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历史学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昔底德的“范例历史学”思想

李菲儿

【摘要】修昔底德写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目的,是想通过叙述这场战争给希腊世界造成的影响、以及雅典等城邦在战争前后的成败兴衰的变化过程,来垂训后世。“范例历史学”这个概念,是伊索克拉底在读了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之后提出来的,是他对这部著作的概括性评价。修氏的历史方法论对希罗多德之后的古希腊史学研究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西方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古希腊、范例史学、客观

修昔底德(英文Thucydides,B.C.460或455~400或395年)古希腊历史学家,是在高度成熟了的希腊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根据《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偶尔提及的有关他自己的文字内容判断:他约出生于公元前460年,其父奥罗路斯是雅典的贵族,其家族在色雷斯沿海地区拥有金矿开采权。他在雅典长大,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修昔底德头像他生活的时代正值雅典的极盛时期,也是古希腊文化的全盛时期。伯里克利等人的政治演说,爱斯契里斯、幼里匹德斯、索福克利斯等人的戏剧,诡辩派(又称“智者派”)的哲学,希罗多德等人的历史著作,以及“医学之父”希波格拉底所代表的“实验的”“科学”

精神,都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年以后,他也像大多数贵族子弟一样,凭借家族的门第和个人的才干而步入仕途。

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时,他已经30岁左右,并可能已投身军旅。军旅生涯使他积累了一定的军事经验,因而于公元前424年被推选为雅典的“十将军”之一,率领一支由7艘战舰组成的舰队,驻扎在色雷斯附近的塔索斯岛。当斯巴达的军队围攻安菲波里斯的时候,他接到该城守将攸克利的求援后立刻率军增援,但在他到达之前城池已被攻破。当局认为他贻误战机、且有通敌之嫌,就将他革职并放逐到色雷斯。此后的20年间,他虽然居住在色雷斯,但始终关注着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进展情况,随时记下具体过程。据说他经常到各地战场去进行实地考察,甚至还去过伯罗奔尼撒同盟军队的阵地和西西里岛。公元前404年,战争结束以后,他才获得特赦,得以重返故乡雅典。在一篇题为《论历史写作的方法》的史学批评论文中,公元% 世纪初期出生于叙利亚的希腊文作家琉善甚至认为,是修昔底德确立了历史写作的法则,即“如实”而书的法则。即连对其文风提出批评狄奥尼修斯,也不得不对他求真的作风予以充分的肯定。他说道:我们认为历史是真实的祭司,他(修昔底德)最为关注的是记录事实,既不妄加,亦不隐瞒,更不恣意于写作之需,以无可剔的原则,避免了所有的怨恨与奉承.近代以来,随着客观史学的兴起,修昔底德更是备受推崇,被视为“科学”历史学的第一位大师,只是到了兰克,才有人能与之匹敌!。的确,修昔底德可能是古典历史学家中至为严谨者,这突出地表现在他所阐述的史学方法论中。修氏的方法论至少包

含了史料批评和研究批评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此种方法仍然为现代史学研究奉为圭臬。在史料批评方面,前面已经提到,修氏认为因为时间久远和史料缺乏,对过去的历史无法进行可信的记叙;即使是对当代的历史,亦须详查史料的可靠性,而且最好是自己亲历亲见。他论述道:

对于战争中所发生的事情,我的原则是不记载从碰巧在场的人那里获得的情况,甚至不凭借我本人的印象;我所记载的,要么是我亲历的,要么是我从他人那里获悉,但我尽最大可能一一准确核实过了的。即便如此,还是难以发现真实情况,因为见证同样事件的人并非就事论事,而是具有各自的偏好且记忆不同。"而对于现有的历史研究,修昔底德同样持严谨的批评态度,特别是对希罗多德:其他的希腊人不仅对过去鲜有记忆的许多事情、而且对当代的许多事情都存在错误看法。例如,他们认为斯巴达人的(两位)国王各有两票,而不是一票",而且认为斯巴达有一个皮塔纳特军团,事实上它从未存在过。因此许多人并不潜心探求真实,而是倾向于接受现存的说法" 。虽然修昔底德从未直接提及希罗多德的名字,但有理由认为,在此他主要批评的是这位先行者和竞争对手。因为希罗多德的确记载说,斯巴达国王在长老会议中拥有两票的投票权,并且相信斯巴达有所谓的皮塔纳特军团"。当然这并不是说,修昔底德全盘否定了希罗多德,正如芬利所指出的,他选择从后者结束的地方接着记叙希腊世界的历史,恰好表现出了对这位先行者的肯定和崇高敬意"。无论如何,修昔底德的严谨作风与求真精神即使对于现代历史学家来说也堪称楷模,而且

他的方法论也基本上仍然受到现代历史学的遵奉。然而问题在于,他在多大程度上遵循了自己制定的原则,做到了客观真实呢?又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做到客观真实呢?从表面上看,似乎有理由认为答案是肯定的。毕竟修昔底德生活在战争期间,亲身参加并指挥过战争中的部分战事。在战争的第七年(公元前424年),他曾担任将军一职,并受令率军救援被斯巴达军队围困、位于希腊北部的雅典殖民城邦安腓波利斯。不过他领导的这次行动并不成功,他本人也受到流放的处罚。这使得他有机会着手他的写作计划,对于这些有利条件,他本人有着十分清楚的认识:我本人一直记得,从战争的开始直至结束,许多人都说它要延续三个九年。我历经了战争的全过程,且已成年懂事;我用心体察,以便准确地了解情况。恰巧在指挥安腓波利斯之战后,我遭流放离开我的城邦二十年;期间我了解到战争双方的行动,而且由于流放在外,我对伯罗奔尼撒一方的行动同样了解,(流放的)安宁使我了解更多的情况。不仅如此,修昔底德还一再强调,他是“按照每个事件的发生”记载其历史的。但是,在着手其宏大计划时,他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例如,和现代战争不同,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双方并不公布正式的战报,也没有独立的战地记者进行详细报道。作为流放的雅典将军,他本人既不可能居留在雅典,也不可能居留在伯罗奔尼撒同盟的城邦!,又如何能像他所说,“准确地了解”双方的行动呢?根据他本人的说法可以推断他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是两个,一是他本人的亲身经历,但这只能让他比较清楚地了解战争头七年雅典方面的行动;对于伯罗奔尼撒方面的行动和公元前424年之后双方的情况,

他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只能依靠其他见证人的口头叙述或甚至是一些间接的信息。而这些材料的局限性非常明显,并不十分可靠,对此他本人也有充分的认识。除了注意到不同的见证人偏好和记忆各不相同外,他还意识到即使是事件的直接见证人所了解的也是相当有限的,他们往往只了解自己周围发生的情况,而不能洞悉全局) 。更有甚者,战争绵延近三载,其进程十分复杂,战事经常在多个战场同时展开,要寻找到如此多分别见证双方行动的人并不是件易事,要对他们的叙述进行逐一核实就几乎不可能了。当然,一个现代读者还会面临另一个困难,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对修昔底德史料来源的可靠性作出独立的判断,这是因为,修昔底德几乎从不交代其史料来源,此一作法和希罗多德大相径庭。在其叙事中,希罗多德经常会告诉读者,他的资料是来源于他亲眼所见,还是经过查访而来源于见证人,抑或纯粹是听说来的。这使得读者比较容易判断其记载的可靠与否。而在阅读修昔底德时,读者就会发现,他不得不信修昔底德本人,这意味着不仅相信他的叙述,而且相信他关于自己严谨性的宣言,相信他的史料来源都是可靠的。问题还在于,和现在的历史学家拥有丰富的研究手段不同,修昔底德几乎没有其他办法来弥补口述资料的缺陷。如果能获得任何的书面资料,那也是非常有限的。可以想见,他可以获得的为数不多的书籍似乎对他的研究计划没有多大帮助。除此以外,另外的书面料就只有包括铭文在内的档案资料。我们知道,像雅典这样的民主城邦十分注重档案材料的保存,其公民大会的许多决议都全文刻于大理石碑上,一方面是为了便于公民们阅读和了解,另一方面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