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考试范围
儿童文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儿童文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儿童文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5分)1、寓言:一种以虚构的动物、植物或其他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们的道德行为、社会现象等的文学体裁。
2、儿歌:一种适合儿童朗诵或唱歌的诗歌形式,通常包括简单的旋律和易于记忆的歌词。
3、颠倒歌:一种特殊的儿童歌曲形式,歌词的语序和语义被颠倒,需要儿童通过思考和理解才能理解歌曲的意义。
4、讽刺诗:一种以讽刺、嘲笑、批评等手法来表达对社会现象、人物或事件的不满和批评的诗歌。
5、儿童文学: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包括儿童文学小说、儿童诗歌、儿童故事、儿童戏剧等。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6分)1.童年期文学常用的艺术手法有(B)。
A.拟人写实夸张B.象征拟人幽默C.夸张反复写实D.夸张写实幽默2.少年前期儿童最喜欢的体裁是(C)。
A.诗歌B.小说C.童话D.散文3.儿童故事的最大特征在其(B)。
A.主题集中而鲜明B.叙述明快而有童趣C.情节曲折而单纯D.语言质朴而活泼4.《雨来没有死的作者》是(A)。
A.XXXB.XXXC.任大星D.XXX5.《金色的海螺》、《神笔马良》、《寒号鸟》分别是(A)。
A.民间童话创作童话文学童话B.童话诗童话故事童话剧C.拟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超人体童话D.传统童话民间童话知识童话6.将生活故事作为儿童故事的一个门类,其划分的依据是(C)。
A.作者B.表现形式C.内容D.读者对象7.童话大师安徒生一生写下了160多篇童话作品,其代表作有(B、C)。
A.《快乐王子》B.《七色花》C.《豌豆上的公主》8.通过描写小白狼与猎人爷爷的交往,赞美了天真无邪的纯真童心的童话作品是(A)。
A.《诺言》B.《什么叫做好,什么叫做不好》C.《小儿郎,小儿狼》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14分)1.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幻想性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
(√)2.儿童文学批评是指以儿童文学为基础,在一定的文学理论指导下,对儿童文学作家作品及有关文学现象进行判断的实践活动。
儿童文学名著导读自学考试大纲

儿童文学名著导读自学考试大纲I、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和要求(一)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的目的“儿童文学教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自学者掌握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作家和读者,加深对儿童文学文本特征的理解,把握儿童文学各种体裁的特征与种类,培养阅读、鉴赏、分析、编创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自学者的文学素质与理论修养。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掌握儿童文学基本理论和文本特征,熟悉儿童文学发展史,了解儿童文学作家和读者,阅读一定量的儿童文学作品,把握儿童文学重要体裁的艺术特征和审美风格,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各类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论,初步学会改编、创作儿童文学作品。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密不可分。
本课程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前教育心理学等课程有着密切联系,彼此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H、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基本原理、学习目的与要求明确儿童文学的概念和范围;掌握儿童文学的主要美学特质;理解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概念和范围(一)“儿童文学”释义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
(二)儿童文学的范围中国古代儿童文学包括的四类作品;儿童文学和儿童读物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节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一)概述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在美学特质上的区别。
(二)儿童文学的主要美学特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质朴。
第三节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儿童文学的美育功能。
三、考核知识点(一)“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
(二)中国古代儿童文学包括的四类作品。
(三)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的关系。
四)儿童文学的主要美学特质五)儿童文学的美育功能四、考核要求(一)概念和范围1、识记: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
2、领会:(1)中国古代儿童文学包括的四类作品;(2)儿童文学和儿童读物的区别与联系。
(二)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1、领会:(1)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在美学特质上的区别;(2)儿童文学的五个美学特质。
国家开放大学《儿童文学》期末复习指导与练习

国家开放大学《儿童文学》期末复习指导与练习第一部分期末考试说明一、期末考试要求《儿童文学》教材是《儿童文学教程》(王泉根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内容为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儿童文学的内涵与外延界定、儿童文学的人文价值与美学责任、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与两大门类、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与艺术母题、儿童文学的审美创造、儿童文学的教学应用等)和儿童文学的文学体裁(包括文体体裁的界定、六大儿童文学体裁的分类及其分析与作品鉴赏等)。
考试内容基本不超出该教材范围。
二、组卷原则试卷组合主要依照“难易适中”的原则进行。
考核要求一般分为三个个层次:了解、掌握、重点掌握。
了解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点(大纲规定的)有初步的认识;掌握是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对具体问题有比较深入的认识,能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重点掌握要求学生对问题有深入的认识,能够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课外阅读,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述;能够对教材内或难度一般的课外儿童文学作品进行独立的思考分析评述;能够结合理论分析儿童文学作品,阐释儿童文学现象,评议儿童文学思潮,开展儿童文学创编。
原则上一套试题有一定难度的部分(了解部分)占试卷总分值约40%,体现一定离散效果的较难部分(掌握与重点掌握部分)占试卷总分值约60%。
三、试题类型考试题型分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四种,满分100分;填空题(每空1分)占试卷分值比例为20%,判断题(每小题2分)占试卷分值比例为20%,简答题(每小题10分)占试卷分值比例为30%,论述题(每小题30分)占试卷分值比例为30%。
四、考核形式本课程的考核形式采用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第二部分考核的内容和要求上编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关键问题1.考核目的了解儿童文学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层次划分、儿童文学的主要特征等内容,等等。
为儿童文学的学习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
儿童文学的考试重点

儿童文学概念儿童是儿童文学的主要对象。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文学性和审美性最重要。
1.儿童文学是文学,并且首先是文学。
2.儿童文学是儿童的。
3.儿童文学是儿童阅读、欣赏的文字。
儿童文学的范围一.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包括四类)1.民间口头文学作品。
《中国民间故事》《葫芦兄弟》《牛郎织女》《田螺姑娘》《老虎外婆》2.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
《幼学琼林》《龙文鞭影》3.经过专门编纂的所谓的陶冶性情的成人文学作品,主要是诗歌作品。
《千家诗》《小学诗》《神童诗》4.古典文学中那些适合儿童特点,事实上也常常为儿童读者所选择和接收的作品。
《西游记》《武松打虎》《封神演义》二.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作家自觉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木偶奇遇记》《埃米尔捕盗记》儿童读物:广义:包括了儿童文学读物狭义:除儿童文学读物以外的各类适合儿童阅读的出版物儿童文学和儿童读物的联系和区别联系:阅读地位一致——适合儿童阅读。
区别:性质不同。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指那些对于成人文学而言,在儿童文学中表现得更为普通,更为集中,更为典型的艺术品性。
这些艺术品性与儿童的生命内涵和精神特征之间有着更为深刻和内在的联系。
儿童文学的主要的美学特质(重点)一.纯真——稚嫩、纯洁、美好《青蛙和蛤蟆是朋友》《寄给蛤蟆的信》——阿诺德.洛贝尔《晚安,我的星星》——冰心《猜猜我有多爱你》二.稚拙——稚气、拙朴作品形式表现出稚拙美,借人物的言行心理动作表现出儿童特有稚气和憨态《虎助的尾巴》《月亮,生日快乐》《大林和小林》—张天翼《夏洛的网》《东东西西打电话》三.欢愉——营造欢愉手段:幽默、夸张、变形《木偶奇遇记》四.变换——幻想、荒诞、动态美《灰姑娘》《白雪公主》五.质朴——自然、淳朴、朴素性儿童文学的重要意义(简单了解)1.儿童文学是人生最早接收的文学。
2.儿童文学是儿童最喜爱的读物。
初等教育学院《儿童文学》考试大纲

初等教育学院《儿童文学》考试大纲总学时:54 学分: 3开课专业:小学教育专业一、考试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全面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儿童文学特别是童年期儿童文学的特点,扩大关于儿童文学的知识面和阅读面,提高儿童文学修养;重点培养分析和鉴赏当代中外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掌握独立分析中、短篇作品(儿歌、儿童诗、儿童故事、儿童小说、童话、寓言、儿童散文等)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方法,能针对作品内容形式的特点,撰写简析(概要评论);初步学会创编儿歌、儿童诗、儿童故事和童话等。
二、考核方式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原则上以闭卷考试方式进行期末考核。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了解儿童文学所具有的年龄特点和不同年龄阶段对儿童文学的要求,重点掌握童年期儿童文学的特点、常见样式和表现手法;认知儿童文学的常见文体样式,重点掌握儿歌、儿童诗、儿童故事、儿童小说、童话和寓言;了解儿童文学鉴赏的特点,掌握儿童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
各章具体考核要求分述如下: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本章为考核的次重点。
一、认识儿童文学的范围界定;理解儿童文学的最大特点和有别于成人文学的特征。
二、了解儿童文学的总体审美特征。
三、掌握两个概念的内涵——儿童情趣、儿童文学母题。
第二章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与接受对象本章作一般性了解。
一、理解儿童文学的阶段分期知识,认识它与儿童文化教育的联系。
二、掌握以创作动机划分儿童文学作家群的基本知识。
第三章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本章作一般性了解。
一、理解儿童文学的叙事功能和语言特点。
二、了解儿童文学中插图的作用。
第四章儿歌与儿童诗本章为考核的重点。
一、认识理解儿童歌和儿童诗歌谣的特征和传统样式,并能运用于分析作品二、初步掌握儿歌创作的基本要求第五章童话本章为考核的重点。
一、掌握童话的艺术特征、种类和艺术表现手法,对童话作品进行赏析。
二、初步掌握童话的创作要求第六章寓言本章为考核的重点。
一、掌握中西方寓言发展的基本脉络和艺术特征。
(儿童文学)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这里有小学语文考试大纲(儿童文学部分)1.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有:儿童文学的本质及特征;儿歌、儿童诗的异同;童话的发展与艺术特征;寓言的发展与艺术特征;儿童小说与儿童故事的异同;儿童科学文艺的发展与艺术特征;儿童戏剧的特点i递舞台呈现特点及基本类型;儿童欣赏方式的特殊性;儿童文学批评的性质、意义与标准;中外儿童文学的特点;儿童文学的作者;儿童文学创作的三大母题等。
2.应阅读并了解的儿童文学作品:《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林格伦《长袜子皮皮》、科洛迪《木偶奇遇记》、卡罗尔《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金斯利《水孩子》、米尔恩《小熊维尼历险记》、蒙格玛丽《红头发安妮》、詹姆斯·巴里《彼得·潘》、埃里希·凯斯特纳《会飞的教室》、伊迪丝·内斯比特《五个孩子和一个怪物》、埃克多·马洛《苦儿流浪记》、约翰娜·斯比丽《小海蒂》、拉迪亚德,吉卜林《丛林之书》、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亚米契斯《爱的教育》、弗兰·鲍姆《绿野仙踪》、休·洛夫廷《杜里特医生》、伯内特《秘密花园》、斯佩里《勇敢的心》、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叶圣陶《稻草人》、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周作人《希腊神话故事》、冰心《寄小读者》、金江《乌鸦兄弟》、洪汛涛《神笔马良》、柯岩《帽子的秘密》、金波《推开窗子看见你》、林焕彰《妹妹的红雨鞋》、董宏猷《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高洪波《我喜欢你,狐狸》、沈石溪《狼王梦》、周锐《拿苍蝇拍的红桃王子》、秦君《男生贾里》、黄蓓佳《我要做好孩子》、古今中外儿童歌谣。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有限,所以在教学时应尽量在课堂中穿插进动画视频或是游戏,从而有效加速新知识的学习。
根据这些考试大纲,可以较好地把握小学教育,我相信对中小学教育感兴趣的有志之士这些肯定是必备资料!诚挚地祝福你们~。
378-《儿童文学》期末复习指导

《儿童文学》期末复习指导本次考试内容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王晓玉主编的《儿童文学引论》为主,以与之配套的《儿童文学课程学习指导书》和下发的作业题为复习纲要。
考试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分析题。
一、填空题:1、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是()、()、()。
2、童话的常用表现手法主要有三种:()、()和()。
3、一则完整的寓言应包括()、()和()三个要素。
4、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在于富有();它有别于成人文学的其他四个特征是:()、()、()、()。
5、儿童泛指()岁的未成年人,狭义的儿童是指()岁的孩子。
6、童话是一种带有()色彩的虚构故事,其最基本的特征是()。
7、从人物形象看,童话可以分成()、()和()种。
8、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好比身体,所给以人的()好比是灵魂。
9、儿歌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0、寓言是一种隐含明显()的简短故事,作者把将要说明的道理用()形式巧妙地表达出来。
11、小说是通过()、()和()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
12、儿歌常见的类型有:()、()、()、()、()、()、()。
13、儿童小说与成人文学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一是()、()..14、儿童文学的三大层次是()、()、()。
15、童年期文学对儿童成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与()两方面。
16、从儿童读者的角度要求作品,一般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即:()、().17、儿童文学评论一般包括()、()和()三种形式。
18、儿童文学鉴赏有较明显的()色彩和()色彩,具有()和()的特点。
19、儿童文学具有审美的()、()和()。
20、儿童故事与儿童小说虽然形式相近,但又有区别,表现在儿童故事着重于(),儿童小说着重于()。
21、儿童小说是根据少年儿童的()、()和()创作的,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
二、选择题:1、请选择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寓言的特征的一项:()。
儿童文学考试题及答案

儿童文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儿童文学中“童话”这一体裁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A. 中国B. 印度C. 德国D. 丹麦答案:D2. 《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作者是谁?A. 刘易斯·卡罗尔B. 马克·吐温C. 乔治·奥威尔D. 简·奥斯汀答案:A3. 以下哪部作品不是安徒生创作的?A. 《卖火柴的小女孩》B. 《丑小鸭》C. 《小王子》D. 《海的女儿》答案:C4. 《夏洛的网》中,夏洛是什么动物?A. 狗B. 猫C. 蜘蛛D. 兔子答案:C5. 《绿野仙踪》中,多萝西的小狗叫什么名字?A. 托托B. 奇奇C. 豆豆D. 皮皮答案:A6. 《小王子》中,小王子来自哪个星球?A. 火星B. 金星C. 土星D. B-612星球答案:D7. 《哈利·波特》系列中,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校长是谁?A. 邓布利多B. 斯内普C. 麦格教授D. 海格答案:A8. 《秘密花园》中,玛丽发现的秘密花园最初是由谁种植的?A. 玛丽的母亲B. 玛丽的姨妈C. 玛丽的舅舅D. 玛丽的曾祖母答案:D9. 《彼得·潘》中,彼得·潘的家在哪里?A. 梦幻岛B. 永无乡C. 童话森林D. 神秘岛答案:B10.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查理最终得到了什么?A. 一块巧克力B. 一座巧克力工厂C. 一张金票D. 一个玩具工厂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作品属于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A. 《格林童话》B. 《安徒生童话》C. 《一千零一夜》D. 《悲惨世界》答案:A, B, C12. 以下哪些作家以创作儿童文学作品而闻名?A. 罗尔德·达尔B. 埃·B·怀特C. 马克·吐温D. 威廉·莎士比亚答案:A, B13. 以下哪些作品是关于动物的儿童文学作品?A. 《夏洛的网》B. 《黑骏马》C. 《小王子》D. 《绿野仙踪》答案:A, B14. 以下哪些作品是关于成长和冒险的儿童文学作品?A. 《汤姆·索亚历险记》B.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C. 《秘密花园》D. 《爱丽丝梦游仙境》答案:A, B, C, D15. 以下哪些作品是关于魔法和奇幻的儿童文学作品?A. 《哈利·波特》系列B. 《纳尼亚传奇》系列C. 《指环王》系列D. 《地海传说》系列答案:A, B, D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小王子》的作者是_________。
儿童文学名著导读自学考试大纲

儿童文学名著导读自学考试大纲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00887]《儿童文学名着导读》自学考试大纲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二O一O年十二月指定用书:《点亮心灯—儿童文学精典伴读》,韦苇编着,复旦大学出版社第2版。
参考用书:《儿童文学教程》,黄云生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儿童文学名着导读》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规定为6学分。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儿童文学精典作品的阅读和赏析两个部分。
阅读部分要求通过大量精典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了解儿童文学各类文体和题材的基本面貌,把握儿童文学的艺术特征和创作手法,同时熟悉这些精典作品的创作者;而赏析部分则要求结合作品对作家作进一步了解,把握每篇作品的创作特色及语言风格。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旨在使自学者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中外儿童文学的优秀作品,培养和提高自学者阅读、鉴赏、分析、评价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对精典儿童文学作品的学习,逐步了解儿童文学重要文体的审美特质和艺术风格,进一步充实、提升文学素养与艺术理论修养。
儿童文学一直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学习本课程将十分有利于幼教的文学教学,同时对自身文学修养的提高也十分有益。
因此,这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应用性基础理论课程。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编春让阳光镀亮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初步体会儿童诗、童话、寓言、生活故事等文体特征,熟悉一些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及作品,逐渐把握儿童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技巧,提升阅读欣赏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掌握所列重点作品的文体特征、主要内容,进而了解作家的创作概况;结合精典伴读把握作品的艺术特点、创作手法。
(三)考核知识点1.诗歌《给你写信》(阿肯姆)、《怎么办》(方素珍)作品及伴读2. 童话《做在大胡子里的鸟窝》(拉乌德)、《给小鸭让路》(麦克洛斯基)作品及伴读3. 生活故事《云端掉下一只烤鸡》(爱斯库迪叶)、《听鱼说话》(海·格里费什)、《托翁给孩子写的故事》(列·托尔斯泰)作品及伴读4. 寓言《达·芬奇寓言故事三篇》(达·芬奇)、《画鸟的猎人》(艾青)作品及伴读5. 儿童小说《遗物》(尤·雅科甫列夫)作品及伴读(四)考核要求:1.以上所列重点作品的主要内容、作者及国籍。
儿童文学考试重点

儿童文学考试要点1.请说一部童话故事的名称《白雪公主》《灰姑娘》《鹅妈妈的故事》《仙女》《彼得·潘》《小熊温尼·菩》《木偶奇遇记》《宝葫芦的秘密》《夏洛的网》《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皇帝的新装》2.请说一本小说的名称《淘气包艾米尔》《海蒂(儿童教育小说)》3.请告诉我们一本图画书的名称《顽皮的火车头秋秋》(巴顿)、《小房子》(巴顿)、《亿万只小猫》(旺达·盖尔)、《给小鸭让路》(麦克洛斯基)、《在森林中》(埃茨)、《白色的雪,明亮的雪》(杜巴桑)4.说一位你熟悉的童话作家安徒生(《丑小鸭》《豌豆上的公主》《海的女儿》《坚定的锡兵》《小意达的花儿》《夜莺》《皇帝的新装》)、格林兄弟(《儿童和家庭童话集》)、刘易斯·卡洛尔(《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林格伦(《长袜子皮皮》《小飞人三部曲》)5.说一位你知道的图画书作家瓦尔特·克雷恩(《婴孩的歌剧》)、伦道夫·考尔德科特(《木头里的婴孩》《吉尔宾趣史》《来吧,姑娘和少年》)、凯特·格林纳威(《窗下》《金盏花园》《鹅妈妈》《花语》《哈姆林的斑衣吹箫人》)6.说一位你熟悉的儿童小说作家秦文君(《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全传》《小鬼鲁智胜》《一个女孩的心灵史》《天堂街3号》《调皮的日子全本》《小杜齐系列》《小香咕系列》)、杨红樱(《女生日记》《男生日记》《淘气包马小跳》《漂亮老师和坏小子》《五三班的坏小子》)7.请说说儿童文学的范围(1)被儿童占为己有的“儿童文学”;(2)“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3)“自我表现”的儿童文学;(4)儿童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8.谈一谈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纯真、稚拙、欢愉、变换、朴素9.告诉我们儿童文学的作用:认识、教育、审美、娱乐10.请解释一下“童话”指符合儿童想象方式的、富有幻想性的奇妙故事11.请解释一下“儿童故事”以叙述生动引人的事件为主的,适合儿童读和听的作品12.请解释一下“儿歌”是采用韵语形式、适合于低幼儿童聆听吟唱的简短的歌谣体诗歌13.请说说儿歌的特殊艺术形式摇篮歌、问答歌、连锁歌、颠倒歌、数数歌、绕口令、时序歌14.请说一说童话的表现手法拟人、夸张、颠倒、象征15.请说说儿童小说的构成元素故事、人物、主题16.简要的谈一下儿童故事的基本特征完整性、生动性、趣味性17.简要说说儿歌的特征(1)强调听觉,重音韵节奏;(2)单纯浅显,易记易唱;(3)歌戏互补,富于情趣;18.简要谈一谈图画文学的艺术特征可视性、跳跃性、夸饰性、明朗性、简洁性19.婴幼儿期儿童文学的特点游戏性、趣味性、直观性20.少年期儿童文学的特点真实性、深刻性、艺术性21.童年期儿童文学的特点浅显性、故事性、趣味性22.说说儿歌与儿童诗的区别(1)儿歌的词语通俗自然,多用口语,儿童诗则比较注重练字,更追求意象的选择和在明白清新的语言中营造意境;(2)儿歌注重合口押韵,语音层的音乐性非常的鲜明,可诵可唱,朗朗上口,儿童诗语音层形式较为自由,音乐美与诗意美相互交融;(3)儿歌表现出亲切、幽默诙谐的风格,儿童诗则注重情感的流露和意境的优雅;(4)儿歌适宜于唱歌嬉戏,有娱乐和游戏的实用功能。
儿童文学备考大纲

儿童文学备考大纲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儿歌的主要对象是()A.婴幼儿B.学龄初期儿童C.小学低年级儿童D.(A)和(C)2.冰心的《三寄小读者》创作于()A.二十年代B.五十年代初C.六十年代初 D.七十年代末3.《鞋匠的儿子》是叶君健为少年儿童写的()A.安徒生的传记B.中篇童话C.某个中国鞋匠的故事D.自己的传记4.使少年儿童“一面翻书,一面狂笑”的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杰作是()A.《堂·吉河德》B.《小癫子》C.《无路历程》D.《一千零一夜》5.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中的皇帝是()A.超人形象B.常人形象C.宝物形象D.拟人形象6.克雷洛夫是()A.法国寓言作家B.用散文体写作的寓言作家C.俄国19世纪初的寓言作家D.意大利的寓言作家7.下列故事中,属于中国古代神话的是()A.草船借箭B.夸父追日 C.守株待兔D.画蛇添足8.在我国古代,儿歌通常被称为()A.民谣B.徒歌 C.谚语D.童谣9.我国现代儿童歌舞剧的开创者是()A.黎锦熙B.黎锦晖 C.郭沫若D.熊佛西10.法国作家凡尔纳被称为“科学幻想之父”,他一生创作了60多部科幻作品。
下列作品属于他创作的是()A.《海底两万里》B.《2001年:太空探险》 C.《隐身人》D.《海豚岛》11.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以童年经历为题材写成了两部儿童小说,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
其中一部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另一部是()A.《王子和贫儿》B.《汤姆·索耶历险记》 C.《傻子国外旅行记》D.《镀金时代》12.儿童读者包括了3岁到15岁的全部儿童,他们的文学阅读能力和兴趣由于他们的______的不同而发展和变化。
()A.理解能力B.年龄特征C.心理因素D.智力水平13.李汝珍的《镜花缘》前半部分描述游历海外的奇闻异见,其构思与18世纪英国的深受儿童喜爱的幻想名著______十分相似。
儿童文学教程试卷10套含答案

儿童文学教程试卷(十套含答案)编者按:本试卷旨在帮助学习儿童文学的师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试卷涵盖了儿童文学教程中的核心内容,包括儿童文学的起源与发展、不同类型的儿童文学作品分析、儿童文学的创作技巧以及儿童文学的社会功能等方面。
每套试卷包含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并附有详细答案,方便学习者自测和复习。
希望本试卷能够为您的学习提供帮助。
第一套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早期儿童文学的代表作?() A. 《伊索寓言》 B.《格林童话》 C. 《安徒生童话》 D. 《小王子》2.儿童文学的创作原则不包括:() A. 真实性 B. 趣味性 C. 教育性 D. 功利性3.下列哪种类型的儿童文学作品注重想象力和幻想?() A. 现实主义儿童文学 B. 幻想文学 C. 传记文学 D. 童话4.《木偶奇遇记》的作者是:() A. 安徒生 B. 格林兄弟 C. 科洛迪 D. 鲁迅5.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不包括:() A. 生动形象 B. 通俗易懂 C. 晦涩难懂 D. 富有童趣6.下列哪部作品属于中国古代儿童文学的代表作?() A. 《西游记》 B.《水浒传》 C. 《三国演义》 D. 《山海经》7.儿童文学的社会功能不包括:() A. 娱乐 B. 教育 C. 启迪 D. 灌输8.下列哪位作家被誉为“儿童文学的巨人”?() A. 鲁迅 B. 郭沫若 C. 冰心 D. 安徒生9.儿童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体现在:() A. 思想性 B. 艺术性 C. 教育性 D.以上都是10.下列哪种儿童文学体裁最注重情节的曲折性和悬念?() A. 童话 B. 寓言C. 诗歌D. 探险小说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儿童文学的特点。
2.分析《丑小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3.比较童话和寓言的区别。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论述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2.分析你所熟悉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并阐述其对你的影响。
《儿童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1)

也许是一块结婚蛋糕
也许是一两样玩具
我们在黑暗中航行了一整夜
当白天终于来临
我却发现我的船儿
安稳地停靠在我的房间
四、考试时间:150分钟
应用:(1)分别评述安徒生、科罗迪、马克·吐温三位作家的儿童文学经典及其划时代意义;(2)分别评述林格伦、克斯特纳、怀特、达尔等作家的儿童文学代表作。
下编 儿童文学作品选评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编配合文体论基础理论的学习,增进对儿童文学各种文体的了解,培养审美的感觉,提高鉴别作品的能力。要求结合理论,学习品评和赏析儿童文学作品。
2、儿童文学作者划分的类型。
3、儿童文学创作的基本过程和特殊性。
4、儿童文学创作的三大母题及表述方式。
三、考核要求
1、识记:(1)从创作动机看,儿童文学作者可划分为哪两大类型?请加以简述;(2)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及其对应的三种表述方式。
2、领会:(1)儿童文学作者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和特殊条件?(2)儿童文学创作过程的几个阶段和特殊性;(3)如何理解创作中的两种审美意识的协调作用?
第五章中国儿童文学历史发展概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是对整个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历史的描述,共分三节,包括古代、现代和当代三大块。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五四”以前的儿童文学生存状况,包括中国儿童文学的遗产、萌发以及“五四”运动对现代儿童文学的催生;了解中国现当代各时期儿童文学发展的轨迹、艺术特点和经验教训。
二、考核知识点
1、史前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2、现代文学大师们的儿童文学创作和理论。
3、现代重要的儿童文学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4、当代重要的儿童文学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三、考核要求
1、识记:(1)了解各时期重要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儿童文学的概念、范围?答:(一)本位论(“五四”以后普遍流行)1、代表人物,郭沫若:在《儿童文学之管见》中提出儿童文学是“儿童本位的文学”。
周作人:在1920年10月26日在北大作题为“儿童的文学”的报告中专门提到儿童读什么书的问题,第一次有影响地提出了“儿童的文学”,强调在小学教育中让孩子读儿童文学是非常重要的。
周作人还在《儿童的书》、《童话的讨论》中论及“儿童文学只是儿童本位的,此外更没有什么标准”,儿童文学应当“顺应满足儿童之本能的兴趣与趣味”。
杜威(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于1919年5月12日到北京大学讲学,之后又到十几省演讲,演讲的中心是“儿童本位论”。
杜威认为“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人的世界”,“教育的重心要放在儿童,一切要服从儿童的本能”,“教育者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中心,而且是目的”。
2、“儿童本位论”观点归纳:“儿童本位论”认为,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其艺术构成都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特征为依据和标准。
3、对“儿童本位论”的评价:“儿童本位论”对儿童文学概念的揭示,既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又带着难以避免的理论缺陷和历史局限性。
积极意义——在“五四”时期,这种观点是有其积极的历史意义的。
它发现并强调了儿童作为生命主体的独特的心理世界和精神需求特征,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自觉提供了观念上的巨大推动力。
局限与不足——它强调了儿童读者的特殊性,却相对忽视了成人作者的主体性地位;它重视了儿童世界的独立性,却相对忽视了儿童生活与整个社会生活之间所存在的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
(二)工具论(20世纪80年代后被普遍认可)1、代表人物:《先驱》:1923年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报《先驱》发文《儿童共产主义组织运动决议案》指出:“儿童读物要在儿童稚嫩的脑子里播下共产主义的种子,培养未来的同志”。
鲁兵:20世纪60年代,儿童文学作家鲁兵作“教育儿童的文学”的演讲,提出“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
这一观点被认为是“工具论”的代表性观点。
贺宜:1979年儿童文学作家贺宜专门提到“真正的儿童文学是为儿童所喜闻乐见的文学,是使儿童受到教育的文学,是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使儿童受到美感和愉快的文学”这种观点较肯定地提出了儿童文学的趣味性和美感要求,强调了美感问题,这在当时是具有突破性的观点。
贺宜还提到“儿童文学作为一种教育的工具,它辅助学校教育,帮助学校一起完成对儿童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2、“工具论”观点归纳:“工具论”观点认为,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工具。
至20世纪80年代,工具论的观点被普遍认可,为文艺界和教育界普遍接受,并在一些儿童文学论著、论文中得到阐释。
3、对“工具论的”评价从广义上说,这一观点并不错。
积极意义:在于看到了儿童文学的重要功能——教育功能;其局限:在于忽视了儿童文学的审美功能。
(三)专为论1、主要观点:“专为论” 认为“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2、对“专为论”的评价:这种观点肯定了儿童文学的社会职能,肯定了儿童文学是成人针对儿童阅读欣赏的心理需求、年龄特点,注意了创作动机和服务对象,但从儿童文学整体来观照,显出不严密的地方,其所指不能包容全部的儿童文学作品。
不少为世人所公认的优秀作品的作者,其创作初衷并非为儿童创作,而是为成人所作,但是由于作品本身富有儿童情趣,充满新奇、快乐和荒诞,情节生动,语言浅近,深受小读者的喜爱,因此也被儿童占为已有,成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4、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的内涵从儿童文学的整体来考察,对儿童文学的概念应该作这样的认识: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正是现代社会为满足儿童的独特精神需求和成长需要而专为儿童创作和提供的特殊文学品种,“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应该包括这样几层意思:(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提供和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二、儿童文学的范围。
被纳入儿童阅读,为儿童所认可和接受的文学作品包括以下几种:(1)经过收集理的民间文学作品,如《格林童话》、《牛郎织女》、(2)经过改写,为提供儿童阅读方便的经典性成人文学作品。
如《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3)内容新奇、有趣的古典文学作品。
如《西游记》、《巨人传》、等(4)非专为儿童创作,但为全世界所公认的优秀儿童文学读物,如《鹅妈妈的故事》等。
(5)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如元代卢韶的《日记故事》(6)——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2:儿童文学的主要美学特质?(论述题)答: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纯真。
稚嫩、纯真、美好是是儿童世界的基本特点,这种儿童生命固有的品性,成为儿童文学作品纯真美的客观来源;而表现儿童生命、儿童世界的纯真之美,也成了儿童文学作家自觉的创作追求。
童真在儿童文学作品中主要借助于作品中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等表现,集中于在形象刻划中表现纯真美。
如美国作家阿诺德洛贝尔的《寄给蛤蟆的信》。
(2)稚拙。
稚拙与纯真一样,是儿童文学天然拥有的美学语汇和艺术特质。
儿童文学总是表现出一种稚气而拙朴的艺术风格,对于儿童文学来说,稚拙是它的一种艺术本能,一种美学天性,也是一种富于魅力的美学特质和形态。
稚拙可以理解为儿童特有的稚气、拙朴的综合化、艺术化表现。
是儿童天性的综合化和外显化。
是只有儿童才会有的独特的神态、语气和行为心理。
稚拙美在内容方面的表现:藉人物的言行、心理、动作表现出儿童特有的稚气和憨态。
例如:日本作家小春久一郎的《虎助的尾巴》、梅子涵《东东西西打电话》等。
稚拙美在形式方面的表现:通过叙述方式和人物语言表现。
例如: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由于语言的不断重复的叙述组合方式,产生了稚拙的口语形式风格。
(3)欢愉。
高尔基说过“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
儿童最不喜欢枯燥的故事和乏味的叙述,他们需要有趣的东西。
因此,儿童文学相对于成人文学来说,总是洋溢着更为浓郁的谐趣和欢愉之美。
欢愉的效应与纯真、稚拙的美学特征相关。
儿童文学作品因表现了纯真与稚拙而产生喜剧效应,使人快乐。
这种欢愉之美表现为以幽默、滑稽、可笑的形式来表现具有美感的内容。
(4)变幻。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儿童是更好动、更富于幻想和探究性的。
因此,儿童文学总是更富于幻想,更多惊险色彩,更多神奇意味。
而这一切,就构成了儿童文学作品迷人的变幻之美。
变幻的特点是多变奇幻,富有动感。
变幻的心理依据在于儿童好动,善于幻想,注意时间短。
变幻的具体表现为:富于幻想色彩,具有荒诞美。
情节发展动态推进,快速流动。
(5)朴素。
儿童文学的质朴美就是本色之美、淳朴之美。
儿童文学的质朴之美,来源于儿童生命、精神中所蕴涵的质朴性格和儿童文学创作者质朴的人格品质。
在儿童文学作品中,质朴表现为作品形式方面简洁、朴素的表达风格,也表现为作品心理内含的素朴。
3:儿童文学的美育功能?答:1、首先,儿童文学作品中丰富健康的审美内容可以帮助小学生得到纯正的美学观念的熏陶,让他们在阅读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审美趣味,使他们在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培养起丰富的审美情感。
3、通过感受不同作品带来的不同风格的美,可以初步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4:小学教育中实施儿童文学审美教育应该把握这样几个原则?(简答题)答:1、直觉性原则小学生长于直觉思维。
由于他们的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有限,难以接受枯燥抽象的概念和推理。
儿童审美过程中,年龄越小,直觉性越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审美教育的直觉性特点,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2、非功利性原则。
小学生参与审美活动并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这一过程是没有明确的功利性的。
儿童文学作品以其爱的主题、温暖人道的情怀、幽默欢快的格调、美好动人的情感,优美有趣的语言乃至神奇的故事向学生传递出美的信息。
儿童在对作品的阅读中自然而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因此说,欣赏儿童文学作品对小学生来说,首先是一种非功利性的审美活动,而不是一般的教育活动。
3、情感性原则情感是审美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整个审美过程中都有情感的渗透。
教学活动不是单纯的认识活动,同时也是情感的交流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是作家内心情感的外化,师生双方都会带着情感进行教学活动。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性特征表现为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和教学内容的情感的交融统一。
5: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简答题)答:1、儿童文学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材资源。
新课标规定语文课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的总目标为:语文课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儿童文学对实现新课标有直接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儿歌、寓言、童话、故事、小说等)。
儿童文学语言简洁规范,富有儿童情趣,被称之为“浅语的艺术”,是儿童语言学习的材料。
儿童文学是进行美感教育、道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资源,语文课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在儿童文学的阅读中可望得到实现。
正是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因此,历来的教科书都将儿童文学作品引入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2、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6: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答:首先,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儿童、接近儿童。
其次,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激发教师自身的创作力和生命力。
7: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素质培养?答:(一)儿童文学有助于小学生的人格养成(二)儿童文学有助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三)儿童文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精神(四)儿童文学有助于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8:儿童文学作家的特殊性?答:一:独特的精神气质1、审美感知的独特性:2、审美情感的独特性:3、审美想象的独特性:二:独特的感受力和生活经验1、有独特的敏感2、有独特的生活经验3、有独特的感受力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体现为审美想象的独特性、幽默感、诗意和讲故事的能力。
9:儿童文学的特殊性?(★)答:一、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相同点(具有文学的属性)1、以语言文字为物质媒介2、塑造生动、具体、可感的文学形象3、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感受、评价、愿望二、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不同点:儿童文学是与成人文学并列的另一类文学(韦苇语:儿童文学是站立在成人文学大树旁的另一棵技叶茂盛的大树)。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观照其与成人文学的区别:1、目标指向的差异。
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目标指向将创作定位于儿童能够接受并乐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