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诗意及解释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诗意及解释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此词创作时间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
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他无心赏玩。
眼看国是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原文:《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注释: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huán)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
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诗意:人年轻的时候不懂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道:“好个凉爽的秋天呀!”鉴赏: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
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
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
辛弃疾《丑奴儿 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
②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
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
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③【注释】①李易安:即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北宋末南宋初的著名女词人。
作者此词有意学习李清照风格,故称“效李易安体。
”②价:同“地”,助词。
一霎儿:一阵子。
③旧盟:指过去和鸥鸟结成朋友的盟约,参见前《水调歌头·盟鸥》注释及正文。
【译文】千峰万壑乌云四起,忽然一阵骤雨漫天而下。
一会儿,远方的树映照着斜阳,这雨后的美景多象一幅图画!看哪,酒店的青布招牌在飘扬,山那边原来另有人家。
我只想呆在这迷人的山水风光里,悠闲无事地度过这个盛夏。
我中午酒醉醒来的时候,发觉风景更佳:窗户映满了青松翠竹的清影,这环境万分闲散幽雅!山间的野鸟不时飞来,又为人增添无穷闲暇。
单怪那狡猾的白鸥,怎么偷偷看人,想飞下来又不肯下?我和你往日订立的友好盟约至今还在,你现在犹犹豫豫,莫不是要悔约改口了吗?【集评】现代·夏承焘:“这首词采用铺叙的手法,把景物一一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词的上片以及下片的前半,极力渲染风景的优美,环境的闲适。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衬托最后五句所表达的失意的心情。
通过白鸥的背盟,写出自己身世之感和生活道路的坎坷不平,不用一句直笔而收到很高的艺术效果。
以淡景写浓愁,这也是辛弃疾词的一种常用的艺术手法。
”(《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下册)【赏析】此词特意标明“效李易安体”,也就是说,它在风格和技巧上是有意仿效和学习李清照的。
李清照的词,善于将寻常口语信手拈来,度入音律,炼句精美,意境清新,明白自然,极少用典。
此词就具有李清照词的这些优点。
上片写博山夏日骤雨复晴的美丽景色,用淡笔勾绘出一幅清爽明彻的风景图画。
丑奴儿原文翻译及赏析(11篇)
丑奴儿原文翻译及赏析丑奴儿原文翻译及赏析(11篇)丑奴儿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间,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著人欲下未下。
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译文乌云笼罩着群山,忽然下了一阵大雨,马上雨止了,天也晴了。
在远处斜阳照在翠绿的树上,风景美丽动人,不知道画家们怎么描绘的!酒店的门上挂着卖酒的青旗,可想而知,在山的那边,另有人家居住。
只要在这山光水色,美丽迷人的地方,没有什么事情扰乱我,平静地过一个夏天,就很幸福了。
午醉睡醒了,见窗外的苍松翠竹,郁郁葱葱,多么清静幽闲,心神舒畅自然。
野鸟飞来飞去,和我一样的自由自在。
却叫我奇怪的是:白鸢在天空往下斜看着,想要下来但又不下来;你这是为什么呢?咱们过去订的盟约还在,我是遵守归盟的,你是不是新来的?或者是另有什么话要说的.呀?注释博山:地名,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
李易安: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北宋末南宋初人。
礼部郎济南李格非之女,建康帅赵明诚之妻。
她是婉约派正宗词人。
她的词善于把日常生活用语,信手招来,谱入音律,语言淡雅,格律严谨,练字琢句,意境新丽。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效李易安体:效,学、仿。
体,写法、风格。
一霎儿价:一会儿的功夫。
价作语助词。
李易安《行香子·草际鸣蛩》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怎生:作怎么解。
李易安《声声慢·寻寻觅觅》词:“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青旗:酒旗。
潇洒:从容大方,态度悠闲。
万千:作无限解。
白鸥:水鸟名。
旧盟:稼轩于退居带湖新居之初,有“盟鸥”之《水调歌头》一阕。
赏析: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作者被劾罢官,次年在江西上饶地区的带湖卜筑闲居,直至光宗绍熙三年(1192)再度起用为止,其间长达十年。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的意思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的意思“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
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注释】⑴博山:地名,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
李易安: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
她是婉约派正宗词人。
她的词善于把日常生活用语,信手招来,谱入音律,语言淡雅,格律严谨,练字琢句,意境新丽。
效李易安体:效,学、仿。
体,写法、风格。
⑵一霎儿价:一会儿的功夫。
价作语助词。
李易安《行香子·草际鸣蛩》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⑶怎生:作怎么解。
李易安《声声慢·寻寻觅觅》词:“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⑷青旗:酒旗。
⑸潇洒:从容大方,态度悠闲。
万千:作无限解。
⑹白鸥:水鸟名。
【翻译】乌云笼罩着群山,忽然下了一阵大雨,马上雨止了,天也晴了。
在远处斜阳照在翠绿的树上,风景美丽动人,不知道画家们怎么描绘的!酒店的门上挂着卖酒的青旗,可想而知,在山的那边,另有人家居住。
只要在这山光水色,美丽迷人的地方,没有什么事情扰乱我,平静地过一个夏天,就很幸福了。
午醉睡醒了,见窗外的苍松翠竹,郁郁葱葱,多么清静幽闲,心神舒畅自然。
野鸟飞来飞去,和我一样的自由自在。
却叫我奇怪的是:白鸢在天空往下斜看着,想要下来但又不下来;你这是为什么呢?咱们过去订的盟约还在,我是遵守归盟的,你是不是新来的?或者是另有什么话要说的呀。
【鉴赏】此词上下阕都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得明白如话而又清新幽默。
上阕写博山道中的外景。
南临溪流远望如庐山之香炉峰,足风其景秀美。
上阕头三句,写得颇有季节特点,特别是“骤雨一霎儿价”,非常形象地写出了夏日阵雨的特点。
阵雨过后,斜阳复出,山水林木经过了一番滋润,愈加显得清新秀美。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及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
通篇言愁。
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代: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人年少时不明白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吟赋新词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道:“好个凉爽的秋天呀!”注释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h uán)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
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
通篇言愁。
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
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
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
“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
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
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天凉好个秋”了。
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
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
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
周济说辛词“变温婉,成悲凉”。
丑奴儿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全词浅显明快,恬淡清新,反映了诗人辛弃疾退居上饶后,寄情山林的心情。
全诗如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
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huán)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
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宋代·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译文及注释译文人年轻的时候不懂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道:“好个凉爽的秋天呀!”注释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huán)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
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
2。
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赏析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
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
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
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
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
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
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
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
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以及赏析《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
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
以下是他的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欢迎阅读。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huán)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
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译文】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赏析】《丑奴儿》是词牌《采桑子》的别名。
宗孝宗淳熙九年(一一八二)至宋光宗赵惇[dūn]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辛弃疾受投降派的排斥,不受重用,在江西省信州(今上饶市)家中闲居。
博山就在信州地区,作者经常来往此地。
这首词就是他经过博山时,写在墙壁上的作品。
这首词写出了作者两种不同思想感情的变化。
上片写他少年时代,天真烂熳,没有遇到过挫折,不知道愁苦是什么滋味,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
他虽然没有愁苦,可是为了写词,也学着过去一些文人的样子,勉强写出个“愁”字来。
这是作者少年时代纯真感情的再现。
“不识”,不知道。
“层楼”,高楼。
下片写他归南宋三十年来,深受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空有满腔抗金救国的热情,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过着闲居的生活,白白地虚度年华。
所以,他说“而今识尽愁滋味”。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代: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译文及注释译文人年轻的时候不懂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道:“好个凉爽的秋天呀!”注释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huán)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
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赏析三全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出,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上片说,少年时代思想单纯,没有经历过人世艰辛,喜欢登上高楼(层楼),赏玩景致,本来没有愁苦可言,但是“为赋新词”,只好装出一副斯文样子,勉强写一些“愁苦”的字眼应景。
上片生动地写出少年时代纯真幼稚的感情。
“不识”写少年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愁”,十分真切。
下片笔锋一转,写出历尽沧桑,饱尝愁苦滋味之后,思想感情的变化。
“识尽愁滋味”概括了作者半生的经历,积极抗金,献谋献策,力主恢复中原,这些不仅未被朝廷重视,反而遭受投降派的迫害、打击。
他这“愁”郁结心头已久,是很想对人倾诉一番,求得别人的同情和支持的,但是一想到朝廷昏庸黑暗,投降派把持政权,说了也于事无补,就不再说了。
“欲说还休”深刻地表现了作者这种痛苦矛盾的心情,悲愤愁苦溢于言表。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辛弃疾》原文与赏析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辛弃疾》原文与赏析辛弃疾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者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
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辛弃疾词本来好掉书袋,用典较多。
这首《丑奴儿近》则学李清照的“易安体”,不假雕饰而纯用口语,具有真朴无华、清新活泼的天然情趣,在稼轩词中别开生面。
李清照是辛弃疾的同乡先辈。
辛弃疾出生时,李已五十七岁,早于靖康之变的第二年南渡。
辛弃疾二十三岁南归时,李清照已去世。
但由于爱国立场和国破家亡的遭遇相同,使他对李清照深怀尊敬和同情。
李清照的词,南渡初流传颇广。
绍兴十六年(1146),曾慥编《乐府雅词》,选李清照词二十三首。
乾道七年(1171),晁公武著《郡斋读书志》,其卷四著录《李易安集》十二卷。
这都是辛弃疾容易读到的。
除了这首《丑奴儿近》,辛弃疾在词中还多次用到李清照的词句。
如《西江月》“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用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壁”句;《水调歌头》“少时三盏两盏,淡酒醉蒙鸿”,用李清照《声声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临江仙》“被翻红锦浪,洒满千壶水”,用李清照《风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貌,被翻红浪”; 《浪淘沙》(赋虞美人草)“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用李清照《夏日绝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些例子说明辛弃疾对易安词讽咏至熟,并时时挹其芳馨。
自成一体是一个作家在艺术上个人独创性的综合表现。
李清照是词中大家,她的易安体含义甚丰,其主要特征就是张端义《贵耳集》卷上所说的:“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
”李清照的词明白如话,非常口语化。
但她用口语入词,并不俚俗和有伧气。
她创造的是一种既保持口语的新鲜活泼状态而又非常洗练工致的富于表现力的抒情语言,而且“度入音律”,声调流美,很有音乐性。
辛弃疾诗词《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辛弃疾诗词《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佳词,词中情景交融,描写了大雨后的山光水色的傍晚景色。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⑵。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⑶?青旗卖酒⑷,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⑸。
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⑹,觑着人欲下未下。
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注释】⑴博山:地名,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
李易安:,自号易安居士。
她是婉约派正宗词人。
她的词善于把日常生活用语,信手招来,谱入音律,语言淡雅,格律严谨,练字琢句,意境新丽。
效李易安体:效,学、仿。
体,写法、风格。
⑵一霎儿价:一会儿的功夫。
价作语助词。
李易安《行香子·草际鸣蛩》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⑶怎生:作怎么解。
李易安《声声慢·寻寻觅觅》词:“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⑷青旗:酒旗。
⑸潇洒:从容大方,态度悠闲。
万千:作无限解。
⑹白鸥:水鸟名。
【译文】乌云笼罩着群山,忽然下了一阵大雨,马上雨止了,天也晴了。
在远处斜阳照在翠绿的树上,风景美丽动人,不知道画家们怎么描绘的!酒店的门上挂着卖酒的青旗,可想而知,在山的那边,另有人家居住。
只要在这山光水色,美丽迷人的地方,没有什么事情扰乱我,平静地过一个夏天,就很幸福了。
午醉睡醒了,见窗外的苍松翠竹,郁郁葱葱,多么清静幽闲,心神舒畅自然。
野鸟飞来飞去,和我一样的自由自在。
却叫我奇怪的是:白鸢在天空往下斜看着,想要下来但又不下来;你这是为什么呢?咱们过去订的盟约还在,我是遵守归盟的,你是不是新来的?或者是另有什么话要说的呀?【创作背景】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作者被劾罢官,次年在江西上饶地区的带湖卜筑闲居,直至公元1192年(光宗绍熙三年)再度起用为止,其间长达十年。
这首词正是此期间所作。
【赏析】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者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眼!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末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这首诃是辛弃疾退隐江西上饶时,经常来往于博山道中(博山在江西广丰西南三十多公里).它好像一幅山水画.题目是:效李易安体,所以明白如话.文字易懂,但细读来,却能觉到了这里面隐约地寄托了他的身世之感.诃的上半片写山水景物,下片则全是想向之辞,虽是虚写,却是这首诃的最主要部分.上片首写起云,次写雨,再写晴,是写夏天山村天气变化,六句就把山乡风光描绘成为一幅清旷的图画.最后两句: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者一夏.者是这,就是作者写自已的思想愿望,即由此引出下片想象之辞.下片是作者设想在这里过生活的情景.写午睡醒时,看见:松窗竹户,又看见飞来的野鸟,更增加了意境的闲暇.末了,却怪白鸥,几句来一个转折,使文情起了变化,说明他所想象的平静悠闲生活,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旧盟都在,几句是作者对白鸥的对话:我还记得同你们有过盟约,而你们却同我隔膜了.别有话说,是说存在着违背旧盟的'念头.相传白鸥是最无心机的禽鸟,而辛弃疾这首诃的结尾却说:连曾经和我盟过约的,最无心机的白鸥,如今也不相信我了.用反衬的手法极写自已在官场上受猜忌的遭遇。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全词翻译赏析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全词翻译赏析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全词翻译赏析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全词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注释】1.丑奴儿:四十四字,平韵。
2.博山: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3.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4.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5.层楼:高楼。
6.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
强:勉强地,硬要。
7.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尽“字有概括、包含着作者诸多复杂感受;使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作了一大转折的表达效果。
8.欲说还休:想要说还是没有说。
9.道:说。
10.却道天凉好个秋: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意谓言不由衷地顾左右而言他。
译文: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愁苦的滋味,喜欢登上高楼,喜欢登上高楼,为写一首新词没有愁苦而硬要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最终没有说,想说却最终没有说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译文二】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只好说道好个清凉的秋天呀!【评点】这首词是词人闲居带湖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词人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
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是上片的中心句。
那时正值青春年少,激情万丈但却心地单纯,对于人们口中所说的“愁”,没有切身的体会,因而无法理解,总是登高远望。
词人连用两个“爱上层楼”,有力地带动下文的叙述。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及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
通篇言愁。
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代: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人年少时不明白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吟赋新词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道:“好个凉爽的秋天呀!”注释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h uán)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
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
通篇言愁。
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
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
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
“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
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
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天凉好个秋”了。
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
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
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
周济说辛词“变温婉,成悲凉”。
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原文、注释、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注释、原文及赏析
【原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1。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
1)丑奴儿:即《采桑子》。
四十四字,平韵。
2)博山: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
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3)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4)不识:不明白。
5)层楼:高楼。
6)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
强:勉强地,硬要
7)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8)欲说还休:想说而最终没有说
9)却道天凉好个秋: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意谓言不由衷地顾左右而言他。
【译文】
少年时哪儿懂得什么是忧,什么是愁?却偏偏喜爱登上高楼。
登上高楼,为了能写首新词,便说心里真忧愁。
而今的愁滋味呵,已经尝够,却想说又不愿开口。
不愿开口,就说:“天气凉爽了,好个金秋!”
【赏析】
此词是词人42岁时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时所作。
博山即在上饶附近。
此次落职,与他在湖南训练飞虎军与权臣发生矛盾有关。
但这首词的意蕴,由于其深含人生哲理,故而能远远超脱其具体背景而成为对人生有高度概括的词作,而深受人们
喜爱。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朝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译文人年轻的时候不懂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道:“好个凉爽的秋天呀!”《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注释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huán)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
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
通篇言愁。
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
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
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
“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
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
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说之亦复何益?只能“却道天凉好个秋”了。
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
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
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
周济说辛词“变温婉,成悲凉”。
读此词者,当能辨之。
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译文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译文|赏析辛弃疾是宋朝有名的词人,他写过很多有名气的词。
这首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他其中一首代表作。
本词的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译文及赏析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宋代: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及注释译文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注释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huán)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
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古词鉴赏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
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
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
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
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
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
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
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及翻译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及翻译《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及翻译《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此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出,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到大家!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代: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注释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huán)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
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创作背景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
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
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宋代·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译文及注释译文人年轻的时候不懂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道:“好个凉爽的秋天呀!”注释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huán)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
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
2。
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赏析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
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
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
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
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
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
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
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
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
辛弃疾《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诗词赏析
辛弃疾《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诗词赏析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
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题解】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与《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应为同时作品。
词题标明“效李易安体”,李易安即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也是辛弃疾的同乡。
其词婉约清丽,善于“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人称“李易安体”。
闲居乡间的辛弃疾非常推崇“李易安体”,并在自己的一部分作品中有意仿效、学习。
句解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山中夏日的天气,阴晴不定。
初时,滚滚乌云从群山中涌出,迅速铺满天空;紧接着,暴雨刹那间倾盆而下,千峰万壑皆笼罩在雨幕之中;不过骤雨只是一阵子,忽地雨收云散,天青日出。
“一霎儿”,宋代口语,一会儿工夫。
“价”,也是当时口语,语尾助词。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经雨水清洗后的远树反射着斜阳,清新明媚。
这样的风景,又怎能画得出来呢?“怎生”,怎样,如何。
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词人继续走在山道中,忽见山那一边,青色酒旗在绿树丛中高高飘扬。
原来这深山中还有卖酒的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千峰、山云、远树、斜阳,这画都画不出的风景已令词人陶醉。
意外地发现卖酒人家,更让他惊喜了。
所以他慨叹道,只想在这山色水光中,无牵无挂地度过这个夏天。
这两句既用以收束上片的景物描写,又表达了词人屏除尘世种种干扰、惟求闲散安宁的心境,为下片进一步抒写闲情张本。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午醉”承上片“青旗卖酒”而来,前后关合。
词人从中午的醉梦中醒来,只见窗下门前,青松疏朗、翠竹婆娑,风情万千,令人心旷神怡。
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恰在这时,野鸟飞来,更让人感到闲适、惬意之趣。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惟一让词人感到美中不足的,只有白鸥。
辛弃疾早年诗作
辛弃疾早年诗作
辛弃疾早年诗作如下: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2、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宋】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
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3、《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宋代: 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时价。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
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间,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
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乌云笼罩着群山,忽然下了一阵大雨,马上雨止了,天也晴了。
在远处斜阳照在翠绿的树上,风景美丽动人,不知道画家们怎么描绘的!酒店的门上挂着卖酒的青旗,可想而知,在山的那边,另有人家居住。
只要在这山光水色,美丽迷人的地方,没有什么事情扰乱我,平静地过一个夏天,就很幸福了。
午醉睡醒了,见窗外的苍松翠竹,郁郁葱葱,多么清静幽闲,心神舒畅自然。
野鸟飞来飞去,和我一样的自由自在。
却叫我奇怪的是:白鸢在天空往下斜看着,想要下来但又不下来;你这是为什么呢?咱们过去订的盟约还在,我是遵守归盟的,你是不是新来的?或者是另有什么话要说的呀?
注释
博山:地名,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
李易安: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北宋末南宋初人。
礼部郎济南李格非之女,建康帅赵明诚之妻。
她是婉约派正宗词人。
她的词善于把日常生活用语,信手招来,谱入音律,语言淡雅,格律严谨,练字琢句,意境新丽。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效李易安体:效,学、仿。
体,写法、风格。
一霎儿价:一会儿的功夫。
价作语助词。
李易安《行香子·草际鸣蛩》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
怎生:作怎么解。
李易安《声声慢·寻寻觅觅》词:“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青旗:酒旗。
潇洒:从容大方,态度悠闲。
万千:作无限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