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风湿病讲义

合集下载

风湿性疾病的中医学概述

风湿性疾病的中医学概述

风湿性疾病的中医学概述风湿性疾病(简称风湿病)是一组以内科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它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及各种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肌腱,韧带等疾病。

风湿性疾病在中医上称之为痹症,由人体肌表、经络因感风寒湿邪引起。

因人体肌表虚弱,卫外不固,腠理空虚,风寒湿邪则乘虚而入,留连于肌表关节,筋骨血脉,致血气运行不畅,经络阻滞,筋脉关节失于濡养而为痹病。

其中外邪入侵,即风、寒、湿邪是引起本病的外界因素。

故长期生活在潮湿严寒地带或长期水中作业者,日久易致风寒湿邪侵入肢体。

《素问》中以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成痹。

”《类证治裁》中更明确指出:“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滞,久而成痹。

”风湿性疾病的常见临床症状有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和压痛,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另外痹症迁延不愈,病邪由浅入深,由经络侵入脏腑,即《内经》所谓:“病久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

”故风湿性疾病也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如皮肤、肺、胃、肠道、肾、心脏、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

其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性发作的特点。

在西医中风湿性疾病有了一定的研究,并形成了风湿病学这门学科,但是它仍然还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

然而中医学对痹症更早有研究。

中医学中以为人体因素质各有不同,风寒湿邪也各有偏胜。

风寒湿邪侵袭后,若偏于风胜者为行痹;偏于寒胜者为痛痹;偏于湿胜者为着痹;若素为阳盛之体,内有蕴热,感风寒湿邪易于化热,为热痹。

又若行痹、痛痹、着痹,经久不愈,邪留经络,郁而化热,也可转为热痹。

中医的治疗方法中一般以散风,祛寒,利湿清热,通经活络为主。

因各邪之偏胜不同,而治疗方法也应有所侧重。

一、行痹症候: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多见于腕、肘、踝、膝等处,屈伸不利,初期常伴有发热,恶寒等,舌苔薄白,脉浮等。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剂:蠲痹汤:(羌活、独活、桂枝、秦艽、当归、川芎、甘草、海风藤、桑枝、木香、乳香)加防风、威灵仙。

《风湿病总论》课件

《风湿病总论》课件
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关节 疼痛、肿胀、僵硬为主要 症状
风湿病的分类
系统性红斑狼疮:以皮肤 红斑、关节疼痛、发热为 主要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以脊柱疼 痛、僵硬为主要症状
干燥综合征:以口干、眼 干、皮肤干燥为主要症状
痛风:以关节疼痛、红肿、 发热为主要症状
风论PPT课件大纲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风湿病概述 风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风湿病的症状和体征 风湿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风湿病的治疗和管理
什么是风湿病
风湿病是一种 慢性疾病,主 要影响关节和
骨骼
症状包括关节 疼痛、肿胀、 僵硬和活动受

病因包括遗传、 环境、感染和 免疫系统异常
治疗方法包括 药物治疗、物 理治疗和手术
系统性风湿病的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等
皮肤病变:如皮疹、红斑等
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 晕、失眠等
肾脏症状:如蛋白尿、血尿 等
关节疼痛:主要表现为关节 肿胀、疼痛、僵硬等
肌肉疼痛:肌肉无力、疼痛 等
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气 喘等
心血管系统症状:如心悸、 胸闷等
免疫系统症状:如淋巴结肿 大、白细胞减少等
手术风险:感染、出血、神经 损伤等
术后康复:物理治疗、药物治 疗等
康复和自我管理
康复目标:减轻疼 痛、改善关节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方法:物理治 疗、药物治疗、心 理治疗等
自我管理:保持良 好的生活习惯、合 理饮食、适当运动 等
定期复查:监测病 情变化,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 酒、合理饮食等
非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按摩等 运动疗法:如游泳、瑜伽、太极等 饮食疗法:如低嘌呤饮食、低盐饮食等 心理疗法:如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

风湿病总论 风湿免疫病串讲

风湿病总论 风湿免疫病串讲
10
HLA-B27
定义:HLA-B27是一 种MHC-I类分子,为 遗传基因的表达产物
HLA-B27(+):20%发生AS或其他SpA
重要性:HLA-B27与脊柱关节炎的
10%
80%
发病密切相关
意义:HLA-B27阳性或阴性均不能
作为确诊或排除某一疾病的标准
AS患者:90%HLA-B27(+)
11
44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肌肉症状
两侧对称性近端肌肉无力或(和)疼痛,尤其是上 臂、大腿无力。典型症状如:上、下楼梯困难、 梳头洗脸胳膊无力、蹲下起立困难等
皮肤症状
全身症状
可有晨僵、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发热 (中低度热,甚至高热)、关节疼痛,少数病 人有雷诺现象。本病尚可累及肺脏、心脏、肾 脏,如影响到肺脏可以出现胸闷、气短、呼吸 困难等
9
类风湿因子(RF)
RF阳性的原因
1. 风湿性疾病:RA, SS, SLE, MCTD, SSc 2. 正常健康人:尤其是老年人 3. 急性病毒感染:急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流感,接种疫苗后 4. 寄生虫感染:锥虫病,疟疾,血吸虫病 5. 慢性感染性疾病:结核,麻风,梅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6. 恶性肿瘤化疗或放疗后 7. 其它高球蛋白状态:紫癜,结节病,慢性肝病,冷球血症
13
抗核抗体(ANA)
ANA:抗核酸和核蛋白抗体的总称 •已成为SLE的标准筛选试验 •是ACR/SLICC制订的SLE诊断标准之一 •在SLE病人的阳性率达95-99%以上 •其阳性率取决于检测的方法、临界滴度的选择和技术员的能力 •它们与疾病的活动性不相关,滴度本身也与预后无关 •许多情况可以使ANA试验呈现阳性
38

风湿骨病专业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风湿骨病专业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3、自愈功能、蛇骨被强大外力击伤(断)后,能够自愈;
4、适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儿童、孕妇、各年龄层服用的钙产品;
风湿骨病专业知识讲座
42
蛇酒介绍
医学功效:《神农本草经》中 就有蛇入药记载。蛇酒有祛风 活络、形气和血、滋阴壮阳、 祛湿散寒的等功效。能治疗风 湿性瘫痪症、中风伤寒、半身 不遂、骨节疼痛、口眼歪斜、 麻风等症状。 奇妙之处:
•奇妙之处:
1、亦蛋亦蛇,“中国第一蛇村”地标保护产品!富含成蛇不具有的 多种微量元素,活性物质、胎盘素;
2、效果是成蛇的数十倍,刚孵出的小蛇即时高科技零下60度冷凝技 术处理,干燥,粉碎成600目,稀缺珍贵!
风湿骨病专业知识讲座
40
蛇骨钙介绍
风湿骨病专业知识讲座
41
•成分:乌梢蛇、蝮蛇活蛇的全脊椎骨;
33
九龙健骨贴介绍
成分:乌梢蛇、黑蚂蚁、骨碎补、透骨草、红花、 羌活、乳香、磁石、碎片; 医学功效:活血通络、散寒除湿。对风寒湿邪侵 袭、气血不畅引起的筋、骨、腰、膝、颈、肩、 手、足关节酸痛有缓解调理作用。 适用人群:一切骨痛患者 黑蚂蚁介绍:黑蚂蚁是经卫生部批准的唯一有药、 食两用价值的蚂蚁。其体内含有70多种营养成份, 含42-67%的蛋白质,28种游离氨基酸(包括人体 必须的8种氨基酸);含维生素B1、B2、B12、C、 D、E等;含钙、铁、磷、锰、硒、锌等20多种微 量元素。防治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强 直性脊柱炎、半身不遂、颈椎病、坐骨神经痛、 骨痛、骨头坏死; 骨碎补:《本草新编》:骨碎补,味苦,气温, 无毒。入骨,用之以补接伤碎最神。疗风血积疼, 破血有功,止血亦效。
30
蛇疗——中国医书典故
• 《本草纲目》《中华本草》中对蛇骨均有记载。蛇骨对骨质增生,腰腿痛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老年人骨质疏松,青少 年成长期的增高,孕产妇缺钙抽筋等症有奇效。

中医对风湿病的概念解释

中医对风湿病的概念解释

中医学中的风湿病是指一类由风邪侵袭体内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肌肉酸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风湿病在中医理论中被归类为“风邪病”,属于外感病因范畴。

根据中医理论,风湿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外感风邪、气血运行不畅、阳气不足等。

外感风邪是风湿病发作的主要因素,通常是通过寒湿、湿热等病邪侵入体内,引起经络阻滞、气血不畅而导致症状的出现。

中医治疗风湿病主要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理气调经等为原则,具体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推拿按摩、艾灸等。

中医的治疗目的是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恢复气血畅通,以缓解症状、改善疾病进程,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针对风湿病的治疗应根据个体病情,由专业的中医医师进行综合判断和辨证施治。

在接受中医治疗时,建议遵循医生的指导,合理调配饮食、休息和药物使用,以获得最佳疗效。

风湿病概论专题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风湿病概论专题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正常人 系统性红斑狼疮 活动期 缓解期 类风湿关节炎 硬皮病 多发性肌炎 干燥综合症 白塞病 非结缔组织病
病例数 110 64 31 33 60 13 8 15 5 222
风湿病概论专题知识讲座
阳性率(%) 0
93.6 3.0 1.8 0 0 0 0 1.7
34
抗组蛋白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法X2SD)
4、抗ENA多肽抗体谱 5、抗组蛋白(Histon)抗体 6、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7、补体 8、免疫球蛋白(Ig)
风湿病概论专题知识讲座
25
实验室检查(3)
9、抗磷脂抗体(APL抗体) 10、C反应蛋白 11、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 12、滑膜液检查
风湿病概论专题知识讲座
26
实验室检查(4)
疱疹、溢脓性皮肤角化病,可提示
白塞病和赖特综合征;
• 单发于拇趾跖趾关节并向周围
扩展的红、肿、热、痛和剧烈触痛,
高度提示痛风性关节炎;
风湿病概论专题知识讲座
22
风湿性疾病的诊断(8)
• 慢性游走性红斑的关
节炎应怀疑Lyme病;
• 环形红斑与风湿热相
关;
• 胸部扩张度减少和腰
段生理弯曲变平提示强直
性脊柱炎。
3
风湿性疾病的分类(2)
4、硬皮病 A、局限性 B、系统性
5、弥漫性筋膜炎 6、多肌炎、皮肌炎 7、坏死性血管炎和其他血管病
如结节性多动脉炎、 Churg-Strauss、 白塞氏综合征等
风湿病概论专题知识讲座
4
风湿性疾病的分类(3)
8、干燥综合征 A、原发性 B、继发性
9、重叠综合征 10、其它
风湿病概论专题知识讲座

中医风湿病讲义

中医风湿病讲义

中医风湿病概论中医风湿病(原称为“痹症”或“弊病”)是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合而为病;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淤血、毒热,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甚至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的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为特征,甚至累及脏腑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根据这一概念我们不难看出,中医风湿病包括的疾病范围很广,更加符合实际。

西医学所指的风湿病,全称应是“风湿类疾病”(rheumatic diseases rheumatism)。

反侵犯关节、肌肉、韧带、肌腱、滑囊等,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无论其发病原因如何,均属风湿病范畴。

一、按病因分类(一)风痹以感受风邪为主,侵犯肌肤、关节、经络,以其性走窜,疼痛游走不定为症状特点。

因风为阳邪,“上线受之”,故多发于上肢、肩背等处;卫阳不固,腠理空虚,故有恶风、汗出之表现。

也称“行痹”。

(二)寒痹因阳气不固,感受寒邪为主,其表现以肢体关节疼痛为著,固定不移,遇寒加重,得热痛减或缓解。

《内经》所谓“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

因阳气不足,又寒主收引,其性凝滞,故其症兼恶寒、肢体拘挛、屈伸不利、脉弦紧等。

也称“痛痹”。

(三)湿痹以感受湿邪为主,湿邪留滞于肢体、关节、肌肉之间,临床表现以上述部位肿胀疼痛、重着麻木为特征。

因脾主湿,而湿性粘滞,阻碍气机,故一般湿痹多兼有脾湿不运或湿困脾土及气机不畅等症状,如头沉而重、胸闷纳呆、腹胀身倦、苔腻、脉濡缓等。

也称“著痹”、“着痹”。

(四)热痹感受热邪或湿热之邪,或风寒湿邪入里化热,以肌肉关节的红肿热痛,伴有身热、汗出、口渴、舌苔黄腻、脉相滑数为特点。

因火热阳邪,色赤入心,且易伤阴津,故红肿明显,常兼有红斑、结节,口渴便干。

这种风湿病疼痛显著,关节不能屈伸,医家多称之为“疼烦”。

(五)燥痹以感受燥邪为主,或由于阳热之邪化燥伤阴,引起肌肉筋骨关节失于濡养而致的一类痹症。

风湿性疾病概论讲稿

风湿性疾病概论讲稿

风湿性疾病概论风湿病是一大类以关节、骨、肌肉为主要症状,可累及内脏器官的异质性疾病。

风湿(rheuma)一词源于公元前四世纪,而祖国医学则早在公元前五世纪《黄帝内经》中即有风、寒、湿三气杂合而为痹的论述。

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风湿病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如今风湿病概念和范畴有了根本性改变和扩大。

目前,按照1983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merican Rheumatology Association,ARA)的分类方法分为十大类,包括100多个病种,其常见的疾病如下:(1)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坏死性血管炎及其他血管炎、风湿热、干燥综合征、重叠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其他如风湿性多肌痛、脂膜炎、多软骨炎等。

(2)与脊柱炎相关的关节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Reiter综合征、银屑病关节炎、炎性肠病关节炎等。

(3)退行性关节炎:原发性和继发性骨关节炎。

(4)与感染因素相关的关节炎:病原体直接感染及反应性关节炎。

(5)伴风湿病表现的代谢和内分泌疾病:痛风、淀粉样变性、软骨钙化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其他如进行性骨化性肌炎等。

(6)肿瘤:原发或继发性肿瘤,如滑膜瘤、软骨瘤、转移性肿瘤等。

(7)神经性病变:神经源性关节病(Charcot关节)、腕管综合征等。

(8)伴有关节表现的骨、骨膜及软骨疾病:骨质疏松症、骨软化症、骨坏死等。

(9)非关节性风湿病: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腱鞘炎、滑囊炎等。

(10)其他常伴关节炎的疾病:结节病、结节红斑等。

以上分类并非完善,随着对疾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新的疾病的发现,其分类必将有新的修正和补充。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为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具有以下共同特征:①常有发热、关节痛、皮疹、肌痛;②多系统受累;③抗核抗体和(或)多种自身抗体阳性;④病理上结缔组织多具有黏液样水肿、纤维蛋白样变性、血管炎、病灶处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浸润;⑤发病机制上以自身抗体或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炎症反应为主;⑥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调节剂有效;⑦病程迁延、缓解和发作交替。

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PPT课件

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PPT课件

6 .鹤膝风
• 鹤膝风属于风湿痹证发展到一定阶 段的病变。
• 临床特点: 关节肿痛显著 , 肌肉瘦 削枯萎 , 臂胫股部 细小 , 或仅膝关节 肿大 , 屈伸不利 等。
7. 漏肩风 (肩凝风)
• 病位特点 :以肩部疼痛凝滞不爽为 主症 。
• 临床特点:肩部疼痛 , 活 动不利,肩 肘无力 , 上举后旋受限为主 , 疼痛以 夜间为重,活动后减轻。
中医 对风湿病讲人简介
王玉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风湿科主 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 京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内容题要
• 定义
• 常见证候
• 分类
• 治则与治法
• 病因病机 • 常用方剂
• 常见症状 • 常用中药
中医风湿病定义
• 心痹为脉痹不已 , 复感于邪 , 内舍于 心 , 引起心脉痹阻的病变。
• 临床表现心悸, 气短而喘 , 肢节疼痛 , 脉象细弱或结代等症是其特点。
五脏痹
2. 肺痹
• 肺痹为皮痹不已 , 复感于邪 , 内 舍于肺 , 而引起的肺气闭阻的病变。
• 临床表现除了关节肿痛、皮肤 麻木等外 , 出现胸闷气短、咳嗽喘满
加重 , 得热痛减或缓解。 3. 常兼恶寒、肢体拘挛、屈伸不利、
脉弦紧等。
3. 湿痹
1. 以感受湿邪为主 , 湿邪留滞于肢体、关 节、肌肉之间 。
2. 临床表现以上述部位肿胀疼痛、重着麻 木为特征。 多兼头沉而重、胸闷纳呆、腹胀身倦、 苔腻、脉濡缓等。
4. 热痹
1. 因感受热邪或温热之邪 , 或风寒湿邪 入里化热 。
• 临床表现以 肢体拘挛、屈伸不利、关节 疼痛 ,兼少腹胀满、夜卧易惊、胁痛 腹胀、 腰痛足冷等症为其特点。

中医风湿病概论

中医风湿病概论

肿胀
关节肿胀
中医风湿病患者常有关节 肿胀的症状,表现为关节 局部红肿、疼痛、压痛明 显等。
肌肉肿胀
中医风湿病患者常有肌肉 肿胀的症状,表现为肌肉 局部红肿、疼痛、压痛明 显等。
神经肿胀
中医风湿病患者常有神经 肿胀的症状,表现为肢体 麻木、感觉异常等。
僵硬
关节僵硬
中医风湿病患者常有关节僵硬的 症状,表现为关节活动受限、晨
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
目前中医风湿病的研究多为小样本的观察性研究 ,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影响了 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研究
01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中医风湿病进行深入研究,揭
示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和诊疗规律。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02
诊断与治疗
诊断
中医诊断风湿病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信息,并结合病史进行综合分析。其中,望、闻、问 、切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
治疗
中医治疗风湿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疗法、推拿疗法、饮食疗法等。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用和有效 的方法之一,主要包括中药汤剂、中药散剂、中药丸剂等。针灸疗法和推拿疗法也有很好的疗效,但需要专业医 生进行治疗。饮食疗法则是以食疗为主,通过调整饮食来辅助治疗风湿病。
僵明显等。
肌肉僵硬
中医风湿病患者常有肌肉僵硬的症 状,表现为肌肉紧绷、活动不利等 。
神经僵硬
中医风湿病患者常有神经僵硬的症 状,表现为肢体麻木、感觉迟钝等 。
麻木
关节麻木
中医风湿病患者常有关节麻木的 症状,表现为关节局部感觉迟钝
、刺痛等。
肌肉麻木
中医风湿病患者常有肌肉麻木的 症状,表现为肌肉局部感觉迟钝

第13章 风湿性疾病

第13章     风湿性疾病

急性期尽快 控制病情活动
病情得到缓解后, 调整用药,保护 重要脏器功能并 减少药物副作用
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SS系指一种以侵犯泪腺、唾液 腺等外分泌腺体,具有高度淋巴细胞浸润和特 异性自身抗体为特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临床表现
口干燥症,干燥性角膜炎等其他系统表现
治疗
目前尚无无根治方法,主要是替代和对症治疗, 缓解症状。
关节痛,对称性、持续性,关节肿胀、压痛、 僵硬甚至畸形。
二)关节外表现
类风湿结节,多脏器受累。
治疗
无法根治,治疗目标为缓解症状或降 低疾病活动度。早期、达标、个体化方案, 减少致残。 一)一般性治疗 二)药物治疗 首选药:氨甲喋呤(联合治疗的基本药物) 三)外科手术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指表现有多系统 损害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其血清包括 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主要病理改 变为坏死性血管炎。本病病程以病情缓解和急 性发作交替为特点,有内脏损害者预后较差。 多见于年轻女性,20~40岁。
第13章 风湿性疾病
学习要求
掌握:风湿病的概念,抗风湿病药物种类和应 用原则;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熟悉: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 燥综合征的辅助检查和诊断要点 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 燥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和鉴别诊断
风湿性疾病泛指影响骨、关节、 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疾病。
风湿性 疾病
弥漫 性结 缔组 织病
抗风湿病药物种类:
非甾体 糖皮质 抗炎药 激素
改善病 情的抗 风湿药
生物制 剂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外周关节 骨质破坏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 疫性疾病。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和血 管炎,前者是关节表现的基础,后者是 关节外表现的基础。

中医基础-中药学祛风湿药课程讲义

中医基础-中药学祛风湿药课程讲义

中医基础-中药学祛风湿药课程讲义一、概述【性能特点】味多辛苦,性或温或凉。

【功效】能祛除留着于肌肉、经络、筋骨的风湿之邪,有的还兼有散寒、舒筋、通络、止痛、活血或补肝肾、强筋骨等作用。

【适应证】主要用于风湿痹证之肢体疼痛,关节不利、肿大,筋脉拘挛等症。

部分药物还适用于腰膝酸软、下肢痿弱等。

【使用注意】辛温性燥的祛风湿药,易伤阴耗血,阴血亏虚者应慎用。

二、祛风寒湿药【性能特点】药物性味多为辛苦温,入肝脾肾经。

【功效】有较好的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舒筋通络等作用。

【适应证】主要适用于风寒湿痹,肢体关节疼痛,筋脉拘挛,痛有定处,遇寒加重等。

独活【药性】辛、苦,微温。

归肾、肝、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止痹痛,解表。

【应用】1.风寒湿痹,腰膝酸痛。

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者为宜。

2.表证风寒挟湿。

3.少阴头痛,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煎服,3~9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苦燥,易伤气耗血,无风寒湿邪或气血虚者慎用。

【鉴别用药】羌活、独活功用鉴别同:二者均能祛风湿,止痛,解表,以治风寒湿痹,风寒挟湿表证,头痛。

异:羌活性较燥烈,发散力强,常用于风寒湿痹,痛在上半身者,治头痛因于风寒者;独活性较缓和,发散力较羌活为弱,多用于风寒湿痹在下半身者,治头痛属少阴者。

若风寒湿痹,一身尽痛,两者常配伍应用。

威灵仙【药性】辛、咸,温。

归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

【应用】1.风寒湿痹,肢体拘挛,瘫痪麻木。

2.痰饮积聚,诸骨鲠喉。

3.跌打伤痛、头痛、牙痛、胃脘痛、痰饮、噎膈、痞积。

【用法用量】煎服,6~9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气血虚弱者慎服。

川乌【药性】辛、苦,热。

有大毒。

归心、肝、肾、脾经。

【功效】祛风湿,散寒止痛。

【应用】1.风寒湿痹。

2.心腹冷痛,寒疝疼痛。

3.跌打损伤,麻醉止痛。

【用法用量】煎服,1.5~3g;宜先煎、久煎。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内服一般应炮制用。

风湿病中药治疗

风湿病中药治疗

入丸散 0.03-0.06
3-10g 研末1-1.5g
3-10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十三分。
药名 虻虫
性味
功能
主治
苦微寒 破血逐瘀 瘀滞疼痛 (有小毒) 散结消肿 癥瘕积聚
用量 1-1.5 研末0.3
水蛭
咸苦平 破血逐瘀 瘀滞疼痛 1.5-3 (有小毒) 散结消癥 癥瘕积聚 研末0.3-0.5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十三分。
药名
性味
功能
主治
雪上一 苦辛温(大毒, 祛风除湿 枝蒿 含乌头生物碱) 活血止痛
(一支蒿)
风湿痹痛 跌打伤痛 癌肿疼痛
用量 30-50mg
川乌
苦辛热(大毒, 逐风散寒 含乌头生物碱) 温经止痛
风寒顽痹 筋脉挛痛 手足不仁
制川乌
3-9g,先 煎2h
草乌 附子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十三分。
方名
组成
功效
大活 红参、白术、当归、龟甲、祛风止痛
洛丸 乳香、没药、麝香、冰片、除湿豁痰 制草乌、防风、蕲蛇、乌 舒舒活络 梢蛇、天麻、全蝎、豆蔻、
广藿香、人工牛黄、威仙
等(48味)
万通 川乌、草乌、马线子、麻 祛风散寒
筋骨 黄、桂枝、红参、乌梢蛇、通络止痛 片 牛膝、鹿茸、续断、细辛、
镇痛
改善 循环
独活、玄胡、汉防己、 1)抑制痛觉中枢 青风藤、乌头、细辛 2)对末稍神经有麻醉作用
乌头、汉防己、桂枝、 扩张周围血管 细辛、络石藤、桑寄 生、牛膝、杜仲
桂枝、桑枝、羌活、 有抗凝作用,降低血液粘 独活、秦艽、威灵仙、 滞度 络石藤、乌头、千年 健、白花蛇、牛膝、 狗脊、续断、雷公藤、 昆明山海棠

4.风湿讲义(全)

4.风湿讲义(全)

风湿性疾病概论前言——本系统特点和复习思路内容=1+3(总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关、强脊)建议复习顺序:先各论,后总论。

占比及难度:8-10分左右,较难。

目标:最低7分。

【大纲】(1)概念(2)分类(3)病理(4)辅助检查(5)治疗(一)概念风湿性疾病——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韧带等)的一组疾病。

可以是系统性的,也可以是局限性的;可以是器质性的,也可以是功能性的。

病因:感染性、免疫性、代谢性、内分泌性、退行性、地理环境性、遗传性、肿瘤性等。

【常考的一个结论】包括各种关节炎在内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是风湿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风湿病不只限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结缔组织病(CTD)的特点1.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功能紊乱是其发病基础。

2.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

3.多系统损害。

4.病理基础:血管和结缔组织慢性炎症。

5.对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有一定反应。

(二)分类——71.弥漫性结缔组织病:RA、SLE、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病、系统性血管炎等。

2.脊柱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炎性肠病关节炎、未分化脊柱关节病、Reiter综合征。

补充TANG: Reiter综合征眼炎-关节炎-尿道炎综合症3.退行性变:骨关节炎。

4.晶体相关性关节炎:痛风、假性痛风。

5.感染相关性风湿病:反应性关节炎、风湿热等。

6.肿瘤相关性风湿病:原发性(滑膜瘤、滑膜肉瘤),继发性(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瘤)。

7.其他:如回文性风湿症、骨质疏松、纤维肌痛症等。

(三)病理特点痛风: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导致炎症;其余大部分:因免疫反应所致。

表现:大量淋巴、巨噬、浆细胞的浸润和聚集;常见的共同病理改变——血管炎症,导致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局部组织缺血——相应的临床表现。

A.SLE——小血管炎;B.类风关——滑膜炎;C.强脊——附着点炎;D.骨关节炎——关节软骨变性;E.干燥综合征——外分泌腺体炎症;F.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肌炎;G.血管炎——大、中、小动、静脉炎;H.系统性硬化病——皮下纤维组织增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风湿病概论中医风湿病(原称为“痹症”或“弊病”)是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合而为病;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淤血、毒热,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甚至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的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为特征,甚至累及脏腑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根据这一概念我们不难看出,中医风湿病包括的疾病范围很广,更加符合实际。

西医学所指的风湿病,全称应是“风湿类疾病”(rheumatic diseases rheumatism)。

反侵犯关节、肌肉、韧带、肌腱、滑囊等,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无论其发病原因如何,均属风湿病范畴。

一、按病因分类(一)风痹以感受风邪为主,侵犯肌肤、关节、经络,以其性走窜,疼痛游走不定为症状特点。

因风为阳邪,“上线受之”,故多发于上肢、肩背等处;卫阳不固,腠理空虚,故有恶风、汗出之表现。

也称“行痹”。

(二)寒痹因阳气不固,感受寒邪为主,其表现以肢体关节疼痛为著,固定不移,遇寒加重,得热痛减或缓解。

《内经》所谓“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

因阳气不足,又寒主收引,其性凝滞,故其症兼恶寒、肢体拘挛、屈伸不利、脉弦紧等。

也称“痛痹”。

(三)湿痹以感受湿邪为主,湿邪留滞于肢体、关节、肌肉之间,临床表现以上述部位肿胀疼痛、重着麻木为特征。

因脾主湿,而湿性粘滞,阻碍气机,故一般湿痹多兼有脾湿不运或湿困脾土及气机不畅等症状,如头沉而重、胸闷纳呆、腹胀身倦、苔腻、脉濡缓等。

也称“著痹”、“着痹”。

(四)热痹感受热邪或湿热之邪,或风寒湿邪入里化热,以肌肉关节的红肿热痛,伴有身热、汗出、口渴、舌苔黄腻、脉相滑数为特点。

因火热阳邪,色赤入心,且易伤阴津,故红肿明显,常兼有红斑、结节,口渴便干。

这种风湿病疼痛显著,关节不能屈伸,医家多称之为“疼烦”。

(五)燥痹以感受燥邪为主,或由于阳热之邪化燥伤阴,引起肌肉筋骨关节失于濡养而致的一类痹症。

《内经》即已论及:“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对于燥邪致痹,虽未展开论述,但以意在其中。

“燥痹”之表现,因“燥胜则干”,以阴血津液不足,筋骨关节失于濡养,出现肌肉瘦削,关节不利,口鼻干燥,目干而涩等症为主要特点。

风寒湿热燥等外邪侵袭,很少独伤人,多兼夹而至。

故上述风、寒、燥、热、湿诸痹,是以某一外邪为主致病,并非不兼夹他邪。

二、按部位分类(一)五体痹1.皮痹2.肌痹3.脉痹4.筋痹5.骨痹(二)五脏痹1.心痹2.肺痹3.脾痹4.肝痹5.肾痹(三)肢体痹1.颈痹2.肩痹3.腰痹4.膝痹5.足痹(四)筋脉痹三、按特征分类1.历节(历节风、白虎历节)因其表现为周身关节皆痛,故曰名之。

2.痛风3.鹤膝风、鼓槌风4.顽痹5.尪痹6.周痹、众痹7.产后痹8.狐惑四、按证候分类1.正虚痹2.邪实痹3.淤血(痰)痹风湿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对风湿病病因的认识,早在《内经》中即有记载。

“风寒湿三气杂,合而为痹”代表了古人对风湿病外因的认识,同时古人也意识到外因只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外部条件,内因则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因素。

故《素问.评热病论》指出“风雨寒热,不得虚,不能独伤人”,又指出“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体现了古代的唯物辨症思想。

概括的说正气不足时风湿病发病的内因,是本;而风、寒、湿邪则是风湿病发生的外在因素,是标。

日本学者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是气候因素,其中比寒冷更有影响的是湿度,同时指出引发类风关的诱因50%是过劳。

我国上海陈之才也曾对200例类风关调查,结论是因荣血不足、气血亏损、肝肾不足、内湿等,外感风寒与潮湿而诱发本病者占47%.因此,分析风湿病之病因,应从内外俩方面考虑。

现将风湿病的病因病机祥析如下。

一、外感六淫之邪六淫外邪是风湿病的外因。

《内经》提出“风寒湿三气杂,合而为痹”,并认为,虽然是三气杂至,但因受邪次序有先后,感邪程度有偏重和轻重,发病后的症状则不尽相同,即所谓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

风寒湿邪,闭阻经络、关节,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而引起肢节疼痛。

风邪善行数变,故行痹表现为关节游走疼痛。

湿为阴邪,其性凝滞,主收引,寒气胜者,气血凝滞不通,发为痛痹,表现为关节冷痛。

湿为阴邪,重浊粘滞,阻碍气血运行,故著痹表现为肢体重着,痛处不移。

如若三气之中两气偏盛,表现出的症状就复杂了。

当然也有可能出现风、寒、湿三邪邪气相当合而为病的情况,形成风寒湿痹阻证候,则具有关节冷痛、游走不定及沉重、肿胀等三邪致病的表现。

由风寒湿邪引起的风湿病,除见于行痹、痛痹、著痹外,多见于漏肩风、肿股风、肌痹、骨痹、历节风、尪痹等病中。

在风、寒、湿中,作为外因来讲,哪一种外邪对风湿病的作用更重要呢?清.陈念祖曾指出:“深究其源,自当以寒湿为主。

盖风为阳邪,寒与是为阴邪,阴主闭,闭则郁滞而为痛。

是痹不外寒与湿,而寒与湿亦必假风以为帅,寒曰风寒,湿曰风湿,此三气杂合之谈也。

”但在寒与湿二者之中,更应强调的是湿邪。

汉代的《说文解字》及《神农本草经》说过:“痹,湿病也”。

湿邪是风湿病的主要原因,在这一点上古今的认识基本一致。

论湿邪有寒热之别。

不尽寒湿引起关节痛,湿热同样可以阻滞经脉,引发气血不通而致痹痛。

张仲景其所论及的“湿家病身疼发热”、“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湿家身烦痛”,以及对发热的描述为“日晡所剧”等,颇似湿热痹症,亦是今日西医之“风湿热”症状。

湿气阻痹,或由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蕴热,或外受风湿之邪入里化热,或为风寒湿痹经久不愈,蕴而化热,或湿热之邪直中入里,均可使湿热交阻,气血淤滞经脉关节,而现关节肌肉红肿灼痛,屈伸不利。

热为阳邪,故可见发热;湿性粘滞,故病程缠绵难解。

历节风,骨痹、皮痹、肌痹、脉痹、寒热痹均可见湿热痹症状,而西医所称之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SLE、痛风、皮肌炎等均有湿热痹阻的表现。

《素问.痹论》指出:“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

”因生活环境和气候的变迁,饮食谱的变化,导致人体感受风寒湿邪入里化热,从而发生热痹。

而火热毒邪引发风湿病,在宋明时期即有记载。

明.秦景明《症因脉治》对热痹描述“热痹之症,肌肉热极,唇口燥,体上如走鼠样。

”随着对现代疾病的病因及原理认识的深化,部分风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

与饮食有密切关系,太过精美肥甘则易于生热毒。

长期饮食中各种化学添加剂及残留农药等,也会使毒热之邪自内而生,流入四肢关节而发为热痹证。

结合古人的认识,分析今日之风湿病,认为风湿病缠绵难愈,久之,脏腑受损,易生寒热之变。

加之邪气蕴蓄难解,久而成毒,则生热度之痹。

运用清热解毒之剂治疗风湿病不仅论之有据,且已有大量成功经验。

风热之邪外侵,病邪在表,则阻塞经脉,发热,畏寒,身痛肌酸,皮肤肿胀,甚则筋脉干涸失养,张口困难,五指难展,中医谓之皮痹,西医学之全身硬化病。

若素体阳盛之人,风热入里化火,火极生毒,热毒交炽,燔灼阴血,淤阻脉络,伤于脏腑,蚀与筋骨,热毒伤及血络者,则血热外溢,凝于肌肤则见皮肤红斑,热毒阻滞经络关节则关节红肿热痛,内攻犯脏者,则五脏六腑受累,心、甘、肾、脑受损,可见于中医之骨痹、周痹,西医学之SLE、类风关、风湿热及皮肌炎、硬皮病、Still病等疾病中。

关于燥邪所致风湿病,或外受,或内生。

如风燥之邪由外而入,或风热之邪伤人后,燥热耗伤津液,津液干涸而经脉痹阻,其证可见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口干唇燥,口干唇疡,目干泪少,苔干脉细;或肝肾虚损,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津液枯燥,经脉气血痹阻,口眼干燥,少泪少唾,少涕少汗,目红咽红,龈肿齿(血丑),干咳少痰,肌肉酸痛。

以上两种病因所致的病证,中医均谓之燥痹,与西医之干燥综合征颇似。

二、营卫气血失调营行脉中,卫行脉外,阴阳相贯,气调血畅,濡养四肢百骸、脏腑经络。

营卫和调,卫外御邪,营卫不和,邪气乘虚而入,故营卫失调是风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素问.痹论》指出:“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

”若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不健,营阴不足,卫气虚弱,或因起居不慎,寒温不适,或因劳倦内伤,生活失调,腠理失密,卫外部固,则外邪乘虚而入。

外邪留著营卫,营卫失和,气血痹阻不通则发为痹通。

营卫不和失其固外开阖作用,可出现恶风、自汗,筋脉失养,则头痛、项背不舒。

正如《类证治裁.痹证》所云:“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气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

”营卫之气在表,故风湿病初起,表现为寒热症状和肢体疼痛时,多认为是邪伤营卫所致。

若受风寒之邪,营卫闭阻,可表现为恶风恶寒,关节游走疼痛,遇寒增剧。

若风湿之邪外伤营卫,则表现为发热,烦而不安,溲黄,关节红肿、灼热、重着而伸屈不利。

此即西医风湿病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皮肌炎、SLE、Still病的早期症状。

营卫与气血在生理功能上相互依赖,但究其理却不尽相同。

营卫之气具有的濡养、调节、卫外固表、抵御外泄的功能,只有在气血调和,正常循行的前提下,营卫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所以气血失调也是风湿病发病的内在原因之一。

风湿病是以肢体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的总称,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故肢体关节痛的原因尽管故肢体关节痛的原因尽管有虚实寒热之不同,但气血凝涩不通则是疼痛的直接病理机制。

气血不调有虚实之分。

气血不足当属虚证气滞血瘀应为实证气血不足,或因素体血气两虚或大病之后风寒湿热之邪趁虚而入,流注筋骨血脉,搏结于关节;或痹病日久气血衰少,正虚邪恋,肌肤失充,筋骨失养,可致关节疼痛无力,并伴气短、食少、面黄、舌淡诸症。

由气血不足而致的风湿病,可见于脾痹、脉痹、骨痹等病之中。

风湿病日久,不少病中可见到气血不足或气血不调之证。

二、脏腑阴阳内伤脏腑内伤,是风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风湿病经久不愈、内传入里的结果。

《内经》认为:“五脏皆有所合。

病久而不去者,内舍其合也。

”风湿病初起表现在筋脉皮骨,病久而不愈者可内传入脏,故古有脏腑痹之说。

病邪入里一旦形成脏腑痹,则更伤五脏。

五脏伤则肢体关节之症随之加重,形成病理上的恶性循环。

肺主气,朝百脉,司皮毛。

若脾痹不愈,肺卫不固,病邪循经入脏,致肺失宣降,气血郁闭,而成肺痹。

肺痹者亦常因形寒饮冷,衰怒失节,房劳过度等,而伤及脾、肝、肾,致脾失转输,土不生金;干起过盛,木火刑金;肾不摄纳,金水失调,均可加重肺气的损伤。

西医风湿病中之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发的肺炎及胸膜炎、皮肌炎、硬皮病、SLE等,均可见肺痹表现。

心主血脉。

若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则可形成心痹。

即脉痹反复发作,重感风寒之邪,则肺病及心,心阴耗伤,心气亏损,心阳不振,则见心悸、怔(忡),甚至可致心脉瘀痹,心胸烦闷,心痛心悸,进而心阳虚衰,出现心痹重证,而见胸闷喘促、口唇青紫、脉结代等危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