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风险危害识别与控制措施
各岗位工种危险因素辨识和控制方法
各岗位工种危险因素辨识和控制方法一、物理因素1.噪音:可以通过佩戴耳塞、设置隔音设备、加强室内隔音等方法进行控制。
2.振动:可以选择降低振动工具的振动水平、加装防振装备、更换降振措施等方法来控制。
3.温度:可以对工作场所进行通风、降温、加装空调等措施,确保温度舒适。
4.光照:可以进行合理的灯光布置,配备护眼设备,避免眩光等产生过大的光照刺激。
二、化学因素1.有毒气体:可以通过加强通风设备、佩戴呼吸保护装备、更换有毒气体替代品等方法进行控制。
2.有害粉尘:可以建立密闭排尘系统、加装防尘设备、佩戴防尘口罩等措施来控制。
3.有害液体:可以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加装排风设备等方法进行控制。
4.爆炸、火灾:可以设置防火设备、佩戴防火服装、加强火灾应对演练等控制方法。
三、生物因素1.细菌、病毒:可以进行工作场所卫生的定期清洁,佩戴防护口罩、手套等设备进行控制。
2.动物、昆虫等:可以设置防护网、加强卫生管理、佩戴防护服装等措施进行控制。
3.植物过敏原:可以进行职工健康检查,提供防护设备,加强工作场所清洁等方法进行控制。
四、人为因素1.工伤事故:可以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设置安全警告标志,进行安全演习等控制措施。
2.不良工作姿势:可以进行人机工效学评价,调整工作台面、座椅等设备,教育员工正确工作姿势等方法进行控制。
3.工作场所紧张:可以进行心理危害评估,加强员工心理辅导与疏导等方法进行控制。
4.电气设备故障:可以定期检查设备安全状况,设置安全防护装备,加强维修与保养等方式进行控制。
综上所述,各岗位工种的危险因素辨识和控制方法需要根据具体岗位的特点和工作环境来制定。
通过建立科学的危险因素辨识和控制机制,可以有效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同时,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共同营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加油站安全生产重点岗位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
加油站安全生产重点岗位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
一、管控目标
二、识别主要风险
1.液体燃料管理:加油站存在液体燃料的存储、加油、运输等管理
过程,液体燃料的不当存放、运输及加油容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严重危
害加油站的正常经营和社会公共安全。
2.安全设施的管理:加油站在运营过程中,需要使用消防设施、安
全标志牌、安全报警器、安全隔离器等安全设施,如果操作不当或安全设
施发生故障,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3.维护质量管理:加油站存放的液体燃料,品质有一定的要求,不
定期的对加油站的储罐、管道、设备进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复设备故障,及时更换液体燃料,以确保液体燃料质量并避免火灾爆炸。
三、管控措施
1.液体燃料管理:加油站应严格遵守针对液体燃料管理的相关法律
法规,养成规范的液体燃料管理习惯,如定期检查液体燃料的质量;建立
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完善的漏油报警系统;加强安全培训,提高职
工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加强监督管理。
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清单
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清单一、危害因素识别:1.物理因素:包括噪声、震动、辐射、温度、湿度等物理因素对工作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2.化学因素:包括有害气体、有毒物质等对工作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3.生物因素:包括霉菌、病毒、细菌等对工作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4.机械因素:包括机械设备的操作、维修等对工作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5.人因因素:包括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工作方式等对工作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二、风险评价:1.根据国内外标准对危害因素的限制和控制要求进行评价,确定危害等级和频率。
2.评估危害因素可能引发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进行风险评估。
3.基于危害因素的风险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控制措施清单:1.物理因素控制措施:(1)噪声控制:采用噪声防护设备、降噪隔音材料等减少噪声的传播和影响。
(2)震动控制:采用减震装置、防护设备等减少震动对设备和人体的影响。
(3)辐射控制:设置辐射防护装置、减少辐射源的使用等措施减少辐射的危害。
(4)温度控制:调节工作环境的温度、加强通风等方式保持适宜的温度。
(5)湿度控制:控制工作环境的湿度,采用除湿、加湿设备等方式保持适宜的湿度。
2.化学因素控制措施:(1)选择无毒、无害的工艺原料和化学品。
(2)采用有效的排风系统,保证化学物质的排放。
(3)设立化学品存放区域,进行专门的管理和防护。
(4)工作人员接触有毒物质时,必须配备防护装备。
3.生物因素控制措施:(1)建立合理的卫生制度,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
(2)定期对工作环境中的生物源进行检测和消除。
(3)加强个人卫生和健康教育,提高员工对生物因素危害的认识。
4.机械因素控制措施:(1)设备质量和安全性要求高,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员工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设备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3)在机械设备周围设置警示标识,提醒员工注意危险。
5.人因因素控制措施:(1)合理安排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岗位风险安全措施及管控方法
岗位风险安全措施及管控方法
岗位风险安全措施及管控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风险识别:通过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确定可能对岗位安全造成影响的因素。
2. 风险评估:评估识别出的风险因素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确定风险的大小和严重性。
3.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或降低风险。
这包括制定操作规程、提供培训、使用防护设备、定期检查设备等。
4. 应急预案:对于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包括应急流程、救援措施等,以减少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
5. 监控与改进:对管控过程进行监控,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不断改进管控方法,提高岗位安全水平。
6. 员工参与:鼓励员工参与岗位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
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安全隐患或危险因素,应及时报告,并协助实施整改措施。
7. 定期审计:定期对岗位安全管控进行审计,检查管控措施的执行情况,确保管控措施的有效性。
8. 持续改进:根据审计结果和员工反馈,持续改进管控方法,提高管控效果。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岗位风险安全措施及管控方法。
具体实施时需要根据岗位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制定和实施。
岗位风险因素辨识与控制
4、作业前检查 4.1检查新皮带是否合适; 4.2检查刹车是否灵活可靠,刹车行程在1/3~2/3之 间,刹车锁片是否完好。 4.3检查周围无障碍物、基础内无杂物。
二、操作步骤: 1、用验电笔检验电源控制箱、电源线是否老化、 破损,接地是否可靠; 风险提示:电力线路线头松动、破损、裸露、接 地不良造成触电、电击伤亡事故 消减措施:对电力线路定期检查、维护、保养 2、停机使驴头缓慢停在自然位置,拉紧刹车,切 断电源,锁死保险销; 风险提示:刹车失灵、导致设备损坏,人员伤亡 消减措施:检查、调整更换刹车装置
5、检查并调整"四点一线"、对角上紧电机固定螺丝; 风险提示:操作空间有限,易造成碰伤、夹伤等伤亡 消减措施:佩戴安全帽,正确使用工具 6、送电启动抽油机 6.1松刹车,按启动按钮,送电; 风险提示:刹车失灵,导致设备损坏,人员受伤 消减措施:检查、调整更新刹车 6.2观察抽油机运转是否平稳,有无异响,皮带运转情 况,确认油井正常运转; 风险提示:螺栓松动、断裂,销子连接不牢靠,导致 抽油机倾倒;皮带过紧或过松导致烧毁皮带。 消减措施:按时巡回检查、紧固和更换;皮带安装合 适(下压2-3cm)
岗位危害识别 与风险意识防范
危险源定义
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 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 状态。 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 过程。
危险源分类
第一类危险源
——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 能量载体
—有害因素 —危险因素
第一类危险源举例
高处作业的势能; 带电导体上的电能; 行驶车辆的动能; 噪声的声能; 激光的光能; 高温作业及剧烈反应工艺装置的热能;
7、清理现场 收好工具,清理现场,做好记录。 风险提示1:进入抽油机旋转危险区域被夹伤、夹 死 消减措施1:杜绝任何人员进入抽油机旋转危险区 域 风险提示2:绊倒掉入罐、池摔伤、淹没、窒息死 亡 消减措施2:工具摆放整齐,及时清理现场
JSA风险分析危害辨识及安全控制措施
JSA风险分析危害辨识及安全控制措施JSA(Job Safety Analysis)是一种用于识别工作过程中的危险,分析危害并确定相应安全控制措施的方法。
JSA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防范事故风险,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
本文将以一家机械制造企业为例,对JSA的风险分析危害辨识及安全控制措施进行详细探讨。
1.工序分析在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工序包括原料加工、焊接、组装等。
在进行JSA之前,首先需要对这些工序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每项工序的步骤和相关危险点。
2.危害辨识在每项工序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机械伤害:在机械装配和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机械设备损坏、物体打击等伤害风险。
(2)电气危害:在焊接和电力设备操作中,可能存在电击、火灾等危险。
(3)化学品危害:在化学品的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化学灼伤、中毒等危险。
(4)人为因素:员工疲劳、疏忽、违章操作等因素也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针对上述危害,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以降低事故风险:(1)机械伤害:-确保机械设备定期维护,确保运行正常。
-员工操作前需进行培训,并穿戴好相应的防护装备。
(2)电气危害:-确保电力设备的安全维护,及时更换老化设备。
-安装漏电保护器,定期检查线路是否存在漏电情况。
(3)化学品危害:-使用化学品前需要进行相应的培训,了解化学品的性质和正确使用方法。
-设立化学品专用储存区,并配备相应的防护设备。
(4)人为因素:-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杜绝违章行为。
-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以上控制措施只是建议,实际情况可能会因工艺流程、设备设施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具体控制措施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4.持续改进JSA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企业需对工作过程进行不断的回顾和调整,及时更新JSA文档,确保安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
总之,JSA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通过JSA的风险分析危害辨识及安全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
车工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简介
车工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简介车工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在车工岗位上,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了解和识别这些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对于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这些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及控制措施的简要介绍。
1.机械伤害:2.车工操作过程中,与机器设备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多,如不正确使用或维护设备,可能会导致机械伤害。
控制措施包括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并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3.刀具伤害:4.使用刀具对工件进行切割或修整时,如果操作不当或刀具管理不严,可能会造成刀具伤害。
控制措施包括正确使用刀具、定期检查刀具的锋利度和完好性,以及遵循刀具使用和存储的规定。
5.噪音污染:6.车床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噪音,长期暴露于高分贝噪音环境中可能会对员工的听力造成损伤。
控制措施包括使用降噪设备、定期进行听力检查,以及佩戴耳塞等防护用品。
7.光线不足:8.车工在昏暗的工作环境中操作可能导致视力疲劳、眩晕甚至事故。
控制措施包括确保工作区域光线充足,佩戴合适的照明设备,以及定期进行视力检查。
9.加工件反弹:10.切削过程中,工件可能会发生反弹,对操作人员构成潜在威胁。
控制措施包括使用适当的夹具固定工件,避免使用过多刀具同时切削,以及定期检查刀具磨损情况。
11.高温工件烫伤:12.车削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可能导致工件表面温度升高。
如果防护不当,可能烫伤操作人员。
控制措施包括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使用冷却液降低工件温度,以及避免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进行车削。
13.设备故障:14.设备故障可能导致生产中断、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危及操作人员的安全。
控制措施包括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及时修复或更换故障部件,以及操作人员应掌握基本的设备调整和故障排除技能。
15.电器触电:16.车工操作过程中涉及电器设备,如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触电事故。
控制措施包括正确使用电气设备、定期检查电气线路的完好性,以及遵循用电安全规定。
岗位风险及防范措施
岗位风险及防范措施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风险控制的基本过程包括:识别、评估、防治和补救。
在施工作业过程中,需要找出可能造成事故的危险因素,并评估其对人员、财产、环境和声誉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接下来,需要找出可能造成事故的防治措施,并在危害发生时采取补救措施将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危害与影响因素的识别需要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类和编号。
例如,火灾可能由油品泄漏、电器缺路、雷击和静电等原因引起,其危害性质包括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机械伤害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和财产损失。
触电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交通事故、溺水、食物中毒、精神疲劳、污染、中暑、冻伤、雷击、疾病、情绪不稳定、不法分子骚扰和灼伤等危害因素也需要进行识别和评估。
为了控制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在进行高温沥青或酸洗作业时,需要佩戴劳保装备;在进行金属焊接或机械检修时,需要操作正确并佩戴劳保装备。
对于土方坍塌和施工场地的穴坑危害,需要注意作业中所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以及生活产生的垃圾和放射物的不良处置。
在野外作业时,需要注意高温、炎热、大风、暴雨和大雪等气候的影响。
同时,需要注意食品加工方法、食品和水的卫生质量,以及工作压力和家庭矛盾等方面造成的紧张和情绪异常。
对于坡面土质酥松、放坡不规范、受震动荷载影响、雨水湿渗和基坑支护不当等危害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最后,为了防止环境破坏和对环境造成破坏,需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采取相应的措施和防范措施。
在进行施工作业时,需要佩戴劳动保护用品,以确保施工作业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
1.防止建筑垃圾飞溅伤人,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2.拆除的建筑垃圾应及时外运,避免堆积过多造成危险;3.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工人安全意识;4.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每个工人都了解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安全要求;5.日常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6.实行文明施工,提高企业形象和施工质量。
危害与影响的评价分析:根据危害分级和发生频率划分,施工过程中人员触电、火灾、灼伤、交通事故、物体打击、坍塌、机械伤害、环境污染是主要危害因素。
43.岗位风险辨识和控制措施-图文
43.岗位风险辨识和控制措施-图文钻井生产技术服务二公司井控装备管理中心开展”写风险“工作部署单位名称:井控装备管理中心编写人:初国庆审核人:吴伟利签发人:张效利实施日期:2021年3月5日井控装备管理中心开展“写风险”活动工作部署为了进一步提高井控装备管理中心HSE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岗位员工识别和控制风险的能力,按照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安全环保质量节能处《关于组织开展基层站队“写风险”活动的通知》(庆钻安发?2021?1号)要求,结合本单位生产实际情况,做出了具体安排部署,成立了领导小组,责任到人,现将我中心“写风险”活动开展工作具体如下:一、“写风险”活动的指导思想在所属基层中队开展“写风险”活动,倡导员工把岗位上、路途中、生活里的风险写出来,在开工作业前把风险说出来,做好记录,留有痕迹。
使风险识别由无形到有形,由抽象变直观,铭记在岗位员工头脑中。
激励人人参与风险识别,营造人人知晓风险的氛围,增强基层中队风险意识,提高岗位员工规避风险能力。
二、“写风险”活动的组织机构井控中心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张效利副组长:吴伟利组员:张喜军王宇李宁何欢崔健尤小平邵志伟郎俊龙刘继军谢中华阎全王旭贤初国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安全办公室,负责组织活动的具体实施、检查及总结评比。
联络人:初国庆联系电话:0438-******* 三、“写风险”活动目标让岗位员工学会和掌握如何发现风险、识别风险,对于发现和识别出的风险在对员工人身没有危害的情况下如何处置风险,在对员工人身存在危害的情况下如何回避风险,从根本上提高岗位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掌握风险处置措施和避险方法,完善工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避免企业资产的损失,实现人的本质安全。
四、“写风险”活动内容1、确定基层中队风险活动范围,开展“写风险”活动。
本着试点先行、重点明确、经验成熟后再推广的原则,中心选择一个安装中队和一个维修中队为试点基层站队,重点推广写风险活动。
JSA风险分析危害辨识及安全控制措施
JSA风险分析危害辨识及安全控制措施JSA (Job Safety Analysis)是一种常用的风险分析方法,主要用于辨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并减少工作场所的风险,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JSA风险分析首先需要明确作业的范围和目标,然后从中识别潜在的危险。
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需要考虑不同的因素,包括工具和设备的安全性、工作环境的安全性以及员工的技能和培训情况。
例如,当一个员工需要使用危险化学物质时,可能的危险包括气体泄漏、化学品溅出或爆炸等。
对于每种潜在的危险,需要评估其可能性并定义相应的风险等级。
最后,安全控制措施是为了减少危险对员工生命和健康的威胁而采取的预防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工作环境的改进、安全培训的加强、现场规则和程序的制定等。
例如,在一个需要高空作业的工作中,可以采取的安全控制措施包括安全带的使用、设立围栏和提供护栏等。
这些措施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减少事故带来的伤害。
在实施JSA风险分析和安全控制措施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引入多个参与者:JSA应该成为一个团队活动,各个岗位的员工和管理层应该一起参与。
不同岗位的员工能提供关于工作过程中不同的危险源的有益意见和建议。
2.定期审查和改进: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是动态的,风险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因此,JSA应该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并根据新的情况和经验进行必要的改进。
3.培训和教育:员工应接受相应的培训,了解所在岗位上的危险源和安全控制措施。
这将有助于提高员工对危险的认识,并增加他们在工作场所中采取正确的安全行为的能力。
4.严格执行措施:安全措施只有在严格执行的情况下才能确保其有效性。
员工应该明确掌握并遵守所制定的安全规则和程序,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JSA风险分析、危害辨识及安全控制措施
风险分析、危害识别及安全措施河北瑞鹏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目录一、范围与应用领域二、参考文件三、术语和定义四、成立小组各成员职责五、管理要求六、程序流程1、成立小组2、工作准备3、危害辨识4、风险评价5、风险控制一、范围与应用领域1、目的为规范工作安全分析,识别工作中每个工序、每个环节、每个阶段的风险因素,提出保护措施以消除风险或将风险降至可接受的程度,确保作业人员健康和安全,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河北瑞鹏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所属的各施工项目部、临时施工现场、以及各施工班组。
二、参考文件1、公司工作安全分析管理程序2、1205-2008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控制程序3、1206-2008 对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控制程序4、1237-2008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方案控制程序5、13023-2008 “两书一表”管理规定三、术语和定义1、工作安全分析(简称)注:以下正文中均使用该简称。
指:事先或定期对某项工作任务进行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达到最大限度消除或控制风险目的的方法。
2、暴露频率每单位时间某事件发生的(或估计发生)次数。
3、严重性可能引起的后果的严重程度。
4、可能性后果事件发生的概率。
5、危害能引起人员的伤害或对人员的健康(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
(危害=暴露频率×严重性)6、风险事件后果严重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的综合度量。
(风险=危害×可能性)四、成立小组各成员职责1、公司安全管理科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本办法,其他职能部门和所属单位组织推行、实施本办法,并提供资源保障。
2、公司所属单位和基层队伍按要求执行公司管理实施办法,组建小组,指定组长,由小组组长具体负责开展工作;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咨询本单位的管理人员。
3、基层单位安全人员协助组长确定需要进行的工作,对员工提供培训、咨询并参与活动,小组负责记录相关活动,并移交安全人员存档。
岗位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岗位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岗位日益繁多,同时,岗位上的权利和利益也越来越大,这些都会引起廉洁风险的产生。
岗位廉政风险点是指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岗位人员行为、管理制度、内部控制等方面带来的贪污、受贿、违规等风险因素,防控岗位廉政风险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岗位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一、岗位廉政风险点岗位廉政风险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职务犯罪风险职务犯罪是指在担任职务期间,有关人员利用职权便利或职务上的便利,通过受贿、贪污等手段非法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这种行为中,往往会损害企业的利益,导致企业经营不善、形象受损等问题。
2. 内部控制不力风险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内部对于风险管理和控制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架构,包括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
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力,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就可能会面临贪污、受贿、违规等风险,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 人员管控不严风险在企业中,员工是企业的基础,但是,如果企业的人员管控不严,管理不力,就容易出现人员想方设法地为自己谋取利益的问题,这种情况可能包括员工的违规操作、搭桥取利等行为,会破坏企业的治理结构、破坏企业的形象。
4. 外部关系风险在企业运作过程中,与外部的关系非常密切。
如果企业的外部关系不良,就会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形象,降低企业的竞争力。
外部关系风险包括贿赂、行贿、滥用职权等问题。
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措施有了对岗位廉政风险点的了解,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这些风险。
1.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应该在制度建设方面下大功夫,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备性和合理性。
首先,要加强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跟踪和控制可能出现的贪污行为。
2. 加强人员管控企业应该对每一个招聘进来的员工进行背景和转移调查,以避免员工有不良记录的情况。
在企业内部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员工工作规范、加强员工福利待遇、及时发现和处理员工不良作风等。
工作危险环境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控制程序
工作危险环境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控制程序工作危险环境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导致事故、危害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因素。
识别这些风险是企业管理的基础,通过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下面将介绍一套控制程序,以帮助企业进行工作危险环境因素的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制定。
一、识别危险环境因素1.收集相关信息:通过了解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及从业人员的工作经验,收集与工作环境相关的信息,例如危险源、事故记录等。
2.巡视工作场所:对工作场所进行巡视,寻找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例如高温、高压等。
4.查阅文件记录:查阅文件记录,例如工作指导书、操作规程、检查报告等,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二、风险评价1.确定每个危险环境因素的风险等级:根据危险因素的性质、暴露时间和频率、可能导致的伤害程度等,确定每个危险环境因素的风险等级,一般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2.评估风险值:根据风险等级和概率进行定量评估,计算每个危险环境因素的风险值,风险值越高,代表风险越大。
3.评估风险后果:评估危险环境因素发生事故后可能导致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
4.评估控制措施有效性:评估已经采取的控制措施对降低风险的效果,包括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
三、制定控制措施1.制定风险控制目标: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每个危险环境因素的风险控制目标,即降低风险的程度。
2.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控制目标,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工艺改进、设备维护、操作规程等。
3.评估控制措施的可行性:评估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包括技术、经济和管理可行性,确保措施的可操作性。
4.设立监督管理机制:建立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并进行监控和评估。
5.组织培训和宣传:组织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从业人员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认知和遵守度,增强安全意识。
6.不断改进:定期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控制措施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岗位风险及防范措施
重点岗位风险危害识别与控制措施
1、风险控制的基本过程:
2、重点岗位危害与影响因素的识别
3、危害与影响的评价
评价分析:根据危害分级和发生频率划分,在施工过程中人员触电、火灾、灼伤、交通事故、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环境污染为主要危害因素。
4、风险控制及削减措施
通过风险识别、评价,已知主要的危害和危险,对不能忍受的风险制定
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和削减,具体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预防控制”;二是保护控制。
其主要风险控制及削减措施如下:
5.风险危害的控制措施
重点岗位主要风险控制及削减措施表
关键任务分配表:
分配关键任务,就是针对风险评价后主要危害和风险列出措施清单,把控制措施和补救措施分配到每个岗位。
岗位廉政风险点廉政风险防控措施
岗位廉政风险点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岗位廉政风险点是指在工作岗位上存在的潜在廉政风险点,如果不加以防控和纠正,可能会导致腐败问题的发生。
以下是针对岗位廉政风险点的防控措施:一、岗位廉政风险点的识别和评估1. 识别岗位廉政风险点:通过全面梳理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和相关制度,找出可能存在廉政风险的关键环节和岗位,明确风险点和风险等级。
2. 评估岗位廉政风险点:对每个风险点和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危害和影响,确定重点防控对象。
二、岗位廉政风险点的防控措施1. 建立健全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制定相关制度,明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的原则、目标和程序,建立健全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制度体系。
2. 强化教育培训:开展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廉政意识和风险意识,增强员工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3. 优化业务流程:对存在廉政风险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完善相关制度和操作规范,确保业务流程的公正、透明和合法。
4. 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存在廉政风险岗位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廉政问题。
5. 严肃问责处理:对发现的廉政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形成有效的震慑力。
三、针对重点岗位的防控措施1.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个人事项报告、述职述廉等制度的执行情况监督,切实发挥领导表率作用。
2. 强化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加强对人财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制度和操作规范,确保权力运行的公正、透明和合法。
3. 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立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完善招投标制度,加强对招投标过程的监督和管理,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问题的发生。
4. 加强行政审批监管:加强对行政审批过程的监管力度,推行“阳光审批”,强化对审批过程中相关人员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审批权力滥用和腐败问题的发生。
5. 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针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集中力量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重点领域的廉政建设。
危险源辨识以及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以及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地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风险评价是根据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对危险源造成的潜在危害程度进行评估。
控制措施是通过采取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方式,降低或消除工作场所危险源的风险。
对于危险源的辨识,首先需要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调研和观察,了解工作过程、设备设施、人员行为等方面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1.环境分析:对工作场所的工作环境进行分析,包括空气质量、光照情况、温湿度等因素的检测,以了解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源。
2.任务分析: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逐一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潜在的风险。
3.设备设施分析:对工作场所的各类设备设施进行分析,包括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等。
4.人员行为分析: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包括是否存在违章操作、是否存在安全意识不足等情况。
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常用的方法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是根据经验和专业知识对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常用的方法有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等。
其中,风险矩阵法将概率和严重程度两个维度进行评估,评价结果一般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层次分析法则根据不同因素对风险进行划分和权重分配,最终得出综合评估结果。
定量评价是根据数据和统计分析进行风险评估,常用的方法有统计分析法、模型计算法等。
这种方法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实测数据、事故案例等,来评估危险源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等可能造成的实际损害程度。
控制措施是为降低和消除工作场所危险源的风险而采取的措施。
根据危险源不同,可采取的控制措施也不同,常见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措施:通过改进设备、工艺、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技术措施,减少危险源的产生和传播。
2.管理措施:通过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监管,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水平。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
检修的设备、管线不与外界隔绝
火灾、爆炸、人员伤害
B
安排专人进行加盲板或者拆除一段管线进行隔绝
良好
动火作业周围下水道、井盖没封堵、易燃杂物没清理
火灾、爆炸、人员伤害
B
安排专人进行清理
良好
监护人不到位
出现事故不能及时处置,造成事故大
B
安排责任心强有经验的人员进行监护
良好
消防器材不到位
不能及时灭火 ,成事故扩大
B
作业前仔细检查并落实配备到位
良好
作业证手续不全
引发事故
B
严格按照石油公司有关规定办理作业票证
良好
气割时劳保护品穿戴不齐全
烫伤
B
佩戴劳动保护用品
良好
焊花、渣飞溅
烫伤
B
佩戴劳动保护用品
良好
氧气瓶、 乙炔瓶与动火点间的距离不过范
爆炸、火灾、人员伤害
B
1.易燃液体与火源点的距离不得少于30米。
2.氧气瓶与乙炔瓶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5米。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评估:A不容易发生、B容易发生、C较容易发生、D非常容易发生
序号
检查项目或设备名称
危害分析
潜在事故类型
风险评估
预防控制措施
预期效果
1
电焊切割、焊接机
1.接线不良;
2.把线损坏,接头超3个;
3.把线老化;
4.把线绝缘破坏;5.变压器过热;6.焊接电源线过热;7.焊接电流过大或过小;8.焊接电流忽大忽小动铁芯在焊接时位置不稳定;9.焊接时有“嗡嗡”异声动铁芯的制动螺钉或弹簧过松
高温、灼伤、火灾、爆炸、触电
C
1.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加强监督管理;2.焊接现场30m范围内,不得堆放易燃液体。3.现场使用的电焊机,应设有防雨、防潮、防晒措施,并应装设相应的消防器材 。4.焊接操作及配合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并采取防止触电的安全措施。
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清单
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清单1、在工作场所,禁止随意乱扔烟头。
电气设备应保证良好绝缘和通风散热,同时确保零线可靠接地。
电线不应乱拉。
这些措施可以避免火灾和触电的风险。
2、易燃易爆材料堆放处或仓库区距建筑物和其它区域不小于20米,并设置警示标志。
氧气、乙炔瓶要摆放在距作业点5米外的上风方向,两瓶间距5米以上,距明火10米以上。
氧气、乙炔气瓶禁止高温曝晒,应在堆放点搭设遮阳棚,防止温度过高发生爆炸。
这些措施可以避免火灾、爆炸和人员伤亡的风险。
3、在后勤项目部驻地,应采用焚烧、深埋等方式处理生活垃圾,保持环境卫生和清洁。
在食堂,应配备冷藏设施和消毒柜,对食物进行储存和消毒,避免食物中毒的风险。
4、在施工现场,应配置医务人员,实行巡回检查制度。
同时,应配备急救箱和药品,与当地医院签订协议,以防止环境污染、引起病疫等风险。
5、在与当地居民打交道时,应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风俗惯。
与当地公安机关联系,保障员工生命安全。
这些措施可以避免地方性传染疾病、地方、民族关系冲突等风险。
6、在交通方面,应严格执行交通安全管理规定和公司车辆管理规定,以避免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的风险。
7、在现场踏勘、测量放线等工作中,应注意防范毒蛇、狗等野生动植物伤害的风险。
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防范措施,配备急救药品、急救设施,保证交通通讯畅通,以便及时送伤员到医院,避免人员伤亡的风险。
8、在材料吊装、紧固滚动、车辆运输等方面,应严格按照安全要求执行,避免车辆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的风险。
9、在天气、路基松垮等自然因素方面,应注意交通事故的风险。
在高空作业时,应戴好安全帽、拴好安全带、穿防滑鞋,保险。
这些措施可以避免交通事故、机械吊管重物砸伤等风险。
度不足,必须更换,确保设备安全。
同时加强职工安全意识,做好安全教育,严格按照工艺规程操作,防止人员伤害。
在预制和组对管材时,必须严格按照程序操作,防止挤伤、气压伤害等事故的发生。
同时,焊接时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佩戴护目镜或面罩,防止眼睛受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岗位风险危害识别与控制措施
首先,岗位风险危害的识别是在工作过程中辨认出可能导致事故、伤害、疾病或环境污染的各种因素。
在进行岗位风险危害识别时,可以采取
以下步骤:
1.收集信息:收集有关工作过程、操作方式、设备使用情况、历史事
故记录和职业病状况等相关信息,包括公司内部文件和外部参考资料。
2.分析工作过程:对工作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包括物理危险、化学危险、生物危险、机械危险和人为因素等。
3.评估风险: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程度,评估风险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可以使用风险矩阵或其他评估方法来确定风险等级。
4.编制风险清单:将识别出的各类风险危害进行整理,编制成风险清单,包括对应的风险等级、风险源的描述和可能的影响等。
措施一:安全教育培训
根据岗位风险危害的识别结果,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防护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事故预
防和应急救援知识等。
通过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减少人为操作错
误导致的事故发生。
措施二:工作环境改造
对于存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危害的工作环境,可以采取一些工程上的
控制措施来改造,以减少或消除潜在的危险。
例如,通过对设备进行改进,减少噪音、振动和有害气体的产生;采用有效的通风和气体净化系统,控
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等。
措施三:个体防护措施
对于无法通过工程控制来消除危险的工作环境,应该采取个体防护措施,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根据具体工作环境和风险特点,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耳塞、口罩、安全帽、防护服等,并确保其正确佩戴和使用。
措施四:监测与检测
对于存在化学、生物危害的工作环境,应定期进行空气质量、噪音、震动等监测,及时了解危害物浓度和噪音、振动水平,保证工作环境符合安全标准。
对于易爆、有害气体、有毒物质的工作环境,还应定期检测相关指标,确保危害物浓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措施五:应急预案及演练
制定和实施应急预案,保障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应对。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面对危险情况的应急响应能力和处置水平。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识别和控制岗位风险危害,降低事故风险,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工作环境的质量,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