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复习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溶解于分离》知识梳理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溶解于分离》知识梳理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溶解于分离》
知识梳理
第五课】盐和糖的溶解
我们可以用50毫升的水来测试食盐和白糖的溶解量。


果表明,水可以溶解8勺的食盐,但可以无限量地溶解白糖。

这说明食盐和白糖的溶解量不一样,白糖的溶解量更大。

另外,压碎、加热和搅拌都可以加快方糖的溶解。

在用量筒量取水时,要注意水面的弯圆面的最低点要与所要量取的刻度线相平,观看时眼睛与刻度线相平。

同时,搅拌时,要避免玻璃棒碰到烧杯壁。

第六课】把盐析出来
食盐有多种来源,包括海盐、池盐和岩盐。

海盐是通过海水灌溉盐田,然后蒸发而成的。

池盐是由内陆的咸水湖湖水蒸发而成的。

岩盐是由海水沉积物被地壳变动埋藏在地下形成的。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戴护目镜,以防止加热时的溅出物伤害眼睛。

当我们看到白色晶体析出时,需要用玻璃棒慢慢地搅拌,
但身体不要凑得太近,以防止蒸发皿中的固体溅出来烫伤皮肤。

我们可以用日晒法或酒精灯加热的方法来把溶解在水里的食盐找回来。

在实验中,我们用酒精灯加热浓盐水,会发现在加热的过程中,浓盐水中的水不断减少,并且有白色晶体析出。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用酒精灯加热的方法能把食盐析出来。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复习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复习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复习第二单
元知识梳理
本文档旨在对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进行复和
梳理,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一部分:植物的生长
植物需要哪些条件生长?
- 光线:植物需要阳光照射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 水分:植物需要水分供给,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 温度: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 空气:植物通过气孔吸收二氧化碳,并排出氧气。

植物的生长过程是什么样的?
- 种子发芽: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从而形成幼苗。

- 幼苗生长:幼苗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水分、养分等进行生长。

- 植株形成:幼苗逐渐长大成为植株,根、茎、叶等器官形成。

- 结花结果:植株经过一定的生长过程后,会形成花朵并结出果实。

第二部分:动物的生长
动物是如何生长的?
- 幼体成长:动物从幼体逐渐成长为成体。

- 饮食摄取:动物通过进食获取所需的营养物质。

- 新陈代谢:动物通过新陈代谢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代谢。

- 生殖繁衍:成体动物通过生殖和繁衍后代。

动物生长的特点有哪些?
- 个体差异:不同种类的动物生长速度和方式有所不同。

- 生命周期:动物有不同的生命周期,如昆虫的完全变态等。

- 周期性生长:动物的生长一般呈现周期性,如鸟类的孵化季节等。

以上是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梳理,希望这份文档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和巩固所学知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水 知识要点复习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水 知识要点复习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水知识
要点复习
本文档旨在复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的第二单元内容,涉及水
的知识要点。

以下是复的内容及要点:
1. 水的来源和用途
- 水的主要来源:雨水、河水、湖水、海水等。

- 水的主要用途:饮用、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生态环境等。

2. 水的形态和性质
- 水的三种形态:液态、固态、气态。

- 水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可溶解许多物质。

3. 水的变化和循环
- 水的变化:水可以由液态变为固态(冰)、气态(水蒸气),也可以由固态或气态变为液态(融化、凝结)。

- 水的循环:水通过蒸发、降水、地下渗透和河流循环等环节,形成水循环的闭合循环过程。

4. 水的保护与利用
- 水的保护意义: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需要保护
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 水的合理利用:合理使用水资源,节约用水,保持水质清洁等。

以上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第二单元水的知识要点复。

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参考资料:
- 中小学教科版科学教材
- 相关科学教育资源。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特征知识点复习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特征知识点复习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特征知识点复习第二单元动物的特征一、我会填。

1.小鸽子是从鸽子蛋中孵化出来的。

鸽妈妈产出的卵,要经过大约17天的孵化。

随后,鸽宝宝就会破壳而出。

2.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生的动物:猴子、小猫、小狗、猪。

由脱离母体的卵孵化出来的动物:金鱼、鸡、猫头鹰、青蛙。

3.像猫、狗这样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生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像鸡、猫头鹰这样由脱离母体的卵孵化出来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4.像鸽子、燕子这样身体覆盖羽毛、长有翅膀、用喙取食、卵生的动物叫作鸟类。

如:黄鹂、海鸥、孔雀、天鹅、雕、鸵鸟、丹顶鹤等。

5.我们常见的动物分为鸟类、哺乳类、鱼类、昆虫类、爬行类、两栖类等。

6.哺乳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主要包括头、劲、躯干、四肢等部分,身体表面有毛,体温恒定,用肺呼吸,一般胎生,哺乳。

7.鱼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表面大多有鳞,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一般通过产卵繁殖后代。

8.昆虫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眼、口器等,胸部有三对足,一般卵生。

9.鸽子的一生经历了卵、孵化、生长发育、成熟直到死亡等阶段。

这些阶段构成了鸽子的生命过程。

10.蝴蝶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11.人出生后经历了婴儿、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阶段。

12.人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成熟直至衰亡的生命过程。

13.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成熟、衰亡的生命过程。

成熟的动物能繁殖下一代。

14.大熊猫被誉为我国的国宝,分布于我国四川、甘肃、陕西山区的竹林里。

白鳍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有“水中的大熊猫” 之称。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鳄鱼品种之一。

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中国、越南和缅甸。

15.建立保护区。

国家为保护大熊猫成立的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汶川县。

对保护大熊猫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空气 知识要点复习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空气 知识要点复习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要点复习1.空气的质量可以通过简易天平来测量。

2.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

3.旗帜招展、柳枝摆动,可以感知风的存在。

4.空气由许多微粒组成,受到压力时微粒之间的距离会缩短,压力消失后距离会变长。

5.皮球、水枪、轮胎等都利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6.空气虽然很轻,但是有一定的质量。

7.在XXX自制的天平上,左右两端放入一个充好气的皮球和一些豆子,处于平衡状态。

当往皮球中继续打入10筒空气时,天平会向皮球这边倾斜。

如果将皮球里的空气全部放掉,天平又将向豆子这边倾斜。

8.挥动塑料袋几次后抓紧袋口,可以发现塑料袋变得鼓鼓的,这时塑料袋内装满了空气。

9.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10.将一个空瓶瓶口稍微向上倾斜放置水中,发现瓶口有气泡冒出,冒出的气泡是空气。

11.地球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包围着。

12.水和空气的共同点是会流动。

13.一般情况下,空气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14.同一个气球可以变成各种形状,这主要是利用了空气的无固定形状特征。

15.杯子应该竖直倒扣放入水中,纸团才不会湿。

16.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

17.能弹得很高的篮球里的气体是压缩的空气。

18.注射器抽进空气,堵住口,用力压活塞,活塞会推到一定程度推不动。

19.做“注射器压缩空气”的实验时,如果将活塞往下压,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活塞压下去后会弹回一点。

20.当天平达到平衡后,给一端的皮球充入一定量的空气,天平会向皮球一端倾斜。

21.拍打篮球时,篮球能蹦得很高,这主要是因为篮球里的空气被压缩,具有弹性。

22.在使用自制天平前要先调节天平的平衡。

23.一个充入20筒空气的气球的质量与1个乒乓球、5颗绿豆、1枚回形针的质量相当。

24.最适合用来证明空气有质量的是天平。

25.用天平可以测出物体的质量。

26.用打气筒往一个装满空气的有封口的厚玻璃瓶里再打进一些空气,瓶子里空气的变化情况是质量增加,体积不变。

小学三年级科学第二三单元+物体的形态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科学第二三单元+物体的形态知识点

第二单元物体的形态6 固体、液体和气体知识点1.固体:石头、木块、螺母、沙子、海绵等。

液体:水、牛奶、醋等。

气体:空气、水蒸气等。

2.固体有固定的形状,不能流动。

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

液体、气体的形状取决于容器的形状。

3.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即使倾斜放置的液体,表面依旧会保持水平状态4.水的三种形态分别是:液体的水,固定的冰,气体的水蒸气。

5.烟、雾、哈气不是气体。

实验1.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液体体积一般用毫升作单位,用符号“ML”表示。

2. A量筒的每个小刻度表示1毫升;B量筒的每个小刻度表示2毫升。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稳,视线要与水的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3.使用量筒测量水体积的方法:一选;(选择合适的量程)二倒;(将量筒倾斜)三看(眼睛与水面最低处相平)。

4.读出下面的数。

7.固体、液体的体积和质量知识点1.固体、液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体积。

固体、液体都有固定的体积。

2.固体、液体都有确定的质量。

3.改变物体的形状,它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冰融化成水后,质量不变。

4.乌鸦喝水的故事,说明了固体占据一定的空间。

实验1.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等。

2.天平所测物体的质量一般用克作单位,用符号g 表示。

3.天平使用方法:(1)水平放置天平。

(游码归零,指针在刻度盘中央)(2)左盘放物品,右盘放砝码。

(用镊子夹取砝码,用镊子拨动游码。

)(3)砝码质量和游码刻度相加就是物体质量。

8 气体的体积和质量知识点1.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2.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它的体积可以改变。

3.气体有确定的质量。

4.气体可以被压缩,它没有固定的体积,有确定的质量。

5.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的实验证明了空气有确定的质量。

实验1.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

玻璃杯一定要竖直按下去,再竖直提起来。

2.3.气体体积可以改变的实验.3.第三单元太阳和影子9影子知识点1.影子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1)光(2)不透明的物体2.影子方向和光源的方向相反。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动物1、寻访小动物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

2、在寻访小动物观察活动中,我们应该做到什么?答:(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

(2)保持动物的生存环境。

(3)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2、蜗牛(一)1、蜗牛是(软体)动物。

2、蜗牛的身体由(壳)、(腹)、(头)、(眼睛)、(触角)和(口)组成。

3、用铅笔或小棒轻轻碰触蜗牛,它会(把身体缩进壳里)。

4、蜗牛利用(腹足)爬行,头上有(两对触角),(长的一对触角)上长有眼睛,爬过之后会留下(黏液)。

黏液作用:使腹足经常保持湿润,避免爬行时受到损伤。

5、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6、蜗牛食物:(蔬菜)、(杂草)和(瓜果皮)。

3、蜗牛(二)1、唤醒蜗牛:放入(常温的水中)。

2、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

它利用(齿舌)先把食物一点一点磨碎,再慢慢地吃下去。

3、蜗牛用(气孔)呼吸,靠(肛门)排便。

蜗牛的粪便是(褐色线状的)。

4、饲养蜗牛的生活环境?答:在饲养箱或广口瓶内,先铺上一层潮湿的土壤,再放入几条树枝和几片落叶,就可以饲养蜗牛了。

5、蚯蚓1、蚯蚓生活在(花坛)、(草地)、(菜园)、(墙角)的土壤里。

2、蚯蚓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3、蚯蚓是(陆生环节动物)。

4、不要把蚯蚓长时间放入水中。

5、蚯蚓受刺激时,身体会伸缩。

6、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相同点: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不同点:蚯蚓在地下生活,而蜗牛在地面生活。

蚯蚓没有触角,而蜗牛有触角。

蚯蚓后背没有壳,蜗牛有。

蚯蚓吃落叶等食物,蜗牛吃菜叶等食物。

6、蚂蚁1、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生活在洞穴(土壤)中。

2、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3、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答: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2.2、蚕吐丝前的特征:粪便变软,变成叶绿色;停食;身体透明。
2.3、蚕蛹的体形粗短,身体呈纺锤形,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长有黑色的眼睛,体色呈褐色。一对触角的雏形。胸部长有胸足。腹足、尾足消失。胸部、腹部都有环节。有气门。胸部背面长出两对翅。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2.3、养蚕、抽取蚕丝是我国伟大发明之一。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养蚕。
变态:蜜蜂、蚂蚁、苍蝇、青蛙、蚊子、蝴蝶、蟋蟀、螳螂、蜻蜓等。
不变态:蝗虫、鱼、狗、猪、猫等。
从卵孵化而来:蚊子、苍蝇、蝗虫、鱼、青蛙、鸡、蜻蜓、蚕等。
由母亲直接生下来:猫、狗、人、羊、大熊猫等。
2.6、各种动物的生命周期包括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四个阶段。
2.6、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所经历的阶段不一定相同,周期长短也不一定相同。
2.7、在人的一生中,出生前后和青春发育期长的最快。身高和体重变化很大。
2.6、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2.6、完全变态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形态。蜜蜂、蚂蚁、苍蝇、蚊子、蝴蝶等属于完全变态。
2.6、不完全变态要经历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蟋蟀、螳螂、蜻蜓、蝉、蟑螂等属于不完全变态。
2.6、动物分类方法2种,一种按变态和不变态分类;另一种按卵生和胎生分类。
2.4、蚕蛹经过10—15天会变成蚕蛾,蚕蛾全身披着白色鳞毛,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着眼睛和1对触角。胸部长着两对翅和三对足。
2.4、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
三对足。
2.5、蚕的一生是从卵开始的。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形态。
2.5、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2.1、小蚕爱吃桑叶,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要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一、寻访小动物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要做到:(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

(2)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

(3)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二、蜗牛(一)3、蜗牛的身体分头部、腹部、尾部三部分。

头部有眼睛、触角和嘴巴。

蜗牛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比较短,后面一对较长,长的触角顶端有眼睛,背上有一个螺旋形的壳。

4、蜗牛没有脚,蜗牛的足叫(腹足)。

蜗牛靠腹足爬行。

蜗牛在爬行的地方会留下清晰的黏液痕迹。

蜗牛腹足中的粘液可以保护腹足(腹足经常保持湿润,避免爬行时受到损伤)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

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

5、蜗牛喜欢生活的环境是潮湿、阴暗的环境,所以我们可以在树下或木庄的缝隙处等地方找到蜗牛。

6、蜗牛休眠后要唤醒它,可以把它放入(水中)。

三、蜗牛(二)7、蜗牛喜欢吃菜叶等食物。

8、蜗牛用肛门排泄废物。

9、蜗牛用气孔进行呼吸。

四、蚯蚓10、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11、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12、我们用手等碰触蚯蚓时,蚯蚓身体会收缩。

13、蚯蚓不适应水中的环境,不能把蚯蚓长时间放在水里。

五、蚂蚁1415、蚂蚁喜欢吃白糖、面包屑等甜食。

16、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六只脚)。

17、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8、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干扰了蚂蚁的“信息素”,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

六、金鱼19、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023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第二单元《气候》知识点汇总

2023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第二单元《气候》知识点汇总

2023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第二单元《气候》知识点汇总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它对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小学三年级上《气候》单元的知识点汇总:1. 气候的定义:气候的定义:气候的定义:- 气候是指某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风向和风力等。

- 气候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寒冷气候、温暖气候和热带气候等。

2. 气温的影响:气温的影响:气温的影响:- 气温是指空气的热度。

气温高低会影响人们的衣着选择和生活惯。

- 寒冷的气温可能导致冰雪的形成,而高温则可能引发热浪和干旱。

3. 降水的影响:降水的影响:降水的影响:- 降水是指大气中水蒸汽凝结成水滴或固体降落到地面。

降水形式有雨、雪、霜和冰雹等。

- 不同地区的降水量不同,降水量多的地区通常更适合农业发展。

4. 风的影响:风的影响:风的影响:- 风是指大气中气体的运动。

风具有风向和风力,可以影响气温和降水。

- 不同方向的风会带来不同的气候条件,例如东风可能带来湿润的气候,西风可能带来干燥的气候。

5. 季节的变化:季节的变化:季节的变化:- 季节是指一年中不同的时间段,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 季节的变化与气候有关,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气温和降水条件。

通过研究《气候》这个单元,我们可以了解到气候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共同保护地球的环境和生态。

以上是对小学三年级上《气候》单元知识点的简要汇总,希望能对同学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Word count: 192)。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单元知识点)1.可以到田野、花圃或池塘边等不同的地方挖一些土壤来研究。

在挖土的时候必须有大人陪同才能去水边。

2.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3.挖来的土壤里有蚂蚁、小石子、枯树叶、沙子等。

4.把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壤中冒出,这说明土壤中有空气;搅拌静止后发现沉淀物分层,上层的物质是黏土,下层的物质是沙粒,这说明土壤不溶于水。

5.土壤中有大颗粒的沙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

人们根据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较多的叫作沙质土,黏粒含量较多的叫作黏质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作壤土。

6.三种土中,沙质土渗水性、透气性最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适宜生长的植物有芝麻、花生、西瓜、仙人球等。

黏质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透气性最差,适宜生长的植物有荷花、芦苇、水稻等。

壤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渗水性、透气性都较好,适宜生长的植物有蚕豆、月季、苹果树等。

7.土壤按从上到下分成三层:表层土、下层土、岩石层。

落叶下面的土壤是黑色的。

8.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

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9.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为形成腐殖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通过吞吃和排泄食物,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活动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

10.土壤里的小动物有:蚂蚁、蚯蚓、千足虫、西瓜虫、蜗牛等。

11.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如山体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以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

人们常用种植绿肥、施农家肥和收集落叶沤肥等方法改良贫瘠的土壤。

12.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做一个肥料带。

步骤是:(1)往透明塑料袋中装土、果皮、菜叶、蚯蚓等。

(2)往塑料袋中均匀地洒一点水,扎好口袋。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1. 了解食物和能量的来源在三年级的科学上册第二单元中,我们学习了食物和能量的来源。

食物是我们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吃东西来获取能量。

我们也学到了各种不同的食物,它们分别来源于植物和动物,比如水果、蔬菜、肉类等。

通过食物,我们可以获取到身体所需的能量,让我们能够进行各种活动和学习。

2. 探索植物的生长过程我们在本单元中也学习了植物的生长过程。

我们了解到植物的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会发芽生长,它们需要土壤、水分、阳光等因素来生存和成长。

我们也学到了植物的不同部分,比如根、茎、叶和花,它们各自承担着重要的功能,让植物能够正常生长。

3. 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在本单元中,我们也深入研究了动物的生存环境。

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之中,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获取食物和保护自己,比如草食动物、肉食动物等。

我们也了解到了动物的生存技能,比如蜘蛛的网、鸟类的巢等,这些都是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的方式。

总结回顾通过学习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我们对食物和能量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道了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和生存环境,并且明白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我们居住的地球。

个人观点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深受启发。

食物和能量的关系是生命中最基本的东西,我们要珍惜食物,不浪费;植物和动物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要保护它们,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美好。

希望我的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主题,让你有一个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

关于食物和能量的关系,我们可以深入思考人类对食物和能源的利用和管理。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食物和能源资源的供需关系变得日益紧张。

我们需要找到更加有效的方法来利用食物和能源资源,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让我们来思考食物资源的管理。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粮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一些地区却面临着粮食短缺的问题。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空气》一、基本知识1.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空气),人们的呼吸离不开(空气),火柴燃烧离不开(空气)。

2.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

水是(液体),石头和沙是(固体),空气是(气体)。

3.生活中,有许多和空气有关的物品。

如:(皮球)、(气球)、(轮胎)等。

4.空气的特征有(无色)、(无味)、(透明)、(很轻)、(看不见)、(摸不着)、(会流动)、(有质量)、(占据空间)、(可压缩)。

5.在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材料有:(塑料杯)、(装水的水槽)、(纸团)、(针)、(打气筒)。

6.在做空气压缩实验时,我们使用的实验仪器是(注射器),我们用(水)和(空气)进行对比。

7.(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容易发生变化,(水)占据空间的大小很难发生变化。

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空气既没有一定的(形状),又没有一定的(体积)。

8.注射器包括(针筒)、(刻度)、(管口)、(活塞)等几部分。

9.堵住空注射器的管口,用力向下压活塞或用力向上拉动活塞,活塞会(运动)。

这说明空气可被(压缩)或(扩张)。

10.篮球充气就是利用了空气(可被压缩)的性质,用手拍篮球,篮球会跳得很高,是因为(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11.空气很轻,但有一定的(质量),可用(天平)精确地测量到空气的质量。

实验室用的天平一般是(托盘天平),被称量的物体放在天平(左侧)的托盘上。

2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50)枚回形针的质量。

12.空气受热后体积会(增大),受冷后体积会(减小),说明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空气受热后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空气手冷后(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

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的有(孔明灯)、(热气球)。

13.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

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条件下发生的。

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14.在做风的模拟实验需要用到的材料有(蜡烛)、(透明塑料薄膜)、(无盖长方形纸盒)、(蚊香)、(纸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动物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蜗牛的身体分(头部、腹部、尾部)三部分。

头部有(眼睛、触角和嘴巴)。

蜗牛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比较(短),后面一对较(长),长的触角顶端有(眼睛)。

3.蜗牛靠(腹足)爬行。

蜗牛腹足中的粘液可以保护腹足(腹足经常保持湿润,避免爬行时受到损伤)。

4.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

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

5.蜗牛喜欢吃(菜叶)等食物。

6.蜗牛用(肛门排泄废物),用(气孔)进行呼吸。

7.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8.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9.我们用手等碰触蚯蚓时,蚯蚓身体会(收缩)。

10.蚯蚓不适应(水中的环境),不能把蚯蚓长时间放在水里。

11.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12.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13.蚂蚁喜欢吃(白糖、面包屑)等甜食。

14.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5.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干扰了蚂蚁的“信息素”,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

16.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17.金鱼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

金鱼是(人工培育)的,品种很多,是常见的家养动物。

18.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19.金鱼的进食方式是(吞食)。

喂金鱼时一次喂得太多,会把金鱼胀死的。

20.金鱼呼吸时,水流过金鱼的(鳃部),鱼鳃就能利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空气重难点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空气重难点知识点汇总

第二单元空气
1、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较轻、并能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
的形状和体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容易泄漏、能够流动、可以压缩,充满各处。

2、空气的作用:维持呼吸、帮助燃烧、保温,发电、光合作用等。

3、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主要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3、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形成风。

4、在压缩试验中,向下压活塞,管中空气被压缩,空气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小,空气体积变小;用力拉伸活塞后,管中空气被拉伸,空气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大,空气体积变大。

5、篮球充气、轮胎都是利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6、用天平可以测出空气的质量
7、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称为大气层,动物呼吸、植物生长都离不开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8、装有热空气的袋子会上升,是因为热空气比较轻,热空气上升带动袋子上升。

空气受冷后会下降,受冷的空气下降的同时,塑料
袋也会下降。

9、动物、植物能在土壤里和水中生活,说明土壤和水里都有空气。

10、伽利略最早证明了空气有质量。

11、风可以用来发电,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12、鱼能在水中呼吸,说明水中有空气,将花坛中的泥土放入水中,发现有许多小气泡冒出,说明泥土中有空气。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溶解与析出》知识梳理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溶解与析出》知识梳理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溶解与析出》
知识梳理
本文档梳理了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溶解与析出》的相关知识点和要点,帮助学生复和掌握这一主题的内容。

1. 物质的溶解
- 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在溶剂中完全混合成一种透明、均匀的混合物,并且能够恢复成原来的物质。

- 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进行溶解的物质。

- 溶解是物质之间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使其发生。

2. 溶解的影响因素
- 温度:温度升高,溶解度一般会增加;温度降低,溶解度一般会减少。

- 溶剂的种类:不同溶剂对相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不同。

- 溶质的种类:不同溶质的溶解度也会不同。

3. 溶解与析出的应用
- 溶解和析出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例如饮料、药物、糖果等的制作过程中都涉及到溶解和析出。

- 溶解和析出也在科学实验和制造业中被广泛运用,例如染料的制备、合成药物、制造合金等。

4. 溶解与析出的实验方法
- 溶解实验:取一定量的溶剂,加入适量的溶质,搅拌使其充分混合,观察是否完全溶解。

- 析出实验:在溶液中加入反应物,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新的固体物质,并观察析出的物质。

5. 溶解与析出的环境保护意义
- 合理利用和控制溶解和析出的过程可以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 鼓励使用可再生资源,减少使用不可降解物质,能够有效降低溶解和析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以上是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溶解与析出》的知识梳理。

通过复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掌握有关溶解与析出的概念和应用。

祝你学习进步!。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知识梳理期末总复习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知识梳理期末总复习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知识梳理期末总复习第二单元知识梳理一、土壤的成分。

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

2、土壤中有沙子、泥土、黏土、石块、枯树枝、小虫等丰富的生物及生物遗体,还有水分、空气、腐殖质等物质。

3、验证土壤中有水和空气。

(1)证明有水: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纸巾上出现水迹。

(2)证明有空气:把土块放入水中,土块中冒出了气泡。

4、把土壤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土壤出现分层现象:大颗粒的在下,细小颗粒的在上,水面漂浮一层黑色物质(腐殖质)。

二、土壤的类型。

1、土壤可分为三种类型: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质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质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2、三种土壤的比较。

土壤类保肥能透气能相宜生长的渗水性保水性型力力植物沙质土好差差好芝麻、花生黏质土差好好差荷花、芦苇蚕豆、苹果壤土较好较好较好较好树3、分歧的植物对土壤的要求分歧。

如仙人掌相宜生长在沙质土里,水稻相宜生长在黏质土里。

三、肥沃的土壤。

1、土壤分层。

土壤上层色彩较深,往下逐渐变浅,落叶下的土壤是黑色的,比力肥沃,土壤中部有蚯蚓等小植物。

(1)土壤的肥力来自腐殖质,腐殖质来自动植物遗体。

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2)腐殖质的形成:当生物死了以后,细菌、真菌和其他土壤里的生物体开始分解生物遗体,在分解过程中,能滋养植物生长的氮元素被释放到土里。

(3)土壤动物默默无闻地分解着生物遗体,改变着土壤的肥力。

3、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

(1)种植绿肥:种植可以用作肥料的绿色植物体,如二月兰、豌豆、绿豆、三叶草等。

(2)施农家肥:如牲畜的粪便、厨余渣滓(剩菜剩饭)、厩肥、绿肥、堆肥和沤肥等。

(3)收集落叶沤肥:将落叶、枯草沤制成腐殖质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肥。

4、制作一个肥料袋。

4、保护土壤。

1、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的贡献。

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1、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等特征。

2、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3、空气在地球上无处不在,空气中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空气中的氧气帮助火柴燃烧,动植物需要呼吸空气。

4、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

5、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可以方便我们生活,比如,包装使用的泡沫空气垫。

6、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

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7、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压缩的空气可以制成救援的气垫、玩具气枪等。

8、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

知道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被测量。

9、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

10、放飞“热气球”活动,空气受热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上升。

11、热气球能升空是由于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从而带动了热气球升空,空气冷却后热气球又会降下来。

12、在一定条件下,科学实验是可重复的。

13、人们在加热进程中并没有加热热气球本身,而是加热了里面的空气14、冷热不同的空气会流动构成风。

15、热空气上升引起的空气流动是形成自然风的主要原因。

16、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

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空气可以帮助燃烧。

风具有能量,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17、空气能被压缩,流动,占据空间18、充满气的皮球一拍能跳起来,说明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19、注射筒的活塞能够压下去一点,但手放松后,活塞又会弹回原先的位置。

因为里面装有空气,而空气能够被压缩。

20、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皮球、轮胎、气垫船等都利用了压缩空气的这一原理。

21、打足气的皮球跳得高是因为皮球内有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有弹性。

22、相同质量的情况下,不同物体有不同的大小。

23、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说明空气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4、当物体吸热升温后,微粒的运动速度加快,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的知识点。

1. 物体的性质
物体的性质是指物体在特定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特性。

常见的物体性质有颜色、形状、大小、质地、透明度等。

2. 物体的分类
物体可以根据不同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按形状、用途、颜色等分类。

3. 物体的相互关系
物体之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相互关系。

常见的相互关系有接触关系、重叠关系、分离关系等。

4. 物体的变化
物体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一些变化。

常见的物体变化有形状
变化、颜色变化、状态变化等。

5. 纸的种类
纸是一种常见的材料,有不同的种类。

常见的纸的种类有白纸、彩纸、包装纸等。

6. 木头的来源
木头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获得。

常见的木头
来源有树木、竹子等。

7. 研究物体
研究物体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行。

观察物体可以通过用眼
睛仔细看、用手触摸等方式。

实验物体可以通过进行简单的实验来
了解其性质和特点。

以上是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从运动、受到刺激时的反应、食物、繁殖四方面研究动物的共同特
点,填入下表。
蜗牛
蚯蚓
蚂蚁
金鱼
生活环境 陆生(地上) 陆生(地下)
陆生
水生
喜欢的地方 阴凉、潮湿 阴暗、潮湿、疏松 干燥
水里
食物
新鲜菜叶、 腐殖质
杂食动物 杂食动物
黄瓜等
(面包屑、甜食) (面包屑、小虫)
繁殖
产卵
产卵
产卵
产卵
反应
缩进壳内
• 1、蚯蚓生活在(花坛)、(草地)、(菜园)、(墙角) 的土壤中。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 2、蚯蚓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蚯蚓的身体分为三部 分:(口)、(环带)、(肛门)。(距离环带近)的一 端是口,距离环带远的一端是肛门。蚯蚓的环带是(生殖 器官)。蚯蚓是靠(表皮)呼吸的。把蚯蚓放在水里,它 会爬上来,因为在水里它无法(呼吸),所以别把蚯蚓长 时间放在水里。
• 4.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 体)的基本特征。
• 5.池塘中生活着很多小动物,数量最多的是 (鱼类)。
• 6.蚂蚁和金鱼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都是活的,会运动,需要吃食维持生 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
不同:蚂蚁,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三节, 长着6只脚,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
• 6、蚂蚁是怎样进行信息交流的?(或为什么不 要随便干扰蚂蚁?)
答:蚂蚁是用(信息素)进行信息交流的,蚂 蚁在行进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 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线路。如 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干扰了蚂蚁 的信息素,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
• 第六课 金鱼
• 1.金鱼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身上 长着(鳞片)和(鱼鳍)。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鳞片是保护鱼体的,保持鱼体表湿润。吃(鱼食)和(面 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蜗牛的身体,蜗牛会(缩进壳里)。 • 4、蜗牛的足叫(腹足),它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
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 5、在观察蜗牛时,我们的观察顺序是(从整体到局部),并使用
(放大镜)做了更细致的观察。 • 6、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在饲养蜗牛时,每天
• 3、为了寻找蚂蚁,我们可以用蚂蚁喜欢的 食物引诱它们。
• 4、观察蚂蚁时,不能用手直接抓蚂蚁。
• 5、观察蚂蚁的过程中,蚂蚁总是乱跑,怎样解 决观察难的问题?说出你的方法。 答;方法1:把蚂蚁放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瓶里。 方法2:在一个浅盆子里装入一点水,水中央放 一个瓶盖,让蚂蚁在瓶盖上爬。方法3:把蚂蚁 放在昆虫盒里观察。
• 3、用笔轻轻触碰蚯蚓的身体,它会(收缩)。
• 4、蚯蚓爬行时,身体伸缩式前进。蚯蚓的身体摸起来总 是(湿湿的)。和蚯蚓相似的环节动物有:沙蚕、蚂蟥。
• 5、夏天,(暴雨)过后,蚯蚓会从地下爬出来透气。
• 6、蜗牛和蚯蚓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身体柔软,都会爬行,吃食物,会排泄、 会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不同:蜗牛,生活在地面潮湿之处, 有壳,有触角和眼睛,用气孔呼吸,吃菜 叶等。
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地下,身体有 环节、体节;靠皮肤呼吸,吃落叶等。
• 第五课 蚂蚁
• 1、蚂蚁是我们常见的小动物,(校园里)、 (花坛边)、(墙角处)都能找到它们的 身影。
• 2、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 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3 对足(或6只脚)。运动(爬行),(群居) 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金鱼,生活在水中,身上有鳞片,用鱼鳍游 泳,用腮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
• 第七课 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 1.动物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 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 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 繁殖后代。
• 2.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的(环 境)也不同。
• 3.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它们都是有生命 的物体。
(傍晚)最好用(菜叶)、(青瓜)等给蜗牛喂食。 • 7、蜗牛休眠后要唤醒它,可以把它放入(水中)。 • 8、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蜗牛用(气孔)呼吸,从(肛门)
中排出粪便。 • 9、蜗牛通过(产卵)繁殖后代饲养箱或广口瓶内,先铺上一层粗沙, 然后铺上一层潮湿的土壤,再放入几条树枝和 几片落叶,就可以饲养蜗牛了。
• 2、怎样饲养蜗牛?
• 答:A、在饲养箱和广口瓶内,先铺上一层粗沙, 然后铺上一层潮湿的土壤,再放进几条树枝和 几片落叶,形成一个蜗牛生活的环境,我们就 可以饲养蜗牛了。B、每天傍晚用青瓜和菜叶给 蜗牛喂食,第二天早上把食物残渣处理干净。C、 每天观察蜗牛的生活情况,并做好观察记录。
• 第四课 蚯蚓
• 第二课、第三课 蜗牛(一)、(二)
• 1、蜗牛身体柔软,身体分为(头、腹、壳)三部分,头上有两对 (触角),前对短后对长,长触角上有(眼睛),有牙齿。和蜗牛相 似的软体动物有:(田螺、扇贝)等。蜗牛的壳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 2、蜗牛的壳顺时针旋转的叫右旋,逆时针旋转的叫左旋。 • 3、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用小棒或铅笔轻轻触碰
• 2.金鱼是 人工培育 的,品种很多,是常见的 家养动物。 喂养时不能一次喂的太多,要少量。金鱼的进食方式是吞 食。
• 3.怎样证明它们是在呼吸,而不是在喝水?如何知道金鱼 是用鳃呼吸的?设计一个试验。 材料:金鱼、红食用色素水、吸管、水。 过程和方法:观察水中的金鱼时,用吸管吸一些红色食用 色素水,悄悄的伸入水中,在金鱼的嘴前挤出红水,发现 红水从金鱼的嘴部进入从鳃部流了出来,说明鱼鳃是在利 用水中的氧气呼吸。 结论:金鱼用鳃呼吸。
身体收缩
逃跑
逃跑
运动
用腹足爬行 身体伸缩爬行 用脚爬行 用鳍游泳
呼吸
呼吸孔
皮肤
腹部的气门

身体分为 头、腹、尾 口环带肛门
头胸腹
头躯干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