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15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15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15篇四班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小数的数位挨次表的整理和小数的读、写法。

教材例2首先呈现了一幅长颈鹿父子比高矮的情境图,由它们的身高给出两个小数:1.8、5.63,再另外出示一个小数12.378。

由这三个详细的不同位数的小数,说明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构成;然后说明小数各数位上的数的含义。

在此基础上,整理出小数的数位挨次表。

例3结合古钱币的有关数据教学小数的读法。

例4由广播的形式呈现四个小数,说明在实际生活中有时需要将听到的小数记录下来,引出小数的写法。

在教学小数的读法时,老师还要留意强调: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出几个0,可以通过创设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同学理解、巩固。

在写小数时,要完全根据小数的读法,写出每个数字,不能有遗漏。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同学了解了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把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基础上学习的。

同学在三班级时曾学习了“分数的初步熟悉”和“小数的初步熟悉”,对常见小数的意义、两位小数的读写、两位小数的大小已有初步熟悉,但对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关系不是很了解。

本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小数数位挨次表的整理和小数的读、写法。

小数数位挨次表可以为同学系统理解小数的意义,同时为学习“小数读写”“比较小数大小”“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供应重要的基础。

课时目标:1、熟悉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理解小数数位挨次表,能正确地读写小数。

2、通过观看、比较,把握新知,培育归纳概括的力量。

重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把握小数的读写法。

突破方法:引导同学通过学问的迁移及生活阅历,把握小数的正确读写法。

难点:理解数位挨次表,能娴熟、正确地读写小数。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沟通,利用整数数位挨次表进行迁移把握。

教法:老师通过引导,利用学问的迁移,关心同学把握和理解学问。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9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9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9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角的大小、角的计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课文第37-38页的内容,“做一做”)教学目标:1、熟悉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

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4、通过观看、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受和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

5、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亲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熟悉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具预备:量角器、尺或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以下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爱坐哪种椅子,为什么?学生答复后作如下小结:依据刚刚同学们的沟通,看来椅子*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特地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背的角度,你有方法知道它的角度吗?(依据学生的答复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自主探究,熟悉量角器。

1、熟悉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师:请大家认真观看自己的量角器,仔细地讨论讨论,看看你有什么发觉。

(2)小组合作讨论量角器。

(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留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依据学生的答复,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

依据答复作出以下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假如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以下问题启发:依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嬉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争论,得出同学们刚刚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第1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一)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第1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一)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一)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3. 估算在乘法计算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竖式计算。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

2. 探究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特点,总结计算方法。

(2) 演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过程,强调计算规则。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 实践应用(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总结提升(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强调估算在乘法计算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3. 家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实践,使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注:本教案根据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适用于第四单元第1课时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探究新课”和“实践应用”环节。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四位数乘四位数》复习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四位数乘四位数》复习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四位数乘四位数》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四位数乘四位数的概念。

2. 掌握四位数乘四位数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多位数的处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四位数乘四位数的概念。

2. 掌握四位数乘四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1. 四位数乘四位数的概念解释。

2. 四位数乘四位数的计算方法及步骤。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通过举例引导学生理解四位数乘四位数的概念。

- 举例:将一个四位数乘以一个四位数,解释为将四个数的每一位相乘,并按照位数进行相加。

2. 讲解计算方法:详细介绍四位数乘四位数的计算步骤。

- 步骤一:将个位数相乘,将结果写在个位上。

- 步骤二:将十位数相乘,将结果写在十位上。

- 步骤三:将百位数相乘,将结果写在百位上。

- 步骤四:将千位数相乘,将结果写在千位上。

- 步骤五:将每一位的结果相加,得到最终结果。

3. 练与巩固:让学生完成一些练题,加深对四位数乘四位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4.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应用四位数乘四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例题:某商店进货了1301台电视机,每台售价为5900元,求进货总金额。

5. 总结归纳:学生总结四位数乘四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口头表达。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延伸1.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应用四位数乘四位数的计算方法。

2. 鼓励学生提出与四位数乘四位数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以上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四位数乘四位数》复习教案》的大致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乘法估算∣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乘法估算∣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乘法估算∣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能准确地进行乘法估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

2. 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乘法估算练习题的讲解与指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乘法估算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演示法:通过具体例题演示乘法估算的方法。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对比法:比较乘法估算和精确计算的结果,体会乘法估算的优越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乘法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计算乘法。

2. 新课导入: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

3. 方法讲解:详细讲解乘法估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 例题演示:通过具体例题演示乘法估算的方法。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乘法估算方法,强调其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乘法估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练习题完成情况:分析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乘法估算方法的运用能力。

4. 测试成绩:定期进行乘法估算测试,评价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乘法估算过程中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数字0的特点,掌握数0的读法和写法。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握笔的能力。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意愿,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数字0的特点和读写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导入活动(5分钟)* 师生问答:提问学生数字0有什么特点,如何读写?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新课展示(15分钟)* 准备一只大号毛笔,让学生观察毛笔的笔尖,并提问:毛笔的笔尖形状和数字0有什么相似之处?* 引导学生发现毛笔的笔尖形状和数字0的形状相似,由此引出数字0的特点。

讲授内容(15分钟)* 准备数字卡片0和字卡“零”,向学生展示并让学生读出来。

* 让学生模仿老师的书写动作,用指尖在课桌上写出数字0的形状。

练活动(15分钟)* 让学生拿起笔和纸,在指导下自主完成一行数字0的书写练。

* 老师巡视课堂,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小结(5分钟)*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再次强调数字0的特点。

第二课时导入活动(5分钟)* 老师出示数字卡片0和字卡“零”,让学生回忆数字0的特点和读写方法。

讲授内容(1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数字0是否有其他形状和物体相似之处?* 老师出示一些具有圆形的物体图片,让学生找出和数字0相似的物体,并描述其相似之处。

活动设计(20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要求找到一个物体,并用纸板或其他材料制作该物体的剪纸模型。

* 学生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并向其他同学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物体。

小结(5分钟)*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评估*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活动参与情况。

* 学生对数字0特点和读写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学生对与数字0相似的物体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课后作业* 完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相关练册的作业。

*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找到和数字0相似的物体并进行记录。

第四单元《格子乘法》(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四单元《格子乘法》(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四单元《格子乘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格子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格子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格子乘法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格子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运算。

3. 运用格子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格子乘法的计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运算。

2. 教学难点:运用格子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乘法分配律在格子乘法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2. 新课:介绍格子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格子乘法的计算过程。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格子乘法的计算方法。

4. 应用:运用格子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总价、计算工程量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格子乘法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格子乘法的计算方法。

2. 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运用格子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发言情况。

3. 学生运用格子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格子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格子乘法的计算方法”。

格子乘法是一种将两个两位数相乘的方法,它通过将乘数和被乘数分别拆分成十位和个位,然后进行交叉相乘和相加的计算。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本质,还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以下是对格子乘法计算方法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格子乘法的步骤1. 将两个两位数分别写在格子的上方和左侧,其中一个数作为乘数,另一个数作为被乘数。

2. 将乘数的十位和个位分别与被乘数的十位和个位进行交叉相乘,将结果填写在相应的格子中。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4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理解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3. 运用所学的乘法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探索发现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3. 采用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练习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索发现让学生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引导学生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总结规律。

3. 演示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例题,使学生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

4.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总结计算方法。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及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的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分数的加减法不仅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也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因此,这部分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基础,对于分数的概念和分数的比较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时,还存在着一些困难,比如对于通分的理解,对于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掌握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操作法”进行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学生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提高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准备:分数卡片、练习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两个分数,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和是否为一个分数,从而引出分数的加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分数卡片,呈现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总结出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三位数和两位数的概念;–能够进行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运算;–掌握进位和借位的方法。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算数运算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勇于挑战困难;–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与本课内容相适应的数字乘法练习题PPT;2.板书:设计好本节课的板书内容,包括定义及示例;3.实物道具:准备适量的小球或者小玩具作为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4.习题册:备有与本单元相关的练习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三位数乘以两位数。

第二步:讲解1.分析三位数和两位数的结构,介绍如何进行多位数相乘的方法;2.讲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以及在运算中的应用;3.示范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理解运算规则。

第三步:练习1.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互相讨论,解决难题。

第四步:拓展1.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乘法运算;2.鼓励学生尝试更复杂的题目,挑战自己的极限。

教学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运算方法;2.强调进位和借位在运算中的重要性;3.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进行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运算,掌握进位和借位的技巧,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在学习中取得进步,更加热爱数学!。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教学设计目录第一课时:、理解垂直和平行…………………….……第二课时:过直线上(外)一点画直线的垂线…………第三课时:平行线、画长方形…………………………第四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第五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2…………………………第六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3………………………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理解垂直和平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4,65页。

教学目标:1、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理解平行线、垂线。

2、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空间观点及空间想象水平。

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水平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同一个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平行线”“垂线”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水平。

教学难点:准确判断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和对“同一平面”的准确理解。

教学用具:准确判断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和对“同一平面”的准确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故事引入: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就像放飞的小鸟,飞快的向门外冲去。

当黄柏林经过陈正伟的座位时,不小心把陈正伟的两枝笔弄到了地板上,这时候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学生发表个人见解,适当实行思想教育)2、黄柏林也像同学们说的和期望的一样,马上向陈正伟表示诚挚的歉意后,迅速将散落的文具盒及地面上的铅笔、圆珠笔等文具收拾好放回桌面,事情好象到此结束了。

不过,在收拾文具时,他却发现了一件事,而且引起了他的思考。

3、他想到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我们在对他积极思考问题的好习惯表示钦佩的同时,不妨来看看这个问题:两支铅笔落在地面上,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呢?二、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位置关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精品教案附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精品教案附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1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一)●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例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1.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1.口算。

23×30=47×20=42×19≈58×41≈2.计算。

43×26=12×34=这是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该怎样列竖式计算呢?(学生回答后师点击出示:先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 3.十一“黄金周”快到了,李叔叔想去北京旅游,在旅途中,李叔叔有一些数学问题要请同学们帮助解决一下,同学们愿意帮助他吗?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1.教学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

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1)同学们,题目中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生思考后汇报,师点击课件帮助分析:题目中已知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行了12小时,要求12小时行了多少千米?)(2)怎样列式?(145×12=)(3)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因为每小时行145千米,要求12个145千米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4)这个算式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你会算吗?该怎样计算呢?请你估一估145×12的积大约是多少,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估算一:把145看作150(有的把145看作140来算)150×10=1500,150×2=300,1500+300=1800,而145比150小,所以结果比1800千米少一些。

估算二:把12看作10145×10=1450,而12比10大,所以结果比1450千米大。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出数的数值。

2. 能够掌握1至999之间的数的读法。

3. 能够认识千位以内的数,如:1000、200、30等。

4. 能够初步理解“几百”、“几十”等表达方式。

5. 能够认识数字“0”和“1”。

二、教学重难点1. 1至999之间的数的读法。

2. 数字“0”和“1”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课前导入通过举例子、出图片等形式,引起学生注意力,导入本节课主题。

2. 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尝试读出一些数,并请多数学生报出结果,引导其自行总结规律。

3. 正确读出3位数引导学生正确读出3位数的数值,如:156、450等,并结合实际情境进行练。

4. 会读千位数介绍千位数的概念,引导学生读出如1000、3480等数,并且帮助学生通过练快速掌握千位数的读法。

5. 探究“几百”、“几十”介绍“几百”、“几十”这类表达方式的意思,通过多种形式辅助理解和记忆,如:游戏、图片、数字卡片等。

6. 认识数字“0”和“1”介绍数字“0”和“1”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其代表的意义,如:0个单位、1根勺子等。

四、作业布置完成课上出的练题,复千位数的读法,巩固方法与技能。

五、板书设计1. 1至999之间的数的读法。

2. 数字“0”和“1”的认识。

3. 千位数的记忆和惯。

4. “几百”、“几十”的认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数字的基本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取得了预期效果。

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对数字的记忆能力较弱,难以较快地掌握知识点,明确了后期教学的方向和重点。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模板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模板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模板学期备课。

学期备课是指教师在课程标准指导下对整册书的钻研,学期备课可粗一些。

学期备课后可编出《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表》.今天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最新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最新模板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让学生自己想法设计包装的方法,并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相同的课本、包装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问:现在,老师要把26本数学课本用包装纸包起来,怎样保才能节约包装纸?学生讨论交流方法,说一说怎样包装好。

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二、学习新知识1、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和问题:将两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样包才能节约纸?2、学生探索两盒糖叠放得方法,并根据叠放的方法列式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3、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方案。

并反思为什么方案(1)最节约。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1)同样的方法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索情况进行评价总结。

板书设计:包装的学问尽量减少面积的面——最节约教学反思:第十三课时包装的学问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用表面积等知识,继续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让学生自己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被包装的实物、实物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说一说怎样包装多个相同的长方体物体能节约用纸?二、实践活动第1题:(1)要学生明白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动手操作、画图、计算、空间想象来解决包装4盒磁带的问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含教学反思,共6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含教学反思,共6篇)

第4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1课时笔算乘法(1)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例1。

【教学目标】: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笔算乘法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对位和进位。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16×4= 230×4= 19×3= 180×4=140×7= 24×5= 210×5= 136×3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口算136×32的学生会有困难,教师顺势引出课题。

2.引入: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我们用口算就可以算出正确的结果来,如果因数是两、三位数而又不是整十整百的,口算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因此我们要学习笔算。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指名读题。

(2)怎样计算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指名列出算式:145×12=(3)讨论:怎样计算145×12呢?学生讨论中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A.145接近150,12接近10,所以145×12≈1500。

B.直接用计算器计算:145×12=1740。

C.用笔算:1 4 5× 1 22 9 01 4 51 7 4 0(4)说一说笔算的方法和步骤,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笔算的过程,完成答题。

(5)议一议。

A.计算中“5”为什么同十位对齐?B.计算中十位上为什么是“9”呢?使学生明确:A.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去乘另一个因数的个位时,得到的积表示几个十,因此要同十位对齐。

B.计算中,哪一位上满了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2.教材第47页“做一做”。

指名板演,余者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3.师生共同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计算呢?(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位同个位对齐;(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位同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1.本单元研究的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是估算还是用计算器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

因为之前学生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

从这个角度上说,本单元所学知识,属于旧知。

所不同的,仅仅是运算数据变成了三位数乘两位数。

2.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和估算的一般方法。

本单元的内容在已经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基础上,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研究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因此,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惑。

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单元的研究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之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导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惯。

1.注意让学生自主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所学内容学生在以前的研究中接触过,属于旧知推新知,学生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推导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

2.重视指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干系,初步进修模型化的数学方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研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技能,还应当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具有实际背景的常见数量关系,并且能够用关系式或数字符号去表达它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第一课时课题:口算乘法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

(课文第47的例1,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3、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图片、题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小组交流讨论。

小组汇报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练一练:18×4=24×3= 25×2= 14×6=2)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练习:130×5= 2×380= 150×6=7×13=460×2=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三、巩固新知:1、练习六第1题。

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

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

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口算练习(略)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第49页69。

第二课时课题:口算乘法的练习课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有关“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1、通过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让学生感悟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为后面学习“积的变化规律”埋下伏笔。

3、在估算过程中,学会有理有据地进行表达,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

4、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提供独立思考的环境,通过习题教学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6、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教学用具:挂图、口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教科书49页的第4题。

1、教师以口算卡的形式出示算题,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算理、正确应用算法的基础上,提高运算的正确性和速度。

2、练习时人人参与,独立口算。

3、个别答和小组开火车相结合,然后在教科书上填写结果。

(2)教科书49页的第5题。

1、小黑板出示算题。

2、口算得数,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请认真观察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讨论。

)结合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教师可利用板书进行简要的说明。

)二、估算练习。

教科书48页的第6题。

1、小黑板呈现题目,学生读题。

2、学生独立思考,口算结果。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三、创新思维练习。

、教科书48页的第7题。

1、板书题目。

2、读题,理解题意。

“买3棵送1棵”是什么意思?(付3棵的钱,得到4棵小树)3、想一想,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独立思考,交流讨论。

4、反馈讨论结果,教师进行小结。

引导学生认真体会,鼓励创新思维。

5、课堂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知道些什么?2、笔算乘法第一课时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笔算乘法(例1)(课文第48页的例1、“做一做”,练习八的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152×2= 231×4= 321×2= 415×3= 298×3= 523×3=2、笔算24×12= 44×59= 63×52=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二、探究新知.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

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板书课题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145×12=1740145× 121 451 740问: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1、书后做一做134×12= 176×47 =425×36=237×82=2、练习八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课题:笔算乘法练习教学内容:综合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文练习七的第5—11题)教学目标: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计算的技能。

3、使学生经历巩固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算理和计算的方法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5、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准备:题卡。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28×3= 16`×8= 36×2=46×20= 4×160= 3×150= 15×6=150×6= 26×7= 20×19=200×73= 900×24= 430×8= 190×5=口算的方法是什么?2、笔算322×24=145×27= 679×13=286×35=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板书课题:笔算乘法练习二、练习内容:1、判断并改错。

134 152 246× 16 × 23 × 34——————————804 156 964134 104 638————————————938 1196 7344说一说找到的错处和纠正的结果、错的原因和怎样避免。

笔算时应注意什么?2、笔算124×73= 46×215= 224×36=28×153= 27×142= 182×47=笔算的方法是什么?3、解决问题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

学校应买多少本?2)一场电影有观众806人,照这样计算,放映32场共有观众多少人?3)有8个班做体操,平均每行24人,站了12行,共有多少人?4)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3套,儿童百科每套125元,数学大全每套18元,一共要花多少钱?5)书上练习八第8题四、思维训练:探究一下正确的积是多少。

1、小量做了一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18看成了15,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609,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2、练习八第12思考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七第10、11题。

第三课时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路程之间的关系。

(课文第53页内容及练习九的第5—9.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学会速度的写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二、探究新知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

可以写成16千米/时。

(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

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

小林每分钟走60米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

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三、巩固新知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5、练习九第8、9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九第10题。

第四课时课题: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内容: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情况。

(课文第51页的例3,“做一做”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3、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4、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