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说课稿
女娲补天说课稿

女娲补天说课稿女娲补天说课稿(精选3篇)女娲补天说课稿1文章选入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根据精读课文的要求以及学生喜欢神话故事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一、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等词语。
二、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三、学习女娲为了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目标中指出,要关心作品中人物命运和喜怒哀乐,在学法指导中强调要使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加强情感体验。
结合三年级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难点则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具体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思路:一、设疑导入、初读课文我采取让学生观察图画,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把学生带进观察画面的情景中。
上课开始后,我首先出示《女娲补天》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有一个人,有一些云,天上有个洞等。
我再接着引导:看了这幅图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可能会问:这个人是谁?她在干什么?天上为什么有个洞?我在学生的提问中引出课题:这个人是女娲(板书“女娲”)她在补天(板书“补天”)。
在出示课题后,我再引导学生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会问:女娲是谁?她为什么要补天?她把天补好了吗……以下整堂课的教学则是在解决这一个个的问题中完成。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力求在教学中让学生去自主探究。
所以安排了让学生充分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
这也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学生进入了探究问题的情景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来初读课文。
(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在阅读前我提出初读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勾出新词,与同学合作理解词语意思;2、边读边标记课文自然段。
《女娲补天》说课稿

《女娲补天》说课稿一、说教材《女娲补天》是我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一篇经典之作,它选自《淮南子·览冥训》。
这篇课文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展示了我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探索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文主要讲述了女娲为了拯救苍生,熔炼五色石补天的神话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既传达了女娲为人类福祉而奋斗的精神,也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灾害的勇敢面对和积极克服。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古代神话故事,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科学探索的兴趣。
3.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为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4.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表达能力。
本文在课文中的地位:作为一篇神话故事,它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一部分,既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又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述了女娲为了补天,熔炼五色石,最终成功拯救了苍生的故事。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理解神话故事的寓意。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子进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
(3)通过分享、交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女娲为拯救苍生而付出的努力,培养勇敢、担当的品质。
(2)了解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3)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科学探索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理解神话故事的寓意。
(3)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子进行表达。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理解女娲补天的意义和价值。
《女娲补天》说课稿

《女娲补天》说课稿引言概述:《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重要故事,讲述了女娲创造人类并修补天空的传说。
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也传递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观。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女娲补天》的故事内容和意义。
一、女娲创造人类1.1 人类的起源:女娲使用黄土创造了人类的形象,赋予了他们生命。
1.2 人类的特征:女娲将自己的智慧和善良注入人类,使他们具备了思量和情感的能力。
1.3 人类与自然:女娲教导人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环境。
二、天空的破裂2.1 天空的意义:天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境,也是神话中神灵居住的地方。
2.2 灾难的发生:天空破裂导致洪水泛滥、瘟疫蔓延,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3 人类的困境:天空破裂后,人类无法获得太阳和月亮的光明,生活在黑暗中,生存环境恶劣。
三、女娲补天的努力3.1 寻觅材料:女娲寻觅五色石、大补丸等材料,准备修补天空。
3.2 动用智慧:女娲运用自己的智慧,利用五彩石和大补丸修补天空,恢复了光明。
3.3 克服难点:女娲面对难点和挑战,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成功修复了天空。
四、故事的意义和传承4.1 女性力量的展示:女娲是一个象征着女性智慧和勇气的形象,展示了女性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4.2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女娲补天的故事强调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
4.3 中华民族的智慧:女娲补天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总结:《女娲补天》是一则富有深意的神话故事,通过女娲创造人类和修补天空的形象,传递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女性力量的展示以及中华民族的智慧等重要价值观。
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激发了人们对于生命、自然和文化的思量与探索。
《女娲补天》说课稿11篇

《女娲补天》说课稿《女娲补天》说课稿11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女娲补天》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女娲补天》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女娲补天》是六年制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课文,讲述的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意在赞颂女娲无私的奉献精神。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2、教学目标(第二课时)1、读懂女娲补天的过程。
2、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学习女娲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4、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3. 感受女娲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体会女娲勇敢和乐于助人的品质,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三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以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创新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因为本文是一篇内容较简单,易理解的神话故事,因而教学时我以“读”为主,讲读结合,通过多样的读来让学生在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同时,也捕捉到课文的优美之处。
《女娲补天》说课稿

《女娲补天》说课稿女娲补天说课稿一、说教材1. 教材目标本讲主要以教材《女娲补天》为引,通过讲解故事情节、人物描写和寓意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教材内容教材《女娲补天》讲述了女娲为了拯救人类,熔化五色石补天的故事。
内容包括女娲神话的起源、女娲的形象描写、补天的过程以及寓意等。
3. 教材特点教材《女娲补天》是一则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通过讲解这一故事,能够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二、说教法1. 教学目标通过讲解教材《女娲补天》,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特点和价值。
2. 教学方法- 讲述法:通过连贯的口头表述,向学生介绍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和寓意。
- 图片展示法:利用图片和图表等辅助材料,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故事内容。
-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自由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三、说学情1. 学生特点本课的学生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神话故事的兴趣较高,但理解力和想象力还较弱,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
2.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于复杂的神话故事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本课在讲解中应注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结合图示等辅助材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四、说过程1. 复启示通过提问学生关于神话故事的一些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为教学铺垫。
2. 内容讲解- 介绍女娲神话的起源和女娲的形象描写,让学生对女娲的形象有一个初步认识。
- 讲解补天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补天的意义和目的。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女娲补天的场景。
- 分析故事背后的寓意,引导学生思考女娲补天的意义和价值。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他们自由表达对女娲补天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适时给予引导和点评。
五、说导练通过设计一些与故事相关的问题和活动,让学生巩固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六、说课后1. 课堂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改进的方向。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最新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最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女娲补天》是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5课的课文,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则故事。
课文主要讲述了女娲为了拯救遭受水灾的人们,不畏艰险,炼五彩石,补天裂缝,从而挽救了苍生的故事。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充满了想象力和神话色彩,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神话故事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细节、体会作者情感以及把握写作手法等方面仍需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领会神话故事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神话故事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提取课文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女娲勇敢、善良、无私的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神话故事的特点。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领会神话故事的魅力;体会作者情感,把握写作手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神话故事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取课文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采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女娲勇敢、善良、无私的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女娲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神话故事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知神话故事的特点。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提取课文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朗读指导: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5.品读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领会神话故事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女娲补天》是一篇神话故事,选自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女娲为了拯救遭受灾难的百姓,不畏艰险,炼石补天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女娲的勇敢、善良和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神话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在理解课文细节、感悟人物品质以及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女娲的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女娲的勇敢、善良和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女娲的形象。
2.难点:感悟女娲的勇敢、善良和无私奉献精神,以及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想象与创造: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解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导入新课上课之初,教师可以简要介绍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板书课题《女娲补天》,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3.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4.情境体验教师可以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说课稿第【1】篇〗第二课时一、说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生字词,抽读、开火车读、齐读。
2、口头填空:课文讲了(什么时候),天空(怎么样),女娲。
(做了什么)二、说精读课文,释疑解惑。
1、小组合作,拿出自己在课后写出的困惑或提出的问题交流讨论,选出最值得探讨的问题在班上汇报。
2、各组汇报选出的问题,师随机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贴在黑板上,准备全班讨论。
3、研读,解惑。
(1)学习第一自然段,解决问题:女娲是什么人?她为什么要补天?a、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这一段中能知道哪个问题的答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b、在班上汇报交流,师相机出示“远远的天空……许多人在水里挣扎”一段话,引导学生朗读,抓住重点词“塌、黑黑的大窟窿、深沟、熊熊大火、到处是洪水、挣扎”,来体会人们面临的灾难之可怕。
(2)、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解决问题:女娲是如何补天的?a、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b、引导生想象人们处境之可怕,对比普通人和女娲看到此种情景后产生的不同心理与态度(害怕、退缩和善良、勇敢)抓住“难过、冒着生命危险”等词体会女娲的可贵品质。
师相机板书:善良勇敢。
c、交流使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并说说理由,师相机指导朗读。
d、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在反复阅读中引导学生体会女娲补天的艰辛与她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找出补天过程中表示女娲动作的词语并板书。
e、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女娲补天》片段,生边看边听老师读课文,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和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说总结延伸。
1、师:同学们,天边美丽的彩霞是女娲补天的地方虽然仅仅是个传说,但我们应该感谢古人,因为有了这个神话,我们看到彩霞时才能产生这么一种美丽的联想,学完课文,你想对女娲说些什么呢?生谈。
2、师:这么美丽神奇的故事,请你们回去跟身边的人讲讲吧。
《女娲补天》说课稿

《女娲补天》说课稿七星关区第一实验学校范竹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女娲补天》,本课是四年级第四单元最后一篇神话故事。
我准备从七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学教法;五、说教学流程;六、说渗透性别平等;七、说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艰难困境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及甘于奉献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学生非常喜欢神话故事,在生活中也接触过部分神话故事,同时学过一些,如《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对于神话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课前学生预习了课文,自学了生字。
由于故事浅显易懂,了解故事内容并不难,难的是体会到女娲的献身精神和神话语言的夸张、富有想象力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1、了解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感受女娲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
2、发挥想象,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具体、说生动。
3、了解女娲补天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体会女娲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补天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体会女娲的精神。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具体、说生动,感受女娲的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
四、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具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交流的方式,把课堂交给学生,抛出问题让学生梳理文章。
同时,神话故事有这丰富的想象力,从学习中发挥想象,充分感受神话的魅力。
一、教学流程课堂围绕“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她是怎么补天的补好了没有”这三个问题来开展,即阐明了文章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个问题逐一推进,环环相扣。
在探索“女娲为什么要补天”的时候,着重让学生用朗读和表演的方式体会人们的痛苦,突出女娲的善良。
2020小学语文四年级《女娲补天》说课稿 共三篇 附教学反思

《女娲补天》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女娲补天》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以神话组织单元的,是继三年级上册童话单元、三年级下册寓言单元之后,第三次以文体组织单元。
《女娲补天》本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略读课文。
这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讲的是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联系语境理解本课的“|轰隆隆、塌下”等11个词语的意思。
2)、自主学习,积累优美生动的词句,能讲讲女娲补天的故事。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说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了解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既是本课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说教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品悟法。
“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去,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体会语言。
本课教学我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读悟交融,在平等对话中获得启迪,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融合,并与自己的阅读实践期待相结合,形成新的感知。
2、角色体验法:感情需要感情去触摸,感情需要用感情去交融,这就需要科学的方法来助读,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入深度的学习体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课教学中,我把学生当作女娲来对话,在不断的角色体验过程中,理解课文,获得情感,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得以外化,同时也能更好地体会人物身上所蕴涵的情感因素。
说学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议议,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说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说课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说课第【1】篇〗说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正确读写“塌下、挣扎、熄灭、冶炼、金光四射”等词语。
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4、体会女娲补天精神。
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说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难点: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说教学流程一、揭题导入1、出示神话故事经典人物。
2、引出女娲补天图进行介绍。
导入课题,齐读课题。
3、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4、交流小结。
二、初读,检查生字1、播放全文动画配乐范读。
2、看了这个动画片,你想说什么?交流。
3、自由轻声地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4、检查生字。
重点正音“冶炼”,带读。
三、学习第一、二段,解决问题一1、女娲为什么补天?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第一段,其他同学用横线画出描写女娲为什么补天的有关语句。
2、指名答,交流:哪些语句在写女娲为什么补天?再出示文中句子。
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读读这句话,指导读“天哪,太可怕了!”一起读出你们的担心、焦急!把可怕的场景读出来。
3、我们再来看看灾难之前,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快速找出文中的句子。
出示文中句子。
再把加点的两个词读一读。
4、可是如今呢?大地上再没有?人们再也不能过着?只能?只能?5、看到这些,女娲的心情会怎么样?为什么?6、女娲为了救人们,先做哪些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7、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8、过渡:人们是否真正脱离了危险?从哪里看出?女娲为了彻底拯救人们,决定怎么做?那她是怎么补天的呢?四、学习第三、四段,解决问题二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女娲补天说课稿

女娲补天说课稿引言概述: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重要故事,讲述了女娲创造人类后,天地间的灾难和混乱。
为了拯救人类,女娲决定亲自补天,修复破碎的天空。
本文将以女娲补天为主题,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详细阐述。
一、女娲创造人类1.1 人类的起源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她使用黄土塑造了人类的形象,赋予了人类智慧和生命力。
1.2 女娲的伟大贡献女娲的创造人类是为了弥补天地间的空虚,让人类在世界中生存和繁衍。
1.3 人类的特性女娲赋予人类智慧、情感和创造力,使人类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出丰富多样的文化和社会。
二、天地灾难和混乱2.1 天地破碎在女娲创造人类后不久,天地发生了剧烈的震荡,导致天空破碎,地动山摇。
2.2 神兽的失控天空破碎后,原本守护天地秩序的神兽们失去了控制,开始肆意破坏和伤害人类。
2.3 人类的苦难天地灾难和神兽的失控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苦难,人们生活在恐惧和绝望之中。
三、女娲决定补天3.1 女娲的勇气面对天地的灾难和人类的苦难,女娲决定勇敢地面对挑战,亲自补天。
3.2 补天的意义女娲补天不仅仅是修复破碎的天空,更是为了恢复天地秩序,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3.3 女娲的决心女娲发誓要尽全力补天,为了人类的未来,她愿意付出一切努力和牺牲。
四、女娲的补天过程4.1 寻找补天石女娲踏上了寻找补天石的旅程,她穿越山川河流,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找到了能够修复天空的神奇石头。
4.2 补天的仪式女娲在山巅上展开了补天的仪式,她运用神力将补天石嵌入破碎的天空中,一点点修复着天空的裂痕。
4.3 补天的成果经过女娲的不懈努力,天空逐渐恢复了原本的辉煌,神兽们也重新回归秩序,人类的苦难逐渐减轻。
五、女娲的伟大意义5.1 女娲的教诲女娲通过补天的行动,教导人类要勇敢面对困难,用智慧和勇气去改变自己和世界。
5.2 女娲的人文精神女娲创造人类、补天救世的事迹体现了女娲的人文精神,她关心人类的命运和幸福,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24年《女娲补天》的说课稿

2024年《女娲补天》的说课稿《女娲补天》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女娲补天》是我国古代的一个神话故事,流传千年,讲的是天突然塌了块,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上山洪爆发,大火熊熊,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历经千辛万苦,炼就五彩石,冒着生命危险将天上的窟窿补好的故事。
这篇课文让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也能从中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二、说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
2、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体会、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4、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是教学难点。
三、说流程基于这样的文本解读和目标拟订,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整个课堂分为四个板块:(一)、旁征博引,渐入情境孩子对于故事总是充满喜爱之情,因此我就以“你喜欢的故事”来启动学生的听讲期待,顺着谈话的浓厚兴致,谈谈学生耳熟能详的那些神话故事,如《牛郎织女》《盘古开天》《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
使学生对“神话”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出示女娲补天的故事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以唤起阅读期待。
教师再以优美的语言描述引领学生进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女娲补天》。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识字方法,检查朗读情况,随机理解词语。
3、读完课文后交流: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正确的了解。
这一块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书不读熟不开讲”,更何况这是三年级的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感悟课文的前提和基础。
这里采用的方式要多样化,如自由读、同桌互相读、互相检查纠正、指名读以纠正错误。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说课稿第【1】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31课《女娲补天》,我将从教材理解、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这四大版快来阐述。
【教材理解】本课位于本册教材的第八单元,主题为“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学习本组教材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积累生动的语言,感受古人丰富的想像,从而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女娲补天》是其中一篇精读课文,主要是讲女娲为了拯救处于危难时期的人们,不管自身的安危奋力补天的古代神话故事。
学习这篇课文一要引导学生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要引导学生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三要引导学生复述这个神话的故事大意。
所以,本课的学习重点就是引导学生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体会其精神,并能简单复述;而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则是教学难点。
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上面的解读与分析,我决定用两课时完成本文学习。
第一课时:认读本课生字,细读课文了解女娲补天的原因及过程,体会其奉献精神。
第二课时: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词语,在回顾全课的基础上简单复述课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学生的具体要求,结合本组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制订为:【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随文理解“”等词语。
2、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3、通过学习,感受女娲看到人类遭到解难时的难过之情。
4、通过了解补天过程,体会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我将用五个板块的设计来实现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一、激趣导入,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认字,整体感知全文。
三,默读课文,寻找补天原因。
四,第四版块,细读课文,初感女娲形象。
五,了解过程,感悟女娲精神。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说课稿第1篇】《女娲补天》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编者将这篇课文放在以“神话、传说故事”为主题的单元中,其意图有个方面: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它是一篇精读课文,我把它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解决“女娲是谁”和“为什么要补天”这两个问题;第二课时解决“女娲怎样补天”这个问题。
二、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能正确认读“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
2、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知女娲形象,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3、体会“天塌地裂”时的可怕情景,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三、教学重点:寻找女娲补天的原因,体会“天塌地裂”时的可怕情景。
四、设计思路:(一)激趣导入,揭题质疑1、谈话导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的想象,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的一个。
(板书:女娲)关于女娲的动人故事有好几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就是《女娲补天》。
(板书:女娲补天)2、揭题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适时板书问题)〖教学意图〗首先我根据学生喜欢神话故事的特点,设计谈话导入新课,是想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初步感受神话故事的有趣、神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渗透其中。
其次是揭题质疑,我们知道,学习是一个发现的过程。
课堂教学应点燃学生求索的火花,鼓励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探究,主动发展。
所以导入课题后师问:“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借机梳理问题(1)女娲是谁呢?(2)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调动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促使学生主动探索。
女娲补天说课稿(精选3篇)

女娲补天说课稿(精选 3 篇)女娲补天说课稿 1一、结合实际说分析《女娲补天》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wei)险把天补好了。
三年级学生感性认识比较强,思维空间广泛,喜欢畅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会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
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尚浅,在对阅读理解文本、体味内涵上,还缺少一些必要的方法。
因此,我把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感悟文本的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
二、依据教材说目标夯实基础知识教学,多层面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我们在教学中的不懈追求。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我在本节课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和初步学会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文本,体味女娲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并能较流畅地复述故事。
三、斗胆实践说流程故事离不开人物,人物才是故事的灵魂。
本篇课文中的主人公女娲,是一个充满奇妙力量,更是一位具有博大爱心、不畏艰难的神。
学生也乐于了解这样的人物形象。
所以我将本课教学思路定位在理解人物形象这一条线上,安排以下几个环节:1、联系教材,揭题导入,唤出“神”。
导入新课时,联系本单元前面的两篇课文,让学生说说自己读过或者听过的神话故事,引导学生说出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教师小结人物共同的特点——“神”,并板书出来,牵出本节课的线。
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课堂的第一锤就要敲在学生的心扉上。
这样开课,在唤出“神”的同时,也唤起了藏在孩子内心深处强烈的阅读期待,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2、自主合作,初读感知,走近“神” 。
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了整体了解,现在就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
首先,我就开门见山提出本节课需要解决的总问题:女娲是一个什么样“神”?但这个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较大艰难,为此,我有层次地设计了两个问题。
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女娲的词句,想一想:女娲为什么会这样做?小组内充分交流,合作探讨后,全班汇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说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说课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说课第【2】篇〗【说学习目标】1、认识“塌、挣”等5个生字,会写“隆、塌”等13个字,正确读写“发明、轰隆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女娲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
4、积累课文中的生动语句,能有条理地讲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收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
【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神话传说,激阅读兴趣1、同学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说给大家听听。
2、在俺们悠久绚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
它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感情丰富,寄托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比方《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今天俺们就来学习优美动人的《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自由读: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赶快读读吧!2、同桌互读: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假如对方有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你帮他指出来。
3、默读:⑴要求同学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养成一边默读、一边考虑的习惯。
⑵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几句话说一说吗?三、用心品读,细致感悟1、边读书边考虑:找出自身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
(教师巡视指导)2、选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3、交流释疑,赏析朗读:⑴女娲为什么补天?(因为天塌了一个大窟窿)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灾难前后人们生活情况的句子?生交流。
出示句子。
指导读出感情。
出示的一组和声音,从而协助同学理解课文中出示的句子以及课文人物的情感。
(大地上发生了这样大的灾难,你们着不着急?那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集体读。
假如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那谁能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这段中的哪几个词语,你体会到了女娲的焦急、难过?(立刻、求)⑵是啊,若不是因为人类是他亲手发明的,他又何至于去求他人呢?在这段中,女娲做了哪两件事来拯救灾难中的人们?⑶人们得救了,但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怎么办呢?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三四自然段。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女娲补天》是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炼五色石补天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课文传达出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课文字简洁、意境优美,充满了想象力,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好材料。
同时,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语法结构也适合四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神话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和感悟课文情感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途径,深入理解课文,发挥想象,感受女娲的伟大的献身精神。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义;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女娲的伟大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义;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
2.教学难点:感悟女娲的伟大的献身精神,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女娲的伟大的献身精神。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分析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解答学生的疑问。
《女娲补天》说课稿

《女娲补天》说课稿《女娲补天》说课稿1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创造、轰隆隆”等词语。
2.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了解女娲是怎样补天的;2、引导学生通过文中作者运用的生动语言和丰富奇丽的想像,体会人们的愿望和寄托。
课前准备课文挂图;课文生字课件。
第一课时一、设疑导入,谈话激趣1.小朋友,我们每天抬头看着蓝蓝的天空,广阔无比,博大的宇宙,深不可测,你们会想到些什么呢?出示《女娲补天》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说的?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的一个。
(板书:女娲)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
(板书:补天)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呢?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自由读。
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赶快读读吧!(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标记课文自然段。
2.同桌互读。
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如果对方有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你帮他指出来。
3.默读。
a.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b.想一想,__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几句话说一说吗?c.思考你或他人提出的问题,相互补充、评议、订正,然后再派代表汇报。
三、自主学习、走进文本1.选择你喜欢的部分阅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你从阅读中获取了哪些信息?2.汇报阅读情况,由学生评议、补充、订正。
感情朗读。
3.全班交流,释疑解难。
四、合作交流、体会文意1.讨论、交流:女娲是一个什么样的神?2.(出示女娲图片),现在女娲来到了我们的面前,你想对她说点什么呢?3.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谈谈你对这一自然段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娲补天》说课设计
江西省南康市小学吴礼芳
一、设计意图
神话故事是我国宝贵的民间文艺瑰宝,让学生爱读、会讲,设法让学生浸润到这种民间文化的氛围中去,从中感悟、熏陶,直至喜爱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
在教学中,我注意让“读”深入课堂,落在实处。
我的基本教法就是从感受到领悟再到积累最后到运用。
我设计的基本学法是:以读为基本手段,促进理解、促进感悟,习得语感。
读是学习语言最基本的方法,在课堂上要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读,把作者的思想情感读出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进去,这一出一进,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途径,就是学生发展语言的方法,就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手段。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
1、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2、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引发丰富的想象。
3、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五、教学流程
基于对文本解读和目标拟订,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整个课堂分为五个板块:
(一)课前交流,表扬激励,快速进入氛围(二)复习导入,读题质疑,激发学习欲望(三)朗读感悟,品词析句,感受补天艰难(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领会女娲精神(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濡染神话神奇
第一块:课前交流,表扬激励,快速进入氛围
1、师生交流,以猜谜语的形式自我介绍。
2、你们知道什么叫神话吗?你们知道哪些神话故事?交流加深对神话的了解。
2、课前提出要求,以小礼物对学生表扬激励。
第二块:复习导入,读题质疑,激发学习欲望
1、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神话故事,继续学习《女娲补天》,让我们一起读读课题。
2、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后半部分课文内容的欲望。
师:上节课,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是女娲创造了人类,还知道了天塌下来后,是女娲求雨熄火,造船救人的。
现在,你看着板书,再读读课题,你的脑海中产生了哪些疑问?(生提问)
第三块:朗读感悟,品词析句,感受补天艰难
1、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师:打开课本,翻到130页,带着刚才的两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第3、第4、第5自然段,看看能不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开始吧!
2、生反馈、交流
(1)女娲为什么还要补天呢?
(2)比较句子: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
天上的大窟窿在喷火。
①、你体会到了什么? (情况很危险)
②、你发现了什么?区别两句话的不同之处。
③、指导学生读一读这句话。
(3)如果让天火这么一直喷下去,会怎么样?
(4)她做了一个决定,是什么?那她是怎样补天的呢?
3、自由读第3、4自然段,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女娲补天的过程。
4、生反馈,师相机板书。
师:谁来说说她补天的过程?(板书:找石-炼石-补天)
(1)学习第3自然段。
①哪些句子说了女娲找石?赶紧把它画出来,读一读。
②课件出示相关语句“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师范读、男女生递进式读、齐读等,从中体会找石的辛苦。
③从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找石辛苦?抓住几个关键词去理解,通过范读指导学生朗读,并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师:通过我的语调,轻重快慢来表达我的感情,读书就是这样,不需要很大声,但一定要有快有慢,有轻有重。
师:女娲找啊找啊,累了也不休息,渴了也不喝水,一天一夜过去了,女同学读。
(女生读)天火还在喷着,女娲还在找着,她找啊找啊,两天两夜过去了,男同学读。
(男生读)天火越喷越大,女娲的心情越来越急,她从山上跑到山下,又从山下跑到山上,跑上跑下,几天几夜过去了,全班同学一起读。
(齐读)
(2)、学习第4、5自然段。
①让生默读4、5自然段,找出表示动作的词。
②生反馈,理解“冶炼”。
师:哪些是表示动作的词?找出来了吗?同时理解“冶炼”。
师:你觉得哪些词用得比较好?出示图片理解金光四射。
③通过抓住一系列的动词来理解女娲补天的辛苦。
④在这五天五夜里,她会想什么呢?练习想象说话,引导学生在更深层次上探究。
⑤多种形式朗读,如:自由读,齐读,师指导朗读,读中体会炼石的辛苦。
⑥师:为了拯救人类,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了,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五彩云霞”。
第四块:回归整体,总结全文,领会女娲精神
1、通过女娲补天的故事,你觉得女娲是个怎么样的人?
2、播放《女娲补天》视频片断,让学生进一步感觉神话故事的神奇。
3、师小结,赞美女娲。
师:这真是一个神奇的女娲,一个了不起的女娲。
师: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美丽的神话──生:女娲补天
师:让我们记住这惊天动地的壮举──生:女娲补天
师:让这嘹亮的声音在天地间回响──生:女娲补天
第五块:布置作业,拓展延伸,濡染神话神奇
学了这篇神话,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
1、摘抄课文中生动的语句。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3、收集更多的神话故事,和同学交流
六、板书设计
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前,我先板书:女娲造人、造船救人、求雨灭火,为本堂课的学习先作好铺垫。
在出示课题后,针对学生回答女娲补天的过程,再板书:找石、炼石、补天的三个环节,在学生总结女娲的品质时,我随机板书:善良、勇敢、不怕困难、不怕危险……。
这样板书的目的,一方面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明晰的课文线索,帮助他们复述课文,另一方面也能突出本篇课文体会、学习女娲精神的教学重点。
附:板书设计
31、女娲补天
创造人类找石不怕危险
求雨熄火炼石不怕困难、、、、、、
造船救人补天甘于奉献
七、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体验欣喜。
找石部分是文章的重点段落,重点引导学生读活文本,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敏锐地捕捉语句中的关键词,像那几个体现找石辛苦的词句,从中领悟其作用。
在学习“她忙了几天几夜、、、、、、”部分时,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师范读、男女生递进式读、齐读等,在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更深层次上探究,练习想象说话“在这五天五夜里,女娲她会想什么呢”。
学生尽情交流自己想到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完整地描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
补天部分主要体现了女娲补天的神奇。
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文本,从一系列动词中,
体会女娲的神奇和了不起。
1、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品读、想象、描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拓宽学生思维,引导探究性学习,从而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2、运用画面激活法
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再现神奇、美好的画面。
如“金光四射”“五彩云霞”的现象,虽然有的学生在可能平时生活中见过,但是感受不深,此时出示“金光四射”“五彩云霞”的图片,学生被美丽的图片迷住了,很直观地理解了“金光四射”“五彩云霞”这两个词,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为女娲的神力而惊叹。
3、角色演绎法
《女娲补天》是一篇学生非常喜爱阅读的神话故事,整个教学学生的心都被女娲的善良、勇敢、吃苦耐劳等光辉形象深深地牵动着,我引导学生去想象,去体验,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
在这堂课中,我尝试着让学生通过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和品质,使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课文,理解文本。
二、遗憾之处,改进措施。
1、课堂语言不够丰富,激励性不大,每个环节连接的不够紧密。
在上课时,对于学生的回答,评价语也不够多,而在引导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够灵活的现象。
2、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想法与自己预计的不相吻合,打乱了原有思路,使教学任务无法按既定的方案实施。
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是由于我们备课时没有充分估计到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这就更显出“备学生”的重要性了。
3、指导学生品词酌句处不够细化,有点流于形式,朗读指导还不是很到位。
4、自身心理素质较差,不敢放开些,没能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
在今后教学设计时,我要多准备些学生独立思考、自读自悟的时间,多根据学生的需求及实际设定教学环节,这样学生乐学,教师轻松。
最后,我想说“语文很重要,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厚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学习对形成一个人的品格,一个人的底蕴,培养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今后终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所以我们应该为自己是一名语文教师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