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初一期中历史试卷分析(精选5篇)

初一期中历史试卷分析初一期中历史试卷分析(精选5篇)试卷分析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好的试卷可以准确的反映出学生得学习情况。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期中历史试卷分析(精选5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试题结构及特点:这次试卷的总成绩是100分,考察北京版教材第1课至第11课的知识。
题型分为三种:选择题(9分),填空题(11分),材料解析题(5分)。
选择题和填空题考察同学们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检测同学们的学习态度,而材料解析题考察的是同学们对历史知识及材料的理解及运用能力,更注重对同学们进行能力的培养。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学生答题情况较好,一班的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是93.2%;一、二班的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是100%。
三班及格率100%,优秀率68.2%。
同学们在选择题上得分较高,说明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而填空题相对较弱,更多的情况是汉字书写错误,这就说明了同学们的语文功夫存在着欠缺。
材料分析题同学们答的很好,能用流利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见解,失分很少,这就证明了教师在平常对学生们的能力培养起了一定的作用。
如何改善?1、加强审题训练,尤其是做过的题有必要反复联系,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进行这样有针对性的训练。
关键是找好关键词,对基础知识掌握到位。
对题干和选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而不是浅尝辄止。
对于认真审题答对习题的同学给予表扬。
每个同学要善于发现自己审题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总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正。
比如有的同学说做题一快就忘了审题。
我们答题的目的是把我们会的知识以某种方式呈现出来,而不是求答题的速度快慢。
所以对审题问题要高度重视。
告诉自己审题审题再审题。
2、加强大题的思路分析,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进行前伸后延。
进行有跨度、有联系、有对应的综合复习,采用形象视图、逆向思维等方式,查缺补漏,重点内容仍然作为重点复习。
课上现场让学生翻书答题,每节课至少做一道大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期中考试是检验一个学期教学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试卷质量的高低决定能否很好检验一学期的教学成绩很重要。
下面对本学期的期中考试试卷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为以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一、试题分析本试题满分为50分,实行开卷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和非选择两大部分,接近中考试题类型。
从题量上看共五个大题,设计出了42个问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检全面测出课标上中国古代史部分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
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直接从教科书上选取,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节设问,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二、试题解题情况1、概念把握不准确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
如第6题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靠的是强硬的国家机器和软实力礼仪教化,学生不能正确回答,得分率不高。
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历史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来一定困难。
如第22题:问题二“秦朝为了巩固统治用了什么措施加强思想统治”学生吴答统一文字、度量衡,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应是焚书坑儒。
本题学生失分较多。
3、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4、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
如第23小题第2、3问,学生失分较多,失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东西,对史实分析不透。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历史学科七年级试卷分析化龙初中本学期,我任七年级历史教学,期中考试已结束了,下面对本学期的期中考试试卷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为以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一、学生成绩和答题情况分析从所教的四个班级来看,总体来说考得很不理想,班级平均分在74.3分,优秀分在85.7分左右,基本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
但是,如果再审题认真、细致的话,学生的成绩还应更高。
学生答题情况反映出,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背背就可以了,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对历史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
语言表达不规范,不严密,表述混乱,词不达意,历史性的语言书写错误较多。
与平时训练少有关。
选择题共20小题40分,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大多数学生得38分左右,还有少数学生的20分,失分最多的是第10、15、17小题,原因是不理解题意错选丢分。
材料分析题21题第(1)小题有许多学生把县制和郡县制混淆丢分。
22题第(1)小题很多同学由于“涿鹿”写错丢分。
第(3)小题第一问很多同学写成孝文帝改革,没看清题意。
(4)小题学生不会总结丢分。
23题第(1)小题第二问属于基础知识,复习时没重点强调很多同学丢分。
24题第(1)小题由于粗心措施回答不完整丢分。
二、试题难易程度分析本试题满分为100分,题型有单选题、分析材料题,可以说题型多样,内容全面。
从题量上看共五个大题,设计出了27个问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检全面测出课标上中国古代史部分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
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分析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本次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以检测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情况为宗旨,严格按照《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以教材为基本点,把考察知识转化为检查学生学习能力为主要目的。
本次试题彻底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既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察,又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
一、试题评价及特点本次试题分为四个题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材料解析题和探究题。
本次试题既遵循了新课标要求,又注重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与知识储存量,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
1、注重对历史基本概念、基本史实的考核历史基础知识是构建历史思维的基础,是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源泉。
如第1题、第3题、第8题、第11题、第12题、第21题,考察学生对元谋人、原始农耕、青铜器、商鞅变法、黄帝陵、都江堰等基本概念、基本史实的认识、理解和运用。
2、贯彻多元史观理念,鼓励多元历史思维试题潜在导向性为引导运用不同的历史观分析问题、发现历史规律、诠释历史。
如第16题、第22题(1)中“唐代诗人胡曾的咏诗诗《流沙》中的诗句描绘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时期的政治局面?”,结合材料一,分析当时背景下,秦国的贵族、新兴地主、平民分别对商鞅变法持何种态度?请说明理由。
学生可以从唯物观、发展观等多个角度看待同一问题,发现历史规律,从而诠释历史。
3、体现时代性和现实感试题在题材选取上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强调现实和社会生活发展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事,鼓励学生从历史中学会思考。
如第21题(3)中“谈谈我们可以从上述人物中汲取哪些智慧?”,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4、以学生为本,体现人文关怀整套试卷考试分值得当,考试时间合理,从教学实际和学生实情出发,提问方式简单明了,基本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递进;从学生角度出发,重视情境的鲜活,激发学生的答题兴趣。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试题在设计上注意了保持一定的梯度,注意了难度分散的命题思想,使每个学生在每道题中都能感到张弛有度。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期中试卷分析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期中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从试卷卷面情况来看,考查的知识面较广,题型比较丰盛,题量和难易程度适中,照顾了全面。
既注重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把握,又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顾及了全体,又有所侧重。
尤其注重基础知识的检测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存在问题
1、书写不规范:字迹不工整,错字别字较多,答题不讲格式,标点符号乱用,甚至没有标点。
2、不认真读题:没有优良的答题习惯,不认真读题,没有领会题意就答题,导致文不对题,张冠李戴。
3、能力测试题失分多:主要是学生掌握知识不牢靠不全面,脑子里知识体系不明了,不能学以致用。
4、高分少:优生不优,平时成绩好的学生,出现基础知识错误,平时功夫下得少。
三、教学反思及改进措施
1、平时督促不够,课后练习少,普遍学生贪玩,巩固复习的时间少。
针对此类问题,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安排时间督促学生课后巩固练习。
2、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书写习惯、阅读习惯、答题习惯、提炼知识要点的习惯。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知识内容设计灵敏的问题和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照顾全面,侧重优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又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灵敏地运用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强化课堂教学,拓宽优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热情。
5、练习题和测试题既注重基础,又注意能力培养,做到知识面广、结构合理。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山顶洞人D. 半坡人2.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的历程碑,下列对我国古人类用火的介绍中,错误的一项是()A. 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B. 北京人会保存火种C. 火的使用改善了生存条件D. 人工取火是北京人用火的主要来源3.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①农作物的出现②家畜的饲养③聚落④磨制工具⑤城市的出现A. ①⑤B. ②⑤C. ③⑤D. ①②③④4.尧舜禹先后做了部落联盟首领,他们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叫()A. 世袭制B. 禅让制C. 民主选举制D. 人民代表选举制5.传说中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人是()A. 黄帝B. 尧C. 舜D. 禹6.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朝,下列事件中,与此有关的是()A. 商汤灭夏B. 牧野之战C. 盘庚迁殷D. 武王伐纣7.“孔子周游列国”、“烽火戏诸侯”,与“列国”、“诸侯”相关的西周政治制度是()A. 禅让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8.请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春秋9.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A. 齐桓公B. 晋文公C. 楚庄王D. 秦穆公10.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是()A. 交通运输B. 防洪灌溉C. 南粮北运D. 蓄水抗旱二、简答题11.什么是甲骨文?12.简要写出北京人的特征。
三、列举题13.写出战国七雄。
四、综合题14.读图回答:(1)图一,图二的青铜器名称是什么?图一青铜器有何历史地位?(2)商周青铜器的制作特点有哪些?主要用途是什么?15.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1)背景:________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定。
(2)主要派别及主张主要派别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孟子主张实行“________”,反对一切________的战争儒家荀子主张实行“________”________家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墨家墨子主张“________”“非攻”,提倡________法家韩非强调以________治国,建立________答案解析部分一、<b >选择题</b>1.【答案】A【考点】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A项符合题意;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山顶洞人距今3万年左右;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质量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质
量分析
本文对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进行了分析,并对试卷质量进行了评估。
试卷分析
试卷共分为两部分,A卷和B卷,每卷满分均为100分。
A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选择题和填空题各占40%的分值,简答题占20%的分值。
其中选择题难度适当,考查了学生对历史名词和概念的理解;填空题部分题目为解析题,要求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解题,难度较大;简答题难度适中,考查了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程度。
B卷为论述题,共20分,要求学生针对一篇历史文章进行分析和评论。
B卷难度适中,用语规范,考查了学生对历史文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质量分析
根据本次考试的试卷分析结果,整张试卷难度适中,试题内容与学生所学知识点相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形式多样化,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答案的规范性。
但在填空题中有一小部分的解析题难度较大,对学生的历史运用能力有一定考验。
综上,本次考试试卷质量为良好水平。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试卷概况:1、试卷基本情况:七年级历史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题型为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其中选择题25道,每小题2分共50分。
材料分析题2道共50分。
2、试卷考查范围:试卷考查的范围为1-9课。
3、试卷特点:试卷整体难度偏易,基础性较强,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的考察。
试题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
题目设计简单明了,题意指向明确。
二、学生答题情况:1、成绩分析:我任教七一、七二两个班。
七一班考试人数50人,平均分48.62,优秀率12%,及格率34%,最高分98分,最低分8分;七二班考试人数51人,平均分45.92,优秀率9.8%,及格率29.41%,最高分96分,最低分6分。
2、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做题时不能进行前后联系。
(2)审题不清。
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限定词或关键信息。
(3)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工整,错别字较多。
在答材料题时,因错别字失分较多。
如商鞅的鞅,把粟写成栗等。
(4)同类问题混淆不清,张冠李戴现象很普遍。
如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商鞅变法的内容和秦始皇改革的措施,各学派的主要观点混淆等。
(5)材料题答题不规范,所答内容与题干要求不符,不写引导词等。
如26题(1),发源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请你分别写出这两大流域过上农耕生活动的原始居民。
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写引导词,直接答题。
其中一些同学写的与题干中的顺序不符,因而此题得不到分。
(6)成绩两极分化严重,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90分,及格率太低。
三、改进措施:1、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力争做到堂堂清。
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
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用历史信息的能力。
2、注意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
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根本内容,在平时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一试卷质量剖析一、试卷的评论1、试卷的基本状况:历史考试时间为60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20分钟。
历史学科的题型包含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综合研究题。
2、试卷的基本特色:(1)基础性强。
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要点知识来设计题目。
重在考察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
(2)标高适量。
鉴于当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课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
整卷的试题难度应当说是比较适中的。
(3)题目设计拥有简洁性。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了如指掌。
二、试卷成绩状况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六个班,整体考试成绩来看,六个班成绩都差不多。
三、学生答题质量剖析1、长处(1)对历史教材的骨干知识掌握得较好。
学生能依据要求加以复习稳固,对要点知识的掌握较娴熟。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
大多数学生能采纳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清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依据题意仔细解答。
大多数学生能依据题目的要求,仔细剖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1/3(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升。
大多数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擅长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剖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必定程度上反应学生具备了理解、剖析能力。
2、存在问题(1)基本功不扎实。
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杂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坚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广泛。
(3)读图、地址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4)剖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试题中考察考生剖析能力的题目比率很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应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剖析。
(5)复习不到位。
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由是学生在复习过程顶用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良举措1、提升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
教师要指引学生读教材,讲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育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着重学生剖析、归纳和综合能力的训练。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一)基本情况纵观今年初一历史试题,就全卷内容来看,试卷的设计与题型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来考查学生。
试卷的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试卷紧扣大纲,依据课本,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导向明确。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使学生掌握了广泛的历史知识。
(二)具体分析1、选择题得分率较高,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
失分最高的是第11 题,造成该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封建社会了解不太清楚。
其次是第5、 18题,主要是这两题不在课文正题中,没有扩展,有点偏题。
2、非选择题。
本题共有21、 22、 23 三道大题,主要考察了齐桓公改革,商鞅变法和秦王扫六合等历史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
21 题做的不是很好,主要问题出现于学生材料分析不到位,有些古文不太理解。
特别是21 题的材料二,学生不求甚解。
有的答成分封制,有的空着失分很多。
从这些题可以看出,学生做自由发挥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第23 题的 4 个问题中,第 4 题学生做得不好,不能从正反两方面评价秦始皇。
有的即使评价了,但是没有做到有理有据。
3、简答题。
本题共24、 25、26 三题。
25 题秦疆域的西边答的不好,与长城西端相混。
26题比较不错,部分同学容易把此题与材料分析的23 题中的第 3 题相混。
(三)综合分析1、覆盖面广: 20 道选择题涉及1—— 15 课的基础知识。
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
2、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每道选择题都是最基本的、课程目标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
3、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将历史知识与课文中的插图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如第 2 题。
4、本次考试优秀率40% 及格率 75% 平均分为73.65(四)教学反思针对此次评卷工作中所反映的问题,我们应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改进: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2010—2011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一、试卷特点试卷试题设计新颖,试卷的知识覆盖面大,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达到了考查创新意识、应用意识、综合能力的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试卷对数学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本卷试题设置了适量的开放性、时代性、综合性试题,加强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增强问题的趣味性、真实性和情境性,重视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导向。
试题特别重视体现三维目标的考察,是本次试卷的亮点。
二、成绩分析:本次考试参考人数为72人,参考率为100%,总分3068分,平均分42.6分。
及格人数为18人,及格率为25%,优秀人数1人,优秀率为1.39%。
最高分82分,最低分11分。
三、答题情况分析第一大题(选择题1~30小题):第1-10题学生完成得很好,其余题除大部分学生答题较差,主要错因缺少分析问题的能力,审题不清。
第二大题(连线题):本题得分较好,除少数同学对个别历史事件和人物连线错误外,多数同学都能做对,10分中得分在8分以上。
第三大题(填空题)本题计10分,多数学生答得较好,得分在8分以上,个别失分是对基础知识识记不够。
第四大题(材料分析题)本题计13分,部分学生对材料所展示的历史事件不太清楚,理解分析能力较差,所以对提出的问题答得不够全面,个别同学甚至张冠李戴。
第五大题(简答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某一历史事件的理解及分析能力。
学生不能客观、公正、全面的进行分析和评价,有些回答过于片面,有失公允,所以得分一般。
四、存在的问题: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本次试题基础题所占比例大,容易题占60分左右,从答题情况看,材料题失分相对较多,主要原因是基础不扎实,对课本知识生疏,相当一部分后进生表现尤为突出。
2、审题不仔细是造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
3、平时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过死,灵活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赞皇镇中学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七年级历史王德强一、试题分析:此次期中考试试卷,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50 分)、连线题( 8 分)、材料分析题(42分)满分共 100 分。
试卷以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第一二单元为依据,注重了双基,强调了综合运用能力。
试题知识覆盖面宽,基本突出了考查教学中重点的理念。
二、答卷情况分析:选择题正确率70% .34,35 重点班相对成绩较好,36 37 38 普通班较差 .其中 60 占总人数的40%. 总体不理想 .从考试当中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体现,反思原因应该是后期的复习巩固不到位 .从总体上看,要求识记的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掌握得比较好,要求理解部分的内容相对较弱。
三学生答题情况: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主要表现在基础不扎实,对课本知识生疏,或不能熟练运用,相当一部分后进生表现尤为突出、历史语言表达不规范、不准确。
2、审题不仔细是造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
如相当部分选择题的错误,纯粹属于审题不细心所造成的。
3、平时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过死,灵活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
尤其表现在对课本上的一些变式问题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得分率较低。
4、态度不端正。
表现在字迹马虎潦草,随意性大,写错的地方乱涂鸦,卷面不整洁,书写不工整,错别字太多,综合素养差。
试卷中部分学生答题态度不认真,没有做到最基本的字体工整。
四考后反思及整改措施:针对这次考试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我觉得今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1、认真备好一堂课。
备课时要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精心编制和设计导学案。
认真上好一堂课,做到有效教学。
学生明白的不多讲,重点难点,重点把握,重点讲解。
做到讲练结合,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练习,或其自己去寻找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
2、强化基础知识训练。
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是根本,选择题错误的原因大多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固。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抓基础知识入手,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精选3篇)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精选3篇)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1)一、试卷分析七年级历史试卷为闭卷试题,满分为100分。
从试卷题型看,试卷分为五个大题,25个小题。
其中:第一题为选择题,共20个小题;第二题为简答题,共2个小题;第三题为材料解析题;第四题为分析说明题;第五题为探究题。
从考查内容看,试卷着重考查了从史前时期到秦汉时期的历史。
其中,第一、二大题侧重于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第三、四、五大题,则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依据材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考查内容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能较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从试题的难度看,难度适中,有较好的区分度。
尤其是第三大题,依据材料,层层设问,第一问到第五问,由易到难,既考查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分析;既突出了对课本重点知识的考查,又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总的来说,这是一份质量较高的试卷。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学生答题情况总体上不是太好,主要表现为尚未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基础知识有些薄弱;缺乏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等。
下面就各题情况做一简单分析:第一大题选择题满分40分,学生一般得分在30-36。
其中3、9、13小题错的学生最多。
第二大题简答题满分16分,学生一般得分在13-16分。
总体上较好。
第三大题材料解析题满分14分,学生一般得分在8-12分。
其中第五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做得较差。
第四大题分析说明题满分14分,学生一般得分在10-12分。
其中第三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南北方原始居民建造的房屋结构截然不同?)学生在做的时候,大部分同学只能写出南北方气候条件的不同特点,而不能进一步说明地穴式房屋和干栏式房屋的优点,因此都只能得2分。
(满分为4分)第五大题探究题满分16分,学生一般得分在10-14分。
本题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学生的答题情况出现明显的两级分化。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23,2023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试卷及成绩分析古云中学七年级:薛洪才一、试题分析:2.题型及特点: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共三道大题,34小题。
第一大题选择题,计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第二大题填空题,5个小题10个空,满分10分;第三大题材料解析题,5个小题,满分40分。
试题内容覆盖面宽,考查的各个知识点分布适当,知识结构合理,难度适中。
题型比例与大纲要求基本一致,试题设计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整个试卷基本反映了历史考试大纲的规定和要求,较好地体现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方面的能力考查。
3.考试内容:本次期中试卷主要考查了有关中国历史的史前时期和夏商周时期相关内容,从而了解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况。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优点及存在的问题)从整体上看,客观性题、基础性试题得分率较高,但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答题优点: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较好;2.有些学生能根据题意认真答题;3.卷面干净整洁,书写规范;4.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
从考试成绩看:一部分学生学得比较好,知识落实到位,个别学生因基础和落实问题,分数不太理想。
本次考试历史是所有学科里面考的最为理想的一科。
三、问题原因分析教师问题分析:(1)教学手段不够先进,不能充分调动生学习的积极性;(2)对考试中出现的题型的答题方法还要给予指导,让学生掌握答题的技巧与方法;(3)课下对学生督促力度不够,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4)检查力度不够,平时应多用时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查。
学生问题分析:(1)复习时间太短,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太扎实,有许多基础知识记记忆模棱两可;(2)一些学生不能认真审题,不能按要求答题,导致失分;四、日后改进措施:从试卷的方向来看,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篇一」一、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25个,50分,非选择题四个,50分,总分100分。
(二)试卷特点就全卷内容来看,本套试题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科书为依据,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试卷的设计与题型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来考查学生;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的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试卷紧扣大纲,依据课本,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导向明确。
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1)全卷两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
两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50%,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论述题占50%,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两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
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
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
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
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
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七年级上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上历史试卷分析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包括成绩分析和试卷质量分析2部分,做好试卷分析工作对于正确地、科学地评价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学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都至关重要。
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上历史试卷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七年级上历史试卷分析范文一一、试卷的评价1、试卷的基本情况:历史考试时间为45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
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
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内容: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点,分布于初一第二学期教科书中。
大部分都是考察学生的能力。
3、试卷的基本特点:(1)依纲据本。
命题依据初一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基础性强。
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
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标高适度。
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
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4)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本次考试,初一5个班,总体考试成绩:6.1班:平均分43.8,优秀率0,及格率为17.4%;最高分80分;最低分9分6.2班:平均分42.4,优秀率0,及格率为11.4%;最高分84分;最低分14分6.3班:平均分39.5,优秀率0,及格率为6.8%。
最高分76分;最低分16分6.4班:平均分43.2,优秀率0,及格率为13.6%。
最高分80分;最低分15分6.5班:平均分44.4,优秀率0,及格率为15.9%。
最高分76分;最低分19分5个班平均分差距不大,但及格率差距较大,对于初一年级来说,6.3班的成绩较低,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1、优点(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
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
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七年级历史试卷与成绩分析

任教年级及学科:七年级历史任教教师:张荔考试时间:11月12日
一、试卷分析(试卷难易程度、题量、知识覆盖面、知识与能力考查方面等)
七年级历史试卷难易适中,知识覆盖从第1课到第10课。本次试卷题型与中考题型一样,分为选择题与材料题两种题型。其中选择题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材料题两个,每个10分,共20分,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灵活应变的能力。但也有3分的试题超出了考试的范围,各班还没有上完。
Hale Waihona Puke 二、成绩分析(具体数据分析)我带七(1)至七(5)班的历史,在这次期中考试中,七(3)班相对成绩好一点,七(1)班差一下。七(3)班前20名平均分32.15,与最好的6班32.3相差0.15分,七(1)班前20名平均分28.4,与最高的6班32.3,相差3.9分。七(5)前20名平均分28.75,与最高分相差3.5分,七(4)前20名平均分29.8,与最高分相差2.5分,每班两极分化严重,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大,其中七(2)和七(5)班要平均一点,七(1)问题最大,年级排名最后。
四、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教的方面、学的方面等)
针对这次考试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下阶段要做到下面几点:
老师教的方面:
1、狠抓课堂纪律,提高课堂效率。
2、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教学,既要培优又要辅差。
3、课堂上要注意知识点的落实问题。
4、作业量适中,要精选精练。
5、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提高学生做选择题的能力,多做选择题。
6、一定注重学生的背诵情况,重点查背,基础知识一定要记忆。
7、加大非选择题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做开放性的题型。
学生学的方面:
1、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
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由我负责初一年级的历史课程的教学工作。
初一年级共有5个班,各个班的人数及学习基础略有差异,期中2班、3班人数相对较多,课堂气氛,学习气氛相对于其他,班都要稍好,1、4、5班人数不多,但是学习气氛不够活跃,四班学生相对沉稳,学习态度相对其他两个班比较好。
二、试卷基本情况分析1、本套试卷总分共110分,选择题60分,材料分析题28分,问答题22分。
从题型、题量、与内容要求杀那个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紧扣教材,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察,尤其在开放题中,要求学生学会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用以分析对当代的社会有什么可以借鉴之处,及我们可以从历史人物的身上学习到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充分体现了历史课程的综合特点和情感教育功能。
2、本次考试以闭卷的形式进行。
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难度适中。
3、从试卷的内容看,本次考试侧重点在7-11课,无论选择题还是大题考察的内容都比较多。
如:选择题8--20题考察的基本都是7-11课的内容。
材料题中主要考察第7课的内容,尤其是商鞅变法。
问答题中主要考察10-11课中秦朝的建立及灭亡的问题。
三、得失分情况及原因分析从本次考试学生失分情况看,选择题主要失分在2、3、6、15。
材料分析题中的22小题,问答题的失分率为最高。
主要原因在于:(1)学生对做题的方法没有灵活运用。
如:选择题第6小题,学生反映红山文化遗址的所在区域没有提到,学生不会运用排除法进行筛选;材料分析题中22小题,学生因为看到给出材料复杂,无法判断材料信息,不懂得从关键字及给出的图画中判断题中信息。
(2)对题目的理解不透彻。
如选择题第3小题,学生没有读懂题目中的根本原因就是最主要的原因,因为农业的发展才使原始人过定居的生活,而不是造房术;选择题第15小题中题目中问的是不可能是战场上的对手,学生误以为是实力的对比。
(3)笔记没有做好,知识没有记牢。
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评卷分析

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评卷分析赵红志一、命题情况题量:本次历史考试满分50分,共两部分25小题。
其中选择题20个,客观题5个。
题量适中。
题型:有选择、非选择两种。
第一部分为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5个小题,共30分。
从题型(有选择、问答)方面看,反映了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考察,内容基本体现了重点。
二、学生答题情况:本次考试基本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好学生分数较高,大多数中等生分数不高,学困生分数很低。
综合分析,学生丢分比较多的题是选择题1、5、9、13、15、17、19,材料问答题1第3 小题,第2题第2问,第1、4题,第5题的2、3问等。
三、反思和建议1、选择题部分:第1题,对历史年代记忆不清;第5题,“书画展”没有理解到位,书画家的所处朝代记忆模糊;第9题,:“诗中圣贤,民间疾苦“所含信息指向杜甫没有读出;第13题,词句所描绘的中秋节读不出来;第15题,清明上河图不熟悉,繁华的街道和店铺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第17题,没有读出辽河朝廷是指辽河北宋的关系;第19题,神品,是赵孟頫的作品的美誉。
2、非选择题部分:第1题,江都是今天的哪里记忆模糊;第2题整体十分较多,对“太宗皇帝真长策“理解错误。
不知道长策指科举制度;第3题,第1问读不出材料中所含信息唐太宗和唐玄宗。
第4问没有注意到“宋代“这个限制。
第4题,瓦子兴盛原因记忆不牢;第5题,不知道评论俩历史人物的标准是什么,不会评价英雄人物。
3、是本次命题的不足之处:把偏僻的知识点和内容作为问答或材料题进行考察。
如选择题文化课内容4、7、9、13、非选择提的第2题等过多的使用古代诗词,学生理解吃力。
增加学生做题的难度。
4、对教学的建议:一是对重点内容一定要讲解到位,对学生要反复强调,突出重点;二是注意知识的结构,在复习时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三是在培优补差方面要认真落实学习方法指导和检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篇一一、试卷的评价1、试卷的基本情况:历史卷面总分为50分。
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1)依纲据本。
命题依据七年级历史课本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基础性强。
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
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标高适度。
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
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4)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本次考试,七年级有六个班级,班平人数55人。
其中及格211人,及格率为62%,平均分32分,最高分50分,最低分8分。
达到优秀的有74人,优秀率为23%。
从每个大题来看,选择题最高分满分,最低分3分,大部分同学的分数集中在7至10分。
非选择题丢分在10分以内。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1、优点(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
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
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
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1)基本功不扎实。
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
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3)时间、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如材料分析题,问这两段材料说的是什么人的什么事?这道题明眼人一下就可以看出是我们平时强调的“商鞅变法”和韩非的改革,但是许多同学却总结不出材料中两人的相同思想都是改革。
(5)复习不到位。
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和材料题都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复习时间太短,从上完新课到考试的复习时间只有一个星期,所有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
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二期中考试是检验一个学期教学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试卷质量的高低决定能否很好检验一学期的教学成绩很重要。
下面对本学期的期中考试试卷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为以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一、试题分析本试题满分为100分,实行闭卷考试,共三个大题。
题型有选择题、连线题、材料解析题。
可以说题型多样,接近中考试题类型。
从题量上看共四个大题,设计出了许多个问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检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
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直接从教科书上选取,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节设问,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二、试题解题情况1、概念把握不准确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
如第14小题:相当部分学生错选为B,此题得分率只有0.56,这是由于学生对皇帝的贡献没有认清导致的。
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历史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
来一定困难。
3、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
如第四题第2、3问,学生失分较多,失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东西,对史实分析不透。
这就是平时历史思维能力训练太少、分析综合能力欠缺影响所致。
4、审题能力不强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
如第三题第3问,有学生审题不仔细,不少学生举的例子不恰当。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1、固本强基,狠抓基础知识落实基本知识点的落实: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影响等是历史最基本的知识点,必须牢固掌握,反复记忆是最重要的方法。
2、加强训练,注重巩固教师在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必须落实每一堂课后的作业练习,落实好练习册的习题,反复落实基本知识点,注重巩固。
3、注意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归纳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4、要重视读图、识图、填图和析图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掌握好基本的课本图;以图读史,以图讲史,建立紧密的图文联系,进而挖掘课本图的隐性知识。
对于课本的一些图片,一定要让学生识记、理解、掌握。
5、加强对材料题的训练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篇三一、基本情况考试时间20xx、10、30科目历史班级七年级考试人数79任课教师李雪梅二、成绩分析分数段统计:99-90分89-80分79-70分69-60分59分以下1人7人14人16人41人等级统计:优良人数8人及格人数38人待及格人数41人三、试卷分析题号、题型(主观题、客观题)、主要考查内容、学生掌握情况、学生做答情况、得分情况1-20题是选择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个别同学13、15题出错,不能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21题材料题,学生做答较差,得分较少,不能对材料做出正确分析,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差。
23题(4)做答不好,对于某些改革的背景,原因不能做出深入的分析,谈不出自己深刻的认识。
这些问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的指导,强化。
四、试卷的总体评价命题方向(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难易程度、考查知识点、书写量等。
此次命题较科学,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考查知识面较广,难易适中,并注重考查学生的认识问题,体现学以致用。
五、试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1题(3)含糊不清,22题(3)问法不够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