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教学反思新手必看
《老人与海》教学反思
![《老人与海》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cb0692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44.png)
《老人与海》教学反思《老人与海》教学反思1最后第三课时进行课后拓展:当老人最后一次喂食海鸥时,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先想一想,再写下来。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这篇课文的容量很大,但是上完后,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
感觉自己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还有些欠缺。
当孩子的回答不到位时,教师没有很好地进行点拨,而是一昧地期盼孩子的精彩,浪费了很多时间,致使教学任务没有在规定时间里完成。
今后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超越自我。
我个人比较喜欢这样感人的文章,所以在上课之前,我就打算用我的朗诵来渲染孩子们,让他们也走进文章,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
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一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
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
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
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肃立不动。
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我的认为这样的文章,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体验中感悟文本,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决定,说出自己的感受。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在第一节课中,透过自由读、默读、个别读、群众读、引读、选取读、齐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评,教师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不要太多的解释。
读的过程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读书的主人。
《老人与海》教学反思2这节课是为延边州领导来我校参观访问所做的一节公开课,《老人与海》是新版长春教材中的新篇,因其故事的完整性,震撼性,名著性,教育性,我对这次课的选课非常满意而有激情。
《老人与海》教学教案反思
![《老人与海》教学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d80ff4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61.png)
《老人与海》教学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 理解《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老人圣地亚哥的形象特点和他所展现出的硬汉精神。
3. 学习小说中的象征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
4. 提高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简介海明威及其作品《老人与海》。
2. 分析小说开篇的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3. 解读老人圣地亚哥的形象特点:勇敢、坚韧、永不言败。
4. 探讨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大海、马林鱼、鲨鱼、狮子等。
5. 实践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角度,对小说进行深入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分析老人圣地亚哥的形象特点,学习小说中的象征手法。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深层含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背景、人物形象、象征手法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作业形式,深入分析小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海明威及其作品《老人与海》。
2. 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3. 讲解:讲解小说开篇的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4. 分析:分析老人圣地亚哥的形象特点,讨论小说中的象征手法。
5. 实践: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角度,对小说进行深入分析。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反思1. 回顾教学过程,检查是否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2. 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3. 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学生反馈1.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练习,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分析学生的讨论和提问,了解他们在课堂上遇到的困惑。
3. 综合学生反馈,判断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八、教学改进1. 根据教学反思和学生反馈,确定需要改进的教学环节。
2. 针对学生的困惑,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考虑增加或减少教学内容,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及反思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dd24771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8.png)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老人与海》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海明威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分析老人桑提亚哥的形象,理解“硬汉精神”的内涵。
学习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撰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老人桑提亚哥身上汲取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桑提亚哥的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理解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其深刻内涵。
2、教学难点探讨“硬汉精神”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小说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和文学特色。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3、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有重点地阅读小说片段,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与海洋相关的视频或展示一些海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想象。
提问学生对海洋的感受,进而引出小说《老人与海》,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作者及作品介绍简单介绍海明威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讲解《老人与海》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梗概,让学生对小说有初步的了解。
3、阅读与分析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的部分章节,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老人桑提亚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在捕鱼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和对问题的理解。
教师选取重点段落进行详细分析,如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引导学生体会小说的语言魅力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4、人物形象分析组织学生讨论桑提亚哥的形象特点,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总结老人的性格特征,如坚韧、勇敢、乐观、自信等,让学生深刻理解“硬汉精神”。
5、象征手法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大海、马林鱼、鲨鱼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小组讨论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象征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及其对主题表达的作用。
统编六下《老人与海》教学设计含反思
![统编六下《老人与海》教学设计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bafb918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d.png)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目标:1、感知和认识老渔夫面对庞然大物毫不畏惧、敢于搏斗的英武形象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激发学生兴趣,深入认识《老人与海》这一名著的价值教学重难点:1、感知和认识老渔夫面对庞然大物毫不畏惧、敢于搏斗的英武形象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猜名著二、检查预习,概述文章主要内容指导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主要人物+主要情节三、分析人物形象1、老渔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勇敢坚毅、不畏困难、永不言败2、找出桑提亚哥哪句话让你印象最深预设一:我要让它知道什么是一个人能够办得到的,什么是一个人忍受得住的。
从时间上、鱼大上、面对的困难上,引导孩子们体会桑提亚哥的勇敢坚毅,不畏困难,永不言败理解①什么是一个人能够办得到的?——虽然大马林鱼强大,但他毫不畏惧,决心要制服对手。
②什么是一个人忍受得住的?——坚持克服疲乏、体力不支、风吹日晒、夜晚的寒冷等等因素。
预设二: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经历了什么?填写下表?结合表格所填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预设老人面对鲨鱼袭击、眼见马林鱼已经被咬得残缺不全时,并没有失去勇气和希望,他有勇气面对失败。
要做一个强者,就应当面对失败而不放弃追求。
四、写法指导外貌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常用的手法,请想象老人的外貌特征,并描述出来。
学生写并展示展示原文桑地亚哥瘦削憔悴,后颈满是皱纹,脸上长着疙瘩,但他的双眼像海水一样湛蓝,毫无沮丧之色。
五、讨论老人拼得筋疲力尽,几近死亡,大马林鱼还是被吃得只剩下一副骨架。
老人这样做值得吗?预设:我认为值得。
虽然马林鱼最终被吃个精光,但老人至少曾经奋斗过,不像那些懦弱的人那样遇到困难就退缩,老人可以无悔了。
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
推荐《老人与海》六、板书设计老人与海捕马林鱼斗鲨鱼一波三折勇敢坚毅不畏困难永不言败外貌《老人与海》教学反思《老人与海》是小说,我就从小说三要素入手,分析人物、情节、环境,品味语言,揣摩手法,探究主题。
《老人与海》教学教案反思
![《老人与海》教学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d60d31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ca.png)
《老人与海》教学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兴趣。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人生智慧,培养勇敢、坚韧、自信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老人圣地亚哥独自出海捕鱼,与一条大马林鱼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
2. 人物关系:老人与少年马诺林的友谊,老人与大马林鱼的对抗。
3. 主题思想:勇敢面对困难,坚持追求梦想,体现人性的光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人物关系的分析,主题思想的探讨。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人生智慧,培养勇敢、坚韧、自信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学生的思考。
3.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体验老人的勇敢和坚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海明威及其作品《老人与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讲解故事情节:介绍老人圣地亚哥出海捕鱼的经历,重点分析老人与大马林鱼的搏斗过程。
3. 分析人物关系:探讨老人与少年马诺林的友谊,以及老人与大马林鱼的对抗。
4. 解读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人生智慧,培养勇敢、坚韧、自信的品质。
5. 互动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复习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从故事中汲取的人生智慧。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方面较为顺利,但对于主题思想的探讨和人生智慧的汲取则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可能是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故事中的情境相去甚远,难以产生共鸣。
针对这一问题,我应当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故事中去,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生智慧。
《老人与海》教学教案反思
![《老人与海》教学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a037cd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99.png)
《老人与海》教学教案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反思1.1 分析原有教学目标探讨原有教学目标是否全面覆盖小说主题、情节、人物及写作技巧等方面。
评估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
1.2 修订教学目标根据反思结果,调整和细化教学目标,确保其具有可操作性和挑战性。
加入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目标。
第二章:教学内容反思2.1 分析原有教学内容审视选定的教学内容是否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
检查内容安排是否合理,逻辑清晰,有助于学生理解。
2.2 修订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增加或调整教学内容,如拓展阅读相关文学作品。
设计更具互动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第三章:教学方法反思3.1 分析原有教学方法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提问、讨论等)的有效性。
检视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修订教学方法引入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问题驱动学习等。
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第四章:教学评估反思4.1 分析原有教学评估方式评估原有考核方式是否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检视评估标准是否公正,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2 修订教学评估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估手段,如表现评价、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
设计针对性强的评价指标,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五章:教学资源反思5.1 分析原有教学资源审视现有的教学资源(如教材、多媒体课件等)的丰富性和适用性。
评估资源是否能满足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5.2 修订教学资源整合和拓展教学资源,引入更多与小说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评论文章。
利用网络资源,提供在线讨论平台和拓展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第六章:教学环境反思6.1 分析原有教学环境评估课堂物理环境(如座位布局、教学设施等)是否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
检视心理环境(如课堂氛围、师生关系等)是否有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
6.2 修订教学环境根据教学需要调整课堂布局,创造更加灵活的学习空间。
《老人与海》教学教案反思
![《老人与海》教学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619ca44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16.png)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老人与海》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品味小说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和尊重老年人,培养尊老爱幼的价值观;(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3)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命运的关系,培养和谐共生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老人与海》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3)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品味小说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2)文学鉴赏方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3)学生自主阅读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1. 教师准备:(1)阅读《老人与海》原著,掌握小说情节和人物关系;(2)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海明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题目,准备教学资源和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老人与海》原著,了解小说情节和人物关系;(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海明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准备笔记本和文具,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海明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和尊重老年人的重要性;(3)激发学生对《老人与海》的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老人与海》原著,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教师提供阅读指导和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鉴赏小说;(3)学生记录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问题。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老人与海教学反思
![老人与海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a6bc1085022aaea988f0faa.png)
老人与海教学反思老人与海教学反思篇一:老人与海教学反思这堂课不是节成功的教学课。
按说教学5年多了,应该不紧张,可是还是紧张(有位名人说过,紧张是因为不自信,不自信是因为你准备不充分),开堂第一句话就错了。
糗大了!其次对于故事情节的地方分析花去太长时间,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整节课没有完整的完成。
第三,由于紧张导致在黑板上板书时出现一些错误,错字有几处。
所以总而言之,这次课让我意识到平时就应该以标准课的模式来训练自己。
不能够散漫而行。
希望这次课,自己能够得到一个深刻的教训。
以后对自己应该严格要求,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教学。
完整的上好每一堂课。
希望这次课能够给自己一个警醒。
平时不努力,基本功不扎实,临阵就会慌了手脚。
切记切记!篇二:老人与海教学反思这一节课,基本上按我原先的教学思路顺利的完成。
但由于这篇小说节选的部分较长,需要学生课前很好的预习才能在一节课当中完成教学。
由于文本过长的关系,所以在分析人物内心独白的时候耗时过多,致使后面的讨论的环节被迫缩减,但幸好我的课后作业弥补了这一遗憾。
这篇课文学完,除了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小说,掌握知识技能外,我想对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很好的教育作用,学习老人的那种永不屈服的顽强精神,这也是学生身上所欠缺的。
语文,我想,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而这一篇文章,应该能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
但因为课时有限,上课过程显得过于匆忙,讨论也未能很好地进行。
篇三:老人与海教学反思《老人与海》这部伟大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古巴老渔民,在海上三天两夜捕鱼的经历”,因其故事的完整性,震撼性,寓言性,人文性,使我初读、深读后受到感染和感动,那苍茫的大海、孤独的老人、艰辛的搏斗、不屈的灵魂、巨大的象征意义以及似乎能从中找到的自己生活的影子,都激发也激励着我去深入挖掘人物形象和主题意蕴。
任何一部伟大的作品都是一个神奇的宇宙,我想努力看到冰山下更为丰富的世界,我想努力把感染和激励了自己的伟大作品从更高层面上介绍给学生,看到学生心神领会的颔首,也是老师最大的欣慰。
《老人与海》教学反思(集锦15篇)
![《老人与海》教学反思(集锦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df5a0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1.png)
《老人与海》教学反思《老人与海》教学反思(集锦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人与海》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人与海》教学反思1下课后,我的心有些高兴,有些悲伤。
我感到高兴的是,下课了,我的心安静了。
我担心的是学生。
毕竟,孩子就是孩子。
这真是难以预料。
他们的心理仍然令人费解!但正如俗话所说的那样:“我们必须:;黄金不足,人无完人。
”;教室更是如此。
有缺陷的教室是完美的,因为有缺陷可以让下一个更好!所以,下课后,我的收获还是满满的!一、明确主线引导方向在本课程中,我设计的主线是正文的第13自然段“我的朋友告诉我,十多年来,在冬天,老人每天都会来,而海鸥就像亲人&“围绕这条主线,在谈到第一部分“老年人关爱海鸥”时,我抓住了老年人的外表、动作、语言、表情等部分进行品味,每一部分的立足点都是“老年人和海鸥就像亲人&”在这句话中,在处理“海鸥送别老人”的第二部分时,我抓住了海鸥的动作描述,让学生们猜一猜,立足点仍然是“老人和海鸥像亲戚一样”“。
每一篇课文都有这样一条主线。
我认为按照这条主线设计教学和实践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我将在其他课文中继续实践。
二、郎朗的书之声感人至深在语文课堂上,朗朗的书声至关重要。
在这节课上,我们展示了个人阅读、男孩阅读、女孩阅读、同步阅读、教师阅读和教师阅读。
在阅读中,学生们一次又一次地感到老人和海鸥就像亲戚一样。
我想提及的是,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在阅读,这是我们处理“海鸥告别老人”部分的方式。
在当时的现场,我的感受把当时的.学生带到了现场。
学生们的阅读打动了我。
就这样,你用你的感情,我用你的感情,我们终于被海鸥变成语言的行动深深感动了。
三、主题贯穿始终本单元主题为“人与动物的和谐”。
我在这节课上重复了四次这个主题。
第一次是单元介绍时,第二次是学生完成“老人关爱海鸥”,第三次是学生完成“海鸥送走老人”,最后一次是单元背后的口头交流穿插。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及反思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5e400c7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8.png)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老人与海》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3、体会小说简洁有力的语言风格。
4、培养学生坚韧不拔、永不言败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老人桑提亚哥的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2)探讨小说的主题及现实意义。
2、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狮子”的象征意义。
(2)体会小说简洁而富有内涵的语言特色。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有关大海和渔夫捕鱼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然后提问:“在你们的印象中,渔夫是怎样的形象?”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引出《老人与海》这本书,介绍作者海明威的相关情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快速阅读小说,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小说围绕老人桑提亚哥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三)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老人桑提亚哥的形象特点。
2、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总结。
3、引导学生思考老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态度和行为,探讨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四)探讨小说主题1、让学生再次阅读小说,思考小说的主题。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明确小说主题:通过描写老人桑提亚哥与大海、与鲨鱼的搏斗,展现了人类不向命运屈服,永不服输的精神。
(五)品味语言特色1、选取小说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朗读并体会其语言特点。
2、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简洁有力的语言风格,以及如何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内涵。
(六)拓展延伸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从老人桑提亚哥身上学到了什么。
2、推荐学生阅读海明威的其他作品,如《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进一步了解海明威的创作风格。
(七)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老人桑提亚哥的精神品质以及小说的主题,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勇敢面对困难,永不言败。
老人与海教学反思
![老人与海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175678d7fd5360cbb1adbd4.png)
篇一:教学反思
这堂课不是节成功的教学课。
按说教学5年多了,应该不紧张,可是还是紧张(有位名人说过,紧张是因为不自信,不自信是因为你准备不充分),开堂第一句话就错了。
糗大了!
其次对于故事情节的地方分析花去太长时间,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整节课没有完整的完成。
第三,由于紧张导致在黑板上板书时出现一些错误,错字有几处。
所以总而言之,这次课让我意识到平时就应该以标准课的模式来训练自己。
不能够散漫而行。
希望这次课,自己能够得到一个深刻的教训。
以后对自己应该严格要求,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教学。
完整的上好每一堂课。
希望这次课能够给自己一个警醒。
平时不努力,根本功不扎实,临阵就会慌了手脚。
切记切记!
篇二:老人与海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根本上按我原先的教学思路顺利的完成。
但由于这篇小说节选的局部较长,需要学生课前很好的预习才能在一节课当中完成教学。
由于文本过长的关系,所以在分析人物内心独白的时候耗时过多,致使后面的讨论的环节被迫缩减,但幸好我的课后作业弥补了这一遗憾。
这篇课文学完,除了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小说,掌握知识技能外,我想对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很好的教育作用,学习老人的那种永不屈服的顽强精神,这也是学生身上所欠缺的。
语文,我想,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而这一篇文章,应该能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
但因为课时有限,上课过程显得过于匆忙,讨论也未能很好地进行。
篇三:老人与海教学反思。
《老人与海》教学反思11篇
![《老人与海》教学反思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6b8772db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5.png)
《老人与海》教学反思11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个人总结、汇报体会、策划方案、事迹材料、申请书、演讲稿、主持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personal summaries, report experiences, planning plans, deeds materials, application forms, speeches, hosting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老人与海》教学反思11篇《老人与海》教学反思1《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老人与海》教学反思
![《老人与海》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024533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c.png)
《老人与海》教学反思《老人与海》教学反思《老人与海》教学反思1 这节课是为到校外讲课设计的。
起初有两个问题缠绕着我:一是如何在教学中表达小说的文体特征,二是如何表达自读课文的教学特色。
按常规的思路,小说的教学要从三要素入手,分析^p 人物、情节、环境,品味语言,揣摩手法,探究主题。
可这毕竟太老套了,与新课改的理念相去甚远。
淡化文体、围绕学生兴趣教学才符合新课改理念。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小说《老人与海》的精华是叙事与写人技巧,以及从老人身上表达出来的永不服输的硬汉精神。
因此我把探究主人公性格闪光点、结合实际畅谈感悟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事实证明,这也正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我个人感觉较成功的地方,是找准了学生的兴奋点。
如描摹老人外貌的活动,既是对人物形象的另一种形式的解读,也是文学欣赏中的再创造过程。
通过想象和描绘,人物形象渐趋饱满,乃至立在眼前。
在畅谈感悟这一环节中,学生亦有非常精彩的展示。
“勇气,是梦想的帆;奋斗,是梦想的桨。
带上勇气与奋斗,人生的大海,我不怕”,多么青春、多么豪壮的话语啊。
不仅是学生,连身为人师、人近中年的我也深受感染。
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不正是让学生受到情感与美的熏陶吗?当然,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也很明显,主要是作为自读课没能很好的表达学生的自主性。
课堂预设过多,生成不够。
尽管学生活动较充分、较活泼,但根本上还是按老师设计的思路在走。
如何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如何引导学生有效的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将是我今后备课和教学中重点考虑的问题。
《老人与海》教学反思2 【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沉的情。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意思,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海鸥与老人之间的情感写详细的。
【教学重难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意思,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海鸥与老人之间的情感写详细的。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师:你们认识图片上的动物吗?师:〔指着图片〕这就是昆明的翠湖公园,那在湖面上翩翩飞舞的就是海鸥,这里就像是海鸥的乐园,人们在这和海鸥和谐相处。
2022《老人与海》教学反思
![2022《老人与海》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b103dc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3.png)
《老人与海》教学反思3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推门课结束后,留在心里的或多或少总有那么一些欣慰与缺憾。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解并描述了一位一般老人和一群海鸥之间的深厚友情,文中的老人有情,海鸥有义,读之令人动容。全文以爱为主线,课文前半部分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半部分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因此,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上。
3、学生朗读感悟不能够很好到位。本课教法的设计是以读为本,教学中我将朗读和体会结合起来,在学生品尝理解课文后适时指导学生朗读。但是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体会不够,不能大胆发言,情感体验很不够,而我也因为时间的关系担忧教学任务的完不成,在指导和点拨上没有到位,有的句子只是蜻蜓点水而已,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仅限于皮毛,缺乏深层次的感悟。首先,教学时,我既想竭力追求完备,又想有所创新,突出亮点,可课文的容量很大,短短的四非常钟是难以达成的,为把握时间而去进行的教学,多少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有些词句学生体会的不够到位,理解的不够深刻,没有给一些中等偏下的学生留下很充裕的时间去思索,面对全体不够。其次,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还不够,课堂中引导学生读的时间比较少,面不够广,学生的情感没有全部被激发起来。造成回答面小的现象。
六年级的学生,阅读教学已不是字词句段的单纯教学,重要的是抓住重点词句领悟文章的主题、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布局谋篇以及透过语言文字详细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落实到本篇课文则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详细,而这又恰恰是本班学生们在学习语文中感到困惑地方,因为本班学生在理解潜力上是弱项,因此,训练学生的理解潜力和拓展学生的思维潜力,始终就是我在教学中特性注意的一种教学目的,期望能够在尽快的时间内,使学生的理解潜力和思维潜力得以提高。
《老人与海》教学教案反思
![《老人与海》教学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7b34706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1e.png)
《老人与海》教学教案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反思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运用文学分析方法,探讨作品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老人的坚韧不拔和勇敢精神的敬佩之情。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命运之间的关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反思2.1 教材内容选择:反思选择的教材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
考虑是否需要引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文学作品。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确定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考虑是否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修改或补充。
第三章:教学方法反思3.1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反思是否使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写作等。
考虑是否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情况进行了及时的调整。
3.2 学生参与和互动:反思是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考虑是否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表达机会和合作机会。
第四章:教学评价反思4.1 评价方法的选择:反思使用的评价方法是否全面、客观和有效。
考虑是否需要增加或修改评价方法,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4.2 评价标准的设定:反思设定的评价标准是否明确、合理和具有可操作性。
考虑是否需要对评价标准进行调整,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进步。
第五章:教学改进措施5.1 教学内容的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考虑引入更多的相关文学作品和背景知识,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5.2 教学方法的改进: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尝试采用更多的互动和参与式教学方法。
提供更多的表达和合作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5.3 教学评价的优化:采用多种评价方法,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设定明确、合理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进步。
语文《老人与海》教学反思
![语文《老人与海》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2384275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11.png)
语文《老人与海》教学反思引言《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经典之作。
作为一部丰富内涵、深入人心的文学作品,它被广泛引入语文教育中进行教学。
本文旨在对语文教学中《老人与海》这一话题进行反思和探讨。
一、教材选取与解读教材的选取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要选择符合教育发展的经典文学作品。
《老人与海》作为一部经典之作,包含了丰富的人文主题和哲学思考,能够引领学生思考人生意义和困境。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解读,学生可以深入理解人性的弱点与崇高,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在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让学生从中发现作者表达的深刻哲理。
二、阅读与讨论《老人与海》是一部长篇小说,涵盖了丰富的情节和角色。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小组阅读与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通过分析主人公桑地亚哥的心理变化、与大海的互动、与鱼的搏斗等情节,学生可以练习文字运用,拓展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对话,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其对情节发展的意义。
三、写作与创作《老人与海》中有许多精彩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与创作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写作,如写一封信向桑地亚哥表达对他的敬仰和感谢,写一篇文章探讨人性的弱点和崇高等。
通过写作与创作的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
四、演绎与表演《老人与海》中有很多精彩的场景和人物对话,可以通过演绎和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分配角色,并组织学生进行演绎和表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同时锻炼学生的表演和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演绎与表演的活动,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
五、联动与拓展《老人与海》的教学不仅仅停留在语文课堂,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联动和拓展。
例如,在绘画课上可以请学生根据小说情节绘制相关画作,让学生用画笔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在音乐课上可以选择唯美的音乐配乐,让学生通过音乐去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和氛围。
《老人与海》教学反思(15篇)
![《老人与海》教学反思(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9f6a46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d.png)
《老人与海》教学反思《老人与海》教学反思(15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老人与海》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老人与海》教学反思1《老人与海鸥》是选自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一篇精讲课文。
简介本组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组课文的主题是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
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
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
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
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
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
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讲述课文时,我设想围绕两大问题进行小组交流学习讨论:一是先讲老人对海鸥的爱:让学生朗读默读课文前半部分,边读边画出,课文哪些地方看出老人爱海鸥?默读课文——画出句子(能体现老人爱海鸥的句子)——写体会(批注)——小组讨论——汇报(全班交流)——师生点评。
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展开想象,丰富文本内容,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
二是海鸥对老人的爱:老人死后,又发生了那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你从中体会到什么?还是采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人与海》教学反思
一堂有价值的课至少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1)圆满完成基本教学任务;(2)教学节奏紧凑,顺畅;(3)注重学生学习过程;(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我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反思我的课《老人与海》
首先:没有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准备了的拓展延伸内容————哲理思考和象征意义,由于时间关系只是几句话就带过。
这点应该是《老人与海》教学的一个重难点,也是联系实际拓展延伸的一个好话题民间这样轻易过掉,真可惜!
其次:教学节奏不紧密。
造成这种状况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自己实力不够,临场语言组织能力太弱,讲故事不够形象生动,所以课堂有时会冷场。
二是经验不足,太死板,不会变通。
预设好的内容不知道随学生回答的不同而改变教学策略,老是想把学生的思维引到自己预设好的内容上来。
这样就在不该停留的地方浪费好多时间。
所以就造成节奏不紧密,气氛不活跃的
恶果。
第三:我完全没有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上。
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拉着学生往我设的道上走。
例如在分析老人硬汉形象时候,有的同学就分析地很好,从老人与鲨鱼一次又一次搏斗中看出老人的果敢。
“果敢”多好的词啊,我犹豫了,不知道该不该把这个我没有想到的次写上去。
还有当顾周超说到心理描写起着推动情节作用的时候,我也犹豫了。
最终我还是写上我想的答案————升华主题。
最后讨论到中西方小说创作差异时,那同学说到中国人含蓄,外国人直白。
所以中国人喜欢察言观色(这不正是中国擅长的动作,语言描写最好的表述吗?),性格也是外表圆滑内心刚强,就像以前的铜钱一样外圆内方。
多好的总结,我没有注意到他讲的深刻度(因为我脑子转的太慢),也只是以一句“还是从文化制度”来看简单概括。
又把他们的思维引到我预设好的内容。
多少萌芽的智慧,被我的无知给扼杀了。
最后:教会学习方法上,做的也不是很好。
上午第四节课在分析任务形象时,先教了他们从身份地位,个性特征,经历,结
局;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描写等方面来分析。
所以一班的同学对老人桑地亚哥形象分析的很好。
下午第二节课在二班时,忘了告诉他们分析的角度,效果就大不如一班。
以前人家都说语文课上与不上效果是一样的,我没来附中跟师傅学习前,也持这种观点。
师傅使我改变了这种看法,其实语文课也可以像数学课一样,缺一次你就少学了一种解题的方法。
最后总结下课堂上要注意的点,以后再也不能犯同样的错误。
1,学生谈到的问题只要有道理,就要加以肯定。
十几岁的孩子是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的。
学生学习的好坏实际上主要还是靠他自己的兴趣,虽然老师教的好坏有一定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凭自己的兴趣来维持。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就需要老师多表扬,因为有了成功的体验才会有下一次努力的激情。
2,对学生的成果要大胆利用,不能太死板,学生思考的结果老师利用了也是对他的一种激励。
3,提问一定要清晰。
模糊不清的问题会打乱学生的思维。
同时
提问还要注意技巧性抓住学生心理,才能引发他们积极的思考。
提问的技巧主要要注意三点:(1)思考性,提的问题要有点深度,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2)竞技性,规定至少要答到几点,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这对他们也是一种挑战;(3)幽默性,这要看老师的素质了,能做到幽默,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是最好的。
4,一堂有新意的课必须具备的条件:(1)解读文本,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问题(2)拓展延伸,上升到哲理层面(3)联系实际生活,然后在生活中应用。
努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