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形态发生蛋白在OPLL发病中的遗传学机制

合集下载

脊髓型颈椎病及后纵韧带骨化的遗传学研究

脊髓型颈椎病及后纵韧带骨化的遗传学研究

脊髓型颈椎病及后纵韧带骨化的遗传学研究作者:黄家琦刘晓奇李华帅来源:《医学信息》2020年第03期摘要:脊髓型颈椎病(CSM)以及后纵韧带骨化(OPLL)是导致颈部脊髓功能障碍的最常见的两种病变。

尽管CSM和OPLL的病理改变不同,但两者都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的复杂作用发展而来。

在对这两种疾病的研究中,逐渐形成了以MRI、CT等影像学为主的检查手段及以外科手术为主的治疗手段。

但少数患者在影像学检查中有明确的脊髓压迫却无明显临床症状,同时,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深入了解CSM和OPLL病理生理机制。

本文就CSM和OPLL的病理生理机制、遗传模式及相关基因进行综述,旨在为CSM和OPLL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遗传学中图分类号:R687;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20.03.015文章编号:1006-1959(2020)03-0049-04Genetic Study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and Ossification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HUANG Jia-qi,LIU Xiao-qi,LI Hua-shuai(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 150001,Heilongjiang,China)Abstract:Globally, spinal cord cervical spondylosis (CSM) and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ssification (OPLL) are the two most common pathologies that cause cervical spinal cord dysfunction. Although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CSM and OPLL are different, both of them develop from the complex effects of genetic factor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study of these two diseases, examination methods mainly based on MRI, CT and other imaging examinations,and surgical treatment based methods have gradually formed. However, a few patients had clear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on imaging examination but no obvious clinical symptoms, and some patients had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after surgery.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physiology of CSM and OPLL is required.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athophysiology mechanisms, genetic models and related genes of CSM and OPLL, and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SM and OPLL.Key words: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Genetics脊髓型頸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及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引起颈部脊髓功能障碍最常见的两种原因。

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其相关结合蛋白在骨与软骨形态发生中的作用

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其相关结合蛋白在骨与软骨形态发生中的作用

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其相关结合蛋白在骨与软骨形态发生中的作用【摘要】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是一类生长分化因子家族,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与相应感受器结合会产生一系列BMP反响基因的信号表达和转录,诱导间质细胞分化为骨或软骨。

而BMP结合蛋白〔如noggin, chordin, DAN〕和细胞外基质、xTsg〔twisted gastrulation〕基因,分别作为BMP活性对抗物和增效剂,决定着BMPs与相应感受器结合后引发的生物反响的强度。

例如无noggin鼠体内,由于BMPs持续无节制的作用,关节形态发生存在缺陷。

因此,在骨与软骨的形态发生过程中,BMPs及其结合蛋白共同有机调节着关节、肌肉、肌腱和韧带等个个动态环节;而且它们对病变〔如骨性关节炎〕引起的软骨缺损后的软骨再生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详细阐述BMPs及其相关结合蛋白在骨与软骨形态发生过程中的互相作用。

【关键词】 BMP;BMP感受器;BMP结合蛋白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BMPs and their binding proteins in bone and cartilage morphogenesis【Abstract】 This commentary is a concise discussion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BMPs〕and their binding proteins in bone and cartilage morphogenesis. BMPs are a family of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factors, and they act on mesenchymal cells to induce cartilage and bone differentiation in concentration-dependent thresholds. The BMP-BMP receptor binding leads to a cascade of signaling and transcription of BMP response genes. BMP binding proteins,noggin, chordin and DAN, act as antagonists and determine the bioavailability of BMPs for binding to cognate receptors to elicit the biological response. Noggin null mice with unrestricted action of BMPs exhibit defects in joint morphogenesis. BMPs and their binding proteins may reciprocally regulate the dynamic topography of joints, muscle, tendons and ligaments during morphogenesis of the skeleton. In addition,BMP actions may be potentiated by twisted gastrulation. BMPs and their binding proteins may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regeneration of cartilage in osteoarthritis.【Key words】 BMP; BMP receptors; BMP binding proteins关节软骨损伤和退变,最终都会导致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因的研究进展论文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因的研究进展论文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因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就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发病原因的研究进展进行整理,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致病因素。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发病原因;进展【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649-01后纵韧带骨化(opll)系脊椎后纵韧带的进行性增生性骨化,从而形成由前向后、向后外或向外侧伸展的占位性病变,突入椎管腔、椎间孔,挤压硬膜囊,造成对脊髓、脊神经根和脊髓前动脉的压迫,从而产生严重脊髓损害和神经根刺激症状,以颈椎部位多见。

本文对颈椎opll发病原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因尚未明确,有学者认为,颈椎opll的主要原因是骨化组织下方的非骨化韧带组织肥厚,引起后纵韧带骨化灶向椎管内横向和纵向生长,使椎管容积变小,直接压迫脊髓和神经根,甚至阻断脊髓前动脉[1]。

也有学者认为颈椎opll与骨代谢、遗传、创伤等有关[2]。

1 与骨代谢的关系柴本甫[3]教授研究发现成纤维细胞在骨折条件下有成骨作用,同样在骨化性疾病中成纤维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转化。

miyamoto等[4]向韧带中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后发现可在韧带中诱导成骨,说明韧带中有bmp的靶细胞.。

ikeda[5]发现颈椎opll患者的血浆生长激素相关蛋白水平高于正常,生长激素相关蛋白可反映组织中生长激素受体的数量,提示颈椎opll患者的生长激素受体数量较大。

2 遗传因素 hayashi[6]等从家谱的角度对颈椎opll的遗传特征进行了研究,提示颈椎opll遗传可能具有常染色体的隐性特征。

3 创伤因素fujimura[7]在研究轻微创伤对颈椎opll外科疗效的影响后指出,单纯创伤可引起颈椎opll患者出现脊髓病。

但目前创伤因素在颈椎opll发病中的作用还存在争议。

颈椎opll是一种难治的疾病,此疾患常导致脊髓不可逆性损害,其发病呈进行性加重的过程,在不进行干预的情况下,其发病及进展的因素很难自行消失,迄今为止,颈椎opll的发病原因尚未清楚,为综合因素及局部因素共同所致。

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研究进展

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研究进展

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5-11-27T13:35:36.1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8期供稿作者:刘玉洁(综述) 耿惠(审校)(通讯作者)[导读]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最近Gamez等[7]研究发现,BMP-SMAD非依赖性信号通路对神经化早期阶段、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刘玉洁(综述) 耿惠(审校)(通讯作者)(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青海西宁 810001)【摘要】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最初是作为一种可在异位诱导骨和软骨形成的蛋白发现的。

现在已知,除了它们在胚胎形成和发育以及骨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以外,某些BMPs在不同器官(例如肝脏)的发病机理中也发挥一定的作用。

BMPs信号通路控制着发育和成熟组织中一些细胞程序。

本文能将就BMPs的结构和生物学作用、BMP信号通路及BMPs的临床研究和未来发展趋势做一综述。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BMP信号通路【中图分类号】R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8-0005-02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Liu Yujie, Geng Hui (corresponding author).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hai University, Qinghai Province, Xi’ning 810001. China 【Abstract】BMP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BMPs) was originally as a kind of can be induced in ectopic Bone and cartilage formation of protein. Now known, besides they in embryonic form and the important role of bon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some of the BMPs in different organs (liver, for example) also play a role in pathogenesis. BMPs signaling pathways that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and mature organization some cells in the program. In this paper, structure and biological function of BMPs will do, BMP signaling pathway and clinical research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BMPs.【Key words】BMP;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 beta super family; BMP signaling pathway1979年,Urist首先从兔骨中提取出BMP。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因的研究进展论文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因的研究进展论文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因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就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发病原因的研究进展进行整理,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致病因素。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发病原因;进展【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649-01后纵韧带骨化(opll)系脊椎后纵韧带的进行性增生性骨化,从而形成由前向后、向后外或向外侧伸展的占位性病变,突入椎管腔、椎间孔,挤压硬膜囊,造成对脊髓、脊神经根和脊髓前动脉的压迫,从而产生严重脊髓损害和神经根刺激症状,以颈椎部位多见。

本文对颈椎opll发病原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因尚未明确,有学者认为,颈椎opll的主要原因是骨化组织下方的非骨化韧带组织肥厚,引起后纵韧带骨化灶向椎管内横向和纵向生长,使椎管容积变小,直接压迫脊髓和神经根,甚至阻断脊髓前动脉[1]。

也有学者认为颈椎opll与骨代谢、遗传、创伤等有关[2]。

1 与骨代谢的关系柴本甫[3]教授研究发现成纤维细胞在骨折条件下有成骨作用,同样在骨化性疾病中成纤维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转化。

miyamoto等[4]向韧带中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后发现可在韧带中诱导成骨,说明韧带中有bmp的靶细胞.。

ikeda[5]发现颈椎opll患者的血浆生长激素相关蛋白水平高于正常,生长激素相关蛋白可反映组织中生长激素受体的数量,提示颈椎opll患者的生长激素受体数量较大。

2 遗传因素 hayashi[6]等从家谱的角度对颈椎opll的遗传特征进行了研究,提示颈椎opll遗传可能具有常染色体的隐性特征。

3 创伤因素fujimura[7]在研究轻微创伤对颈椎opll外科疗效的影响后指出,单纯创伤可引起颈椎opll患者出现脊髓病。

但目前创伤因素在颈椎opll发病中的作用还存在争议。

颈椎opll是一种难治的疾病,此疾患常导致脊髓不可逆性损害,其发病呈进行性加重的过程,在不进行干预的情况下,其发病及进展的因素很难自行消失,迄今为止,颈椎opll的发病原因尚未清楚,为综合因素及局部因素共同所致。

骨形态发生蛋白研究进展及其骨科应用

骨形态发生蛋白研究进展及其骨科应用

一、引言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一类对骨细胞有特殊生物学活性和调节作用的生长因子蛋白质。

自从这一类蛋白质被发现以来,其在骨科领域的应用就备受关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BMP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本文将介绍骨形态发生蛋白研究进展及其骨科应用,并探讨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骨形态发生蛋白研究进展1. BMP的发现和结构特点BMP最早是在对于骨再生和骨形态发生的研究中被发现的,其对于骨细胞的分化和增殖有着重要的作用。

BMP具有多肽链结构,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活性。

2. BMP对骨细胞的影响研究显示,BMP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促进骨组织的再生。

在骨折愈合和骨缺损修复中,BMP的应用具有显著的效果。

3. BMP的生物合成和分泌途径BMP的生物合成和分泌途径对于其在骨科领域的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BMP的合成和分泌途径,有助于更好地利用BMP来促进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4. BMP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随着对BMP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发现BMP与骨质疏松症之间存在着关联。

对于BMP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应用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三、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科应用的研究及进展1. BMP在骨折愈合中的应用BMP在促进骨折愈合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临床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推进。

2. BMP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对于骨缺损的修复,BMP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骨缺损修复领域也是BMP研究的重点。

3. BMP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应用随着对BMP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深入研究,BMP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应用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四、对骨形态发生蛋白研究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BMP在骨科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随着对BMP的深入研究,我们对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未来,我相信BMP在骨科应用中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和进展,为骨科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变革。

五、总结与展望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骨科应用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一)

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一)

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一)骨和软骨组织中含有多种参与调节骨骼发育及生长的多肽类生长因子。

此类因子通过自分泌、旁分泌或者内分泌的方式,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传递信息,参与复杂的骨形成调节过程。

在诸多因子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s,BMPs)是唯一能够单独诱导骨组织形成的局部生长因子。

由于BMPs与转化因子在C端都含有7个保留的半胱氨酸残基,所以属于转化生长因子-B超家族(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atesuperfamily,TGF-βs)成员。

本文仅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骨形成过程中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1骨形态发生蛋白研究概况1965年,Urist首次将0.6M盐酸制备的脱钙骨基质(decalcifiiedbonematrix,DBM)植入鼠股肌内,成功诱导异位骨形成,从而提出了骨诱导理论(Osteoimductivetheory)。

Urist认为DBM 中存在着非特异性物质,其降解片段能够诱导血管周围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分化为骨系细胞。

在异位或常位的骨组织或软骨组织中形成过程中〔1〕,这类骨诱导物质作为形态原(Morphogen),可以为反应细胞所感知,通过激活或抑制细胞内的基因,调节骨系细胞的分化和增生。

1971年,Urist将这类诱导成骨物质定义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2〕。

在近20年中,人们不仅从多种动物骨组织中分离和纯化出天然的BMP-1、BMP-2、BMP-3和BMP-4,而且还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进一步在中国仓鼠的卵母细胞和大肠杆菌中表达出了人类基因重组的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s)〔3,4〕。

迄今为止,已经报导了13种BMPs,而且数目仍在继续增加〔5〕。

研究结果表明,在动物生长发育中,BMPs及其相应的受体几乎遍及动物体内所有内脏及体表器官。

因此,BMPs的功能远远地超出了单纯的骨诱导作用。

骨形态发生蛋白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骨形态发生蛋白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 91 ・ 4

Ac d Se M i M e U nv a J e l d i






2o o 2A

u 2 8 g; 3( )

综 述 ・
骨 形 态 发 生 蛋 白分 子 生 物 学 研 究 进 展
李 健 ( 述 ) 综 ,石 志 才 , 郑 东 ( 校 ) 蔡 审
BM P3是 脱 钙 骨 中 含 量 最 为 丰 富 的 BM P, 是 BM P家 族 中 也 较 为特殊 的一个 成 员 。 的基 因定位 于 4 1.-2 它 p 4 8 q 1有 4 2个 7 氨 基 酸 残 基 。Ba a n e l 等 发 现 , P3通 过 激 活 TGF— / h mo d 0 E] BM p a tv n通 路 拮 抗 BM P2激 活 的 BM P通 路 。BM P5有 4 4个 c ii 5 氨 基 酸 残 基 , 位 于 6号 染 色 体 , 乏 后 造 成 短 耳 综 合 征 。 定 缺 BM P6有 5 3个 氨 基 酸 残 基 , 位 于 6号 染 色 体 , 天 缺 乏 1 定 先 可致 出生 后 肾衰 。 异 常 BM P 的 表 达 可 以 导 致 多 种 疾 病 口 。 ] ( ) 行 :1 进 性 多 发 骨 化 纤 维 发 育 不 良 , 征 是 进 行 性 的 异 位 软 骨 形 成 和 特 结 缔 组 织 骨 化 , BM P4或 B P2异 常 的 过 度 表 达 有 关 ; 2 与 M ()
破 分 离 和 克 隆 , B P 家 族 成 员 的 性 状 、 因 定 位 及 缺 失 后 表 现 均 有 较 大 的 研 究 进 展 。在 骨 重 建 的 过 程 中 , M P 靶 细 胞 群 、 各 M 基 B 、 适 宜 的 环 境 是 成 骨 细 胞 趋 化 、 丝 分 裂 、 化 的 必 要 条 件 。B P 包 括 B 有 分 M R 1( MP A 和 B P B) B P Ⅱ结 合 形 成 对 RI M RI 及 M R B P具 备 高 亲 和 力 的 异 四 聚 体 , 一 系 列 的 磷 酸 化 后 激 活 成 骨 细 胞 特 异 性 基 团 2 OS ) 因 , 成 整 个 信 号 转 导 通 路 。 M 在 ( F2 基 完

骨形成蛋白4在遗传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骨形成蛋白4在遗传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B 一 MP 4的表 达水 平 过 低 会 造 成 下 颌 骨 的 发 育 不 足 , 而 造 成 从 骨 性 Ⅱ类 错 胎 畸 形 ; 时 , MP 4的 过 度 表 达 则 会 促 进 下 颌 骨 同 B 一
保 守 的 C s在 7个 C s中 , 6个 C s 成 分 子 内 二 硫 键 , y, y 有 y形 这
方法对 2 4例 先 天 性 胫 骨 假 关 节 ( o g ntl s u at r ss0 cn e i ed r oi f ap h
均 检 测 到 了 B 一 表 达 异 常 , 过 对 B 一 遗 传 性 疾 病 MP 4的 通 MP4在 中 表 达 的研 究 , 以更 好 地 解 释遗 传性 疾 病 的 发 病 机 制 和 作 用 可
机 制 , 分 子 水 平 为 遗 传 性 疾 病 的 诊 治 提 出新 的治 疗 手 段 。 从
3 B MP 4与 骨 骼 系 统 遗 传 性 疾 病
t i,C T) 者 的 2 ia P 患 b 5例 病 变 骨 膜 标 本 中 B 一 、 MP 4 白细 胞 介 素一 ( tr u i , 一) 1 i el kn1I 1 、白细 胞 介 素一 (nelu i一 ,I 6 、 n e L 6 itr kn6 I 一 ) e 肿 瘤 坏 死 因子 一 (u rn coi fco- , d tmo ers atra TNF“ 的 表 达 水 平 s ~) 进 行 检 测 。 与 正 常 骨 膜 ( 0例 ) 创 伤 性 假 关 节 (ru t 1 、 t mai a c
生 长 和 分 化 都 要 受 到 B P 4的 调 控 , 且 B 一 M ~ 而 MP 4的研 究 不 再 局 限 于其 对 骨 组 织 形 成 和 发 育 的 诱 导 和 促 进 作 用 , 新 的研 究 最

骨形态发生蛋白-4与人类生殖的研究

骨形态发生蛋白-4与人类生殖的研究

骨形态发生蛋白-4与人类生殖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是BMP家族的一员。

1963年,美国的Marshall R.Urist从脱钙的骨基质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出BMPs。

骨形态发生蛋白能够同胚胎骨骼共同发生作用,从而形成蛋白质,能够在骨形成的多个阶段中产生作用,可贯穿全过程。

除此之外,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生。

骨形态发生蛋白最终使骨细胞形成钙化骨组织,因此它被人们称为骨形态发生蛋白[1]。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结果发现BMP4能调控人睾丸Sertoli 细胞和卵巢的生理学功能,而且对于胚胎发育也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BMP-4与人类的生殖能力息息相关,随着生殖医学的快速发展,对于生殖方面而言,BMP-4的研究价值更加受到重视,本文作者对此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Abstract]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 is a member of the BMP family. In 1963,Marshall r. Urist of the United States separated the BMPs from the calcium extracellular matrix extract for the first time. BMP to proteins associated with embryonic bone formation,bone formation in all play a role in most of the stage,the morphogenesis in the early stages of beginning,until after birth. It also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eventually causes the bone cells to form calcified bone tissue,so it is called[1].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further research,it has been found that bmp-4 can regulate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human testicular Sertoli cells and ovaries,and is also crucial for embryonic development. Above all,BMP-4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uman reproductive capacity,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productive medicine,BMP-4 in reproductive research valu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pay attention to,are in BMP-4 related research progress on human reproduction.[Key words]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 Mechanism of action; Reproductive ability; Progress1 骨形態发生蛋白4的基因、蛋白结构和表达1.1 BMP-4基因结构人BMP-4基因同苍蝇的dpp(decapentaple)是很相似的,因为都具有3个5′非编码外显子以及2个编码外显子。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is
recaptured by acute atorvastatin treatment(J】.J Am Coil Canti01.200;
45(8):1287-91.
心马静,王虹,哈黛文,等.氟伐他汀对心衰大鼠基质金属蛋白
酶、转化生长因子及左室重构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
学,2004;9(11):787母.
[200s-05-30收稿2008—11-17修回)
(编辑张铭)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刘键李正伟 白云深(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长春130041)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发病机制 (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oos-c20z(7.009)19-2549-04
3遗传基因、种族、地域等因素的作用 颈椎OPLL在亚洲发病率较高,而非洲地区、欧美国家则少
见,黄种人发病率高,日本常见,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种族性。根 据日本公共健康福利部的调查,有颈椎OPLL病史的家庭直系 家属的发病率为23%,其他亲属间发病率为22%,是一般人群 发病率的6倍。Terayama采用脊柱X线片对有后纵韧带骨化 病史的家庭的成员进行家谱分析,发现患者的双亲、同胞患有 OPLL分别为26.25%和28.89%,并认为这种情况和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相符合。随后Hamanishi等¨"对OPLL患者进行家谱 调查发现,有3个家系中同胞兄弟之间同时患有OPLL,1个家
chj等‘4’对4 802例0PIJL患者的口服葡萄糖耐受实验发现: “肥胖与葡萄糖不耐受”是OPLL的危险因素。临床上也发现 OPLL患者多数具有颈短、体形肥胖,且葡萄糖耐量实验部分轻 度异常等特征㈣。推测可能与葡萄糖代谢异常有关,但尚无确 切依据证实。

骨科主观题1介绍

骨科主观题1介绍

骨科真题1、名词解释:15分盖氏骨折脊髓损伤的分型colles骨折2、问答题A、从AO治疗原则的转变,试述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理论和技术的优势、不足及展望。

(30分)B、腕舟骨骨折与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受伤机理有何区别?桡骨远端骨折伸直型骨折手法整复和固定有什么特点?(20分)C、开放性骨折治疗的顺序和原则(20)D、从临床工作的实际出发,如何更好地恢复髌骨的功能?(15分)骨病:简答题:1、急性骨髓炎的病理特点及病灶的转移途径?2、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及中医药治疗的优势。

3、骨质疏松的定义及中医药治疗的优势。

4、佝偻病容易发生在哪些人群?怎样治疗?5、软骨瘤的性质如何?分为哪几种类型?6、骨软骨瘤的发病机理及治疗原则7、骨巨细胞瘤的构成?需与哪些疾病相鉴别?8、问答题:1、列表区分良性骨肿瘤与恶性骨肿瘤的区别,中医药治疗骨肿瘤有什么优势?怎样更好发挥中医药的优势?3、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中医药治疗有何优势?试举一例方药分析。

一、名词解释:Tissue engineeringColles’ fractureBone-fascia compartment syndromeGaleazzi’s fractureThomas sign二、问答题:⒈上下肢骨传导音的检查方法及意义?⒉股骨头血供的特点及其对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预后的指导意义?⒊脊柱“三柱”理论的原理及其对脊柱骨折治疗的指导意义?请简述脊柱骨折治疗的基本原则?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骨溶解的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⒌骨关节结核与慢性骨关节化脓性感染的异同?请简述两者治疗方法的特点?⒍病案分析男性,30岁,伤后8小时入院,双下肢活动障碍,双骶髂关节部肿胀疼痛。

X 光片下示耻骨联合别离3Cm,双侧骶髂关节脱位,骶骨骨折。

请给出治疗方案并说明理由。

一、公共必答题1、名词解释MSOF TPN ARDS 预存自体库血低滲性脱水移植术功能性细胞外液化单可隆抗体2 试述等滲性脱水的主要病因及诊断要点3 简述损伤性休克的主要治疗措施4 试述气性坏疽的主要治疗措施二.骨外整形外手外专业必答题:1 简述坐骨神经的解剖组成及其行径。

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途径在神经系统中生物学功能和机制的研究进展

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途径在神经系统中生物学功能和机制的研究进展
孙琳 褚 叶青 魏英 赵永 渡
摘 要 : 骨 形 态 发 生 蛋 白( o emop o eei poe sB s 属 于 转 化 生 长 因 子 B家 族 , 有 复 杂 的 信 号 b n rh g nt rti , MP ) c n 具 传 导 途 径 , 神 经 系 统 生 物 学 中 有 多 种 作 用 , 括 神 经 诱 导 、 突 引 导 、 持 突 触 生 长 和 稳 态 及 在 成 熟 神 经 系 统 在 包 轴 维 中 的神 经 保 护 作 用 。本 文 综 合 B s 近 研 究 成 果 , 一 步 阐 述 其 各 种 神 经 生 物 作 用 的 相 关 机 制 , 对 潜 在 的 MP 新 进 并 临床 应 用 进 行 展 望 。 关键 词 : 形 态 发 生 蛋 白质 类 ;神 经 生 物 学 ;信 号传 导 ;神 经 保 护 骨
tis B s 是 转 化 生 长 因 子 B( rn fr n e , MP ) n ta somig
g o hfco— , GF B 超 家 族 中 的一 员 , 初 是 r wt at r T —) B 最
由于其 在骨 细胞生 长和 分化 中具有 重要 作用 , 能够 促进 骨 骼 再 生 和 形 态 改 建 而 得 名 。 后 来 发 现 B s MP 可参 与 多种 组 织 细 胞 的 发 育 、 亡 、 殖 及 凋 增
分 化 过程 , 中包括 发 育 期 和成 熟 期 的 神 经 系统 。 其
B s 神 经 系统 生 物学 功 能 和 机制 上 的研 究对 MP 在
S MAD信 号 通 路 可 受 到 多种 相 关 因子 的 调 节 , 包
括有 B s拮 抗 剂 n g i、h ri 、ol tt MP o gn c o dn flsai i n等

骨形态发生蛋白分子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

骨形态发生蛋白分子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

骨形态发生蛋白分子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
章军辉;陈永强
【期刊名称】《国际骨科学杂志》
【年(卷),期】2003(024)004
【摘要】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软骨、神经组织、心脏、肾和肺等不同组织发挥着多种生理作用,其信号转导主要通过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和Smads蛋白来实现,同时受胞外拮抗剂、假受体和Ⅰ-Smads蛋白等因素的调节.对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转导机制的深入了解,为将来实现对骨形态发生蛋白生理作用的药物调控奠定了基础.
【总页数】3页(P235-237)
【作者】章军辉;陈永强
【作者单位】20001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20001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生长分化因子9、骨形态发生蛋白15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进展 [J], 潘慧慧;黄荷凤
2.Ⅱ型糖尿病代谢相关信号转导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J], 于源志;邹伟
3.调节阿片受体MOR胞内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J], 聂登云; 吕志刚
4.椎间盘退变分子机制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J], 朱健; 邓易; 胡栩策; 史
建刚
5.骨形态发生蛋白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J], 李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在肺癌进展及骨转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在肺癌进展及骨转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在肺癌进展及骨转移中的作用研究进

邢金毅;刘书中;周熹;梁安南;刘勇
【期刊名称】《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年(卷),期】2024(17)1
【摘要】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骨转移是肺癌患者病程中常见的重要问题。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通路在肺癌生长、局部进展和骨转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逐步被揭示。

本文对BMP信号通路在肺癌局部进展及肺癌骨转移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进行综述,以期明确BMP信号通路在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机制,为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页数】6页(P84-89)
【作者】邢金毅;刘书中;周熹;梁安南;刘勇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8.1
【相关文献】
1.肺癌驱动基因与PD-1/PD-L1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2.CD39/CD73及其介导的腺苷信号通路在肺癌免疫调控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3.经典Hedgehog信号通路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靶向治疗研究
进展4.骨形态发生蛋白9在成骨分化中的作用与信号通路研究进展5.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在牙本质发育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形态发生蛋白的信号传导通路及其拮抗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的信号传导通路及其拮抗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的信号传导通路及其拮抗因子梁源【摘要】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是一类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多功能生长因子,具有诱导骨、软骨组织再生的能力.BMPs通过信号传导通路,引起靶基因的转录和表达.BMPs的生物学活性受多个水平的调控.本文着重就BMPs的信号传导通路及相关负性调控的研究进行综述.%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BMPs) are multifunctional cytokines belonging to the 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TGF - β) super -family. BMPs play key roles on the regeneration of bone and cartilage. BMPs regulate the uanscription and expression of target genes by BMPs signaling pathway. A variety of processes modulate BMP activity. This review will focus on the BMPs signal pathway and related negative regulation.【期刊名称】《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33)002【总页数】5页(P187-191)【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传导通路;骨形态发生蛋白拮抗因子【作者】梁源【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辽宁,大连,116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93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中的一员,可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参与神经、骨骼、胃肠等多个组织和器官的形成和发育。

骨形态发生蛋白最新研究及应用

骨形态发生蛋白最新研究及应用

骨形态发生蛋白最新研究及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的成功提纯及相关提取方法的制定,对骨形成诱导学说形成了有利的证明。

作为一类功能特殊的细胞因子,不但在形成造血细胞、肢体发育、动物繁殖性状不可或缺,而且在异位诱导成骨中很重要。

本文主要对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发现及生化特性、生物学功能、信息传导机制及诱导成骨机制及其与PVP 的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标签:骨形态发生蛋白;研究;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又名骨形成蛋白,简称BMP,属于酸性多肽,能够诱导形成软骨及骨的形成。

如今,伴随生物学基因工程及分子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步加深了对于BMP结构、特性方面的认识。

到目前为止,已经为研究者所发现的BMP成员约20个,并以BMP1-20来进行表示。

1 BMP的发现与生化特性简介早在1965年,Urist通过向肌肉内注入脱钙骨基质明胶,发现肌肉间的充质细胞能够转化成为骨系细胞,从而最早发现异位诱导成骨的现象。

他提出,脱钙骨当中极有可能存在这样一种诱导因子,能够促使游动充质细胞向不可逆性骨系细胞的转化,以在骨骼(骨骼外)诱导产生骨组织或软骨。

后来经过实验证实,此种诱导因子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

BMP由10多种氨基酸组成,是分子量为18000的疏水性酸性糖蛋白。

其稳定特性为,稳定于酸性条件,在酸碱度为7.2的溶液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溶解,并在酸碱度超过8.5的环境下完全失去活性。

研究者通过对BMP分析得出[1],由于其羧基端中拥有7个高度保守半胱氨酸,因此是转化生长因子超家族中增加最快的成员之一。

BMP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可分为4个亚群(BMP2-4;BMP5-7;BMP及12-14;BMP3b)。

在人类,及牛、羊、猪、鼠的胚胎、肾脾脏、骨及血细胞等中都有广泛的分布。

同时,基于BMP较低的免疫原性,其免疫排斥反应较小。

2 BMP的分子生物学研究2.1 BMP的分子生物学分析目前,科学研究人员已经从骨细胞的培养液中以及骨基质内分离出了许多种骨生长因子,主要包括骨生长因子(SGT)、酸性和碱性纤维生长因子(aFGF和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IGF-Ⅰ、Ⅱ)以及骨生长因子(BMP)等等。

骨形成蛋白Ⅱ型受体与肺动脉高压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骨形成蛋白Ⅱ型受体与肺动脉高压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201602098)。
导的作用 [13]。 研究发现 caveolae 结构蛋白基因 Caveolin-1(CAV-1)的移
码突变也是 HPAH 患者患病的原因 [14]。细胞膜穴样内陷的功能 丧失后不能维持正常的 BMP 信号传导途径,而且其参与细胞膜 穴样内陷调节内皮功能和血管通透性。有研究认为 BMPR2 突变 体可通过定位于特定细胞膜结构,抑制 Smad 磷酸化和 Smad 信号 传导 [15]。又有研究认为 BMPR2 是经溶酶体介导的蛋白质降解途 径,抗疟药物氯喹(溶酶体抑制剂)显著增加蛋白水平在细胞表面 表 达,而 不 依 赖 于 转 录 水 平,并 可 以 通 过 特 定 溶 酶 体 抑 制 剂 氯 喹 阻断 [16]。氯喹通过抑制自噬途径和溶酶体降解途径增加 BMPR2 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刺激细胞 凋亡,在抑制实验性肺动脉高压起着重要作用 [17]。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年第 19 体与肺动脉高压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刘文艳 1,孙德俊 2(通讯作者 *)
(1. 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2.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
摘要: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肺血管病理生理功能障碍,出现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 骨形成蛋白Ⅱ型受体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type Ⅱ,BMPR2) 基因突变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形成是遗传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因此在 其机制上的研究越来越广泛,但目前研究机制仍不明确,以下对 BMPR2 和肺动脉高压机制的进展进行综述,为后续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骨形成蛋白Ⅱ型受体 中图分类号:R256.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16.058 本文引用格式:刘文艳 , 孙德俊 . 骨形成蛋白Ⅱ型受体与肺动脉高压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16):115-116,120.

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传导系统与成骨细胞分化

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传导系统与成骨细胞分化

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传导系统与成骨细胞分化蔡俊;张柳【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7(009)003【摘要】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能够促进骨的形成。

而骨形成的关键是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BMP及其下游的级联蛋白组成的信号传导系统通过影响相关转录因子,如:Cbfal,Osx,Dlx5/Msx2等的表达水平或是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特异性蛋白ALP,OCN的mRNA,从而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刺激骨形成。

BMP信号系统根据有无Smad蛋白参与可分为依赖Smad的BMP信号传导系统和非依赖Smad的BMP信号传导系统。

我们总结BMP信号传导系统的组成及其如何通过级联传导来调节成骨细胞的分化。

【总页数】3页(P320-322)【作者】蔡俊;张柳【作者单位】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外科,河北唐山,063000;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外科,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4.2【相关文献】1.慢病毒介导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双基因转染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J], 周桢杰;李强;李诗鹏;陶旋;马跃刚2.骨形态发生蛋白2/Osterix信号通路调控的前成骨细胞分化 [J], 李成琳;陈书兰;任伟伟;3.骨形态发生蛋白2/Osterix信号通路调控的前成骨细胞分化 [J], 李成琳;陈书兰;任伟伟4.病毒介导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双基因转染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J], 周桢杰;李强;李诗鹏;陶旋;马跃刚;;;;;5.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高糖环境下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J], 孙龙;侯玉东;薛鹏飞;侯小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OPLL发病中的遗传学机制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指因后纵韧带发生异位骨化,从而压迫相应的脊髓和(或)神经根,产生肢体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及内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种疾病,OPLL是导致脊髓病的主要因素。

第一例OPLL病例是在1839年,然而直到1960年,这种疾病才引起医学界的注意,并被看做是致颈椎病的一个重要病因①。

日本学者首次报道了在年龄大于30岁人群中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发病率为1.9%—4.3%,而国人发病范围0.44%—8.92%,平均3.08%,男女比例约为2:1,该病在亚洲的发生率远高于欧美国家,目前认为该病是由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相互作用所致,既往的研究已经表明遗传因素是后纵韧带骨化症发病的主要原因,目前对OPLL遗传因素的研究愈来愈热,笔者将就近十年有关遗传方面的报道进行综述,并重点论述BMP-2,BMP-4在OPLL 的遗传学机制。

OPLL的遗传学的起始:OPLL的遗传或基因学研究是从在日本进行的家系10和双胞胎研究11开始的。

根据日本全国范围的系谱调查,通过对347个家庭,1030个OPLL患者的亲戚调查,并进行椎体X线摄片,发现患者的父母中有26.15%存在后纵韧带骨化灶,其兄弟姐妹中有28.89%存在后纵韧带骨化灶),人类白细胞单膜标本分析结果显示12,:病态的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存在促进了OPLL的发展,而且这种遗传素质可能被多种原因所致,由于年迈和环境因素导致的退行性病变。

这些数据都支持遗传因素在该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OPLL遗传学的发展:胶原蛋白—11A2(COL11A2)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的Ⅱ类基因区,主要编码胶原蛋白—ⅩⅠ的α2链。

研究显示,COL11A2基因的6号内含子内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即6号内含子(—4A)】与OPLL 患者发生率呈负相关,通过观察发现未分化的成骨细胞和非骨化的后纵韧带细胞内存在含有7号外显子却没有6号外显子的mRNA,推断出保留该基因内7号外显子同时剪切掉位于6号内含子内部的6号外显子可以防止异位骨化的形成。

②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 of the spine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myelopathy in Japan. In earlier studies, we provided genetic linkage and allelic association evidence of distinct differences in the human collagen alpha2(XI) gene (COL11A2) that might constitute inherited predispos ition to OPLL. In the present study, a strong allelic association with non-OPLL (p = 0.0003) was observed with an intron 6 polymorphism [intron 6 (-4A)], in which the intron 6 (-4A) allele is more frequently observed in non-OPLL subjects than in OPLL patients. In addition, a newly identified polymorphism in exon 6 [exon 6 (+28A)] was in linkagedisequilibrium with the intron 6 (-4A). The functional impact of the polymorphisms was analyzed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in messenger RNA (mRNA) splicing by reverse-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analysis in cultured cells from the interspinous ligament and an in vitro exon trapping study. The intron 6 (-4A) allele resulted in skipping exon 6 and retaining exon 7, while the exon 6 (+28A) allele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alteration in mRNA splicing. Similar mRNA species were observed in undifferentiated osteoblast (Ob) cells and in cells from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f non-OPLL subjects. The region containing exons 6-8 is an acidic subdomain presumably exposed to the surface that could interact with molecules of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Accordingly, retaining exon 7 together with removal of exon 6 observed in intron 6 (-4A) could play a protective role in the ectopic ossification process because the same pattern was observed in undifferentiated Ob cells and nonossified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cells。

胶原蛋白—6A1(COL6A1)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长臂(21q)上,编码胶原蛋白—Ⅵ的α1链。

Kong13等研究发现,在中国人中,COL6A1基因多态性在OPLL 和OLF患者具有较高的出现率,在被研究的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中,等位基因启动子(-572T)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出现的频率不仅与OPLL有关(P=2.65E-4),也同样与OLF有关(P=7.38E-4).由启动子(-572),内含子32(-29),和内含子33(+20)的核苷酸多态性所组成的单倍体多态性的出现频率既与Opll有关,又与OLF有关,且均有统计学意义。

而Tsukahara14等研究发现,COL6A1基因多态性与日本人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的发病也有高度相关性。

因此,在中国和韩国人中,COL6A1基因可能是与脊柱韧带异位骨化高度相关的一个易感基因。

Among 4 studied SNPs, allele frequency of promoter (-572T) SNP demonstrated the mo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not only between OPLL cases and controls (P = 2.65E-4), but also between OLF cases and controls (P =7.38E-4). Moreover, the overall frequency of haplotypes constructed from promoter (-572), intron 32 (-29), and intron 33 (+20) SNP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not only between the patients with OPLL and controls, but also between the patients with OLF and controls (P = 5.86E-3, P = 1.5E-8, respectively).CONCLUSION: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SNPs of COL6A1 in OLF that suggests polymorphisms may be a risk factor for OLF.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OL6A1 may be a common susceptibility gene for OLF and OPLL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Y an等对取样于北京的420例Opll患者与年龄和性别匹配的506例健康对照着进行研究发现,与骨质疏松相关的位于染色体20p12的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别为rs965291(G/A);rs1116867A/G)]与Opll发生率和/或累及范围。

ttw鼠是一个自然变异的异位骨化动物模型。

它在6周时就会出现OPLL并且不断进展,直至出现严重的脊髓受压症状。

Y amazaka等对ttw鼠的OPLL的骨代谢研究和其脊柱韧带的组织化学分析显示其特性与opll 患者非常相似,在焦磷酸核苷酸基因(nucleotide pyrophosphate gene,NPPS)的一个单碱基突变导致了ttw鼠的OPLL的产生,这一突变导致NPPS基因的1/3结构丢失并由此导致该基因不能正常表达,而NPPS基因的表达产物为焦磷酸酶,后者能够在生理条件下调节正常骨组织的矿化和软骨组织的钙化过程。

发生突变的ttw鼠其NPPS基因不能正常表达而导致焦磷酸水平下降,从而不能一直骨化和矿化过程产生异位骨化。

NPPS的同工酶NPPS-1的基因已在人类中被发现,位于6号染色体,并且在软骨和骨细胞中均有较高水平的表达,目前被认为可能与OPLL有关。

研究显示,NPPS-1基因的内含子中某单个碱基的缺失发生率在OPLL患者中明显增多。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OPLL中的遗传学机制:④⑤根据对OPLL众多候选基因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基因连锁分析证明诸多因子与OPLL有关,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纤维生长因子,胰岛素生长因子-α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