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语法知识之实词与虚词详解
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什么叫做虚词实词虚词(一)副词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表程度的: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表范围的: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表时间频率的: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赶紧表肯定否定的: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表语气的: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1.副词只有“很”、“极”可以作补语。
例如:①这办法好得< 很> 。
②这办法好< 极> 了。
2.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
(1)单用的:说了又说吃得下就吃说清楚再走下大雨也去(2)前后配合用的:又…又越…越也…也不…不既…又非…不(3)和连词配合用的: 不但…还只有……才既然…就虽然…却如果…就不论…都即使……也除非……才 3.“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
例如:①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
(副)②你没有《诗经》吗?(动)“没有”和“没”是有区别的:“没”不能用在句末,也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没有”就可以。
如不能说“他来了没?”“没。
”只能说“他来了没有?”“没有。
” 4.有少数形容词和某些副词,都经常作状语,要细心分辨。
例如:①雨后青山格外秀丽。
②这件衣服特别好看。
③你不能持一概否定的态度。
④大家一致同意大会的决定。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词的组合来分辨它们的词性。
例如:我们可以说“任务特别”,也可以说“(特别)任务”,但“格外”没有这种用法。
实词与虚词的详细辨析
实词与虚词的详细辨析第一部分词性常识一、分类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二、实词(一)名词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2、种类:1表示人的: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2表示具体事物的: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3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4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词)5表示处所的: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6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之下;3、名词的语法特征: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2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柳树梢头3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4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学”、“不房屋”5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6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
*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二)动词1、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2、种类:1表示动作行为的:说、笑、写、看、走、休息、学习(动作动词)2表示发展变化的:在、存在、有、发生、演变,发展、生存、死亡、消失、增加、减少、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存在、变化、消失)3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心理活动动词)4表示可能、意愿的:能、会、要、敢、得、可、可以、应、应该、愿意(能愿动词)5表示趋向的: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趋向动词)6表示判断的,只有一个:是(也叫判断词)3、动词的语法特征: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爱祖国”、盖房子、抱孩子、挖洞、听收音机。
实词和虚词的区别及运用
实词和虚词的区别及运用实词和虚词是语言中两种不同类型的词汇。
虽然它们都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但在语言的使用和表达中,它们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用法。
本文将探讨实词和虚词的区别,并以一些例子展示它们的运用。
一、实词的定义和特点实词是指能够独立存在并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它们可以指代具体的人、物、地点、动作等。
实词在句子中起着主要的实际意义和描述作用。
常见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举例来说,名词如“桌子”、“学校”和“猫”等;动词如“跑”、“吃”和“学习”等;形容词如“快乐”、“困难”和“漂亮”等;副词如“很”、“非常”和“仅仅”等。
这些实词具有明确的实际意义,通过它们可以清晰地描述事物及其特征。
二、虚词的定义和特点虚词是指在句子中具有联系和引导作用,但本身并没有具体实际意义的词汇。
虚词的作用主要是连接实词、调节句子结构和表达语法关系等。
常见的虚词包括介词、连词、代词和助词等。
举例来说,介词如“在”、“向”和“为”等;连词如“和”、“但”和“因为”等;代词如“我”、“你”和“他”等;助词如“了”、“的”和“得”等。
这些虚词的作用是使句子的结构更加丰富并表达不同的语法和语义关系。
三、实词和虚词的运用实词和虚词在语言表达中有着不同的运用方式。
1. 实词的运用:实词主要用于描述具体事物的特征、表达行为或状态。
在句子中,实词通常起着主语、谓语和宾语等重要成分的作用。
实词的准确使用可以增强语句的表达力和清晰度。
2. 虚词的运用:虚词在句子中起着连接、修饰和衔接等功能。
它们可以用来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方式、条件等语法关系。
虚词的正确使用可以使语句结构更加完整和连贯。
除了以上的功能,有些虚词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例如,一些介词如“关于”、“除了”和“根据”等可以表达具体的概念,一些连词如“因为”、“所以”和“但是”等可以表示具体的逻辑关系。
四、实词和虚词的总结实词和虚词在语言表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实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能够描述和指代现实事物;虚词则是连接、修饰和衔接等词汇,起到连接句子成分和表达语法关系的功能。
虚词实词知识点总结
虚词实词知识点总结一、虚词的概念虚词是指在句法功能上不具有实际意义,但在语法结构上具有一定的作用的词类。
在句子中,虚词起着连接、修饰、衔接等作用,起到衔接句子成分、构成句子语法等作用。
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
在中文中,虚词是非常重要的,要正确使用虚词,对于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文章的意思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介词介词是一类虚词,它是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的词,比如方位、时间、原因等。
在中文中,例如“在、上、下、前、后、中、外”等都是介词。
它们在句子中起到连接、修饰、衔接等作用,对句子的结构和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连词连词是连接词语、词组、分句、句子等成分的词,是句子成分的连接词。
在中文中,比如“和、与、而、或、但、然、乃”等都是连词。
它们在句子中起着连接、横线、衔接等作用,对句子的结构和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助词助词是指在语法上辅助实词或虚词,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的词类,例如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在中文中,助词的种类非常多,例如“的、地、得、了、着”等。
它们在句子中起着衔接、修饰、连接等作用,对句子的结构和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语气词语气词是用来表示话语者的语气或情感的词,例如表示感叹、疑问、肯定等。
在中文中,例如“呀、啊、吗、吧、嘛”等都是语气词。
它们在句子中起着修饰、调整语气等作用,对句子的结构和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六、实词的概念实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能够代表具体事物的词语,是语言交流中最基本的词语,是非常重要的词类。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实词在句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承载句子的意义和信息。
七、名词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具体事物的词语,是实词中最常见的一类。
在中文中,名词的种类非常多,包括“人名、地名、时间名、动物名、植物名、物品名”等。
名词在句子中通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是句子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八、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状态或变化的词语,是实词中最重要的一类。
实词和虚词详解
实词和虚词详解实词和虚词在语文的学习和运用中非常的频繁,为使得同学们更好的掌握实词和虚词的运用,小编给整理了实词和虚词详解,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词类知识及相关练习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
依语法功能和语汇意义,词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一)实词语法功能上,实词可直接组成短语,可以充当短语或句子成分,也可以带上语调构成句子。
词汇意义上,实词表示事物的实在意义。
实词主要有名、动、形、数、量、代六类: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包括具体事物、抽象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的名称。
例如: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表示人或事物:工人学生河流高原宇宙思想科学表示时间:大寒未来下午秋天表示方位:上面后头华北中原名词的鉴别:一般不和副词结合(如:不能说“不宇宙”);前面可加数量词(如:四位客人);表人的名词后可加“们”表复数(如:同志们);常做主语和宾语。
小练习: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名词。
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
这么多树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而这大地就是印度的广大人民群众。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可能意愿等意义。
例如: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读、笑、操作、进行、保卫表示人或事物的发展、变化:提高转变减少表示心理活动:想希望同意怕表示存现:消失有无出现表示使令:使让请求允许表示能愿:能可以应该必须表示趋向:上下来去起来表示判断:是动词的鉴别:能受“不”的修饰;但除表示心理活动和表示感觉的词以外,一般不受“很”修饰;可附加“着、了、过”表时态;重叠式有“试一下”之意;做谓语,且一般可带宾语。
实词虚词知识点总结
实词虚词知识点总结(一)实词的概念实词是指含有独立意义的词语,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在句子中具有明确的词义。
实词是语言中具有实在意义的词语,可以使人们直接了解词语所要表达的含义。
实词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在中文中,实词是构成语言基础的组成部分,是语言表达的主要形式。
(二)实词的分类1. 名词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的词语。
名词一般用来表示具体的人或事物,如:桌子、椅子、书等。
名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为主语、宾语、定语、补语等成分存在。
2. 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状态或行为方式的词语。
动词一般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行动或状态,如:跑、吃、看、笑等。
动词在句子中可以表示主语的行为或状态,也可以和其他成分构成谓语、宾语、状语等。
3. 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的词语。
形容词一般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特征,如:漂亮的、聪明的、高的等。
形容词在句子中可以作定语、表语或宾补等成分。
4. 副词副词是表示动作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的词语。
副词一般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表示动作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如:快速地、很好、非常慢等。
副词在句子中可以作状语、宾语补语等成分。
二、虚词的概念及分类(一)虚词的概念虚词是指没有独立意义或者只能与其他词语搭配使用才能表达完整意义的词语。
虚词一般不具有明确的词义,常常用来表示语法关系、语气、连接等。
虚词在句子中起到连接成分或修饰成分的作用。
虚词一般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和叹词等。
(二)虚词的分类1. 连词连词是表示词和词、短语和短语、句子和句子之间关系的词语。
连词一般用来连接词语或句子,表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和、或、但、所以等。
2. 介词介词是表示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之间关系的词语。
介词一般用来表示名词、代词或动词与其他词语之间的关系,如:在、到、从、对、关于等。
3. 助词助词是表示语法关系、语气、时态、语气等的词语。
高考语文古文知识点:实词与虚词详解
高考语文古文知识点:实词与虚词详解在高考语文中,古文是一个重要的板块,而实词与虚词则是古文学习的基础。
掌握好实词与虚词,对于理解古文的意思、准确翻译古文句子以及提高古文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实词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
在古文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
1、名词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的词。
比如“吾日三省吾身”中的“身”,指的是自身;“山川之美”中的“山川”,指的是山和河流。
在理解名词时,要注意古今异义的情况。
例如,“江”在古代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则泛指一般的江河。
2、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像“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的“奔”,意思是飞奔的马,是动词用作名词。
动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也是常见的考点。
比如“渔人甚异之”中的“异”,是意动用法,意思是“对……感到惊异”。
3、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描述或修饰名词、代词的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或属性。
“芳草鲜美”中的“鲜美”,形容花草鲜艳美丽。
形容词也有使动和意动用法。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变绿”。
4、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在古文中,数词有时会直接表示数量,有时会用特殊的表达方式。
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三”,表示多个,不一定就是确切的三个人。
5、量词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
古文中的量词相对较少,使用也不像现代汉语那样规范。
6、代词代词是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的词。
常见的有人称代词(吾、汝、其等)、指示代词(此、彼等)、疑问代词(谁、何、安等)。
二、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古文中常见的虚词有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1、介词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充当定语、状语和补语。
名词解释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名词解释实词和虚词的区别实词和虚词是语言学中常被提及的两个概念,它们是对词汇的分类和区分。
实词和虚词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其语义上的差异。
实词指的是具有实在、具体意义的词语,而虚词则是一些在语法结构中起连接和修饰作用的词语。
一、实词的特点和作用实词是语言中最基本、最具体的词汇成分。
它们通常指代实际存在的事物、人物、动作、状态等,具有直接和独立的意义。
实词可以进一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等具体或抽象概念的词语。
例如,“桌子”、“猫”、“友谊”等。
名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宾语、表语等,起到指代和描述的作用。
动词是表示行为、状态、变化等的词语。
它可以单独构成谓语,也可以和其他成分一起构成复合谓语。
例如,“跑”、“吃”、“睡觉”等。
动词在句子中起到说明主语动作和状态的作用。
形容词是表示人、事物性质、特征的词语。
它可以修饰名词,表示名词的属性或状态。
例如,“美丽的花朵”、“高大的建筑”等。
形容词在句子中充当定语或表语,起到补充和描述名词的作用。
副词是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的词语,它可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
例如,“快速地跑”、“很高兴”等。
副词在句子中起到修饰、限定和补充的作用。
二、虚词的特点和作用虚词是在语法结构中起连词、介词、助词、情态动词等作用的词语,其主要作用是连接词语或表达语法关系,而不具有独立的语义。
虚词通常在句子中不单独使用,需要与实词进行搭配才能形成完整的意义。
连词是起连接作用的词语,用于连接词、短语、从句等成分。
例如,“和”、“或”、“但是”等。
连词可以连接并列成分,也可以连接主从关系的成分。
介词是用于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方式等关系的词语。
例如,“在”、“从”、“因为”等。
介词与名词、代词等连用,构成介词短语,表示相关的语法关系。
助词是用于标示语法结构和词义关系的词语。
例如,“的”、“地”、“得”等。
助词在句子中起到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作用,帮助准确地表达语义。
拓展讲义(七)语法知识(实词和虚词)(解析)
专题16 语法知识——实词和虚词【知识梳理】词性一、要点梳理词性的分类词,是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
例:山、水、走、兴奋、玻璃、坦克、中国、人民、奥林匹克、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语法功能和意义,一般把汉语的词分成两大类: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实词(一)定义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
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状态词、区别词。
把语法功能作为主要依据,认为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二)分类1.名词(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
(2)种类①表示人的: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②表示具体事物的: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③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④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词)⑤表示处所的: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⑥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之下;(方位词)2.动词(1)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2)种类①表示动作行为的:说、笑、写、看、走、休息、学习(动作动词)②表示发展变化的:增加、减少、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存在、变化、消失)③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心理活动动词)④表示可能、意愿的:能、会、要、敢、得、可、可以、应、应该、愿意(能愿动词同)⑤表示趋向的: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趋向动词)⑥表示判断的,只有一个:是(也叫判断词)3.形容词(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
实词和虚词详解
语气助词:啊 吗 呢 啦 吧
助词运用特点:只附着在词或短语前后,不能独立运用,除“所”外,一律读轻声。
5.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
例如: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阿呀,骇死我了,骇死我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
叹词运用特点:独立成句。(这是与助词的明显差异,如:“啊,天啊!”前者独立为叹词,后者附着为助词。)
小练习: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数量词。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6.代词
2.介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等。
例如: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表示处所、方向:从 向 朝 顺着
表示时间:在 趋 与
表示对象:对 为 给 关于
表示目的:为 由于 为着
表示起止:自 从 至于
二、练习的相关答案
1.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名词。
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这么多树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而这大地就是印度的广大人民群众。(不重复划线,下同)
6.拟声词
模拟人或事物发出的声音。
18个虚词120个实词详解
18个虚词120个实词详解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普通别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同时\'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群,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别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继续\',或别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讲》)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然而\'\'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这样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假如\'\'如果\'。
①诸君而故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别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别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别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别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间或也作主语,译为\'你\'。
2024年高考语文实词和虚词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实词和虚词知识点总结一、实词的概念和分类实词是指能够表示客观事物、情感、动作、状态的词语。
根据它们的词性和语法功能,实词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1. 名词: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具体或抽象对象的词语。
名词具有性、数、格等语法标示。
名词的基本特征是可以做主语、宾语、谓语、定语或补语等成分,具有一定的修饰词。
名词常见的变化形式有单复数、所有格等。
2. 动词:动词是表示人、事、物的动作、行为、变化、状态等的词语。
动词是一类最富有变化的实词,具备词语的时态和语态变化。
动词在句子中通常担任谓语,表示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3. 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描述名词和代词的词语,力求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性质、特征、状态或程度。
形容词的基本特征是可以做定语或表语等修饰成分,可以和名词或代词构成词组。
4. 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语,用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原因等语义。
副词通常修饰动词,表示动作的方式、程度或频率。
二、虚词的概念和分类虚词是指在语法上没有或仅有轻微语义的功能词语,它们与语法结构有关,常常用作连接词或标志词。
虚词在句子中担任连接词、助动词、助词、标点符号等功能。
1. 连接词:连接词是一种虚词,用来连接句子、词组和单词,起到衔接语言成分的作用。
连接词可以分为并列连词、递进连接词、转折连接词、因果连接词、让步连接词等。
2. 助动词:助动词是用来帮助或限制主要动词的虚词。
助动词有“有、是、在、要、能、会、应该、必须”等。
助动词的功能通常是表示时态、语气、情态和否定等。
3. 助词:助词是一种虚词,用来标示实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和词义关系。
助词主要包括主语助词、宾语助词、状语助词、定语助词和补语助词等。
4. 介词:介词是一种虚词,用来表示事物之间的位置、方向、时间、原因、目的等关系,介词位于名词或代词之前,构成介词短语。
5. 代词:代词是一种用来代替名词的词语,可以代替人或事物。
语法知识讲座——实词和虚词课件7张
——实词和虚词
虚词表示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 ,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分类
• 副词 • 介词 • 连词 • 助词 • 叹词 • 拟声词
一、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头,表示
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 率、语气、情貌等。
• 1.表示程度:很、极、最、太、更、更加、格 外、十分、极其、比较、相当、稍微、略微、多 么等
六、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
如“哗哗”、“轰隆隆”。
汉语中的许多词性,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会 产生变化,也即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并不相同。 因此,要学好词性,必须掌握语境中的词性。
• 请看下面的例子: 1、 发明,可作动词或名词。 ①这是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这里的“发明”指某 种成果或产品,是名词。) ②科学家发明了计算机。(这里的“发明”指研究 开发,是动词。)
5、啊,可作叹词或语气助词。 ①啊!祖国多么美!(这里的“啊”单独使用,表示一 种强烈的感情,是叹词。) ②祖国多么美啊!(这里的“啊”用在句末,表示一种 感叹语气,是句末语气助词。)
练习一
• 下面几题请同学们仔细辨识划线词的词性: ①老师叫你。
• ②昨天你叫老师夸奖了。 • 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④明天我要到上海。 • ⑤请把座位让给她。 • ⑥妈妈让我学做饭。 • ⑦上学时要锁好门。 • ⑧我买了一把锁。
使用虚词运用不当的毛病:
• ⑦从上述大量事实,充分证明它是廉洁奉公的好干部。 (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欠缺)
• ⑧一个人犯错误是难免的,不要重复错误,明知故犯。 (缺少必要的关联词语,以致语义不明)
• ⑨一厂生产的灯泡,价格不是比二厂高,就是寿命比 二厂短。(连词位置不对,“不是”应放在“价格” 前)
文言文里什么是虚词什么是实词
文言文里什么是虚词什么是实词1. 文言文中,什么是”虚词”,什么是”实词”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
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
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
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
者。
也”、被动句的“为。
所。
”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
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
矣、乎、哉、焉、耳等。
2. 古文中什么是实词,什么是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
文言文常见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反之则为实词,也就是考试时经常考到的那些,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
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四是通假字。
想要更了解文言文虚词请看想看实词请看3. 文言文中什么是实词和虚词这些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文言文占据高考语文阅读部分的半壁江山,与现代文阅读平分秋色,随着二期课改的全面推广和不断深入,对文言文的考察力度将会逐步加大。
文言文的阅读较之现代文有一定难度,也是同学们失分最多的部分,同学之间也容易拉开差距,因此,许多高中同学在文言文复习方面存在困惑。
高考语文古文知识点:实词与虚词详解
高考语文古文知识点:实词与虚词详解在高考语文中,古文是一个重要的板块,而实词与虚词则是理解古文的关键要素。
掌握好实词与虚词,对于准确理解古文的含义、读懂古人的思想情感以及应对高考中的古文题目,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实词,指的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等。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
比如“吾日三省吾身”中的“吾”“身”,“鸿门宴”中的“宴”,这些都是名词。
动词,则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像“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中的“逝”“舍”,“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杀”“活”,都是典型的动词。
形容词用于描绘或修饰名词或代词,表明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或属性。
例如“以小易大,彼恶知之”中的“小”“大”“恶”。
数词,不用说,就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里的“一”“再”“三”就属于数词。
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
代词则是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的词。
常见的有人称代词(如吾、汝、其)、指示代词(如此、是、斯)、疑问代词(如何、孰、安)等。
实词的理解需要我们结合具体的语境,通过上下文来准确把握其含义。
有时候,一个实词可能有多种意思,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文章的情境进行判断。
虚词,相较于实词,不具有实际的词汇意义,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等。
副词主要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全句,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概念。
比如“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中的“亦”“尝”,“沛公默然”中的“然”。
介词总是用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之前,一起组成“介宾短语”,来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目的、对象等。
像“以其无礼于晋”中的“于”,“因击沛公于坐”中的“因”。
连词用于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表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比如“蟹六跪而二螯”中的“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而”。
必备知识语法(三)实词和虚词
必备知识语法(三)实词和虚词备考之道,不在刷题。
语法(三)实词和虚词按照词的意义和语法功能,实词分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六类。
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一)名词的分类 1.表示人的名称:作家/记者/农夫/青年/娃娃2.表示具体事物:森林/河流/房屋/苹果/山羊 3.表示抽象事物:科学/经验/传统/感情/品格4.表示时间:白天/立秋/昨天/春节/明年5.表示处所:中国/江南/河北/南京/地坛6.表示方位:上/下/左/右/东/西/南/北/里头/外边/上面/中间(二)名词的语法特点1.名词一般能同数量词组合,如“一片森林”“五架飞机”。
2.名词一般不能同副词组合,如不能说“不钢笔”“很桌子”。
3.名词一般不能重叠。
“妈妈”“奶奶”不是词的重叠,是重叠式合成词。
4.方位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面,组成名词短语,如“屋檐下”“春节前后”。
5.名词的语法功能主要是作主语、宾语,如“沙漠变绿洲”;作定语,如“鸟儿的叫声”。
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可以作状语,如“他早晨出门了”“我们楼下谈”。
二、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的词。
(一)动词的分类 1.表示动作行为:笑/跳/唱/爱护/守卫2.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出现/丢失/增加/灭亡3.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想念/喜欢/担心4.表示使令意义:使/让/叫/要求5.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够/愿意/可以/应该/要/会/敢/肯6.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来/去/起来/回去/上来/过去 7.表示判断(判断动词):是(二)动词的语法特点1.动词能同副词组合,如“不看”“都来”;但一般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2.动词大多能直接带宾语(及物动词),如“看电视”“去北京”。
3.有些动词可以重叠。
(1)AA式,如“走走”“听听”;(2)ABAB式,如“学习学习”“考虑考虑”;(3)AABB式,如“来来去去”“说说笑笑”。
4.能愿动词常用在其他动词前面,组成能愿短语,如“能说”“敢问”;趋向动词常用在其他动词后面,组成趋向短语,如“跑回去”“站起来”。
2023年高考语文实词和虚词知识点总结
2023年高考语文实词和虚词知识点总结一、实词的概念和特点实词是指能够独立成句并有实际意义的词,通常用来表达人、事、物的名称、性质、状态、动作等。
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等。
实词的特点是具有实际意义,能够独立成句,有词性变化和词义变化等。
二、名词的知识点总结名词是表示人、事、物的名称的词,分为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
1.名词的分类(1)按照表示的事物的特性不同,可以分为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
具体名词表示能够通过感官直接感知的事物,如人、动物、植物、物品等。
抽象名词表示不能通过感官直接感知的事物,如感情、思想、行为、状态、动作等。
(2)按照表示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不同,可以分为个体名词和集体名词。
个体名词表示单个的人、事、物,如桌子、书、学生等。
集体名词表示由若干个体组成的整体,如家庭、队伍、学校等。
(3)按照表示的事物的数量不同,可以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可数名词表示可以用数字来计数的事物,如桌子、书、学生等。
不可数名词表示不能用数字来计数的事物,如水、爱、勇气等。
2.名词的语法功能(1)名词作主语:名词可以作为句子的主语,如“花开了”。
(2)名词作宾语:名词可以作为动词的宾语,如“我吃了一个苹果”。
(3)名词作定语:名词可以作为修饰其他名词的定语,如“电视剧演员”。
(4)名词作补足语:名词可以作为某些动词的补足语,如“我当老师”。
(5)名词作状语:名词可以作为状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如“他看书”。
(6)名词作宾补:名词可以作为某些动词的宾补,如“我把你当朋友”。
三、动词的知识点总结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行为、动作、变化的词。
1.动词的分类(1)按照表示的动作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
实义动词表示具体的动作或行为,如走、跑、飞等。
系动词表示状态或性质的变化,如是、成为、变等。
(2)按照词义的不同,动词可以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及物动词表示动作的直接对象,如吃、看、打等。
不及物动词表示动作没有直接的对象,如走、跑、飞等。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实词和虚词整理8K3栏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实词和虚词整理8K3栏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实词和虚词按词的语法功能(造句功能)和语法性质(意义性质)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一、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一)名词1.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数量词(一副对联)②前面不能加不、很之类的副词(不楹联、很对联)。
③后面不能加时态助词“着、了、过”(楹联了;计算机着;世界金融过)④时间名词前可加介词“在”,时间副词前不能加介词“在”。
名词类别①具体名词:人、牛、山、水、对联、学校、康拜因②抽象名词:友谊、立场、观点、思想③方位名词: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面、中间、下边、前头后方、东北、西南、左右里外……④时间名词:今天、明天、昨天、星期一、七月、刚才2.名词语法功能(共五点)(1)名词经常作主语、宾语。
(2)能受量词短语修饰,如:一幅画两本书五个学生专有名词一般不受数量短语修饰(人名、地名、朝代名)。
(3)一般不受副词“不”“很”的修饰。
(4)能直接用在介词后面组成介宾短语。
如:对同志沿着河边按照法律。
(5)一般不能重叠,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表示疑问。
如不能说:书不书理由不理由(6)方位名词经常与名词、动词或别的词语组成方位短语,表示处所、时间、范围或条件等。
如:屋里桌子上回国以后工作中一般情况下(二)动词1.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的词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刚走、很想)。
②后面一般能加“着”“了”“过”之类时态助词,表示动作的持续、完成或过去(看着、看了、看过)。
③多数能重迭(想想、看看、讨论讨论)动词类别①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 醒、病、游行、觉悟②及物动词(能带宾语) 看、写、打、调查、讨论、认为、想③能愿动词(助动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能、能够、可以、该、当、应当、敢、肯、愿意④趋向动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来、去、上、下、进、出、进来、出去、上来、下去⑤判断动词:是2.动词语法功能(共五点)(1)能受副词修饰,但除了能愿动词和部分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外,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上最全语法知识之实词与虚词详解
导语:
寒假复习必备的语法知识大全,希望同学们好好看一看!
1实词和虚词
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
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
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
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
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
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
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
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
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
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
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
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
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
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
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
表概数:几、许多;
表序数:第一、老三。
数词的语法特点:
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
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
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
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
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
代词的语法特点:
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
② 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
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
“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
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
表示语气:可、倒;
表示否定:不、没;
表示时间:刚、恰好;
表示程度:很、极;
表示情势: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
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
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
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
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连词语法特点:
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
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
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
助词可分三类:
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
结构助词:的、得;
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如啊、嗯等。
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
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2词类的辨别:
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
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
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
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
词。
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
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