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词和虚词的区别及运用
实词和虚词

F.名词或名词短语连属成句,在诗词曲
里常见。例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 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马致远 《秋思》
G.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可以做状语,也可 以做主语.定语。例如:他们下午开会 前面、 后面都种满了花西边的墙修好了
H.名词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可以做状语、 补语等。
二、动词
三.形容词 意义
A.表示形状。例如:高大 粗细 圆长 弯曲宽 广 鲜红雪白 狭窄笔直 B.表示性质。例如:好坏 优秀恶劣 诚实虚伪 狡猾美丽 高尚伟大 朴素 C.表示状态。例如:迅速敏捷 匆忙平静 悠闲 混乱 愉快轻松 痛苦疲倦 急噪
功能
A.能受“很”“最”“十分”等程度副词修饰。少数形容词本 身已包含一定程度,不能受修饰。例如:不冰凉 不雪白很绿 油油 B.形容词不受副词“没有”的修饰,少数表示变化过程性质的 形容词例外。例如:天气没有冷。 食品没有坏。 C.能用肯定否定重叠的方式表示选择问。 D.形容词一般能重叠,重叠后有加重程度的意思。例如:整整 齐齐 端端正正 E.性容词主要做定语、状语、谓语、补语。也可以做宾语、主 语。例如:美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他喜欢清净。 F.形容词后边也可以有宾语。例如:他红了脸。我们丰富了文 化生活。 G.形容词后边加趋向动词表示形状的开始,正在持续下去,然而 并未完成.。例如: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H.有些形容词后边可以加“着”“了”“过”表示性质状态的 存在.持续.完成。例如: 灯还亮着呢。灯亮了好半天了。 白天灯亮过。 但有些形容词不能带“着”“了”“过”。例如:男性 大型
功能 ①量词常用在数词后面,组成数量短语,充当 主语、定语。例如:一斤是十两 一座钟 ②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重叠,重叠后可做主语、定 语,表示“多”或“每一”的意思。 例如:条条根根 件件 个个 条条大道同向共产主义 句句是实话 ③数词与物量词组合为数量短语,能重叠,重叠后 可做状语,表示依次、轮番进行的意思。 例如:五个五个地拿一遍一遍地读 一步一步地往前 走 ④数词与动量词组合的数量短语,一般做补语。例 如:跑三趟 念两遍 去三遭 ⑤数量短语有时与名词组合,位置在名词后,表示 数量。例如:父子两个 代表团一行三十人四人帮一 伙
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
虚词泛指没有完整意义的词汇,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的词。
具有必须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不能重叠的特点。
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1)实词绝大部分是自由的(即能单独成句),虚词绝大部分是粘着的(不能单独成句)。
(2)绝大部分实词在句法结构里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可以前置,也可以后置。
例如“有”可以组成“我有”“都有”,也可以组成“有人”“有进步”“有吗”。
绝大部分虚词在句法结构里的位置是固定的。
例如“吗”“的”总是后置的(好吗、新的),“被”“也”总是前置的(也去,被发现)。
(3)实词是开放类,虚词是封闭类。
所谓开放类,指的是难于在语法书里一一列举成员的大类。
所谓封闭类,是指可以穷尽地列举其成员的不很大的类。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
小升初语文考试通常会涉及到文言文的知识点,其中实词和虚
词是重要的考察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文言文中的实词。
实词
是指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在
文言文中,名词通常用来指代人、事、物,如“人”、“天”等;
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如“行”、“坐”等;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如“美”、“大”等;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如“甚”、“不”等。
这些词语在文言文中都具有明确的实际意义,
能够直接表达事物的内容。
接下来是虚词,在文言文中,虚词通常指代助词、虚词和介词等,它们在句子中起到连接成分、标志语法关系或者修饰其他词语
的作用。
助词包括了“之”、“乎”、“者”等,虚词包括了“所”、“为”、“乃”等,介词包括了“于”、“以”、“为”等。
这些词语在文言文中通常不具有独立的实际意义,而是通过与
其他实词搭配使用,起到辅助性的作用,帮助构成完整的句子结构
和表达语法关系。
总的来说,实词和虚词在文言文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词
直接表达事物的内容,虚词则在句子中起到连接和修饰的作用。
在
学习文言文时,理解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对于理解古代文献和提高阅读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这个回答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实词和虚词在文言文中的作用。
文言文常用虚词和实词

文言文常用虚词和实词一、虚词:(一)而1、表承接关系:之后,然后(“而”前后两个动词在时间上有先后区别且有承接关系)例: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顺 2、表并列关系:又、一边……一边、或不译(“而”前后的内容彼此地位平等,或两个动作同时间发生)例:使之冲烟而飞鸣泉香而酒洌往来而不绝者任重而道远接 3、表修饰关系:着、……地(“而”前是状语,修饰形容“而”后的动词谓语)例:久而乃和杂然而前陈者4、表递进关系:而且、并且(“而”后意思比“而”前意思更进一层)例: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温故而知新转接5、表转折关系:但是、却、可是、然而例:学而不思则罔6、表因果关系:因而、所以例:感极而悲者矣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矣7、句子之间或句内语言内容之间的连接:无义(或表示“如果”、“却”的意思)例:而或长烟一空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二)之1、代词:(代替句中的人、事、物)他、她、它、这件事、这样的例:友人惭,下车引之环而攻之而不胜属予作文以记之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公输为楚造云梯之械共工怒触不周之山2、助词:A、结构助词:的例:山间之朝暮也B、主谓之间,取独:无义例:当余之从师也C、音节助词:无义例:公将鼓之怅恨久之久之,目似瞑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D、宾语前置的标记:无义例:何陋之有宋何罪之有3、动词:到、去、往例:辍耕之垄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鲍浩然之浙东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4、相当于“以”:(意思得看具体语境)例:局促一室之内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三)焉1、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例:且焉置土石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陈述语气助词:了例:因以为号焉3、人物对话语言中:啊、呢例:万钟于我何加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4、相当于“于此”的结合: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5、相当于“之”:(代词)它,指代“这件事”例:父异焉见贤思齐焉(四)以1、动词:认为、以为例: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皆以美于徐公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2、介词:用、凭借(依靠)、根据、按照、拿、因为、把例:必以分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固国不以山溪之险醒能述以文者策之不以其道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连词:A、表目的:来、用来例:属予作文以记之以昭陛下平明之理B、表结果:以致例: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4、相当于“而”:例: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计日以还俯身倾耳以请卷石底以出5、“以”通“已”;例:固以怪之矣6、助词:的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7、动词:任用例: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屈原《涉江》)8、“以”与“为”组合使用:A、以为:认为B、以(之)为:把……当作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五)乃1、副词:A、连接副词:于是,就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B、情态副词:竟然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C、时间副词:才、始、刚刚例:以衾拥覆,久而乃和2、动词:是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代词:你(的)例: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六)其1、代词:A、人称代词:他、它例:卜者知其指意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B、指示代词:那、那个例:其人视端容寂2、副词(语气):A、反问:难道例:其真无马邪B、命令、希望:希望例:安陵君其许寡人C、情态:其实例:其真不知马也(七)为1、动词:(读第2声)A、行为动作:做、认为、成为、当作、说、(语境中的引申意)例:并自为其名为人五,为窗八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坛而盟 B、判断动词:是(算是)例: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轩敞者为舱此为何若人必为有窃疾矣2、介词:被(读第2声)、给、对、向、替(读第4声)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士卒多为所用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3、名词:思想活动(心情)例:或异二者之为4、语气助词:呢例:夫子何命焉为(八)于:(介词)在、到、从、对、向、比、给、跟、与例: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请广于君每自比于管中、乐毅所恶有甚于死者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九)者:代词(十)也:(助词)呢、啊、或不译例: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安求其能千里也夫战,勇气也[注]常用实词备忘:1、是:①这个、这、这样,相当于“此”②判断动词“是”:问今是何世斯是陋室实是欲界之仙都2、食:①动词:吃(的)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不饱,力不足②名词:食物便欣然忘食一箪食,一豆羹主人日再食③动词:通“饲”,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之而不能尽其材3、然①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欣然规往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②代词:这样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③连词:然而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然志犹未已(《隆中对》)④形容词:对,正确吴广以为然4、故①旧的②因此,所以③“旧的”引申:旧的知识、朋友5、“是以”与“以是”、“由是”:因此(因为这个)、由于这个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以是人多以书借余6、甚①很、十分:②(比)……还(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7、则①副词,相当于“乃”:就是例:见渔人,乃大惊②连词 A、表示因果:就、便、那么例:得之则生,弗得则死B、表示假设:假若、如果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③名词:准则、法则8、固①副词 A、本来、原来例:固以怪之矣子固非鱼也B、固然例:我非子,固不知子矣②形容词,顽固、固执;坚决地例: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吾义固不杀人9、虽①虽然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之械,必取宋②即使例:故虽有名马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欲言,无可进者10、且①连词 A、而且、并且例:B、况且、尚且、还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焉置土石②副词,将要、快要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一,学习文言实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在文言文中,实词的数量比虚词多得多,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多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对文言词语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积淀,才有可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文言文。
学习文言实词,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区别古今词义的异同。
汉语从右代发展到今天,词义不断演变,其中一些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中极少一部分的意义,古今意义没有什么变化,这类词对于我们学习文言文不会造成什么困难。
但另外有一些词语,文言文中虽然常用,但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古今词义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词义的扩大。
词义扩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X围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使原义成为新义外延的一部分。
例如“秋”,指由一个季节扩大到指全年;“睡”指由坐着打瞌睡扩大到指睡眠。
(2),词义的缩小。
词义缩小是指词义所反映客观事物的X围缩小,即由整体到部分,由宽泛到狭窄,使新义成为原义外延的一部分。
例如:“丈夫”,古代泛指男子汉,如“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现在,“丈夫”专指女子的配偶。
“臭(xiù)”,由泛指所有气味到专指秽气。
“汤”由泛指热水、开水到专指菜汤、肉汤等。
(3),词义的转移。
词义的转移是指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
如“学者”,古代指“求学的人”,如“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汪》),现在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小姐”,古代指对末出嫁的女子或有权势人家的末出嫁的女子,现在,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其意义基本上变成了指有不正当行为的女子。
如果你称呼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为小姐,那么,这位小姐会很生气的向你瞪白眼,以示她不是小姐。
(4),词义的褒贬色彩发生了变化。
例如,“谤”,古代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个中性词。
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实词虚词

语法知识实词实词是具有比较具体实在的意义、能够在句法结构中充当成分的词。
现代汉语的实词有以下十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副词、数词、量词、代词、拟声词和叹词。
其中,前面八类一般都可以进入句子与其他词语相结合;后面两类即“拟声词和叹词”没有组合功能,不能与其他词语组合应用,只能充当独立成分或者独词句。
(一)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等名称的词,能够用数量短语修饰而一般不用否定副词“不”、“没”修饰。
1、名词的语法特征①名词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和宾语。
例如:人都来全了。
大会现正在向各位代表征集意见。
2、名词的类型①一般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
在句中充当主语和宾语。
根据名词前面出现的量词,可以将一般名词分为个体名词与集合名词。
个体名词可以计个体量,前面可以受个体数量短语修饰。
例如:(一棵)树(两盘)磁带(三头)牛(八辆)卡车(九朵)玫瑰集合名词不能计个体量,只能用集合量词修饰。
例如:(一批)衣物(一些)马匹(一些)青年(一部分)群众(一部分)船只②抽象名词是表示抽象概念意义的名词。
例如:作风道德境界气氛风尚思想心灵灵感党性友谊观念想法原因内容形式政治文化社会革命欲望力量交际裨益师资③专有名词表示特定的人或事物的名称。
例如:中国北京香港渤海泰山长城太阳火星地壳国务院葡萄糖酸钙李白鲁迅钱学森诺贝尔爱因斯坦中文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央电视台④时间名词是表示时间的名词。
例如:春天秋天春节元旦清明中秋早晨晚上今年明天周末来年来日刚才今天昨天课外目前开端开始现在星期天时间名词是名词中比较特殊的一类。
时间名词与量词短语的组合能力较差,少数成员不受数量短语的修饰。
时间名词除了可以作主语和宾语外,主要语法功能是作状语。
例如:[昨天]我已经检查了三遍啦。
医生建议他[目前]先进行外科治疗,消除炎症。
[现在]这一切都结束了。
他[晚上]不到十点钟就睡觉。
⑤处所名词是表示地点的名词。
例如:近处远处高处低处明处暗处周围附近学校食堂教室会议室图书馆故宫南京济南⑥方位名词是表示方向和位置关系的名词。
高中语文实词虚词总结

高中语文实词虚词总结实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而虚词则是没有实际意义,主要起到连接词、标点词等作用。
在高中语文中,实词虚词的区分是一个重要的语言学习内容。
下面我将对高中语文中常见的实词和虚词进行总结。
一、名词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地点等具体概念的词语。
名词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可数名词表示可以计数的事物,可以用基数词表示,如“一部手机”、“十个苹果”等。
不可数名词表示不可计数的事物,不能用基数词表示,如“水”、“爱”等。
名词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和状语等。
二、动词动词是表示行为或状态的词语。
根据词义,动词可以分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
实义动词表示具体的行为或动作,可以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及物动词需要有宾语,如“吃饭”、“写字”等;不及物动词无需宾语,如“跑步”、“睡觉”等。
系动词表示主语的状态或特性,不能有宾语,如“是”、“变得”等。
动词常用作谓语、定语和状语等。
三、形容词形容词是描述事物性质、特点、状态的词语。
形容词分为定语形容词和表语形容词。
定语形容词用于修饰名词,常位于名词之前,如“美丽的花”、“高大的建筑”等;表语形容词用于修饰主语,位于系动词之后,如“花是美丽的”、“她很聪明”等。
四、副词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句子的词语。
根据修饰的词义,副词可以分为时间副词、地点副词、程度副词、方式副词等。
时间副词表示时间,如“今天”、“昨天”等;地点副词表示地点,如“这里”、“那里”等;程度副词表示程度,如“很”、“非常”等;方式副词表示方式,如“快速地”、“慢慢地”等。
五、连词连词是连接词语、词组、句子的词语,可以分为并列连词、递进连词、转折连词、条件连词和因果连词等。
并列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如“和”、“与”等;递进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如“而且”、“并且”等;转折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如“但是”、“然而”等;条件连词表示条件关系,如“如果”、“只要”等;因果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如“因为”、“所以”等。
虚词与实词的区别

“不”、“去不?不去”否定动作或性状,表示说话人的意愿或看法,“不去”表明说话人不愿意或不能去。
01
别”、“别去”表示禁止或劝阻,表明说话人不希望对方有某种行为或性状。
02
“没有”、“没有去”否定动作或性状的发生、出现,“没有去”是对“去了”的否定,表明这种行为没有成为事实。
叹词
叹词是表示感叹以及呼唤、应答的词。 语法特征:①叹词独立性很强,一般不参加句子结构,常用做感叹语(独立成分),或单用为句子(感叹句)。感叹语放在句子前面,有时也插入句子中间。 感叹语:“喂,你在听我说吗?” 感叹句:“你把这东西拿出去,好吗?”“哦”。 叹词有时也可以用在句子结构里做句子成分——实词性 “他哼了一声”——谓语中心 “病房里传出他哎哟哎哟哎哟的叫声”——定语
你起来吧?不! 你什么时候去?马上。
副词的语法特征
01
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打得赢就打”;“越说越离谱”
02
一些特殊的副词
03
都、只(表范围)
04
“都”表示总括全部,一般是总括它前面的词语。
05
“只”表示限制,限制它后面词语的范围。
06
例“他唱歌、跳舞、弹琴、下棋都会,只是不会画画”。
07
01
“着”、“了”、“过” 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后。
02
“着”表示动作是在进行或状态正在持续
”、“扎着头发”
04
“了”表示动作,性状的实现,已成为事实。
05
例:她唱了一首歌 他吃了两碗饭
06
“过”表示曾经发生或曾经有过某性状。
07
例:他去过庐山。 他也富有过,但现在却很穷
08
“似的”表示比喻,经常跟动词“像”配合使用。
实词虚词

1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实词和虚词的划分依据

实词和虚词的划分依据实词和虚词是语言中的两种基本词类,它们在句子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实词和虚词的划分依据,并举例说明它们在句子中的使用。
一、实词的划分依据实词是指能够独立存在并且有具体意义的词语。
实词按照词性可以划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这些词类都能够在句子中担任实际的意义成分,起到修饰、描绘或者表示行为动作的作用。
1. 名词: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地点等具体或抽象概念的词语。
它可以作为主语、宾语、定语或状语等在句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例如:“桌子”、“苹果”、“爱情”。
2. 动词:动词是指表示行为或状态的词语。
它可以表示动作或者状态的变化,是句子中的核心成分。
例如:“跑”、“吃”、“思考”。
3. 形容词:形容词是指用来描述名词性词语的性质、特征或状态的词语。
它可以修饰名词、作表语或者作定语。
例如:“美丽的”、“高大的”、“聪明的”。
4. 副词:副词是指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语。
它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概念。
例如:“快速地”、“很好地”、“非常”。
二、虚词的划分依据虚词是指在句子中没有具体意义,起到连接、修饰或者标记句子成分关系的词语。
虚词按照功能可以划分为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等。
1. 介词:介词是用来表示名词性词语与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的词语。
它通常用在名词前面,起到修饰或者连接的作用。
例如:“在”、“到”、“与”。
2. 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句子成分、短语或者词语的词语。
它可以连接并列的词语或者句子,起到衔接的作用。
例如:“和”、“但是”、“因为”。
3. 助词:助词是用来标记句子成分关系或者表示语气的词语。
它通常附着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起到辅助的作用。
例如:“的”、“了”、“地”。
4. 语气词:语气词是用来表达说话人的语气或者情感色彩的词语。
它可以表示疑问、感叹、命令等语气。
例如:“啊”、“呀”、“好”。
三、实词和虚词的作用区别实词具有具体的意义,可以独立存在并且在句子中担任重要的成分。
实词和虚词

语法特点 副词一般只同动词、形容词相结合,例 如“都去、常去、就去、很大、更大、多么 大”。如果代词“这样”、“这么”、“那 样”、“那么”代替了动词,副词也可以用 在它们前面,如“已经这样了”、“就这么 着吧”。名词数量词做谓语时,副词也可以 同它们结合,如“这儿就三个人”、“今天 才九号”。 副词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做状语,“机”、 “很”可以做补语。如“你太好了”、“他 曾经来过”、“味道好极了”。
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1.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示例:公元前8 世纪 20世纪80年代 公元前403年 公元7年 1994年 10月1日(年份一般不用简写,如1990年 不应简作“90年”或“九0年”) (引文著录、行文注释、表格、索引、年表等, 年月日的标记可按GB/T 7408-94的扩展格式: 1994-10-01) 2.时、分、秒。示例:4时 15时40分 14时12分36 秒 (必要时,可按GB/T 7408-94的扩展格式: 04:00 15:40 14:12:36)
1、表示人或者具体事物、抽象事物、时
间、处所、方位等。
表示人或具体事物:学生
河流 水果 衣服 表示抽象事物: 教育 交通 事物 战争 和平 语法 科学 民主 道德 表示时间: 昨天 晚上 黎明 秋天 将来 刚才 表示处所: 郊区 附近 到处 左近 表示方位: 东 西南 北中 里外 上下 前头 后头 东面西方 上边下边 以前
A.表示动作.行为。例如:走 打说 作保护 分析赞成 旅行 B.表示存现.变化。例如:有 存在出现 消失发生 灭 亡增加 缩小扩大 发展下降
C.表示心理活动。例如:爱 恨 想忘记 觉得感到 希 望羡慕 憧憬回忆 D.表示使令,简称使令动词。例如:使 叫 让请 派 要求 命令禁止 推选委托 任命 E.表示可能、意愿,简称能愿动词。例如:能 能够 应该 可以 必须 得(dei) 要 会 愿意 肯 敢 F.表示趋向,简称趋向动词。例如:来 去 回上 下 出 进起 上来下去 回来出去 进来起来 开来 G.表示行动始终。例如:开始 进行 停止继续 H.表示判断,简称判断词。只有一个“是”。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实词虚词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实词虚词教学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学习文言文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文言实词和虚词是文言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点之一。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文言文实词虚词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一、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和区别文言实词指的是具有实在意义、在文言文中常用的字,如“之、其、于、是、以”等;而文言虚词则是没有实际意义、在文言文中常用的字,如“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等。
虽然虚词没有实际意义,但是它们在文言文中却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可以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表达各种语法关系和语气。
二、分析文言实词虚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文言实词虚词是文言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文言实词虚词教学具有以下重要性:首先,文言实词虚词是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
只有掌握了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思想。
其次,文言实词虚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文言实词虚词,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使学生更加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最后,文言实词虚词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学习文言实词虚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的特点、风俗习惯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探究文言实词虚词的教学方法1.对比法对比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对于文言实词虚词的教学同样适用。
通过将同一个虚词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进行对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例如,“而”这个虚词在表示并列关系时和表示转折关系时的用法就有所不同,通过对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虚词的用法。
2.语境分析法语境分析法是一种以语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语境来理解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怎样区分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20XX年怎样区分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文言文中很多字词与现如今是有较大差别的,所以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困惑。
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没有对文言文实词与虚词的准确掌握,语文对文言文的学习是达不到要求的。
下面我们从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入手,分析一下这些词的用法,希望能使学生理解得更透彻。
怎样区分文言文实词和虚词1.英语里的时态,在汉语中用动词和虚词表示。
2.“能愿动词不能用在名词前。
例如:可以学校,应该衣服,错。
3.是”的特殊现象:一般来说,“是”为表判断的动词,实际上,它也是一个副词。
它在动词、形容词前应该重读,表示“的确、确实”的意思,不能省。
例如:他是走了。
今天是很冷。
4.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区分标准:(1)先用副词“不”鉴定出名词和非名词:不能加“不”的是名词,例如“不书本”,“书本”为名词。
(2)再用能不能带宾语鉴定出动词:多数动词能带宾语,例如1/ 3“学习做人的道理”,“学习”在这里是动词。
(3)然后用能不能加“很”鉴定出形容词:大部分动词(心理动词和能愿动词除外)不可以加“很”,例如“很宣传”。
(4)不能加“很”,又不能带宾语的,可用副词“没有”鉴定:能受“没有”修饰的是动词,否则是形容词,例如“没有羡慕”、“没有雪白”,“羡慕”是动词,“雪白”是形容词。
(5)形容词和名词有时不好区分,但是,名词可以加“有”,如“有欲望”,形容词前不能加“有”。
5.部分副词有多样词性,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没”既是副词又是动词:否定人物或事情的存在时是动词,例如:他没(有)书。
否定动作或性状的存在时是副词,例如:他没来。
脸没红。
(2)“白、怪、净、老”等词,有同音词现象,但不是兼类,修饰名词时是形容词,表示性质:白布、怪事、净水、老人;修饰动词、形容词时是副词,表示方式、程度、范围或时间等:白跑一趟、怪好看的、身上净是泥巴、老没见他。
语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语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一、实词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
现代汉语实词一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也有人认为代词属于虚词,但多数学者认可代词为实词,因为代词虽然很难解释独立语义,但毕竟其指代内容是明确的。
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实词都占有绝对多的数量,因为语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离开有实际意义的实词,这一作用将很难达到。
(一)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
如: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
(二)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
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
(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与英语不同。
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
(四)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如:一、十、第八、每等。
(五)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
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
如:个、件、幢、下、次、趟等。
(六)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
如:你、他们、这、彼等。
二、虚词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
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
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叹词、拟声词。
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
(一)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
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
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
(注:汉语的副词与英语不同,在英语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词都是副词,但在汉语中副词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形容词同样也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
词性分类(实词和虚词)

现代汉语词的分类词性指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的词的特点。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中间"等。
二.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去、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
实词和虚词

词性知识一、分类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二、实词(一)名词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2、种类:1表示人的: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2表示具体事物的: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3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4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词)5表示处所的: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6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之下;3、名词的语法特征: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2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柳树梢头3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4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学”、“不房屋”5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6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
*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二)动词1、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2、种类:1表示动作行为的:说、笑、写、看、走、休息、学习(动作动词)2表示发展变化的:在、存在、有、发生、演变,发展、生存、死亡、消失、增加、减少、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存在、变化、消失)3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心理活动动词)4表示可能、意愿的:能、会、要、敢、得、可、可以、应、应该、愿意(能愿动词)5表示趋向的: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趋向动词)6表示判断的,只有一个:是(也叫判断词)3、动词的语法特征: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爱祖国”、盖房子、抱孩子、挖洞、听收音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词和虚词的区别及运用
实词和虚词是语言中两种不同类型的词汇。
虽然它们都是构成语言
的基本单位,但在语言的使用和表达中,它们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用法。
本文将探讨实词和虚词的区别,并以一些例子展示它们的运用。
一、实词的定义和特点
实词是指能够独立存在并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它们可以指代具体
的人、物、地点、动作等。
实词在句子中起着主要的实际意义和描述
作用。
常见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举例来说,名词如“桌子”、“学校”和“猫”等;动词如“跑”、“吃”和“学习”等;形容词如“快乐”、“困难”和“漂亮”等;副词如“很”、“非常”
和“仅仅”等。
这些实词具有明确的实际意义,通过它们可以清晰地描
述事物及其特征。
二、虚词的定义和特点
虚词是指在句子中具有联系和引导作用,但本身并没有具体实际意
义的词汇。
虚词的作用主要是连接实词、调节句子结构和表达语法关
系等。
常见的虚词包括介词、连词、代词和助词等。
举例来说,介词如“在”、“向”和“为”等;连词如“和”、“但”和“因为”等;代词如“我”、“你”和“他”等;助词如“了”、“的”和“得”等。
这些虚
词的作用是使句子的结构更加丰富并表达不同的语法和语义关系。
三、实词和虚词的运用
实词和虚词在语言表达中有着不同的运用方式。
1. 实词的运用:
实词主要用于描述具体事物的特征、表达行为或状态。
在句子中,实词通常起着主语、谓语和宾语等重要成分的作用。
实词的准确使用可以增强语句的表达力和清晰度。
2. 虚词的运用:
虚词在句子中起着连接、修饰和衔接等功能。
它们可以用来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方式、条件等语法关系。
虚词的正确使用可以使语句结构更加完整和连贯。
除了以上的功能,有些虚词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例如,一些介词如“关于”、“除了”和“根据”等可以表达具体的概念,一些连词如“因为”、“所以”和“但是”等可以表示具体的逻辑关系。
四、实词和虚词的总结
实词和虚词在语言表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实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能够描述和指代现实事物;虚词则是连接、修饰和衔接等词汇,起到连接句子成分和表达语法关系的功能。
了解实词和虚词的区别,并正确运用它们,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清晰和丰富。
总结起来,实词和虚词在语言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实词用于描述具体的事物和表达实际意义,而虚词则起着连接、修饰和衔接不同成分的作用。
掌握实词和虚词的特点和运用方式,有助于我们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另外,请注意本文并没有使用“小节一”、“小标题”等词语,希望本文满足您的要求,表达流畅、通顺,排版整洁美观,无影响阅读体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