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知识总结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部分知识清单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表空间单位。
区域的划分:①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单一指标;综合指标)②以某种要素为依据(自然要素;人文要素)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明确的;过渡的)、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划分的指标:三次产业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内部构成。
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其他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1四大地区的差异①四大地区的划分:东部:沿海10省区(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中部6个省区(晋、豫、皖、鄂、赣、湘);西部12个省区(新、内蒙古、陕、甘、宁、青、臧、川、渝、滇、贵、桂);东北3个省区(黑、吉、辽)。
②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①地理位置的比较(纬度位置、海陆位置)②自然环境的比较(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矿产资源等)③人类活动的比较(农业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劳动状况、交通、市场等)③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课件湘教版必修3
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 带 辽 、 冀 、
中部经济地 带 黑、 吉 、内蒙古 、
西部经济地 带 川(蜀)、 渝 、 贵(黔)、云
( 滇 ) 、 湘 、晋、豫、 括的省级 闽、粤、 桂 、 藏、 陕 (秦)、 行政单位) 鄂、 皖 、 琼 (暂未包 甘(陇)、 宁 、 赣 括港、澳、台) 青、新
范围(包
探究 1 1998 年~2002 年我国三个 地带的经济发展差异状况如何?
提示:三个地带的国民生产总值增 长都较快,但也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 区经济水平高,增长速度快,中部次之, 西部经济水平低,增长也最慢。
探究 2 2002 年三大经济地带的产 业结构有何差异?
提示:三大地带中,东部地带第一产 业所占比重最小,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 最大;中、西部地带相比较,西部地带第 三产业所占比重要高于中部地带。
对外开 高, 吸纳外资能 放程度 力强
发展基 经 济 因 素 础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 和近代科学技术集中的 发展基础较差 地区,发展基础好 相对优越,第二、三产 第一产 业 比重相 对 较 业比重远大于第一产业, 大,生产力水平较低, 生产力水平较高 经济发展相对迟缓
产业结 构
交通运 距海近, 有便利的海运, 距海较远,比较闭塞, 输状况 陆路交通也比较发达 交通运输条件相对较差
京、 津 、鲁、 苏、沪、 浙 、
2.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产业结构差异
地带 产业 结构 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
加工制造 业 和 第 三
产业相对发达
农业经济 在国民经
济中占有较大比重 表现出一定 的 过渡性 特征 以重型产 业为主
工业 以轻型或轻重混合 型 结构 产业为主
(2)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本章整合1课件中图版必修320180112286
4.河流界线 (1)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秦岭。 (2)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3)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4)汉水与渭河的分水岭:秦岭。
5.气候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 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2)降水量和干湿地区的界线。 ①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青藏高原东 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大兴安岭 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 ③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阴山—贺 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3)热量和温度带界线。 ①1月0 ℃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青藏高原区的分界线):青藏 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②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 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3)水文差异的形成。
(4)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 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
人类活动 差异成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 然条件差异 农业 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 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 工业 交通、政策等差异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 人口 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 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 城市 通等差异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 交通 口等差异 具体表现 作物种类、耕作制度、 产量等差异 机械化、生产率、商品 率等差异 工业类型、 规模等差异 人口规模、密度、增长 速度等差异 城市形态、 数量、 规模、 发展水平等差异 交通方式、 通达度等差 异
2017-2018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1.2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多。
首页
X 新知导学 Z重难探究
INZHIDAOXUE
HONGNANTANJIU
D当堂检测
ANGTANGJIANCE
一
二
三
三、我国的区域差异
1.划分依据 综合地形、气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分成三大自然区。 2.三大自然区名称及界线
首页
X 新知导学 Z重难探究
INZHIDAOXUE
HONGNANTANJIU
思考讨论人类活动的差异为什么会导致自然环境的差异?
提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构成不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 也不同,因此,人类活动的差异也会导致自然环境的差异。
首页
X 新知导学 Z重难探究
INZHIDAOXUE
HONGNANTANJIU
D当堂检测
ANGTANGJIANCE
一
二
三
二、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提示日本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季风气候显著,所以河流短小湍急,多峡
谷、瀑布,流量季节变化大,不利于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英国地形以平原为主,高 原、低山、平原等交错分布,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所以河网较密,流量平稳,各河之 间分水岭不高,大多有运河相通,航行便利。
首页
X 新知导学 Z重难探究
INZHIDAOXUE
1.自然环境的比较
(1)相似性:两者都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大部分地处北温带,气候比较温暖湿润。
(2)区域差异:两国分别位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侧,地理位置和地形等不同,造成 两个国家的自然环境存在显著差异,并影响到各自的经济发展、人口及城市分布 等。
首页
X 新知导学 Z重难探究
INZHIDAOXUE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一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第一课时
73°E晋Βιβλιοθήκη 鲁12个陕豫
苏
皖沪
川渝 鄂
浙
湘赣
贵
闽
云 桂粤
琼
(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项目 名称
东部经济 地带
包括省区
辽冀京津鲁和闽 两海两江和两广(12)
人口 比重
大
中部经济 黑吉内蒙和晋豫 地带 两湖皖赣9省区
西部经济 青新甘宁陕
地带 藏渝云贵川(10)
小
面积 比重 小
大
例1.判断: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 位都临海。 例2.判断: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都属于 东部经济地带。 例3.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 是
“南轻北重,东轻西重”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二)东中西 部发展差异
产业结构差异 工业与城市化差异 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1、总体差异及形成原因
看教材14页的图1-13,思考:
1、总体差异及形成原因
53°N
135°E
东中西的差异 南方与北方
阅读书本, 思考讨论:
问题1: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划分的依据? 问题2:包括的省级行政区?
一.东、中、西差异
(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2)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必修3
课时2 南方与北方西部大开发[学习目标] 1.了解南方与北方的划分和范围,掌握南方与北方的差异、限制性因素和发展方向。
2.理解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3.能对某一区域发展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其发展方向。
一、南方与北方1.划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2.区域差异:特征具体表现北方温度带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及寒温带自然资源平原面积广阔,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限制性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面临问题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南方温度带跨越亚热带及少部分热带地区自然资源水热丰富,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限制性因素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等面临问题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思考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自然地理区域分异中哪些地理分界线?答案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自然地理区域分异中下列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大致经过的地方:(1)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2)最冷月均温0℃等温线。
(3)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4)农田以旱田为主和以水田为主的分界线。
(5)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6)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7)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北京、哈尔滨、武汉和广州的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我国南、北方气候各属于哪种气候类型?(2)我国南、北方植被类型的差异如何?(3)我国南、北方河流的流量差异如何?答案(1)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
(2)南方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北方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3)北方河流的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南方河流的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小。
知识点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通常情况下,我国的南方与北方是针对东部地区而言的,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
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南方和北方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1)自然条件差异区域项目南方北方地理位置约32°N~34°N以南约32°N~34°N以北地貌以丘陵和低山为主以平原和高原为主气候①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②年降水量>800mm③4 500℃<积温<8 000℃④夏秋季东南沿海多受台风影响,长江流域有梅雨、伏旱天气①温带季风气候为主②400 mm<年降水量<800 mm③积温<4 500℃④夏季多暴雨,春季干旱多沙尘天气,春旱、夏涝、寒潮灾害影响大河流水量大、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汛期较长水量小、含沙量大、有结冰期、汛期较短土壤红壤、砖红壤棕壤、钙质土、黑土、黑钙土,部分地区有盐碱土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2)社会经济发展差异区域项目南方北方工业资源条件水能、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煤、石油和铁矿资源丰富工业生产轻工业发达和综合性工业基地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农业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以旱地为主耕作制度一年两熟至一年三熟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以小麦、玉米为主居民生活主食以大米为主以面食为主传统民居房屋多尖顶,墙体轻薄,注重通风、散热、排水房屋多平顶,墙体严实厚重,注重防寒保暖传统交通以船为主以马为主读“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人口及耕地分布对照图”,回答1~2题。
高中地理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3节 区域发展差异课件 湘教版必修3
问题探究 1.为什么说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 2.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1.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 验,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 理水平。再则,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 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进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1 新情境·激趣引航 云南民俗中存在着“女儿国”和“君子国”现象。“女儿国”指 丽江泸沽湖畔摩梭人的母系社会。摩梭人盛行走婚制,“民知其母, 不知其父”。妇女担任家长,组织全家的生产和生活,负责对外社交 活动。“君子国”指怒江傈僳族人的原始社会性质的村社组织。在傈 僳族人的村社组织内,土地公有,共同耕作,互助盖房,共同负担债 务,杀猪同食,煮酒同饮。 思考:云南属于我国的哪个经济地带?从材料中可知云南具有哪 些资源?
三、西部大开发 1.范围: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西部地区的 12 个省(自治区、直 辖市)。 2.优势: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丰富。 3.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 族人民的共同富裕 对于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4.意义扩大内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主要原因是:区域开放
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发达国家开展经
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再则,区域开
放程度高,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
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进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1同步备课课件湘教版必修3
C.都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城市
D.都有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中、西部地区不临海;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政策优势、海外侨胞的人缘 优势、地缘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中国现有6 个经济特区,包括 东部沿海的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岛和西部地区的喀什;商品粮 基地的形成条件是农业基础好、开发潜力大、粮食的商品率高,四个地区 都有商品粮基地。
3.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答案 A.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B.无论冬夏气温均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解析
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方法技巧 四字法记忆四大地区差异产生的自然原因
断下降;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化是轻工业比例呈大幅度上升趋势,重工
业比例先上升后下降。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和轻工业比例大幅度上升
能活跃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经济的发展,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2)试从三次产业的构成及其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所占比例两个方面,
对该地区2012年的产业结构进行评价。
11个省(市、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②中部地区:晋、豫、 鄂 、湘、 皖 、赣6个省区。
③西部地区:陕、甘、宁、新、内蒙古、青、渝、 川、贵、云 、藏、桂 12个省(市、区)。 ④东北地区: 黑、吉、辽 3省。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1)总体特点:区域发展 差异突出 :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相对发达、中部 地区加速 发展 、西部地区各方面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东部地区在转方式、 调结构、 节能减排 等方面成效显著。 (2)具体表现: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3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不同历史阶段的人地关系素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3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不同历史阶段的人地关系素材鲁教版必修3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3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不同历史阶段的人地关系素材鲁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3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不同历史阶段的人地关系素材鲁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不同历史阶段的人地关系。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3区域发展差异课件湘教版必修3
探究一
探究二
答案:(1)黄河:径流量小,含沙量大,汛期短,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 凌汛现象。长江:径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无结冰期。
一、四大地区的差异
1.四大地区
(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范围。
地 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 区
范 围
冀 沪 港、 、 、京 浙澳、 、、津 闽台、 、鲁 粤、 、苏 琼、 、晋 鄂、、豫湘、、皖赣、内 青 贵蒙 、 、新古 藏、、 、渝陕桂、、川甘、、宁 云、 、黑 吉、、辽
探究一
探究二
材料二 图3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 图。
图3
探究一
探究二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省区 项目
地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以平原为主
气候类型 河流 矿产资源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河流少,水量小
丰富,以
为主
较少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 布的特点。
中部 富,农林产品重要 地区 产区,有色金属及
重工业发达
黄土高原水土流
失,长江沿岸水患 灾害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 源、原材料基地,建商品 粮、农林渔基地,东西交 通建设
国境线漫长,利于 工业基础薄弱,科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
西部 发展沿边贸易,能 技文化欠发达,交 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位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1.1.1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课件中图版必修3
水文: 外流河
河流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人类对自然界影响:广泛而深刻
平原耕地
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自然条件 的制约,从而使得不同区域人类活动表现 出相应的差异性。
4、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人类活 动对自 然的影 响
影响程度 具体表现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交通 经济和文化
东部季风区
人类对自然 界的影响广泛而 深刻,天然植被 已不复存在,是 我国主要的农耕 区。是中国人口 集中和经济发达的地区。
草原,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荒漠、草原、高山草甸、灌 木丛,森林少,动植物稀少,
可溶性盐分含量高,生物 土壤贫瘠
种类少
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河流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外流河。黑龙江、 内流河。塔里木河、(额 内流区,有很多冰川、湖
松花江、辽河、 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泊、有大江大河的源地,
地形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海拔较低,大部分 海拔较高,但差别
海拔在1000米以下, 显著,主要是山脉
其中东不大部分在 和盆地
500米以下。
青藏高寒区 平均海拔4000米以 上,部分地区终年 积雪。
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气候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季风气候显著。 气候干燥, 降水 海拔高、空气稀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2、区域差异 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3、研究区域的意义:
为区域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调整服务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青藏高寒区
西北地区
东部季风区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3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湘教版必修3
通过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我国东部地区的对比,以及俄罗斯西部与我国西部地区差异的比较,引出我国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我国的区域差异,进一步明确我国的地理国情;通过了解西部大开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和开发西部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分析比较我国东、中、西部的发展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因素。
②我们中国人可以通过移民到俄罗斯的方式获得土地,你愿意这样做吗?
顺着学生的回答总结出要讲授的课题——区域发展差异。
仔细观看新闻资料并提取有用信息加以记录。
新闻视频导入吸引学生兴趣,为之后要比较的两个地区创造前提。
讲授新课
1.结合学生的答题要点展示幻灯片,分别从气候、地形、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等方面比较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我国东部地区的发展差异,并概括总结出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所不同。
2.引出第三个问题:如果你生活在我国西部,让你去俄罗斯的西部地区,你愿意吗?
3.通过提前发的资料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仿照之前的方法对俄罗斯西部地区和我国西部地区进行对比。并派代表来给大家介绍,从而得出俄罗斯西部地区比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高的结论。
4.教师通过学生阐释愿意去俄罗斯西部而不太愿意到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理由引出俄罗斯东西部的发展差异并结合相关资料简单讲解。
难点
结合材料自主讨论俄罗斯西部地区和我国西部地区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方面的差异。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课主要采用情境引导法、读图比较分析法和比较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通过情境创设导入,让学生深入其中,更好地阐述自己的想法。
5.顺利过渡:俄罗斯东西部发展存在明显差异,那我们国家是不是也如此呢?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活动学会
5.比较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结论正确的是( ) A.都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 B.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C.都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D.第一产业比重都占一半以上
解析:第 4 题,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中,西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面积最大; 东部地带人口最稠密、城市化水平高。第 5 题,由图乙可得出结论。 答案:4.D 5.B
解析:第 1 题,由于该中学生对家乡调查所得材料是实地考察和调查所得,对区 域内地理事项进行了文字叙述,所以是直接搜集和定性的方法。第 2 题,西北干 旱半干旱区内部的差异主要是由东向西降水的递减造成的。第 3 题,青藏高原地 势高,气温低,农业主要分布在热量条件较好的河谷;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农业 主要分布在山间小盆地(坝子)中;西北干旱区缺水,农业活动分布在有水的地方(绿 洲农业)。
答案:1.A 2.A 3.B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图甲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 分图,图乙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图。读图,完成 4~5 题。
4.下列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 B.中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 C.西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 D.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比重高;第 二、三产业比重低
第二产业比重高, 第一产业比重低,第
第一、三产业比重 二、三产业比重高
低
城市化水平
低
较低
高
比较 项目 经济发 展水平 区域发 展阶段
贵州省 低
成长阶段
湖北省 较低 转型阶段
上海市 高
再生阶段
[随堂演练] 一中学生利用暑假对自己的家乡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并对此做了如下一段文字 描述:房子多由晒干的泥块构成,房屋多呈坐北朝南形式。农民为减少荒歉的危 机,在耕地上栽种繁多的作物,作物以冬小麦最多,还有谷子、甘薯、棉花、芝 麻、花生、大豆等作物。据此回答 1~3 题。 1.该中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分别是( ) A.直接搜集法、定性的方法 B.直接搜集法、定量的方法 C.间接搜集法、定性的方法 D.间接搜集法、综合的方法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课件鲁教版必修3
B.水源
C.地形
D.宗教信仰
【解析】 第 3 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区域差异分析方法 的理解,难度较小。第 4 题,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可确 定该地区位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而选项中所列 平原只有黄淮平原符合。第 5 题,住宅多采用坐北朝南的形 式:一为向阳;二为防风(西北季风)。
【答案】 3.A 4.B 5.A
长江上游、长江中 长江入海口, 区位
内陆腹地、游,水陆 水陆交通便 条件
交通不便 交通便利 利
地形崎岖 地形
(云贵高 条件
原)
地形平坦 地形平坦(长
(江汉平 江三角洲)
原)
比较 贵州省
项目
湖北省
上海市
资源 状况
水能、煤
水能、铁
炭、磷、铝
矿产、能源资
矿、铜矿等
土等资源
源贫乏
资源丰富
丰富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一产业比
析的实质是按一定的目标和要求对大量事实材料进行图像展
示和列表归纳 ③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定量分析研究的领
域拓宽了,研究成果也更加精密了 ④定量分析不仅研究单
个地理要素的发生、发展规律,也研究不同地理要素或地理
现象的空间关联 ⑤定量分析只研究区域或行业系统内部状
况,不研究系统外部的影响
A.①③④
B.②④⑤
【答案】 1.略。见探究 2
2.(1)贵州省、湖北省、上海市三省市 GDP 总量柱状图。
(2)贵州省、湖北省、上海市三省市产业结构饼状图
3.通过分析和比较,这三个省市分别所处发展阶段如下
表所示源 水能资源
水资源丰富,
丰富,煤 丰富,铁、
资
周围长江三角
炭、铝土、 铜等矿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1 四大地区的差异[学习目标] 1.了解四大地区的划分。
2.针对两个典型地区,学会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
1.四大地区(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东部地区:①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台11个省(市、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②中部地区:晋、豫、鄂、湘、皖、赣6个省区。
③西部地区:陕、甘、宁、新、内蒙古、青、渝、川、贵、云、藏、桂12个省(市、区)。
④东北地区:黑、吉、辽3省。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1)总体特点:区域发展差异突出: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相对发达、中部地区加速发展、西部地区各方面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东部地区在转方式、调结构、节能减排等方面成效显著。
(2)具体表现:①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东北地区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但在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
②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在东部地区,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但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仍然是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
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分布密度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③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而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则比较低。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广大西部地区积极加强对外联系,尤其是成功地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经贸合作。
思考有人说,我国四大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是造成四大地区差异的根本原因,对吗?答案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我国四大地区地带性差异是一系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自然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但不是决定性因素,社会经济条件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1.读教材P15图1-13“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比较”,比较我国四大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并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再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答案第一产业的比重东部远小于其他三大地区,第三产业比重东部大于其他三大地区。
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其他三大地区应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2.读教材P15~16图1-14“某地区产业结构比例变化”、图1-15“某地区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变化”,回答问题。
(1)说一说该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和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化情况。
这种变化趋势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答案该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化是轻工业比例呈大幅度上升趋势,重工业比例先上升后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和轻工业比例大幅度上升能活跃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2)试从三次产业的构成及其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所占比例两个方面,对该地区2012年的产业结构进行评价。
答案从三次产业构成来看,该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仍然较大,第二产业需要进一步发展,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所占的比例来看,该地区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相对较弱。
知识点拨我国四大地区优势条件、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地区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东部地区主要的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是海运便利,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水平高能源、原材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多洪涝灾害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中部地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是农林牧产品的重要产区,有色金属及重工业发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东西交通建设西部地区有漫长国境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大力发展交通,开发能源、矿产东北地区工业基础好;水陆交通便利;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森林过度砍伐,水患、风沙严重。
矿产资源濒临枯竭,水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建设商品粮、农林牧基地,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进入21世纪后,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
据此回答1~3题。
1.关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区域发展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四个地区在资源方面有明显差异B.四个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有显著的差异C.四个地区的开放程度有明显的差异D.四个地区存在着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2.下列叙述中,四个地区共同具有的特征是( )A.都临海,都有大河入海口B.都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C.都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城市D.都有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3.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B.无论冬夏气温均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C.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答案 1.A 2.D 3.C解析第1题,四个地区的区域发展差异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
第2题,中、西部地区不临海;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政策优势、海外侨胞的人缘优势、地缘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中国现有6个经济特区,包括东部沿海的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岛和西部地区的喀什;商品粮基地的形成条件是农业基础好、开发潜力大、粮食的商品率高,四个地区都有商品粮基地。
第3题,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方法技巧四字法记忆四大地区差异产生的自然原因(1)东部地区:位置临海,气候湿润,地势低平,植被良好;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矿产贫乏,能源短缺。
(2)中西部地区:距海遥远,位置闭塞;气候干燥,日照充分;海拔较高,水源较少;矿产丰富,能源充足。
(3)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地形平坦,植被良好,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矿产丰富,能源充足。
教材P14活动探究提示 1.(1)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台湾省、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南省。
(3)中部地区包括: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
(4)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重庆市、四川省、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
2、3.略。
教材P15~16活动思考提示 1.(1)产业结构差异地带产业结构工业结构东部地区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南轻北重东轻西重东北地区以重化工业为主导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地区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过渡西部地区重型产业为主(2)主要原因:中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历史基础薄弱。
(3)对策: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2.(1)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基本稳定,有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
轻工业比例大幅度上升,重工业比例逐步下降。
作用: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和轻工业比例大幅上升能活跃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2)评价: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工业以轻工业为主,说明该市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较合理。
知识小结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各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使得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据此回答1~2题。
1.鄱阳湖平原种植水稻,长江三角洲种植花卉,造成两地不同种植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是( )A.气候B.土壤C.地形D.市场2.我国东部多耕作业,西部多牧业,主要原因是( )A.生产生活方式不同B.开发历史长短不同C.光、热、水、土等条件不同D.地质作用影响不同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两者都位于长江流域,气候、地形、土壤因素相同,但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沿海,是我国出口农业商品基地。
第2题,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条件的制约。
我国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部地区森林发育形成肥沃的土壤,西部地区主要以草原植被为主,所以东部多耕作业,西部多牧业。
3.环渤海地区被确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三区域工业发展共同的区位优势,除了良好的农业基础、发达的海陆交通、优惠的政策,还有哪些?请再列举两方面。
(2)甲、乙两区域建立化学工业基地不同的主导区位因素各是什么?答案(1)科技水平高;经济基础雄厚。
(2)甲区域:原料和燃料。
乙区域:市场。
40分钟课时作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划分为四大地区。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我国四大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矿产资源最丰富B.中部地区面积最大C.西部地区人口最稠密D.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2.下列四组省区中,全部属于中部地区的是( )A.吉、皖、湘、琼B.晋、内蒙古、陕、桂C.豫、晋、赣、鄂D.冀、鲁、辽、粤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最丰富,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
第2题,本题要求学生掌握中部地区所包含的省区及其简称。
中部地区包含的省区有山西(晋)、河南(豫)、安徽(皖)、湖北(鄂)、湖南(湘)、江西(赣)。
读日本、英国资料图,完成3~4题。
3.两国的气候均深受海洋影响,东京与伦敦两城市( )A.均为亚热带气候类型B.均为温带气候类型C.东京气温年较差较大D.伦敦降水季节变化较大4.两国均为岛国,但两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国的矿产资源都比较贫乏B.两国的城市化水平都较高C.两国的农业均以畜牧业为主D.两国工业都是“临海型”布局答案 3.C 4.B解析第3题,东京地处亚洲东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伦敦地处欧洲西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季风气候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都大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第4题,两国都是岛国,都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都较高;英国矿产资源丰富,日本缺乏工业所需的矿产资源;英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生长,城市化发展早,水平高,乳畜业发达;日本是季风气候,以水稻种植业为主;日本工业原料和产品都依赖国际市场,工业是“临海型”布局,英国传统工业是建立在原料地,不是“临海型”布局。
区位指数是综合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
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B.我国东南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矿产资源丰富C.乙地区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较恶劣D.丙地区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落后6.甲地区区位指数大于40,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交通便利②资源、能源丰富③老工业基地基础好④科技水平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5.C 6.B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我国区位指数由东向西递减,A项错;东南沿海矿产资源贫乏,B 项错;乙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恶劣,C项正确;丙地区即江西省区位指数低,是由自然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D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