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第四课时参考教案

合集下载

数学:4.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4课时) 教案(苏科版七年级上)

数学:4.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4课时) 教案(苏科版七年级上)

算一算:毕达哥拉斯的学生有多少名? 2.学生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 由情景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审清题意,根据等 量关系:学生总数的 数的 让学生分组讨论.
1 1 +学生总数的 +学生总 2 4
1 + 3=学生总数列出方程. 即设毕达哥拉斯 7 x x x + + +3=x. 2 4 7
的学生有 x 名,由题意得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尝试解方程,交流自己 的解法,相互加以比较.
教 师 活 动 内 容、方 式
学生活动方式、内容
旁注
(生:①先移项再合并同类项;②先合并同 类项后移项;③两边同时乘以 28,56,84„„) 学生比较上述方法,判断选择,引入——去 分母. 3.数学运用: 结合 情景 问题 的解法 , 师生 互动 处理 课本 P123 例 7、例 8. 反馈矫正学生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发现解答时出错之处. 去分母时须注意: (1)确定各分母的最小公倍 数; (2)不要漏乘没有分母的项; (3)分数线有括 号作用, 去掉分母后, 若分子是多项式, 要加括号, 视多项式为一整体.建议进行专项训练,如 -
课题 班级
§4.2 解一元一次方程
课时 课型
4-4 新授
授课时间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能灵活运用去分母、去括号、 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 1 等五大步骤解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巩固方程解法,经历求解过程,能体会到解法应根据具体方程 本身特点而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归思想——把复杂变简单,将未知变已知的作 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带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投影片,小黑板 阅读课本 P123-124 的内容; 2.完成课本 P124 的练一练. 学生活动方式、内容 旁注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优秀10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优秀10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优秀10篇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篇一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算术四则运算,而初中的有理数运算是以小学算术四则运算为基础的,不同的是有理数运算多了一个符号问题。

符号法则是有理数运算法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本章知识和今后学习其他与计算有关的内容时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之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数学活动,感受到了数的范围的扩大,能借助生活经验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如计算比赛的得分,计算温差等等。

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数学交流的能力。

学生学习中的困难预设: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认识过程,要遵循一般的认识规律,而七年级的学生,对异号两数相加从未接触过,与小学加法比较,思维强度增大,需要通过绝对值大小的比较来确定和的符号和加法转化为减法两个过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短时间内完成这个认识过程确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时应从实例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正负抵消的思想,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加以解释,让学生感知法则的由来,以突破这一难点。

二、教学任务分析对于有理数的运算,首先在于运算的意义的理解,即首先要回答为什么要进行运算。

为此,必须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认识到运算的作用,加深学生对运算本身意义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运算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一定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科书基于学生学习了相反数和绝对值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时的具体学习任务:探索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是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方法是“引导分类归纳”。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能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3.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和归纳猜想的能力;4.渗透分类、探索、归纳等思想方法,使学生了解研究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

数学:4.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4课时)教案2(苏科版七年级上)

数学:4.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4课时)教案2(苏科版七年级上)

4.2一元一次方程(4)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规律,并且掌握带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转化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带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难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规律.教学手段引导——活动——讨论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1.解方程ax=b(a≠0),并指出解法根据.2.什么叫做移项?移项的根据是什么?移项时应当注意什么?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移项应注意的问题和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解下列方程(1)5x+2=7x-8.(2)8x-2=7x-2;(3)2x+3=11-6x (4)3x-4+2x=4x-3.二、师生共同探讨得出带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例1、解方程-3(x+1)=9本题由学生自己分析解题方法后再由学生板演例2解方程2(x-2)-3(4x-1)=9(1-x).解:(怎样才能将所给方程转化为例1所示方程的形式呢?请学生回答)去括号,得2x-4-12x+3=9-9x,移项,得2x-12x+9x=9+4-3,合并同类项,得-x=10,系数化1,得x=-10.(本题解答过程应首先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然后,请学生检验-10是否为原方程的根) 此时,启发学生总结遇有带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方程里含有括号时,移项前,要先去括号)例3、解方程2(2x+1)=1-5(x-2)三、课堂练习(投影)1.下列方程的解法对不对?若不对怎样改正?解方程2(x+3)-5(1-x)=3(x-1)解:2x+3-5-5x=3x-1,2x-5x-3x=3+5-3,-6x=-1,2.解方程:(1)3(y+4)=12; (2)2-(1-z)=-2;(3)2(3y-4)+7(4-y)=4y; (4)4x-3(20-x)=6x-7(9-x);(5)3(2y+1)=2(1+y)+3(y+3).四、师生共同小结师生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一起总结本节课都学习哪些内容?哪些思想方法?应注意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着重指出①在运用移项规律解题时,一般情况下,应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的左边,但有时依具体情况,也可灵活处理;②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将“陌生”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本节课的例题、练习题的解答就充分地体现这一点.五、练习设计解下列方程:1.8x-4=6x-20x-6+3; 2.3x-26+6x-9=12x+50-7x-5;3.4(2y+3)=8(1-y)-5(y-2); 4.15-(7-5x)=2x+(5-3x);5.12-3(9-y)=5(y-4)-7(7-y); 6.16(1-2x)-4(11-2x)=7(2-6x);7.3x-4(2x+5)=7(x-5)+4(2x+1); 8.2(7y-2)+10y=5(4y+3)+3y.六、教后反思:。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范文五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范文五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范文五篇星星从不嫉妒太阳的灿烂辉煌,它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力发光。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范文一教材分析:《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会了有理数运算,掌握了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及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和等式性质,进一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方程中。

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解方程的基础,解方程它的移项根据是等式性质1、系数化为1它的根据是等式性质2,解方程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不可缺少的知识。

因而,解方程是初中数学中必须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设计思路:《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了探究发现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基础上,利用课件,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过程中,通过学生动手练习,动脑思考,完成教学任务。

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复习回顾、设问题导入探索规律、形成解法例题讲解、熟练运算巩固练习、内化升华回顾反思、进行小结达标测试、反馈情况作业布置、反馈情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2)、掌握移项方法,学会解“a·+b=c·+d”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形如“a·+b=c·+d”形式的方程,体验数学的建模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b=c·+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移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移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是学生在学习了方程与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运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安排,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方程与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移项的方法,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讲解和练习,才能够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移项的方法,能够将方程中的项移动到等号的同一边。

2.能够运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移项的方法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例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的练习和讨论,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方程与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等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移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移项的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和示范。

示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方程的两边,找出需要移动的项,并说明移动的方向和规则。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给出一些巩固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教师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

5.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给出一些拓展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解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案教案标题: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2. 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 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解答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解题的基本步骤;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室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2. 学生准备教科书和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与激发1. 教师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2.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特点?你们平时在何处或何种情况下会遇到一元一次方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Step 2:讲解与示范1. 教师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基本形式;2. 通过示范解题,引导学生理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Step 3:练习与拓展1. 学生自主解题,教师巡回指导;2. 分组合作,分享解题过程与经验;3. 教师提供拓展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应用所学方法解答。

Step 4:总结与检验1. 教师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 提问学生:“你们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有了哪些变化或深化?”进行检验。

Step 5:巩固与拓展1.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解题能力;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应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教师推荐相关拓展资源,鼓励学生进一步拓展应用。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解题的表现,评价其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掌握程度;2. 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其解题能力和思维拓展。

教学反思:1. 教师在导入与激发阶段要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2. 教师在讲解与示范阶段要注重直观示范和生动讲解,深化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3. 教师在练习与拓展阶段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多元思考并互相分享;4. 教师在巩固与拓展阶段要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解方程(第4课时) 北京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解方程(第4课时)  北京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方程(第4课时)北京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解方程的第四课时,我们将深入探讨并实践解决线性方程的技巧。

学生将通过具体例子,学习并掌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而不改变等式的性质的原理。

教学内容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方程的平衡性质:理解方程两边同时进行相同的操作后,等式依然成立的原理。

2. 移项:学习将方程中的项从一边移动到另一边时,如何改变其符号。

3. 合并同类项:掌握如何将方程中的同类项合并,简化方程。

4. 求解方程: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方程的平衡性质:明白方程两边同时进行相同的数学操作后,等式仍然成立。

2. 掌握移项技巧:学会在解方程时,如何将项从等式的一边移动到另一边,并正确改变符号。

3. 合并同类项:能够识别并合并方程中的同类项,简化方程。

4.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能够独立完成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过程,并验证解的正确性。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方程两边进行相同操作时的平衡性质,以及如何正确地移项和合并同类项。

此外,学生在求解方程时可能会遇到识别和解构复杂方程的困难。

教具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辅助教学,教师需准备以下教具和学具:1. 教具:- 教学挂图或PPT,展示解方程的步骤和示例。

- 实物或模型,用于直观展示方程的平衡性质。

2. 学具:- 每位学生一本练习本,用于记录解题过程。

- 彩色笔或标记,用于突出显示方程中的重要部分。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与回顾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课时所学的内容,包括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方程的初步方法。

2. 引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解方程,并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第二阶段:探索与实践1.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方程的平衡性质,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

2. 示例演示:通过具体例子,演示如何移项和合并同类项,以及如何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5.2.1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教案

5.2.1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教案
学有效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
环节二:新知导入
教师活动2:
问题:1.合并同类项:
(1)3x+2x-x=_______; (2)2a+5a-4a=______.
答案:4x,3a
2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____,字母连同它的指数和________。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学习目标
教师活动1:
师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形如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学会合并同类项解方程,体会化归思想,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2.经历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升模型观念和应用意识。
学生活动1:
学生齐声读本课的学习目标
活动意图说明:
一、解方程的步骤
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板演区
学生展示区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下列各方程中,合并同类项正确的是( )
A.由 ,得 B.由 ,得
C.由 ,得 D.由 ,得
答案:D
2.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 ,其中最小的一个偶数是( )
A. B. C. D.
答案:C
3.解下列方程
(1)3x+2x-x=-12; (2)2x-4x=-6+7
解:(1)合并同类项,得
4x=-12
系数化为1,得
x=-3
(2)合并同类项,得
-2x=1
系数化为1,得
x=
选做题:
4.解下列方程
(1) (2)
解:(1)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2)合并同类项,得

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第4课时》教案

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第4课时》教案




知识与技能
会根据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过程与方法
2、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挑战自我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A.54 B.27 C.72 D.45
2、三个连续偶数的和为18,设最大的偶数为x,则可列方程______.
3、为了迎接“316”工程验收学校要打印一些文件,向老师单独做要20小时完成,张老师单独做要12小时完成。现在先由向老师单独做4小时,剩下的部分由甲向老师、张老师合作。剩下的部分需要多少小时才能完成?
(3)从我们身边的问题入手,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效果会更好。体现“人人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的课程理念。
(4)通过具体的例子反复的感受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理解方程是刻画现实的一种模型,渗透模型化的思想。
活动三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1、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和是9,如果将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后所得的新数比原数大9,则原来的两位数为()
回顾本题列方程的过程,可以发现:
工作总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
这是计算工作量的常用数量关系式.
【教师活动】
(1)根据学生活动进程依次出示问题1、2、3和例3
(2)检查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1、2、3的情况,根据学生表现,适时的出示每一个问题后思考分析过程,重点关注全体学生是否能理解分析过程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用式子表示列出方程,必要时进行适当地提醒。
(4)在学生解完方程后,提出问题2,结合学生归纳,板书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相机导入新课。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优秀7篇)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优秀7篇)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优秀7篇)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数字型”问题;2.能熟练的通过合并,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3.进一步学习、体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研讨,体验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学会探索数列中的规律,建立等量关系并加以解决,同时进一步渗透化归思想。

情感态度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重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

难点探索并发现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情境引入牵线搭桥,解下列方程:(1)-5x+5=-6x;(2);(3)0.5x+0.7=1.9x;总结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方法。

引出问题即课本例3问:你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数列的问题吗?教师:出示题目,提出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根据讲评核对、自我评价,了解掌握情况。

探究一:数字问题例3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成1,-3,9,-27,81,-243……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1701,这三个数各是多少?1.引导学生观察这列数有什么规律?①数值变化规律?②符号变化规律?结论:后面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3倍。

2.怎样求出这三个数?①设三个相邻数中的第一个数为x,那么其它两个数怎么表示?②列出方程:根据三个数的和是-1701列出方程。

③解略变式:你能设其它的数列方程解出吗?试一试。

比比较哪种设法简单。

探究二:百分比问题(习题3.2第8题)某乡改种玉米为种优质杂粮后,今年农民人均收入比去年提高20%.今年人均收入比去年的1.5倍少1200元。

这个乡去年农民人均收入是多少元?①若设这个乡去年农民人均收入是x元,今年人均收入比去年提高20%,那么今年的收入是_________元;②因为今年的人均收入比去年的1.5倍少1200元,所以今年的收入又可以表示为_________元。

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设计【优秀3篇】

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设计【优秀3篇】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优秀3篇】篇一: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白话文的我细心为您带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优秀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一: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设计篇一一。

教学目标:1。

学问目标: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驾驭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实力目标:培育学生的运算实力与解题思路。

3。

情感目标: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相互沟通,体会数学的严谨,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加学习数学的爱好。

二。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遗忘变号。

移项法则的敏捷运用。

三。

教学方法:1。

教法:讲课结合法2。

学法:看中学,讲中学,做中学3。

教学活动:讲授四。

课型:新授课五。

课时:第一课时六。

教学用具:彩色粉笔,小黑板,多媒体七。

教学过程1。

创设情景:今日让我们一起做个小小的嬉戏,这个嬉戏的名字叫:猜猜你心中的她心里想一个数将这个数+2将所得结果最终+7将所得的结果告知老师(抽一个同学,让他把他计算的`结果告知老师,由老师通过计算得到他最起先所想的数字。

)老师:同学们知道老师是怎样猜到的吗?同学:不知道。

老师:那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猜到的吗?这就是我们今日所要学习的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

2。

探究新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前面我们遇到的一些方程,例如 3老师:大家视察这些方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提示:视察未知数的个数和未知数的次数。

)(抽同学起来回答,然后再由老师概括。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老师:同学们从这个概念中,能找出关键的字吗?能用它来推断一个式子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吗?再次强调特征:(1)只含一个未知数;(2)未知数的次数为1;(3)是一个整式。

(留意:这几个特征必需同时满意,缺一不行。

)3。

例题讲解:例1推断如下的式子是一元一次方程吗?(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推断,并分别抽同学起来回答,假如不是,要说出理由。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案4篇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案4篇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案4篇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案4篇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案篇一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先由学生独立思考求解,再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分析。

方法1:解:方程两边都加上2,得5x-2+2=8+2也就是5x=8+2合并同类项,得5x=10所以,x=23.理性归纳、得出结论(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独立发现移项法则。

)比较方程5x=8+2与原方程5x-2=8,可以发现,这个变形相当于5x-2=85x=8+2即把原方程中的-2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教学建议:关于移项法则,不应只强调记忆,更应强调理解。

学生开始时也许仍习惯于利用逆运算而不利用移项法则来求解方程,可借助例题、练习题使相互逐步体会到移项的优越性)。

方法2;解:移项,得5x=8+2合并同类项,得5x=10方程两边都除以5,得x=24.运用反思、拓展创新[例1]解下列方程:(1)2x+6=1(2)3x+3=2x+7教学建议:先鼓励学生自己尝试求解方程,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例2]解方程:教学建议:①先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可能采取多种方法,教学时,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中的解法,只要学生的解法合理,就应给予鼓励。

②在移项时,学生常会犯一些错误,如移项忘记变号等。

这时,教士不要急于求成,而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

必要时,可让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和移项法则两种方法解例1、例2中的方程,并将两者加以对照,进而使学生加深对移项法则的理解,并自觉地改正错误。

5.小结回顾: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师强调:移项法则。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案篇二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

2、会从题目中找出包含题目意思的一个相等关系,列出简单的方程。

3、掌握检验某个数值是不是方程解的方法。

第四课时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第四课时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4.2 解一元一次方程(四)一、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方程模型1.甲、乙两城市间的铁路经过技术改造后,列车在两城市间的运行速度从80KM/h提高到100KM/h,运行时间缩短了3h。

甲、乙两城市间的路程是多少?学生活动:观察问题情境,弄清题意,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教师活动:⑴指定一名学生说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⑵引导学生分析,建立方程模型.师生共同分析:⑴题中的等量关系是:(2)可得方程:2.提出问题:如何解这个解方程?⑴鼓励学生尝试解这个方程,指定两名学生到黑板演示.⑵巡视学生,对不同的解法,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⑶给出两种不同的解法.明晰:去分母是根据等式性质2,方程两边同乘以各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二、做一做,体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1.解方程:21x=34x+1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1)这个方程含有分母,只要根据等式性质2,方程两边各项同乘以2和3的最小公倍数6,即可把分母去掉.(2)提醒学生注意:①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②当分子是多项式时,去分母后,分子作为一个整体应该加上括号,这时的分数线有双层意义,一方面是除号,另一方面它又代表括号.(3)板书解的全过程,规范步骤.解:三、想一想,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步骤1.提出问题: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2.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总结出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要通过的步骤。

3.教师归纳:⑴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注意不可漏乘某一项,特别是不含分母的项,分子是多项式要加括号。

⑵去括号——应用分配律、去括号法则,注意不漏乘括号内各项,括号前是“-”号,括号内各项要变号。

⑶移项—一般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注意移项要变号。

⑷合并同类项——要注意只是系数相加减,字母及其指数不变. ⑸系数化为1——同除以未知数前面的系数或乘以系数的倒数,即ax =b →x =b a4.学生活动:解方程:(1)21+x -1=332x - (2)31(2x-5)=41(x-3)- 121四、思维拓展: 2.02x --5.01+x =3五、小结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2.由于方程的形式不同,解方程时可灵活运用步骤.六、课后作业1.习题4.2第7、8、9. 2.补充习题P66.3.解下列方程(1)、x -x +32=2-x +75(2)、3y -54-(y -1)=y +23。

解一元一次方程(华师大版.教案共4课时)

解一元一次方程(华师大版.教案共4课时)

解一元一次方程(华师大版.教案共4课时)解一元一次方程(华师大版.教案共4课时)解一元一次方程(广西大新县雷平中学何勇新)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重点、难点1.重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解以下方程:(1)5x-2=8 (2)5+2x=4x2.去括号法那么是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二、新授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如44x+64=328 3+x=(45+x) y-5=2y+l 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1.判断以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x= 3x-2 x-=-l5x2-3x+1=0 2x+y=l-3y =5例2.解方程(1)-2(x-1)=4(2)3(x-2)+1=x-(2x-1)强调去括号时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假设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

补充:解方程3x-[3(x+1)-(1+4)]=l说明: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三、稳固练习教科书第9页,练习,l、2、3。

四、小结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并且不要搞错符号。

五、作业1.教科书第12页习题6.2,2第l题。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体会到转化的思想。

对于求解较复杂的方程,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的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

2、难点:求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分母时,有时要添括号。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去括号和添括号法那么。

2.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2《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2《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 2《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鲁教版五四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了解到解方程是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正确理解和运用乘法分配律和去括号法则解方程;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领悟数学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验用角的度量与表示的简明性和一般性,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受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渗透归纳猜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会运用乘法分配律和去括号法则解方程教学难点准确熟练的进行计算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乐师生APP”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呢学习了等式与方程,知道了什么是方程,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怎样解方程?二、新授1.说一说下面等式变形的根据(1)从x=y 得到 x+4=y+4, (2)从a=b 得到 a+10=b+10(3)从2x=3x-6得到 2x-3x=3x-6-3x (4)从3x=9得到x=3 (5)从得到x=8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录像,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2.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4x+4=3x+12归纳:(1)什么叫移项?把方程的某一项改变____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叫______3.看看下面的变形是移项吗?2x+5-3x+6=9,解:2x-3x+5+6=94.解方程:(1)(2)5.学生总结要注意的问题:(1)去分母时方程的两边都要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2)去掉分母和分数线,分子要加括号。

(3)去括号时要注意括号前是-号时要注意变号。

(4)移项时要注意变号(5)系数化为1时,要注意两边都要除以未知数的系数。

6.一听可乐比一听果奶贵0.5元,小明有20元钱,买1听果奶和4听可乐还剩3元钱,一听果奶多少钱?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方程4(x+0.5)+x=20-37.怎样解所列的方程?4(x+0.5)+x=17解:去括号,得 4x+2+x=17移项,得 4x+x=17-2合并同类项得 5x=15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 得x=38.去括号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分配律不要漏乘,括号前是负号要注意变号。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数学教案设计5篇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数学教案设计5篇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数学教案设计5篇元一次方程篇一方程是处理问题的一种很好的途径,而解方程又是这种途径必须要掌握的。

这节课上学生是带着上一节课的内容来学习的,现对这部分内容总结如下:本节课的整体过程是这样的:先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从而引出了移项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利用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当然今天是第一次接触这部分内容,所以在方程的选择上,都是移项后,同类项的合并比较简单,与前一节内容相比较,可轻易感受到这种解法的简洁性;讲解完成后,进一步给出了练一练的两个方程,让学生动手去做;仔细观察学生的练习过程,出现了很多困难。

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情况:①含未知数的项不知道如何处理;②移项没有变号;③没移动的项也改变了符号;(划线的两种情况出现最多);针对以上情况,利用课堂时间,先让有困难的学生说一下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让其他同学帮助他找出错误并加以解决,这样更能促进同学间的相互进步。

(由于时间的关系,本节课这一点做得还不够完善,可从学生的作业中反应出来。

)再让学生总结注意点,教师进行点拨。

最后的学生小结并不是一种形式,通过小结教师能很好地看出学生的知识形成和掌握情况。

总的来说,虽然课堂上同学们总结错误点总结的不错,但学生对解方程的掌握仍浮于表面,练习少了,课后作业中的问题也就出来了;第一,解题中部分同学仍采用原来的等式性质进行;第二,移项时符号还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总的说来,这课堂效率不高,没有完成基本的课堂任务;学生一节课下来还是少了练习的机会,看来对求解的题目,课堂上需要更多的练习,从题目中去反馈会显得更加适合。

在新教材的讲解中,有时还是要借鉴老教材的一些好的方法。

另外,本节课没完成的任务,希望能在下面的时间里尽快进行补充,让学生能及时对知识进行掌握。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篇二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其语言表达能力。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优秀6篇)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优秀6篇)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优秀6篇)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篇一知识技能会通过“移项”变形求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思考1.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过程,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

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

2.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体会方程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解决问题能在具体情境中从数学角度和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经历观察、实验计算、交流等活动,激发求知欲,体验探究发现的快乐。

教学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通过移项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活动一知识回顾解下列方程:1. 3x+1=42. x-2=33. 2x+0.5x=-104. 3x-7x=2提问:解这些方程时,方程的解一般化成什么形式?这些题你采用了那些变形或运算?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下面请大家解下列方程。

出示问题(幻灯片)。

学生:独立完成,板演2、4题,板演同学讲解所用到的变形或运算,共同讲评。

教师提问:(略)教师追问:变形的依据是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回答交流。

本次活动中教师关注:(1)学生能否准确理解运用等式性质和合并同列项求解方程。

(2)学生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方向(化成x=a的形式)的理解。

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利用等式性质和合并同类项对方程进行变形,再现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两边同时乘以(除以,不为0)同一个数、合并同类项等运算,为继续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二问题探究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教师:出示问题(投影片)提问:在这个问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现有经验你打算怎么做?(学生尝试提问)学生:读题,审题,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优秀5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优秀5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优秀5篇)元一次方程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认识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2.使学生掌握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使学生会进行简单的公式变形。

4.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思维能力。

5.通过公式变形例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公式变形。

教学难点:(1)对字母函数的理解,并能准确区分字母系数与数字系数的区别与联系。

(2)在公式中会准确区分未知数与字母系数,并进行正确的公式变形。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相结合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提出问题:1.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在学生答的基础上强调:(1)“一元”——一个未知数;“一次”——未知数的次数是1.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答:(1)去分母、去括号。

(2)移项——未知项移到等号一边常数项移到等号另一边。

注意:移项要变号。

(3)合并同类项——提未知数。

(4)未知项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项系数,从而解得方程。

(二)引入新课提出问题:一个数的a倍(a≠0)等于b,求这个数。

引导学生列出方程:ax=b(a≠0).让学生讨论:(1)这个方程中的未知数是什么?已知数是什么?(a、b是已知数,x是未知数)(2)这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它与我们以前所见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这个方程满足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所以它是一元一次方程。

)强调指出:ax=b(a≠0)这个一元一次方程与我们以前所见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已知数是a、b(字母).a是x的系数,b是常数项。

(三)新课1.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ax=b(a≠0)中对于未知数x来说a是x的系数,叫做字母系数,字母b是常数项,这个方程就是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今天我们就主要研究这样的方程。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6.2《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6.2《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课题:解一元一次方程(1)教学目标:1、了解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概念,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2、经历数值代入计算的过程,领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知道求方程的解就是将方程变形为x=a的形式.3、强调检验的重要性,养成检验反思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异同;教学难点:归纳等式的性质;利用性质解方程。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课题:解一元一次方程(2)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方程的解?使学生理解什么是解方程?2.使学生理解移项解方程的根据,能熟练运用移项法则解方程。

3.经历和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中“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理解解方程的概念;教学难点:对移项时要改变符号的理解。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课题:解一元一次方程(3)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规律,并且掌握带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转化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教学重点:带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难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规律。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课题:解一元一次方程(4)教学目标:知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能灵活运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五大步骤解一元一次方程.巩固方程解法,经历求解过程,能体会到解法应根据具体方程本身特点而定.体会化归思想——把复杂变简单,将未知变已知的作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带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难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题与一元一次方 程的关系,提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师生按八折付费,请你参谋参谋,选择哪家 略思考问题,尝试 公司较省钱? 解释答案的合理 性,培养探索精神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讨论解是 和创新意识 否合理
小组讨论,试用框图概括“用一元一次方 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学生思考、讨论、整理。 这是第一次比较 完整地用框图反 映实际问题与一
动电话已很普及,选择经济实惠的收费方式 活 相 关 的 移 动 电 很有理实意义。 话收费的问题,让
出示教科书 91 页的例 2;观察下列两种移 学 生 讨 论 选 择 经 动电话计费方式表: 全球通 月租费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本地通话费 设计以下问题: 50 元/月 0.40 元/分 神州行 0 0.60 元/分 理解问题是本身 是列方程的基础, 济实惠的收费方 式很有现实意义。
4/4
3.2Βιβλιοθήκη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第四课时
1、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模 教学目标 型化的思想。 2、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感受数学的 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知识重点 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信息社会,人们沟通交流方式多样化,移 设计理念 本例是一道与生
实际问题 题 列方程 数学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
元一次方程的关 系。 让学生结合自己
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
实际问题 的答案 检验 数学问题的解
的解题过程概括 整理,帮助理解, 培养模型化的思 想和应用数学于 现实生活的意识。
小结与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 93 页习题 3.2 第 2 题。 布置作业 自我评价 2、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 3 倍,如果把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那 么得到的新数比原数大 54,求原来的两 位数。
1/4
题能力和收集信
息的能力。 学生充分交流讨论、整理归纳 解:1、用“全球通”每月收月租费 50 元, 此外根据累计通话时间按 0.40 元/分加收通 话费;用“神州行”不收月租费,根据累计通 问题 2 是开放性 话时间按 0.60 元/分收通话费。 的,答案与通话时
2、不一定,具体由当月累计通话时间决定。 间有关 3、 全球通 探索分析 解决问题 200 分 300 分 130 元 170 元 神州行 120 元 180 元 以表格的形式呈 现数据,简单明 了,易于比较。
4,设累计通话 t 分,则用“全球通”要收费 (50+0.4t) 用 元, “神州行” 要收费 0.6t 通 过 探 究 实 际 问 元,如果两种计费方式的收费一样,则 0.6t=50+0.4t 移项得 0.6t-0.4t=50 合并,得 0.2t=50 系数化为 1,得 t=250 答:如果一个月内通话 250 分,那么两种计 费方式的收费相同。 一个周末,王老师等 3 名教师带着若干 开放题 综合应用 巩固提高 名学生外出考察旅游(旅费统一支付) ,联系 学生在现实的、富 了标价相同的两家旅游公司,经洽谈,甲公 有 挑 战 性 的 问 题 司给出的优惠条件是:教师全部付费,学生 情 境 中 多 种 角 度 按七五折付费;乙公司给的优惠条件是: 全部 认识问题,多种策
3/4
3、选做:某学校组织学生春游,如果租用若 干辆 45 座的客车, 则有 15 个人没有座位, 如果租用相同数量 60 座的客车,则多出 1 辆,其余车恰好坐满,已知租用 45 座 的客车日租金为每辆车 250 元,60 座的 客车日租金为 300 元, 问租用哪种客车更 合算?租几辆车?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 性,本章内容涉及大量的实际问题,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快乐更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本节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移动电话 收费,旅游费用等问题展开探究,使学生在现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 经历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尝试解释答案的合性的活动,培 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前面几节学习中,已经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进行多 次渗透,逐步细化,本节要求学生用框图概括,使学生对“应用一元一次方 程解决实际问题”有较理性的认识,进一步体会模型化的思想。
1、你能从中表中获得哪些信息, 试用自己的 本 例 是 通 过 表 格 话说说。 2、猜一猜,使用哪一种计费方式合算? 形式给出已知数 据的,通过设计问
3、一个月内在本地通话 200 分和 300 分, 按 题 1、2、3 让学生 两种计费方式各需交费多少元? 展开讨论,帮助理
4、对于某个本地通通话时间, 会出现两种计 解,培养学生的读 费方式的收费一样的情况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