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分权的合同效力
【文献综述】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
文献综述法学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一)国外研究现状世界各国关于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的立法是各不相同。
例如:1、物权行为模式。
以《德国民法典》为例,在此模式下的“处分”,仅仅指的是使权力发生变动的处分行为而不包含了引起权力发生变动的原因行为—负担行为。
无权处分,不是指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的事实,而是指基于订立的合同所进行的物权转移的行为。
2、债权意思主义。
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非物权行为模式。
其本质意义的法律行为制度已经相当完善,但是并没有建立相当的完善的法律行为之制度,债权行为的履行是其所谓物权行为之通常表现。
无权处分行为实质是对特定的标的物无处分权的当事人所订立的,已引起标的物物权变动为目的的债权合同,典型的如出卖他人标的物的买卖合同。
将此无权处分合同认定为无效。
德国法系严格区分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换而言之,在买卖中,当事人之间订立的是一个负担行为,可以看作是一个以互负债务为目的的债权行为,这个债权行为仅仅使当事人各方受到拘束,当事人各方均应按买卖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否则就可以强制执行。
因此,买卖合同的效力与出卖人是否享有处分权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处分权只影响物权行为之效力。
德国民法典的总则精华在于法律行为,虽作为财产法和身份法的一部分,但确建立在一套完整的概念体系下。
就是把“物权行为”从一般的以财产处分为目地的交易中抽离出来后,进而建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从而在法律行为之下,融合了债券交易与现物交易。
以《拿破仑民法典》为代表的法国民法典不存在支配权和请求权的,处分行为和负担行为的划分没有区分请求权和支配权,更没有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统领整个私法领域的法律行为这一概念。
对于由于买卖导致的所有权转移,法国法系采取的是“同一主义原则”。
产生这一原则的根据在于法国民法中并没有完全严格的准确的债权与物权的区分。
总之,法国是用“合同”这一概念处理关于物的买卖。
(二)国内现状我国并没有完善的民法典,也本无现代意义上的民法,在法律继受的过程中,受到各方面的影响。
合同的无权处分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合同作为一种法律行为,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交易形式之一。
合同的无权处分,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未取得合同标的物的所有权或处分权,却擅自对标的物进行处分的行为。
无权处分行为在合同法中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本文将探讨合同的无权处分及其法律后果。
二、无权处分的概念及构成要件1. 概念无权处分,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未取得合同标的物的所有权或处分权,却擅自对标的物进行处分的行为。
无权处分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无权处分他人之物;(2)无权处分共有物;(3)无权处分已设立权利负担的物;(4)无权处分法律禁止处分的物。
2. 构成要件(1)行为人具有处分意思;(2)行为人未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或处分权;(3)行为人对标的物进行处分。
三、无权处分的法律后果1. 对合同相对人的法律后果(1)合同无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当事人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无效。
在无权处分的情况下,若行为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合同无效。
(2)合同可撤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或者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变更或者撤销合同。
在无权处分的情况下,若合同相对人因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而订立合同,合同相对人有权请求变更或撤销合同。
(3)合同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变更或者撤销合同。
在无权处分的情况下,若合同相对人未因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而订立合同,合同有效。
2. 对合同第三人的法律后果(1)善意取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善意取得是指受让人受让不动产或者动产时,不知或者不应知转让人无处分权,以合理的价格转让,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合同效力案例分析
合同效力案例分析一、无权处分导致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案情]甲乙为兄弟关系,父母早亡,另无兄弟姐妹,均未结婚。
甲外出经商,托乙照看房屋,乙因赌博欠债,无力还款,竟以自己名义将该房屋出卖给丙,双方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约定5月9日一同办理过户登记手续。
5月5日甲因他事回家,知晓此事,未表示反对,但因心脏病突然发作,不治而亡。
5月6日,丙因另外购买了便宜的房屋,欲不履行与乙的买卖合同,提出该房屋不属于乙所有,故买卖合同无效。
遂与乙发生争议。
[问题]1.在甲死亡以前,乙与丙所签订合同效力如何?为什么?2.本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答案及解析]1.乙以自己名义与丙所签订的合同为效力未定的合同。
无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为效力未定的合同。
依《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也就是说,无处分权人在未取得处分权时与他人订立的合同为效力未定的合同。
该合同如果权利人本人予以拒绝,则为无效合同;如果权利人本人事后予以追认,或者无处分权人事后取得处分权的,则该合同为有效合同。
本案中,乙并非房屋所有人而以自己名义将甲的房屋出售与丙,因此所订立的合同为效力未定的合同。
甲知此事以后,未表示反对,后甲因心脏病发作突然死亡,乙因继承而取得该房屋的所有权,因此该合同可视为有效合同。
2.丙应履行该房屋买卖合同,否则应承担违约责任。
因为乙因继承而取得了房屋所有权。
乙与丙订立的房屋买卖合同为效力未定合同,由于甲死亡,其无其他第一顺序继承人,因此,其遗产应由作为其第二顺序的继承人的兄弟乙继承,乙因继承而取得了该房屋的所有权,因而具有了处分权,其与丙所签订的合同,依《合同法》第51条规定为有效合同。
据此,丙应当依照双方的约定履行合同,否则应依法承担违约责任。
二、无权代理导致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案情]甲公司的经营X围为建材销售,一次,其业务员X某外出到乙公司采购一批装饰用的花岗岩时,发现乙公司恰好有一批铝材要出售,X 某见价格合适,就与乙公司协商:虽然此次并没有得到购买铝材的授权,但相信公司也很需要这批材料,愿与乙公司先签订买卖合同,等回公司后再确认。
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
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法律条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三条:当事人一方以出卖人在缔约时对标的物没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为由主张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出卖人因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买受人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条文解读】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
根据合同法第51条的规定,在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人取得处分权之前,无权处分他人财产的买卖合同属于效力未定的合同。
按照效力未定法律行为的一般理论,权利人拒绝追认或者无处分权人确定无法取得标的物所有权的,该无权处分合同自始无效。
这是本解释施行前各地法院处分无权处分案件的基本态度。
但是在本条解释生效施行之后,就无权处分合同,即便权利人拒绝追认或者无处分权人确定无法取得标的物所有权的,出卖人或者买受人关于合同无效的主张,法院均不予支持。
事实上,在本条解释的基础上,可以认为,无权处分他人财产的买卖合同,就是有效的债权合同。
债权行为与无权行为的区分。
本条规定在民法理论上,是继《物权法》第十五条和《合同法解释二》第十五条之后,进一步明确了债权行为和无权行为的区分原则。
具体到无权处分的情形,根据本条解释,买卖合同的债权行为是有效的,但卖方向买方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物权行为仍属于效力未定的无权处分行为,需要权利人的追认才能生效,生效之后才能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
当然,若买方属于善意第三人(即不知卖方无权处分),则其另受善意取得制度的保护。
不论权利人追认与否,均可直接适用《物权法》第106条而取得标的物所有权。
无权处分不能履约的责任。
此处的违约责任适用《合同法》第七章的规定,解除合同适用《合同法》第六章的规定。
【关联法规】《合同法》第51条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第132条出卖的标的物,应当属于出卖人所有或者出卖人有权处分。
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 民法典
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民法典无权处分合同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我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民法典无权处分,即没有处分权而处分他人财产,其类型可以包括出卖他人之物、出租他人之物、以他人财产设定抵押或其他权利负担、共有人未经其他共有人同意而处分共有财产等。
在无权处分场合,当然应该保护真正的权利人的利益,这是社会经济秩序的一个根基。
但是,在保护财产关系静态安全的同时,也出现了如何对待财产关系的动态安全,即交易安全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已不再单纯地奉行“所有权高于一切”的法则,而将保护交易安全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价值来追求。
因而,在解释合同法第51条时,应同时注意保护所有权与保护交易安全这两方面的要求。
二、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司法解释一般情况下,对财产的处分权是属于所有人的,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是无效的民事行为,并且很可能构成对他人财产的侵害,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但在特殊情况下的无权处分行为,法律出于鼓励交易的考虑,规定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种处分行为所订合同有效。
三、无权处分的合同可撤销吗不能。
无权处分合同,是效力待定的合同,不属于可撤销的合同,是不能撤销的。
可撤销的合同有以下几种类型: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2、因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
3、因欺诈订立的合同。
4、因胁迫订立的合同。
5、因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民法典的全部内容。
无权处分合同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如果您还不懂,可以学习律师,他们会给您专业的请。
无权处分行为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无权处分行为,是指无权处分财产的人擅自处分他人财产的行为。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无权处分行为是一种重要的民事法律行为。
本文将从无权处分行为的定义、法律性质、法律后果以及相关法律规定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无权处分行为的定义无权处分行为,是指无权处分财产的人擅自处分他人财产的行为。
这里的“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金钱等。
无权处分行为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 没有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2. 没有处分权的人处分自己无权处分的财产;3. 没有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委托自己保管的财产;4. 没有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赠与的财产。
三、无权处分行为的法律性质无权处分行为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具有以下法律性质:1. 侵权行为:无权处分行为侵犯了财产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属于侵权行为。
2. 无效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无权处分行为是无效的。
3. 可撤销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无权处分行为在财产所有人知道或应当知道的情况下,可以请求撤销。
四、无权处分行为的法律后果1. 责任承担:无权处分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恢复原状等。
2. 撤销权:财产所有人有权请求撤销无权处分行为。
3. 返还原物:无权处分行为人应当将处分所得的财产返还给财产所有人。
4. 恢复原状:无权处分行为人应当将财产恢复到处分前的状态。
五、相关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无权处分他人财产的,其行为无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财产所有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无权处分行为后,可以请求撤销。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五条:无权处分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六条:无权处分行为人应当将处分所得的财产返还给财产所有人。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无权处分行为人应当将财产恢复到处分前的状态。
无权处分人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怎么处理
无权处分人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怎么处理当无权处分合同经双方签订时,是需要财产权利人追认过才是有效的。
但也有财产权利人并不知情的情况,那么无权处分人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怎么处理?就让我为您科普一下吧!当人们在将非自己拥有的财产买予他人时签订的合同,便是无权处分合同。
该合同并不是一经双方签订就可立即生效的,因为中间还少了一层财产所有权人。
那么无权处分人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怎么处理?下面就由我为您介绍一下。
一、无权处分人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怎么处理?我国《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此种合同必须经过权利人追认。
此处所说的“权利人”,是指对无权处分的物享有处分权的人。
所谓追认,是指权利人同意该行为的意思表示。
这种意思表示可以直接向买受人作出,也可以向处分人作出。
如果权利人事后向处分人作出书面授权,允许其处分权利人的财产,在权利人与处分人之间已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处分人实际上是代替权利人处分财产,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均由权利人承担。
在此情况下,合同主体实际上已发生了变化。
因此,权利人作出允许处分的授权以后,若处分人不履行义务,则买受人可直接请求权利人履行义务,因为权利人已成为真正的出卖人。
追认是一种单方意思表示,目的在于使无权处分的行为发生法律效力。
在权利人追认之前,因无权处分而订立的合同属于效力未定的合同,买受人可以终止履行义务。
在追认以后,此种效力待定的合同将得到补正,因此合同将溯及既往地产生效力,任何一方当然有权请求另一方履行债务。
因权利人拒绝承认而使无权处分合同被宣告无效,不应影响善意买受人根据善意取得制度所取得的权利。
善意取得制度是法律为维护交易安全而设定的制度,其基本内容是:无权处分人处分其占有的动产给他人,如果受让人取得该动产时出于善意,则可以依法取得该动产的所有权。
如果无权处分人事后取得权利,也可导致无权处分行为有效。
无权处分的合同
无权处分的合同引言无权处分的合同是指当事人在无权处分的情况下所签订的合同。
在合同法中,无权处分是指当事人在没有相应的权力或授权的情况下,以自己的名义对合同标的物或权益进行转让、抵押等行为。
本文将就无权处分的合同进行深入探讨,并分析其法律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无权处分的合同的法律效力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无权处分的合同是违法的,因此其法律效力受到限制。
根据合同法第十九条的规定,无权处分的合同通常被认定为无效合同,即合同被视为从未存在过,双方当事人应当恢复各自原有的权益。
二、无权处分的合同的法律后果1. 无效合同的解除当事人在无权处分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当自动解除该合同。
无效合同的解除意味着双方当事人应当恢复各自原有的权益,并返还因该合同而履行的义务。
2. 被迫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在无权处分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合同后,无权处分方可能需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受损害的一方可以根据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要求无权处分方赔偿因无效合同而遭受的损失。
3. 第三人善意相对人的保护如果合同标的物已经由无权处分方无偿或以低价转让给第三人,并且该第三人是善意相对人,那么第三人的权益应予以保护。
根据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善意相对人可以主张合法取得的权利。
三、如何避免无权处分的合同为了避免无权处分的合同带来的法律风险和纠纷,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应当谨慎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下:1. 仔细核实对方的权力和授权情况在签订合同之前,双方当事人应当仔细核实对方是否具备相应的权力或授权进行处分。
特别是在涉及财产转让、抵押等行为的合同中,核实对方的权力至关重要。
2. 进行尽职调查在签订合同之前,双方当事人应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以确保合同标的物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特别是在涉及财产转让的合同中,尽职调查可以帮助当事人避免无权处分的合同。
3. 寻求专业法律建议对于一些复杂的合同或涉及重大财产转让的合同,当事人可以寻求专业法律人士的建议。
合同法第五十一条
合同法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一条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释义】本条是对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的规定。
在现实生活当中常常出现无处分权人利用合同擅自处分他人财产的行为,如何对待这些合同的效力,这在司法实践中是一个必须予以回答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保护合法权利人的利益,很有必要在统一的合同法对此作出规定。
所谓无处分权人,就是对归属于他人的财产没有权利进行处置的权利或者虽对财产拥有所有权,但由于在该财产上负有义务而对此不能进行自由处分的人。
例如,A将某物租赁给B使用,B却将该物非法转让给C,则B与C之间的买卖合同就属于因无权处分而订立的合同。
因无权处分他人财产而签订的合同一般具有如下特点:1.无处分权人实施了处分他人财产的行为。
这里所说的处分,是指法律意义上的处分,例如财产的转让、财产的赠与、在财产上设定抵押权等行为。
财产只能由有处分权的人进行处分,无处分权人对他人财产进行处分是对他人的财产的侵害。
即使是对共有财产享有共有权的共有人,也只能依法处分其应有的部分,不能擅自处分共有财产。
因为共有财产属于全体共有人所有,某个共有人未经其他共有人同意擅自处分共有财产,就构成无权处分行为。
2.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而签订的合同必须经过权利人的事后追认或者在合同订立后取得对财产的处分权。
这里的权利人,是指对财产享有处分权的人。
所谓追认是指权利人事后同意该处分财产行为的意思表示。
这种追认可以直接向买受人作出,也可以向处分人作出;可以用口头形式作出,也可以用书面形式作出。
不管用何种形式,追认都必须用明显的方式作出,沉默和不作为都不视为追认。
追认是一种单方的意思表示,其目的就是使无权处分而订立的合同发生法律效力。
在权利人追认前,因无权处分而订立的合同处于效力待定状态,在得到追认以前,买受人可以撤销该合同;在追认以后,则合同将从订立合同时起就产生法律效力,任何一方当事人都可以请求对方履行合同义务。
无权处分与合同效力——兼评《合同法》第51条之规定
On Non- jus dispodendi and Validity of Contract 作者: 方国伟
作者机构: 福建省莆田市委党校,福建莆田351100
出版物刊名: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页码: 30-32页
主题词: 效力 无权处分行为 当事人利益 债权合同 《合同法》 权利瑕疵 物权变动模式 确认 所有权 规定
摘要:无权处分人处分他人财产,其债权合同的效力与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无关,应根据意思自治原则、平衡和维护各方当事人利益及与善意取得、权利瑕疵担保等法律制度的协调等方面来确定其效力.<合同法>第51条将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规定为待定,不利于法律的整体调和各方当事人利益的平衡和维护,应予修改.对于无权处分行为,法律应确认其债权合同的效力,而让移转标的物所有权的行为效力待定.。
无权处分合同是否有效
⽆权处分合同是否有效合同虽然成⽴,但是只有满⾜法律规定的要件,才会有法律效⼒,才会对双⽅当事⼈有约束⼒。
如果合同是⽆权处分的,那么合同的法律效⼒是会受到影响的。
那么,⽆权处分合同是否有效?下⾯,店铺⼩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权处分合同是否有效⽆权处分合同的效⼒。
根据合同法第51条的规定,在权利⼈追认或者⽆处分权⼈取得处分权之前,⽆权处分他⼈财产的买卖合同属于效⼒未定的合同。
虽然我国合同法第51条规定:“⽆处分权的⼈处分他⼈财产,经权利⼈追认或⽆处分权⼈订⽴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对于这条内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对⽅将不属其所有的、⽆权处分的东西买给了你,或租给了你。
你们之间的合同原则上是⽆效的,除⾮对⽅在其后取得了该财产的所有权或处分权。
所以在买卖合同或租赁合同的订⽴时,我们要特别注意其是否有权处分。
对于⼀般的动产⼀般不易出现这样的问题,但对于不动产,尤其是在租赁场地时要对其中的建筑物的产权进⾏必要调查或访问,并要求对⽅在合同中予以保证。
合同中⽆权处分的构成要件⽆权处分,即没有处分权⽽处分他⼈财产,其类型可以包括出卖他⼈之物、出租他⼈之物、以他⼈财产设定抵押或其他权利负担、共有⼈未经其他共有⼈同意⽽处分共有财产等。
我国⽆权处分的构成要件有以下内容:1、⾏为⼈以⾃⼰的名义与他⼈订⽴了合同。
2、⾏为⼈订⽴合同之际没有处分权。
3、⾏为⼈订⽴的合同的内容为转让或变更财产权利。
合同成⽴不等于合同⽣效,如果要使合同⽣效还需要该合同符合法律规定。
不过,即使合同未⽣效,只要⼀⽅违反其依据的诚实信⽤原则所产⽣的义务,并因此给另⼀⽅带来损失,那么该违反义务⽅就要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但是这种⾏为带来的损失并不好计算,所以在签合同前保留证据是必要的。
要是你还有什么不明⽩的地⽅,不妨向我们店铺的律师进⾏咨询。
店铺温馨提⽰:《民法典》⾃2021年1⽉1⽇起正式施⾏,《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
《民法典》无权处分不影响合同的效力
《民法典》无权处分不影响合同的效力无权处分与无权代理区别(1)无权处分:指欠缺通过实施法律行为对某一项既有权利施加影响。
无权代理:指欠缺将所独立实施之法律行为的效果归属于被代理人承担的权能。
(2)无权处分人“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法律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法行为。
(3)无权处分“不影响合同的效力”;无权代理订立的合同,“效力待定”。
关于无权处分规定:《民法典》第597条第一款规定:“因出卖人未取得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的,买受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请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
《民法典》第597条第二款规定:“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或者限制转让的标的物,依照其规定。
”物权变动与无权处分见图片:无权处分例子①甲将相机交给乙保管,乙擅自将该相机以自己的名义出卖给“知情”的丙,并交付相机。
①乙、丙的合同系因无权处分订立的买卖合同,无权处分不影响买卖合同效力,无法律规定的效力瑕疵,乙、丙的相机买卖合同有效。
②丙系恶意受让人,若甲未认,丙不能通过“善意取得”,即“非基于法律行为的动产物权变动”途径原始取得相机所有权。
③若乙、丙买卖合同订立后的合理期限内,甲追认或者乙取得处分权,“基于法律行为的动产物权变动”规则(三个条件:第一,买卖合同有效;第二,让与人有处分权;第三,完成公示,即完成动产交付),丙通过“基于法律行为的动产物权变动”途径继受取得相机所有权④若乙、丙买卖合同订立后的合理期限内,甲未追认,乙亦未取得处分权,丙确定不能通过“基于法律行为的动产物权变动”这一途径取得相机所有权,乙作为出卖人对买受人⑤丙构成违约,且系根本违约,丙享有法定解除权,可通知乙解除买卖合同无权处分例子②夫妻甲、乙婚后购买一套房屋(市价600万元),登记在甲名下。
未经乙同意,甲谎称房屋拒为己有,以自己的名义将该房屋出卖给“不知情”的丙,并给丙办理了过户登记。
①根据《民法典》第1062条,该房屋属甲、乙共同共有。
根据《民法典》第301条,甲、丙买卖合同属于因甲无权处分订立的买卖合同,无权处分不影响买卖合同的效力,不存在法律规定的效力瑕疵,甲、丙的房屋买卖合同有效丙系善意受让人,受善意信赖保护。
无权处分构成要件是什么以及法律规定有哪些
⽆权处分构成要件是什么以及法律规定有哪些据⼩编所知,⼀般情况下,对财产的处分权是属于所有⼈的,⽆处分权的⼈处分他⼈财产,是⽆效的民事⾏为,并且很可能构成对他⼈财产的侵害,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我们要说的就是关于⽆权处分的相关问题,下⾯就跟随店铺⼩编⼀起来看看⽆权处分构成要件是什么以及法律规定有哪些?。
⼀、⽆权处分的构成要件是什么我国⽆权处分的构成要件有以下内容:1、⾏为⼈以⾃⼰的名义与他⼈订⽴了合同。
2、⾏为⼈订⽴合同之际没有处分权。
3、⾏为⼈订⽴的合同的内容为转让或变更财产权利⼆、⽆权处分的法律规定有哪些虽然我国合同法第51条规定:“⽆处分权的⼈处分他⼈财产,经权利⼈追认或⽆处分权⼈订⽴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但是这样的规定过于简陋,缺乏相关制度的协调,具体表现在:1、⽆权处分的合同的效⼒从何时开始处于不确定状态。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知道,⽆权处分的合同在权利⼈追认或⽆权处分⼈获得处分权之后合同变为有效的合同,但是该合同是从何时开始⽣效,合同法并没有进⾏明确的规定,合同法这种缺乏对权利⼈追认或⽆权处分⼈获得处分权的期间的规定,使得⽆权处分的合同的效⼒的不稳定状态在何时才能确定下来是难以进⾏判断确定。
对此状况,合同法应当增加关于权利⼈追认和⽆权处分⼈取得处分权期间的规定,以便确定当事⼈之间的法律关系的状态。
2、善意相对⼈⽆催告权和撤销权。
我合同法对限制民事⾏为能⼒⼈订⽴的合同以及⾏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后以被代理⼈名义订⽴的合同,均规定了善意相对⼈有催告权和撤销权,但是在⽆权处分合同中善意相对⼈却⽆催告权和撤销权。
这样在权利⼈追认或⽆处分权⼈通过订⽴合同取得处分权前,善意相对⼈只有等待别⽆其它选择,这样不利于维护善意相对⼈的权益。
在市场经济下,市场经济要求交易的便捷与效率,因此在善意相对⼈知悉对⽅没有处分⽽与⾃⼰订⽴了合同时,合同法应当赋予善意相对⼈以撤销权和催告⽰权,从⽽可以使合同关系的不安定状态度尽快的转化为确定的状态。
浅析无权处分的含义及效力
浅析无权处分的含义及效力[内容提要]:无权处分的法律效力问题,一直是民法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51条首次对无权处分行为做出了规范,该条规定:“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自《合同法》颁布以来,围绕着对《合同法》第51条的理解,就无权处分的效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但迄今为止,并未形成一致的见解。
鉴于此,有必要对无权处分制度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试图从无权处分的效力这一角度进行一番梳理和研究,以期使该项制度臻于完善。
[关键字]:无权处分处分权处分行为效力一、处分权和处分《合同法》第51条是我国立法上首次规定无权处分问题,而该条文并未对无权处分的内涵进行界定,而是仅在条文中使用了“处分”、“处分权”、“无处分权”的表述,因而有必要在学理上对这一概念进行澄清,以更好地分析和讨论无权处分的效力问题。
本节先从“处分权”和“处分”的含义着手,再论及“无权处分”的概念及分析。
通说认为,处分权是对既有民事权利进行处分的权利。
处分权能够影响法律行为的效力,但是应当将处分权与行为能力予以区分。
行为能力是对行为人自身能力的一种法律衡量与认可,不能依民事主体的意思自由而决定;而处分权表现的是处分人与被处分权利的一种关系,被处分权利属于处分人自由支配之列,也即处分权可以依权利人之意思自由而发生得丧变更。
关于“处分”的含义,学者们通常认为,从《合同法》的立法过程来看,第51条的规定主要参照了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118条而定,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118条①则仿自《德国民法典》第185条②。
因而我国《合同法》上第51条的“处分”可从《德国民法典》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相关条文的比较分析中获得。
③《德国民法典》中并未确定“处分”的概念,立法上所采处分一词,须结合学说的发展予以考察,目前的通说认为,“处分行为,指通过对既存权利设定负担、变更内容、转移或抛弃而直接对该权利发生作用的法律行为”。
无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效力 ——《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3条引发的“革命”
无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效力——《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3条引发的“革命”无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效力——《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3条引发的“革命”《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以出卖人在缔约时对标的物没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为由主张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从而确立了无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不应其无处分权而无效的裁判规则[1]。
因此,可以说《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3条彻底颠覆了《合同法》第51条,使后者暂时失去了适用的空间。
一、物权变动模式不同致使对《合同法》第51条的理解不同《合同法》第51条一直是《合同法》实施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议最为激烈的疑难问题,被誉为中国民法上的“精灵”。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在《物权法》施行前,我国物权变动模式并没有确立,经常被用来解释或批判《合同法》第51条的物权变动模式有两种:(一)以法国为代表的债权意思主义模式在债权意思主义体制之下,本无严格的处分行为的概念,仅依债权合同即可依法直接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即物债合一,不作区分。
[2](二)以德国及我国台湾地区为代表的物权形式主义模式物权形式主义采纳物权行为理论,通过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的分离区别物权与债权的不同关系,即负担行为的效力仅发生债的请求权,处分行为才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
正如龙俊博士后所言,采取哪种物权变动模式并不涉及道德因素,只是一个单纯的效率问题。
[3]通说认为,我国现行立法至今未承认存在所谓的物权行为,未来民事立法也没有必要采纳物权行为理论。
我国也并未采取债权意思主义模式;而是采折衷观点,区分物权变动与原因关系(以下简称区分原则)。
《物权法》施行前,涉及到不动产时,未经登记,常常有当事人以未办理过户登记为由而认为合同未生效,虽然《合同法司法解释(一)》第9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登记手续,但未规定登记后生效的,当事人未办理登记手续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合同标的物所有权及其他物权不能转移”的规定已经初步确立了区分原则[4],但对登记、交付在物权变动中所起到的作用,学界认识不同。
无权处分行为的法律效力及相关法律制度
无权处分行为的法律效力及相关法律制度内容摘要:《合同法》51条规定了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之一的无权处分行为。
本文试从无权处分的概念入手,来阐述对无权处分行为的界定,论证无权处分行为的法律后果,同时探讨无权处分与无权代理、不当得利、权利瑕疵担保等有关法律制度在运用上的不一致,为无权处分设定一个合理的适用范围,以期在司法实践中准确懂得与把握。
一、无权处分行为的概念及界定。
《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此条规定了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之一的无权处分行为。
界定无权处分行为,笔者认为应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无权处分行为首先是财产处分权的欠缺。
所谓财产处分权的欠缺,是指行为人在无权处分他人财产的情况下,而与第三人订立处分他人财产权利的合同。
无处分权(无权处分)要紧包含两种情形:其一是无所有权。
以某物为合同标的却没有所有权,其权利暇疵是显而易见的,如将他人之物出卖,以他人之物出租等都构成无权处分行为。
其二是处分权受到限制,这是在有所有权但所有权受限制的情况下实施的处分行为。
[1]如未经抵押权人同意,对抵押物的处分等。
处分财产的权利只能由享有处分权的人行使,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则构成对他人财产的侵害。
即使是对共有财产享有共有权的共有人,也只能依法处分其应有份额,不能擅自处分其他财产。
(二)处分权人是以自己的名义实施了处分他人财产的行为。
效力待定合同是指尽管合同当事人主体资格欠缺,但经有权人追认,可自始生效的合同。
主体资格欠缺要紧包含三种情形即行为能力的欠缺、代理权的欠缺及财产处分权的欠缺,前两种情形都是行为人以财产权利人名义与第三人订立合同,而财产处分权的欠缺,无权处分人须以自己名义与第三人订合同。
无权处分人如以财产权利人名义与第三人订立合同,则应作为无权代理合同处理。
(三)无权处分行为务必是违反法律的行为。
行为不具有违法性,不构成无权处分行为。
无处分权后果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在我国的民事法律体系中,处分权是指权利人对自己的财产进行处置的权利。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权利人无权对某一财产进行处分的情况。
本文将就无处分权后果的法律规定进行探讨。
一、无处分权的概念无处分权,是指权利人未获得财产所有人的授权或违反了财产所有人的意愿,对财产进行处分的行为。
这种处分行为可能包括出售、赠与、抵押、租赁等。
二、无处分权后果的法律规定1. 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九十七条的规定,无权处分他人财产的行为,不影响善意第三人的权利。
具体来说,以下情况下的无权处分行为具有效力:(1)处分行为是在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财产属于他人时实施的。
(2)处分行为是在权利人同意或事后追认的情况下实施的。
(3)处分行为是在权利人放弃财产所有权的情况下实施的。
2. 无权处分行为的无效虽然无权处分行为在某些情况下具有效力,但在以下情况下,该行为无效:(1)处分行为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2)处分行为损害了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3)处分行为是在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下实施的。
3. 无权处分行为的追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九十八条的规定,权利人可以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无权处分行为后,行使追认权。
追认权的行使方式有以下几种:(1)权利人以书面形式明确表示同意。
(2)权利人以行为表示同意,如履行付款义务、接受财产等。
(3)权利人在诉讼中放弃抗辩。
4. 无权处分行为的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九十九条的规定,因无权处分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权利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具体赔偿范围包括:(1)因无权处分行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2)因无权处分行为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
(3)因无权处分行为造成的其他损失。
5. 无权处分行为的诉讼时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无权处分行为的诉讼时效为三年。
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无权处分的法律规定
无权处分的法律规定
无权处分的法律规定
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
所谓无处分权人,就是对归属于他人的财产没有权利进行处置的权利或者虽对财产拥有所有权,但由于在该财产上负有义务而对此不能进行自由处分的人。
一、因无权处分他人财产而签订的合同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1.无处分权人实施了处分他人财产的行为。
这里所说的处分,是指法律意义上的处分。
财产只能由有处分权的人进行处分,无处分权人对他人财产进行处分是对他人的财产的侵害。
2.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而签订的合同必须经过权利人的事后追认或者在合同订立后取得对财产的处分权。
这里的权利人,是指对财产享有处分权的人。
所谓追认是指权利人事后同意该处分财产行为的意思表示。
这种追认可以直接向买受人作出,也可以向处分人作出;可以用口头形式作出,也可以用书面形式作出。
不管用何种形式,追认都必须用明显的方式作出,沉默和不作为都不视为追认。
追认是一种单方的意思表示,其目的就是使无权处分而订立的合同发生法律效力。
在权利人追认前,因无权处分而订立的合同处于效力待定状态,在得到追认以前,买受人可以撤销该合同;在追认以后,则合同将从订立合同时起就产生法律效力,任何一方当事人都可以请求对方履行合同义务。
二、要注意的是,如果无处分权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该合同仍为有效合同。
无权处分的本质是处分人在无权处分的情况下处分他人财产,从而侵害了他人的财产权。
如果处分人在合同订立后取得了财产权利或者取得了对财产的处分权,就可以消除无权处分的状态,从而使合同产生效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处分权的合同效力
《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此条规定了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之一的无权处分行为。
界定无权处分行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此条规定了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之一的无权处分行为。
界定无权处分行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无权处分的合同的效力判断:
(一)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对象指向的是“无权处分合同”,而非“无权处分行为”。
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在物权行为模式下与非物权行为模式下所指向的对象是不同的。
在物权行为模式下,法律行为被区分为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
非直接处分标的物,唯就该标的物作成负有让与义务的法律行为,称之为负担行为。
直接让与标的物(物或权利)之法律行为,称之为处分行为。
在物权行为模式下,负担行为的效力不受处分权的影响,处分行
为是相对于负担行为而独立化、无因化。
在权利人未追认的情形,仅“处分行为”无效,而“处分合同”的效力不受影响。
在非物权行为模式下,采纳统一法律行为,对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一体把握,将处分行为纳入债权行为之中,视标的物所有权变动为债权合同直接发生的法律效果,因此,只存在债权合同(这里即处分合同)是否有效的问题,而不另外存在处分行为是否有效的问题。
依据《合同法》第51条的规定,它所指的是“合同有效”,而不称“处分行为有效”,显然合同法立法思想是不采纳物权行为模式,因此,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直接指向“处分合同”,而非“处分行为”。
(二)在权利人未追认或无处分权人订立合同后未取得处分权之前,该处分合同效力属效力待定状态。
所谓效力待定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不完全符合有关生效要件的规定,其效力能否发生,尚未确定,一般须经有权人表示承认才能生效。
在无权处分合同中,无处分权人缺乏处分能力本应使订立的合同无效,但考虑到经济生活本身的复杂性,虽然属于无权处分,如果权利人追认或处分人事后取得处分权,没有理由强使其无效,这即符合追认权人利益,有利于促成更多的交易,也有利于维护善意相对人的利益。
因此,在权利人追认前或无处分权人取得处分权前,将合同规定为效力待定合同,而不是简单地宣告该合同无效,是符合各方的利益的,权利人对效力待定合同追认后,或无处分权人取得处分
权后,该合同就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