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生物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13种群和群落附解析
三年高考2018-2019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种群和群落含解析_2251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1.(2018海南卷,22)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发生A.捕食B.竞争C.寄生D.互利共生【答案】B【解析】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两者构成竞争关系,B正确。
2.(2018江苏卷,13)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答案】D3.(2018江苏卷,19)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
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答案】B【解析】松鼠适宜生存的环境是森林,因此农田的存在不利于松鼠的活动,缩小了其活动空间,A错误;生态通道有利于松鼠从农田进入适宜其生存的森林中去,因此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B正确;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地理隔离,C错误;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不一定相同,D错误。
4.(2018海南卷,25)将相等数量的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在适宜温度下振荡培养。
若用虚线表示大肠杆菌的生长趋势,实线表示硝化细菌的生长趋势,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两种菌体生长趋势的是【答案】C【解析】大肠杆菌为异养生物,在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无法生存,硝化细菌为自养生物,可利用培养液中的铵盐合成有机物,呈“S”型增长,C正确。
5.(2018全国Ⅰ卷,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D6.(2018全国Ⅲ卷,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答案】B7.(2018浙江卷,4)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温度B.氧气的垂直分布C.光的穿透性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答案】D【解析】随着水深的增加,溶氧量逐渐减少,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水温也会略有下降,这些都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A、B、C均错误;大气中颗粒物含量,不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所以不会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D正确。
2016年高考生物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13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关键点填一填】1.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是种群。
2.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3.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4.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的大小,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的大小。
5.年龄组成的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6.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呈“J”型,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
7.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8.K值不是定值,K值的大小与食物、生存空间、天敌数量等环境条件有关。
9.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稳定、波动和下降等。
10.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是生物群落。
11.群落的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以及群落的演替。
12.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13.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14.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有关。
15.群落的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16.群落演替的结果是物种丰富度变大,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越来越高。
【易混点辨一辨】(1)池塘中的全部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 × )(2)种群是由许多同种个体组成的,它是个体的简单相加( × )(3)一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 )(4)出生、死亡、年龄等特征属于种群特征( × )(5)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6)动物种群密度调查都不能用样方法( × )(7)样方法只能调查生物的种群密度( × )(8)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 × )(9)对于“S”型曲线,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 )(10)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界因素只有种群生存所需的资源和空间(× )(11)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一定增加( × )(12)合理密植会增加种群数量、提高K值( × )(13)种群数量的增长率≠增长速率( √ )(14)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 × )(15)种群的“S”型增长,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16)研究个体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 )(17)物种丰富度从两极到赤道逐渐增大,而山上则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 )(18)池塘中的全部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 × )(19)捕食关系对维持种群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 )(20)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 )(21)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 × )(22)群落的特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3)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 )(24)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 )(25)人类活动对自然群落的影响总是破坏性的( ×)(26)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 √ )(27)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 )(28)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最终能演替成森林( × )(29)冰川泥上和弃耕农田的演替都是次生演替(× )(30)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 )(31)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森林( × )【基本技能讲一讲】技能1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018年高考生物12种群和群落
重组十二种群和群落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7·山东临沂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一般都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C.种群是物种繁殖和生物进化的单位D.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一些濒危动物的K值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种群密度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数量的变动,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方向,综上分析可知,B选项错误。
2.[2016·海南省联考]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A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变大D.曲线Y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答案 B解析K值是环境容纳量,种群的K值大小与环境条件有关,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可能使K值提高;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增长速率仍大于0,种群的数量增加,故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A到C变化过程中,种群的数量增加,故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变大;在有限的环境中,随着种群密度上升,个体间斗争必将加剧,最终使种群呈“S”型增长,故曲线Y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
3.[2016·湖南郴州质检]萤叶甲亚科昆虫全为植食性。
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4~10月份萤叶甲亚科昆虫物种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萤叶甲亚科昆虫的调查采用标志重捕法B.萤叶甲亚科昆虫为次级消费者C.7月份时萤叶甲亚科昆虫各种群密度最高D.调查期间10月份时萤叶甲亚科昆虫物种丰富度最低答案 D解析昆虫一般体积较小,对萤叶甲亚科昆虫的调查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萤叶甲亚科昆虫全为植食性,为初级消费者,B错误;据图可知,7月份时萤叶甲亚科昆虫的物种丰富度最高,C错误;据图可知,调查期间10月份时萤叶甲亚科昆虫物种丰富度最低,D正确。
种群和群落-试题高考生物 ---- 精校解析Word版
1.(2018·海南卷)某小组为了研究某混交林的群落结构,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
其中A、B、C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表。
回答下列问题:(1)据表可知:___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___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___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
(2)该小组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若要调查群落中松鼠种群的密度,则应采用____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C A B(2)保证调查结论可靠标志重捕松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内(3)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2017·新课标Ⅱ卷)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
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
回答下列问题:(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_”型。
(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
(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
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
(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
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________。
【答案】(1)J(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捕食(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3.2015年7月份,内蒙古2 000多万亩草场遭遇蝗灾,部分街道蝗虫成群。
飞蝗种群数量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
当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时,真菌、丝虫和蛙的大量繁殖可抑制飞蝗的种群数量;此外,牧鸭也是治蝗的有效手段,为了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某小组尝试构建了如图所示的模型(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
高三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种群和群落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B.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C.种群是物种的繁殖单位和生物进化的单位D.种群密度和数量变化是种群特有的特征【答案】A【解析】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A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理解的能力。
2.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答案】C【解析】甲图的年龄组成中幼年个体数量多于老年个体数量则是增长型,在t2时期的年龄组成应该是幼年个体与老年个体数量相当的稳定型,所以A错误;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所以B错误;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增长速率最大,很可能属于年龄组成的增长型,所以C正确;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所以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及种群特征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分析图解图像的能力。
3.某果园发生了虫害,该虫害是由害虫A引起的。
害虫招来了一种小蜂和一种小鸟,小蜂把卵产入害虫A体内,孵出的小蜂幼虫吃空虫体后羽化飞出,再攻击害虫A的其他个体。
小鸟特别喜食害虫A,也捕食小蜂。
在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小鸟发现而被捕食。
回答下列问题:⑴小鸟和小蜂的种间关系是。
⑵小鸟捕食疯狂摇摆的害虫A,对A种群的生存(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理由是。
⑶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A摇摆身体为小鸟提供了一定的信息。
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总温习专题整合训练十三种群和群落
专题整合训练(十三) 种群和群落[全员必做题]1.(2017·辽宁鞍山市一中高三试题)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点之间的关系,以下表达正确的( )A.甲为诞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丁为年龄组成,包括增加型和衰退型两种类型C.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纳标志重捕法D.丙为性别比例,要紧通过阻碍诞生率来间接阻碍种群密度【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图中甲为诞生率、乙为死亡率、丙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组成,A不正确;年龄组成包括增加型、稳固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B错误;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纳样方式,C错误;性别比例要紧通过阻碍诞生率来间接阻碍种群密度,D正确。
2.(2017·吉林梅河口五中高三物试题)将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一起饲养于面粉中,二者数量转变如下图。
据实验判定,正确的选项是( )A.拟谷盗种群增加率的最大值出此刻第50天以后B.拟谷盗种群似“S”型增加,其增加受种内斗争因素制约C.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D.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捕食关系,因此拟谷盗必需依托于锯谷盗种群【答案】 B【解析】拟谷盗种群在第50天前增加速度最大,50天以后增加速度降低,A选项错误;拟谷盗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加,其增加受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等因素制约,B选项正确;由图可知,两种仓库害虫的关系为竞争,竞争强度为弱—强—弱,C、D选项错误。
3.(2017·陕西民族学院附中高三检测)以下有关水池群落的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 )A.“水池中优势种群是哪一种生物”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B.水池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水池群落中物种组成是区别其他不同群落的重要特点D.人类的活动会阻碍该水池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答案】 A【解析】“水池中优势种群是哪一种生物”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A错误;水池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正确;水池群落中物种组成是区别其他不同群落的重要特点,C正确;人类的活动会阻碍该水池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大串讲专题 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种群和群落【考点梳理.逐个击破】1.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种群特征(1)种群的数量特征:①种群密度(最基本):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个体数②出生率、死亡率 ③迁入率、迁出率 ④性别比例——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出生率→种群密度)增长型 ⑤年龄组成 稳定性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衰退型(2)种群特征的空间关系①均匀分布 ②随机分布 ③集群分布(在自然种群众最广泛)3.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①产生条件: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天敌、传染病)②数学方程式:Nt=No λt③种群增长率:不变(λ-1)[(Nt -Nt -1)/Nt -1](2)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①产生条件:食物和空间有限,有敌害(天敌、传染病)②存在种群环境容纳量,即存在K 值,达到K 值时,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0 ,K 值可改变,由环境(食物、空间、敌害)决定③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K/2时增长率最大,K/2时捕捞鱼时获得最大捕捞量4.群落: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5.群落的特征:丰富度(重要特征)、种间关系、优势种、群落结构(空间结构)(1)丰富度:群落中的物种树目的多少,越靠近热带的地区(温度越高)物种越丰富(2)种间关系:①互利共生 ②捕食 ③寄生 ④竞争(3)群落的结构①垂直结构:生物种群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包括地面以上、地面以下、以及水域生态系统)植物分层分布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其栖息条件有关,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②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呈镶嵌分布)3.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优势物种的取代)(2)类型——起点不同、速度不同①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的消灭了的地 方发生的演替。
高考生物复习重难点突破讲解(新教材):专题13 种群和群落(原卷版)
1专题13 种群和群落一、单选题1.(2023·吉林白山·统考模拟预测)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除了样方法、标记重捕法外,还有粪堆计数法,其原理是动物种群数量与所发现粪堆的数量呈正相关,该方法特别适合因行踪隐蔽或者夜间活动等而不易观察的动物。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 .采用粪堆计数法调查时,需要到动物活动密集的区域取样B .粪堆计数法可以准确计算出动物的种群密度C .采用粪堆计数法调查时,需要考虑动物的日排便数D .气候条件变化,如雨水因素,会导致调查结果偏高2.(2023·河南·二模)图1表示当一种动物迁入一个条件适宜的新分布地时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中K 值代表环境容纳量。
图2表示K-NK 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中N 值代表种群的数量。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2A .K 值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种群的最大数量B .K 值时种内竞争最剧烈,且出生率等于死亡率C .K-NK 可代表种群增长的未利用空间D .每次都在接近t1时捕鱼,可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3.(2023·湖北·统考模拟预测)蓝细菌在适宜的气象条件和无机盐浓度下,会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水华的形成分为相互区别而又连续的4个过程,即休眠、复苏、生物量增加、上浮聚集。
下图表示2005~2014年太湖水华形成过程中蓝细菌休眠和复苏的时间进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太湖蓝细菌复苏期,气温越高,水华复苏的时间就越早B .在太湖蓝细菌休眠期,气温越低,蓝细菌休眼时间越早C .蓝细菌上浮聚集提高了湖泊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D .水华的形成受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的共同影响4.(2023·湖北·模拟预测)已知蚯蚓能缓解干旱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科学家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蚯蚓对番茄茎叶脱落酸(ABA )水平以及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3A .蚯蚓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与番茄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B .高干旱胁迫下番茄植株ABA 含量增加,促进气孔关闭减少水分散失C .低干旱胁迫条件下,蚯蚓通过增加土壤含水量来缓解干旱胁迫D .高干旱胁迫条件下,蚯蚓能促进番茄植株合成ABA 来对抗干旱胁迫5.(2023·山东德州·统考二模)种间关联是不同物种在空间分布上的相互关联性,通常是由群落生境的差异影响了物种的分布而引起的。
最新-精选+详解2018届高三生物名校试题汇编系列第1期
【精选+详解】2018届高三生物名校试题汇编系列(第1期)专题13 种群和群落(教师版)【高考考试大纲】1.列举种群的特性2.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3.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4.阐明群落的演替【近几年高考考查要点】【备考策略】根据分析近三年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复习本部分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在复习种群和群落时,应从理解概念的从属关系入手,特别要注意区分种群和群落的含义,注意运用比较法,如比较种群和群落的概念、特点及关系等,提高从具体情境中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种群数量的变化与“J”型、“S”型增长曲线是常考点,但考查形式已不再只是坐标图形式,而是表格、多曲线结合、柱状图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复习时注重各种表达方式的转化。
3.由于种群是生物生存、繁殖、进化的基本单位,容易联系生物进化的有关知识;群落及其无机环境可以组成生态系统,所以复习时应密切联系相关内容。
新课标中“群落的演替”考查比较多,复习时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最新名校模拟试题汇编】一、选择题1. (2018届山东省兖州市高三入学诊断检测)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2.(2018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随机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量为X1、X2、…Xn,则样方内生物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为(X1+X2+…+Xn)/nB.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C.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D.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志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3. (2018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下列与种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B.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是害虫防治的科学依据C.热带雨林中种群种类多,恢复力稳定性高D.增加样方的数量,可提高种群密度估计值的准确性4. (2018届湖南省望城一中、长沙县实验中学高三联考)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答案】B【解析】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 值之前由于有环境阻力的存在,种群增长曲线不是J型;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0;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十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1.(2019•全国卷Ⅰ•T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C.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答案】D【解析】细菌甲是异养生物,通过分解培养基中的有机物获得无机物,给自身提供养分,A正确;更换培养基,为细菌提供了新的营养物质并除去了代谢废物,因此,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B正确;根据题图可知,在23 h前,a组细菌甲的生长曲线呈现J型增长,说明a组培养基中资源和空间充足,C正确;由题图曲线可知,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在早期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D错误。
故选D。
2.(2019•某某卷•T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答案】A【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与繁殖的基本单位,自然状态下由于存在突变与基因重组,因此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A正确;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后原来的生存环境没有被完全破坏,因此其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习性相近的物种的生活区域在一定X围内重叠的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但超过一定X围,会影响资源的再生能力,C错误;两只雄性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的作用,D错误。
【中小学资料】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含解析)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1.(2018海南卷,22)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发生A.捕食B.竞争C.寄生D.互利共生【答案】B【解析】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两者构成竞争关系,B正确。
2.(2018江苏卷,13)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答案】D3.(2018江苏卷,19)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
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答案】B【解析】松鼠适宜生存的环境是森林,因此农田的存在不利于松鼠的活动,缩小了其活动空间,A错误;生态通道有利于松鼠从农田进入适宜其生存的森林中去,因此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B正确;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地理隔离,C错误;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不一定相同,D错误。
4.(2018海南卷,25)将相等数量的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在适宜温度下振荡培养。
若用虚线表示大肠杆菌的生长趋势,实线表示硝化细菌的生长趋势,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两种菌体生长趋势的是【答案】C【解析】大肠杆菌为异养生物,在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无法生存,硝化细菌为自养生物,可利用培养液中的铵盐合成有机物,呈“S”型增长,C正确。
5.(2018全国Ⅰ卷,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D6.(2018全国Ⅲ卷,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答案】B7.(2018浙江卷,4)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温度B.氧气的垂直分布C.光的穿透性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答案】D【解析】随着水深的增加,溶氧量逐渐减少,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水温也会略有下降,这些都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A、B、C均错误;大气中颗粒物含量,不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所以不会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D正确。
2018年高考备考种群、群落、生态题(南海一中整理)
2018年高考备考变异、进化、生态题目汇编(南海一中整理)一.种群与生物群落:1. (15年新课标Ⅰ,31,10分)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牌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类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总面积为50km2,某种鱼种群的K值为2000头。
某次调查发现该鱼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湖泊中此种鱼的种群密度为______;当此种鱼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2013山东理综,8分)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___。
根据下侧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只/m2。
(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
图中曲线________(填“Ⅰ”或“Ⅱ”)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
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________点时收益最大。
(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________使用,减轻环境污染。
稻田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________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3.(2013重庆理综,10分)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高考生物备考 优生百日闯关 种群和群落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高考生物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专题13 种群和群落(含解析)【明确考纲·把握考情】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考纲要求两年高考1.种群的特征Ⅰ2013浙江、全国Ⅰ、重庆2012全国新课标、安徽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2013江苏、山东2012山东3.群落的结构特征Ⅰ2013江苏、全国Ⅱ、福建、天津、海南2012全国新课标、福建、广东4.群落的演替Ⅰ2013福建、江苏、四川【名师综述·把握规律】型和物理模型的分析,是高考常考的内容之一,群落方面,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也是高考常考的内容。
从考查内容看本知识点只有种群的数量变化是II级要求,主要内容有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数量增长规律。
从考查形式看,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的原因和条件,以及若干个种群数量的变动情况既可以是选择题的考点也可以是非选择题的考点。
对于这一部分,应当选取典型题目(如人口变化曲线、某一动物种群变化曲线等)进行强化训练。
本考点虽为I级要求,但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等在试卷中出现的比例并不低。
从考查形式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出现,考查的形式多种多样,多以坐标题,数据、表格、直方图等不同数学方式出现。
结合实例理解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理解种群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助于掌握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特别是对有关种群方面的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的分析,是高考常考的内容之一。
因此,一定要学会从具体情境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注重读图、识图方法的探究,提高解题能力。
对于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要进行比较记忆。
要注意培养图文分析与转换能力和作图能力,特别要关注图表题和绘图题,这也是新课标理念之一。
复习时,通过列举实例、比较分析、图文结合等方式灵活。
掌握生态学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还应广泛关注生态农业、生物多样性、生物入侵、环境污染等领域的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提升解题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高考生物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13种群和群落附解析●关键点填一填1.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是种群。
2.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3.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4.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的大小,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的大小。
5.年龄组成的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6.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呈“J”型,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
7.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8.K值不是定值,K值的大小与食物、生存空间、天敌数量等环境条件有关。
9.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稳定、波动和下降等。
10.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是生物群落。
11.群落的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以及群落的演替。
12.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13.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14.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有关。
15.群落的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16.群落演替的结果是物种丰富度变大,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越来越高。
●易混点辨一辨(1)池塘中的全部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 × )(2)种群是由许多同种个体组成的,它是个体的简单相加( × )(3)一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 )(4)出生、死亡、年龄等特征属于种群特征( × )(5)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6)动物种群密度调查都不能用样方法( × )(7)样方法只能调查生物的种群密度( × )(8)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 × )(9)对于“S”型曲线,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 )(10)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界因素只有种群生存所需的资源和空间( × )(11)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一定增加( × )(12)合理密植会增加种群数量、提高K值( × )(13)种群数量的增长率≠增长速率( √ )(14)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 × )(15)种群的“S”型增长,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 )(16)研究个体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 )(17)物种丰富度从两极到赤道逐渐增大,而山上则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 )(18)池塘中的全部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 × )(19)捕食关系对维持种群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 )(20)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 )(21)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 × )(22)群落的特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 )(23)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 )(24)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 )(25)人类活动对自然群落的影响总是破坏性的( × )(26)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 √ )(27)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 )(28)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最终能演替成森林( × )(29)冰川泥上和弃耕农田的演替都是次生演替( × )(30)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 )(31)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森林( × )●基本技能讲一讲技能1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③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能够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④除以上条件外,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2)比较两种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项目样方法标志重捕法(1)确定调查对象;(1)捕获部分个体(记作N1),做上标记;实施步骤(2)确定样方的多少、大小(一般以1m2 为宜)、取样的方法(有五点法和等距取样法);(3)计数每个样方内的所调查的个体数目,并换算成种群密度;(4)计算所有方法的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2)放回原环境;(3)一段时间后重捕(总数记作N0,其中带有标记的个体记作N2);(4)估计种群密度(记作N):N/N0=N1/N2适用范围个体分布范围小、活动能力小的生物,如植物、虫卵、蚜虫等;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生物,如鸟、狼等动物。
注意事项(1)取样时做到随机取样,不掺入主观因素;(2)样方大小可以根据调查对象适当变化。
标记的方法不能影响被标记个体正常的生活调查期内没有较多的个体出生和死亡、迁入和迁出等温馨提示:样方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如图(甲、乙)。
(注: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
)(3)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模式图:统计图:曲线图:柱形图:方法指导: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
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例1】(2017年新课标Ⅲ卷,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答案】B【解析】使用样方法时不需要对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A错误;样方法都要做到随机取样;由于个体数量少,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B正确;在用样方法调查时,取的样方过小或过少,可能导致搜集到的数据较少,偶然性增大,因此需要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或者增加样方的数量,C、D错误。
技能2 “J”型曲线和“S”型曲线(1)比较“J”型和“S”型曲线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曲线模型形成条件资源无限的理想条件资源有限的自然条件增长率不变越来越小有K值,可在K值有无K值无K值,持续增加附近上下波动种群增长速率曲线(2)讨论模型构建的应用“S”型种群增长中K 值与K/2值的应用: 项目 K/2值(增长率最大)K 值灭鼠等有害动物灭鼠后,如鼠的种群数量在K/2附近,鼠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达不到灭鼠效果,因此有害动物的种群数量应控制在远低于K/2值改变环境,如地面硬化、清理垃圾等,从而降低K值,使之不适合鼠生存 捕鱼等资源利用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值附近,捕捞后,鱼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回升,因此鱼、森林等资源的数量应控制在不低于K/2值改善环境,如定期休渔、封山育林,提升K 值 濒危物种保护如大熊猫除用于科研外,禁止其他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改善其生活环境如建立自然保护区,从而提高K 值【例2】(2017年新课标Ⅰ卷,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 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 .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 .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 .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 .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答案】D技能3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实验原理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
(2)实验流程酵母菌培养类型、条件,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振荡培养基目的,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观察并计数―→ 每天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重复 2 、 3 步骤―→连续观察7天,统计数目绘图分析―→将所得数值用曲线表示出来,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探究实验应注意的问题:①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计数。
②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
③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④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
⑤计算1 mL菌液的数量。
【例3】(2015年江苏卷)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1 个计数室B. 计数室的容积为1mm×1mm×0. 1mmC. 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D. 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解析】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2个计数室,A错误;每个计数室的容积有1mm×1mm×0.1mm,B正确;向血细胞计数板中滴加样液前应先盖上盖玻片,让样液自行渗入计数室,若先滴加样液,统计结果会偏大,C错误;计数时,需统计小方格内以及小方格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细胞,D错误。
【答案】B技能4 生物之间的关系类型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互利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豆与根瘤菌;人和大肠杆菌;白蚁与鞭毛虫等寄生略对宿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宿主会生活得更好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竞争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同一培养液中大小两种草履虫;牛与羊;水稻和稗草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羊和草;狼和羊如何难辨别的种间关系:区别竞争和捕食的关系:①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并不以直接获得食物为目的。
②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以下情况不属于捕食:a.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b.一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这属于种内斗争。
寄生与腐生的区别: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