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学实验
统计学实训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统计学实训综合实验,旨在使学生熟练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数据收集、整理、描述、推断和分析等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统计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统计学素养。
二、实验内容1. 数据收集本次实验以某地区居民消费水平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了该地区居民在食品、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消费数据。
2. 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将其分为食品、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七个类别。
3. 描述性统计(1)计算各类别消费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集中趋势指标。
(2)计算各类别消费的标准差、极差等离散趋势指标。
(3)绘制各类别消费的直方图、饼图等图形,直观展示消费结构。
4. 推断性统计(1)对居民消费水平进行假设检验,判断各类别消费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2)运用方差分析等方法,探究各类别消费之间的相关性。
5. 相关性分析(1)运用相关系数分析各类别消费之间的线性关系。
(2)运用因子分析等方法,提取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
6. 交叉分析(1)根据性别、年龄、收入等变量,分析不同群体在消费结构上的差异。
(2)运用卡方检验等方法,探究不同群体在消费结构上的显著差异。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描述性统计结果根据计算,该地区居民在食品、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消费平均分别为:3000元、1500元、2000元、1000元、1000元、500元、500元。
2. 推断性统计结果通过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假设检验,发现食品、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消费存在显著差异。
3. 相关性分析结果运用相关系数分析,发现食品、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等方面的消费与居民收入呈正相关,而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消费与居民收入呈负相关。
应用统计学上机实验报告
(5)结果如上图所示。
二、
1.
(1)现将数据导入
(2)选择Data下的Sort Cases。
(3)按成绩排序,选择grade到sort by框中,选择Descending ,让成绩按降序排列。
2.
(1)选择Descriptive Statistics下Descriptives.
(2)选择Mean,求平均数。
(3)最后结果如上。
(4)计算极差,选择range.
(5)结果如上。
(标准差)
(偏度)
(峰度)
(6)同理其他结果如上。
实验结论(或实验体会):
通过SPSS应用,我学会对数据进行排序,同时对各种不同类型函数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利用不同的函数可以方便对数据进行计算如标准差,平均数,极差,峰度,偏度,这与我们之前学习的统计数据特征描述联系到一起。同时在数据选择时,要注意是按什么变量进行计算、分组,避免计算值恰好相反。
(5)实验结果如上图所示。
2.
(1)选择Transform下拉菜单中的Computer Variable.
(2)根据题意,1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是根据数学成绩的40%和物理成绩的60%组成的,因此计算公式为“0.4*X1+0.6*X2”,并设置新变量的名称。
(3)将平均成绩按升序排列,选择Data下的Sort Cases.
天津外国语大学
国际商学院实验报告
班级: 13711姓名:由旭实验序号:
课程名称:应用统计学
指导教师:常明
实验项目: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基本统计分析
实验日期:2015年4月
实验目的:1.对数据进行排序
2.计算出基本描述统计量
应用统计学实验教程教学设计
应用统计学实验教程教学设计前言应用统计学是现代社会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应用于很多领域,如医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
而应用统计学实验则是学生掌握统计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应用统计学实验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1.掌握应用统计学实验的基本概念;2.学习应用统计学实验的步骤和方法;3.熟悉常用的统计学实验分析工具,如SPSS、R等;4.能够独立进行应用统计学实验设计和分析。
教学内容1.应用统计学实验基本概念–实验设计–样本抽样–数据收集2.应用统计学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方案制定–数据清洗与预处理–数据分析与结果展示3.常用统计学实验分析工具–SPSS–R语言4.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应用统计学实验设计和分析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讲解应用统计学实验基本概念、步骤和方法,并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2.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应用统计学实验设计和分析,帮助学生熟悉应用统计学实验的过程;3.互动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促进课堂互动和讨论。
教学流程时间内容1-10分钟介绍应用统计学实验的重要性10-20分钟讲授应用统计学实验基本概念20-30分钟讲授应用统计学实验步骤和方法30-40分钟讲授常用的统计学实验分析工具40-60分钟实践操作60-70分钟学生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互动讨论70-80分钟结束本次课堂教学评价和反思为了评价学生掌握应用统计学实验的情况,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课堂小测验: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统计学实验概念和步骤的小测验,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2.作业评估:通过作业来评价学生对应用统计学实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评估和反馈。
评价和反思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评价和反思能够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不断完善教学。
总结本文介绍了如何进行应用统计学实验教学设计,通过讲授应用统计学实验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应用统计学实验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同时还介绍了常用的统计学实验分析工具。
应用统计学实验报告
应用统计学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标题:应用统计学实验报告引言:统计学是一门运用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信息推断的科学,是现代科学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本实验旨在应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探讨统计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实验目的:1. 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常见统计学实验设计与分析方法;3. 熟悉统计软件的操作。
实验材料与方法:1. 随机抽样:根据实验需求,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确定样本;2. 数据收集:通过实验、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3. 数据处理: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4.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目的,应用合适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5. 结果和结论: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结果总结和结论提出。
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得到如下结果并进行讨论:1. 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包括求均值、中位数、方差等;2. 参数估计: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并计算估计的置信区间;3. 假设检验:根据给定假设,进行假设检验,判断样本数据是否支持假设;4. 相关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变量之间的关系;5. 统计建模:根据实验数据,应用统计建模方法,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未来数据;6. 确定实验误差和可靠性:分析实验误差来源,评估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结论:通过实验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 总结实验数据的中心趋势与离散程度;2. 对参数进行估计,并给出相应的置信区间;3. 根据假设检验的结果,判断样本数据对给定的假设是否支持;4. 探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给出相应的统计指标;5. 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进行预测和推断;6. 分析实验误差来源,评估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实验结论可根据具体实验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描述。
参考文献:在实验报告中可参考相关的统计学原理、方法和软件操作的文献。
应用统计学实验报告(spss软件)
应⽤统计学实验报告(spss软件)我国31个省市⾃治区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分析(数据来源:中宏统计数据库)2010年31个省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因⼦分析1.考察原有变量是否适合进⾏因⼦分析为研究全国各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现⽐较其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收集到2010年全国31个省市⾃治区各类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融业,房地产业及其他产业的年增产值数据。
由于涉及的变量较多,直接进⾏地区间的⽐较分析⾮常繁琐,因此⾸先考虑采⽤因⼦分析⽅法减少变量个数,之后再进⾏⽐较和综合评价。
表1-1(a)原有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由表1-1(a)可以看到,所有的相关系数都很⾼,各变量呈较强的线性关系,能够从中提取公因⼦,适合做因⼦分析。
表1-1(b)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由表1(b)可知,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295.349,相应的概率p接近0,。
如果显著性⽔平a为0.5,由于概率p⼩于显著性⽔平a,应拒绝零假设,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有显著差异。
同时,KMO值为0.860,根据Kaiser给出了KMO 度量标准可知原有变量适合进⾏因⼦分析。
2.提取因⼦⾸先进⾏尝试性分析。
根据原有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并选取特征根值⼤于1的特征根。
表1-2(a)因⼦分析的初始解(⼀)表1-2(a)显⽰了所有变量的共同度数据。
第⼀列是因⼦分析初始解下的变量共同度,表明对原有6个变量如果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所有特征根(6个),那么原有变量的所有⽅差都可被解释,变量的共同度均为1。
第⼆列是在按指定提取条件提取特征根时的共同度。
可以看到,所有变量的绝⼤部分信息(⼤于84%)可被因⼦解释,这些变量的共同度均较⾼,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只有交通运输这个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多(近20%),因此本次因⼦提取的总体效果不理想。
重新指定特征根的标准,指定提取两个因⼦,结果如下:表1-2(b)因⼦分析的初始解(⼀)表1-2(c)因⼦解释变量原有变量总⽅差的情况表1-2(c)中,第⼀列是因⼦编号,第⼆列到第四列(第⼀组数据项)描述了初始因⼦解的情况,第五列到第七列(第⼆组数据项)描述了因⼦解的情况。
应用统计学上机实验指导二-假设检验
02 实验内容与步骤
实验数据准备
数据来源
选择适当的数据集,可以是实际数据或模拟数 据。
数据预处理
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转换,以满足假设检 验的要求。
数据分组
根据实验需求,将数据分为不同的组别,以便进行后续的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方法选择
双样本t检验
用于比较两个独立样本均值是 否有显著差异。
卡方检验
置差异的假设。
似然比检验法
似然比统计量
根据样本数据计算似然函数,并构造 似然比统计量进行假设检验。
大样本性质
当样本量足够大时,似然比统计量近 似服从卡方分布,从而可以利用卡方 分布表进行假设检验。
贝叶斯因子检验法
01
贝叶斯因子定义
贝叶斯因子是贝叶斯统计中用于比较两个假设相对支持度的一个指标。
02
用于检验两个分类变量是否独 立。
单样本t检验
用于比较样本均值与已知总体 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
配对样本t检验
用于比较同一总体中两个相关 样本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
F检验
用于比较两个或更多总体方差 是否有显著差异。
检验过程实施
提出假设
根据实验目的,提出原假设和备择假 设。
01
02
选择检验统计量
根据假设检验方法,选择适当的检验 统计量。
案例二:二项分布比例比较
• 实验目的:比较两个二项分布的比例是否 存在显著差异。
案例二:二项分布比例比较
实验步骤
1. 收集两组二项分布数据,记录成功次数和总 次数。
2. 提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选择合适的检验统 计量。
案例二:二项分布比例比较
3. 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值,并查 找对应的p值。
统计学四篇实验报告
《统计学》四篇实验报告实验一:用Excel构建指数分布、绘制指数分布图图1-2:指数分布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一般的电子产品寿命均服从指数分布。
在一些可靠性研究中指数分布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利用计算机分析指数分布、掌握EXPONDIST函数的应用技巧。
指数函数还有一个重要特征是无记忆性。
在此次实验中我们还学会了产生“填充数组原理”。
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快捷地生成一组有规律的数组有很大的帮助。
实验二:用Excel计算置信区间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掌握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2、学习CONFIDENCE函数的应用技巧二、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1、实验软件:Excel 20072、实验数据:自选某市卫生监督部门对当地企业进行检查,随机抽取当地100家企业,平均得分95,已知当地卫生情况的标准差是30,置信水平0.5,试求当地企业得分的置信区间及置信上下限。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某市卫生监督部门对当地企业进行检查,随机抽取当地100家企业,平均得分95,已知当地卫生情况的标准差是30,置信水平0.5,试求当地企业得分的置信区间及置信上下限。
第1步:打开Excel2007新建一张新的Excel表;第2步:分别在A1、A2、A3、A4、A6、A7、A8输入“样本均值”“总体标准差”“样本容量”“显著性水平”“置信区间”“置信上限”“置信下限”;在B1、B2、B3、B4输入“90”“30”“100”“0.5”第3步:在B6单元格中输入“=CONFIDENCE(B4,B2,B3)”,然后按Enter键;第4步:在B7单元格中输入“=B1+B6”,然后按Enter键;第5步:同样在B8单元格中输入“=B1-B6”,然后按Enter键;计算结果如图2-1四、实验结果或数据处理图2-1:实验二:用Excel产生随机数见图3-1实验二:正态分布第1步:同均匀分布的第1步;第2步:在弹出“随机数发生器”对话框,首先在“分布”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正态”选项,并设置“变量个数”数值为1,设置“随机数个数”数值为20,在“参数”选区中平均值、标准差分别设置数值为30和20,在“输出选项”选区中单击“输出区域”单选按钮,并设置为D2 单元格,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实验报告统计实训(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提高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的能力。
通过本次实训,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1. 熟悉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2. 掌握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的基本方法;3. 能够运用统计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4. 提高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数据收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一组实际数据,例如某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学生成绩等。
2. 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包括数据的清洗、缺失值的处理等。
3. 描述性统计: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包括计算均值、标准差、方差、中位数、众数等。
4. 推断性统计: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推断性统计,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5. 结果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实验步骤1. 数据收集:从网络、书籍或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一组实际数据。
2. 数据整理: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统计软件,并进行数据清洗和缺失值处理。
3. 描述性统计:(1)打开统计软件,选择数据文件;(2)运用统计软件的描述性统计功能,计算均值、标准差、方差、中位数、众数等;(3)观察统计结果,分析数据的分布情况。
4. 推断性统计:(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2)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推断性统计;(3)观察统计结果,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
5. 结果分析:(1)根据统计结果,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2)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描述性统计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以下统计量:均值:X̄ = 100标准差:s = 15方差:σ² = 225中位数:Me = 95众数:Mo = 105分析:从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该组数据的平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5,方差为225,中位数为95,众数为105。
这表明数据分布较为集中,且波动较大。
2. 推断性统计结果:(1)t检验:假设检验H₀:μ = 100,H₁:μ ≠ 100。
应用统计学上机
应⽤统计学上机⼯商管理学院《应⽤统计学》实验作业班级学号姓名上课教师2017年11⽉实验⼆建⽴数据⽂件1.建⽴⼀个数据⽂件记录试录⼊以下数据,并按要求进⾏变量定义。
数据:要求:将录⼊结果截图粘贴在作业题⽬答案处(变量视图和数据视图)。
(1)变量名同表格名,以“()”内的内容作为变量标签。
对性别(Sex)设值标签“男=0;⼥=1”。
(2)正确设定变量类型。
其中学号设为数值型;⽇期型统⼀⽤“mm/dd/yyyy“型号;⽣活费⽤货币型。
(3)变量值宽统⼀为10,⾝⾼与体重、⽣活费的⼩数位2,其余为0。
答案:1准备⼯作。
打开SPAA2选择变量视图,依次录⼊学号,姓名,性别等。
2.对⼤学⽣创业问题设计⼀份调查问卷。
要求格式正确,题⽬类型包括开放题、封闭题(单选、多选都有)、半封闭题三种类型,题⽬个数10-15个。
答案:3.⽤第2题得到的调查问卷进⾏模拟调查(10份),并将得到的结果录⼊到SPSS中,(1)将录⼊结果保存为xxx.sav⽂件,并将录⼊结果截图粘贴在作业题⽬答案处(变量视图和数据视图)。
答案:实验三数据的整理1. 某地区农科所为了研究该地区种植的两个⼩麦品种“中麦9号”、“豫展1号”产量的差异,从该地区的两个村庄各选5块⽥地,分别种植两个品种⼩麦,使⽤相同的⽥间管理,收获后,测得各个地块⽣产的⼩麦的千粒重(g)数据资料如表3-1所⽰。
表3-1 某地区⼩麦种植要求:量,并建⽴数据⽂件,完成分类汇总⼯作。
步骤:1.准备⼯作。
打开3-1⽂件,通过⽂件--打开,将⽂件放⼊打开窗⼝。
2.选择数据---分类汇总。
3.打开分类汇总窗⼝,将⼩麦品种放⼊分组变量对话框中,将千粒重放⼊变量摘要对话框中。
4.选择函数选项,在函数对话框中选择均值选项5.选择继续--确定,得出结果。
以此⽅式得出村对⼩麦千粒重的分类汇总。
2.某地20家企业的情况如表3-2所⽰。
表3-2 企业年产值与年⼯资总额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建⽴数据⽂件,并完成下列统计整理⼯作,并回答有关问题:(1)调⽤排序命令对企业按部门、年产值的主次顺序进⾏排序。
《 应用统计学》实验教学大纲
《应用统计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实验课性质、目的、任务性质:该课程非独立设课,该课程以现代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为基本结构,为提供统计信息、应用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决策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
本课程是进一步学习经济类、管理类相关专业课的必要前提。
目的:使学生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数据资料的搜集加工、分析及预测方法,本课程将着重培养学生用统计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数据处理,培养学生能用统计工具解决问题,为今后的工作、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任务:使学生掌握至少一种统计工具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训练学生的计算分析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具体要求如下: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了解现有统计学计算工具,掌握经济管理中统计学方法利用软件及工具的使用;教学目标2:要求学生掌握同统计软件展示数据、用统计量描述数据、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应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3:要求学生了解SPSS\Excel软件的功能,掌握常用的SPSS\Excel过程,能够用SPSS\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描述和简单的统计分析;教学目标4:要求学生多人合作能够对来自于经济、医药、交通等领域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给出详实的分析报告。
(二)教学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四、教学内容(一)具体教学内容1.实验一:用图表和统计量表示数据(1)教学内容利用软件生成频数分布图、交叉频数分布表,茎叶图、多批数据箱线图、垂线图、误差图、散点图的制作(2)重点频数分布图、茎叶图、箱线图、误差图、散点图的制作(3)难点交叉频数分布表、多批数据箱线图、误差图的制作(4)应配备的主要设备名称计算机(5)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可以支撑“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中的“指标点5.1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应用知识,培养计算机系统应用能力。
”2.实验二:概率分布(1)教学内容用SPSS软件绘制正态概率图,用Excel中的函数计算二项分布的概率、泊松分布概率、超几何分布概率、正态分布概率(2)重点正态概率分布图的绘制,二项分布概率、泊松分布概率、超几何分布概率的计算(3)难点泊松分布概率计算(4)应配备的主要设备名称计算机(5)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可以支撑“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中的“指标点5.1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应用知识,培养计算机系统应用能力。
统计学在实验设计与分析中的应用
统计学在实验设计与分析中的应用统计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特别是在实验设计与分析中,统计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统计学在实验设计与分析中的几个主要应用。
一、样本设计与抽样方法在进行实验前,我们需要确定合适的样本大小以及选取样本的方法。
统计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可靠的样本设计与抽样方法,例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等。
合理选择样本设计和抽样方法,可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从而准确评估实验结果。
二、假设检验与置信区间实验中,我们往往需要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推断,对总体参数进行假设检验或进行置信区间估计。
统计学提供了一系列假设检验方法,如t检验、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等,以及置信区间估计方法,如正态分布与二项分布的置信区间估计。
这些方法使我们能够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并作出科学的推断。
三、实验设计与因素分析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降低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统计学在实验设计中提供了多种方法,如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和因子设计等。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合理安排实验因素,避免混淆因素的干扰,比较不同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同时,统计学的因素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主要因素,并建立数学模型来解释观察结果,为进一步的实验提供指导。
四、回归分析与相关性分析在实验分析中,经常需要研究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预测和解释。
统计学提供了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帮助我们建立模型,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可以利用已知数据对未知数据进行预测,并评估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五、实验数据可视化与解读统计学也提供了多种数据可视化方法,如散点图、直方图和箱线图等。
这些方法可以直观地展示实验数据的分布和趋势,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实验结果。
数据可视化不仅提供了更好的理解,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异常值和趋势,提供有力支持给实验结论。
综上所述,统计学在实验设计与分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应用统计学》课程实验报告
20 - 20 学年第学期《应用统计学》课程上机报告班级:学号:姓名:授课教师:实验学时: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上机操作一:数据的图表展示和概括性度量(4学时)一、上机目的、要求:熟练掌握EXCEL在数据处理中的基本操作,运用EXCEL进行数据分组、绘出相应的图表,计算各种描述统计量,说明分布特征。
输出结果打印附后二、上机内容(本次上机以统计学教材P66-72和P94-98的习题为例):1.以P40 例3.2的数据绘制透视表。
2.将P66-72——3.1、3.2、3.3、3.5、3.6、3.8、3.13、3.14按要求分组、作图。
3. 将P94-98——对4.2、4.3、4.11、4.12的数据进行运用“描述统计”输出表格,说明分布特征。
三、上机步骤:1(例3.2)2(习题3.1)3(习题3.2)4(习题3.3)5(习题3.5)(1)(2)6(习题3.6)7(习题3.8)8(习题3.13)9(习题3.14)10(习题4.2)11(习题4.3)12(习题4.11)13(习题4.12)三、上机总结(上机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心得、体会等等):上机操作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与时间序列分析(4学时)一、上机目的、要求:熟练掌握EXCEL在数据处理中的基本操作,运用EXCEL进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检验显著性水平,绘出相关图形。
输出结果打印附后。
二、上机内容(本次上机以统计学教材P259-262、P292-296、P314-319和P348-353的习题为例):1. 将P259-262——10.2、10.3、10.8、10.9、10.10、10.11、10.12按要求作图分析。
2. 将P292-296——11.1、11.5、11.6、11.7、11.8按要求作图、分析。
3. 将P314-319——12.1、12.4、12.5、12.6、12.8、12.9按要求作图分析。
4. 将P348-353——13.1、13.3、13.4、13.5、13.7按要求作图、分析。
应用统计学实验课报告心得体会
应用统计学实验课报告心得体会
在应用统计学实验课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做出结论的知识和技能。
在实验设计方面,我学会了如何控制变量、随机抽样、制定假设并选取合适的实验设计。
在数据收集方面,我学到了如何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实验测试等。
在数据分析方面,我学会了如何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推论性分析。
最终,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验结果给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通过这门实验课,我不仅掌握了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科学地观察和思考问题,如何进行合理的假设和推论,以及如何确保实验过程和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除此之外,我还深刻认识到了统计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和使用数据,而统计学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应用统计学实验课,我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解释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总之,应用统计学实验课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和视野,也让我更好地了解和应用统计学知识。
应用统计学实验报告
应用统计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统计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设计和实施一个简单的实验来体现统计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实验背景: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解释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经济学、医学、社会学等。
通过统计学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背后的规律,作出准确的预测和决策。
实验设计:我们选择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即投掷硬币的实验。
我们将硬币投掷10次,记录正面朝上的次数,然后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实验步骤:1. 准备一枚硬币和纸笔;2. 抛掷硬币,记录正面朝上的次数;3.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投掷10次;4. 统计正面朝上的次数;5.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在进行实验后,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3次正面,7次反面。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1. 计算正面朝上的概率:正面朝上的次数/总次数 = 3/10 = 0.3;2. 计算反面朝上的概率:反面朝上的次数/总次数 = 7/10 = 0.7;3. 制作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图;4. 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指标。
实验结论: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学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投掷硬币的概率是近似的,即正面朝上的概率约为0.3,反面朝上的概率约为0.7。
这个简单的实验展示了统计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结语:统计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原理和方法。
本实验不仅增强了我们对统计学的理解,还培养了我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希望通过这个实验,大家能更加认识到统计学的价值和意义。
谢谢阅读!。
应用统计实践教学记录(3篇)
第1篇一、前言应用统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校开设了应用统计实践教学课程。
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以下是我参与应用统计实践教学的一些记录。
二、实践教学过程1. 理论学习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理论学习。
通过学习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方法、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内容,为学生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实验操作理论学习之后,我们进行了实验操作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以下是我参与的两个实验操作案例:(1)案例一:居民消费水平调查在这个案例中,我们以某城市居民消费水平为研究对象,收集了居民的月收入、消费支出、教育支出、医疗支出等数据。
通过运用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2)案例二:某企业生产效率分析在这个案例中,我们以某企业生产效率为研究对象,收集了企业生产数据,包括生产数量、原材料消耗、设备故障率等。
通过运用统计质量控制方法,分析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建议。
3. 实践报告撰写在实验操作完成后,学生需要撰写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要求学生总结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统计学知识,对实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4. 课堂讨论与交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组织了课堂讨论与交流环节。
学生可以在这个环节中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三、实践教学效果通过应用统计实践教学,学生取得了以下效果:1.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学会了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统计学实验报告(汇总10篇)
统计学实验报告第1篇为期半个学期的统计学实验就要结束了,这段以来我们主要通过excel软件对一些数据进行处理,比如抽样分析,方差分析等。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掌握了很多应用软件方面的知识,真正地学与实践相结合,加深知识掌握的同时也锻炼了操作能力,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我也有很多体会。
统计学是比较难的一个学科,作为工商专业的一名学生,统计学对于我们又是相当的重要。
因此,每次实验课我都坚持按时到实验室,试验期间认真听老师讲解,看老师操作,然后自己独立操作数遍,不懂的问题会请教老师和同学,有时也跟同学商量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几次实验课下来,我感觉我的能力确实提高了不少。
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物理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
可见统计学的重要性,认真学习显得相当必要,为以后进入社会有更好的竞争力,也为多掌握一门学科,对自己对社会都有好处。
实验的时间是有限的,对于一个文科专业来说,能有操作的机会不是很多,而真正利用好这些难得的机会,对我们的大学生涯有很大意义。
不仅是学习上,能掌握具体的应用方法,我感觉更大的意义是对以后人生路的作用。
我们每天都在学习理论,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书呆子,问什么都知道,但是要求做一次就傻了眼。
这肯定是教育制度的问题和学校的设施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能利用好很少的机会去锻炼自己,得到的好处会大于他自身的价值很多倍。
例如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我们要做出好的结果,就必须要有专业的统计人才和认真严肃的工作态度。
这就在我们的实践工作中,不知觉中知道一丝不苟的真正内涵。
以后的工作学习我们再把这些应用于工作学习,肯定会很少被挫折和浮躁打败,因为统计的实验已经告知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方能做出好的结果,方能正确的做好一件事。
中国矿业大学应用统计学实验报告讲解
应用统计学实验指导书
统计实验一MINITAB的基本操作、描述统计与区间估计
第二题:
产生一个F(20,10)分布,并画出其图形(1)产生一个F(20,10)分布
第三题:
2(9)分布的双侧0.05分位数
结果:
结果:
(3) 设σ未知,以95%的置信度,求这一批鱼的组织中平均含汞量的范围
结果:
五、实验收获与教师评语
1.学生收获:通过本次实验,我对MINITAB
掌握,也熟悉MINITAB用于描述性统计的基本菜单操作及命令,
统计实验二假设检验
班级专业:工业10-2班姓名:李志谦学号:22100367 日期:2013.3.30
决策:因为假设的=5625在方差置信区间里,因此接受原假设。
结论:有证据表明,可以认为青山乡水稻亩产的方差没有发生变化。
统计实验三方差分析
班级专业:工业10-2班姓名:李志谦学号:22100367 日期:2013.3.30
过程:
结果显示:
结果显示:
统计实验四回归与相关
班级专业:工业10-2班姓名:李志谦学号:22100367 日期:2013.3.30
过程:
)由实验结果:知,
Y与x1、x2的二重线性回归方程:Y=175-2.46X1-0.363X2。
应用统计学实验报告
应用统计学实验报告《应用统计学》实验报告班级:管121班姓名:学号:2019年01月北京建筑大学实验1 描述统计 ........................................................................... (3)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 .................................... 3 二、实验原理 ........................................................................... ................................................ 3 三、实验步骤 ........................................................................... (3)1.频数分析(Frequencies) .............................................................. ........................... 3 2.描述统计(Descriptives) ............................................................. . (8)实验2 统计推断 ........................................................................... . (11)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 .................................. 11 二、实验原理 ........................................................................... .............................................. 11 三、实验演示内容与步骤 ........................................................................... .. (11)1.单个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 ............... 12 2.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区间估计 ........................................................................... .... 14 4.两独立样本的假设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 ................................................... 17 5.配对样本T检验 ........................................................................... (19)实验1 描述统计一、实验目的与要求统计分析的目的在于研究总体特征。
应用统计实验报告结论(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分析已成为各类决策的重要依据。
应用统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本实验以某城市居民消费行为为例,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探究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为政策制定和企业营销提供参考。
二、实验方法与数据来源1. 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居民消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 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某城市统计局发布的居民消费调查报告,涵盖了居民家庭人口、收入、消费结构、消费水平等指标。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描述性统计:通过对居民消费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得出以下结论:- 居民消费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城乡差异明显。
- 居民消费结构以食品、居住和交通通信为主,娱乐教育和医疗保健消费占比逐年提高。
- 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呈正相关,收入越高,消费水平越高。
2. 相关分析:通过相关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居民消费水平与家庭人口呈正相关,家庭人口越多,消费水平越高。
- 居民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收入越高,消费水平越高。
- 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中的食品、居住和交通通信消费呈正相关,与娱乐教育和医疗保健消费呈负相关。
3. 回归分析: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家庭人口、收入水平、食品、居住和交通通信消费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
- 家庭人口、收入水平和食品消费对居民消费水平的解释力最强。
四、结论与建议1. 结论:- 家庭人口、收入水平、食品、居住和交通通信消费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 居民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家庭人口呈正相关,与消费结构中的食品、居住和交通通信消费呈正相关。
2. 建议:- 政府应关注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 企业应针对不同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居民,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
- 鼓励居民消费,优化消费结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实验报告
姓名:xxx 专业:xxx 学号:xxx
实验一:Excel在数据整理中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在《应用统计学》这门课中,有大量的数据需要学生整理。
这些数据的整理过程大都比较繁琐,费时费力,而Excel软件的使用将大大减轻求解这些模型的工作。
本实验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Excel软件的数据整理基本用法,学会使用Excel软件整理数据。
二、实验设备
微型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以及Excel软件。
三、实验步骤
第一步,进入Excel,在A单元列中输入40名学生《统计学》的考试成绩,并按升序排列。
第二步,在B单元列中输入各组的分组上限,无论连续变量还是离散变量其分组的频数都只计算到各组上限包括的变量值数目为止,本例从59到99。
第三步,从工具菜单中选择数据分析选项,并从对话框中选择直方图,打开直方图对话框。
第四步,在直方图分析选项框的“输入区域”中输入$A$2:$A$41,在“接受区域”输入$B$2:$B$6。
在“输入区域”可以直接输入一个单元格,代表输出区域的左上角(必须是空的单元),本例取$C$8。
第五步,选择图表输出,在Excel工作表中可以得到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选择累计百分率,系统将在直方图上添加累计频率折线;选择柏拉图,可得到按降序排列的直方图。
本例选择图表输出和累计百分率,按确定按钮,可得输出结果。
成绩
分组上
限
56 59
59 69
60 79 60 89 63 99 65
65
66
67
接收频率累积 %
59 2 5.00%
69 7 22.50%
79 11 50.00%
89 12 80.00%
99 8 100.00%
“描述统计”分析工具结果有关指标的解释如下:
平均(算术平均数)偏斜值(偏度)
标准误差(抽样平均误差)区域(全距)
中值(中位置)最小值(第K个最小值)
模式(众值)最大值(第K个最大值)
标准偏差(标准差)求和(标志值)
样本方差(方差)计数(总频数)
峰值(峰值)
列1
平均79.55
标准误
1.904431
差
中位数80
众数79
标准差12.04468
方差145.0744
峰度-0.8356
偏度-0.19948
区域43
最小值56
最大值99
求和3182
观测数40
二、用函数公式计算描述统计量
还是以前例资料,计算方法如下:
(1)算术平均数:单击任一空白单元格,输入公式“=AVERAGE(A2:A41)”,回车后算术平均数为79.55。
(2)调和平均数:单击任一空白单元格,输入公式“=HARMEAN(A2:A41)”,回车后得调和平均数为77.67。
(3)几何平均数:单击任一空白单元格,输入公式“=GEOMEAN(A2:A41)”,回车后得几何平均数为78.63。
(4)众数:单击任一空白单元格,输入公式“=MODE(A2:A41)”,回车后得众数为79。
(5)中位数:单击任一空白单元格,输入公式“=MEDIAN(A2:A41)”,回车后得中位数为80。
(6)全距:单击任一空白单元格,输入公式“=MAX(A2:A41)-MIN(A2:A41)”,回车后得全距为43。
(7)标准差:单击任一空白单元格,输入公式“=STDEV(A2:A41)”,回车后得标准差为12.04。
(8)标准差系数:单击任一空白单元,输入公式“=STDEV(A2:A41) /AVERAGE (A2:A41)”,回车后得标准差系数0.1514。
(9)偏度系数:单击任一空白单元格,输入公式“=SKEW(A2:A41)”,回车后得偏度系数为-0.19948。
(10)峰度系数:单击任一空白单元格,输入公式“=KURT(A2:A41)”,回车后得峰度系数为-0.8356。
79.55
77.67127
78.62635
79
80
43
12.04468
0.15141
-0.19948
-0.8356
实验三:Excel计算各种动态分析指标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使用Excel计算各种动态分析指标。
二、实验设备
微型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以及Excel软件。
三、实验步骤
计算方法如下:
(1)计算累计增长量:在C4 中输入公式“=C3-$B#”,并用鼠标向右拖拽将公式复制到C4:F4区域。
(2)计算逐期增长量:在C5中输入公式“=C3-B3”,并用鼠标向
右拖拽将公式复制到C5:F5 区域。
(3)计算定基发展速度:在C6中输入公式“=C3/$B$3*100”并用
鼠标向右拖拽将公式复制到C6:F6区域。
(4)计算环比发展速度:在C7中输入公式“=C3/B3*100”并用鼠
标向右拖拽将公式复制到C7:F7 区域。
(5)计算定基增长速度:在C8中输入公式“=C6-100”并用鼠标
向右拖拽将公式复制到C8:F8 区域。
(6)计算环比增长速度:在C9 中输入公式“=C7-100”并用鼠标
向右拖拽将公式复制到C9:F9 区域。
(7)计算增长1%的绝对值:在C10中输入公式“=B3/100”并用
鼠标向右拖拽将公式复制到C10:F10 区域。
(8)计算平均增长量:在B12中输入公式“=(F3-B3)/4”按回车键
即可。
(9)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水平法):选中B13 单元格,单机插入
菜单,选择函数选项,弹出“粘贴函数”对话框,在对话框左侧的“函
数分类”中选择“统计”,在右侧的“函数名”中选择GEOMEAN函数,在数值区域中输入C7:F7 确定即可。
某市工业局系统产值动态分析表
年份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总产值(百万元)40 43 48 54 60 累计增长量(百万元)— 3 8 14 20 逐期增长量(百万元)— 3 5 6 6
定基发展速度(%)100 107.5 120 135 150
环比发展速度(%)—107.5 111.6279 112.5 111.1111 环比增长速度(%)—7.5 11.62791 12.5 11.11111
定基增长速度(%)—7.5 20 35 50
商品计量单
位
期货价格P
基期销售量
Q
报告期价格
P
1
报告期销售量
Q
1
甲尺 1.1 400 1.4 500 乙斤 1.2 200 1.2 250 丙个0.8 300 1 200 合计—————
P 0Q
P
Q
1
P
1
Q
1
440 550 700
240 300 300
240 160 200
920 1010 1200
销售额总指标(%)130.43478 销售量综合指数(%)109.78261 物价综合指数(%)118.8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