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求职陷阱概要
求职陷阱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大学生就业陷阱各位同学大家好,昨天我们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天,这也意味着大家开启了大学最后一年的旅程,迈入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
在这一年中,大家会选择不同目标和方向努力,有的同学选择上考研班准备考研,有的同学会到相关部门实习丰富实习经验,为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打下基础。
更多的同学是面临着找工作的问题,随着社会资源的整合化,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的陷阱。
下面老师将整合目前社会上常见的求职陷阱供大家参阅。
陷阱1 要求应聘者交纳“保证金”等费用刚参加工作,薪酬不高是正常的。
相反,如果出现一个不熟悉的单位提供高薪酬时,毕业生就应该引起注意,因为不少不法人员企图利用高新待遇的幌子,骗取毕业生所谓的押金,培训费,服装费等。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千万不要相信在工作的初期就很容易的获得高收入,对有些单位提出的所谓押金,培训费,服装费要敢于说不。
给大家的建议就是:还没赚钱就让你掏钱的套路一定要提高警惕。
陷阱2 “高薪”诱你搞传销一些传销组织和传销人员利用大学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在网上以高薪招聘为名引诱毕业生上当,一些求职者因不了解情况而受骗。
“只要你加入我们的团队,3个月后就拿到月薪3000元左右,随着你业绩的增加,你的工资将逐月增加。
”两位上当的学生称:他们与这家公司洽谈时,公司不看毕业证书,只填一张表格,随后便通知他们说被录用了,并准备带他们去广西、云南等地。
在去广西的途中,他们意识到是传销后,便在南下途中下车,逃了出来。
目前,传销骗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新的形式,值得大学生求职者注意和警惕:一是“跨省招聘”.一些传销组织和传销人员知道,网上诈骗在当地很难实施,因为当地人都熟悉情况,编造的谎言很容易被戳穿,而外省的求职者往往不了解当地情况,容易得逞。
二是“高薪引诱”.在网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时,提供所谓的好职位和高薪,引诱大学生求职者上当。
三是“共同创业”.一些传销人员为了引诱大学生求职者上当受骗,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时,向大学生伸出“橄榄枝”,表达共同创业的愿望,一些大学生求职者信以为真,结果受骗上当。
常见求职陷阱
常见求职陷阱一、不真实的简历1. 缺乏实际经验•在简历中夸大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容易被面试官识破。
•解决方法:诚实地写出自己的实际经验和能力,展示自己的潜力和学习能力。
2. 虚假的教育背景•在简历中夸大或虚构自己的教育背景,容易被背景调查发现。
•解决方法:如实填写教育背景,注明未完成的学位或课程。
3. 不真实的技能列表•在简历中列出不具备的技能,容易在面试中露馅。
•解决方法:列出真实的技能,并注明熟练程度。
二、不合适的求职途径1. 只依赖在线招聘平台•只在在线招聘平台上寻找工作,容易错过其他渠道的机会。
•解决方法:多种途径寻找工作,如人脉推荐、招聘会等。
2. 不了解公司背景•不事先了解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容易投错简历。
•解决方法:在投递简历前,仔细研究公司的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了解其文化和背景。
3. 不主动跟进求职进展•投递简历后不主动跟进求职进展,容易被遗忘。
•解决方法:在适当的时候跟进求职进展,表达对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三、面试中的常见陷阱1. 缺乏准备•面试前没有对公司和职位进行充分准备,容易在面试中表现不佳。
•解决方法:事先了解公司和职位要求,准备好相关问题的回答。
2. 过于紧张•面试时过于紧张,容易影响表现和思维清晰度。
•解决方法:提前做好准备,进行模拟面试,放松心态。
3. 不清晰的表达•面试时表达不清晰,容易给面试官留下不好的印象。
•解决方法:提前准备好自我介绍和回答常见问题的思路,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4. 不合理的待遇要求•面试时过于追求高薪水和福利,容易给面试官留下功利心重的印象。
•解决方法:在面试时合理地表达对待遇的期望,强调对工作内容和发展机会的重视。
四、职业发展的陷阱1. 盲目跳槽•盲目跳槽追求高薪水和职位,容易陷入不稳定的工作环境。
•解决方法:在跳槽前慎重考虑,权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
2. 缺乏学习和成长•工作中不重视学习和个人成长,容易陷入职业瓶颈。
•解决方法: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保持职业竞争力。
职业陷阱
职业陷阱1 陷阱一:不通过正规渠道招聘案例毕业生小张在人才招聘会上找工作时,一个中年男子出现在她面前,说他们单位正在招聘批业务经理,请小张有空到他们单位去看一下,留给小张一份岗位要求及联系电话,同时主动要小张将简历及联系电话给他。
点评人员招聘是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单位对该项工作是非常重视的,会派专人通过各类正规渠道招聘。
像小张遇到的招聘单位就需引起毕业生注意和警惕,不要毫无防备地就把自己的简历等材料交给这样的单位。
因为这样的单位其内部管理很可能存在问题,甚至还存在欺骗毕业生的可能。
2 陷阱二:要你介绍他加盟案例毕业生小王,最近在人才市场门口遇到了自称是某公司业务主管的一年轻人,搭讪了几句后,“业务主管”说公司正需要像小王所学专业的毕业生,并表示该公司发展前途非常好,收入也非常高,只要小王肯努力。
同时,这年轻人告诉小王,因业务发展很快,让小王把自己的朋友也带到公司一同发展。
点评前些年有些大学生因被骗而涉足非法传销,到头来后悔不已。
因此,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如遇到类似小王碰到的单位,对你非常主动,把加盟后的前景说得异常振奋人心,并要你介绍朋友或同学一同加入时,就要想想这句老话;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3 陷阱三:不签订就业协议书案例毕业生小宋通过招聘会进入杭州一家公司,当小宋提出要与公司签订就业协议书时,公司表示不与小宋签订任何书面协议,甚至不签订劳动合同。
小宋觉得公司给出的薪水不错,就同意了公司的做法。
点评就业协议书是转递毕业生人事关系的依据,如果不签订该协议,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户籍等人事关系就无法转入工作单位及所在城市。
而这些关系的办理涉及毕业生切身利益,如办理社会保险、购买经济适用房、评审职称等。
因此,单位不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对毕业生的工作、生活、职业发展是不利的。
毕业生应主动要求单位鹇决这些问题,并可通过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协助办理人事档案、户口等关系的接收。
4 陷阱四:不将承诺写入合同案例毕业生小潘在一次现场招聘会上看到一家单位非常适合自己,对招聘广告上“单位每月提供住房补贴500元”感到很满意。
常见的求职陷阱
常见的求职陷阱、求职过程中的防骗技巧、遭遇陷阱的应对技巧一、招聘会上也有骗局招聘会仍是大多数求职者青睐的传统求职途径, 但其中也有骗局存在。
在求职高峰期, 上海人才中介行业协会接到不少求职者的投诉, 归纳起来, 以下两个问题最为集中: 一是招聘会名不副实。
譬如, 政府明确规定招聘会免费进入, 但目前的招聘会市场, 仍存在变相收费的现象。
还有的现场情形与主办方的宣传内容相去甚远。
如每年都举办的应届毕业生双选会上, 招聘企业经常在展板上写道:“应聘者需具有两年或以上工作经验。
”有的企业甚至直接写明:“本公司不招收应届毕业生。
”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
二是企业名为招聘, 实为作秀。
有些企业将招聘会作为宣传企业形象的一个秀场, 所谓的招聘只是企业进行宣传的一种手段。
在一些招聘会上, 有的企业租下多个展台进行精美的布置, 工作人员对企业进行热情的宣传, 发放企业宣传资料, 声势如此浩大自然吸引众多求职者, 而对于求职者最关心的招聘信息, 要么含糊回答, 要么绝口不提。
收到的简历虽多, 但在招聘会后, 真正回复求职者的却很少。
二、警惕: 3类典型陷阱要提防骗子公司唯一目的就是骗钱, 但所使用的招数各有不同, 比较典型的骗局有以下3种:1.先培训或推销产品, 后上岗和文中刘先生的受骗经历一样, 一些公司在招聘时告诉求职者, 得先培训, 培训合格拿到证书后才能上岗。
而求职者交了培训费、考试费、证书费等种种费用, 经过了几天像模像样的培训、参加完考试后, 就陷入了漫长的等待。
过了一段时间, 求职者致电公司询问, 可能被告知“很遗憾, 考试未通过, 不能上岗”, 或电话根本打不通, 公司不知去向。
还有一些求职者拿到了所谓的从业资格证, 却发现不但无岗位可上, 而且证书根本就是伪造的, 或是早已废弃的证书。
这类骗子公司通常会与一些培训机构联手, 双方各取其利。
推销产品的也是如此, 先让应聘者高价买下一件产品, 而这种产品根本没有市场, 无法推销出去, 最后便宣布该应聘者不符合要求。
就业陷阱
陷阱六: 陷阱六:骗培训费
一般正规公司会向求职毕业生说明试用期,即 使求职毕业生在试用期没有通过,也会得到相 应报酬。至于培训费,一般由公司担负。不少 具有欺骗性质的公司,都以培训为由骗取培训 费。因此,大学生们在找工作时,看到要收培 训费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培训费不能白 交。 不管是哪种就业陷阱,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 用人者其实根本不想用人安排就业,而是利用 毕业生求职心切,经验不足的特点,通过各种 手段榨取他们的钱财和劳动力。
属于传销或变相传销的六种情况: 属于传销或变相传销的六种情况:
1、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组织网络从事无店铺经营活 动,参加者之间上线从下线的营销业绩中提取报酬的; 2、参加者通过交纳入门费或以认购商品(含服务,下 同)等变相交纳入门费的方式,取得加入、介绍或发 展他人加入的资格,并以此获取回报的; 3、先参加者从发展的下线成员所交纳费用中获取收益, 且收益数额由其加入的先后顺序决定的; 4、组织者的收益主要来自参加者交纳的入门费或以认 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的费用的; 5、组织者利用后参加者所交付的部分费用支付先参加 者的报酬维持运作的; 6、其他通过发展人员、组织网络或以高额回报为诱饵 招揽人员从事变相传销活动的。
6、续签劳动合同时重复约定试用期
现在很多企业单位在与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时,考虑 到人才流动的因素,往往其期限都比较短,一般情况 下为一年,按规定只能约定1 下为一年,按规定只能约定1个月的试用期。当第一 份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单位准备与毕业生续签第二份 劳动合同时,可能会再一次提出约定试用期的要求。 而此时毕业生往往考虑到该单位各方面的待遇和条件 均很好,对单位提出的新设试用期的要求也觉得无所 谓,结果产生重复约定试用期的情况。 其实单位的这种做法是明显违法的,劳动合同期满, 经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续订劳动合同。续订劳动合 同不得约定试用期。
求职新手识破“求职陷阱”
火眼金睛识破“招聘陷阱”三四月份是招聘旺季,很多企业开始大规模招聘人员,而求职者也变得活跃起来,期待着在这旺季中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然而,在这背后,却也有人悄悄布置了“招聘陷阱”,我们如何练就火眼金睛,识破招聘陷阱呢?招聘陷阱一:求职中介和用人单位联手行骗王阿姨退休后想找一份工作多赚点钱,便找到了一家求职中介咨询。
中介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王阿姨。
在交了200元中介费之后,王阿姨选择了离家不远的一家超市从事保洁工作,超市承诺的工资是每月2000元,她觉得也很理想,就马上上岗。
谁料半个月之后,超市的老板把王阿姨叫到办公室,说她表现不错,刚好另一家分店人手不够,需要她同时到那边做保洁。
王阿姨听后便提出:当初应聘的只是这家超市的保洁岗位,怎么现在又临时增加新的任务?老板立刻便拉下脸说要么继续干要么走人,此时王阿姨顿感受骗,最后只能自认倒霉选择离开。
支招:王阿姨白白干了半个月不说,还倒贴了中介费,一不小心就“被就业”了。
这就是求职中介和招聘单位联手对应聘者欺骗的伎俩。
“黑职介”在求职者交纳数目不菲的职介费后,或把一些虚假信息给求职者,或联合招聘单位一起忽悠求职者。
求职者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通过职介公司就业不失是一种有效的求职途径,但应选择政府主办的或社会信誉好的大型人才中介机构。
而最关键的是,应聘者要记住与中介及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合同以充分保障个人权益。
招聘陷阱二:街头招聘小广告的高薪诱惑小李正在求职,看到公交站牌上的一则招聘信息非常心动“高薪诚聘男女业务员20名待遇:月薪不低于10000元,包食宿,有交通通信补助等。
要求:年龄20-30周岁,品貌端正,学历不限。
”小李想自己找工作已经快一个月了,还没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这份工作要求不高,待遇却很好,就想试试。
于是按照广告上的电话打过去,那边告诉他随时可以面试,地点是XXX宾馆XXX号房间。
小李急匆匆的赶了过去,面试还算顺利,双方都很满意,而且面试官还亲切的为小李到了杯水,小李喝水之后就晕过去了,等到醒来才发现自己的财物都已经消失不见了,知道被骗赶紧报警了。
求职过程中的灾难——求职陷阱
求职过程中的灾难——求职陷阱求职是每个毕业生或跳槽者都会面临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决定了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轨迹,还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成就感。
然而,虽然求职给人们带来了机会和希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求职陷阱,给求职者带来了困扰和挑战。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几个常见的求职陷阱,以便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能够避免或解决这些困扰。
首先,一个常见的求职陷阱是贪图眼前利益而忽略长远发展。
在求职时,很多人会被高薪、福利和晋升机会所吸引,而忽略了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视。
他们往往盲目追求即时的物质利益和地位,而忽视了职业规划和个人价值的提升。
结果,他们可能在短期内取得了一些短暂的成功,但长期来看,他们可能会陷入个人发展的瓶颈,无法真正实现自己的潜力。
为了避免这个陷阱,求职者应该在求职过程中更加注重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他们应该选择那些能够为他们提供学习和成长机会的岗位,而不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利益。
此外,他们还应该制定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长期目标,并不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另一个常见的求职陷阱是追求名声而忽视实际工作。
有些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过于迷恋大公司的名声和声誉,而忽视了实际工作内容和自身的兴趣和能力。
他们可能会盲目追求进入大公司,而忽视了个人在小公司或创业公司中可以发挥的潜力。
结果,他们可能会因为与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不匹配而感到不满和困惑。
为了避免这个陷阱,求职者应该更加注重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和公司。
他们应该深入了解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了解公司的发展前景和晋升机会,以确定是否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
同时,他们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工作内容,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最后,一个常见的求职陷阱是只关注表面现象而忽略内在价值。
在求职时,很多人通常只关注自己在面试中的表现和形象,而忽视了自己内在的素质和能力。
他们往往注重外表,包括穿着、形象和言谈举止,而忽略了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工作经验。
求职过程中常见的陷阱及防范措施
求职过程中常见的陷阱及防范措施求职过程中常见的陷阱及防范措施陷阱1、不通过正规的渠道招聘。
人员招聘是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局部,一般单位对该项工作是非常重视的,会派专人通过正规的局道招聘。
不要毫不防范的就把自己的简历等材料交给单位。
陷阱2、要求应聘者交纳“保证金”等费用刚参加工作,薪酬不高是正常的。
相反,假如出现一个不熟悉的单位提供高薪酬时,毕业生就应该引起注意,因为不少不法人员企图利用高新待遇的幌子,骗取毕业生所谓的押金,培训费,服装费等。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千万不要相信在工作的初期就很容易的获得高收入,对有些单位提出的.所谓押金,培训费,服装费要敢于说不。
陷阱3、要求应聘者介绍别人加盟有些大学生因被骗而涉足,到头来懊悔不已。
因此,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如遇到非类似单位对你非常主动,把加盟后的前景说的异常振奋人心,并要你介绍朋友和同学一起参加时,就要想想这句老话:天上时不会掉馅饼的。
陷阱4、不签订就业协议书就业协议书是传递毕业生人事关系的根据,如不签订就业协议,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户籍等人事关系就无法转入工作单位及所在的城市。
而这些关系的办理涉及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如办理社会保险,购置经济使用房,评审职称等。
因此,单位不予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对毕业生的工作,生活,职业开展是不利的。
毕业生应主动要求用人单位解决这些问题,并通过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协助办理人事档案,户口等关系的接收。
陷阱5、不将承诺写入合同用人单位对招聘中的内容并非必须承当履行义务。
作为毕业生,如想要招聘的那位兑现招聘广告中的承诺,最好将这些承诺写入双方的劳动合同条款中,由劳动法的约束力来催促用人单位向毕业生履行承诺,资料共享平台《求职过程中常见的陷阱及防范措施》(s://..)。
陷阱6、窃取应聘者的私人资料或作品企业以选人为名,在笔试、业务考察等环节中让求职者撰写筹划案、翻译文章,而这些都应是公司员工的本职工作。
教你识破求职种种陷阱
教你识破求职种种陷阱毕业季到来,很多同学开始为求职而准备着奔波着,但是求职中除了准备充分外,还需要提高警惕,避免掉进了不法分子的“陷阱”。
尤其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看好网络招聘,但是一些骗子却瞄准网络招聘,为这些涉事不深的大学生们设置了重重陷阱。
所以在此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方法,教大家识破种种陷阱。
一般来说,共有6种比较常见的陷阱:1、收费陷阱伪装方式:对方往往以已经招聘录用,需要收取押金、保证金的借口,或者以入职培训的名义,骗取求职者的费用。
识别方法:这类诈骗的面试过程往往特别简单,对于你的学历、工作经验等各方面的条件几乎都没有要求,只是派个人和你进行简单的几句闲聊或者鼓动,然后就非常激动迫切地告诉你已经被录用。
在轻松许诺工作的同时,对方就会对你提出收费要求(包括风险押金、培训费、服装费、建档费等)。
国家已经有关于“用人单位不得以收取押金、保证金、集资等作为录用条件”的明文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不遵守这项规定,你就该怀疑他们的真正动机了。
2、试用期陷阱伪装方式:以试用期的名义,来获取廉价的劳动力。
一些单位为了减低用人成本,利用试用期的低薪了解个没完没了,半年的合同试用就三月。
识别方法:关于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少于6个月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5天;劳动合同长于6个月但短于1年的,试用期不超过30天;劳动合同长于1年但短于2年的,试用期不超过60天。
求职者千万不要轻信用人单位的口头承诺,任何试用期的要求和考核应该落在白纸黑字的书面上,同时也要考察一下该单位现在用人的情况,如果人来人往,怨声载道,还是吸取前车之鉴,另寻明主的好。
3、智力陷阱伪装方式:以考核求职者为借口,堂而皇之地占有应聘者的劳动成果。
识别方法:招聘公司往往以考试为名,要求职者提供劳动,并无偿占有其程序设计、广告设计、策划方案、文章翻译等。
如果你看到招聘的题型有此类嫌疑,最好事先要和公司约定好策划或者创意的劳动版权问题,声明你的创意或者策划不得随意使用。
警惕求职陷阱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乎我们每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话题——警惕求职陷阱。
随着社会的发展,求职已经成为每个人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然而,在这个看似公平竞争的市场中,求职陷阱无处不在,稍不留神,就可能掉入陷阱,给我们的职业生涯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提高警惕,防范求职陷阱,是我们每一个求职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的求职陷阱有哪些。
一、虚假招聘信息在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虚假招聘信息,这些信息往往以高薪、高福利为诱饵,吸引求职者投递简历。
然而,当求职者按照招聘信息去面试时,却发现招聘单位并不存在,或者招聘职位与实际岗位不符。
这种情况下,求职者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还可能泄露个人隐私。
二、收取高额费用有些招聘机构或个人,以提供职业培训、简历修改、推荐就业等名义,向求职者收取高额费用。
然而,这些所谓的“服务”往往并不如承诺的那样,甚至有些是骗局,让求职者血本无归。
三、试用期内无薪或低薪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试用期内不给员工发放工资或只发放极低工资。
这种做法不仅违反了劳动法规,也让求职者在试用期内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
四、工作环境恶劣有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忽视员工的身心健康,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
这种情况下,求职者不仅要承受身心疲惫,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那么,如何警惕求职陷阱呢?一、提高警惕,辨别真伪在求职过程中,我们要保持警惕,对招聘信息进行核实,确保招聘单位的真实性。
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电话咨询等方式,了解招聘单位的背景和信誉。
二、理性对待,不盲目投递简历面对高薪诱惑,我们要保持理性,不盲目投递简历。
对于不符合自己期望的职位,要敢于拒绝。
三、了解劳动法规,维护自身权益在求职过程中,我们要了解劳动法规,明确自己的权益,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
四、选择正规招聘渠道尽量通过正规渠道寻找工作,如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知名招聘网站等,避免上当受骗。
毕业生求职四大常见陷阱
毕业生求职四大常见陷阱一、试用陷阱有些企业在聘请时,并不明确告知试用期,试用期的工资往往很低,而企业又承诺转正后工资会大幅度上涨。
但是,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企业便会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的“鱿鱼”。
假如长期耗在某个企业的试用期内,不仅会让求职者蒙受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求职者自身的职业进展很不利。
一般同一单位在短时间内连续刊登相同的聘请广告,说明该企业聘请的人数多且急,求职胜利的可能性较大。
若一个单位数周后再次刊登同样的广告,说明该单位可能在用人方面存在肯定问题。
所以,在确定去这家公司之前,最好找到该公司的员工打听消息,询问那里的工作状况。
假如已经去了公司,更应当多主动和同事沟通这些状况,准时实行措施避开做“冤大头”。
二、粉饰聘请岗位名称陷阱聘请单位在聘请广告上把职位写成是“市场总监”“保险事业部经理”,结果到了岗位,应聘者却发觉其实是去做“业务员”“保险代理员”等。
有的单位也会以“到基层先熬炼熬炼”为幌子,哄骗求职者,使他们连续工作下去。
求职者就职后发觉状况往往会大失所望,心理落差很大。
但有些求职者由于种种缘由,可能选择安于现状,连续这份工作,从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
某些用人单位供应的虚而不实的职位,经常冠以好听的头衔,但是却强调无需阅历,这里面确定大有文章。
遇到这种状况,求职者应当谨慎考虑,认真分析,要先搞清晰职位的详细内容,询问工作详情,不要被这些美化的'陷阱诱惑了。
三、窃取创意陷阱由于聘请专家或者专业人才的费用较高,有些设计公司或者营销公司为了节省本钱,通过大规模聘请的方式来猎取好的创意或者方案。
这类聘请往往要求应聘者做案例,进行创意测试。
事实上,这些公司并无实际岗位,求职者因此会失去别的工作机会。
所以在遇到这种创意测试时,求职者应事先和公司商定好策划或者创意的劳动版权问题,声明你的创意或者策划不得随便使用。
求职者在找工作的时候切忌心焦,不要为了有一份工作就随任凭便确定,在面试前要打听好这家公司是否靠谱,会不会有虚假信息等;在加入这家公司时,要打探清晰岗位职责、薪酬福利是否如聘请单上介绍的,是否真实。
第一讲求职陷阱
第1页,本讲稿共37页
•
又到新一届的大学生开始找工作的时候了,由于大学
生没有求职经验,缺乏社会阅历,容易轻信别人,所以每
年都有一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受到种种迷惑而上当受
骗。有的在街头、桥下陷入私招的陷阱,工作数月,加班
加点却领不到工资;有的在试用期内苦干实干,实习期结
束却被单位以不合格为由辞退而白干数月。那么大学生在
第三种是就业协议代替了劳动合同。有些用人单位以就
业协议替代劳动合同,究其原因,是用人单位在就业协议
中的许多约定不符合劳动法规定,如果签订劳动合同,许 多不合法约定将不存在,难以实现对大学生的约束,不能
达到其违法用工的目的。
第13页,本讲稿共37页
• 案例1:长春市某大学10名学生集体到广西的一家民 营企业做食品检验工作。当时该企业给学生的口头承 诺是:月薪4000元,外加年终分红;工作满一年, 分房;工作满三年,配车。所有人都认为这几个学生 遇到了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这10人没有和该企业签订 任何的书面合同,就去了广西。到了广西之后,急于 求成的学生们草率地与该企业签订了工作合同。一个 月之后,所有人都大呼上当。他们的月薪确实是定在 了4000元,但是在工作中他们经常违反合同上的“ 霸王条款”。例如,迟到一次罚款500元;在食堂吃 饭,剩饭、剩菜罚款100元。结果,大家一个月工作 下来,扣掉各种罚款,实际发到手里只有可怜的三四 百元钱。学生集体反抗,说要辞职不干了,该企业拿 出工作合同,要求每个学生交8000元的违约金。学 生说,在学校谈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该企业则表 示,请拿出证据来,众学生木然。
• 刚走出校门或还没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他 们在求职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很容易 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设置陷阱诱使大学生求职上 当,导致求职受骗现象屡屡发生。
求职者的杀手锏和陷阱(精选5篇)
求职者的杀手锏和陷阱(精选5篇)第一篇:求职者的杀手锏和陷阱求职者的杀手锏和陷阱在经济不好的情况下,就业市场表现就比较乏力。
如果你的所在的区域不好,工作纪念不多,专业又是市场需求的热点,求职遇到的挑战就更大。
如果求职面试失败的次数多了,我们很可能会增加面试的内心恐惧,影响自信,反过来影响求职面试时的表现,以致对形成恶性循环。
在BNET众多的管理文章中,对于求职、面试类的指导文章不在少数。
这里,我们将这些文章进行了一些总结,看看求职高手有哪些杀手锏,另外就是导致求职失败的一些陷阱会在哪里。
求职者的杀手锏1.关注点击率最高的招聘网站,并利用RSS订阅这些网站的内容。
2.利用社会化媒体手段,找到应聘单位的招聘经理,争取建立直接联系。
3.寻找与自己的工作技能相符合的岗位描述,根据招聘需要定制简历。
4.在简历开头写上职业概要,成就无序列表,最好将取得的成绩换成数字。
注重相关关键词,以便网络搜索。
简历不要超过两页。
教育经历放在最后,5.在撰写简历时,遵守对方要求的格式,避免任何错误(比如错别字),强调获得的成就,而非曾经的头衔。
6.把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细节上,引导面试谈话,精确地推销自己,并主动提出能够提供服务,体现自己的附加值。
7.面试时态度积极,对所应聘的职位充满激情。
抓住时间,表达自己的愿望,让自己脱颖而出。
8.在面试回答问题时,给出问题的答案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描述你如何得出这个答案的过程,但也需要简明扼要。
9.面试结束后,无论结果如何,都说句“谢谢!”.或者手写一封感谢信给招聘经理,并在信中例举几个方面你对企业的了解。
求职者的陷阱1.在简历中充斥着大量与应聘岗位不相关的信息。
简历非常冗长。
2.简历中对实际工作描述不清,没有把一些陌生性的头衔翻译成描述性内容。
3.面试时间迟到。
面试时先提出一些特权请求。
回答一些老问题没有任何创意。
4.面试时对前任雇主表达抱怨和不满,对所应聘的企业没有了解。
5.面试表现出没有野心,或者太有野心,或者表现自己是一个完美的人。
就业陷阱
● 1 试用期与实习期概念混淆●试用期是指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处于非正式状态下的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是否能够胜任该职位而进行的考核,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是否符合自己要求进行了解的期限。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并且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2 试用期期限成比例不能永远试用去年6月小张与北京一家科贸公司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其中约定开始的3个月为试用期;试用期工资每月2500元,转正后工资每月3000元。
入职3个月后,小张从该公司辞职。
后小张向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要求公司支付去年8月试用期工资与转正工资之间的工资差额500元。
仲裁裁决支持了小张的申诉请求。
该公司不服,向法院起诉。
海淀法院经审理认为,用人单位违法约定试用期的,应按照正式职工待遇支付劳动者工作期间的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
该科贸公司与小张在1年期的劳动合同中约定了期限为3个月的试用期,已超过法定期限,科贸公司应该按照3000元的工资标准,支付小张8月份的工资。
最终,法院判决支持了小张的诉讼请求。
● 3 口头约定,一“试”了之●《劳动法》曾规定,在建立劳动关系时应当签订劳动合同。
从这一规定就可以看出,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劳动合同,都应该在员工开始为其工作时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签订合同后双方在约定试用期限,而不是等试用期满后在签订劳动合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免遭陷害。
● 4 试用期社保需缴纳不能拒交欠缴●去年6月小刘被某食品公司录取,公司告知小刘试用期3个月,试用合格后公司才为其办理社会保险。
入职一个月后,小刘发现公司的做法不妥,就与公司沟通,希望能够及时缴纳社会保险。
求职陷阱_1
求职陷阱陷阱一“高薪”诱你搞传销“只要你加入我们的团队,3个月后就拿到月薪3000元左右,随着你业绩的增加,你的工资将逐月增加。
”面对如此的诱惑,你会动心吗?两位表演上当的学生称:他们与这家公司洽谈时,公司别看毕业证书,只填一张表格,随后便通知他们说被录取了,并预备带他们去广西、云南等地。
在去广西的途中,他们意识到是传销后,便在南下途中下车,逃了出来。
陷阱二收保证金哄你买东西有两名毕业生遭遇了如此的求职记忆:他们经一家职介所介绍后,到成都一家化妆品代理公司应聘业务主管,经过初试、复试后,公司负责人称要试用3个月,叫他们先学会推销公司代理的化妆品,每人交了150元信誉保证金,但没有拿到收据。
经过实践,他们发觉这些产品全然无法推销。
后来他们在一家大型商场了解到,这套化妆品的销售价格是70至80元。
原来,这家公司采纳这种“聘请”方法,变相地向求职者卖化妆品。
陷阱三“没经验也可”引你入“套”据了解,由于不少用人单位都要求求职者具有工作经验,如此将一些应届大学生挡在了“门”外。
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人才市场,常有“矮一截”的感受。
所以,当应届大学生在广告上看到“无经验也可”等字眼时,就会眼前一亮,别加思索地争着填写履历,对聘请公司的背景则一概别咨询,最后可能吃亏。
一名大学生填了表后,对方要求收取100元的保证金,屡次寻工作受挫的他,坚决果断地交了这笔钞票。
半个月后,他被宣布走人,要求退还保证金,他却拿别出凭据。
陷阱四粉饰工种逼你辞职有多名大学生有如此的记忆:广告上说是聘请“经理”,月薪1800元。
当他们交了50元的中介费,办完手续后,被安排在离中介所别远处的一家公司工作。
结果上班第一天,公司负责人就叫他们“先从基层干起”,让他们先在1个月内,每人推销价值1万元的保健品。
1个月下来,他们6人中,没有哪一具完成了任务,自然被辞退了,别但连基本工资没拿到,还出了中介费。
后来他们经过明查暗访,发觉这家所谓的公司算是职介所的人开的,特意用来骗人的。
求职过程中的灾难——求职陷阱
求职过程中的灾难——求职陷阱(一)常见陷阱(1)传销漩涡有些传销组织瞄准大学生涉世未深、急于求职的心理,以高薪为幌子,诱骗求职者参与传销等非法活动。
(2)虚假职位有的企业把招聘岗位名称写得模模糊糊,还附以高薪诱惑。
求职者前去应聘时被要求去陪酒、卖保险、收账等各种跟本专业无关的销售岗位。
(3)免费劳动力有的企业以招聘为名,要求求职者提供程序设计、广告创意、策划方案、文字翻译等,无偿占用求职者的劳动成果。
(4)电商平台兼职刷单网络上不少人打着“兼职刷单月入过万”的旗号,骗取求职者完成网络购买交易,却并不返还本金和押金。
(5)试用期陷阱试用期工资福利过低,或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企业以各种理由辞退求职者。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6)不签劳动合同有的企业以试用等理由不与求职者签订劳动合同,也有的企业以《就业协议书》代替《劳动合同》,部分求职者以不想自己被“套牢”或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签署劳动合同。
(7)不缴五险一金有的企业在求职者应聘时承诺的待遇、五险一金并未实现,到了发工资的时候却要扣除种种无关的费用,甚至不给加班费、剥夺节假日,变相使用廉价劳动力。
(8)皮包公司有的企业用虚假宣传、虚假地址来注册多家公司,承诺给求职者待遇优厚并且对学历工作经验几乎没有要求,等到了发工资的时候却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还骗走了求职者的保证金之类的费用。
(9)实习先交钱有的企业和中介机构要求求职者先缴纳报名费、登记费、资料费、推荐费、注册费、信息费、培训费等花样繁多的费用才可入职或实习,过一段时间再找理由“辞掉”求职者。
(10)借招聘骗取个人信息贩卖个人信息的中介公司为获取更多精准信息,在网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吸引求职者。
另有些企业在网上发布用工信息,纯粹是为了做广告,对外却宣称是储备人才。
(二)应对技巧(1)填写个人简历要留意请不要在规定的表单以外的地方填写你的联系方式,这样会使所有人都看到你的联系方式,从而导致不安全的情况发生;强烈建议求职者只留本人联系电话并保持畅通,不要长时间关机,若非必要最好不留家庭电话。
常见的求职陷阱
常见的求职陷阱一、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1.1 不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目标模糊,不知道自己想从事什么工作•忽略自己的兴趣和擅长领域1.2 忽视行业趋势和前景•不关注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就业前景•错过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工作环境二、简历问题导致求职困难2.1 简历内容过于雷同•与其他求职者简历雷同,缺乏个性化•难以给雇主留下深刻印象2.2 简历内容不够突出亮点•不能凸显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难以脱颖而出,遭受“简历漩涡”困扰2.3 简历信息不真实或不全面•添加虚假经历和技能,损害信誉•缺少关键信息,让雇主无法全面了解候选人2.4 不合理的简历格式和排版•过于花哨或混乱的格式,影响阅读体验•没有良好的结构,信息难以整理和理解三、应聘不当的面试陷阱3.1 缺乏面试准备•不了解公司和职位的背景信息•无法回答常见的面试问题3.2 过于紧张或过于放松•紧张导致表现不佳,思维混乱•过于放松导致散漫和不专心3.3 对公司提问不当•没有提前准备相关问题•提问不具有针对性,不能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兴趣3.4 忽视个人形象和仪表•着装不得体或过于随意•无法营造良好的第一印象四、追求名校和名企误区4.1 盲目追求名企名校•忽视个人的兴趣和发展需求•难以适应高压和竞争环境4.2 忽视中小型企业和机构•只在乎声誉和知名度,忽略潜力公司和机构•无法发掘潜在的职业机会和成长空间4.3 抱有过高的期望和幻想•对名校和名企的期望过高•难以满足自己的职业要求和发展规划五、不懂得自我推销和展示5.1 不会主动表达自己的优势和成果•缺乏自信,不敢积极向雇主展示自己•无法通过简历、面试等环节展现个人价值5.2 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无法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难以与雇主或同事进行有效的沟通5.3 不懂得积极主动地争取机会•不主动寻找和申请适合自己的职位•错过了许多难得的发展机会5.4 忽视个人品牌建设和网络形象•不重视个人在社交媒体和职业平台上的形象•影响了自己在求职过程中的曝光度和印象以上是常见的求职陷阱,要避免这些陷阱就需要提前充分的准备和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调查:是否遇到过就业陷阱?
二、常见就业陷阱
就业陷阱可谓五花八门,最常见的主要有 以下几种 : 1、招聘陷阱:虚假就业信息 2、薪酬陷阱:许诺高薪,之后以工作 失误为理由扣除 3、试用期陷阱:骗取劳动力 4、协议、合同陷阱:以口头协议等形 式许诺 5、中介骗局:以招聘为借口骗取财物
或个人资料
6、传销陷阱(另讲)
• 案例2:张某毕业时,凭借着自己的专业特长,成功应聘 一家外资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签订合同时,张某认 真阅读了合同条款。看完后,发现“三险一金”未提及。 张某提出疑问,公司人事经理解释,公司是著名企业,不 会有失业问题;在同行业中,公司工资最高,不必为养老 发愁;医疗,需要的话,时刻到公司报销即可;房子嘛, 努力个三五年,自然是能买上房子。张某听后,觉得有道 理,就在合同上签字。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张某在公司 工作干到第三年,突然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当他拿着医 药费到公司报销时。公司给予的答复,却是公司没有先例, 不能报销。这时,张某才想起当时签订合同的情形,后悔 不已。
口,他们站在第三者的客观角度,可以为你提供行 之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 (三)切
• 直接交手,试探虚实。在面试时,不用只做个回 答者,有提问的机会千万要牢牢把握,别轻易失去 一次上佳的了解企业的机会。 在应聘过程中,留心观察工作人员的形迹,若是所 谓“经理”没有任何专业素养,面试时只谈收钱的 肯定是问题公司。
• E:\职业安全课件\求职旺季 慎防招工陷阱.avi • E:\职业安全课件\学生求职心切 落入招工陷阱.avi • E:\职业安全课件\八成求职者曾遭遇招聘陷阱 半数人忍气 吞声.avi
一、就业陷阱是什么?
• 就业陷阱是指招聘单位,其它机构或个人, 利用大学生的弱势地位(如社会经验不足、 自我保护意识差、就业竞争激烈等),以 提供就业机会为诱因,采用违法悖德等手 段,与大学生达成权利与义务不对等的各 类就业意向(协议),以期侵害大学生合 法权益的现象。 • 当前大学生就业陷阱主要表现出四个典型 的特征。 1、目的性强。 2、诱惑性大。 3、隐蔽性高。 4、违法性。 从事违背善良风俗行为,即可称之。
当代大学生求职环境现状
• •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大学生 的就业焦虑也越来越高,求职心情迫切;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然而,多数人 关心的是如何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对大学生们的就业安 全问题重视还显不足; 刚走出校门或还没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他 们在求职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很容易 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设置陷阱诱使大学生求职上 当,导致求职受骗现象屡屡发生。
(3)谨慎过滤求职广告,看报纸或网络搜寻求职信息时, 应注意,凡具有以下特点的招聘广告,不要贸然应聘: 不明载公司的名称、地址、电话及联络人,仅留电话或邮 政信箱者。 招聘的职位没有资格、条件的限制,或条件过于宽松。 不可思议的高薪或高福利。譬如待遇优厚、工作轻松、纯 内勤、免经验、可借贷等,当你真的去应聘时,发现很容 易就被录取。 当你电话咨询该公司的业务性质、服务项目及工作内容时, 该公司不予以明确答复或语焉不详或交代模糊者。电话中 吱唔以对,似皮包公司。
E:\职业安全课件\求职陷阱4.avi
•
案例:毕业生小李收到一个房地产公司的电子邮件,被通知去面试。由
于小李并未向该公司投送过简历,他怕遭遇“皮包公司”,为安全起 见,决定上网先查一下。让小李惊讶的是,当他用GOOGLE搜索后发 现,该公司居然用同一个电话、地址注册了4个公司,涉及医药、保 险、建材等不同领域。该公司提出的给求职毕业生的待遇异常优厚, 而信息中对于学历的要求竟然是中专以上即可。该公司以低学历求职 毕业生,却提出付相当高的工资,值得怀疑。经其向工商部门了解, 该公司已不存在。该公司是以低标准将毕业生招进来为公司干活,而 其承诺的高工资是不会兑现的。
• 案例1: • 小王是江西某大学的毕业生,今年6 月在上海的人才交流会上,被一家翻译 公司聘用。老板声称:试用期3个月, 一次性发薪1500元,试用期满正式录 用,再签订劳动合同。考虑到严峻的就 业形势,小王当时就一口答应了。试用 期中,小王表现得十分积极,可就在上 周,眼看试用期将满,老板却告诉小王 不用来了,原因是他觉得小王不适合做 这份工作。他甩出800元作为这3个月 的“辛苦费”,将小王打发了。眼下已 错过了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再找工作 相当难。
• 押金陷阱 • 最大的骗局当属收取保证金、 押金,其比例占到了28.16%。 • 一些公司以高工资、低门槛为 诱惑,利用应聘者求职心切的 心理,索要“风险金”、“保 证金”、“培训费”、“押金” 等,签约后又以种种理由迫使 毕业生离开工作岗位,甚至直 接携款潜逃。 • E:\职业安全课件\南通:应聘不 断掏腰包 小心落入“求职陷 阱”.avi
协议、合同陷阱:以口头协议等形式许诺
• 第一种为口头承诺。口头承诺如果没有在协议书中白 纸黑字予以体现,就没有法律约束力。一旦协议主体间发 生矛盾,吃亏的一般都是学生。 第二种是不平等协议。由于大学生维权意识缺乏,在求 职中又处于弱势地位,对不平等条款要么不知要么不敢提 出异议,使就业协议在某种程度上成为“霸王合同”。 第三种是就业协议代替了劳动合同。有些用人单位以就 业协议替代劳动合同,究其原因,是用人单位在就业协议 中的许多约定不符合劳动法规定,如果签订劳动合同,许 多不合法约定将不存在,难以实现对大学生的约束,不能 达到其违法用工的目的。
• 案例:毕业于玉林师院的黎小姐毕业近一年仍没有找到工作,后经
朋友介绍,认识了一名自称曾在某职业技术学校工作、名叫梁×德的 女退休人员。该退休人员说,只要交一定费用,就可帮忙找一份跟公 务员待遇相同、“可入编”的正式工作。已待业近一年的黎小姐便按 梁×德的要求,分3次将父母辛苦筹集的3.5万元现金交到了对方手中。 梁×德言明,这3.5万元只是定金,事情办成后,黎小姐还得交3万元。 梁×德说,她可以办很多单位,若是想进公、检、法机关,还要多交 不少钱。梁×德收钱后,先是表示要将她办进一所学校,后又说她专 业不对口,打算换“良庆区粮油储备局”这个单位。她每次给梁打电 话,梁都以“得了得了”、“上报人事局了”、“领导去北京出差, 回来就面试你”等话搪塞她,并要求她“不能去了解,只能到我这一 层”。后来黎小姐报案之后才了解到梁×德的不是什么退休教师,她 以前在南宁市某县教育局工作,根本无法帮人解决工作。
•
案例1:长春市某大学10名学生集体到广西的一家 民营企业做食品检验工作。当时该企业给学生的 口头承诺是:月薪4000元,外加年终分红;工作 满一年,分房;工作满三年,配车。所有人都认 为这几个学生遇到了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这10人 没有和该企业签订任何的书面合同,就去了广西。 到了广西之后,急于求成的学生们草率地与该企 业签订了工作合同。一个月之后,所有人都大呼 上当。他们的月薪确实是定在了4000元,但是在 工作中他们经常违反合同上的“霸王条款”。例 如,迟到一次罚款500元;在食堂吃饭,剩饭、剩 菜罚款100元。结果,大家一个月工作下来,扣掉 各种罚款,实际发到手里只有可怜的三四百元钱。 学生集体反抗,说要辞职不干了,该企业拿出工 作合同,要求每个学生交8000元的违约金。学生 说,在学校谈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该企业则 表示,请拿出证据来,众学生木然。
中介骗局
• “黑中介”利用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同时又挣钱心切 的心理,收取信息费后提供虚假信息,找几家用人单位来 回“忽悠”学生。甚至有些中介在收费后便人间蒸发,让 学生投诉无门。
• 大学毕业后,小吴在一家职业中介交了100元注册费,成 为会员又交了150元的信息费后,中介将为他联系5个用 人单位进行面试。没想到,小吴5次面试均碰壁,对方要 么称“已招到人”,要么称“不合适”。小吴发现,其他 在该中介注册的大学生也遇到了和他一样的情况,他明白 自己碰上了“黑中介”。
防范求职骗局
职业规划及求职择业注意事项
•
又到新一届的大学生开始找工作的时候了,由于大学 生没有求职经验,缺乏社会阅历,容易轻信别人,所以每 年都有一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受到种种迷惑而上当受 骗。有的在街头、桥下陷入私招的陷阱,工作数月,加班 加点却领不到工资;有的在试用期内苦干实干,实习期结 束却被单位以不合格为由辞退而白干数月。那么大学生在 求职过程中,应该怎样避免上当受骗呢?
招聘陷阱(网络陷阱):虚假就业信息
• • 现在就业信息的发布渠道很多: 网络、报纸、电视广告、街边张贴、 中介等。 网络招聘,又称电子招聘,是指 运用网络技术,帮助企业完成招聘 的过程。网络招聘具有信息量大、 覆盖面广、不受时空限制等优点。 但是虚拟的网络世界也为一些不法 分子提供了机会,方便他们针对应 聘者意向,提供虚假职位,或是以 收取“培训费”为理由骗取求职者 钱财。 很多不法之徒就利用这些 渠道发布虚假就业信息,特别是网 络,求职者很难直接判断就业信息 的真伪。
案例2: 李强是广告系的高材生,今年3月份到 郑州某广告公司应聘。对方给他出了一 道题:为一款家用电器做个广告策划方 案,限期3天。3天后,李强带着自己做 出的策划方案来到该公司,对方收下后 让他回家等通知,然后就再无下文。 今年5月份,李强发现一条家用电器的 广告“很眼熟”,和他做的方案几乎一 模一样,而策划公司正是他曾去应聘的 那家。原来,对方招聘是假,窃取他的 创意才是真。
试用期陷阱:骗取劳动力
有的公司纯粹出于节约劳动力成本的打算而招取工作人 员,在试用期后又将其辞退。有些企业在招聘时,并不明 确告知试用期,试用期的工资往往很低甚至没有,企业承 诺转正后工资会大幅度上涨。但是,试用期即将结束时, 企业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的“鱿鱼”。 还有一些招聘单位以考试为借口,将公司接下的项目作 为考题直接交给应聘者完成,在不付出任何成本的情况下, 骗取应聘者的劳动成果,如程序设计、广告设计、策划方 案、文章翻译、软件开发等,最后并不录用任何人。
• E:\职业安全课件\网络求职 警惕四大诈骗陷阱.a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