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那些传说故事:贾汪煤矿文化(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那些传说故事:贾汪煤矿文化(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贾汪煤矿文化的发展是随着贾汪煤矿的开采而发展起来的。

清光绪六年(1 8 8 0年),贾汪地区发现了当地的煤炭资源,村民开始挖土井采煤。

光绪八年八月二十四日(1 8 8 2年10月5日),南京候补知府胡恩燮正式设局兴办徐州煤铁矿,从此贾汪的煤炭开采业才蓬勃发展起来。

大批外地农民汇集贾汪下井采煤,成为新一代煤矿工人。

他们身在井下300米,整天不见阳光,生活单调,为了排遣枯燥乏味的生活,提高生活乐趣和工作的积极性,煤矿工人自发的创作故事、歌谣等互相传唱、讲述。

后来经整理,编成了歌谣、快板、快书、故事、顺口溜等,每逢年关、假日进行讲述、演唱。

矿主们为了从精神上控制煤矿工人,在煤矿附近的大泉村和北爬垄建了两座窑神庙供奉“窑神”。

由于矿工们下煤窑带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祈求平安,每逢农历三月初三,煤矿工人便成群结队去祭拜
窑神,祈求平安、幸福。

后来,这一天逐渐被视为煤矿工人自发的传统节日。

每逢这一天,矿工们便齐聚在窑神庙,踩高跷、跑旱船、走驴、耍狮、舞龙、说唱、请戏班子唱戏,十分热闹。

煤矿工人的文化生活逐渐活跃起来,煤矿文化也在这种氛围中逐渐发展起来。

1948年11月8日贾汪解放,煤矿工人翻身做了主人,贾汪煤矿文化建设也从此纳入正轨.
从民间办文化到官方办文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贾汪煤矿文化日臻成熟。

煤矿文化内容丰富,涵盖面较广,一百多年的开采历史给贾汪煤矿文化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贾汪煤矿文化主要分布在贾汪矿区一带及青山泉镇、大吴镇、城区夏桥、韩桥矿等地区。

贾汪煤矿是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开采较早的煤矿,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因此留传下许多不可替代的具有煤文化色彩的矿山文化。

如革命故事、煤矿遗迹、煤矿建筑、煤矿歌谣,民间传说等,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贾汪煤矿文化的艺术特色。

抗日战争时期贾汪和鲁南一带活跃着一支抗日武装——运河支队。

不少煤矿工人忍受不了工头的欺压,奋起反抗,道出:“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贾汪不养爷,山后干八路”的豪言壮语,纷纷参加运河支队。

淮海战役期间,张克侠、何基沣在贾汪起义的旧址、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成立时的旧址等,目前都保存完好。

工业遗址:飞转的天轮、大井口、矸子山、煤矿开采百年纪念碑等:每到整点就发出震耳欲聋的汽筒声尤为让人难忘.那时没有时钟,作息、起居、耕作、上下班拿靠矿上的汽笛声,贾汪周边二十公里左右的人都能听到;生产井、提风井、送人下料井、排水井等各种井口及北爬垄,官房里、铁道门等地名都很有代表性。

还有煤矿办公大楼、煤矿工人俱乐部、煤矿工人文化宫、煤矿工人画院、煤矿工人子弟学校等。

贾汪煤矿文化主要分布在以贾汪镇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区域内有青山泉镇权台煤矿、大吴镇的旗山煤矿、原贾汪城区的夏桥和韩桥煤矿。

北至山东的枣庄、滕县、薛城、台儿庄;南至安徽的宿州、灵璧;西至徐州、萧县;东至新沂、邳州等地。

从地理位置上分,山东的枣庄俗称“北窑”,贾汪称“南窑”,但文化内涵基本上是一样的,具体的内容各有不同。

流传在煤矿工人中的歌谣很多,这些歌谣从不同时期的各个角度集中反映了煤矿工人的生产、生活及思想情绪。

它们是煤矿工人在现实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反映了煤矿工人的心声,是煤矿工人辛酸泪水的写照。

如“头道窄,二道宽,攉到了三道腰腿酸,有心不下这班窑,哪有豆饼掺麦苗”“窑啊窑,窑啊窑,不养老,不养小,一生出尽牛马力,死时不知哪里倒”“有女不嫁下窑郎,一年空着半年床,十天半月来一趟,洗不完的黑衣裳”“一条马路宽又长,贾汪、夏桥到韩场,西集菜市场,东市洗澡堂,南场子,北场子,邮电局旁边是银行,东有矿工大医院,西有戏院娱乐场,文化宫、造林厂、新工区一片新瓦房,汽车电灯自来水,有线喇叭哇哇响,贾汪窑,大变样。

”等。

建于清光绪年间的窑神庙随着贾汪煤矿的开采而建的,共两座。

一座在大泉村东,一座在夏桥的北爬垄。

大泉村东的窑神庙规模比较大,庙内有大殿和东西两廊,庙内塑有黑面貌凶、手持钱串的窑神像,微风吹动钱串,发出“叮当”的响声,令人望而生畏;两廊塑有十八罗汉,个个凶神恶煞。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为窑神庙会。

这天,矿工分早、中、晚三班,整队前往窑神庙烧香还愿,祈求窑神保佑平安。

解放后,矿工们破除封建迷信,两座窑神庙均被拆除。

但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大泉庙会仍然继续,其性质现已演变为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会。

文/图徐州非遗保护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