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汇报材料(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节能汇报材料(3篇)
建筑节能汇报材料第一篇:
一、基本情况
近年,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的领导和大力帮助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加强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本市实际,全力抓好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资源应用、新型墙体材料推广、供热计量改革等重点工作,促进了建设领域节能工作的健康发展。新建建筑节能方面,2011年新开工面积125.1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1.49万平方米,市、区规划范围内全部推行新建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施工阶段节能达标率达到98%,建制镇规划区范围内节能达标率达到85%,其中新城镇、新社区建设工程节能达标率100%。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面,居住建筑落实项目11个,建筑面积22.68万平方米,完成项目6个,建筑面积8.08万平方米,正在施工项目2个,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2012年计划开工项目7个,建筑面积18.82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落实项目4个,建筑面积5.29万平方米,其中两个工程项目已竣工,年底可完成省分配我市5万平方米公建改造任务。可再生资源应用方面,落实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项目16个,建筑面积51.8万平方米,地源热泵项目3个,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推广应用节能灯具10万盏。新型墙材应用方面,发展新型墙材生产厂家21家,年生产能力达7.3亿标砖,累计节地5600亩,减排CO237.7万吨,减排SO21.5万吨。供热计量改革方面,全市
具备供热计量条件的建筑面积240万平方米,共安装供热计量装置11000多套。城市总供热面积420万平方米,其中公共建筑120万平方米,居住建筑300万平方米,累计实施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收费面积96万平方米,供热计量收费面积占居住建筑供热面积的32%。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创新制度,扎实开展新建建筑节能工作。一是进一步巩固“十一五”禁实成果。市建设、监察、公安、国土、执法等五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禁止生产、运输、使用粘土砖的通知》,从源头、运输、使用三个环节严格把关,有效遏制了实心粘土砖的反弹。二是进一步加强新建建筑节能管理。在原有设计-审图-施工-竣验闭合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将节能审查关口进一步前移,在规划设计方案阶段和初步设计审查阶段加入节能专项审查,对节能审查通不过的,规划部门不予批复规划设计方案,建设部门不予通过初步设计审查。三是进一步规范了建筑节能市场秩序。围绕建立建筑节能市场准入制度,印发了《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工程施工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从今年6月1日开始,凡是从事外墙外保温工程的,必须具备外墙外保温施工资质。同时加强建筑节能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市质监部门实施了节能样板房制度,在施工前,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做出示范样板,经查验合格后方可大面积施工。四是加大安全管理和节能信息公示力度。为做好节能现场安全管理,建管部门不定期开展施工机具安全检查,对外墙保温施工使用的吊
笼、钢丝绳等进行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及时停工整顿。为做好保温材料防火安全管理,我们从设计阶段入手,要求设计单位和施工图审查中心严格把关,从严选用防火保温材料。同时,为贯彻落实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开展的外墙保温工程质量与消防安全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市公安、建设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市建筑外墙保温材料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在建及已竣工工程进行了全面普查,对外墙保温材料封堵不严,防护层脱落、开裂,保温材料裸露的,要求立即整改,已发放整改通知书16份,并已对采用易燃、可燃保温材料的外墙外保温工程登记造册。积极落实节能信息公示制度,施工现场设立节能信息公示牌,与“六牌两图”一并放在显著位置,并在售楼处、购房合同及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中进行公示。
(二)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作。7月7日省政府在威海召开全省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会议以后,市政府高度重视,就如何贯彻落实威海会议精神在政府常务会议上进行了专门研究。8月11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建筑节能改造与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会议。会上印发了《莱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十二五”期间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了“五年任务三年完成”即三年完成50万平方米改造任务。并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资金筹集作了规定:除国家、省奖励资金外,市里按中央奖励资金45元/平方米进行1:1配套;热力公司每平方米承担10元;受益居
民每平方米承担20元;缺口资金约25元/㎡由原产权单位承担。除此之外,与各区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列入市政府对各区政府目标考核体系,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具体工作中,一是成立领导小组。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发改、财政、建设、物价、节能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住房城乡建设委。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选取项目,加强对改造工程的全过程监管;各级财政部门加强对国家奖励资金及市、区配套资金的监管,确保各级配套资金足额到位、安全使用;市发改、物价部门负责测定现行热价的成本并研究制订供热计量收费方法标准,确保实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二是开展调查摸底。市直部门及各区抽调专门人员组成了工作班子,实施分片包干,对全市集中供热小区的既有建筑进行了再调查、再落实,明确了“十二五”节能改造工作规划,提出了“全面摸排、精心选取、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特别是要抓重点、抓大项目,要求市直抓好几个机关生活区,钢城区要突破莱钢金鼎等重点项目,为提前完成既改工作做好准备。三是实施公开招标。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是关系民生的重要工作,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认真选取项目,在方案制定、图纸设计、招标造价过程中实施全过程跟踪服务,在施工队伍的选择上全部实行公开招标,选取有资质的队伍进行施工。四是加强调度督查。制定了《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程督查督办责任分工》,成立了由有关单位负责人和业内专家组成的既改工作督导
组和专家组,对全市及各区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督导和指导,及时掌握既改进展情况,准确把握项目改造方法,对改造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及时解决改造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确保工程改造符合技术导则和改造方案要求。对改造工程的进度实行一周一报制度,对两次上报中无实质性进展的项目,督导负责人到现场进行督促落实,对一月无实质性进展的项目,追究督导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试点先行,全力抓好节能监测系统建设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一是深入开展了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和能源审计工作。市建设、经信、机关事务管理局三部门联合下发了《莱芜市关于组织开展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的通知》文件,明确了统计范围、统计方法及有关要求,细化了各部门的职责。并于2011年5月10日完成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系统数据的采集、录入报送及统计分析工作。7月底,完成了20多万平方米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工作,为确定我市公共建筑能耗路线,识别高耗能建筑,制定我市公共建筑能耗限额和节能改造方案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上,我市以建设大厦作为节能监测试点示范工程,制定了《建设大厦动态监测系统实施方案》,该方案已通过了省厅的审核,近期将组织实施。编制完成了《公共建筑节能监测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待省厅批准后,即可开展市级数据中心和监测平台建设工作。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和能源审计机构建设。组织我市能源审计人员参加了省厅的能源审计培训,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