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新旧基本准则的重大差异
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变化对比分析
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变化对比分析12-21 文章来源:职称在线文章作者:职称在线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1、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第十四条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已售存货,应当将其成本结转为当期损益,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也应当予以结转。
改进后《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取消了后进先出法,我国修订的存货准则也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主要是因为后进先出法不能真实反映存货流转,这一决定并不排除和后进先出法相似的能够反映存货流转的特殊成本法。
2、关于存货的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问题第十条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处理。
(第四条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投资性房产等。
)这一问题将由修订后的借款费用准则予以规范,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将扩大到某些存货项目,如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够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1、母子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第五条下列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本准则第七条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一)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本准则规定的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
(二)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2、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成本的计量第九条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
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会计准则是规范企业如何编制财务报表和披露信息的一套规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会计准则也在不断演变和更新。
这就导致了新旧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新旧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异以及其影响。
1.核算方法的变化新旧会计准则在核算方法上存在一些不同。
旧会计准则采用的是费用计入期间法,即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而收入则在实现时计入当期。
而新会计准则则更加强调权责发生制,即将应计的费用和收入都计入当期。
这意味着,新会计准则更加注重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实时把控,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财务信息。
2.资产计量方法的变化旧会计准则通常采用历史成本法来计量资产,即以购入成本作为资产的计量依据。
而新会计准则更加注重市场价值和公允价值,通常采用公允价值法计量资产。
这意味着,新会计准则更加注重对资产价值的准确反映,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3.投资房地产的处理差异新旧会计准则在对投资房地产的处理上也存在差异。
旧会计准则通常将投资房地产纳入固定资产,并按照历史成本法计量。
而新会计准则通常将投资房地产视为投资性房地产,并采用公允价值法计量。
这意味着,在新会计准则下,投资房地产的价值会更加准确反映市场波动的影响。
4.外币货币兑换的处理差异新旧会计准则在外币货币兑换的处理上也存在差异。
旧会计准则通常采用固定汇率法,即将外币货币兑换按固定汇率计入当期。
而新会计准则通常采用交易日期汇率法或最近交易日汇率法,即将外币货币兑换按当时市场汇率计入当期。
这意味着,在新会计准则下,外币货币兑换的影响会更加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5.报表格式和披露要求的变化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的格式和披露要求进行了更新和调整。
新会计准则通常更加注重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比较性,要求企业提供更多的信息用于投资者的决策。
同时,新会计准则还要求企业对一些重大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重大的会计差错进行明确的披露。
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对企业和投资者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新旧会计准则对或有事项的主要差异
新旧会计准则对或有事项的主要差异(一)新旧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异1.结构发生了变化。
旧准则主要是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形式,其结构一般包括引言、定义、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或有事项的披露、附则等部分内容。
新准则采用的是中国法律“章节加条文”的形式。
2.定义的内涵有增有减。
旧准则结构中单独列有“定义”部分内容,并对“或有事项”、“负债”、“资产”、“或有负债”、“或有资产”5个定义进行了阐述。
新准则未单独列示“定义”部分内容,其定义是与相关内容一同规范的。
不仅新旧准则定义的数量有变化,而且同一定义,新旧准则也有差异。
3.新准则增加的内容。
主要有:(1)企业在确定最佳估计数时,应当综合考虑与或有事项有关的风险、不确定性和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2)估计负债的范围更加详细。
关于估计负债,旧准则未明确提出此概念,只是给出了确认估计负债的条件,新准则除提出了“估计负债”概念外,还增加了估计负债的范围:①待执行合同变成亏损合同的,该亏损合同产生的义务满意确认估计负债的条件,应当确认为一项估计负债;②企业担当的重组义务满意确认估计负债的条件,应当确认为估计负债。
并规定了企业担当重组义务的标准以及确定估计负债金额的内容。
表明企业担当重组义务的标准是:第一,有具体、正式的重组计划,包括重组涉及的业务、主要地点、需要补偿的员工人数及其岗位性质、估计重组支出、计划实施时间等;或经营方式的计划实施行为。
第二,该重组计划已对外公布。
企业担当重组义务而确认的估计负债金额是与重组有关的直接支出。
而不包括留用员工岗前培训、市场推广、新系统和营销网络投入等支出;③新准则规定,企业不应当就将来经营亏损确认为估计负债。
4.披露内容的变化。
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关于披露部分,其内容清楚,表述简练并概括,重点更为突出,主要变化在于对估计负债的披露。
旧准则并未详细说明应披露的内容,而新准则对估计负债披露的内容做出详细要求,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估计负债有关的下列信息:估计负债的种类、形成原因以及经济利益流出不确定性的说明;估计负债的期初、期末余额和本期变动状况;与估计负债有关的预期补偿金额和本期已确认的预期补偿金额。
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变化对比分析
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变化对比分析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变化对比分析论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
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变化对比分析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新会计准则体系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的新理念,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个部分构成。
和旧的会计准则相比,新准则从基本会计准则到具体会计准则都作了较大的改动。
关键词: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引言2006年2月,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
新会计准则体系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我国企业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个部分构成。
和旧的会计准则相比,新准则从基本会计准则到具体会计准则都作了较大的改动。
1、修订的原因1.1 从基本准则在会计法规体系中的地位看,修订更新基本准则是与现行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内容保持协调一致的迫切需要。
旧基本准则颁布于1992年。
十几年来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法规体系中国家法层次的《会计法》已于1999年被修订。
2000年国务院又出台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行政法规。
这些新法律法规体现了新经济环境下会计核算的新标准。
会计准则作为部门规章必须依据会计法律和会计行政法规的规定,因而迫切需要修订相关内容。
1.2 基本准则在会计准则体系中的统驭性地位决定必须对其修订。
新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组成。
基本准则是“纲”,是“准则的准则”,在准则体系中其统驭作用,它不仅是指导各项具体准则建立的指导性原则,而且是调整企业会计行为的普遍性规范。
旧基本准则无法实现其引领作用,必须对其修订。
2、新准则的主要变化2.1 新基本准则与旧基本准则的比较新基本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
新旧基本准则重大差异的比较
新旧基本准则重大差异的比较【摘要】本文将对新旧基本准则进行深入比较,从背景介绍、核心理念、风格和语言、内容和结构、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新基本准则与旧基本准则在许多方面存在重大差异,包括理念的变化、书写风格的不同、内容结构的调整以及适用范围的扩大。
尽管两者存在一些共同点,如对基本原则的尊重和对文字表达的追求,但新基本准则的优势在于更加贴近实际应用、更具现代性和科学性。
通过对新旧基本准则的对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基本准则的演变过程和对创作和修订的影响,为我们正确运用和理解基本准则提供更深入的参考。
【关键词】新旧基本准则、重大差异、比较、背景介绍、核心理念、风格、语言、内容、结构、适用范围、共同点、优势、结语1. 引言1.1 新旧基本准则重大差异的比较新旧基本准则是管理学和领导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对于组织的运作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变化,新旧基本准则也在不断演变和更新。
新旧基本准则之间存在着许多重大差异,这些差异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作用。
在新旧基本准则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论在背景、核心理念、风格和语言、内容与结构、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也体现在具体的组织实践和管理行为中。
通过对新旧基本准则的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实践意义,为组织的效益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本文将从背景介绍、核心理念对比、风格和语言的差异、内容与结构的区别、适用范围的不同等方面对新旧基本准则进行全面的比较和分析,探讨其共同点和优势,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是管理学和领导学领域的重要课题,通过对新旧基本准则的比较,可以更好地应对变革和挑战,提升组织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2. 正文2.1 背景介绍新旧基本准则的重大差异是指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基本准则之间存在的差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观念和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新旧基本准则之间的差异也日益显现出来。
会计政策解读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差异比较
会计政策解读-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差异比较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要求上市公司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与原基本会计准则相比,新基本准则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1、整体结构的变化:原基本准则为十章,分别为总则、一般原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财务报告以及附则等。
新基本准则为十一章,除新增了第九章"会计计量"之外,将第二章的名称由"一般原则"修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突出了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有用的信息。
2、修改了基本准则的目标。
原基本准则的目标为统一会计核算标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新基本准则则将目标修改为统一企业会计标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也就是说增加了"规范会计行为".3、增加了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旧基本准则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并未作明确的规定。
新基本会计即第四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4、对会计的一般原则进行了较大的修改,这不仅表现在基本准则章节名称的变化,而且还表现在具体的内容上。
新会计准则将原基本准则中的"一般原则"章节变更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原基本准则中规定了12项基本原则,即7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重要性、明晰性)和5个计量和确认方面的基本原则(实际成本计价原则、费用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支出原则及谨慎性原则)。
新基本准则则进行了补充与修改,将会计原则修改为8个原则(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新旧会计制度的整体内容比较
新旧会计制度的整体内容比较1.会计准则的变化:新旧会计制度中最显著的差异之一就是会计准则的变化。
旧会计制度通常采用的是传统的现金制会计,即只记录现金的流入和流出,而新会计制度则更注重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进行全面、准确的反映。
新会计制度通常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会计,即将所有与企业有关的权利和责任都进行记录和核算。
此外,新会计制度还在一些重要领域,如金融工具会计、收益确认等方面做出了更为详细和具体的规定。
2.会计报表的变化:新旧会计制度对会计报表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旧会计制度通常只要求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而新会计制度则更加注重信息的全面性和透明度。
新会计制度通常要求企业编制附注和其他附属报表,以提供企业的详细财务信息,如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
3.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新旧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方法和原则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旧会计制度通常比较灵活,对一些预计损失和资产价值的调整比较宽松,而新会计制度更加强调确认和计量的准确性和谨慎性。
新会计制度通常要求对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权益、收入和费用都进行明确和详细地确定和计量,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4.会计审计要求的变化:新旧会计制度对会计审计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旧会计制度通常只要求进行财务审计,即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核,而新会计制度则更加注重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审计。
新会计制度通常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5.会计信息披露的变化:新旧会计制度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也有所不同。
旧会计制度通常只要求企业对财务报表进行公开披露,而新会计制度则更加注重企业的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和透明度。
新会计制度通常要求企业对与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有关的信息进行披露,以提高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了解。
总的来说,新旧会计制度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对会计准则、会计报表、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审计要求和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同要求。
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
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一、准则体系组织实施安排新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所有大中型企业(包括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全面推行,也就是所有大中型企业同时执行统一的会计标准,而不再采取“先在上市公司实行”之类的分块分步推行办法,届时大中型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无需专门审批。
小企业仍执行现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不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
同时,所有现行的暂行规定、补充规定、行业会计核算办法、问题解答等一律废止(但其中的可用内容将继续体现于新的会计科目、会计报表体系中),以解决目前会计规范过多过杂的问题。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主要内容1、基本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了整个准则体系的目的、假设和前提条件、基本原则、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会计报表的总体要求等内容。
会计准则体系的总体目标是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投资人、债权人、社会公众、有关部门和管理当局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这是全社会对会计信息共同的基本标准。
总则部分同时也明确了会计的基本假设,包括持续经营(表明该准则体系中不含破产清算会计准则)、会计主体、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其中对会计分期问题,由于《会计法》的限制,仍然规定以日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
基本准则第二章为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就是会计基本原则。
其中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
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权责发生制并入会计分期基本假设,历史成本体现在会计要素的计量中。
新会计准则体系下的会计要素仍保留原先的六要素分类,规定的主要内容为定义和相关的定性规定。
会计要素的计量单列一章。
目前基本会计准则明确以历史成本为各会计要素的计量基础,但如果能取得公允价值并且公允价值可以可靠计量,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本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新旧会计准则对比
新旧会计准则对比会计准则在全球范围内起着重要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根据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发展需求和方向,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地进行修订和更新。
新旧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有所差异,接下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对比。
1.目标和原则旧会计准则主要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追求可比性和稳定性。
而新会计准则则更加注重市场价值,追求更真实和准确的信息披露。
新会计准则更注重用户和利益相关者对财务信息的实质性理解,提高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用性。
2.计量方法在计量方法方面,旧会计准则主要采用历史成本法,即以购买或者生产物品的成本作为计量依据。
而新会计准则则允许使用公允价值法,即以市场价格作为计量依据。
这样,新会计准则能更准确地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提供更具信息量的财务报表。
3.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是新会计准则的一个重要特点。
旧会计准则中的资产与负债大多按照历史成本或可实现的净现值计量,公允价值只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使用。
而新会计准则则更广泛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特别是对于金融工具和投资性房地产等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成为了主要的计量方法。
4.资产减值测试旧会计准则中的资产减值测试主要基于固定线性测试,即根据一些固定法则或比例进行测试,而新会计准则则更加强调个案评估。
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基于公允价值进行资产减值测试,通过对收益流量产生潜在影响的风险进行评估,更加准确地评估资产减值。
5.连续经营前提旧会计准则中,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默认为连续经营。
而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仅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做出终止经营的假设,从而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6.新项目的规范新会计准则还引入了新的会计项目和新的核算要求。
比如,准则引入了商誉和金融工具等新的会计项目,要求更准确地反映企业价值和风险。
同时,新会计准则还对租赁、收入和金融租赁等方面的会计处理进行了重大。
总体来说,新旧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计量方法、资产减值测试、公允价值计量等方面,新会计准则更加注重真实性和市场价值。
新旧准则差异分析
新旧准则差异分析:【摘要】本文对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以下简称新准则)和旧《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原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了比较,指出新准则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一、新旧会计准则之异同分析(一)准则名称改变原准则的名称为《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新准则的名称为《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新准则将“会计差错更正”修订为“前期差错更正”。
(二)增加了无法进行追溯调整和追溯重述的规定,并要正确理解追溯重述法运用追溯调整法需要确定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运用追溯重述法需要确定前期差错的影响金额。
如果这种影响无法合理确定,追溯调整和追溯重述也就无法进行。
因此,新准则增加了无法进行追溯调整和追溯重述的规定。
就以前某一特定期间而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即可认为无法对会计政策变更应用追溯调整法进行调整或无法对某项前期差错应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1.应用追溯调整法或追溯重述法的影响数不能确定;2.应用追溯调整法或追溯重述法要求对管理层在该期当时的意图做出假定;3.应用追溯调整法或追溯重述法要求对有关金额进行重大估计,并且不可能将提供有关交易发生时存在状况的证据和该期间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信息这两类信息与其他信息客观地加以区分。
实际工作中,要正确理解并按规定执行。
而且,要正确理解追溯重述法,它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
例如:2005年年报中的收入为1100万元,在2006年10月发现多计收入100万元;在编制2006年年报时,应视同该差错没有发生过,即2005年的年收入应改正为1000万元。
:(一)会计政策变更新准则要求,除特殊情况外,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变更引起的累积影响数调整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
因此,会计政策变更将直接影响期初的留存收益,使所有者权益出现变动。
新旧基本准则重大差异的比较
专业的论文在线写作平台
新旧基本准则重大差异的比较
摘要: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面临着新形势带来的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本文通过对新基本准则(2006)与原基本准则(1992)的比较,揭示新准则在确立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建完整的会计准则层级体系,拓展准则制定的YYY依据和明确会计目标等方面与原准则间的差异,以便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新的基本准则。
关键词:基本准则;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目标;会计要素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简称新准则)是对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简称原准则)的继承、发展和完善。
相比较而言,新准则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确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葛家澍(2003)曾经指出:“各国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越来越感到:科学的会计准则应当在首尾一贯、内在严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否则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在制定具体会计准则时可能产生的意见分歧”。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定义为:由目标和与它关联的基本概念组成的一个连贯、协调、内在一致的理论体系,用于评估企。
新旧基本准则重大差异的比较
新旧基本准则重大差异的比较【摘要】本文主要比较了新旧基本准则在债券持有期、伦理规范、投资组合构建、风险控制和信息披露要求等方面的重大差异。
在债券持有期方面,新基本准则更加强调长期投资,注重企业发展和稳定性;在伦理规范方面,新基本准则对投资者行为和道德要求更加严格和细致;在投资组合构建和风险控制方面,新基本准则更加注重多元化和风险管理,并提出更加全面的指导原则;在信息披露要求方面,新基本准则更加强调透明度和及时性。
这些差异将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促使投资者更加注重长期投资和风险管理,推动市场更加透明和健康发展。
未来,随着市场环境和投资需求的变化,新旧基本准则将继续适应和发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挑战和机遇。
【关键词】债券持有期、伦理规范、投资组合构建、风险控制、信息披露要求、差异、市场影响、发展趋势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经济金融领域,新旧基本准则的重大差异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针对投资者、机构和监管层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新旧基本准则在债券持有期、伦理规范、投资组合构建、风险控制和信息披露要求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和行为,也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在债券持有期方面,新旧基本准则对持有期的要求存在一定差异。
老旧基本准则更注重长期投资,强调稳健的投资策略和持有,而新基本准则更加注重短期投机和交易活动,倡导更为灵活和快速的操作方式。
这种差异导致了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品种和投资期限时需要更加谨慎和理性,以避免长期和短期市场波动对投资组合的影响。
在伦理规范方面,新旧基本准则也存在着重大差异。
老旧基本准则更加注重个人和团队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强调诚信、正直和敬业精神。
而新基本准则更加注重市场行为的规范和法律合规,倡导依法合规、公平交易和信息披露的原则。
这种差异体现了金融市场的监管标准和要求在不断提升,对于投资者和机构而言也提出了更高的道德和行为要求。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对比分析
换 出资 产 账 面 价 值 的差 额 计 入 当期 损 益 。 由此 产 生 的结 果 是 :
() 2 在财务报表组成方面 。旧准则规定 的财务报表包括资
计报 表 附注 和 财 务情 况 说 明书 。新 准 则 规 定 的财 务报 表至 少 应
允 价 值 和 应 支 付 的相 关 税 费作 为 换 入 资 产 的 成 本 , 允 价 值 与 产 负 债 表 、 益 表 、 务状 况 变 动 表 ( 现 金 流 量 表 ) 附 表 及 会 公 损 财 或 、
会 计 信 息质 量 ; 新准 则将 目的修 改 为 : 了规 范 会 计 确 认 、 量 为 计
三 、 计 要 素 定义 的对 比分 析 会 新准 则 会计 要 素 定义 史 为 科 学 。新 准 则会 计 要 素 仍 保 留 旧 准 则 六 要 素 的 名 称 及 分 类 , 对 其 定 义 按 照 《 业 财 务 报 告 条 但 企
() 1 会计 准 则 目的对 比 。旧准 则 规 定 的会 计 目的 为 : 适应 则 : 为 以历 史 成 本 为 基 础 , 非 条 件 比较 充 分 , 则 , 允 价 值 是 除 否 公 我 国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发 展 的 需 要 , 一 会 计 核 算 标 准 , 证 不 允 许 滥用 的 。 统 保
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差异比较
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差异比较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顺应中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强化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理念,首次构建了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性的跨越和历史性的突破。
为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准则,现就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差异比较如下。
一、补充新准则,形成系统化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在现行准则的基础上增添了若干新准则,例如:涉及房地产行业的准则《投资性房地产》(No.3),涉及农业的准则《生物资产》(No.5),涉及金融、证券行业的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No.22)、《金融资产转移》(No.23)、《套期保值》(No.24)、《金融工具列报》(No.37)等,涉及保险企业的准则《原保险合同》(No.25)和《再保险合同》(No.26),涉及能源企业的准则《石油天然气开采》(No.27),涉及外贸企业的准则《外币折算》(No.19)以及涉及薪酬和个人收入的准则《职工薪酬》(No.9)、《企业年金基金》(No.10)、《股份支付》(No.11)及《政府补助》(No.16)等,使我国不同行业企业在遇到具有行业特色的特殊性问题时直接有据可依。
另外,新准则中还增添了《每股收益》(No.34)和《分部报告》(No.35)等准则,对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具体计算方法和分部报告的具体披露内容与方法等事项做了详细规定。
对于第一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所可能引发的问题在《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No.38)中进行了相应规范。
二、核算一般原则的变动,操作性更强与现行基本准则相比,新的会计基本准则中取消了对历史成本原则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的明确规定,并且对于配比原则也未在“总则”中单独列项反映,而是在“费用”第35条中规定:“企业在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期,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这实际上就是现行准则中所谓的“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可比”,但新的说法更加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对比分析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对⽐分析2019-05-19⼀、基本准则的总体对⽐分析(1)会计准则⽬的对⽐。
旧准则规定的会计⽬的为: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统⼀会计核算标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新准则将⽬的修改为:为了规范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修改后的基本准则⽬标删除了⼝号性的条款,更强调了规范会计⾏为的⾸要⽬的。
(2)制定依据对⽐。
旧准则为:制定企业会计制度应遵循本准则;新准则修改为: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基本准则。
(3)准则基本内容对⽐。
旧准则主要强调了会计对象、会计假设及核算⽅法。
新准则在保留旧准则内容的同时,删去了有关会计记录⽂字⽅⾯的要求,增加了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
(4)适⽤范围对⽐。
原准则适⽤于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境外企业应当按照本准则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财务报告。
新准则适⽤于在我国境内设⽴的企业(包括公司),它在表述上更科学。
(5)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对⽐。
原准则包括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持续经营和货币计量。
新准则包括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持续经营、货币计量和权责发⽣制。
(6)新准则明确了财务会计报告⽬标和使⽤⼈。
⼆、会计计量属性的对⽐分析(1)公允价值的应⽤是新准则的⼀个亮点和新突破。
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成为会计准则体系中新增加的⾦融⼯具、投资性房地产、⾮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货币性交易等必须执⾏的内容。
新准则规定:⾮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价值的差额计⼊当期损益。
由此产⽣的结果是:这⼀交换将产⽣利润。
⽽此前采⽤的账⾯价值计算法,基本不产⽣利润。
这对于投资性地产上市公司则孕育了⼀定机会,由于可能每年重估地产价值,并以市值反映其账⾯价值,由此将直接⼤幅提⾼每股的净资产,降低市净率。
另外,由于折旧消失,相应会提⾼公司利润,有效提升公司股票的估值⽔平。
新旧会计准则差异分析对照
新旧会计准则差异分析对照会计准则是规定会计信息的编制和披露的原则和规则,用于指导企业会计信息的处理和运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新的会计准则逐渐取代了旧的会计准则。
新旧会计准则之间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可以通过对照比较来进行分析。
以下是新旧会计准则差异的分析对照。
一、资产计价差异1.固定资产的计价差异:按照旧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计价采用原价与折旧后的剩余价值相加的方式进行计价;而按照新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计价采用原价与已减值后的净值相加的方式进行计价。
2.无形资产的计价差异:按照旧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计价是基于购置或建造成本进行计价;而按照新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计价是基于取得成本进行计价。
二、收入确认差异1.产品销售的收入确认差异:按照旧会计准则,产品销售的收入确认是基于交货时点进行确认;而按照新会计准则,产品销售的收入确认是基于满足了收入识别的条件时进行确认。
2.服务收入的确认差异:按照旧会计准则,服务收入一般按照实际完成或传输服务的进度进行确认;而按照新会计准则,服务收入确认是基于满足了收入识别的条件时进行确认。
三、成本计量差异1.存货的成本计量差异:按照旧会计准则,存货计量时使用的成本一般是购置成本或生产成本;而按照新会计准则,存货计量时使用的成本一般是可变现净值。
2.金融工具的成本计量差异:按照旧会计准则,金融工具计量时使用的成本一般是购置成本;而按照新会计准则,金融工具计量时使用的成本一般是公允价值。
四、财务报表展示差异1.财务报表项目的分类差异:按照旧会计准则,财务报表项目的分类一般较为简单,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项目;而按照新会计准则,财务报表项目的分类更加细致,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其他综合收益、利润分配等项目。
2.财务报表格式的差异:按照旧会计准则,财务报表的格式一般较为传统,呈现形式相对固定;而按照新会计准则,财务报表的格式更加灵活,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基本准则新旧差异对比及动因分析
基本准则新旧差异对比及动因分析【摘要】本文对新、旧基本准则的差异进行对比,并对这些差异进行动因分析,指出隐藏在其表象后的真实含义。
2006年2月15日,新准则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的会计准则体系第一次形成,意味着中国的会计规范又在进行一次大的变革。
而其中最为耀眼的是基本准则的修订和重新出台。
作为准则的准则,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力。
一、基本准则的地位、性质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一系列新的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第一次形成了中国的会计准则体系,是我国会计史上新的里程碑。
通常我们认为会计准则体系或系列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本准则,基本准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主要规范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等;第二层次为具体会计准则,其内容涉及到企业种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是基本准则的具体应用。
在这两层体系中,基本准则是准则的准则,它指导着整个准则体系,主要是解决整个准则体系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向,是整个准则体系的基础,对具体准则的指定提供原则指导。
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基本准则叫“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
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都叫概念框架,作用主要也是指导准则的制定。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在西方国家,概念结构或框架都不属于会计准则的组成部分,也没有法律约束力,仅被认为是服务于准则的“理论”。
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被列于最低层次。
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尤其是经济、法律环境,我们的基本准则属于会计准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它指导会计准则制定的权威性和法律效力。
总之,我国是以基本准则代替概念框架,同时又赋予基本准则以法规的性质,在实质上成为准则的准则。
二、基本准则的新旧差异及动因分析新的基本准则对旧基本准则进行了大量修改和完善,全部条款由六十六条缩减为五十条,篇幅也缩减为原来的一半。
新的基本准则包括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计量、财务会计报告等十章内容,而旧的是总则、一般原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财务报告、附则十章。
(财务会计)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分析最全版
(财务会计)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分析本准则更强调可靠性。
4、财务会计报告的组成及名称有所变化。
壹是将损益表改称利润表;二是取消了选择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的要求;三是取消了财务情况说明书。
5、收入和费用的定义引入资产负债观。
会计要素的定义基本遵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但收入和费用的定义引入资产负债观,主要是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的相关条款。
6、引入“利得”和“损失”。
利得和损失区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在理论上,前壹种利得和损失尚未实现,后壹种利得和损失已经实现。
7、首次规范会计计量属性。
本准则规定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五种计量属性,而且强调企业在会计计量时,壹般应采用历史成本。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规定,财务报表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价值和现值。
8、取消“会计记账须用中文”及“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
关于用中文记账的要求,《会计法》第二十二条已经明确,会计准则不宜重复;而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划分,应通过资产、费用确认来解决。
二、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1、初始计量方面的变化。
(1)借款费用能够资本化。
对于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存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允许将借款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2)投资者投入的存货计价方法发生变化。
本准则第十壹条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存货,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即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是公允价值时,才能据此价值入账,有别于原准则壹律根据投资合同或协议的价值入账的规定。
(3)不计入存货成本的范围发生变化。
原准则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不能计入存货成本、本准则规定“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不能计入存货成本,意味着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等可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支出,能够计入存货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新旧基本准则的重大差异
摘要: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面临着新形势带来的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本文通过对新基本准则(2006)与原基本准则(1992)的比较,揭示新准则在确立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建完整的会计准则层级体系,拓展准则制定的法律法规依据和明确会计目标等方面与原准则间的差异,以便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新的基本准则。
关键词:基本准则;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重大差异;会计目标;会计要素
Abstract: Is unceasingly thorough along with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integrati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despread application and the financial instruments innovates unceasingly, accountant takes the international general commercial language, is facing the challenge which the new situation brings. Under this background, Ministry of Finance has issued newly "Business accounting in February 15, 2006 Criterion - - - Basic maxim".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new basic maxim (2006) with original basic maxim (1992) the comparison, promulgates the new criterion to establish our country's financial inventory accounting the concept frame, constructs the complete accounting standards level system, the development criterion formula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rests on and is clear about accountant aspects and during the original criterion and so on goal difference, so tha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grasps the new basic maxim.
key word: Basic maxim; Financial inventory accounting concept fram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ccountant goal; Accountant essential factor
前言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简称新准则)是对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简称原准则)的继承、发展和完善。
相比较而言,新准则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确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葛家澍(2003)曾经指出:“各国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越来越感到:科学的会计准则应当在首尾一贯、内在严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否则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在制定具体会计准则时可能产生的意见分歧”。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定义为:由目标和与它关联的基本概念组成的一个连贯、协调、内在一致的理论体系,用于评估企业财务报告,解决会计准则尚未规定而产生的新的会计问题,主要包括财务报表的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报表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等基本问题。
为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并对编制财务
报表的准则、规定和程序等进行协调。
长期以来我国没有一套完整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从原已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来看,由于缺乏统一的会计理论指导,没有明确的会计目标,导致会计基本概念不一致,存在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之间互不协调、前后矛盾的现象。
而新准则从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到报表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即所谓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完整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形成将为指导会计工作实践和具体准则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二、拓展了准则制定的法律法规依据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是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组成部分”(楼继伟,2006.2)。
准则的制定是以一定的法律法规为依据的,原准则在第一章第二条中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本准则。
”明确了《会计法》是制定准则的唯一的法律依据,未考虑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关联性,在司法实践中妨碍了其他法律法规作用的发挥。
“在许多法律人眼中,《会计法》无非是追究责任的法律机制在会计———一个独立于法律界的专业领域———这一特定部门中运作的表现形式而已,其统领下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也仅仅是由财政部门负责实施、针对会计人员、组织单位会计工作的一套技术规范,与其他经济法律制度相对脱节。
”(刘燕,2005.5)新准则在第一章第一条中明确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制定准则的依据由原来单一的《会计法》扩展到以《会计法》为核心的相关法律法规,充分考虑各法律法规的相互关系,为消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