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惠子相梁》(人教)+优质公开课18新编
《惠子相梁》教学设计
0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培养其阅读、分析和表达能力。
0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激发其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引导学生理
解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自然之道”等观念,培养其独立思考
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教材分析与选用
教材分析
《惠子相梁》作为一篇经典的古代散文,语言简练、意蕴深厚,适合作为高中 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内容。通过对该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 文化和思想状况,同时提高其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材选用
选用《庄子》中的《惠子相梁》原文作为教学内容,同时辅以相关的历史背景 介绍、注释和译文等辅助材料,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内容。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重点词汇、句式及语法点解析
重点词汇
对文章中的重点词汇进行深入解析, 如“相”、“梁”、“鹓鶵”、“腐 鼠”等,明确其含义及在文章中的具 体用法。
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理解 题目,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
解程度。
语言表达
设计语言表达练习,如仿写、续 写等,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
思考探究
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思考题或 探究题,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
和延伸阅读。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课堂表现评价
学生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等活动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理解能力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包括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的理解。
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评估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 逻辑性。
人教版初中语文惠子相梁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惠子相梁》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言文《惠子相梁》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使用文言文词语,提高文言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友谊的可贵,珍惜身边的朋友。
学会面对挫折,保持乐观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惠子相梁》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掌握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和词语的理解。
2. 对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分析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庄子》和《惠子相梁》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分析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对《惠子相梁》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文言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对友谊的价值观的认同,以及面对挫折的乐观态度。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反思内容应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教学重难点是否得到有效解决,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否较高,教学方法是否适应学生的需求等。
八、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庄子》中的其他经典故事,如《逍遥游》、《庖丁解牛》等,以加深对庄子哲学的理解。
人教版初中语文惠子相梁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惠子相梁》优秀教案一、教材分析《惠子相梁》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选自《庄子·秋水》。
本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魏国名士惠子担任梁国相国时,与庄子之间的趣事。
通过这个小故事,展现了两位思想家截然不同的处世哲学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本文语言幽默风趣,富有讽刺意味,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分析课文中的幽默和讽刺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拓展思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
(2)尊重不同的思想观念,学会宽容和接纳。
三、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与翻译。
2. 重点字词和句式的理解。
3. 课文中的幽默和讽刺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难点1. 文言文句式的理解。
2. 课文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简介庄子及其作品《庄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共同解决问题。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情况,进行重点字词和句式的讲解,翻译课文。
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拓展思考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7. 总结全文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强调课文中的幽默和讽刺手法。
8.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的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课文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惠子相梁》教学设计
《惠子相梁》教学简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其人及其思想。
2.积累文言词语、句子。
3.探究庄子作品特色及其说话艺术。
二.教学流程1.故事导入:朝三暮四2.庄子简介: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
动荡喧嚣的世界中那一片宁静而绚烂的光辉。
无为而无不为的智者,机智、幽默、富有童心。
绝顶聪明,千古第一傲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3.《惠子相梁》课堂导学(1)解题:相(2)读文章,正音。
鵷雛鳢泉(3)读懂故事,积累词句。
重点词句翻译。
(4)文章导学。
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人物简评。
庄子语言艺术探究。
(讨论)有感情朗读文章,表演性阅读。
三.课外拓展。
材料一: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1)补充注释:愿以境内累矣。
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2)解释词语。
3)一句话概括本则故事内容。
4)庄子讲故事的意思是什么?5)比较本故事和《惠子相梁》一篇在思想及艺术手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材料二: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①。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②,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③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④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⑤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⑥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⑦,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⑧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注释:①贷:借监河侯:魏文侯②邑金:在封地上征收的税金③中道:道路中间④鲋鱼:鲫鱼⑤波臣:水官,龙王的管波涛的臣子⑥激:引水⑦常与:常在一起的人、物等⑧然:就1)简述故事情节。
惠子相梁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惠子相梁教案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以“惠子相梁”为主题的教学内容而设计的教案,适用于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阅读和修辞手法的教学。
通过学习这篇古文,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修辞手法的认识与运用。
二、教学目标1.语言知识目标(1)理解“惠子相梁”这一古文的基本内容;(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常用词汇;(3)掌握惠子、梁惠王等人物形象的特征和性格。
2.语言技能目标(1)通过课文的理解分析,捕捉课文的信息,提高查读能力;(2)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修辞语言的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惠子相梁”这篇古文的主题和基本内容;(2)分析并掌握课文中的隐喻和修辞手法;(3)理解并感受文中金玉、香饽饽等形象意象的艺术表达手法。
2.教学难点(1)理解并把握整篇古文的内涵和主旨;(2)分析并理解古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理解古文的意境。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2.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或整体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拓展他们的思维视野。
3.综合教学法:通过讲解、讨论、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力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唤起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记忆和理解,预热学生的学习状态。
第二节:课文阅读(15分钟)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掌握大致的内容。
2.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并整理出课文的主要思路和中心意义。
3.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读课文中的重要语句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第三节:词语解释与讨论(15分钟)1.教师提供生词和常用词汇的解释,并列出相关的例句。
2.学生自主学习、记录和总结生词和词汇的意义、用法和搭配。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
第四节:角色扮演与分析(2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自主选择角色并分工合作,进行角色扮演,演绎课文中的人物情节和对话。
人教版初中语文惠子相梁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惠子相梁优秀教案教案人教版初中语文《惠子相梁》优秀教案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惠子相梁》这个故事,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1.1.2 引导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1.1.3 通过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内容分析2.1.1 介绍《惠子相梁》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1.2 分析故事中的对话和情节,解释文言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
2.1.3 解释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对比等。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与理解3.1.1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3.1.2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1.3 学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惠子相梁》。
4.1.2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进行表达。
4.1.3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5.1.2 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和解释。
5.1.3 学生对故事背后寓意的理解和思考。
(由于篇幅限制,后五个章节无法全部展示,您可以根据以上格式和思路自行编写后续章节。
如果需要帮助,请随时告诉我。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PPT课件6.1.2 课文朗读录音6.1.3 文言文翻译工具6.2.1 课本《惠子相梁》6.2.2 笔记本6.2.3 彩色笔七、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7.1.1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跟读。
7.1.2 教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
7.1.3 提问学生对故事的了解和期待。
7.2 自主学习7.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划出生词和难点。
7.2.2 学生合作翻译课文,讨论不懂的地方。
7.2.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问题。
7.3 课堂讲解7.3.1 教师讲解生词和难点。
人教版初中语文惠子相梁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惠子相梁》优秀教案一、教材分析《惠子相梁》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
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魏国名士惠施担任梁国宰相期间,与庄子的一系列趣事。
本文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庄子与惠子的幽默与智慧,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了解庄子与惠子的生平事迹及他们之间的友谊。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对比分析,理解庄子与惠子的不同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庄子与惠子的幽默与智慧,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友谊、相互学习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了解庄子与惠子的生平事迹及他们之间的友谊。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语的理解。
(2)庄子与惠子对话中的幽默与智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庄子与惠子的生平事迹。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螳臂当车”和“井底之蛙”这两个成语吗?它们分别出自哪位思想家?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庄子与惠子的对话,理解他们的智慧与幽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庄子与惠子的友谊及他们的智慧。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课文内容。
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收集有关庄子与惠子的故事,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策略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庄子与惠子的智慧与幽默。
惠子相梁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惠子相梁教案》一、教案背景介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工具,具有重要的作用。
惠子相梁教案是一份针对幼儿教育的教案,涉及幼儿在梁山中的活动。
本教案旨在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帮助幼儿全面发展。
二、教案目标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2.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3.引导幼儿探索和发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1.教学主题:惠子相梁教案2.教学时间:2个课时3.教学对象:幼儿园大班四、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a.梁山模型b.木块、积木等搭建材料c.彩色布条d.图画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2.教师准备:a.熟悉教案内容b.清楚掌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c.确保教具、材料完整,并按教案要求摆放整齐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通过唱歌、跳舞等活动,引起幼儿们的兴趣。
2.出示梁山模型,引发幼儿对梁山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们讨论梁山的一些特点和故事。
3.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并与幼儿进行互动。
教师可以向幼儿们讲述故事的大致情节,鼓励幼儿们用自己的语言回忆故事的内容。
4.观看图画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边讲解边展示图画,并与幼儿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二课时:1.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幼儿们重温故事的情节,加深记忆。
2.梁山模型搭建活动:教师向幼儿们展示梁山模型,然后交给幼儿们一些木块、积木等搭建材料,让他们自由发挥,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梁山。
3.彩色布条串珠活动:教师准备一些彩色布条和串珠,让幼儿们用布条和串珠串成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形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4.小组游戏:将幼儿分成小组,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部分梁山模型,并给出游戏任务,比如让他们一起找到合适的位置搭建一个完整的梁山。
通过这个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们在有趣的游戏中,开发了自己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人教版初中语文惠子相梁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惠子相梁》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惠子相梁》。
(2)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领悟到宽容待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文言文的朗读和背诵。
2. 文中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词。
2. 对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庄子与惠子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惠子相梁》。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僻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探讨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共同解决难点问题。
4. 课堂讲解:讲解文中的生僻词语、特殊句式和重要句子,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文章中领悟到宽容待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惠子相梁》。
2. 完成练习题,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
3.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文章中“宽容待人、尊重他人”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能够正确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重要句子。
3. 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在讲解生僻词语和句式时,可以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在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的理解。
八、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庄子的其他著作,如《逍遥游》、《齐物论》等,加深对庄子哲学思想的理解。
九年级语文下册《惠子相梁》教案、教学设计
-采用问题导向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运用情境教学法,模拟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场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入体会双方观点,提高课堂趣味性。
-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组内讨论、组间交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庄子与惠子辩论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特别是对成语“鹓鶵与腐鼠”的寓意理解。
2.掌握古汉语词汇和句式,如“梁惠王”、“何不”、“于是”等,并能运用到实际阅读和写作中。
3.领悟庄子的哲学思想,将其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设想
2.课后阅读:推荐与庄子思想相关的文章或书籍,如《庄子·秋水》全文,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3.辩论稿撰写: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与庄子、惠子辩论相关的话题,撰写辩论稿,并进行课堂辩论展示。
-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清晰;
-运用所学成语、句式,展现古文风采;
-注意辩论稿的结构,包括开篇立论、驳论、结辩等部分。
3.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庄子与惠子的辩论过程,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展开深入的探讨。
2.教学内容:针对课文中的辩论话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3.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让学生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学以平等、谦虚的态度对待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案 惠子相梁
教案惠子相梁一、教学目标1.理解《惠子相梁》的故事内容,感受庄子与惠子之间的友谊与辩论。
2.分析庄子与惠子辩论中的逻辑思维,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升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惠子相梁》的故事情节,把握庄子与惠子的性格特点。
2.分析庄子与惠子辩论中的逻辑思维,学会辩证思考。
三、教学难点1.理解庄子与惠子辩论中的逻辑思维,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升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惠子相梁》的文本资料。
2.学生预习《惠子相梁》,了解故事背景。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庄子与惠子的关系,引发学生兴趣。
2.学生分享预习《惠子相梁》的感悟。
(二)学习故事情节1.教师讲述《惠子相梁》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庄子与惠子的辩论。
2.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体会庄子与惠子的性格特点。
(三)分析辩论逻辑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庄子与惠子辩论中的逻辑思维。
(四)小组合作交流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辩论话题,进行合作交流。
2.各组汇报交流成果,分享辩论中的逻辑思维。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惠子相梁》,大家有什么收获?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二)深入分析辩论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庄子与惠子辩论中的逻辑思维。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
(四)课后作业2.学生结合课堂学习,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辩论的逻辑思维。
六、教学反思1.对于文本的解读要更加深入,引导学生挖掘故事背后的寓意。
2.在小组合作交流环节,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3.课后作业的批改要及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在细节上加以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上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深入分析辩论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庄子与惠子辩论中的逻辑思维。
《惠子相梁》教学设计
《惠子相梁》教学设计《惠子相梁》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能读懂课文,掌握并积累必要的文言词义、句义、文义。
2、领会庄子寓言机智、幽默,富有想象力的特点。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掌握必要的文言词义、句义、文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庄子寓言机智、幽默,富有想象力的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庄子》中“蚊子与牛”的故事导入。
有一只蚊子飞到一头牛的牛角上停住了,呆了很久很久,然后蚊子对牛喊道:“喂!我要走了!”牛没有理会它。
又过了一会儿,蚊子又对牛喊道:“喂,我真的要走了!”牛还是没有理睬它。
最后蚊子很生气地对牛嚷嚷道:“我都说要走了,你为什么不理我啊?”牛漫不经心地说:“你来的时候,我没有注意到你;你要走了,又与我有什么相干呢?”二、作者介绍借助参考资料,阅读关于庄子的生平及其哲学思想。
三、听读—正音媒体范读,学生听读后,正字正音。
相、鹓鶵、夫、醴泉、鸱、吓四、释义—疏通自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醒重点字词,把握文意。
⑴惠子相梁。
相:名词用作动词。
做宰相。
⑵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国都,京城。
⑶非梧桐不止。
止:栖息。
⑷于是鸱得腐鼠。
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五、试读—准确要求:1、读准字音;2、读准停顿。
六、分析—比喻庄子讲的故事中,鹓鵮、鸱、腐肉分别比喻什么?明确:鹓鵮:比喻志向高洁之士。
鸱:比喻醉心利禄的小人。
腐鼠:比作功名利禄。
七、归纳—主旨1、庄子对惠子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是什么?请你说说看。
明确:在鹓鶵的故事里,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及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好友的丑态。
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2、庄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觉得他的“智”表现在哪些地方?明确:机智幽默、善于借事说理。
小结:庄子和惠子的这一段交往,成了千古美谈。
《惠子相梁》(人教)+优质公开课统编
《惠子相梁》阜阳市郭老师◆教材分析这两则故事均选自《庄子•秋水》,讲的都是庄子与惠子的故事。
《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
故事富有趣味性,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比喻巧妙贴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2、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感知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2、感知庄子和惠子的不同,理解的庄子志趣。
【教学难点】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2、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PPT课件、音频朗读文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
《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
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
二、作者、作品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
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惠子相梁
3、鵷鶵和鴟的形象意義(寓言)
六、分析人物形象
1、講這個寓言故事的是誰?
莊子(借助注釋1簡單介紹)
2、莊子為什麼要講這個故事“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引導學生讀出語氣)
3、莊子為什麼要諷刺惠子?惠子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
重點詞解釋:相往或謂國
4、面對惠子的搜捕,莊子表現如何?可以看出莊子具有怎樣的性格特徵?
5、對於惠子的醜態,莊子沒有直言痛斥,而是用講故事的方式,又表現出莊子怎樣的個性?
七、分析莊子思想
1、惠子對於相位,如鴟得腐鼠,既醉心於功名利祿,又無端猜忌別人。(後半句最好讓學生自己總結得出)
重點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2.感知惠子和莊子思想、性格、氣質上的差異,理解莊子的志趣。
難點
1.理解兩則故事的寓意。2.引導學生鑒賞莊子寓言的藝術特點。
教
材
分
析
與
教
法
設
想
這兩則故事均選自《莊子•秋水》,講的都是莊子與惠子的故事。《惠子相梁》表現了莊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故事富有趣味性,情節發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對比鮮明,比喻巧妙貼切。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欣賞《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感受“游濠梁”所反映的莊子生活的詩意,瞭解莊子的志趣。
2、惠子這麼害怕莊子取代他的相位,莊子有沒有機會得到相位呢?他又是如何對待的呢?在《莊子·秋水》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學生聯想回顧相關知識
學生交流介紹自己搜集的有關資訊。
可根據歷史進行一些故事講述,保持學生的興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子相梁》教学设计
这两则故事均选自《庄子•秋水》,讲的都是庄子与惠子的故事。
《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
故事富有趣味性,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比喻巧妙贴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感知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庄子和惠子的不同,理解的庄子志趣。
【教学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多媒体、PPT课件、音频朗读文件。
一、导入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
《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
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
二、作者、作品简介
庄子:
(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
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三、预习检测:读准下列加点字音
相梁xiàng 鹓鶵yuān chú醴泉lǐ鸱chī
濠梁háo 鯈鱼tiáo 从容cóng 吓 hâ
四、听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气
五、疏通文意
(一)指名读课文: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
1、重点字词理解。
相:做国相往:去或:有人谓。
曰:告诉,对…说代:取代
子:你国:国都其:它的为:叫做知:知道
2、学生借助注释翻译课文。
译文:惠施做了梁国的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
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
(二)学生齐读课文。
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1、重点字词理解。
发:起飞于:从于:到止:栖止练实:竹实,竹子所结的子
醴泉:甘泉,甜美的泉水于是:在这时鸱:猫头鹰得:得到
之:这里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以:用吓:吓唬
2、学生借助注释翻译课文。
译文: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在这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上面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鶵,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吓唬我吗?”
六、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思考: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起因:惠子为相,庄子看望。
经过:受人挑拨,搜捕庄子,(庄子)从容往见,奇鸟之喻。
结果:辛辣讽刺。
2、庄子去看望惠子,惠子心态怎样?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态?他对庄子来梁国有何反应?说明了什么?
害怕。
怕庄子取代他的位置。
起初的反应可能也是欣喜。
可是在别人的挑拨下,他马上对庄子起了疑心,进而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非要把庄子拿捏在自己手里不可。
说明惠子薄情寡义,见利忘义。
3、庄子对此的反应如何呢?
他没有躲,没有逃,没有破口大骂、当面痛斥,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动来到惠子面前。
面对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子,给他讲了一个鹓鶵的故事,极其辛辣的讽刺了惠子醉心功名利禄,心胸狭小,让惠子自己去感悟故事的用意。
4、《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对什么样的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醉心功名利禄,心胸狭小的人。
5、你认为《惠子相梁》一文中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一种怎样的态度?
清高自守,淡薄功名利禄。
6、寓言往往采用比喻法,在本文中,鹓鶵、鸱、腐鼠各比作什么?
比喻:
鹓鶵----自己(志向高洁的人)
鸱----惠子(醉心功利、猜忌君子的人)
腐鼠----做宰相(功名利禄)
梧桐、练实、醴泉----(高洁的志趣)
七、合作探究
你认为惠子和庄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惠子:醉心于功名富贵,对朋友薄情寡义;
庄子:志向高洁,淡泊利禄、厌恶功名,机智幽默。
八、课外延伸
大家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哪些人生的哲理?
面对人生的名利,要淡而视之,坦诚为人,诚信为本,坦荡一生!
九、文章美点
1、情节出人意料。
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2、人物形象鲜明。
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3、比喻巧妙贴切。
巧借鹓鶵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4、描摹生动传神。
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十、布置作业
熟读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