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均速度典型例题
测量平均速度测试题(附答案)
![测量平均速度测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790457d0d233d4b04e69c8.png)
测量平均速度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每空5 分,共20 分)1、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是20m/s的是()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C.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 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2、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7所示。
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cm/sB.9cm/sC.8cm/sD.7cm/s3、关于平均速度,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平均速度就是物体在各处运动速度的平均值B.在相同路程内,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则平均速度越大C.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内,平均速度有可能相同4、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0 ~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C.2s~5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2 mD.5s~7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6 m二、实验,探究题(每空4 分,共80 分)5、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估测、粗测是日常生活、生产中经常使用的测长度的方法.小伟同学的家距学校约1.5km 的路程.请你写出粗测这段路程的两种方法.6、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规格不同的各种蚊香。
有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假设蚊香燃烧的快慢是相同的)。
要求:(1)你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
(2)请设计一张表格记录实验需要测量的数据。
7、某班同学进行“测量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你认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和。
(2)你选用的主要实验器材是:手表、。
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习题带答案 (1)
![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习题带答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4d906f0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c.png)
1.4测量平均速度一、多选题1.如图是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某一小球在水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
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 ,闪光灯每隔Δt 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
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小球从A 位置到D 位置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B .小球从B 位置到D 位置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C .小球从A 位置到C 位置的平均速度为3Δa tD .小球通过B 点时的瞬间速度为Δat2.在校田径运动会100m 决赛中,前30m 小明落后于小亮,后70m 小明加速冲刺超过了小亮领先到达终点,关于这次决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前30m ,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亮的平均速度小B .前30m ,小明的平均速度与小亮的平均速度相等C .100m 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亮的平均速度大D .100m 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亮的平均速度小3.兔子和乌龟看完师大一中的运动会深受启发,打算上演一场2020版龟兔赛跑,兔子与乌龟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兔子与乌龟是同时、同地出发的B .兔子比乌龟先到达终点C .在0至t 6时间内兔子与乌龟的平均速度相同D .在0至t 6时间内兔子与乌龟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单选题4.某学生60m赛跑的成绩是9s,如果他在前30m的速度为6m/s,到达终点冲刺的速度为8m/s,那么,他在后30m的平均速度是()A.3.3m/s B.7m/s C.7.5m/s D.8m/s5.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同一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
关于小球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在AE两点间做匀速直线运动B.小球在AE两点间做变速直线运动C.小球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BC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D.小球在DE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6.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
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自由运动到达B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习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d4f0d8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7a.png)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01 知识管理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利用公式_______ 计算.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小车、______ 、_______ 、金属片等.实验方法:利用刻度尺测出物体所通过的______ ,利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______ ,则可利用公式_______ 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注意:斜面的坡度应该小一些.斜坡坡度越大,小车的速度越快,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短,越不易计时,测量时间时的误差就越大,所以为了减小误差,应该减小斜面的坡度.02 基础题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在AB、BC和A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是v AB、V BC和v A c,由图可知()A,v AB最大B・7最大 C.V AC最大D, %、%和% 一样大2.高速公路上为避免发生汽车追尾事故,有关部门在路边竖立了距离确认牌.从确认牌开始,沿路分别竖有50 m、100 m、200 m标志牌.小明为了估测所乘汽车的速度,他用手表测出汽车从确认牌开始到200 m标志牌的时间为8 s,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A,6.25 m/s B,12.5 m/s C,25 m/s D,25 km/h3.(北京中考)如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 s.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m/s.该水滴下落过程是(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4.(眉山中考)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如图乙所示),则小车通过的路程为cm,该段路程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 m/s.5.如图,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 进行测量的.(2)斜面的作用是使小车获得下滑动力加速下滑;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___ (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中表每格为1 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03 中档题6.(南通中考)一辆普通家用轿车的长约为教室长度的一半.如图是某家用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过程中,用相机每隔0.5 s曝光一次得到的照片.拍照过程中,轿车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A.30 km/h B.60 km/h C.90 km/h D.120 km/h7.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记录了小车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 0〜7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 m/sB.0〜5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 m/sC. 5〜7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 m/sD.2〜5 s内,小车运动了 2米第7题图第8题图8.如图是用照相机拍摄的某一小球在水中下落过程中某段时间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10 cm,闪光灯每隔0.2 s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由照片可知,小球从A位置下落到 B位置做___ (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为____ m/s.9.为了参加首届动物奥林匹克运动会,猎豹正在进行刻苦地训练,他报的项目是400米短跑,为了尽可能发挥到最好的程度,他命令一只山羊准备场地并帮助测出全程前200 m、后200 m的平均速度,那么:A s xB s2C(1)山羊应该选取的测量工具是: .(2)如图,则前200 m、后200 m、全程中的平均速度分别为m/s、m/s、_______ m/s.(3)试分析这三种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及其原因:10.(乌鲁木齐中考)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 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 cm)、秒表、木块.(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 ___ (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 (填“大”或“小”).(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m/s.(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 _____ 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11.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从A 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5从A点开始的路程s/cm 0 4.00 16.00 36.00 64.00 100.00相应的平均速度v/(cm・s-1) / 4 8 12 16 20(1)小物块5 s内的平均速度为 cm/s.(2)物块做_______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3)实验前,小萌对物块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可能猜想:①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②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③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④物块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______ (选填序号),并推测: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 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cm.04 拓展题)12.图甲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铅笔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乙是老师的改进实验:将一小块含铁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端的小磁铁,小重物开始下落,分别测得小重物到达15厘米、30厘米、45厘米处所用的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距离/厘米15 30 45一—一一一一时间/秒,“实验次数_ ___-一一二二二三》1 1.00 1.92 2.822 0.99 1.94 2.803 0.96 1.90 2.78(1)分析表中数据(不考虑实验误差),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是”(填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2)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采用了下列两种计算方法:s 0.45 米方法1:v—12.82秒_s_ 0.15米(0.30—0.米)米(0.45—0.30)米方法2:v=t=[1.00秒+(1.92 — 1.00)秒十(2.82 — 1.92)秒]以上两种计算方法正确的是______ .(3)在甲实验中,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4)与甲实验相比,乙实验具有能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便于观察实验过程等优点,但还有继续改进之处,你的改进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参考答案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管理 ssv=S亥腹尺停表路程时间v=S tt基础题s1. B2.C3.20.0 1变速直线4.64.00 0.025.(1)v=; (2)小便于计时,测量时间的误 t差较小 (3)0.12 小于中档题6.B7.B8.减速 0.59.(1)皮卷尺,停表 (2)40 50 44.4 (3)前半段平均速度小,后半段平均速度大,全程平均速度处于二者之间,这是因为全程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10.(1)时间⑵大大(3)0.25 (4)7 11.(1)20 ⑵变速⑶②③144拓展题12.(1)不是 (2)方法1 (3)增大纸板倾斜角度 (4)增加玻璃管的长度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甲乙两物质密度之比是4: 1,用甲乙分别制作了质量、体积均不相等的两个正方体A、B, A、B的质量之比为3:4,边长之比为1:2,则可以判断A.A物体一定为空心B.B物体一定为空心C.A、B均不可能为空心D.A、B空心与否均不能判断2.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大B.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大C.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大D.甲的密度为0.5X103kg/m3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情景,下列有关设计和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装置的应用是照相机B.若只将光屏和蜡烛互换后,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C.若在透镜前佩戴一个近视眼镜,保持光屏不动将蜡烛靠近透镜后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D.烛焰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以速度v从1.2f处匀速运动到1.9f处(f为焦距),这段时间内像移动的速度为v',贝U v'>v4.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正确的是zznQ甲乙丙丁A.甲乙B.甲丙C.乙丙口.丙丁 5.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等.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紫外线B.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红外线C.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D.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 6.下列实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变弯”了 B.湖边垂柳在湖面形成美丽的倒影C.人在路灯下行走,地面上会出现人的影子D.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间隙,在地面形成圆斑7.“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1-4 测量平均速度(专题训练)【四大题型】(原卷版)
![1-4 测量平均速度(专题训练)【四大题型】(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137a5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6.png)
1.4 测量平均速度(专题训练)【四大题型】【题型1 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题型2 测量平均速度的其他方式】. (5)【题型3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8)【题型4 平均速度的计算】 (12)【题型1 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1.(2023•高新区模拟)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实验中,小枫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用来测量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的平均速度,把斜面的右端用木块垫起,已知斜面AC的长度为120cm,B点是斜面AC的中点;实验时,将小车放置在斜面A点,松手后,小车依次通过A、B、C三点的时间(停表每格为1s)如图所示,在小车下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金属片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AC段的平均速度C.为了便于计时,只需将木块向斜面左端移动一点D.测量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应将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2.(2022秋•济阳区期末)如图,“探究小车从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的实验,下列做法中,能有效减少时间测量误差的是()A.将斜面等分成更多段B.适当减小斜面的高度C.换用质量更大的小车D.听到撞击挡板声停表3.(2022秋•如皋市期末)(多选)小明同学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上的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
秒表显示格式为“时:分: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AC段的路程为90cmB.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40m/sC.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该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D.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图2中能反映图中小车运动情况的是图B 4.(2022秋•武侯区期末)如图所示,在用斜面和木块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时,将带刻度的木板一端垫高做成斜面,小明用频闪照相机记录了木块沿斜面下滑的运动过程。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8235df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02.png)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架解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间接法):1.实验原理:tS v;2.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小车、斜面、挡板; 3.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 1;(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 1;(3)根据测得的S 1和t 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4)将挡板移至S 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4.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例题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端A 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 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小车在下落的过程中,受 (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作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 ;(3)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 (选填“大”或“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 。
(5)如果在实验中,先释放了小车,才开始计时,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v=st;(2)非平衡力;0.72;(3)小于;(4)小;时间;(5)偏大。
【解析】解:(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该实验的原理是v=st;(2)由题意可知,小车是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而且运动过程中没有维持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小车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故小车不是受平衡力的作用;由图示知,小车通过的全部路程为0.5m+0.5m=1.0m,所用的时间为5秒,所以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 =1m5s=0.2m/s=0.72km/h;(3)由图示知,上半程和下半程的路程都是0.5m,但通过上半程所用的时间为3s,下半程所用时间为2s,所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并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测出的时间误差较小。
测量平均速度 典型例题(精选、)
![测量平均速度 典型例题(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8bf9b3af0242a8956aece42e.png)
xxxXXXXX学校XXXX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XXX年级xx班级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题号一、实验,探究题二、填空题三、多项选择四、选择题总分得分一、实验,探究题(每空?分,共?分)1、如图,是一次测量玩具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2)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请你根据图中表针的位置,读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并填入表中(停表每格为0.2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m/s.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30cm t1=0.6s 0.5m/ss2=15cm t2=(3)分析实验数据,你认为在从斜面上滑下的过程中,小车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2、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 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评卷人得分(2)通过分析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与挡片撞击前)小车的动能,机械能(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不计摩擦).(3)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S AB是dm(分米),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 AC是m/s;(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时间偏.3、学习速度时,小明在课上测量了纸锥下落的速度.(1)为了完成这个实验要用到两种测量工具,它们是和.(2)实验时小明所在小组将纸锥从课桌高度落到地上,发现它落地所需时间很短,很难测量准确.请你帮他们想个解决的办法:.(写出一个)(3)小明与其它小组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速度不同.①请你猜想影响纸锥下落速度的因素可能是(写出一个).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4)小明所在小组继续研究小球在水中的下落运动情况,他们用照相机拍摄了一张小球下落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知背景墙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正确的是①小球从A点到B点的运动是加速运动②小球从B点到D点的运动是加速运动③小球从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④小球通过C点时的速度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4、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路程s AB= cm,如果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 cm/s.(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记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理由是:.5、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实验中要使斜面坡度较小,是为了;(2)小车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为cm/s,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为cm/s;(3)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6、 (2015·乌鲁木齐)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 cm ,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 cm)、秒表、木块.(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 s ,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________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7、如图24所示,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形。
完整版)平均速度练习题
![完整版)平均速度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6e9f04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68.png)
完整版)平均速度练习题度为50千米/时,回程应以多少速度行驶?例1:一名驾驶员驾车前往某地,往返总路程为180千米。
在去___,他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90千米,而在回程中,他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行驶。
求这名驾驶员往返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因此我们需要先求出总时间。
在去程中,驾驶员行驶了90千米,需要的时间为90÷30=3小时。
在回程中,驾驶员行驶了90千米,需要的时间为90÷45=2小时。
因此,往返总时间为3+2=5小时。
往返总路程为180千米,因此平均速度为180÷5=36(千米/小时)。
例2:一名运动员进行爬山训练,从A地出发,上山路长30千米,每小时行3千米,爬到山顶后,沿原路下山,下山每小时行6千米。
求这位运动员上山和下山的平均速度。
解:同样地,我们需要先求出上山和下山的时间。
上山需要的时间为30÷3=10小时,下山需要的时间为30÷6=5小时。
因此,往返总时间为10+5=15小时。
往返总路程为60千米,因此平均速度为60÷15=4(千米/小时)。
因为上山和下山的路程相等,所以上山和下山的平均速度都是4(千米/小时)。
例3:一座桥需要先上坡,再走一段平路,最后下坡。
上坡、平路和下坡的路程相等,都是60米。
某人骑车过桥时,上坡、平路和下坡的速度分别为每秒4米、6米和8米。
求他过桥的平均速度。
解:因为上坡、平路和下坡的路程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将它们的速度平均起来,得到总速度为(4+6+8)÷3=6(米/秒)。
因此,过桥的总时间为60÷6=10秒。
过桥的总路程为180米,因此平均速度为180÷10=18(米/秒)。
例4: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到300千米以外的乙地去,前120千米的平均速度为40千米/时。
要想使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50千米/时,剩下的路程应以什么速度行驶?解:设剩下的路程为x千米,那么总路程为120+x千米。
测量平均速度 习题(含答案)
![测量平均速度 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7401c5102de2bd9605886f.png)
答案: ; 。
12.两名同学在周长为 的圆形冰面上一起进行溜冰活动,活动规则如下:两人必须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圆形跑道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由于两人出发速度不同,速度大的同学超出一圈追上速度小的学生时向前推一把,于是双方正好“互换速度”;原先速度小的同学由于速度变大,从而会超出后面的同学一圈,此时也向前推一把,双方再次“互换速度”……,当双方都完成了活动规定要滑的圈数,最后到达终点的同学所用的时间将记为该组的成绩.假设这两名同学的出发速度分别为 米/秒和 米/秒,并且规定每人都要完成 米,则该组同学的成绩为多少秒?
D、由图象可看出:经过5s,甲车的路程是3.0m,乙车的路程是1.0m,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同,则两车相距3.0m-1.0m=2.0m,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反,则两车相距3.0m+1.0m=4.0m,故D错误。
故选C。
3.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C.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东运动
D.经过4s,甲乙相距8m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由图象知,甲和乙的s−t图线都是正比例图线,它们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由图知,相同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所以乙的速度大于甲,故B正确;CD、两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知,4s时间甲车路程为s甲=4m,乙车路程为s乙=12m,甲车在乙车的后方s=s甲−s乙=12m−4m=8m处,所以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故C错误,D正确。故选C.
专题01 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题(解析版)
![专题01 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c4784009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5.png)
【解析】
(1)设全程路程为L,则小车运动的距离sAC=L,sAB=L/2
由题知,所用的时间tAC=2.6s,tAB=t2=1.8s,
则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vAB=sAB/tAB=L/2/1.8=L/3.6
小车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vAC=L/2.6
(2)将金属片放于B处固定,重复步骤上述过程,进行第二次测量,同时将AB之间的s2、t2和计算出的v2记于表格。
(3)利用s1-s2=s3,t1-t2=t3,算出BC之间的s3、t3,再用v3=s3/t3算出v3记于表格。
(4)比较v1、v2、v3的大小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5)收拾整理器材。
6.记录数据表格和结论;
(3)经测量,S1=0.9m,S2=0.4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
则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是m/s。
【答案】(1)刻度尺;(2)较小;(3)0.5。
【解析】
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距离,题目中已经给出了秒表,因此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时间偏________.
【答案】(1)v=s/t(2)不是 (3)4.00 0.5 0.3 (4)大
【解析】(1)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是v=s/t。
(2)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在相等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不等,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由静止开始下滑.
(4)vBCvAC(填“>”、“<”或“=”)
有关实验 测平均速度例题
![有关实验 测平均速度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747aebe981c758f5f61f67b6.png)
有关实验测平均速度例题【例1】图1所示是一位学生测小球从斜面滚下的平均速度实验图。
B是斜面AC的中点。
用刻度尺量得S AB=42cm,上方表内一格代表1s,指针转动未超过一圈。
请在图下方的实验表格内填好应填的数据。
【分析】从图上看出小球从A→B用时4s,从A→C用时7s,从B→C 用时3s。
间距分别是42cm,84cm,42cm。
用对应的距离除以对应的时间,即可得相应的平均速度。
【解答】如下表中所示【说明】各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不一样,这就是变速运动的特征,也进一步说明,变速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时间内才有意义。
【例2】设计一个实验,粗略地测出学生从家到校的平均速度。
写明所需器材、实验步骤及计算关系式。
【分析】一般情况下,从家里到学校都有一定的路程,因此必须用“以少测多”的方法来测距离,并尽量保持走路步伐一致。
运动时间可借助手表来测定。
【解答】(1)实验所需器材为米尺、手表。
(2)测一步的长度l;保持步伐一致,数出从家到校的步数n,同时记录整个步行的时间t.【例3】小红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得到下列数据,但因钢笔漏水,不慎将实验报告弄脏,一些数据看不清了,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路程(米)运动时间(秒)平均速度()全程s1=1.2 t1=8 v1=前半段路程s2=0.6 t2= v2=后半段路程s3=s1-s2= t3= =3 v3=【分析】这类“综合填充”,类似于外语的“完形填空”,要求比较高,要小心审题,认真辨析。
如本题中“v3=”一格中,是否能够仿照“s3=s1-s2”,补充上“v3=v1-v2”?万万不能!物理公式的背后都有各自道理——物理规律。
平均速度必须用速度公式v=s/t求出,v3既不等【解答】见下表。
测量平均速度(精选练习)【解析版】
![测量平均速度(精选练习)【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f1ddca4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02.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精选练习一、夯实基础1.如图所示,记录了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情况,该小汽车做的是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
【答案】变速,13.5。
【解析】该小汽车在每1min 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v =s t = 3240m 240s =13.5m/s 。
2.小聪坐在一辆行驶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上,车运动的快慢是变化的,小聪用手表计时t 是3min ,还知道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s 为2.7km ,则s t=_____km/h=_____m/s ,这个物理量反映了车在这段时间内的_____。
【答案】54,15,平均速度是15m/s 。
【解析】 s t = 2.7km 3h/60 =54km/h=5400m 3600s =15m/s这个物理量反映了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15m/s 。
3.我国高速路网全面推行区间测速以来,车辆超速行驶,得到了一定遏制。
一辆小汽车进入测速路段后,乘客发现测速提示牌往后退,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测速设备测得小汽车在通过9.45km 的测速区间用时270s ,其平均速度为______km/h ,根据该路段限速100km/h 的规定,该车驾驶员______(是/否)受到了相应处罚。
【答案】汽车,126,是。
【解析】以汽车或自己为参照物,测速提示牌相对于汽车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是运动的。
平均速度为v = s t = 9.45k m 270h/3600 =126km/h因为该路段限速100km/h ,小汽车的速度大于限速,所以该车驾驶员是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4.关于平均速度,以下几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 .平均速度表示的是物体在每时每刻的速度C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D .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答案】C【解析】选项A 、C 、D :平均速度是指一个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不是多个物体,平均速度也不是速度的平均值,故A 、D 错误,C 正确;选项B :平均速度不是物体经过某瞬间的速度,故B 也错误。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5c80d9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e.png)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在科学和物理学中,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移动的总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测量平均速度是一个基本的物理实验和数学运算,对于理解运动和速度的概念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测量平均速度的练习题,帮助读者巩固和应用这一概念。
练习题1:一辆汽车在1小时内行驶了80公里,求其平均速度。
解答: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移动的总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汽车在1小时内行驶了80公里,因此其平均速度为80公里/小时。
练习题2:某人骑自行车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从A地向B地行驶,经过2小时到达。
然后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从B地返回A地,经过3小时到达。
求整个行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在此题中,我们需要考虑整个行程的总时间和总距离。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自行车以20公里/小时的速度从A地到B地行驶,用时2小时,所以总距离为20公里/小时 * 2小时 = 40公里。
然后以15公里/小时的速度从B地返回A地,用时3小时,所以返回的总距离为15公里/小时 * 3小时 = 45公里。
整个行程的总距离为40公里 + 45公里 = 85公里。
总时间为2小时 + 3小时 = 5小时。
因此,整个行程的平均速度为85公里/5小时 = 17公里/小时。
练习题3:一辆汽车以4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了2小时后,由于故障减速在1小时内行驶了20公里,求这段行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在此题中,我们需要根据行驶的距离和耗时来计算平均速度。
汽车以4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了2小时,所以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距离为40公里/小时 * 2小时 = 80公里。
然后由于故障减速,在1小时内行驶了20公里。
所以整段行程的总距离为80公里 + 20公里 = 100公里。
总时间为2小时 + 1小时 = 3小时。
因此,这段行程的平均速度为100公里/3小时≈ 33.33公里/小时。
练习题4:一架飞机以每小时600公里的速度从A地向B地飞行,用时4小时到达。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练习题)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13f9cc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3.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162) 1.如图所示是拍摄的苹果下落过程中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m/s。
2.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通过10m、20m、30m、40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中。
根据上面数据,计算出王军同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是m/s。
(2)从10m到20m处的平均速度是m/s。
3.同学们用如图甲所示的玻璃管做了“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和;根据测量数据画出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则气泡上升的速度为cm/s。
4.完成下列问题:(1)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仪器,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由此可知,打点计时器是的仪器。
(填序号)A.记录时间B.测量质量C. 测量力(2)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打点计时器来研究物体的平均速度,得到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则A、C两点间的距离为cm,物体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m/s。
5.如图所示为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按提示描述这两个小球的运动,图中每一个小格的长度为0.2m。
(1)求出小球B在编号3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 B=m/s。
(2)分别求出小球A在编号1至编号3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1=m/s;小球A在编号5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2=m/s。
(3)小球A在编号1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速度逐渐(选填“变大”或“变小”)。
6.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不同规格的各种蚊香。
有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要求:(1)写出所需要的器材。
(2)说明测量方法。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69f0e2029e31433238689373.png)
§1.4测量平均速度1.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
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 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
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明在前50 m-定用了6.25 sB .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C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D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 2.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B .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C .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 .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 物体从A 点出发,途径B 到达C 点,速度由快到慢最后停下,若AB =BC =4m ,通过BC 所用的时间为0.8s ,那么物体从A 到C 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 A.6.5 m/s B.4 m/s C.5 m/sD.以上答案都不可能4.在公路上行驶的大货车与小轿车的速度之比是3:5,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1:3,大货车与小轿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A .9:5B .3:2C .2:3D .5:95.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 内加速到20m/s ,共运动了80m ,该物体在10s 内平均速度是( )A .20m/sB .10m/sC .8m/sD .都不对 6.甲、乙两车分别从P 、Q 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 —t 图像分别如图a 、b 所示,经 过6s 甲、乙相遇。
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 甲、v 乙,P 、Q 间的距离为s ,则( )A .v 甲>v 乙,s =6mB .v 甲>v 乙,s =8mC .v 甲<v 乙,s =6mD .v 甲<v 乙,s =8m/st 0246810122468a甲/ms /s0123456481216b乙7.小高参加学校田径队进行短跑训练,王老师为了帮他进一步提高成绩,对他的百米成绩进行了分析测试.在每隔20m处安排了一个计时员,各计时员在发令员鸣枪时起动秒表,跑经指定位置时按停秒表,他们的读数分别是 2.9s、5.5s、7.9、10.7s、12.8s.通过这些数据可知道:(1)小高跑100 m的平均速度是;(2)小高在第个20m速度最快,平均速度是;(3)小高在哪几个阶段的速度低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了提高成绩,你对他有什么建议?8.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先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0m,接着又以2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了300m,则该汽车在这400m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多少?9.一列火车长100m,以30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200m的桥,需要多长时间?10.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4 s内通过24 m的路程,它继续运动10 s,则它的速度是多少m/s?,在这14s内运动的总路程是多少m/s?11.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求;前10min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12.工程上常用爆破的方法开山劈岭,设用一条96cm长的引火线来点燃炸药,引火线燃烧速度是0.8cm/s,点燃引火线后,人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炸药爆炸前跑到离点火处500m远的安全地带?13.在一次施工爆破中,导火索长40cm,导火索燃烧速度是0.8cm/s,爆破者要安全跑出150m的危险区,至少要用多大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 习题(含参考答案)
![测量平均速度 习题(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44387e767f5acfa1c7cd87.png)
测量平均速度习题(含答案)一、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120.0分)O点后开点运动到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或“较(3)V.? ? ?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是“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________cm,t BC=________s,V AC=________m/s(小数点后保留两位小数)。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___(填“大”或“小”)。
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1? ? ? ? ?5.????” (.(2),把s1和中.(4)根据s1、t1,利用公式算出全程的平均速度v1填在表格中.(5)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一半处,算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填在表格中.(6)测出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距离s2所用时间t2,算出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填在表格中.(7)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_________的坡度(选填“大”或“小”).使时间便于测量.6.???7.???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8.???(2)9.???(2)。
(310.???,底端有(1)时造成(2(填“大”或“小”).(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_________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1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____.若秒表每格为1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12.???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
专题 测量平均速度【四大题型】-八年级物理上册举一反三系列(人教版)(原卷版)
![专题 测量平均速度【四大题型】-八年级物理上册举一反三系列(人教版)(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147e0cf8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e.png)
专题1.4 测量平均速度【四大题型】【人教版】【题型1 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器材与步骤】 (1)【题型2 图像计算平均速度的大小】 (2)【题型3 测量平均速度的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4)【题型4 综合与探究】 (5)【知识点1 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器材与步骤】【题型1 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器材与步骤】【例1】(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题)无风的天气,小虹和同学一起用机械停表和刻度尺测量乒乓球下落的平均速度,他们让乒乓球从三楼由静止竖直落到地面。
对于实验有关的操作和分析,正确的是()A.该实验很简单,不必注意操作的安全B.选择量程为1米的刻度尺来测量路程C.使用停表前,要先观察停表是否调零D.所测速度表示乒乓球每一时刻的快慢【变式1-1】(2022·贵州·仁怀市周林学校八年级开学考试)关于测“平均速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为便于测量时间,应保持斜面较缓的坡度B.用刻度尺和秒表一起测量出物体的速度,用到了等效替代法C.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D.用svt算出的平均速度,可以粗略表示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变式1-2】(2022·北京大兴·八年级期末)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从A运动到B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实验中用刻度尺测量斜面AB之间的长度,用停表测量小车从A运动到B 的时间。
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车还未到达A处时就开始计时,将使测量的速度偏大B.小车还未到达B处时就停止计时,将使测量的速度偏小C.增大AB间的距离,将使测量的误差增大D.适当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有利于减小测量误差【变式1-3】(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小丽要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如图所示,她要测量小车从A滑到C的过程中,小车通过AB、BC、AC段的平均速度(B为中点),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测量平均速度习题
![测量平均速度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09dd0b7c77da26925c5b066.png)
本章测试B组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1.2003年8月10日,第8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200m短跑决赛中,美国选手琼斯荣获冠军,这表明在比赛全过程中:()A.琼斯用的时间最短 B.琼斯跑的路程最长C.琼斯平均速度最大 D.琼斯始终一马当先2.为了实现全球快速、简捷地通信,人类发射了各种各样的通信卫星,同步通信卫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同步通信卫星:()A.在高空静止不动 B. 相对于地球静止C.相对于月亮静止 D.相对于太阳静止3.在公路上行驶的大货车与小轿车的速度之比是3:5,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1:3,大货车与小轿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9:5 B.3:2 C.2:3 D.5:94.下列物体运动速度最大的是()A.百米世界纪录是9.84s.B.手扶拖拉机每分钟行驶300m.C.某学生骑车速度20km/h.D.城区汽车10min行驶6km5.判断下述几个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 )A、太阳从东方升起B、月亮躲进云里C、客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D、飞机里的飞行员看到大地向北运动6.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跑前24m用了4s,跑完100m用了12s,该同学百米跑的平均速度是()A、6m/s;B、8. 3m/s;C、7. 15m/s;D、7.75m/s.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根据v=s/t可知,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B、根据v=s/t可知,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速度越大C、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D、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速度越大8.袋鼠妈妈把小袋鼠放在育儿袋中后,在草地上跃进.相对于______,它们都在运动,相对于______,小袋鼠是静止的.9.如图,司机小李看到路旁路牌标志,标志中的“40”表示,则小李由此处到图中路牌标志地点最快需要小时.10.钢球沿20m长的斜面滚下后,又在水平地面上滚动25m距离才停止.钢球在斜面和地面上滚动时间分别是5s和10s,则钢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在水平地面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在整个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11.教室的长度为10m,开班会时坐在后排的小刚走到讲台上去做演讲,他走到讲台大约需要 s.12.交通部规定: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速度不得超过120km/h.在京昌高速路上值勤的交通警察拦住了一辆正在超速行驶的汽车.交警对司机敬礼后说:“您的车速超过了120公里每小时的限制-------”,还没等交警说完,车内一位小朋友抢先说到:“我们只开了几分钟,既不到1小时,更不到120公里,我们没有违反规定啊”.如果你是那位交通警察,你该怎样向小朋友解释呢?13.运动会进行100m决赛时,同学们测量了运动员到达距离起点20m、80m、100m时各自所用的时间.其中三名同学的时间如表格所示.果填入其中(不要求有计算过程).14.研究蚂蚁爬行的平均速度(1) 问题的提出.蚂蚁在爬行过程中时快时慢、爬爬停停,爬行路线也很复杂,看似毫无规则,但可通过测定平均速度来粗略描述它爬行的快慢.在此基础上,可以在施放食物引诱后,测出蚂蚁抵达食物的时间,由s=vt , 从而确定蚁巢在多远处.(2) 研究方案一.研究器材:透明塑料管、尺、停表.选择不同的几只蚂蚁测试,求出v.此外还可研究在有食物引诱与无食物引诱情况下平均速度的不同,分别作记载.(3) 研究方案二.在自由爬行状态下研究蚂蚁爬行的平均速度.建议组成小组,共同设计测量爬行轨迹的最佳方案,求出平均速度,且与方案一作比较.(4) 研究方案三.“热锅上的蚂蚁”, 在一端加热的金属杆上,研究蚂蚁逃生的平均速度.(5) 写出实验报告.(除了对结果作出报告之外,还应总结研究方法、感受,以及此项研究有什么实际意义,包括其拓展应用)15.野兔在草地上以18m/s的速度向前方50m处的树洞奔逃,秃鹰在野兔后方110m处以45m/s 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问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要求至少两种方法)参考答案:1、AC2、B3、D4、A5、A6、B7、CD8、地面袋鼠妈妈9、该路段汽车最高速度不能超过40km/h或该路段限速40km/h;0.2 10、4,2.5,3 11、8s,12、限速120km/h是指汽车在任何时刻或任何位置的瞬时速度都不能超过120km/h,而与汽车实际行驶的时间多少或路程的长短无关.13.14.略15.方法一、野兔逃进树洞需用时间:t1=s1/v1=50m/18m/s=2.8s秃鹰追上野兔所用时间:t2=(s2+s1)/v2=(110m+50m)/45m/s=3.5st2>t1,所以秃鹰不能追上野兔.方法二、秃鹰在2.8s内飞行的路程:s3=v2t1=45m/s×2.8s=126m<(110m+50m)=160m 所以秃鹰追不上野兔.方法三、秃鹰要追上野兔,最小的速度为:v3=(s1+s2)/t1=(110m+50m)/2.8s=57.1m/sv2<v3,所以秃鹰追不上野兔.。
平均速度例题
![平均速度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af7c2a8b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b.png)
1、一辆车从A地到B地,前一半路程以60km/h的速度行驶,后一半路程以40km/h的速度行驶,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 48km/hB. 50km/hC. 52km/hD. 54km/h(答案)A2、小明跑步上学,前一半时间以5m/s的速度,后一半时间以4m/s的速度,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 4.5m/sB. 4.4m/sC. 4.6m/sD. 4.8m/s(答案)B3、一艘船从港口出发,先以20km/h的速度逆流而上,后以30km/h的速度顺流而下,若水流速度为5km/h,则船的全程平均速度为:A. 24km/hB. 25km/hC. 26km/hD. 27km/h(答案)B4、小李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前半段路程以12km/h的速度,后半段路程以18km/h的速度,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 14km/hB. 15km/hC. 16km/hD. 17km/h(答案)B5、一列火车从甲站到乙站,前半段时间以60km/h的速度行驶,后半段时间以90km/h的速度行驶,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 72km/hB. 75km/hC. 78km/hD. 80km/h(答案)B6、小张开车从城市A到城市B,前三分之一路程以80km/h的速度,后三分之二路程以60km/h的速度,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 68km/hB. 69km/hC. 70km/hD. 71km/h(答案)B7、飞机从机场起飞,先以200km/h的速度爬升,后以500km/h的速度巡航,若爬升和巡航时间相等,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 300km/hB. 320km/hC. 350km/hD. 380km/h(答案)C8、小王从家出发去图书馆,前一半路程步行速度为4km/h,后一半路程骑自行车速度为12km/h,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 6km/hB. 7km/hC. 8km/hD. 9km/h(答案)A9、一艘潜艇从海面下潜,先以10m/s的速度下潜,后以20m/s的速度上浮,若下潜和上浮的距离相等,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 12m/sB. 14m/sC. 16m/sD. 18m/s(答案)B10、小赵从山脚爬到山顶,再以相同的路径下山,上山速度为2km/h,下山速度为4km/h,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 2.4km/hB. 2.6km/hC. 2.8km/hD. 3.2km/h(答案)C。
平均速度的例子
![平均速度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77edf09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62.png)
平均速度的例子平均速度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所覆盖的距离与时间的比值,通常用于描述物体或人的运动速度。
下面将给出十个关于平均速度的例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1. 早上7点,小明从家里骑自行车去上学,全程10公里,用时30分钟。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小明的平均速度是20公里/小时。
2. 一辆汽车行驶了240公里,用时4小时。
求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60公里/小时。
3. 一架飞机从A地飞往B地,全程1000公里,用时2小时。
飞机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飞机的平均速度是500公里/小时。
4. 一名长跑运动员参加了一场马拉松比赛,全程42.195公里,用时3小时30分钟。
这名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这名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是12.055公里/小时。
5. 一辆货车从工厂出发,行驶了200公里,用时4小时。
后来又行驶了100公里,用时2小时。
整个行程中货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货车的平均速度是33.33公里/小时。
6. 一只蜗牛从A地爬到B地,全程10米,用时2小时。
蜗牛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蜗牛的平均速度是0.00556米/秒。
7. 一名游泳运动员在50米短池中游完了100米自由泳,用时50秒。
这名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这名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是2米/秒。
8. 一列火车行驶了800公里,用时4小时。
火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火车的平均速度是200公里/小时。
9. 一名自行车手骑行了50公里,用时2小时30分钟。
自行车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自行车手的平均速度是20公里/小时。
10. 一名运动员在马拉松比赛中跑完全程,用时3小时30分钟,平均速度为每小时15公里。
那么这名运动员在第一个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这名运动员在第一个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15公里/小时。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平均速度是通过距离与时间的比值计算出来的。
在不同的情境下,平均速度可以用于描述不同物体或人的运动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XX学校XXXX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XXX年级xx班级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题号一、实验,探究题二、填空题三、多项选择四、选择题总分得分一、实验,探究题(每空?分,共?分)1、如图,是一次测量玩具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2)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请你根据图中表针的位置,读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并填入表中(停表每格为0.2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m/s.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 1=30cm t1=0.6s 0.5m/ss 2=15cm t2=(3)分析实验数据,你认为在从斜面上滑下的过程中,小车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2、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 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通过分析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与挡片撞击前)小车的动能,机械能(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不计摩擦).评卷人得分(3)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S AB是dm(分米),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 AC是m/s;(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时间偏.3、学习速度时,小明在课上测量了纸锥下落的速度.(1)为了完成这个实验要用到两种测量工具,它们是和.(2)实验时小明所在小组将纸锥从课桌高度落到地上,发现它落地所需时间很短,很难测量准确.请你帮他们想个解决的办法:.(写出一个)(3)小明与其它小组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速度不同.①请你猜想影响纸锥下落速度的因素可能是(写出一个).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4)小明所在小组继续研究小球在水中的下落运动情况,他们用照相机拍摄了一张小球下落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知背景墙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正确的是①小球从A点到B点的运动是加速运动②小球从B点到D点的运动是加速运动③小球从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④小球通过C点时的速度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4、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路程s AB= cm,如果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 cm/s.(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记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理由是:.5、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实验中要使斜面坡度较小,是为了;(2)小车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为cm/s,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为cm/s;(3)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6、(2015·乌鲁木齐)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 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 cm)、秒表、木块.(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________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7、如图24所示,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形。
当滑块自顶端A出发开始计时,分别滑至B和斜面底端C时依次停止计时,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
(1)除了数字钟,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
(2)滑块由A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 m/s。
(3)滑块在AB段的平均速度v AB和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的大小关系是。
8、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
则:(1) 实验中测小球滚动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2) 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_______s;(3) 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4) 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________(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5)该实验所用的斜面坡度应_________些较好(选“大”或“小”)9、如图12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和__________;(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__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_____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
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若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s1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
(选填“大”或“小”)10、如图6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的情形.(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2)小车从位置A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为止,通过的距离是 cm;(3)小车从位置A出发开始计时,到位置B时,用时间如数字钟所示,小车从A到B所用时间是 s;(4)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m/s。
图611、某组同学在研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实验装置如上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
(1)该实验的原理公式是,实验时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用测出斜面的长s1=0.90m,又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达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6s,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m/s。
(2) 把金属片移到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处的时间t2=4s,那么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m/s。
(保留两位小数)(3)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路程s3= m,所用时间t3= s,平均速度v3= m/s。
(保留两位小数)(4)根据测量可知,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车做运动。
(5)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各物理量时,为了减小误差,斜面的倾斜度应该适当些,(填“大”或“小”)这样可使小车运动的时间更。
二、填空题(每空? 分,共? 分)12、(2014邵阳19题2分)为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小华坚持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上学途中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倒退,她是以___为参照物;小华的家到学校路程是2 400 m ,如果她用时10 min 到达学校,她骑车的平均速度是___m/s.三、多项选择(每空? 分,共? 分)13、(2015株洲16题3分)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A. 两同学在t =10 min 时相遇B. 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C. 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D. 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四、选择题(每空? 分,共? 分)14、 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0 ~5s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B.0~7s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2s~5s 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2 m评卷人得分评卷人得分评卷人得分D.5s~7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6 m15、关于平均速度,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平均速度就是物体在各处运动速度的平均值B.在相同路程内,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则平均速度越大C.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内,平均速度有可能相同参考答案一、实验,探究题1、(1)刻度尺;(2)0.375m/s;(3)变速.【点评】本题考查了测物体速度的实验,难度不大,熟练应用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2、解:(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v=.(2)小车的质量不变,由图可知,小车从A到C过程中,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转化为动能,所以动能增大;不计摩擦时,机械能转化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3)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则:S AB=10.00dm﹣6.00dm=4.00dm,S AC=9.00dm=0.9m,t AC=15:35:23﹣15:35:20=3s则v AC===0.3m/s.(4)若小车到达C点后还没有停止计时,这样时间记录偏大.故答案为:(1)v=;(2)增大;不变;(3)4.00;0.3;(4)大.3、(1)刻度尺;秒表;(2)增大纸锥下落高度;(3)①纸锥的质量;②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与质量的关系;(4)D.【点评】(1)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知道测量速度的原理以及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和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2)闪光频闪摄影又称连闪摄影,是借助于电子闪光灯的连续闪光,在一个画面上记录动体的连续运动过程,是研究物体运动的重要方法.4、(1)40.0;25.0;(2)小;(3)不正确;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点评】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求出平均速度.5、解:(1)实验时,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2)由图可知,小车从甲到乙通过的距离s1=25cm,所用时间t1=2s,从乙到丙通过的距离为s2=65cm,所用时间t2=4s,小车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为v1===12.5s,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为v2===16.25s;(3)计算可知,v1<v2,所以,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变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1)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所用的时间;(2)12.5;16.25;(3)变速直线运动.6、(1)时间(2)大大(3)0.25 (4)77、(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