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蜻蜓的力学原理

合集下载

竹蜻蜓原理的工程应用

竹蜻蜓原理的工程应用

竹蜻蜓原理的工程应用引言竹蜻蜓是一种仿生机器人,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模仿蜻蜓的翅膀运动来实现飞行。

这种原理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飞行器的设计和无人机的研发等。

本文将介绍竹蜻蜓原理的工程应用,并通过列点的方式详细探讨其相关应用。

竹蜻蜓原理的工程应用1.仿生飞行器设计:–竹蜻蜓原理可以被应用于飞行器的机翼设计中,通过模仿蜻蜓飞行时翅膀的运动方式,实现更加高效和稳定的飞行。

这种设计可以减少能耗,提高飞行器的机动性和飞行稳定性。

–利用竹蜻蜓原理进行飞行器的机身和翅膀材料选择,可以实现更轻量化的设计,并减少对外部环境的干扰。

此外,仿生飞行器的外形也更加靠近自然界中的生物形态,从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无人机的研发:–竹蜻蜓原理可以被应用于无人机的翅膀和控制系统设计中。

通过模仿蜻蜓翅膀的振动和调整,可以实现更加稳定和灵活的飞行。

同时,通过竹蜻蜓原理设计的无人机可以具备更好的避障能力,提高其在复杂环境中的操作性。

–利用竹蜻蜓原理进行无人机的能量供应和节能优化,可以使其飞行时间更长,并减少能量消耗。

此外,无人机的材料和结构设计也可以通过仿生原理实现更轻盈和结构稳定。

3.交通工具的改进:–竹蜻蜓原理可以被应用于交通工具的气动设计中。

通过模仿蜻蜓翅膀的运动方式,交通工具可以在高速行驶时减少气阻,并提高运行效率。

–利用竹蜻蜓原理进行交通工具的减重设计,可以减少能耗和资源消耗。

同时,交通工具的外形设计也可以更加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减少能量损失和环境污染。

4.海洋工程的应用:–竹蜻蜓原理可以被应用于海洋工程中,例如船舶和潜水器的设计。

通过模仿蜻蜓翅膀的运动方式,船舶和潜水器可以减少阻力,提高速度和控制性能。

–利用竹蜻蜓原理进行船舶和潜水器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可以实现更加轻量化和结构强度的平衡。

此外,竹蜻蜓原理还可以用于改善船舶和潜水器的操纵性和稳定性,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总结竹蜻蜓原理是一种灵感来源于自然界的技术思路,其在工程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竹蜻蜓与直升机

竹蜻蜓与直升机

我国直升飞机的发展3-3 “直-11”是我国直升机行业自行设计的第 一个机种,是我军第三代直升机的代表。 它既是我国第一个引进全过程适航管理取 证而研制的机型,也是在部队服役出勤率 最高的直升机机种。
直升飞机的优点
1、操控灵活 2、不用跑道和机场 3、垂直升降,节约空间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直升机有一 个特点?
竹蜻蜓是怎么一步 步变成直升机的呢?
达芬奇的画
意大利人达· 芬奇在1483年提出了直升机的设想并绘 制了草图。
中国人的竹蜻蜓和意大利人 达·芬奇的直升机方案图画,为 现代直升机的发明提供了启示, 达· 芬奇 被公认是直升机发展史的起始点。 19世纪末,在意大利的米兰
图书馆发现了达芬奇在1475年画的一张关于直升机的想象图。这是一个用 上浆亚麻布制成的巨大螺旋体,看上去好象一个巨大的螺丝钉。它以弹簧为 动力旋转,当达到一定转速时,就会把机体带到空中。驾驶员站在底盘上, 拉动钢丝绳,以改变飞行方向。西方人都说,这是最早的直升机设计蓝图。
我国直升飞机的发展3-2
直-8”是我军第二代直升机的代表,其突出特点是不 仅可以陆基使用,而且可以舰载使用。在反潜、反舰作 战中,机上可装备吊放声呐、搜索雷达,并可发射鱼雷 或导弹。执行扫雷任务时,可拖曳扫雷具,在距基地92 公里的水域里以46公里的时速扫雷2小时;也可以携带8 枚250公斤的水雷进行布雷。直-8曾顺利执行抢险救灾等 任务,1993年首飞西沙成功。
竹蜻蜓与直升飞机
L/O/G/O
可是,那毕竟只是漫画,至少 现在不可能实现。
不过,我们伟大的祖先发明了一 件玩具——竹蜻蜓!
直升飞机的起源
中国的竹蜻蜓 中国的竹蜻蜓和意大利人达芬奇的直升机 草图,为现代直升机的发明提供了启示。

竹蜻蜓

竹蜻蜓

竹蜻蜓的原理
竹蜻蜓是我国古代一大发明。玩时,双手一搓,然后手一松,竹蜻蜓就
会飞上天空。旋转好一会儿后,才会落下来。这种简单而神奇的玩具, 曾令西方传教士惊叹不已,将其称为“中国螺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德国人根据“中国螺旋”的形状和原理发明了直升机的螺旋桨。竹蜻蜓 的叶片和水平旋转面之间有一个倾角(这个倾斜角度是可以调整的)。 当旋翼旋转时,旋转的叶片将空气向下推,形成一股强风,而空气也给 竹蜻蜓一股向上的反作用升力,这股升力随著叶片的倾斜角而改变,倾 角大升力就大,倾角小升力也小。当升力大于竹蜻蜓的重量时,竹蜻蜓 便可向上飞起。 竹蜻蜓的叶片和旋转面也保持一个倾角,所以当我们用 手旋转竹蜻蜓时,它会得到空气的反作用推力而向上飞出。 翼面的阻力 面积愈大作用力愈大,因而反作用力也愈大(浮力也愈大),竹蜻蜓就 飞得愈高。但是我们也发现阻力面积愈大,所需的旋转力愈大,因此在 实际竹蜻蜓的操作中并不实用,可能需要在力与角度面积中找出一个平 衡点使得竹蜻蜓省力好操作又飞得高。
603 童源庆
竹蜻蜓的来历

竹蜻蜓是我国古代一大发明。玩时,双手一搓,然后手一松,竹蜻蜓就会飞上天空。 旋转好一会儿后,才会落下来。这种简单而神奇的玩具,曾令西方传教士惊叹不已,将其 称为“中国螺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德国人根据“中国螺旋”的形状和原理发明了直 升机的螺旋桨。 竹蜻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竹柄。用一根竹片削成长20厘米、直径4 至5毫米的竹竿(柄)。二是“翅膀”。用一片长18至20厘米、宽2厘米、厚0.3厘米的竹 片,中间打一个直径4至5毫米的小圆孔,用于安装竹柄。然后在小孔两边对称各削一个斜 面,以起到竹蜻蜓随空气漩涡上升的作用。翅膀做好后,将竹柄插入其小孔中。玩时,用 双手掌夹住竹柄,快速一搓,双手一松,竹蜻蜓就飞向了天空。来历 竹蜻蜓是中国古 老的玩具,其外形呈T字形,横的一片像螺旋桨,当中有一个小孔,其中插一根笔直的竹 棍子,用两手搓转这一根竹棍子,竹蜻蜓便会旋转飞上天,当升力减弱时才落到地面。在 制作和玩耍竹蜻蜒的过程中,可以领略中国古老儿童玩具的趣味和科学技术的奥妙。 从对大自然中蜻蜓飞翔的观察中受到启示,公元前500中国人制成了会飞的竹蜻蜓,两千 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孩子手中的玩具。在18世纪传到欧洲,启发了人们的思路,被誉为“航 空之父”的英国人乔治· 凯利一辈子都对竹蜻蜓着迷。他的第一项航空研究就是在1796年 仿制和改造了“竹蜻蜓”,并由此悟出螺旋桨的一些工作原理。他的研究推动了飞机研制 的进程。并为西方的设计师带来了研制直升机的灵感。 公元17世纪中国苏州巧匠徐正 明,整天琢磨小孩玩的竹蜻蜓,想制造一个类似蜻蜓的直升飞机,并且想把人也带上天空。 经过十多年的钻研,他造出了一架直升飞机。它有一个竹蜻蜓一样的螺旋桨,驾驶座像一 把圈椅,依靠脚踏板通过转动机构来带动螺旋桨转动,试飞时候,它居然飞离地面一尺多 高,还飞过一条小河沟,然后落下来

直升飞机原理知识科学

直升飞机原理知识科学

生活中的弹性势能
总结
一、直升飞机的结构及作用
螺旋桨--升力、推力 起落架--起落支撑
机 身--装载 尾 翼--平衡
二、直升飞机的起飞原理
发动机(橡皮筋)→螺旋桨→产生向下的风 →形成向上的升力→起飞
三、橡皮筋的性质
1、橡皮筋具有弹性,可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性势能 2、在一定范围内,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直升飞机的起源
中国的竹蜻蜓原理 竹蜻蜓的叶片和水平旋转面之间有一个倾角(这个倾斜角度 是可以调整的)。
当旋翼旋转时,旋转的叶片将空气向下推,形成一股强风, 而空气也给竹蜻蜓一股向上的反作用升力,这股升力随著叶 片的倾斜角而改变,倾角大升力就大,倾角小升力也小。当 升力大于竹蜻蜓的重量时,竹蜻蜓便可向上飞起。
竹蜻蜓的叶片和旋转面也保持一个倾角,所以当我们用手 旋转竹蜻蜓时,它会得到空气的反作用推力而向上飞出。
古代的 飞行器
直升飞机为什么可以垂直起落?
科学点亮智慧人生
探究实验
一、认识直升飞机及其结构
尾翼
螺旋桨
科学点亮智慧人生
机身
起落架
这些部件各自有什么作用呢?
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
二、螺旋桨的旋转
螺旋桨转动方向
观察现象
正转
能飞
反转
不能飞
探究实验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螺旋桨 下压的力
空气 上托的力
螺旋桨正向旋转时产生向下吹的风, 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产生向上的升力。
我们今天做的直升飞机的“发动机”躲在哪儿?
探究实验
三、认识橡皮筋及其性质
橡皮筋具有弹性 可发生弹性形变 产生弹性势能
科学点亮智慧人生

竹蜻蜓飞行过程仿真计算及优化

竹蜻蜓飞行过程仿真计算及优化

信息科学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03直升机在20世纪前中期相继问世,由于这类飞行器低空低速性能好、稳定性强、垂直起降,被广泛运用在军用、民用等各个领域,比如:武装直升机、救援直升机、微小型无人机等。

现代直升机的原始模型可以追溯到达芬奇的直升机草图和中国古代的竹蜻蜓。

中国的竹蜻蜓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玩具,一直流传至今[1]。

竹蜻蜓是一种最简单的无持续动力的滑翔旋翼机,与直升机相似,但是结构简单,仅仅包含叶片和主轴。

直升机的机身相当于竹蜻蜓的主轴,直升机的桨叶相当于竹蜻蜓的叶片[2]。

竹蜻蜓是直升机的高度抽象版本,对竹蜻蜓的研究能为直升机飞行性问题提供指导。

该文研究了竹蜻蜓的叶片升阻力近似解析表达式,建立了竹蜻蜓竖直飞行的动力学模型[3],研究了竹蜻蜓的竖直飞行过程,并对竹蜻蜓的重要参数进行了优化。

1 理论分析1.1 桨叶升阻力计算平板绕流是分析机翼升阻力一种最简单、最基础的理论模型。

平板绕流的问题可以根据薄翼理论计算出解析解。

对于低速不可压流动,机翼的升阻力公式为:=0.52,=0.5ρ2。

其中阻尼系数在全攻角范围内都可以写作:=2s i n 2α。

平板的升力在大攻角和小攻角情况下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当攻角大于某一值(15°左右)时,平板存在流动分离,升力系数会突然降低,因此,在未发生流动分离的小攻角时,升力系数为:L 1=2πs i nα。

而在大攻角情况下,发生了大面积流动分离之后,升力系数为:L 2=2si nαcosα。

该文提出了一种通用解析表达式=(1-y)L 1+yL 2,y=0.5t an h [20(α-π/12)]+0.5,能够将小攻角和大攻角下的升力系数统一表达出来,并且很好地模拟了两种升力系数的过渡。

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对比非常符合(见图1)。

桨叶的升阻力的计算基于平板绕流的计算结果,由于竹蜻蜓的展弦比比较大,因此忽略叶尖诱导的升阻力效应。

手上的竹蜻蜓旋转原理

手上的竹蜻蜓旋转原理

手上的竹蜻蜓旋转原理
竹蜻蜓旋转的原理是利用空气的压力差和力矩平衡实现的。

当竹蜻蜓的扇翅转动时,扇翅向下切割空气,产生上升的气流,并且通过扇翅的曲线形状增加了气流下降时的阻力,使得竹蜻蜓旋转起来。

具体原理如下:
1. 空气压力差:当竹蜻蜓的扇翅旋转时,每个扇翅在运动过程中都会切割空气。

扇翅向下运动时,扇翅的上表面遇到空气阻力大,而下表面则受空气压力推动,形成上面低压、下面高压的空气压力差。

这个压力差使得竹蜻蜓获得向上的推力。

2. 力矩平衡:竹蜻蜓的扇翅是向下倾斜的,这个角度能够使得扇翅向下切割更多的空气,增加气流的上升力。

同时,竹蜻蜓的身体也是斜向下倾斜的,使得扇翅与竹竿的连接点相对重心偏下,形成一个力矩。

这个力矩与气流上升力的作用力矩相互平衡,使得竹蜻蜓能够保持平衡旋转,而不倾斜或摔落。

3. 曲线形状:扇翅的曲线形状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扇翅运动过程中,扇翅下表面的曲线相对平缓,而上表面的曲线较为陡峭。

这样的曲线形状使得扇翅在运动时,上表面的气流速度相对较慢,而下表面的气流速度相对较快。

根据伯努利原理,气流速度越快,气压越低。

因此,上面低压、下面高压的空气压力差得以形成,进一步推动竹蜻蜓旋转。

综上所述,竹蜻蜓的旋转原理是通过利用空气压力差和力矩平衡来实现的。

飞翔的竹蜻蜓之拇指姑娘内容提纲

飞翔的竹蜻蜓之拇指姑娘内容提纲

飞翔的竹蜻蜓之拇指姑娘内容提纲摘要:一、引言二、竹蜻蜓的历史与特点三、竹蜻蜓的飞行原理与制作方法四、竹蜻蜓的应用领域与展望五、结论正文:一、引言竹蜻蜓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玩具,早在明代就有相关记载。

它以竹子为主要材料,以手工制作而成,具有独特的飞行特点。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竹蜻蜓的制造工艺和使用领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成为了国内外航空爱好者的研究热点。

二、竹蜻蜓的历史与特点竹蜻蜓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早在明代,中国的民间就已经出现了竹蜻蜓。

竹蜻蜓以竹子为主要材料,经过削、切、磨等复杂工艺制成。

它的特点是重量轻、结构简单,却能以高效的姿态在空中飞行。

此外,竹蜻蜓的飞行姿态优美,犹如一只飞翔的鸟儿,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竹蜻蜓的飞行原理与制作方法竹蜻蜓的飞行原理主要是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通过翅膀的快速拍打,产生向上的升力。

具体来说,竹蜻蜓的翅膀由竹片制成,呈放射状排列。

当竹蜻蜓在空中飞行时,翅膀在空气的作用下快速拍打,产生向上的升力,使竹蜻蜓能够在空中长时间飞行。

制作竹蜻蜓的方法虽然简单,但需要一定的技巧。

首先,需要选取质地坚硬、厚度适中的竹子,将其削成翅膀的形状。

然后,将翅膀固定在竹蜻蜓的底部,使其保持稳定的姿态。

最后,通过测试和调整,使竹蜻蜓能够在空中顺利飞行。

四、竹蜻蜓的应用领域与展望随着科技的发展,竹蜻蜓的应用领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在航空领域,竹蜻蜓被用作模型飞机,供航空爱好者研究和娱乐。

在教育领域,竹蜻蜓成为了儿童科学教育的教具,帮助孩子们了解空气动力学原理,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

此外,竹蜻蜓还广泛应用于文化传播、旅游等领域,成为了传承中国文化、展示中国魅力的重要载体。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竹蜻蜓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例如,可以利用竹蜻蜓的飞行原理,开发新型无人机;通过改进竹蜻蜓的制作工艺,提高其在教育、文化传播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五、结论飞翔的竹蜻蜓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探索飞行、追求梦想的象征。

直升机的发明是在中国竹蜻蜓的启发下产生的吗?

直升机的发明是在中国竹蜻蜓的启发下产生的吗?

直升机的发明是在中国竹蜻蜓的启发下产生的吗?中国竹蜻蜓的发明对直升机的发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文将从历史上、技术和科学上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历史竹蜻蜓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飞行模型,又名鸟型风车,最初它的形状由竹子塑造,装有青蛙蹼的垂重,行程较远,而给予推进动力的是螺旋竹篾。

竹蜻蜓出现在宋朝末期,并在明、清两代继续流传。

它受到当时著名发明家和科学家的重视。

他们深入研究这种飞行模型,并从它身上汲取灵感,以待日后开发飞行飞行器。

从而进一步使得直升机的发明拥有了技术的基础。

二、技术由于竹蜻蜓的形状宛如一只鸟,它的推进力十分强烈,且它的“翼”可以上下摆动,这样就可以改变它的方向。

这一特性的模仿是机载无人机的发明的基础,而机载无人机的发明又是后来直升机的发明的要素。

此外,竹蜻蜓的螺旋竹篾可以获得推进力,而直升机又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推进动力机,一种娴熟的设计技术,两者之间有着相当大的技术积累,使得前者有可能转化为后者。

三、科学从科学上讲,竹蜻蜓受动力而飞行,有起伏和转向的能力,而直升机也是如此,因此它们在机械原理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

同时,竹蜻蜓的设计概念源于自然,受动物的结构和性能启发——特别是鸟类的构造和性能——同样,直升机也是来自鸟类的结构和性能影响最为显著,其原理是模仿鸟类的翼的上下摆动,以获得飞行动能。

综上所述,中国竹蜻蜓的发明在直升机发明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历史、技术和科学上都起着重要作用。

把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传承,以促进民族技术发展,并使之在各个领域应用,显示出中国人独特的科学发明意识和创新能力。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专题三简答题课件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专题三简答题课件
专题三:简答题
1.(南宁模拟)竹蜻蜓是一种我国传统民间玩具。 竹蜻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竹柄,二是“翅膀”, 如图所示.玩时用双手一搓竹柄,竹蜻蜓的“翅 膀”旋转,将空气向下推,然后双手一松,竹蜻蜓就飞向了天空,过一 会落回地面。请用所学知识解释竹蜻蜓向上飞起和落回地面的原因。
答: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竹蜻蜓的“翅膀”旋转,将空气向 下推,竹蜻蜓对空气有一个向下的力,同时空气也会对竹蜻蜓有一个向 上的推力,使竹蜻蜓飞向天空;但由于竹蜻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 所以最终会落回地面。
3.(北部湾模拟)如图为我国冰壶队队员在比赛时 的情景。冰壶被推出后为什么能继续向前运动? 其他运动员在冰壶前进途中,不断地刷冰,目的 是为了什么? 答:冰壶离开运动员后可以继续在冰面上滑行是因为冰壶具有惯性,会 继续保持原来向前的运动状态。其他运动员在冰壶前进途中,不断地刷 冰,冰面温度升高,熔化成水,使冰面变得光滑,减小冰壶与冰面之间 的滑动摩擦力。
5.(南宁模在炒菜时的情景,小天发现, 抽油烟机扇叶转动油烟被“吸”走,同时她在客 厅也能闻到菜香,而且火力越大闻到菜香越浓。 请用物理知识解释闻到菜香越浓和油烟被“吸” 走的原因。
答:在客厅也能闻到香味是扩散现象,炒菜时,火力越大温度越高,菜 的芳香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闻到香味越浓;由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 系可知:抽油烟机在工作时,由于转动的扇叶处气体的流速大、压强小, 小于外界的大气压,从而在周围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油烟压向扇口抽出。
4.用塑料弯头吸管和回形针制作的浮标放入装有适量水 的矿泉水瓶中,有少量空气被封存在吸管内使得浮标漂 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盖紧瓶盖后用力挤压瓶身,浮 标下沉。请解释挤压瓶身时浮标为什么会下沉。
答:此时浮标漂浮,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当用力挤压矿泉水瓶 时,矿泉水瓶内气压增大,就把水压入浮标,浮标所受的重力变大,当 重力大于浮力时,浮标下沉。

小班科学教案竹蜻蜓

小班科学教案竹蜻蜓

小班科学教案竹蜻蜓引言:竹蜻蜓,是一种由竹子和纸制成的玩具,受到儿童们的喜爱。

除了作为玩具,竹蜻蜓也可以用来教授儿童有关科学原理和刺激他们的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一份小班科学教案,通过制作竹蜻蜓,帮助孩子们了解物理和工程学的基本原理。

一、教学目标:1. 学习竹蜻蜓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制作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 竹子:准备足够数量的竹子,可以去当地竹子产地购买或在附近的竹子林采集。

2. 纸:准备足够数量的纸,最好使用轻薄的纸张。

3. 剪刀:用于剪纸和修剪竹子。

4. 胶带:用于固定纸张和竹子。

5. 彩色笔:用于装饰竹蜻蜓。

三、教学步骤:1. 引入竹蜻蜓的概念: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竹蜻蜓的图片或实物,介绍竹蜻蜓是一种由竹子和纸制成的飞行玩具。

带领学生们讨论竹蜻蜓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 学习竹蜻蜓的原理:通过简单的实验,向学生们展示竹蜻蜓的原理。

先让学生们在手上拍一拍,感受空气的力量。

之后,让学生们将纸张剪成矩形或梯形,然后将其紧紧捏住,通过快速上下移动手臂,观察纸张的起伏变化。

解释说,竹蜻蜓是利用空气的力量和纸张的形状来产生飞行的。

3. 制作竹蜻蜓的步骤:a. 将纸张剪成一个矩形或梯形,大小适中,保证能够覆盖住竹子的两端。

b. 将纸张轻轻卷曲,用胶带固定在竹子的两端。

c. 使用剪刀修剪纸张,使其形状更加符合竹蜻蜓的外形需求。

d. 使用彩色笔装饰竹蜻蜓,给他一个独特的外观。

e. 竹蜻蜓完成后,让学生们测试并比赛谁的竹蜻蜓飞得更远或飞得更高。

4. 探索创造:引导学生们思考,如果改变纸张的形状或大小,是否会对竹蜻蜓的飞行产生影响。

鼓励学生们进行尝试,并观察实验结果。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他们的探索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延伸:1. 竹蜻蜓的科学原理是基于空气动力学,教师可以简单介绍该原理,激发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

2. 鼓励学生们创造自己独特的竹蜻蜓,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改变纸张的形状和竹子的长度,以获得更好的飞行效果。

悬浮竹蜻蜓的原理

悬浮竹蜻蜓的原理

悬浮竹蜻蜓的原理
《悬浮竹蜻蜓的原理》
嘿,你们知道悬浮竹蜻蜓不?这玩意儿可有意思啦!
记得有一次啊,我在公园里看到一个小朋友拿着个竹蜻蜓在那玩。

他用力一搓,那竹蜻蜓就“嗖”地飞起来啦,还在空中慢悠悠地转着,就像个小小的直升机似的。

我当时就特别好奇,这竹蜻蜓咋就能飞起来呢?
后来我仔细琢磨了一下,这悬浮竹蜻蜓的原理其实也不难理解嘛。

你看哈,它就像一个小螺旋桨,当我们搓动它的时候,就给了它一个向上的力。

这就好比我们跑步的时候,用力蹬地,人就往前跑啦。

竹蜻蜓的翅膀呢,是有一定倾斜角度的,这样它在旋转的时候,就能产生一个向上的升力,就把它给托起来啦。

而且哦,竹蜻蜓的构造虽然简单,但是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翅膀的形状、大小,还有旋转的速度,都会影响它飞起来的效果。

就像那个小朋友,他刚开始搓的时候,竹蜻蜓飞得不是很高,后来他掌握了技巧,搓得更用力些,竹蜻蜓就飞得高高的啦。

哎呀呀,这小小的悬浮竹蜻蜓可真是神奇,让我对生活中的这些小玩意儿又多了一份好奇和喜爱。

原来在这些看似普通的东西背后,都藏着这么有趣的原理呢!我以后可得多观察观察,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好玩的奥秘哟!哈哈!。

竹蜻蜓制作与玩法知识

竹蜻蜓制作与玩法知识

随空气漩涡上升竹蜻蜓是我国古代一大发明。

玩时,双手一搓,然后手一松,竹蜻蜓就会飞上天空。

旋转好一会儿后,才会落下来。

这种简单而神奇的玩具,曾令西方传教士惊叹不已,将其称为“中国螺旋”。

上世纪三十年代,德国人根据“中国螺旋”的形状和原理发明了直升机上天的螺旋桨。

竹蜻蜓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竹柄。

用一根竹片削成长20厘米、直径4至5毫米的竹竿(柄)。

二是“翅膀”。

用一片长18至20厘米、宽2厘米、厚0.3厘米的竹片,中间打一个直径4至5毫米的小圆孔,用于安装竹柄。

然后在小孔两边对称各削一个斜面,以起到竹蜻蜓随空气漩涡上升的作用。

翅膀做好后,将竹柄插入其小孔中。

玩时,用双手掌夹住竹柄,快速一搓,双手一松,竹蜻蜓就飞向了天空。

读小学时,在手工劳动课上,老师教我们做竹蜻蜓。

老师告诉我们,从对大自然中蜻蜓飞翔的观察中受到启示,中国人很早制成了会飞的竹蜻蜓,两千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孩子手中的玩具,是中国最古老的玩具之一。

十八世纪传入西方,将其称为“中国螺旋”。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发明人莱特兄弟童年时,父亲给他们买了一个能飞的竹蜻蜓,兄弟俩十分喜欢,并开始仿制不同尺寸的竹蜻蜓,从此,兄弟俩的一生与飞行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世纪三十年代,德国人根据“中国螺旋”的形状和原理发明了直升机升空的螺旋桨。

顾名思义,竹蜻蜓是用竹片和竹棍做成的。

但是,一是北方的竹子少,二是竹子硬度大,用刀子削起来费力。

因此,我们的竹蜻蜓是用木片和竹筷子做成的,用刀削起来省力,飞行效果不错,只是不如竹子做的结实。

制作时,先用锯子举出一块长18cm、宽2cm、厚1cm的木片,这木片是用来做竹蜻蜓螺旋翼的。

用尺子标记好木片的中心,以中心为对称点削两个螺旋翼。

要用小刀给竹蜻蜓的螺旋翼削出两个迎风面,螺旋翼的迎风角度约取20度,它不能太大,不然竹蜻蜓转不快;也不能太小,否则竹蜻蜓转得快,可是飞不高。

同时要保持螺旋翼两边的倾斜方向关于原点对称。

削好的竹蜻蜓的螺旋翼前面圆钝,后面尖锐,上表面弯曲圆拱,下表面比较平直。

平衡竹蜻蜓原理

平衡竹蜻蜓原理

平衡竹蜻蜓原理
《平衡竹蜻蜓原理之我见》
嘿,你们知道吗,我小时候可喜欢玩竹蜻蜓啦!那时候,我就特别好奇这小小的竹蜻蜓咋就能飞起来呢。

记得有一次,我拿着竹蜻蜓在院子里玩,我使劲地搓动它的杆子,然后松手,看着它“嗖”地一下就飞上去啦。

我就一直盯着它看呀看,心里想着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后来我发现,竹蜻蜓能飞起来不就是因为它两边的翅膀是平衡的嘛。

你想啊,如果一边大一边小,那肯定飞不起来呀,肯定得歪歪扭扭的。

就像我们走路一样,如果两条腿不一样长,那走起来肯定别扭,说不定还得摔跟头呢。

竹蜻蜓也是这个道理呀,它那两个翅膀得一样大、一样重,这样才能保持平衡,才能稳稳地飞起来。

我觉得这平衡竹蜻蜓原理在生活中也挺有用的呢。

就说我们做事吧,也得讲究个平衡。

不能光想着一头,得方方面面都考虑到,就像竹蜻蜓的两个翅膀一样,要协调好,这样事情才能顺顺利利地做好呀。

哎呀,每次想到小时候玩竹蜻蜓的事儿,我就觉得特别有意思,也让我更加明白平衡的重要性啦!这就是我眼中的平衡竹蜻蜓原理,你们觉得呢?哈哈!。

做竹蜻蜓作文

做竹蜻蜓作文

做竹蜻蜓作文英文回答:Crafting a Spinning Buzzer: A Comprehensive Guide。

Embarking on the artistic endeavor of creating a spinning buzzer, commonly known in Mandarin as 风车(fēngchē), can be a rewarding experience that combines creativity, physics, and a touch of nostalgia. This comprehensive guide will provide detailed instructions, tips, and troubleshooting advice to assist you in crafting a functional and visually appealing spinning buzzer.Materials Required:Thin bamboo stick (approximately 12 inches in length and 1/4 inch in diameter)。

Thin wooden dowel or skewer (approximately 6 inches in length and 1/8 inch in diameter)。

Scissors。

Glue。

Markers or paint (optional)。

Instructions:1. Prepare the bamboo stick: Sharpen one end of the bamboo stick using a knife or scissors. This will serve as the pivot point for the spinning buzzer.2. Create the propeller blades: Cut two equal-sized pieces of bamboo stick, each approximately 6 inches in length. These will form the propeller blades.3. Assemble the propeller: Align the propeller blades perpendicular to the sharpened end of the bamboo stick. Secure them using glue, ensuring they are balanced and fac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4. Create the handle: Cut a piece of wooden dowel or skewer to approximately 6 inches in length. This will form the handle for the spinning buzzer.5. Attach the handle: Insert the pointed end of the bamboo stick into the center of the handle. Secure it using glue to create a sturdy connection.6. Decorate (optional): If desired, use markers orpaint to decorate the spinning buzzer. This can add a personal touch and make it more visually appealing.Physics Behind the Spinning Buzzer:The spinning buzzer operates on the principles of aerodynamics and centripetal force. As the buzzer is spun rapidly, the air flowing over the propeller blades createsa pressure difference. The higher pressure on the concave side of the blades pushes them downwards, while the lower pressure on the convex side pushes them upwards. This creates lift, causing the buzzer to spin. Centripetal force, generated by the spinning motion, keeps the buzzer spinningin a circular path.Troubleshooting:Buzzer not spinning smoothly: Ensure the propeller blades are balanced and fac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Check tha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bamboo stick and the handle is secure.Buzzer wobbling excessively: Adjust the weight distribution of the propeller blades by adding or removing small amounts of glue.Buzzer not spinning fast enough: Try increasing the speed of your spinning motion.中文回答:竹蜻蜓制作。

科学教案竹蜻蜓飞起来

科学教案竹蜻蜓飞起来

科学教案竹蜻蜓飞起来
教学目标:
1. 了解竹蜻蜓的构造和原理。

2. 能够制作出简单的竹蜻蜓。

3. 通过制作和比较不同形状的竹蜻蜓,体验弹力的作用。

教学重点:
1. 竹蜻蜓的构造和原理。

2. 竹蜻蜓飞行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
能够制作出可以飞行的竹蜻蜓。

教学准备:
1. 纸板、竹子、透明胶带、剪刀、笔尺等工具。

2. 实验室或室外课堂。

教学过程:
1. 引入
通过展示一些竹蜻蜓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体验竹蜻蜓的飞行。

2. 知识讲解
解释竹蜻蜓的结构和原理,如何利用弹力加速竹蜻蜓起飞。

3. 制作竹蜻蜓
将竹子剪成相应的长度,用胶带粘结成竹蜻蜓的结构,再用纸制作竹蜻蜓的翅膀。

通过制作和比较不同形状的竹蜻蜓,体验弹力的作用。

4. 飞行实验
将制作好的竹蜻蜓飞起来,体验竹蜻蜓的飞行规律。

5. 总结
总结竹蜻蜓的结构、原理和飞行规律,体验弹力的作用在竹蜻蜓飞行中的作用。

教学延伸:
可以通过制作不同形状、材料的竹蜻蜓,观察不同形态对竹蜻蜓飞行的影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空间。

教学评估: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制作的竹蜻蜓是否能够飞行,是否能够准确总结竹蜻蜓的结构、原理和飞行规律来进行评估。

古人也会“飞”

古人也会“飞”

古人也会“飞”
佚名
【期刊名称】《格言(校园版)》
【年(卷),期】2022()13
【摘要】今天,我们可以乘坐飞机飞上蓝天,可以乘坐宇宙飞船探索宇宙奥秘,那在飞机和宇宙飞船还未发明的古代,想要飞翔的古人是怎么“飞”的?其实,古人留下了许多与飞行相关的物品!竹蜻蜓竹蜻蜓是我国流传甚广的传统民间玩具之一,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竹柄,二是“翅膀”。

竹蜻蜓的玩法十分简单,双手先搓几下竹柄,接着一松手,竹蜻蜓就会飞上天空。

它能飞起来的原理是什么?我们先来说说划船。

我们用船桨往后拨水,会产生一个相反的作用力促使船前进,那么在空气中也是一样的道理。

【总页数】2页(P38-3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
【相关文献】
1.才智横溢所向披靡——访上海铸造有色压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原中国铸造协会压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铸造学会压铸技术委员会顾问宋才飞先生
2.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中国第四纪古人类-旧石器专业委员会第3次学术会誃暨纪念贾兰坡先生百年诞辰会议在太原召开
3.长飞光纤点亮未来|长飞公司精彩亮相慕尼黑上海光博会
4.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参加“中国朝阳古生物国际学术研讨会、国土资源部科普基地揭牌仪式”
5.“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古人类—旧石器专业委员会”成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竹蜻蜓的制作

竹蜻蜓的制作

竹蜻蜓的制作
【实践目标】:1、了解竹蜻蜓的原理
2、会制作竹蜻蜓
3、能够了解竹蜻蜓的改进方向
4、知道综合实践流程方法
【实践重点】:制作竹蜻蜓
【实践难点】:了解竹蜻蜓的原理
【实践方式】:合作、讨论、制作
【实践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如何让纸条快速落地?
2、如何让纸条慢速落地?
3、如何让纸条慢速优美落地?
二、知识导入
竹蜻蜓被视为直升机的前身,它是中国的一种飞翔玩具。

竹蜻蜓是公元前500年前的中国的人发明的一种飞翔玩具,中世纪传到欧洲时,在中国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竹蜻蜓以一根小棍作轴,轴顶有螺旋桨翼片(有时候是羽毛),用手把小棍一搓,就会向上飞升,作用就像机翼加螺旋桨。

旋转运动产生气流,旋转的翼片切入气流,产生升力,这就是直升机的原理。

三、制作步骤
<材料;工具>
木条150 * 25 * 5 mm 、竹筷子一只、美工刀、白胶、800号砂纸、十字
螺丝起子
<制作方法>
1.在木条上画对角线定出中心点(如图),使用螺丝起子钻孔。

2.在木条上画线(如图)。

3.在木条左右二边各以约15度的角度往上切削。

4.使用砂纸将翼片表面磨光滑。

5.放入竹筷子,粘上白胶固定。

图一
图二
<试飞结果>
良好
不良
不良原因:
1.中心孔未对正中央。

2.中心孔歪斜。

3.翼片两侧重量不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蜻蜓的力学原理
摘要:竹蜻蜓在生活中十分常见,然而它所蕴含的力学原理正是它给人们的魅力所在.竹蜻蜓的力学原理也恰恰应用在一些大型设备中,例如直升机的螺旋桨等,所以从竹蜻蜓入手,运用理论力学的知识对其原理的解释,将有助于之后的力学创新小发明的产生.
关键字:竹蜻蜓力学解析拓展运用
竹蜻蜓是许多青少年以及儿童喜爱的玩具,升入大学后,在一定的知识储备的条件下,结合《理论力学》的相关知识,我想从更深入的角度对竹蜻蜓结构进行力学分析。

首先介绍一下竹蜻蜓,竹蜻蜓是中国古老的玩具,其外形是一片呈翼形的竹片,当中有一个小孔,插一根笔直的竹棍儿,用两手搓转这根竹棍儿,竹蜻蜓便会旋转飞上天,当升力弱时才落到地面。

竹蜻蜓的叶片是两片左右对称并带有一定角度的薄片,薄片的横截面一般是圆头尖尾型,上表面带一定的弧度,下表面一般为直线,这与现代低速飞机上所采用的翼型基本相同。

当竹蜻蜓的叶片旋转时,通过竹蜻蜓叶片上的气流会绕过叶片本身,由于上表面的气流通过的距离比下表面要长(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所以,迫使上表面的气流运动速度要高于下表面,以便气流在同一时间汇聚于叶片的尾部。

在低速流动状态下,气流的速度越高,则其压力(静压)就越底,这就造成上表面的压力低于小表面,从而使得上下表面产生压力差,具体表现为叶片上产生一个指向上表面的合力,这个力就是叶片上的升力。

接下来是对竹蜻蜓的力学详细分析。

首先绘制竹蜻蜓的示力图。

竹蜻蜓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竹柄,是一根长约20cm,直径约5cm的木棒。

二是飞翼,用一片长18至20厘米、宽2厘米、厚0.3厘米的竹片(现在多为塑料片),中间打一个直径4至5毫米的小圆孔,用于安装竹柄。

叶片是斜面,并且两个叶片是中心对称的。

叶片的斜面起关键作用,当转动竹柄使得叶片旋转起来的时候,旋转的叶片将空气向下推,形成一股强风,而空气也给竹蜻蜓一股向上的反作用升力,这股升力随著叶片的倾斜角而改变。

如图所示,竹蜻蜓以w 转动,空气给叶片的力为F ,可以分解为水平力x F 与竖向力y F ,当2y F >W 时,就会有向上的加速度使得
竹蜻蜓向上飞起,由于两个叶片是中心对称的,所以两个
x F 的方向相反,产生力矩使得竹蜻蜓角动量减小直到2
y F <W 时,竹蜻蜓下落。

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y F =Fcos θ。

叶片的阻力面积愈大作用力愈大,因而反作用力也愈大(浮力也愈大),竹蜻蜓就飞得愈高。

但是我们也发现阻力面积愈大,所需的旋转力愈大,因此在实际竹蜻蜓的操作中并不实用,这就需要在力与角度面积中找出一个平衡点使得竹蜻蜓省力好操作又飞得高。

同理可得,当w 反向时,竹蜻蜓的运动状态也发生改变,这也是许多人不小心被竹蜻蜓打到手的原因。

当然,竹蜻蜓的飞行性能受很多因素影响,这也是我们应该解决的并加以改进的地方,下面三个因素是我所认为应该改进的地方。

1、升力与重力的差别,如果升力小于重力,则竹蜻蜓不能正常飞行,这就需要将叶片做的尽量薄;
2、升力与阻力的关系:升力随着叶片的角度的增大而增加,而阻力也随之增加,在某一临界角度,升力的增加速度小于阻力的增加速度,从而使得阻力的大小达到不可接受的水平,即失速,这会严重影响飞行性能,所以,竹蜻蜓叶片的角度不能过大,建议选取在15度左右;
3、重心的位置:重心位置如果不在竹蜻蜓的几何中心线上,会导致竹蜻蜓飞行不稳定,要保证垂直的竹棍与叶片之间的垂直度,不然或导致竹蜻蜓飞行时尾部严重摆动,并最终失稳,失速。

其实,在生活中类似竹蜻蜓的结构原理的例子还有好多,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直升机的螺旋翼。

再概括一点,螺旋桨的工作原理与竹蜻蜓的极其相似。

所以我在此次探索中也明白一个道理,只要善于观察并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利用我
们所积累的知识,我们便能够从中获得灵感去创造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当然我也发现知识储备的重要性,对于竹蜻蜓中一些关于数值关系计算的东西,我还不能很详细地解答出来,不过相信在我的努力下,最终会解答出来的。

参考文献:
【1】《理论力学》许庆春、张慧著 201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