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笔记
考古笔记_精品文档
考古笔记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古代人类活动和文化的学科,通过发现、发掘和研究古代遗址、遗物、文字等,来揭示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演化过程。
考古学家通过对考古现象的解读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生活方式、艺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况。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曾出现过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这些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向读者介绍一些中国考古领域的重要发现和相关研究成果。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国的考古学发源地——西周文化遗址的发现。
西周是中国历史的一段重要时期,其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
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发现了一处规模巨大的宫殿遗址,这就是著名的殷墟,也被称为殷墟晚期遗址。
殷墟的发现给我们展示了西周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情况,为研究西周文化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与中华文明有关的重要考古发现。
例如,敦煌莫高窟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古代佛教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境内,是中国最重要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莫高窟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杰作,其中保存了大量的佛教壁画、雕塑和经卷等珍贵文物。
这些壁画和雕塑受到了印度和波斯等地文化的影响,同时又融入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特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此外,还有一处非常重要的考古遗址是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的发源地。
秦始皇陵规模巨大,其中最著名的是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坑。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是一座巨大的地下军事壮举。
这些兵马俑以逼真的姿势和精细的工艺闻名于世,为研究秦朝军事制度和军事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除了这些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考古遗址之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的考古发现值得我们关注。
例如,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古代蜀汉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成吉思汗陵和吐鲁番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古代蒙古帝国和西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 读书笔记
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读书笔记前天我开始翻开一本新书——科林•伦福儒的《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
目前刚学习了这本书第一章——探寻之路中的"推测阶段”和"现代考古学的开端"两小节。
这是一本探讨考古学研究方法论的专业书目。
考古学是文理交叉的综合性学科,还是研究人的学科,是富有创造性构想的工作,需要承担解释任务。
当了解人的历史不止上下五千年,还有更长远的历史的时候,我的心绪又飘回遥远的百万年前。
下文总结一些读书后,在知识点上的一些增进:1、考古学上“透物见人"有两条通道:"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是着重于研究整个社会和阶层。
2、性别考古学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研究领域,既不是女权主义考古学,也不是狭隘的男女两性对立。
3、考古学的研究视角有很多的。
从人类学角度出发:考古学是人类学学科中三个小学科之一,其他两个是生物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
最有挑战性的任务是如何从人的角度去解释物质文化。
从历史学角度出发:考古学是历史学的一部分,指肇端于300万年前的人类的整个历史,"有无文字记载"成为划分历史时期和史前时期的一个方便的分界线。
从科学角度出发:科学家收集材料(证据),做实验,构架假设,用更多的材料验证假设,进而提出一个模式。
另外,用"中程理论”来看待问题,有利于得出一般观察和结论。
4•考古学在不断丰富,范畴也在扩大除去细分年代,还有专门的领域服务于各时段的考古,如环境考古和水下考古;民族考古学成为当代考古学的主要领域;关于当代物质文化的"现实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
5•考古学的目标在进一步深入。
重建远古时期的物质文化或复原近世的历史图景=》以考古遗存重建相关人群的生活方式。
对于"解释变化”的兴趣促使了过程考古学的形成。
再后来,"强调社会的象征与认知"使得后过程考古学诞生。
考研笔记--考古学通论
考研笔记--考古学通论一、概述:《考古学通论》是英国考古学家马丁·卡阿·乔恩斯(Martin Carver)所著的一本介绍考古学基本常识的入门读物。
本书内容广泛,涵盖了考古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同时还探讨了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对考古学领域的学者和研究者具有参考价值。
二、主要内容:1.考古学的定义和重要性考古学是研究过去人类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学问,在研究中考古学家通过发掘遗迹,检测、描述、分析和解释物质遗迹和其他信息,以重构历史过程和文化形态。
考古学是人类学、历史学、生物学、地理学、地质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是了解过去文化、制度、习俗、生态等方面的重要渠道。
2.考古学发展史为了了解人类的过去历史,人们很早就开始进行类似考古学的活动。
普遍认为,考古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历史学家赫罗多德和提修司。
但是,考古学真正成为独立的学问是在19世纪,此时考古学家开始将历史背景与具体遗址联系起来研究,并整理出了一套考古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考古学的基本方法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勘探、发掘、观察和分析。
勘探和发掘是考古学的核心,通过勘探和发掘可以寻找和发现遗迹,从而得到更多的信息。
观察是对遗迹进行详细、系统、科学地描述和测量,以获得更多的数据。
分析是考古学家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学术的理论和方法对遗迹进行分析和解读,最终重构过去文化的面貌。
4.考古学的理论考古学的理论包括了很多学科的理论体系,如考古学家的墓葬理论、历史学的文化演化理论、人类学的文化相对主义等。
这些理论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研究和理解过去的文化、社会、习俗和制度。
最重要的是,考古学的理论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不能生搬硬套。
5.考古学和文化保护考古学不仅是了解过去的渠道,还承担着文化保护的责任。
发掘遗迹必须尊重遗址环境,确保遗址的整体性和原有格局不受到破坏。
考古学家还需要根据遗址、遗物的特征和使用情况,决定如何保护和展示。
考古笔记
考古笔记一、考古学的定义。
1.“考古”一词的来源。
“考古”这一名词,在汉语中出现很早,如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临就曾著《考古图》(1092)一书,但当时所谓“考古”,仅限于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2.“考古学”一词的来源。
中国近代“考古学”一词,可能是从西文Archaeology一次翻译而来的。
Archaeology一词源于希腊语,义为“研究古代之学”,在17和18世纪,一般是指对含有美术价值的古物和古迹的研究,到了19世纪,才泛指对一切古物的研究。
3.考古学的定义。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属人文科学领域。
研究的范围是古代,但各国年代范围不同,中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为明代的灭亡。
研究的对像是实物资料,即古代的遗迹和遗物。
其研究基础为田野调查发掘。
研究的特点是:充实的内容、周密的方法、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目标。
其分支有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
与自然科学。
技术科学领域内许多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些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传统的的金石学与考古学有一定的关系。
20世纪考古学传入中国,金石学已部分的被考古学代替。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主演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
这里指的实物资料,一般应是古代人类有意识加工过的人工制品。
如工具、武器、用品等,或是人类修造的房屋、坟墓、城堡等建筑等。
若是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物,则必须确定其与人类活动有关,或是能够反映人类的活动。
如用于修筑房屋用的自然石块和采集渔猎活动所遗留的动植物遗存等,这些也属于考古学研究对象。
1.遗物。
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具有可移动性的器物。
遗物一般以器物的原料或用途功能进行分类。
如以器物的原料可分为木器、石器、玉器、陶器、骨器等;以用途或功能可分为工具、武器、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
2.遗迹。
古代人类活动而遗留下来的具有不可移动性的迹象。
知识考古学读书笔记
第四个假设,重新组合陈述,描述它们的连贯,阐述它们表现出来的统一形式:主题的同一性和持久性。
这样就涉及到了话语的形成。我们将把这种分配的成分所屈从的条件称为形成的规则。形成的规则是在一定话语分布中的存在条件(也是它们共存、保持、变化和消失的条件)。(p48)这些正是现在应该驰骋的领域;应该论证的概念和应该进行的分析。我们不得不越过熟悉的事物,远离已习惯的保障,走在尚未划分的土地,向着一个不易预料的终点前去。
在体系的可见外表背后,可料想到混乱的丰富的不确定性;而在话语的狭窄的表层的下部,是部分沉静的整块变化。(p95)
在这个完成的体系的后面形成的分析所发现的,不是沸腾是生活本身,不是尚未捕捉到的生活,而是分类的巨大厚度、多种关系的紧缩整体。(p96)
我们始终停留在话语的范围中。(p96)
第三章陈述和档案
知识考古学读书笔记
【篇一:《知识考古学》读书笔记】
《知识考古学》读书笔记
第一章引言
观念史、科学史、哲学史、思想史、还有文学史,它们中大部分已有悖于历史学家的研究和方法。在这些学科中,人们的注意力却已从原来描绘成“时代”或者“世纪”的广阔单位转向断裂现象。
冈奎莱姆对概念的位移和转换的分析可以成为分析的模式,他的分析说明,某种概念的历史并不总是,也不全是这个概念的逐步完善的历史以及它的合理性不断增加、它的抽象化渐进的历史,而是这个概念的多种多样的构成和有效范围的历史,这个概念的逐渐演变成为使用规律的历史。(p3)
1陈述的确定
“陈述”——既存在于这种不连续性中,这种不连续性把它们从所有的形式中释放出来……又存在于话语无限的、表面上无形的普遍范围中。
北大考古学导论笔记
考古学导论笔记第一章什么是考古学一、考古学的语源与定义二、考古学的学科性质及特点三、考古学的学科结构与分支学科四、考古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古学”:如《后汉书》说马融“传古学”、贾逵“为古学”等。
欧阳修《集古录》十卷。
吕大临著《考古图》十卷。
宋徽宗主编《宣和博古图》“金石学”ARCHEOLOGY希腊文“Αρχαιολογíα”,由“áρχαīоs”和“λóγοs”二字构成,狄奥尼修斯写了一部罗马史,名字就叫《罗马考古》antiquaty 苏联《考古学通论》(阿尔茨霍夫斯基)的定义,认为:“考古学是历史科学的一个部门,通过实物遗存来研究人类的过去”。
后来夏鼐的定义也很流行,夏鼐(1984):“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来研究人类古代情况的一门科学”。
以后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1986)说:“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严文明将考古学的定义表达为“考古学是研究如何寻找和获取古代人类社会的实物遗存,以及如何依据依据这些遗存来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一门学问”。
简单来说,考古学就是利用实物遗存来研究过去历史的一门学问。
第二章考古学发展的历程一、考古学的萌芽二、近代考古学的发生三、战后考古学的发展1.1845年德贝郡古墓发掘2路易斯安那土墩墓(1850画)误为1784年杰斐逊发掘3.谢里曼(1840年)发掘特洛伊4。
罗塞塔石碑1802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uolaSautuola 5.乌尔城兹格拉特神庙(3000BC)1919-1924发掘6。
1879西班牙Saut之女发现7.汤姆森在丹麦国家博物馆(1846),此前(1836)发表“北方古物指南”8.惠勒1944发掘印度南部9。
卡特发掘图坦卡门墓(1922)1、20世纪初英、法、德、俄、日等外国人在中国的探险。
2、中国政府聘用外国学者或中外合作发掘,包仰韶和周口店。
考古学通论知识点
考古学通论知识点第一次整理1.兴隆洼文化位于内蒙古敖汉旗、西辽河和大凌河流域,早于红山文化。
陶器:均是夹砂陶。
火候低质地疏松,胎壁较厚,内壁磨光大多呈黑色。
均手工制,泥圈套接捏合成器,器口外贴付泥条。
器表大多有纹饰,纹饰以压印的线纹、之字纹为主。
器型简单,以筒状罐数量最多,少量碗钵。
石器:有四种石器:敲打(石铲、盘形工具和锤子)、切割(磨盘和杆)、研磨(石斧和石锄)和压制(骨杆石刃)。
其中,打石工具数量最多,种类较多。
骨器:种类较多,常见的有骨锥、匕、镞,倒刺的鱼鳔。
房屋:聚落周围发现围沟,房址皆为半地穴式,平面圆角方形。
2.红山文化是内蒙古昭乌达盟和辽河流域部分地区的经济生活:一定程度上是农业聚居生活,渔猎是主要的经济部门。
房屋:半洞穴房屋遗址。
共发现6处窑址,分为单室窑和连续室窑。
在东山嘴和牛河梁遗址中发现了大型祭祀遗址。
陶器:夹砂褐陶和泥质红,均为手制。
夹砂陶火候低质地疏松;器型简单,大口深腹平底罐最多,少量平底碗、筒状瓮;最富特色的时纵横“之”字形纹饰。
泥质陶火候较高器型多样,有小口双耳罐、敞口深腹平底碗、敞口曲腹平底盆、钵等;外表常有黑色彩绘,常见的有三角涡纹、斜方块、菱形纹、鳞形纹等。
石器:有精细石器、打孔石器、研磨石器和切割石器盘磨棒等。
叶形。
细石器占三分之一,包括窄小的石叶,条形石片、拇指盖刮削器、尖状器和石镞。
大型打制石器有砍斫器、斧状器、桂叶状石器。
磨制石器有梯形石斧、梭形石畚、石刀等。
陵墓:牛河梁集石墓。
每座堆积的石墓中都有几十人被埋在棺材里,根据他们的身份,棺材被放置在不同大小的石棺里。
数十座石棺被石头结构覆盖,形成一个整体,外围放置圆柱形陶器,形成一座堆积的石墓。
墓中埋藏了大量精美的玉器。
3、东山嘴遗址:位于大凌河西岸一个高出河床50米的山梁正中,是一座原始社会晚期的大型石砌祭祀遗址。
是一组南北长60米,东西宽40米得石砌建筑群。
整个建筑所用石材均经过加工,砌筑很规整。
我国考古学通论笔记[考研版]
中国考古学通论参考书目:昌倬主编《文物与考古基础知识》(高等教育)之恒著《中国考古学通论》(大学)《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1984年出版)秉琦著《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宿白主编《中华人民国重大考古发现》(文物)庆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中国社会科学)《考古学概论》结构第一章:考古与文物基本理论、第二章:石器时代考古第三章:夏商周考古、第四章:战国汉考古第五章:晋隋唐宋元明清考古、第六章:古器物与考古专题第一章考古与文物基本理论第一节考古与文物基本涵义一、考古学的名称与定义:1、“考古学”名称的由来:(1)“古学”:在中国,东汉(1~2世纪)时已有“古学”的名称。
《后汉书》中说马融“传古学”,贾逵“为古学”,桓谭“好古学”,兴“长于古学”,这里所谓“古学”是专指研究古文经学。
(2)“考古”:北宋中叶(11世纪),吕大临编撰《考古图》一书,将“考”与“古”联系起来,“考古”一词最早出现。
但其研究的是“金石学”,其研究对象限于古代的“吉金”(青铜器)和石刻,并不等于考古学,要经过系统化以后才可成为考古学的一部分。
因此我国古代出现的“考古”与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考古学有较大区别。
(3)科学上的“考古学”:科学上的“考古学”这一名词,也就是我国要学的考古学这门学科,是从欧洲文字翻译过来的。
Archaeology. 考古学是一门近代才形成的崭新的科学,它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
具体说,在欧洲19世纪中叶以后,在我国则是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的。
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2、考古学的定义:我国考古学家夏鼐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是这样表述考古学定义的:“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考古学通论笔记整理
夏商周名词解释1.二里头文化:(1)二里头文化是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现而命名的。
二里头文化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分布于河南中西部和山西南部。
重要遗址有河南偃师二里头、洛阳东干沟,临汝煤山、郑州洛达庙,山西夏县东下冯等。
年代晚于河南龙山文化早于商代二里冈文化。
按年代早晚分一、二、三、四期。
可划分为两个类型,豫西地区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遗存的二里头类型和晋南地区以东下冯遗址为代表遗存的东下冯类型。
(2)二里头文化反映的社会形态:1.我国最早青铜器和铸铜遗物的出现,标志着二里头文化时期已经进入青铜时代;2.二里头城址及两个大型宫殿的发现表明这时期国家政权已经出现;2. 夏代文化:指夏王朝时期夏民族的文化。
3. 探索夏文化的方法:(1)年代上应该与文献上记载的夏代纪年大致吻合;(2)地域上只能在传说中夏人活动的范围内进行;(3)文化特征上应当区别于原始社会晚期文化与早商文化;(4)社会发展阶段上,从发现的文化遗存应能说明当时已经进入国家阶段。
4. 早商文化(二里岗期文化):二里岗期文化以河南郑州二里岗遗址命名。
属于商代早期文化。
二里岗文化遗存在我国较大范围内普遍存在,它以河南为中心,包括陕西、山西、河北南部、山东西部等地区。
重要遗址有河南郑州二里岗、郑州商城、偃师商城、湖北黄陂盘龙城、山东济南大辛庄等。
二里岗文化的发现,填补了从河南龙山文化到殷墟文化这段空间中的一环,找到了殷墟商晚期文化的直接来源,为了解殷墟文化以前商文化的面貌提供了实物资料,还为进一步寻找夏文化打下了基础。
5.晚商文化(小屯文化):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获得大量珍贵资料,影响深远。
6. 偃师商城:为商代早期一座大型城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县城区西部,地处洛河北岸。
年代属商代二里岗期。
偃师商城平面略呈长方形,城的四周均有坚固的夯土城墙,墙外有壕沟或护城河环绕。
现已发现5座城门,城内还发现若干条纵横交错的主干大道,均与城门相通。
城内有多处宫殿区、制陶遗址和中、小型房址,发现铜渣和陶范等青铜冶铸遗物。
中国考古学实践、理论、方法笔记
考古学文化;
一:殷文化
二:仰韶文化
三:龙山文化
(1)豫西龙山时期遗存:(可称之为:“三里桥二期文化”)除分布豫西外;还分布于汾河下游、洓水河流域以及关中东部。
这个文化以灰陶为主,只有少量的红陶及黑陶。
纹饰方面:绳纹陶占半数以上,篮纹及素面各占五分之一,方格纹、附加堆纹、镂孔及刻划纹极少,轮制技术不甚发达,轮制陶约占五分之一,器形特点是鬲多斝少,缺鼎及甗,且器盖极不发达,同时还有一部分双耳器。
三里桥二期文化,可能是以庙底沟二期文化为基础,与其东西地区文化交流的情况下而形成起来的。
(2)分布于伊洛——郑州龙山时期的遗存,当时称为王湾三期文化,其陶器亦以灰陶为主,但黑陶数量较三里桥二期文化多,同时还有一部分蛋壳陶。
纹饰以方格纹、篮纹及素面磨光为主,绳纹数量较多。
轮制技术发达,有些遗址出土的轮制陶竟占半数之多,其器形特点是斝、鼎多,有少量的甗,而且鬲不是这个文化的典型或基本器物,所以只在少数靠近豫西地区的遗址中才有发现。
王湾三期文化当是从王湾二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属夏人的原始文化。
(3)
四:齐家文化
五:马厂文化
六:寺洼文化
七:辛店文化
八:沙井文化。
考古学读书笔记范文
考古学读书笔记范文简介本文为考古学读书笔记范文,记录了考古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对近期的一本考古学著作进行了阅读和分析。
考古学基本概念考古学是研究古代人类文化和社会的学科,通过物质文化遗存的发掘、整理和研究,从而揭示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发展。
考古学的主要任务包括发掘、分析和解释文物,以及重建过去的生活和社会组织。
考古学主要依靠考古学家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如探测设备、田野调查和实地挖掘等。
此外,考古学还与其他学科,如人类学、地理学、历史学和自然科学等密切相关,共同为我们提供了对过去文明的深入了解。
一本考古学著作的阅读与分析最近我有幸阅读了一本名为《古代文明的探索》的考古学著作,作者是知名考古学家John Smith。
书籍简介《古代文明的探索》是一本旨在向读者介绍考古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著作。
书中详细介绍了考古学的起源、发展和重要的研究领域,同时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考古发现以支持其观点。
重要章节1. 考古学的起源与发展本章讲述了考古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作者介绍了考古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过程,并探讨了考古学如何从早期的收集和保存文物转变为其今天的科学研究方法。
2. 考古学的方法与技术本章主要介绍了考古学家在实地挖掘和研究中使用的各种方法和技术。
作者详细解释了考古学家如何进行地质勘探、文物收集和文物保护等工作。
3. 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现本章以几个典型的古代文明为例,介绍了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
作者通过详细描述这些考古发现的背景和重要性,向读者展示了考古学在揭示过去文明的作用和价值。
4. 考古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本章探讨了考古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作者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和方法,鼓励年轻的考古学家积极参与到考古学的学术研究中。
我对此书的评价《古代文明的探索》是一本深入浅出的考古学著作,作者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了考古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书中充满了大量的真实案例和图片,使读者更易理解和接受考古学的概念和理论。
考古课堂笔记
丝路考古一、什么是考古学考古学(Archaeology)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在中国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其他国家多从属于人类学,也有划归艺术史的。
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物质资料,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
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
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
1、简介:考古学(Archaeology)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在中国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其他国家考古学多从属于人类学,也有划归艺术史的。
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
2、发展过程:考古学的产生有长远的渊源,但到近代才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近代考古学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
北宋以来的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才在中国出现。
作为一门近代的科学,考古学有一套完整、严密的方法论。
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考古学是通过发掘和调查古代人类的遗迹遗物和文献来研究古代社会的一门人文科学。
传统上,考古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但是现在它越来越独立,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考古学家与只研究历史记载的历史学家不同,他们通过研究远古人类的遗留物,对没有历史记载的史前文化也进行研究。
考古学家致力于探索人类文化的起源。
3、研究对象: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实物。
主要是物质的遗存,或者说是遗物与遗迹。
而这些遗存应该是古代人类的活动遗留下来的。
考古学的研究集中在对过去的研究上,包括过去文化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料。
所以它的研究对象是属于一定时间以前的古代。
4、遗迹:遗迹是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
包括遗址、墓葬、灰坑、岩画、窑藏及人类活动所遗留下的痕迹等。
其中遗址又可细分为城堡废墟、宫殿址、村址、居址、作坊址、寺庙址等,还包括当时的一些经济性的建筑遗存,如山地矿穴、采石坑、窑穴、仓库、水渠、水井、窑址等;防卫性的设施如壕沟、栅栏、围墙、边塞烽燧、长城、界壕及屯戍遗存等也属此类。
《考古学是什么》读书笔记
《考古学是什么》读书笔记陈成 20141010209 民族学本书是由王然先生和张承志先生根据中国考古学界的大家——俞伟超先生的十六篇文章(包括论文、杂文、访谈录)编排和选取而成的。
它以向普通读者介绍考古学的基本知识为目的,以通俗简洁又不失专业性的语言为笔调,从考古学的历史、方法、性质、目的、意义、未来及其他方面,详细地说明和解读了“何为考古学,怎样进行考古,考古学有什么意义”等学科基本大问题,并使读者真正地了解到“考古学是什么”。
这本书,虽然已是上个世纪的作品,但对于想要了解考古学的刚入门的学生和普通大众来说,很久都不会失为此学科中必读的经典。
该书分总有十六章,分为一个序章、十二篇论文及杂文、三个访谈记录。
下面我就逐个进行摘要、解读和归纳。
序章时代的召唤和时代的限制。
本章是由选取者张承志先生为其师俞伟超的此书所写的序言。
此序言分为三节。
第一节写出了当今考古学工作者的普遍性困惑,即在理论上从众多的文物资料中无限地描述人类逝去的真实生活这一需要,与在现实中基本不可能完全解读过去的历史这一事实之间的永久矛盾,它使史学家和考古工作者在心理和意志上受到了强烈的困苦影响,但这一矛盾却是不断促进考古学者去发现和解读历史与生活必须动力之一。
而在当今,一方面考古学者在以地层学和类型学为理论基础上建立起了坚固的“考古学文化”大厦,但另一方面,又使大多数考古学者满足于器物和遗址的挖掘和解析,从而减少了对过去人类生活和历史的发现与解读的热情与理想。
而俞伟超先生,却是少数原始理想派的代表。
第二节写了俞伟超先生对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变革的追求和对古代历史和生活的重视。
他想要通过考古学说明古代社会以解释现在和预见未来,而要做到这就必须使考古学在顺应时代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变化,尤其是考古学要在理论、目的和意义这三个方面回归“人”这一最终目的,这也是俞伟超先生后半生的学习目标。
第三节则写了俞伟超先生这一目标的现实矛盾:一方面是自己理论的变革性和人文化的目标,另一方面又是考古学的日益科技性和物质化的现实。
考古学通论张之恒笔记
考古学通论张之恒笔记考古学,这玩意儿可真有意思!就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冒险,你说你在街边喝杯咖啡,转眼就能回到几千年前,看看古人是怎么过日子的。
想象一下,挖掘出一个陶罐,里面可能藏着那些古老的秘密,真是令人兴奋!每次翻出点东西,心里都在想:“哇,这是什么鬼?”不过说实话,考古学不止是挖土和发现,更多的是推理和想象。
看到一个小碎片,考古学家就能脑补出整个故事,真是神奇啊。
说到考古,肯定少不了古文明。
咱们常常听到的像是埃及、玛雅这些,都是大名鼎鼎的。
想象一下金字塔,庞大得让人咋舌!那些古人怎么能把它们建出来的呢?真是“人定胜天”的典范!可是你有没有想过,那些古代的建筑工人,白天在烈日下挥汗如雨,晚上还得忍受蚊虫的叮咬。
他们为了什么?为了给后人留下一些“眼前一亮”的东西呀!这种坚持,简直让人肃然起敬。
当然了,考古学家们可不是只会挖土的,他们得有眼力见儿,得会观察。
就像猎人追踪猎物一样,他们得从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碎片中找出线索。
这就好比咱们生活中看电视的时候,看到一个人影,结果发现那是主角的朋友,差点被误解了。
考古学也是这样的,一个小小的发现,可能引出一连串的故事,真是让人津津乐道。
咱们再说说文物,这可是考古学中的“明星”!每一件文物都有自己的故事,有的甚至是几千年前的“网红”。
比如青铜器,它们就像是古代社会的“社交名片”,能告诉我们当时的生活、文化、信仰,真的是“见证历史”的好帮手。
还有那些陶器,色彩斑斓,形状各异,像极了咱们现在的艺术品,谁说古代人就不懂生活呢?考古学家们的工作其实充满了挑战,就像是在参加一场“寻宝游戏”。
想象一下,他们每天都要面对各种气候,风吹日晒、雨淋雪打,身上黏着泥土,衣服也脏得不像样。
经过一整天的挖掘,只找到几片土壤,也难免心灰意冷。
不过,正是因为这些艰辛,才让他们更加珍惜每一次的发现。
就像老话说的“功夫下得深,铁杵磨成针”,只要坚持,总会有收获!说起这考古的乐趣,咱们还得提提那种“揭开面纱”的感觉。
考古学通论笔记
中国考古学通论导论考古学及其研究对象考古学得定义。
1.“考古”一词得来源。
“考古”这一名词,在汉语中出现很早,如北宋时期得学者吕大临就曾著《考古图》(1092)一书,但当时所谓“考古”,仅限于对一些传世得青铜器与石刻等物得搜集与整理,与近代意义上得考古学含义有很大得区别。
2.“考古学”一词得来源。
中国近代“考古学”一词,可能就是从西文Archaeology一次翻译而来得.Archaeology一词源于希腊语,义为“研究古代之学”,在17与18世纪,一般就是指对含有美术价值得古物与古迹得研究,到了19世纪,才泛指对一切古物得研究。
3.考古学得定义。
考古学就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得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得一门学科.二、考古学得研究对象。
主演对象就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得实物资料。
这里指得实物资料,一般应就是古代人类有意识加工过得人工制品。
如工具、武器、用品等,或就是人类修造得房屋、坟墓、城堡等建筑等。
若就是未经人类加工得自然物,则必须确定其与人类活动有关,或就是能够反映人类得活动。
如用于修筑房屋用得自然石块与采集渔猎活动所遗留得动植物遗存等,这些也属于考古学研究对象。
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得,各种具有可移动性得器物。
遗物一般以器物得原料或用途功能进行分类。
如以器物得原料可分为木器、石器、玉器、陶器、骨器等;以用途或功能可分为工具、武器、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
2古代人类活动而遗留下来得具有不可移动性得迹象。
遗迹一般依据其功能或用途分类并命名,如储物得窖穴、埋葬死者得墓穴、房屋废弃后得基址、防御性得城墙或壕沟、汲水得井等。
一般遗迹中,均包含有数量不等得遗物。
这些遗物有些就是当时人们无意识地丢弃得,如在废弃得窖穴或壕沟中倾倒得生活垃圾与破损得陶器、工具等。
有些则就是人们有意识地放入得,如墓葬中得随葬品等。
3古代某一社群居民日常生活、居住范围内遗留得连续分布得遗迹、遗物集合体.古代遗址大部分就是有各种性质、功能不同得房屋及防卫、经济设施等组成得村社聚落或城址得废墟.代表同一时代得,集中于一定地域得,有一定地方性特征得古代人类遗存共同体。
考古系列知识点总结归纳
考古系列知识点总结归纳考古学(Archaeology)是研究人类文明和文化发展历史的一门学科,通过对古代遗址、文物和人类遗存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揭示人类活动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为了更好的了解和研究考古学,以下为考古学的基本知识点总结归纳。
1. 考古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考古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当时古物收藏开始风靡一时,人们渐渐对古代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19世纪中叶之后,随着考古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人类历史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现代考古学已经成为了一门严谨的科学。
2. 考古调查和发掘方法考古调查和发掘是考古学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田野考古、实验考古、实物考古、文献考古、机械挖掘等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考古学家可以获取到大量的古代遗址、文物和人类遗存,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揭示古代人类的生活和文化。
3. 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主要包括考古学的三大理论流派:文化历史学、过程考古学和结构主义考古学。
而考古学的方法则包括田野调查、发掘、实验研究、实物分析等。
这些理论和方法为考古学家提供了工作的指导和手段。
4. 考古遗址的分类和特点考古遗址根据其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史前遗址、历史文化遗址和自然遗址。
史前遗址是史前人类的活动遗迹,包括史前人类的居住遗址、墓葬遗址、文化工具遗址等。
历史文化遗址是历史时期人类的活动遗迹,包括古代城市、宫殿、寺庙、墓葬等。
自然遗址是自然地质、动植物遗存等形成的自然遗迹。
每种遗址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意义。
5. 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考古学在研究古代人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方面,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考古学与人类学、历史学、地质学、生物学、语言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交叉和合作,为深入研究古代人类的各个方面提供了专业的支持和帮助。
6. 考古文物的分类和鉴定考古文物是考古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陶瓷、青铜器、玉器、金器、银器、铁器、布料、木器等。
考古学笔记
张昌倬主编《文物与考古基础知识》(高等教育出版社)张之恒著《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出版)苏秉琦著《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宿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刘庆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考古学概论》结构第一章:考古与文物基本理论、第二章:石器时代考古第三章:夏商周考古、第四章:战国秦汉考古第五章:魏晋隋唐宋元明清考古、第六章:古器物与考古专题第一章考古与文物基本理论第一节考古与文物基本涵义一、考古学的名称与定义:1、“考古学”名称的由来:(1)“古学”:在中国,东汉(1~2世纪)时已有“古学”的名称。
《后汉书》中说马融“传古学”,贾逵“为古学”,桓谭“好古学”,郑兴“长于古学”,这里所谓“古学”是专指研究古文经学。
(2)“考古”:北宋中叶(11世纪),吕大临编撰《考古图》一书,将“考”与“古”联系起来,“考古”一词最早出现。
但其研究的是“金石学”,其研究对象限于古代的“吉金”(青铜器)和石刻,并不等于考古学,要经过系统化以后才可成为考古学的一部分。
因此我国古代出现的“考古”与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考古学有较大区别。
(3)科学上的“考古学”:科学上的“考古学”这一名词,也就是我国要学的考古学这门学科,是从欧洲文字翻译过来的。
Archaeology.考古学是一门近代才形成的崭新的科学,它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
具体说,在欧洲19世纪中叶以后,在我国则是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的。
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2、考古学的定义:我国考古学家夏鼐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是这样表述考古学定义的:“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08史前考古笔记
第一章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Array第一节与人类起源有关的古猿类化石的发现一、云南开远小龙潭古猿牙齿化石的发现1956-1957年,在云南开远县小龙潭第三纪褐煤层里,两次共发现10猿类,定名为森林古猿开远种。
小龙潭1957腊玛古猿。
上新世的早期,距今约800万年。
二、云南禄丰腊玛古猿头盖骨化石的发现也是目前国内外已知同类标本中最完整的一个。
寻找早期人类祖先的化石和进行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三、湖北建始龙骨洞南方古猿牙齿化石的发现1970年在湖北建始县高坪龙骨洞发现,中。
发现者分辨出有3颗下臼齿,认为与南方古猿纤细型较接近,此外,还在湖北巴东县、广西南宁市各收集到1颗下臼齿,目前统称为南方古猿类的化石,大量发现于东非和南非地区,情况复杂,时代持续也相当长,已知从上新世到早更新世,距今大约500—100的一些进步类型可能是或接近于第一阶段的人类。
还有待于更多的发现。
第二节西侯度文化一、石器共发现石制品32砸击和碰砧3尖状器只发现1件,层位与其他石器相同。
这种石器还见于丁村、匼河、蓝田等地,二、哺乳动物化石动物化石除鲤、鳖和鸵鸟外,还有22灭属占47%,绝灭种占100%,属早更新世的动物群。
三、年代据古地磁断代初步测定,年代距今180万年,一、元谋人化石1965年5月,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位于元谋盆地东侧山麓的小丘上,人相似而又有一定差异,可作为我国首次发现的早期类型直立人的代表。
其后,在1967.1971~1975年多次进行了考察和发掘,土层位哺乳动物里,总共发现了几件石器、大量炭屑和29种哺乳动物化石等。
二、石器地层里的石制品7件,其中有石英岩打制较好的4地表,采集到三角型尖状器等10件石制品。
炭屑分布在上下厚约3有两处,与周围黏土的界限清楚。
炭屑常与哺乳动物化石并存。
三、哺乳动物化石哺乳动物多为食草类,草本植物的孢粉百分比含量较大(占40%)谱所反映的气候与植物生态环境,当时是一片亚热带的草原和森林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对年代的确定 确定绝对年代有两个途径:
一、是对于历史时代的考古学,主要依赖文献记载,或具有明确纪年的考古实物资料 ,如器物上的纪年铭文及墓志 、碑碣 、简牍、帛书等。
二、是对于无任何文字记载的史前考古,需要借助一系列的自然科学方法检 测出绝对年代 。方法如碳-14 断代、树木年轮断代 、热 释光 断代 ,钾-氩法断代 、古地磁断代、裂变径迹法断代、氨基酸外消旋法断代、黑岩水合法断代、铀系法断代、电子自旋共振断代等。其中有的也适用于历史考古学领域。运用最广的方法有:①碳-14断代 。又称放射性碳素断代。其原理是,地球生物均汲取碳水化合物为养料,一般体内含有浓度与大气中相同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 。生物体死亡后 ,体内积淀的碳-14便以每隔约5730±40年减少一半的速度递减。只要测出有机物(如木炭、骨骼、贝壳)中残存的碳-14比度,便可推知其死亡年代 ,从而得到有机物所在地层和遗迹单位的年代 。因大气中碳-14浓度实际上是起伏的,所测年代与真实年代会有差距,需经树轮年代对比校正才能使用。通常说的距今多少年,按国际通例,统一以公元1950年为起点。该方法适用范围在5万年以内 。它几乎不受任何地理条件、气候和文化因素的影响,有利于作广泛的比较研究。其出现被誉为“考古年代学的一场革命”。20世纪70年代末又发明了串级加速器高能质谱技术,它比常规的碳-14方法耗费时间短,所需样品少,是碳-14断代研究的新发展。②热释光断代。利用绝缘结晶固体的热释光现象进行断代,主要适用于考古出土的陶器和其他用火烧过的粘土样品。所得到的年代是标本停止焙烧的年代。测定的年代范围可达数十万年。③古地磁断代。包括考古地磁断代和沉积磁性断代。前者利用某些古代遗物的热剩磁性进行断代,可用于经火烧过的窑、炉灶、砖、瓦、陶瓷等的检测。后者利用地层沉积磁性随地磁极性倒转而倒转的现象测年,可据沉积岩石中剩余磁性所反映的地磁场方向推出年代,用于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断代 。④钾-氩法断代 。利用岩石中钾40衰变成氩40的原理进行断代。在考古上主要用于测定年代久远的旧石器遗址和古人类化石的年代。⑤树木年轮断代。利用树木年轮的生成规律测定年代的技术。树木年轮的宽窄与气候有关;旱年窄而温暖多雨年份宽。故在同一气候区内,树木年轮有相近的变化 。如把确 知 砍伐年代的树木的年轮变化,在坐标纸上绘成曲线,再依次同生长期部分交错的树木的年轮变化曲线相连接,便可得出一个地区树木年轮演变的主序列,并一直上溯至史前时代。将同一地区考古发现的木头标本,与此年轮序列相对照,即可判知标本的年代。此方法精确度很高,发明于20世纪 。通常在考古学中用来校正碳-14断代法测出的年代。
3.遗址。 古代某一社群居民日常生活、居住范围内遗留的连续分布的遗迹、遗物集合体。 古代遗址大部分是有各种性质、功能不同的房屋及防卫、经济设施等组成的村社聚落或城址的废墟。
4.考古学文化。代表同一时代的,集中于一定地域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古代人类遗存共同体。一种考古学文化,一般由若干性质、特征、年代相同的遗址组成,它们应属于古代某一特定的社会集团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等。
器物的类、型、式的划分。
(1)、器物的分类。 “类”是最大的分类单位。 大类的划分:首先,依据器物的质料划分为石器、陶器、木器、骨器、铜器等。 亚类的划分:每一个大类器物中,又可依据器物的主要用途的划分为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若干亚类。 次类的划分:每一亚类器物中又可依据具体功能再细分为若干类。如生活用具中有炊器类、水器类、食器类等。每一类都有若干用途相同或相近而形态各异的器物组成,如炊器类的陶器有鼎、釜等。
一、考古地层学。
考古地层学的基本概念。 地层是地质学中的一个最基本概念,是指有一定时间和空间涵义的一切成层岩石的总称。考古地层学是借用地质学对地层的研究原理,在田野考古发掘中科学地取得研究资料的方法,也是考古研究中最基础的方法之一。
文化层形成的基本原理。 地层层序律——新的再上,老的在下。
1.文化区。 考古学文化分布地理空间范围。 考古学文化区的划分,主要是依据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对有关遗迹、义务的研究而确定的。
2.文化系统。 文化系统,即文化发展系统,只得是考古学文化的纵向发展过程。一个文化发展系统,一般是由若干有纵向发展关系的考古学文化构成。
3.文化类型。 在一个考古学文化分布区域内,往往由于微环境条件的差异和邻近其他文化的影响,同一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遗存在主体因素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又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差别。一种考古学文化的分布区域内,可分为若干个文化类型。
考古类型学的原理。人类社会是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各种文化因素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器物的形态也常常随之改变。因此,器物形态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变化性则是绝对的;器物形态既具有历史阶段的稳定性,又具有明显的时代与文化特色。考古类型学依据器物形态特征及其变化研究其演变的规律,进而判定遗迹、遗物的相对年代,确定与区分不同的考古学文化。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主演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这里指的实物资料,一般应是古代人类有意识加工过的人工制品。如工具、武器、用品等,或是人类修造的房屋、坟墓、城堡等建筑等。若是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物,则必须确定其与人类活动有关,或是能够反映人类的活动。如用于修筑房屋用的自然石块和采集渔猎活动所遗留的动植物遗存等,这些也属于考古学研究对象。
(2)、器物的分型。 类之下次一级分类单位,是对某一形态器物共性的概括,主要依据器物形态进行划分。不同形态的器物,可能各有各的源流,各有各的演变过程,故型是对一类有演变序列的器物的总的特征的概括。 型别号一般用大写拉丁字母A,B,C……表示,如A型鼎、B型鼎等。有时为了充分表达器物形态变化成次,形之下还可再分亚型,亚型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如Aa型鼎,Ab型鼎等。
年代测定方法表:
断代技术
样品物质
测年范围
放射性碳素(碳-14)
六分法:三分法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分:旧石器时代(英。约翰.卢伯克)——中石器时代(英。艾伦.布朗)——新石器时代(英。约翰.卢伯克)——铜石并用时代(意。G.基耶里克)——青铜器时代——早期铁器时代。
考古学笔记2(2009-02-17 19:17:35)标签:杂谈 分类:生活的思想
《中国考古学通论》笔记二
(3)、共存关系。 在上述地层关系中,每一地层或遗迹单位(如一座墓葬、一座窖穴、一座房基等)中包含的各种遗物,构成了共存关系。凡属有共存关系的遗物,从地层学角度来看,它们的年代可视为是同时的。
二、考古类型学
考古类型学的基本概念。 借用生物进化论和生物分类的原理,对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遗迹。进行科学地整理、分类分析、比较研究的方法。当然,考古学中的类型学并非是生物学类型学的简单搬用,而是有着自身的特点。为区别起见,一般称为“考古类型学”,也叫“标型学”或“器物形态学”。
文化层的划分。 主要依据土质、土色、包含物和遗迹现象划分地层。
地层关系。
(1)、叠压关系。 是指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文化堆积自上而下依次叠压而形成的地层关系,在这一地层关系中,叠压者及包含物要晚于被叠压者。
Hale Waihona Puke (2)、打破关系。 指的是晚期人类活动遗迹打破早期的地层或建设而形成的地层关系。在这一地层关系中,作为打破者的年代要晚于被打破者,打破者之中包含的遗迹年代一般也应晚于被打破者。
(3)、器物的分式。 式是型之下的次一级分类单位,每一型器物依其形态演变过程中阶段性变化,选出从早到晚各个阶段的标准器,型分为若干式,代表这一器物各个演化阶段的特征。 式别号用I.II.III…..表示。如I式瓶、II式鼎等。
4.器物组合与分期
三、考古区系类型论。 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论。 区系类型的研究是建立在考古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宏观地进行遗址间、文化间、文化系统间比较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目的在于建立史前文化发展的基本时空框架体系。
三、考古学年代与分期。
年代的基本概念
相对年代:指遗迹、遗物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以及文化遗存先后时序的年代。如“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仰韶文化早期”、“商代后期”。 断定相对年代主要依靠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的方法。
绝对年代:指遗迹、遗物做成的具体时间。 断定绝对年代的方法,在历史时期的考古学领域,主要依靠文献记载、年历学和各种有纪年文字的遗物;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期,则主要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中的测年技术与方法。
分期方法。
二分法:以文字记载的有无为标志,将人类文化史分为“史前时期”和“历史时期”两大发展阶段的分期法。
三分法: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Thomsen,1788---1865)依据馆藏古物的分类,提出欧洲史前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被称为“三期说”: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
4.考古分期。是运用地层学和类型学,对考古文化遗存进行发展阶段划分的考古研究方法。作法是,在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对早晚不同的典型出土物进行类型排比,如不同层位的主要遗迹遗物显示出阶段性变化 ,便可将这 些层位的遗存划分为不同的“期”。通常以早、中、晚或序数对各期加以区分 ,如早期 、中期、晚期,一期、二期、三期。考古分期具有不同的层次,可对某一遗址分期,对某一墓地分期,也可对某一考古学文化分期,对某一类器物分期。
1.遗物。 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具有可移动性的器物。 遗物一般以器物的原料或用途功能进行分类。如以器物的原料可分为木器、石器、玉器、陶器、骨器等;以用途或功能可分为工具、武器、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
2.遗迹。古代人类活动而遗留下来的具有不可移动性的迹象。 遗迹一般依据其功能或用途分类并命名,如储物的窖穴、埋葬死者的墓穴、房屋废弃后的基址、防御性的城墙或壕沟、汲水的井等。一般遗迹中,均包含有数量不等的遗物。这些遗物有些是当时人们无意识地丢弃的,如在废弃的窖穴或壕沟中倾倒的生活垃圾和破损的陶器、工具等。有些则是人们有意识地放入的,如墓葬中的随葬品等。
3.考古学的定义。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