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成语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舌战群儒: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单刀赴会: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
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
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得陇望蜀: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
比喻贪得无厌。
出自《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负重致远: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遥远的目的地。
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出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出言不逊:说话粗暴无礼。
出自《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兵贵神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出自《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
……嘉言曰:‘兵贵神速。
’”吴下阿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
比喻人学识尚浅。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断头将军: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出自《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车载斗量:用车载,用斗量。
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出自《三国志·吴志·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
”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老牛舐犊:老牛舔小牛。
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如嚼鸡肋: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或少有实惠。
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英雄豪杰,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
这些成语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三国时期的一些成语故事吧。
成语一,草木皆兵。
故事背景,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之间的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采取了一个巧妙的策略,他下令士兵在战场四周的树木上绑上了稻草,用以模拟成人形,使得袁绍军在远远望见时,以为曹军兵力强大,从而望风而逃。
成语来源,这个成语源自《三国演义》,形容人的心理恐惧到了极点,连草木都看成了敌人。
成语二,水深火热。
故事背景,三国时期,孙权与刘备结盟,共同对抗曹操。
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设法引诱曹操的大军进入江面上,然后发动火攻,曹操的船只被火烧得七零八落,大败而逃。
成语来源,这个成语形容处境非常危险,就像置身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样。
成语三,草船借箭。
故事背景,赤壁之战后,孙权派遣周瑜向刘备借箭。
周瑜在刘备军中故意传播谣言,说孙权要投降曹操,刘备大怒,派人将箭全部还给孙权。
孙权得到箭后,立即还给刘备,并借机加强了与刘备的关系。
成语来源,这个成语比喻借用别人的东西,实际上是为了加强自己的力量。
成语四,五丈原上。
故事背景,刘备在赤壁之战后,败退至五丈原。
在这里,刘备遇到了诸葛亮,并向他求助。
诸葛亮策划了北伐之计,帮助刘备最终取得了蜀汉的统治权。
成语来源,这个成语比喻在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帮助,重新振作起来。
成语五,桃园结义。
故事背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义,结为兄弟。
后来,他们一起闯荡天下,建立了蜀汉。
成语来源,这个成语比喻志同道合的朋友结成了不解之缘,共同走向成功。
以上就是关于三国时期的一些成语故事,这些成语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事件,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成语故事,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三国志中的四字词语形容乱世的成语
三国志中的四字词语形容乱世的成语
以下是《三国志》中的10个形容乱世的四字成语及其解释:
1. 兵连祸结:战争和灾祸连续不断。
形容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疾苦。
2. 烽火连天:形容战火遍及各地,局势混乱不堪。
3. 四分五裂:形容国家、集团或组织分裂成很多部分,秩序混乱。
4. 群雄逐鹿:形容各路英雄纷纷争夺天下,形势混乱,没有明确的霸主。
5. 血流成河:形容战乱中死伤惨重,血流满地,形容战争的残酷和惨烈。
6. 民不聊生:形容社会动荡,百姓无法维持生计,生活困苦。
7. 天下大乱:形容整个国家或世界都处于混乱状态,没有秩序和安定。
8. 烽火四起:形容战争或动乱在各地同时发生,局势紧张。
9. 干戈相向:指战争双方互相敌对,战斗激烈,形容战乱不休。
10. 朝不保夕:形容战乱时期人们生活极不稳定,随时
可能遭受灾难。
这些成语都生动地描绘了乱世中的艰难困苦和社会的不安定。
三国中的成语典故
【关于三国的成语故事大全】东汉末年,三国争霸,从此展开了一段历史长剧,战争风云,变化多端,叱咤风云人物,智慧勇猛事迹为人们留下了无数经典成语。
那么,关于三国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呢?1、【妄自菲薄】三国时期,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他竭尽全力筹划北伐曹魏,刘禅胸无大志,没有治国才能,诸葛亮深表忧虑,出征前夕写《前出师表》,要他教育好百官不忘先帝恩情,应该发愤图强,不能妄自菲薄。
2、【智取陈仓】诸葛亮第二次上表伐魏国,领精兵三十万奔陈仓道口而来。
陈仓口守将郝昭有勇有谋,更得大将王双相助,诸葛亮造云梯,制冲车,填城壕,掘地道,强力攻城,但所有能用上的办法几乎都用上了,陈仓口还是久攻不下。
诸葛亮郁闷至极,一时无措,无奈问计姜维。
姜维仔细分析了陈仓城池坚固,兼守将郝昭坚持防御战,防御工事牢固,更得王双相助,认为不能硬攻,只能智取。
三国详细介绍于是建议诸葛亮暂停攻城,派大将依山傍水下寨固守,分兵把守关隘要道防止敌方从街亭进攻,自己派人献书诈降魏国大都督曹真,暗里袭击曹军大本营祁山。
曹真中计,损失兵折将,于是祁山攻克。
祁山一克,攻克陈仓口指日可待。
3、【巢毁卵破】在东汉末年孔子的后代孔融。
他自幼聪明知书达理,明礼数。
至今还流传着“孔融让梨”的故事。
可是这么一个贤人不幸被曹操手下杀害,被灭了全家。
那时,曹操发动五十万大军,准备南征刘备。
孔融提出不同的主张,却遭到曹操的拒绝。
孔融不服气,背后讲了愤愤不平的话。
曹操知道后,便下令处死孔融全家。
当时孔融的两个不满十岁的孩子正在家里下棋。
突然面临此大祸。
横眉冷对上前护住爹爹,孔融请求曹操官兵放过两个小儿,自己愿承受一切惩罚。
儿子却高声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宁死而不屈”。
这句话的意思是,鸟巢倒了翻在地下,怎么还有完好的鸟蛋呢?!“覆巢无完卵”,也成“巢毁卵破”,就是说家已被毁了,那还有个人的安危可谈!4、【顾曲周郎】东汉末年,吴中有一位名将叫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
三国 形容魏国的成语
三国形容魏国的成语以下是一些形容魏国的成语举例,详细解释每个成语的含义:1.兵强马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大,军马强壮。
在三国时期,魏国的军事力量较为强大,因此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
2.人才济济: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魏国在三国时期拥有许多杰出的文臣武将,如曹操、郭嘉、司马懿等,所以可以用“人才济济”来描述。
3.雄霸一方:指在某个地区或领域占据优势,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魏国在三国时期是实力较为强大的一方,其领土广阔,势力范围较大。
4.权谋善变:形容善于运用权谋手段,并且能够灵活应变。
魏国的曹操以其权谋智慧和善变的策略而闻名。
5.野心勃勃:形容人野心很大,渴望追求更高的权力或目标。
曹操在三国时期展现出了较大的野心和扩张欲望。
6.风起云涌:形容事物蓬勃发展,局势变化迅速而激烈。
三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风起云涌,魏国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7.势如破竹:比喻形势或力量像劈竹子一样,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魏国在一些战争中表现出强大的攻击力和势不可挡的态势。
8.尔虞我诈:形容人之间互相欺骗、争斗。
三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充满了尔虞我诈的情节。
9.勾心斗角:比喻各用心机,互相争斗。
在魏国的政治舞台上,也存在着各种勾心斗角的权力争夺。
10.明争暗斗:形容公开和暗地里都在进行争斗。
这可以用来描述魏国内部或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复杂斗争局面。
这些成语主要是从魏国的政治、军事、人物等方面来形容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成语的运用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表达需要进行选择,并且每个成语的含义在不同的情境中可能会有所侧重。
同时,三国时期的历史非常复杂,魏国的特点也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描述,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关于三国的成语
关于三国的成语关于三国的成语11、【妄自菲薄】三国时期,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他竭尽全力筹划北伐曹魏,刘禅胸无大志,没有治国才能,诸葛亮深表忧虑,出征前夕写《前出师表》,要他教育好百官不忘先帝恩情,应该发愤图强,不能妄自菲薄。
2、【智取陈仓】诸葛亮第二次上表伐魏国,领精兵三十万奔陈仓道口而来。
陈仓口守将郝昭有勇有谋,更得大将王双相助,诸葛亮造云梯,制冲车,填城壕,掘地道,强力攻城,但所有能用上的办法几乎都用上了,陈仓口还是久攻不下。
诸葛亮郁闷至极,一时无措,无奈问计姜维。
姜维仔细分析了陈仓城池坚固,兼守将郝昭坚持防御战,防御工事牢固,更得王双相助,认为不能硬攻,只能智取。
于是建议诸葛亮暂停攻城,派大将依山傍水下寨固守,分兵把守关隘要道防止敌方从街亭进攻,自己派人献书诈降魏国大都督曹真,暗里袭击曹军大本营祁山。
曹真中计,损失兵折将,于是祁山攻克。
祁山一克,攻克陈仓口指日可待。
3、【巢毁卵破】在东汉末年孔子的后代孔融。
他自幼聪明知书达理,明礼数。
至今还流传着“孔融让梨”的故事。
可是这么一个贤人不幸被曹操手下杀害,被灭了全家。
那时,曹操发动五十万大军,准备南征刘备。
孔融提出不同的主张,却遭到曹操的拒绝。
孔融不服气,背后讲了愤愤不平的话。
曹操知道后,便下令处死孔融全家。
当时孔融的两个不满十岁的孩子正在家里下棋。
突然面临此大祸。
横眉冷对上前护住爹爹,孔融请求曹操官兵放过两个小儿,自己愿承受一切惩罚。
儿子却高声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宁死而不屈”。
这句话的意思是,鸟巢倒了翻在地下,怎么还有完好的鸟蛋呢?!“覆巢无完卵”,也成“巢毁卵破”,就是说家已被毁了,那还有个人的安危可谈!4、【顾曲周郎】东汉末年,吴中有一位名将叫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
他出身士族,少与孙策友善,后归孙策,为建威中郎将,助策在江东创立了孙吴政权。
孙策死后,周瑜与张昭同辅孙权,任前部大都督。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
三国成语典故50个
三国成语典故50个在中国文化中,三国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戏剧性的事件和故事,这些故事已经变成了许多经典的成语。
下面是50个由三国时期故事产生的成语典故。
1. 无可奈何:指无法改变的事实。
典故来源:《三国演义》中,曹操派夏侯渊追杀关羽,但夏侯渊最终无可奈何地失败了。
2. 蔚为大观:指非常壮观美丽。
典故来源:《三国演义》中,曹操看到了建筑师吕布设计的美丽园林,称之为“蔚为大观”。
3. 叶落归根:指一个人回到他的家园或母校。
典故来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临终之前,告诉自己的儿子“叶落归根”,意思是回到他们的家乡。
4. 苦心孤诣:指非常努力地工作。
典故来源:《三国演义》中,周瑜为了击败曹操,拼尽了所有的努力。
5. 响彻云际:指声音响亮。
典故来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声音响彻云际,威风凛凛。
6. 称心如意:指达到理想的状态。
典故来源:《三国演义》中,张辽获得曹操的称赞时说“不破虏军,不释鞑子,吾心不如意也”。
7. 守口如瓶:指保守秘密。
典故来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谋士田丰被曹操杀害后,没人知道他被杀害的原因。
8. 背信弃义:指没有诚信。
典故来源:《三国演义》中,曹操虽然许多次向刘备表示要放他回去,但最终还是把刘备送进了监狱。
9. 能者多劳:指有能力的人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典故来源:《三国演义》中,蜀国的文臣们看到诸葛亮一直在忙碌工作,都对他说“能者多劳”。
10. 舍生取义:指为了道义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
典故来源:《三国演义》中,孙策为了保护他的义兄,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他的生命。
11. 雄才大略:指才干和决策能力出众。
典故来源:《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在接受曹操的委派后,展现了他的非凡才干和决策能力。
12. 君子之交淡如水:指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典故来源:《三国演义》中,蜀汉的诸葛亮和东吴的周瑜虽然之间有竞争,但仍然保持着淡如水的朋友关系。
13. 同舟共济:指在困难时共同合作。
跟三国故事有关的四字成语故事
跟三国故事有关的四字成语故事成语: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以比喻多次远道造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处事,缺少实际经验,比较天真。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去了方屈。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登陆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低,文采不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观赏音乐或玩游戏、看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意外,其人民或成员当然无法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如同用刀劈竹竿一样的成功。
2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盒稳葑呈坑⒂虏磺啦唤怠?2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奇妙而快速。
27、出言不逊(张合):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2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诸葛亮,陆绩,顾邵):背著沈重的东西送至远方。
源于三国故事的成语
源于三国故事的成语让孩子学习成语可以丰富文化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源于三国故事的成语源于三国故事的成语:妄自菲薄三国时期,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他竭尽全力筹划北伐曹魏,刘禅胸无大志,没有治国才能,诸葛亮深表忧虑,出征前夕写《前出师表》,要他教育好百官不忘先帝恩情,应该发愤图强,不能妄自菲薄。
源于三国故事的成语:智取陈仓诸葛亮第二次上表伐魏国,领精兵三十万奔陈仓道口而来。
陈仓口守将郝昭有勇有谋,更得大将王双相助,诸葛亮造云梯,制冲车,填城壕,掘地道,强力攻城,但所有能用上的办法几乎都用上了,陈仓口还是久攻不下。
诸葛亮郁闷至极,一时无措,无奈问计姜维。
姜维仔细分析了陈仓城池坚固,兼守将郝昭坚持防御战,防御工事牢固,更得王双相助,认为不能硬攻,只能智取。
于是建议诸葛亮暂停攻城,派大将依山傍水下寨固守,分兵把守关隘要道防止敌方从街亭进攻,自己派人献书诈降魏国大都督曹真,暗里袭击曹军大本营祁山。
曹真中计,损失兵折将,于是祁山攻克。
祁山一克,攻克陈仓口指日可待。
源于三国故事的成语:单刀赴会周瑜死后,刘备为了和吴国重新联合起来,答应孙权等他攻占西川后就把荆州交给吴国。
这时刘备已经很强大了,他的军队很快就攻占了西川。
刘备在西川建立了蜀国,派关羽和他儿子关平驻守在荆州。
孙权听说刘备占领了西川,派大使到蜀国向刘备要荆州。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计谋,写了一封信交给吴国的大使,让他到荆州去找关羽。
吴国的大使拿着信来到荆州,却被关羽拒绝了。
关羽说:“这么重要的事,我怎么能相信一封信呢?”然后就把大使赶回了吴国。
孙权大怒:“刘备分明就是在捉弄我。
”鲁肃出了一个主意:请关羽到吴国来吃饭,趁机把他抓起来,逼迫关羽交出荆州,不然的话就杀死他。
关羽接到邀请信后,笑着说:“我才不怕他们,我一个人去,看他们敢把我怎么样?”第二天,关羽乘船来到吴国。
鲁肃早已经布置好了军队,只要关羽不答应,马上就把他抓起来。
三国五字成语
三国五字成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三国鼎立,英雄辈出。
在这个时期,不仅有激烈的战争和政治斗争,还有许多流传至今的成语,这些成语凝聚了那个时代的智慧和哲理。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关于三国的五字成语。
一、苟延残喘这个成语源自《三国演义》,原文是“吾若苟活,此天幸也;如死便亡。
” 后来演变成了现在的“苟延残喘”,用来形容人们勉强维持生命,虽存一线希望但已接近崩溃的状态。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已经衰败没落,勉力支撑着的组织、个人或事物。
在三国时期,曹操多次被刘备和孙权围困,但他总是能够苟延残喘,最终成就了魏国的霸业。
在兵强马壮,英雄辈出的乱世,只有能够苟延残喘,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有机会成为真正的英雄。
二、负荆求瑕“负荆求瑕”是指拿到荆条的人主动背负,去求找他的人办事。
这个成语出自《三国演义》,描写了刘备的故事。
在刘备没有成功之前,一个东吴的使者去找他,要他帮助东吴,说是“得荆州以犒赏,凡事付与公等而当墨识所致”,就是给了刘备荆州当权利,让他去找东吴做出成绩后会办好。
但是刘备背负荆条,把自己贵重的东西撂下在地,说自己不需要这些,只求得计。
从此刘备就成功了出名,后来取代了袁术。
这个成语形容人自愿承担艰苦无名的任务,甚至背负道义,这种精神在今天也不失为一种可贵的品质。
在困难和压力面前,能够负荆求瑕,不负责任,努力拼搏才能成大事。
三、画饼充饥“画饼充饥”是指不切实际的虚构美好的愿景来安慰现在的苦难。
这个成语源自《三国演义》,描写了刘备大意赴蜀山行最终却不果的故事。
刘备非常力拼却还是没有得心满意,就只好画饼充饥。
这个故事后来被人们引申成了一个成语。
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不顺利的事情,“画饼充饥”是我们洒脱的心态,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
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困难,虽然可能带有非现实的一点,但我们必须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鞭强努力,不断进取。
四、草木皆兵这个成语出自《三国演义》,原文是“汝言草木皆兵,岂知我心如明镜”。
三国演义经典成语故事20个
三国演义经典成语故事20个【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战,当时项羽大败章邯。
这场战争有两个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农民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项羽由一个将军一跃成为联军统帅,战争开始由灭秦之战逐渐向楚汉战争转变。
【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
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
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
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
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
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
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
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
”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
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
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
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
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揭竿而起】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三国演义成语典故精选
三国演义成语典故精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三国时期的战争、权谋为背景,塑造了众多英雄人物形象和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些三国演义中经典的成语典故,让我们一起领略其中的智慧和哲理。
1. 破釜沉舟“破釜沉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典故,出自《三国演义》中刘备入蜀时的故事。
刘备带着手下的几百人到蜀地,面对种种困难,为了鼓舞士气,他下令破釜沉舟,以表示誓死不退的决心。
这个典故后来常用来比喻“斗志昂扬,没有回头路”,表示做事要有坚定的决心和信念。
2. 借尸还魂“借尸还魂”是指将一事物的意识寄托在另一事物上。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斩华雄后,为解救白衣马,将马上尸体扔下山,魂归救马。
这个典故后来引申为利用他人或外物帮助恢复自己的生命或精神等。
3. 固若金汤“固若金汤”原本是形容军事防御坚固,取自《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时周瑜在赤壁建酒池铁围,形容这种设施坚固。
这个典故后来用来形容事物坚固不可破。
4. 抛砖引玉“抛砖引玉”意为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他人有价值的意见或作品。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对诸葛亮说,提出计策,以此达到引出诸葛亮善于谋略的目的。
这个典故后来用来比喻引出有价值的意见。
5. 前车之鉴“前车之鉴”原指学习古人的好坏教训,以免自己重蹈覆辙。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为了报答刘备的恩情,恃勇欺骗,导致身陷曹军,后被曹操活捉。
这个典故后来用来形容古人的教训可以作为他人的鉴戒。
6. 歇后语的故事在《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歇后语,比如“三才贼,三才则独不杀贼”,“千里姻缘一线牵”,“三顾茅庐”,都是非常经典的成语典故,构成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宝。
以上这些典故,窥见了《三国演义》中的智慧和哲理,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的处事原则和处世态度。
这些成语典故不仅源自于小说情节的编排,更是深刻的中国文化内涵的展现。
愿我们能从这些典故中找到启发,领悟到其中的智慧和深意,指引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成长,步步高升。
三国时期的成语
三国时期的成语三国时期的成语有如下:1、负重致远: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2、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本。
3、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
比喻人多智广。
4、物伤其类:指见到同类死亡,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
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伤感。
5、过五关斩六将: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这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的故事。
6、吴下阿蒙: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
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
比喻人学识尚浅。
7、出言不逊: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8、后患无穷: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9、蒋干盗书:蒋干:《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蒋干盗去书信回到曹营杀自己大将。
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10、势如破竹: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11、老牛舐犊: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12、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3、扶不起的阿斗:阿斗:三国蜀汉刘备之子刘禅的小名。
阿斗庸碌无能,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蜀汉。
比喻扶持不起来的人。
14、无计可施:计:策略、办法;施:施展。
没有办法可用。
15、大器晚成: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16、虎踞龙盘: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17、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
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
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18、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19、七步之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20、万死不辞: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
万一万次也不推辞。
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三国故事的成语5篇
三国故事的成语5篇有关三国演义的成语篇一1、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3、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4、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5、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6、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7、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8、得陇望蜀(曹操):陇,指甘肃南部一带;蜀:指四川一带。
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
比喻贪得无厌。
9、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赤壁之战里,周瑜借东风用火攻的方法想战胜曹操大军,可是什么都准备好了,只欠差东风。
形容什么事都准备好的,只差最重要的。
10、偃旗息鼓(赵云):攻取汉中时,曹操大军追击黄忠至赵云寨前,赵云匹马单枪站在门前,寨内偃旗息鼓,最终打败曹军。
比喻赵云浑身是胆,形容悄无声息的做事,但孕育了很大的能量。
11、刮目相看(吕蒙):吴国的吕蒙一介武夫出身,对兵法,战略一窍不通,因此老将军程普非常看不起他。
后来吕蒙开始饱读兵书,终于成为吴国数一数二的兵法家。
连程普也对他赞赏有加,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比喻人进步很快,令人意想不到。
12、如饮醇醪(周瑜):形容一个人气量广阔,起源于正史上周瑜对程普的谅解,形容周瑜心胸宽广。
13、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14、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15、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16、三顾茅庐(刘备):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17、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18、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19、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20、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形容三国杰出人物的成语
形容三国杰出人物的成语
以下是五个形容三国杰出人物的成语及其赏析:
1. 雄才大略:形容杰出的才智和谋略。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三国时期的曹操,他是一位具有非凡才智和领导能力的人物,被誉为“乱世奸雄”。
2. 神机妙算:形容计策高明,预料事情非常准确。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是蜀汉的重要谋士,以智谋著称,被誉为“卧龙”。
3. 义薄云天:形容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极其崇高。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三国时期的关羽,他是蜀汉的重要将领,以忠义闻名,被誉为“武圣”。
4. 百步穿杨:形容箭法非常高明。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三国时期的黄忠,他是蜀汉的重要将领,以箭术高超而著称。
5. 智勇双全:形容人既有智谋,又有勇气。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三国时期的赵云,他是蜀汉的重要将领,以勇猛善战和智谋过人而著称。
三国大考堂四()多()的成语
三国大考堂四()多()的成语摘要:1.前言2.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3.三国时期产生的成语及其含义4.三国成语在现代的应用和影响5.结论正文:【前言】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战争和政治斗争的时期,同时也是文化繁荣的时期。
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本文将探讨三国时期产生的成语及其在现代的应用和影响。
【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三国时期(公元220 年-280 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魏、蜀、吴三国鼎立,争霸天下。
期间,英雄辈出,谋略纷呈,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成语便诞生于此。
【三国时期产生的成语及其含义】1.临渴掘井:形容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才急忙应付。
出自《三国演义》第96 回,刘备为讨伐东吴,临战前才急匆匆地寻找水源。
2.借东风:比喻利用好的形势或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来推动工作。
出自《三国演义》第4 九回,诸葛亮于仲冬时节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风,助周瑜火攻破曹操大军。
3.草船借箭:比喻利用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出自《三国演义》第5 回,诸葛亮借曹操箭矢十万,以战胜江东百万兵马。
4.乐不思蜀: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出自《三国演义》第100 回,刘备征东吴,诸葛亮警示刘备不要乐不思蜀,以免大业受损。
5.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喻人在一个地方,但心里想着另一个地方。
出自《三国演义》第57 回,关羽在曹操帐下,虽然受到厚待,但心中仍忠于刘备。
【三国成语在现代的应用和影响】三国时期的成语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还传承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
人们通过使用这些成语,不仅可以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准确性,还可以从中汲取历史智慧,为现实生活提供借鉴。
【结论】三国时期的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至今仍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三国成语()上一()
三国成语()上一()摘要:一、前言二、三国时期的背景介绍三、成语的概念及特点四、具有代表性的三国成语1.关羽单刀赴会2.草船借箭3.身在曹营心在汉4.刮骨疗伤五、三国成语的传承与影响六、结论正文:一、前言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与智谋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英雄辈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也应运而生。
本文将带领大家回顾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谋略。
二、三国时期的背景介绍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战乱与动荡的时代。
曹魏、蜀汉、东吴三国鼎立,英雄豪杰并起,形成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
在这个时期,发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也留下了许多富有智慧的成语典故。
三、成语的概念及特点成语是汉语中一种固定的短语,通常由四个汉字组成,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成语的特点是含义丰富、形式简洁、表现力强,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感情。
四、具有代表性的三国成语1.关羽单刀赴会关羽单刀赴会,出自《三国演义》。
故事讲述了东吴孙权欲与刘备结盟,邀请刘备赴宴。
刘备担心孙权加害,关羽主动请缨,只身携带一口宝刀赴会。
在宴会上,关羽以一敌百,成功震慑住东吴群臣,保护了刘备的安全。
2.草船借箭草船借箭,出自《三国演义》。
故事讲述了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用计策骗得曹操数十万支箭。
他命令士兵将草船装扮成敌军,利用曹操的多疑性格,使曹操下令用箭射草船。
最终,诸葛亮成功借得大量箭支,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身在曹营心在汉身在曹营心在汉,出自《三国演义》。
故事讲述了徐庶在曹操帐下效力,但实际上一直为刘备谋划。
这个成语形容身处敌对势力,但心向着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4.刮骨疗伤刮骨疗伤,出自《三国演义》。
故事讲述了华佗为关羽治疗箭伤的故事。
华佗将关羽受伤的骨头刮净,以草药敷治。
这个成语形容人有毅力和勇气去面对痛苦的治疗或艰难的处境。
五、三国成语的传承与影响三国成语在后世广为流传,成为了汉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出自三国时期的成语大全
出自三国时期的成语大全不知所云;云:说。
不知道说得是些么。
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车载斗量;载:装载。
用车载,用斗量。
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三国时期的成语处之泰然;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
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对症下药;针对病症用药。
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
出自三国的成语卧龙凤雏;伏龙:(卧龙)诸葛孔明。
凤雏:庞士元。
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
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负重致远;背着重东西走远路。
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顾曲周郎;原指周瑜业于音乐。
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三国时期的成语胡肥锺瘦;胡昭的字体肥,锺繇的字体瘦。
形容书法各擅其美。
画饼充饥;画个饼来解除饥饿。
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出自三国的成语坚壁清野;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
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竭尽全力;用尽全部力量。
有关三国成语开诚布公;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开天辟地;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
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三国时期的成语空城计;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狼狈不堪;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
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出自三国的成语老生常谈;老书生经常说的话。
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
乐不思蜀;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有关三国成语赔了夫人又折兵;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三国时期的成语七纵七禽;比喻善于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亦作“七纵七擒”。
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自三国的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三顾茅庐、初出茅庐、舌战群雄、锦囊妙计、羽扇纶巾、鼎足三分、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桃园三结义、望梅止渴、七擒七纵、千里走单骑、舌战群儒、赔了夫人又折兵、割须弃袍、赤膊上阵、单刀赴会、草船借箭、败走麦城、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单骑救主、木牛流马1、三顾茅庐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
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慌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
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
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
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
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
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
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
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
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有一次来到隆中。
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
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
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
”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
诸葛亮答应了。
那年诸葛亮才27 岁。
2、草船借箭周瑜非常嫉恨诸葛亮,总想找个理由杀掉诸葛亮。
一天,周瑜让诸葛亮造10 万枝箭,并说10 天内就要。
诸葛亮痛快地答应了,说:“我 3 天之内就送10 万枝箭过来。
”周瑜很吃惊。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 只快船,600 名士兵,把每条船用布蒙上,两边堆满一捆捆的干草。
周瑜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怀疑,不知诸葛亮又在玩什么花样。
到第三天,天还没亮,诸葛亮便派人将鲁肃请来,说:“请您和我一同去取箭。
”然后,把20 条快船用长绳连起来,一直往江北驶去。
当时,长江上雾云很大,对面看不见人。
鲁肃心里不明白,问诸葛亮怎么回事。
诸葛亮只是笑,并不回答。
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
诸葛亮命令将船头朝东船尾向西,一字摆开。
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呐喊。
曹操听了报告,说:“雾天作战,恐怕有埋伏。
先让水陆军的弓箭手向他们射箭,雾散后再进军。
”于是,箭像雨点一样射向那20 条船。
箭头准确地落在草捆上,排得密密麻麻。
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命令船头掉过来,再由西向东排开,于是,另一面又被射满了箭。
等到太阳要升起来时,雾也快散了。
诸葛亮命令军士开船,并一起大喊:“谢谢丞相的箭!”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经派了500 名军士在江边等着搬箭,卸完后共有十二三万枝箭。
鲁肃见了周瑜,把诸葛亮借箭的事说了一遍。
周瑜叹气说:“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实在不如他啊!”3、赤壁大战周瑜与诸葛亮商量好进攻曹操的时间,然后,把人马分成6 队,只等东南风一刮起来,就开始行动。
东南风刮起来后,黄盖带了20 只装满芦苇、硫磺等物的火船,向对岸开去。
快到曹操军营时,船一齐起火,顺着风势,将曹军船只烧着。
由于曹操听信庞统的话,将所有的船用铁环锁在一起,根本没法逃走。
这时,曹军水寨全都烧着,一片火光。
许多兵士被烧死了。
曹操知道中了计,一边叫骂,一边寻找船只。
这时,张辽驾着一只小船过来,曹操才脱离火海。
曹操被救上岸时,东吴兵马已杀了过来。
他在张辽等人的保护下,终于甩掉了东吴的追兵。
他们来到一个山势很险的地方。
这时,曹操哈哈大笑起来,将士们都吓了一跳,问他笑什么,曹操说:“我笑诸葛亮、周瑜不懂计谋,如果他们在这里埋伏下一支兵马,那就厉害了!”话没说完,杀出了一支人马,原来是早已埋伏在这里的赵云。
曹操连忙突围,死伤了许多兵士,好不容易才逃出来。
这时,天已经亮了,正下着大雨。
曹操以为没有危险了,就下令休息吃饭。
他坐在树林中,不禁又哈哈大笑起来。
旁边人问:“丞相您损失了那么多人马,笑什么呢?”曹操说:“我笑诸葛亮、周瑜还是缺少计谋,如果他们在这里埋伏下一支人马,我们还能逃得了?”话音没落,突然一阵喊声,张飞率领兵马冲了过来。
曹操大吃一惊,甲衣也没穿就上了马。
他手下的将士一边跑一边迎敌,许多人都受了伤。
这次,曹操开始走小路。
他们来到了华容道。
曹操见远处还有烟雾,像有伏兵。
曹操说:“这是诸葛亮叫人放的烟,让我不敢走这条路。
”于是,曹操等人走上了华容道,这条路本来不平,加上刚下过雨,特别难走。
曹操下令砍树搬草,垫平路面。
不少士兵累得昏倒在地上。
好不容易到了平坦一点的路面,曹操又哈哈大笑起来:“如果是我指挥打仗,肯定在这里埋伏一支军马,诸葛亮、周瑜到底是不行啊!”话没说完,有是一声炮响,关羽带人截住了去路。
曹操吓了一跳。
等他定下神来,看清是关羽时,脸上顿时有了笑容:“云长。
以前我对你不错,请你看在过去的情义上,放我一条生路吧。
”关羽是个讲义气的人,他回想起曹操对他的种种好处,又看那些士兵的可怜样子,就让开了道路。
诸葛亮听说关羽放走了曹操,非常生气,说:“关羽因为私人情义耽误了公事,拉出去杀了!”刘备一听,急忙过来求情:“我和关羽像亲兄弟一样,本来准备一齐死的,先生杀了他,我也没法活了,就原谅他一次吧。
”诸葛亮这才不说什么了。
4、火烧连营孙权杀了关羽,抢回荆州,这两件事惹得刘备心里冒火。
他不顾文武大臣们的劝阻,亲自率领75万人马杀向东吴。
张飞命令 3 天之内作好白旗白甲,全军将士带孝出征,并叫范疆、张达快去办理,误了期限就杀人。
范疆、张达看不能完成任务,就刺死张飞,投奔了孙权。
刘备听说张飞被害,大哭一场,对孙权恨之入骨。
再说孙权听说刘备大军杀来,十分害怕,就写信请魏国帮忙。
这时,曹操已经病死,曹丕正希望两家相争,自己从中得利,所以,一个救兵也不肯派。
孙权只好自己对付刘备。
他先派年轻的孙桓、后派年老的甘宁等将领阻挡刘备,都被刘备打败。
孙权急得没有办法,就把杀害张飞的凶手范疆、张达送给刘备,还愿让出荆州求和。
刘备不答应,非要灭了东吴不可。
孙权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老臣阚泽推荐小将陆逊,说:“如果不用陆逊,东吴非灭亡不可!”孙权便任命陆逊为大都督。
陆逊说:“我是文官,有这么年轻,恐怕有些人不服从我的命令。
”孙权就把自己的宝剑交给陆逊,允许他先斩后奏。
果然,一些将领对陆逊不服。
这时,蜀军天天跑到营前挑战,对东吴军队破口大骂。
有些将领非要出营跟蜀军杀个痛快不可,陆逊严令不许出营。
他要等蜀兵十分疲劳、麻痹大意的时候再出兵。
刘备听说孙权让小将陆逊做大都督,很不把他放在心上,说:“我指挥打仗有年头了,还打不过一个小孩子吗?”刘备的部队从春天出征直到夏天,也没打败东吴主力,就在树林里安营扎寨了。
营寨一个挨一个,连续几百里长。
马良感到不妥,劝刘备说:“这样安营,是不是征求一下丞相的意见?”刘备说:“我很懂兵法,何必问孔明。
”陆逊得知刘备的营寨犯了兵法大忌,就想好了打败刘备的计谋。
这天,东南风刮得很猛,陆逊指挥大队人马带着茅草和火种,并分三路,一起杀进蜀营,把蜀军40 个营地烧成一片火海,刘备在赵云的保护下逃到白帝城。
5、三国归晋公元260 年,司马昭密谋杀害了皇帝曹髦(曹丕的孙子),立曹奂为皇帝。
这时,魏国的大权已完全掌握在司马昭的手中。
后主刘禅听信宦官黄皓的谗言,不信任姜维,让他到汉中屯田种麦去了。
司马昭得到这个消息,决定立即讨伐蜀国。
公元263 年,司马昭任命很有谋略的钟会为镇西将军,命邓艾为征西将军,联手征讨蜀国。
姜维写了如何保卫蜀国的奏章,可刘禅听信黄皓的谎话,在宫中寻欢作乐。
钟会和邓艾很快打到了成都,昏庸的刘禅率领文武百官投降了魏军。
从此,蜀国就灭亡了。
公元265 年,司马昭死后,他的儿子司马炎把魏国皇帝曹奂撵下台,自己当了皇帝,把国号改为"晋"。
这样,魏国也灭亡了。
司马炎又开始算计怎样才能将吴国灭掉。
吴国皇帝孙皓(孙权的长孙)整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大事。
这天,孙皓正和自己喜欢的宦官岑昏玩乐,有人报告说司马炎的大将杜预和王浚已经打过来了,他大吃一惊。
岑昏说:" 用连环铁索横在长江上,江面下再放上万个铁锥,敌人就过不来了。
" 孙皓认为很有道理。
王浚听说吴国在长江布置了铁索和铁锥,不禁哈哈大笑。
他让士兵造了几十个大木筏,中间放一个装满油的火炬,四周捆绑些草人,顺流放下。
铁锥碰上木筏,都被拉了出来;铁索碰到火炬,也被烧断了。
吴国士兵见到这种情况都吓跑了。
孙皓见晋军攻到了首都建业,又害怕又没有办法。
问大臣怎么办,大臣们都不回答,一起进宫,杀了专门给皇帝出坏主意的岑昏。
这时,王浚已进了城,孙皓只好投降。
从此,晋国建立起统一政权,结束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6、大意失荆州诸葛亮进川的时候,把守卫荆州的重任交给了关羽,并嘱咐他一定要联孙抗曹。
可关羽骄傲自满,目中无人,硬是把孙权推到曹操那边去了。
早在刘备自立为汉中王的时候,曹操就派人约会孙权,共同夺取荆州。
孙权不仅没有答应,反而愿和关羽结为儿女亲家。
关羽听说大怒,对使者说:“我的虎女什么能嫁给那个犬子?”孙权见关羽实在无礼就决定趁关羽和曹军交战的机会,夺回荆州。
他的大将吕蒙把战士化装成商人的模样,骗过了关羽的江边守军,顺利渡江,趁关羽毫无防备,没伤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荆州。
在吕蒙渡江的同时,曹操派大将徐晃带大队人马攻打关羽。
徐晃的兵比关羽多,他把关羽包围起来。
关羽带着关平、廖化拼命冲杀出一条血路,退到荆州城外的一个小城---麦城。
这时,吕蒙又把麦城紧紧围住。
关羽派廖化找刘封求救,刘封胆小怕事,不敢出兵。
吕蒙派诸葛亮瑾劝说关羽投降。
关羽拒绝道:“你要不是诸葛亮的哥哥,我早就把你杀了!”吕蒙看关羽不投降,就派兵加紧攻打。
关羽知道麦城马上要被攻破,就留下王甫、周仓守麦城,自己率领关平、赵累和200 名士兵从北门冲了出去。
关羽在狭窄的山间小路上遇上两次伏击,身边的士兵越来越少。
关羽一心想快点跑回成都,别的什么都顾不上了。
突然一声炮响,关羽的马被绊马索绊倒,他从马上摔了下来,伏兵立刻把他捆得结结实实。
孙权要劝降关羽,关羽大骂孙权。
主薄左宪对孙权说:“曹操当年对关羽那么好,可关羽还是杀了他的人,去投奔刘备,你现在能留住关羽吗!”孙权就把关羽杀了。
7、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张角率领农民起义,反抗朝廷,起义军头戴黄巾作为记号,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黄巾起义”。
东汉皇帝为了镇压“黄巾”,下令各地招收新兵。
这天,刘备正看招兵的告示,身后又挤过来一个黑脸大个儿,名叫张飞。
两个人便商量一起去参军。
刘备和张飞来到一个酒馆。
他们正喝着酒,一个红脸大汉进来了,喊道:“快给我拿酒来,我急着去参军呢!”刘备见他身材高大,非常威风,就请他一起喝酒。
这人名叫关羽,因为杀了本地的恶霸,才来到这里。
刘备说:“我们一起干一番事业吧!”三人喝完酒,一起来到张飞的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