当人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过扁,折光能力弱,像会聚于视网膜后,使人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这就是远视眼,如图(2)甲所示.4.远视眼矫正:由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一些后,再经过眼睛会聚于视网膜上,如图(2)乙所示,即远视眼的人应戴凸透镜进行矫正.图(2)考点5 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1)显微镜的结构:主要有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片等.物镜、目镜是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显微镜的原理:先通过物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目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2.望远镜:(1)望远镜的原理:利用凸透镜使远处的物体成一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再经过另一凸透镜放大,就能看清楚较远处的物体.(2)望远镜的结构:望远镜主要由物镜和目镜组成.规律总结:(1)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显微镜的目镜焦距较大,物镜焦距较小,相对应的是目镜放大倍数较小,物镜放大倍数较大,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因此,显微镜能将物体放大很多倍.(2)显微镜观察到的像与物相比:像为倒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左右、上下颠倒.因此,为了使被观察物体的像在视野的中央,移动物体时,物体移动的方向与像移动的方向相反.中考复习要点精讲(3)我们看到的物体大小与视角的关系:我们看物体时,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的视角越大,我们看见物体就越大;反之我们看见物体就越小.3.探索宇宙:(1)宇宙是无边无际的.(2)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中.(如图所示)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应练习,并有针对性地讲解.选讲内容:光学综合中考专题综合应用一、光学内综合1.光现象的拼盘:将光现象拼在一起进行考查,是考查光现象的一种常用做法,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识别光的不同现象及产生的原因.如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对平行光的作用,凸透镜成像,眼睛及矫正等放在一个题中进行考查.2.影和像的区别:将影和像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充分揭示影子和像的区别.如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眼睛成像,显微镜和望远镜成像等,放在一个题中进行考查.3.光学元件对光的作用:将各种光学元件对光的作用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如平面镜能反射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凸面镜能将平行光发散,凹面镜对平行光有会聚,三棱镜能折射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凸透镜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平行光有发散作用等放在一个题中进行考查.4.各种像的区别:将各种光学元件成不同的像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如平面镜能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光发生折射时成的像与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凸透镜在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在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5.各种光及颜色:将不同的光及物体颜色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如白光(太阳光),红外线,紫外线,各种色光.二、声学和光学与其他专题的综合1.声音的传播与光(电磁波)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光(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2)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可应用在声音的传播中.2.声污染:噪声是一种污染,它会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3.声与运动:声音的传播路程、时间的计算,用速度公式v=s/t计算.4.光能传播能量:太阳能是一种新型能源,取之不尽,清洁无污染.规律总结:视角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大小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物体越大或离眼睛越近视角就越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7.1力
第七章第一节力主备教师使用时间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 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2.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3. 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4. 会画出物体在某一方向受力的示意图学习重点:1. 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 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学习难点: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
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
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新知学习与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1)用图7.1-2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实验结束后,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3)学生看课文图7.1-1甲、乙,交流图中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五、。
六、。
(4)点拨: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分析:在磁铁吸引下小钢珠运动状态改变情况和手球、足球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
由此得出结论:。
1、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拉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伸长;在压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缩短。
)(6)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结论:。
力的单位: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作了规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体验1N的大小:用手托起一个苹果,手对苹果施加的力大约是1N。
补充例子: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等等。
2023年春人教版八下物理9-4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导学案)【学习目标】1. 通过实验,能总结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 能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升力产生的原因,进而解释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原因。
3. 能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学习重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学习难点】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相关现象。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物理学中把具有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 .3.机翼的形状基本是下平,飞机起飞时,上方空气流速,压强,机翼上方与下方存在压强差,因而有,这就形成向上的升力。
【合作探究】探究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想想做做】“硬币跳高实验”。
在离桌边2~3cm的地方放一枚铝制硬币,在硬币前 10cm左右放置一个高度约2cm的木块,在硬币后放置一本与硬币厚度相同的笔记本。
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硬币就可能跳过木块。
口吹硬币跳跃木块【想一想】硬币能飞起,说明硬币受到向上的力,是谁才能给它向上的力呢?【分析】实验中的硬币,上面只有与它接触。
吹气时硬币向上“跳”,说明它上面空气向下的压力比较小,下面空气向上的压力比较。
硬币上下两面的面积相同,因此一定是下面空气向上的比较大。
由于吹气,硬币上面空气的流速变大了。
由此我们猜想:是不是气体的压强跟气体的有关?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性,所以就统称为流体。
液体、气体静止时的压强前面我们已经研究过了;当液体、气体处于流动时压强又是怎样的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1. 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实验1】给你一只漏斗和一个乒乓球,怎么可以让乒乓球在漏斗口不掉下来?可以有几种方法?方法①:把乒乓球堵严漏斗下端口,然后用力把直管内的空气吸走。
方法②:把乒乓球放在下端口附近,不堵住漏斗口,用力向下吹气。
方法一吸气方法二吹气【现象与分析】(1)方法①中出现的现象是乒乓球静止不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导学案稿
课题:电压序号:01姓名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知道电压的单位,能对电压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3.记住干电池、家庭电路及人体安全电压的电压值;4.知道电压表的用途及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地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导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课时:一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电压就是使电路中有的条件,电源的作用就是;2、电压的符号:;电压的单位:;简称:;符号:。
3、干电池两极间的电压为;家庭电路的电压为;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4、电压表是测量的仪表,有个接线柱,个量程,大量程是V,小量程是 V;电压表必须跟被测用电器联。
课堂导学一、电压演示课本6.1-2实验,学生观察小灯泡的亮度一样吗?现象是:两个灯泡的亮度,1、电压:是的原因;电源就是的装置。
2、电压的单位有、、换算关系1V= KV 1mV= V 1mV= KV3、1.5KV= V 3.6V= Mv 10KV= V二、电压表拿出实验室用的电压表,回顾以前学过的电流表,学生说出看到了哪些内容?1、实验室电压表有个接线柱,标有“+”的接线柱与电源的极相连;标有“—”的接线柱与电源的相连。
2、电压表有个量程,大量程为 V,分度值是 V;小量程为 V,分度值是。
3、电压表必须跟被测用电器联;如右图所示。
4、在不知道被测电压的情况下,先用量程试触,若示数,则改用量程,若电压,则用。
5、回顾电流表的知识,归纳在电压表上的读数步骤:图6-2 S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1.学生喜爱的便携式单放机通常需要的电压为 6V ,它需要__ _节干电池___ 联使用,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__ V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__ V . 2.下列有关电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某电路中有电流,它的两端不一定有电压B .某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一定有电流C .自然界中,有的动物本身就可以产生电压,用来自卫D.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不同的电源提供的电压一定是不相同的3.在图6-2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 断开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源两端电压为零 B.电灯两端电压为零C. 开关两端电压为零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小红在有关资料中查找出了几种电压值,你认为其中最大的是( )A.人体的安全电压B.洗衣机正常工作的电压C.手持移动电话电池的电压D.发生闪电时,云层间的电压 6.图6-3是装有两节干电池的手电筒的结构示意图,要使手电筒正常工作,两节干电池正确的是( )课后练习1.下列关于电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人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36VB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节干电池的电压都是1.5VC .电压只能使自由电子发生定向移动D .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2.在“用电压表测电压”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以下的步骤A .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B .正确读出所测量的电压数据,并记录;C .了解电压表的量程,弄清每大格和每小格代表的电压值;D .根据记录总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以上步骤按合理的顺序排列是______ _.3.如图6-1所示,在烧杯中加人盐水,然后将连在电压表上的铜片和锌片插入盐水中,这样就制成了一个干电池.观察电压表指针的偏转与接线可知:这个电池的电压是_____V ,_____片是它的正极课后反思A B C D图6-3课题: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序号:02班级:姓名:导学目标知识点:1、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全册 共58页)
C.90N D.无法确定
在老师导入课题后品味关键词,加深对学习目标的理解
快速熟悉学习目标,知道这节课要干什么?
带着任务学习,自学时解决不掉的读第7页“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后组内讨论、完善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观看多媒体后总结出规范的弹性、塑性、弹力的概念。
(四)、观看课 件展示的下面几幅图片,组内讨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之间的关系?
向后蹬地人前进。 向后划水船前进。 向下喷火火箭升天。
三、整合总结:(约5分 钟)
1、所学知识点:
2、学习技巧、方法:
四、达标测评:(约5分钟)
(一)、要求:
1、看一看哪一组做的又快又好。
2、组长迅速统计达标率,准备汇报:
___人全对,___人部分对,____人都不对。
9-12页:重力的概念、大小、方向、重心。
2、学习任务,试着解决问题:
(1)、什么是重力?怎么表示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
(2)、质量不一样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一样吗?它与质量有怎样 的关系?如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出来?
(3)、怎样描述重力的方向?如何理解它的方向?
(4)、重力的作用点在哪里?用什么名称表示?
鼓励学生展示组内的讨论结果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
控制时间,学生有紧张感。
个别小组学生总结后展示,其他组同学补充完善。
明确要求,处理 好测评后的善后 处理工作
做题时一定要有时间观念,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分层达标。
课题: 7.2 弹力
班级:小组:姓名:
无论你有多聪明,无论你的理论有多完美,如果不符合实际,那么它就是错的。
3、温馨提示:用红笔画出关键词,写出自己的困惑。
4、独学时间:5分钟。
八年级物理下册 3.1机械运动(一)导学案 新人教版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3.1机械运动(一)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机械运动的现象.知道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知道参照物.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学习重难点】:1、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课前自学、课中交流】一、参照物1、坐在教室中的我们是的;俗话说“坐地日行八万里”,意思是说我们每天随地球运动八万里,这又说明我们是的(填“静止”或“运动”)。
结论1: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被选作参考标准的物体,这个物体称为。
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变了,说明物体时的,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变,说明物体时的。
结论2:物理学里把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做。
上面所说的静止和运动都是机械运动。
2、思考:①你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以为参照物你是静止的,以为参照物你是运动的;②站在下降的电梯里的人,以电梯为参照物,人是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的。
③正在飞翔的飞机,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是(运动/静止)。
相对飞机里的乘客而言,飞机是_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是参照物。
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不是绝对的而是。
④坐在开动的火车车厢里的人,以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以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所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不同,运动和静止就不同。
运动: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静止: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的位置发生改变。
3、物体的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也就是说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而言的。
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择地面可地面上的建筑物作为参照物。
5、100米赛跑,运动员跑过的路线是(直线/曲线)。
投篮时,将篮球抛出,它的路线是。
根据物体的运动路线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和。
6、物体沿直线路线运动时,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变化,这种运动叫做。
2024年零障碍导教导学案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
2024年零障碍导教导学案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年零障碍导教导学案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篇1一、教学目标1、掌握磁场对电流作用的计算方法。
2、掌握左手定则。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在掌握磁感应强度定义的基础上,掌握磁场对电流作用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运用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的方向。
2、计算磁场力时,对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不同空间位置,正确地运用不同的三角函数和题目提供的方位角来计算是难点。
三、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提问:1、磁感应强度是由什么决定的?答:磁感应强度是由产生磁场的场电流的大小、分布和空间位置确定的。
2、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是什么?3、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在什么条件下才成立?成立。
4、垂直磁场方向放入匀强磁场的通电导线长l=1cm,通电电流强度i=10a,若它所受的磁场力f=5n,求(1)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是多少?(2)若导线平行磁场方向。
答:因通电导线垂直磁场方向放入匀强磁场,所以根据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5、若上题中通电导线平行磁场方向放入该磁场中,那么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是多大?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是多少?答:当电流仍为i=10a,l‖b时,该处磁感应强度不变,仍为b=0.5t,而通电导线所受磁场力f为零。
(二)教学过程设计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板书)我们已经了解到通电直导线垂直磁场方向放入磁场,它将受到磁场力的作用,根据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可以得出:f=bil当通电导线平行磁场方向放入磁场中,它所受的磁场力为零。
看来运用f=bil来计算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的大小是有条件的,必须满足l⊥b。
磁场力方向的确定,由左手定则来判断。
提问:如果通电导线与磁感应强度的夹角为θ时,如图1所示磁场力的大小是多少?怎样计算?让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的结果。
我们已知,当l⊥b时,通电导线受磁场力,f=bil,而当l∥b时f=0,启发学生将b分解成垂直l的b⊥和平行l的b∥,因平行l的b∥对导线作用力为零,所以实际上磁场b对导线l的作用力就是它的垂直分量b⊥对导线的作用力,如图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