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绿叶的梦教案

绿叶的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粱、瓢、搜”等生字,正确读写“启蒙、搜集、旷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绿叶的梦”写具体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绿叶的梦”写具体的。
2、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的童年一定有许多美好的回忆,能和老师分享一下你们最喜欢的活动吗?(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要走进作者葛翠琳的童年,去看看她的绿叶之梦。
(板书课题:绿叶的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理解词语“启蒙、旷野、洋溢”等。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在大自然里采集绿叶、制作标本,并在其中获得无限乐趣的经历。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领全文,点明绿叶的梦最让作者着迷。
)2、学习第二自然段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作者的童年是怎样的?(作者的童年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是快乐的。
)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作者的童年很快乐?(“我们跑遍了长着野花和野草的旷野……那许许多多留做标本的叶子。
”)3、学习第三自然段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最喜欢绿叶?(绿叶的形状千姿百态,色彩丰富多样,让作者感到新奇和有趣。
)作者是怎样描写绿叶的形状和色彩的?(“羽状的山扁豆叶子……串串的猫耳朵。
”“我们背着筐,扛着筢,奔跑着,欢呼着,搂树叶,堆成垛,躺在上面打滚,翻跟头,坐下来挑选出那些漂亮的叶子。
”)4、学习第四自然段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写了作者和小伙伴们采集绿叶的过程。
课文《绿叶的梦》教案范文

课文《绿叶的梦》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绿叶的梦》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爱护环境、珍惜生命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课文《绿叶的梦》的阅读与理解。
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和生命概念的讲解。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对环境保护和生命尊重的思考。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的阅读与理解,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2.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和生命概念的理解。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爱护环境、珍惜生命的意识。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课文中的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和生命概念。
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引出课文《绿叶的梦》。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讲解:对课文进行讲解,解释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和生命概念。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4.2 时间安排引入新课:5分钟阅读课文:15分钟课文讲解:10分钟思考与讨论:1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课文理解、思考和表达能力方面的表现。
通过课后作业和小组报告,评价学生在环境保护和生命尊重方面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5.2 教学反馈在课后收集团队报告和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6.1 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课前自然景观观察。
四年级语文《绿叶的梦》教案

四年级语文《绿叶的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学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描绘出绿叶的梦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绿叶的梦境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描绘出绿叶的梦境。
2. 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 分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描绘出绿叶的梦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展示绿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绿叶的特点。
(2)引导学生分享对春天的印象,引出绿叶的梦境。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练习运用。
3.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绿叶的梦境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描绘绿叶的梦境(1)学生发挥想象,用语言描绘出绿叶的梦境。
(2)学生互相分享,教师点评并鼓励。
5. 小结与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绿叶的梦境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2)布置作业:抄写课文,熟读并背诵。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想象力评价:评价学生在描绘绿叶梦境时的创意和描述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绿叶的梦》。
2. 绿叶和春天的图片或实物。
3. 生字词卡片。
4. 书写纸张和文具。
八、教学环境1. 教室内的座位安排以方便学生互动和小组活动为原则。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或白板,以便进行图文并茂的教学。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绿叶的梦》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绿叶的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1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本节课的生字词,你能准确的认一认,读一读吗?生:汇拢土岗戒指乐章枣树刺伤陈列解毒记忆粱(liáng) (高粱)瓢(piáo)(瓢虫)搜(sōu)(搜救)旷(kuàng)(旷野)(空旷)痰(tán)(吐痰)二、品读课文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生:绿叶最使我着迷(师板书:着迷绿叶)2、师引导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此段有什么不同的写法?生:是上文的总结,同时也解释了上文的悬念“愉快的活动”中,什么是我对绿叶着迷的原因?生:搜集标本3、默读3-6自然段,完成学习要求①划出你喜欢的字词句,并想想你喜欢的原因。
②总结一下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生默读后同桌交流完成,全班汇报。
4、这篇课文为什么以“绿叶的梦”为题?因为绿叶带给了我投身大自然的自由、快乐,也使我学到了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我长大后回忆着段经历时,就如同来到美妙的梦境中,所以课文以“绿叶的梦”为题。
5、童年的我为什么对绿叶那么着迷?因为:1.绿叶带给我投身大自然的自由、快乐,我可以尽情地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奔跑、嬉笑、打闹;2.秋天,那如蝴蝶纷飞的树叶,那美化教室的叶链,那一一陈列的珍宝----标本,更是令我着迷;3.叶子还让我学到了从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所以,童年的我对绿叶是那么着迷。
6、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第一段(1):写我的童年是在大自然里度过的。
第二段(2--6):写启蒙老师教我们采集绿叶标本,并讲述它们的知识和趣闻,这真是令人愉快的活动。
三、巩固拓展1、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对老师说什么呢?2、说说你童年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绿叶的梦》是当代女作家葛翠琳用爱之心、美之眼、情之笔抒写的一片优美的散文。
下面给大家分享《绿叶的梦》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绿叶的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以读和想象为主,读中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情感。
4、体会绿叶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欢乐,感受作家情感,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流程:一、出示一组照片(大自然中照的)在广阔的大自然中,他们在干什么呢?从他们的表情看,他们的心情如何?不光是他们,还有我,你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在座的各位老师,童年时的快乐都来源于身边的大自然,这其中也包括咱们昨天认识的作者葛翠林。
今天我们就追随作家葛翠林的足迹,走进她充满回忆的童年,学习她用爱之心,美之眼,情之笔书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绿叶的梦》,(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问:看到题目时,你们心中有什么问题?预设:绿叶的梦指的是什么?绿叶的梦是个什么样的梦?师:带着问题,我们马上走进课文《绿叶的梦》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
听老师读一遍课文,完成两件事:1、认真听好老师的每一个字词的发音,看与预习的有没有不同的地方,我们可以交流。
2、思考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尤其是:①绿叶的梦指的是什么?②绿叶的梦是什么样的梦呢?预设:学生若答不上:没关系,听一遍课文就解决这么难的问题,这是不可能的事,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咱们一起再去读它。
学生有回答的:这个说法到底恰当不恰当呢,咱们共同走进课文验证一下,争取得出你满意的答案。
二、学习第一、二自然段1、谁来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我读懂了什么呢?预设:①作者的童年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
②作者小时候的玩具很多。
师可追问:有什么呢?(请学生读第二句)现在请上我的童年玩具。
是单单就这几种吗?(注意省略号的作业)不知你们发现没有,这些玩具有两个共同的特点(来着大自然;亲手做出来的。
四年级语文《绿叶的梦》教案

四年级语文《绿叶的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的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提炼信息。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追求梦想、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的寓意。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1. 导入新课(1)展示绿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绿叶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绿叶的了解和印象。
(3)引导学生思考绿叶的梦想是什么。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加趣味性。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生进行生字词练习,巩固所学。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画出绿叶的梦想。
3. 写一篇关于绿叶梦想的小短文。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增加一些拓展性任务,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力。
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评价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合作精神。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思考深度、分享内容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年级语文《绿叶的梦》教案

四年级语文《绿叶的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绿叶的变化过程,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绿叶的生长过程。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课文中绿叶的美丽和梦想。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梦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明白绿叶的生长离不开阳光、水分等条件。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鼓励他们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互相鼓励、支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分析课文中绿叶的变化过程,感受课文中绿叶的美丽和梦想。
三、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动画视频、图片等。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
3. 作业准备:生字词练习题、梦想表达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绿叶的生长过程。
(2)展示绿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绿叶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3)分段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绿叶的美丽和梦想。
3. 分析讨论:(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绿叶的变化过程,了解绿叶的成长。
(2)讨论绿叶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绿叶能够实现梦想。
4. 实践练习:(1)让学生练习使用生字词,组成句子或短文。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梦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作业布置:1. 生字词练习题:要求学生正确书写生字词,并组成句子。
2. 梦想表达练习题:要求学生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梦想和努力的方向。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在讲解生字词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发音,规范书写。
课文《绿叶的梦》教案范文

《绿叶的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绿叶的梦》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学生能够培养对梦想和努力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绿叶的梦》的主要内容和情节的理解。
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2.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的理解和解读。
对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情节。
教师通过提问和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2 互动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回答,与学生进行互动,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自然环境的话题,引起学生对课文《绿叶的梦》的兴趣。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4.2 课文阅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情节,解释其中的隐喻和象征。
4.3 讨论和思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完成对课文《绿叶的梦》的阅读理解和思考。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准备在下节课上分享。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情节的理解程度。
6.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包括阅读理解和对环境问题的研究。
评估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以及对课文情感和价值观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7.1 课堂效果评估反思课堂教学的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绿叶的梦教案》word版

《绿叶的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绿叶的结构和功能;(2)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原理;(3)了解植物呼吸作用的概念。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植物生命的热爱;(2)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绿叶的结构和功能;(2)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原理;(3)植物呼吸作用的概念。
2. 教学难点:(1)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2)植物呼吸作用的机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绿叶的结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原理。
2. 演示法:展示绿叶的结构模型,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
3. 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绿叶结构模型、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载玻片等)。
2. 教材:绿叶的梦。
3. 课件:绿叶的结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动画演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课件展示绿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绿叶;(2)提问:“你们知道绿叶有什么作用吗?”引入新课。
2. 讲解绿叶的结构和功能:(1)利用教具展示绿叶结构模型,讲解绿叶的各部分结构及功能;(2)引导学生观察绿叶,了解绿叶的生理特性。
3. 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原理:(1)利用课件展示光合作用的动画演示,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2)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植物呼吸作用的概念:(1)利用课件展示呼吸作用的动画演示,讲解呼吸作用的概念;(2)引导学生了解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5. 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绿叶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的现象;(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绿叶的结构、功能、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强调绿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绿叶的梦》教案

《绿叶的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散文的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2)学会生词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3)掌握本课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工具书和资料,了解课文相关背景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1. 生词生字的认读与书写。
2. 理解散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生词生字的运用。
2. 对散文深层次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散文的美。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初步理解(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散文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自学,掌握生词生字,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学习,深入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价值引导(1)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的感悟。
(2)教师总结,强调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2)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散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对生词生字的掌握情况。
2. 作业检查:检查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年级上册《绿叶的梦》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4、四年级上册《绿叶的梦》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2、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蒲、废、迫、咳、嗽、聋、啸、遭、源;要求会写的有:梦、恼、迫、饮、遭、遇、污、操;要求掌握的词语有:梦乡、烦恼、迫不及待、饮料、遭遇、污染、体操。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和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蒲公英的心情和感受。
教学步骤:一、谈话导入,学习“梦”1、师生共同板书课题中的“梦”字。
2、学习“梦”:如何记忆?3、谈话:你做过什么梦?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做梦?4、课文写的是谁做了一个梦?-----(板书课题)5、给“蒲”注音:强调“蒲”读“pú”,不是“pǔ”。
6、引入:蒲公英做的什么梦?她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激发情趣是学生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课前以梦为题谈话,容易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便于结合自己的感受来理解蒲公英的感受。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自主识字。
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略)3、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4、两人互相检查。
[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识字能力、挖掘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5、检查识字掌握情况。
(1)课件出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在一定的语境中认读生字。
(2)抽读生词卡片,抢读练习。
6、指名分别读每个自然段。
评估朗读效果,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巩固识字。
7、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8、再读课文,发现问题,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四年级语文绿叶的梦公开课的教案

四年级语文《绿叶的梦》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绿叶的梦》。
理解课文中的主要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描述绿叶的生长过程和梦想。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学会通过观察和描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梦想和追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绿叶的梦》绿叶的生长过程:种子、嫩芽、茂盛的叶子。
绿叶的梦想:为大树提供养分、为大自然的美丽做出贡献。
2.2 生词和短语绿叶、种子、嫩芽、茂盛、大树、养分、美丽、梦想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表达。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绿叶的梦想和大树的关系。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表达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通过朗读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观察与描述:通过观察绿叶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手段:课文朗读: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正确朗读。
图片展示:展示绿叶的生长过程和梦想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绿叶植物,引发学生对绿叶的兴趣和好奇心。
5.2 朗读课文: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绿叶的梦》。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语气。
5.3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绿叶的梦想和大树的关系。
5.4 观察与描述: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绿叶植物,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描述绿叶的生长过程和梦想。
学生互相展示和交流自己的观察和描述。
5.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学生的观察和表达,强调绿叶的重要性和梦想的意义。
学生思考自己有什么梦想,如何努力实现梦想。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评估:观察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的发音、语调和表达。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绿叶的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抓住课文的主要部分,联系生活实际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熟练掌握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乐于像作者一样热爱生活,关爱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的.2.教学难点:体会“我”为什么对绿叶那么着迷?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以读代讲。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审题导入,设疑、激趣。
我们大家每个人都做过梦,谁来说一说你都梦到过些什么内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葛翠琳的文章《绿叶的梦》(教师板书课题:绿叶的梦),看一看作者的梦里都有些什么?跟我们的梦有什么异同?那么课题为什么叫《绿叶的梦》呢?(悬疑)二、教师指导自渎课文,自学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勾画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
2.学生利用字典把不会读的字注上拼音,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正音。
4.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生字,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字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结构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练习生字的结构和书写。
5.教师提示生字、新词中易错的笔画,指导学生书写。
6.多音字的教学。
7.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作者什么时候的事?(童年的记忆)8.指明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抓住“我”对绿叶最着迷的重点句子。
9、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调动自身生活经验,体会“着迷”一词。
师:同学们,你有什么特别着迷的东西或者事情吗?当你对它入迷、入神的时候是怎样的表现?第二课时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作者重点回忆了童年的哪些事?哪些段落写了这个重点内容?(默读时要结合提示来思考。
)2.把课文中没有读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其余同学边听边作补充。
四年级上册《绿叶的梦》教案范文

四年级上册《绿叶的梦》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绿叶的梦》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阅读。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绿叶的梦》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2.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资源,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品味语言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3.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图片等资源,方便学生学习和理解。
4.2 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课堂互动。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课堂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5.2 课文朗读(10分钟)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
5.3 生字词学习(10分钟)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和阅读方法。
5.4 课文理解(10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5.5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时间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创作一个关于绿叶追求梦想的故事。
6.2 资源共享邀请其他学科的老师,为学生分享关于梦想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第七章:课堂评价7.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绿叶的梦》教案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绿叶的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五单元《绿叶的梦》。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感悟,以及通过课文学习观察自然、体验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熟练认读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水平,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挂图。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绿叶茂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同时讲解生字词。
3. 课文精讲:对课文进行逐段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经典句子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会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含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朗读感悟: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绿叶的梦》2. 生字词:绿叶、梦想、飘荡、繁星、闪烁、温暖、欢歌、摇曳。
3. 重点句子:绿叶在春风中飘荡,像一群绿色的梦想在飞翔。
4. 课文结构:总分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绿叶的梦境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课后可布置观察大自然、体验生活的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绿叶的梦》公开课课堂教案(通用5篇)

《绿叶的梦》公开课课堂教案(通用5篇)《绿叶的梦》公开课课堂教案(通用5篇)《绿叶的梦》公开课课堂教案篇1绿叶的梦教学重点学习抓住课文重点局部,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教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学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情感目标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第一课时一、宣布课题,设疑激趣。
每个人都有许多童年的回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绿叶的梦》(板书课题)看看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课题又为什么叫《绿叶的梦》。
1、仔细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
2、在小组基全班,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习的形式,熟记熟读生字词语,,有针对性地正音,提示生字中易错的笔画。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考虑:这篇课文重点回忆了作者童年的什么事?哪些段1、学习生字推荐记忆的方法。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3、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
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协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1、学生默读全文(默读时要结合“泡泡框”中的提示来考虑。
)2、然后议论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身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落写了这个重点内容?第二课时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我”对绿叶着迷的的句子和段落,读一读,体会“我”为什么对绿叶那么着迷?2、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是怎样一步一步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3、解题:课文为什么以“绿叶的梦”为题?二、朗读课文,加强感悟。
《绿叶的梦教案》

《绿叶的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绿叶的结构和功能,知道绿叶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
(2)让学生理解绿叶的梦是指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的养分吸收和运输。
2.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绿叶的能力,并能用语言描述绿叶的特点。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绿叶的梦的过程。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绿叶的结构和功能,绿叶的梦的过程。
2. 教学难点:绿叶的梦的机理,绿叶的光合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绿叶的结构和功能。
2. 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绿叶的梦的过程。
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绿叶的图片、实物。
2.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植物标本、酒精、碘液等。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绿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绿叶的颜色和形状。
(2)提问:“你们知道绿叶是怎么变成绿色的吗?”引发学生对绿叶的思考。
2. 新课导入:(1)介绍绿叶的结构和功能,如图示绿叶的各个部分。
(2)讲解绿叶的光合作用,让学生明白绿叶是如何产生有机物的。
3. 实验探究:(1)引导学生观察植物标本,了解绿叶的梦的过程。
(2)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绿叶的梦的过程。
(2)提问:“绿叶的梦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绿叶的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绿叶的结构图,并写一篇关于绿叶的梦的小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绿叶的结构和功能的掌握程度,学生对绿叶的梦的过程的理解,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验报告。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2.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范文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绿叶的梦》教学设计范文《绿叶的梦》教学设计1[课时目标]1、让学生认读生字:粱、瓢、搜、汇、岗、旷、章、痰、忆;要求会写的字:汇、岗、戒、章、枣、刺、陈、毒、忆;要掌握的生词有:汇拢、土岗、戒指、乐章、枣树、刺伤、陈列、解毒、记忆。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读懂课文内容,提出阅读问题。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
1、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童年回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绿叶的梦》,看看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2、板书课题:绿叶的梦。
3、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出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小组内: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做笔记。
3、在小组内交流熟记生字词语的方法。
4、邻桌同学利用生字卡,认读生字,读错的字词,予以纠正,再多读几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教师引导思考:这篇课文重点回忆了作者童年的什么事情?2、哪些段是重点内容?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3、学生把不理解的地方记批注。
3、小组交流课文的大体内容,多给平时不爱交流的同学时间,鼓励多发言,提高合作意识和胆量。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4、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我”对绿叶着迷的的句子和段落,读一读,体会“我”为什么对绿叶那么着迷?2、出示学习提纲:①作者怎样写采集标本的?制作标本的?讲述了哪些绿叶的知识和趣闻的?②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是怎样一步一步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3、讨论交流4、小组汇报。
5、合作探究:①课文为什么以“绿叶的梦”为题?学生合作交流。
课文《绿叶的梦》教案范文

《绿叶的梦》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绿叶的梦》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课文《绿叶的梦》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探讨课文中的自然描写和情感表达。
进行相关的写作和创作活动。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绿叶的梦》的主要内容和情节的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自然描写和情感表达的理解和分析。
学生创作活动的指导和评价。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内容。
讨论与思考:鼓励学生就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寓意进行讨论和思考。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和创作活动,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3.2 教学手段课文:《绿叶的梦》文本。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准备准备课文《绿叶的梦》的文本。
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等教学资源。
4.2 教学过程步骤引入新课:通过引入自然环境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和情节。
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创作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和创作活动,展示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写作和创作活动等,对学生的理解和创作能力进行评价。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对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寓意的理解。
5.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其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6.1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课后的讨论和思考,深入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和创作活动,如写一篇关于自然环境保护的短文或创作一幅相关的绘画作品。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绿叶的梦》优质教案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绿叶梦》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绿叶梦》这篇课文中遨游。
该课文属于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绿叶梦想以及它为实现梦想所付出努力。
具体内容包括:描述绿叶梦、绿叶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以及它如何克服困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理解课文、表达自己观点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教学难点:理解绿叶为实现梦想所付出努力,培养学生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绿叶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绿叶特点,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含义。
(2)解析课文,通过提问、回答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是绿叶,描述自己梦想,并讨论为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哪些努力。
5. 例题讲解:针对课后练习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绿叶梦》2. 主要内容:描述绿叶梦绿叶成长过程中困难绿叶克服困难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用自己话复述绿叶梦。
(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绿叶为实现梦想所付出努力。
(3)仿写一篇关于自己梦想短文。
2. 答案:(1)绿叶梦想是变成一片金色树叶,为大地增添美丽。
(2)绿叶在成长过程中遇到风雨、虫害等困难,但它努力吸收阳光和水分,不断壮大自己,最终实现梦想。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绿叶为实现梦想所付出努力,培养学生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绿叶的梦》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是情感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绿叶的梦》这篇优美的散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快乐的童年生活画卷,揭示了人类置身于大自然的愉悦和欢欣。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绿叶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欢乐,感受作家的情感,抒发自己对自然的情怀,乐于像作家一样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感情朗读,反复朗读,使课文语言所蕴含的情感与自己的情感相通,从而读懂“绿叶的梦”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悟出自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二、教材分析:本文是冀教版四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第四单元以“生命离不开绿色”为主题,学习本单元,一是在于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是培养学生关爱绿色生命、爱护绿色家园、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这一切,要让学生紧紧抓住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在自读自悟中,自己去领略、去感受、去回味。
《绿叶的梦》这篇散文,作者用诗意的题目、诗意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美好的童年生活。
读着它,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淡淡的回忆与美好的向往之中。
三、学生分析:《绿叶的梦》作者用诗意的题目、诗意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美好的童年生活,这篇课文会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沉浸在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中。
从学情调研的结果来看,怎样引导学生体会绿叶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欢乐,感受作家的情感是学习的重难点。
首先介绍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让孩子们走进作者,从作者的角度去想,去体会。
再让学生去身边的环境中搜集树叶并制作树叶作品,绿叶随处可见,但现在的孩子却往往不去关注。
通过让学生搜集树叶并制作树叶作品,使学生体验到置身大自然的快乐,缩小学生生活与作家生活时代之间的差异,引发学生的共鸣。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自主学习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选择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生会学的开心,学的主动。
大自然是孩子的乐园,想象力是孩子的翅膀,让孩子乘着想象的翅膀飞翔在大自然的乐园里,尽情地玩耍,在玩中学、学中玩,会使学生乐于像作家一样关爱生活,关爱大自然。
四、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碾磨、启蒙、标本、觅食、洋溢、清热明目、祛痰止渴”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顿号的用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第五自然段,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
4.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孩子们在大自然里和绿叶快乐嬉戏的场面展开想象,体会绿叶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和作家所要传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课文的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则具体描写了孩子们快乐的“绿叶之梦”。
这三段是课文理解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中,要赋予学生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说出各自的感受。
可结合课后的习题“绿叶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来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策略:学生课前收集落叶体验投身大自然的快乐,课堂以学生小组活动为主。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1、课前要求学生搜集落叶,体验投身大自然的自由、快乐。
2、搜集关于植物的资料,了解相关落叶的知识。
二、导入部分:实物展示,激趣读文。
三、师生互动部分:1.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课件出示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生词的意思。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检查学习情况。
三、理解课文,感悟语言。
1、默读课文示思考: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是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的勾画有关的重点词句,并在书旁写下批注。
2、学生分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预设:第三自然段:回归大自然的孩子们开心快乐、无拘无束的场面。
“跑遍”、“爬大树、钻丛林”、“欢乐的笑声”、“乐谱”在这些文字中我们看到孩子们对美的向往与追求跃然而出。
(1)在大自然之中,孩子们有哪些快乐?把你感受到的作者采集绿叶觉得快乐的地方认真地读一读,说一说你的体会。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大自然给予你的快乐有哪些?(3)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这一段。
(要引导学生在讨论时要紧紧抓住文本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谈感受、谈体会,并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要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读出情感来。
)第四自然段:写采集绿叶也会争强和探险,甚至受伤。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默读思考:采集树叶的活动几乎使每个人受了伤,这与快乐有什么关系?③交流体会。
④小组内练习有感情朗读。
第五自然段:“背着、扛着、奔跑、欢呼、搂、积、躺、翻、坐”一系列的动词描写,使孩子们的形象跃然纸上,也使得孩子们野外活动那种愉悦的心情、畅快淋漓的感受画面般展现在我们面前。
(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孩子们采集树叶时的一系列动词。
(2)课件出示带顿号的句子。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知道顿号的用法。
“那许许多多留做标本的叶子,成了我们的珍宝:圆形的、条状的、桃形的、针状的、蛋形的、元宝状的、叶面带茸毛的……”(让学生展开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顿号的用法。
)(3)指导练习有感情朗读。
(4)试背诵本段。
(通过读、议、想、背等环节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学中紧紧抓住描写“绿叶着迷”的重点词句,将重点串在一条线上,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独立阅读、静思默想,用心感受,身临其境;之后,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品析朗读课文,理解体会课文充满童心童趣。
同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积累了语言。
)3.课件出示练习绿叶的梦是快乐的梦,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绿叶的梦是_____的梦,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对课文的理解,更是对课文语言的内化,既读懂了课文,又联系了生活中的真实体验,将文本与现实的情感有机融合。
)《绿叶的梦》课堂实录部分入课伊始,老师先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再默读课文并思考师:同学们,我们对课文的学习不仅只是为了知道写了什么,更要深入体会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并能通过想象再现当时的画面,用感情朗读表现出自己的体会。
同学们在小组内认真朗读课文后交流你找到的重点句子?学生分组学习活动。
师巡视参与讨论。
学生分组交流。
生:我们小组找到的是“星期天,我们跑遍密密的树林、荒凉的墓地、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和一道道土岗子。
”读了这句话我很羡慕他们的无拘无束,能去这样多的地方玩耍。
师:他们为采集绿叶,足迹几乎遍布了大自然的每个角落,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读一读它们。
生:密密的树林、荒凉的墓地、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和一道道土岗子。
我们小组发现顿号在这里出现的次数最多。
师:顿号常用在并列的词语或词组和短语之间,再读这句话,读了这些词组你能想象到些什么样的画面?生:我好像看到孩子们自由自在地奔跑着穿过广阔的田野来到茂密的树林中采集绿叶,还有的在小河边采野花呢,他们都是那样的开心。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
还有哪个词更能体会到他们的自由自在?生:跑遍师:是的,“跑遍”这个词语更能体现出他们的足迹已遍布大自然的每一寸土地。
怎样朗读才能更充分表达出这种欢乐的心情呢?板书:自由师:要注意这些并列的词语在朗读时读出节奏,谁再来读一读?生:星期天,我们跑遍密密的树林、荒凉的墓地、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和一道道土岗子。
师:同学们齐读一遍。
师:还有哪组交流找的其他句子吗生:我们小组找的是这句“爬大树、钻丛林,欢乐的笑声惊飞了觅食的小鸟儿。
”欢乐的笑声惊飞了觅食的小鸟儿,读到这句我觉得他们玩得真是太开心了,我好像能听到他们的笑声呢。
师:是啊,本来应该是温文尔雅的小姑娘,可是去像男孩子一样爬大树、钻丛林,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他们是多么无拘无束啊。
师:小组成员还有补充吗?生:我找的是这句“篮子里装满了各种绿叶,嬉笑,打闹,把元宝树叶穿成项链,用金黄色的菟丝子草做成戒指和手镯,豆角花挂在耳朵上,野菊花插满了小辫儿……”这句写出了他们的收获。
师:除了收获你还会让你感受到什么?生:我还觉得很有意思,他们能用这些树叶做戒指、项链很好玩的。
师:可能这里有些植物我们还没见过吧,哪一组来展示你们找到一些图片【分别展示这些植物的图片,学生观赏并讨论】师:你们觉得这些植物怎么样?生:我们小组认为这些孩子们要用这些绿叶来装扮自己,说明他们很爱美呀。
师:老师觉得你也是爱美的小姑娘,你把这句话来读一读。
生:篮子里装满了各种绿叶,嬉笑,打闹,把元宝树叶穿成项链,用金黄色的菟丝子草做成戒指和手镯,豆角花挂在耳朵上,野菊花插满了小辫儿……”师:这些心灵手巧的孩子们不仅爱大自然,还能从大自然中寻找美的事物来装扮自己,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你是不是也觉得大自然的魅力是无穷的了?生齐答:是师:现在老师请爱美的小伙子来读读这句。
生:篮子里装满了各种绿叶,嬉笑,打闹,把元宝树叶穿成项链,用金黄色的菟丝子草做成戒指和手镯,豆角花挂在耳朵上,野菊花插满了小辫儿……”师:有没有注意这句末的省略号在这里有什么含义《绿叶的梦》教学反思《绿叶的梦》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用爱之心、美之眼、情之笔抒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
用诗意的题目、诗意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美好的童年生活,字里行间都散发出大自然的浓郁、清新的气息,都散发着童年生活的真实、美好。
教学重点就是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孩子们在大自然里和绿叶快乐嬉戏的场面展开想象,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调动生活体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让学生入情入境,去美美的阅读,细细的品味。
体会绿叶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欢乐,感受作家的情感,抒发自己对自然的情怀,乐于像作家一样关爱生活,关爱大自然。
我采用以“读”为主,“读”“议”“想”结合的方法,学生小组合作理解课文。
并围绕“在童年的记忆中,绿叶为什么最使我着迷?”“绿叶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开展自主学习,启发学生表达各自不同的观点和感受。
学文时,我着重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朗读。
然后学生谈自己独特的感受。
学生通过读课文,觉得作者的生活生动有趣,和自己的生活一比较,孩子对作家的生活产生了羡慕之情。
当学生谈到:那许许多多留做标本的叶子,成了我们的珍宝:圆形的、条状的、桃形的、针壮的、蛋形的、元宝状的、叶面带绒毛的……我鼓励学生去探索,搜集,从自然界中获取更多的有关绿叶的知识。
从整堂课的教学情况看,我所采用教学策略并没有大的问题,学生在体会大自然给作者带来快乐的段落时,我引导学生想象一下作者的生活,还介绍一下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让孩子们走进作者,从作者的角度去想,去体会。
让孩子们成为文中的孩子们,在大自然中跑遍可以去的每一个角落,体会作者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