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着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状况
2023年高中地理备考:大气运动知识点
高中地理备考:大气运动知识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和逆温现象1.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个来源①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②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B地面长波辐射。
(2)两大过程①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②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①削弱作用:大气层中的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
②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4)主要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2.逆温现象(1)逆温现象产生的机理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离地面越远,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2)逆温的类型及成因二、大气运动1.等压面图的判读(1)判断气压高低①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
由于对流层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如图,在空气柱L1中,PA′>PA,PD>PD′;在空气柱L2中,PB>PB′,PC′>PC。
②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
如图中PD′=PC′、PA′=PB′。
综上分析可知,PB>PA>PD>PC。
(2)判读等压面的凸凹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
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的凸出方向相反。
(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处为陆地、上凸处为海洋(湖泊)。
冬季,等压面下凹处为海洋(湖泊)、上凸处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类似陆地,绿地类似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处为城区,上凸处为郊区。
(4)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①等压面下凹处,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课件 中图版
•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 阳 辐 射
大 气 辐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 能量交换
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
平常在生活中,你想过这些为什么???
• 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 为什么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你没 看见太阳就能看见天空亮了? • 为什么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 高;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 为什么每当寒潮来临之前,北方的 农民会 在农田中堆放柴草进行燃烧,制造烟幕?
•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到达大气上界;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大气有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地面有反射作用;
地面对对流层大气加热——地面是大气的主 要直接热源,大气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作用
(1)吸收作用
特点: • 有选择性。
例:对流层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红外线、平流层的臭氧吸收紫外 线,可见光吸收很少。
地
面 吸
收地面增温大 气来自逆 辐 射 地面大 气 吸 收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活动与讨论
• 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每组以同桌为单位作 小声讨论: • 第一组:讨论月球表面白天 的情况
• • • • 第二组:讨论月球表面晚上 的情况 第三组:讨论地球表面白天的情况 第四组:讨论地球表面晚上的情况 一分钟后每组派一位成员说出该组的意见。
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设计2.1大气的热状况银川一中潘老师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课标解读:●本章标题是《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大气作为自然地理环境组成的主要要素,这里所指的“大气”应把它界定为低层大气。
●明确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地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
●大气受热过程的本质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学生最重要的学习目标就是理解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学习大气受热过程,是为理解大气运动打基础,大气运动是近地面大气不均匀受热的结果,而大气不均匀受热主要是由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下垫面热性质差异引起的。
所以学生还要理解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学习和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要尽可能的利用多样的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初步认识人地关系教材与学情分析大气的热状况是第二章第一节的基础内容,学习本课时内容是为后面学习热力环流、大气环流、天气系统等内容作铺垫,教材重点借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来说明热量的传递过程,虽然中图版在第一章的第四节中对大气圈相关知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讲解,但大气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感受来认知,所以学生学习较为困难。
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给予整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把握大气受热过程这一线索,运用直观形象的示意图让学生来表述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在此过程中的作用,达到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目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理解地面辐射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
●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让学生真正理解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与大气受热过程的内在关联系。
●运用大气受热的原理解释相关的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大气的受热示意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教材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通过解释自然现象探究大气热状况的兴趣,使学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理解大气对地球保温作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品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大气受热过程 全球变暖的关系
大气受热过程全球变暖的关系
大气受热过程与全球变暖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大气受热过程是一个热量传输的过程,它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等环节。
当太阳辐射照射到地面时,地面吸收热量并加热大气。
同时,地面也会向大气辐射热量,使得大气温度升高。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水汽、二氧化碳等,能够吸收和重新辐射热量,从而使大气保持一定的温度。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导致了温室效应的增强。
温室效应的增强使得大气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从而导致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会导致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等。
因此,了解大气受热过程与全球变暖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至关重要。
为了减缓全球变暖的影响,需要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新人教版
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必备知识知识体系学科素养1.大气的受热原理及实践应用。
2.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危害。
3.热力环流和等压面图的判读。
4.大气的水平运动。
5.等温线图的判读。
1.综合思维:运用材料或实际案例,综合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地理实践力:运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个来源(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的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
(2)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4.主要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二、热力环流1.形成原因:近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具体如下图所示:三、大气的水平运动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高空风近地面风图示(北半球)受力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斜交点拨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大气吸收的热量主要为长波辐射,对短波辐射吸收很少。
因此,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
点拨地面、大气与太阳辐射(1)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强。
(2)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强。
(3)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与地面状况有关,一般规律:颜色越浅的物体,其反射就越强(反射太阳辐射越多),吸收就越弱,地面辐射越弱;颜色越深的物体,其反射就越弱(反射太阳辐射越少),吸收就越强,地面辐射越强。
比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新雪>冰>沙土>草地。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南充唐瑶1、课标分析《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课相应的课标要求是: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标要求意在认识导致大气运动的根本原理,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
本课的主要内容“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是到达本条要求的根底知识,是为理解大气运动打根底。
剖析课根底标,其根本要求是:掌握热力环流原理,利用热力环流根本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大气现象。
2、教材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力状况,而大气的热力状况即冷热不均则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是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本节课教材内容主要通过正文和热力环流示意图呈现大气运动形成的原因,什么是等压线、等压面以及它们的形成,热力环流的形成。
在热力环流的学习过程中,既要用物理知识来理解环流的形成过程中气温、气流的运动方向,密度、气压的关系,又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来理解气温、密度、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教材的编写明显是建立在物理根底知识之上的,且是建立在对气温与密度,高度与气压关系已掌握的根底上的。
教材没有解释空气受热就上升、冷却要下沉的根本原因,对热力环流的描述不到二百字,文字根本是对结论的阐述。
上课时如不把温度与空气运动方向的关系,温度、密度、高度与气压的关系给学生讲透,学生就很难完全理解透彻。
所以,教学设计的安排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最好能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学以致用。
3、学情分析新课程改革中高中地理教材比较强调知识的应用,尽管现在高一学生的地理根底在现有加强地理教育的前提下比以前学生有所提高,但地理是一门集物理、数学、化学、生物等知识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局部学生空间想象力较差,无法完全理解这些现象。
而本节的重难点都集中在对热力环流的理解和运用上,课堂上教师运用书上插图、多媒体、板图,并结合课前学生已有必备的相关知识技能根底,如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等,对相应知识进行讲解。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大气受热过程教师用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大气受热过程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及作用1.低层大气包括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2.连线。
3.水汽和固体杂质的作用。
水汽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着地面和大气的温度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分层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垂直分层分层气温垂直变化与人类关系对流层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大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续表分层气温垂直变化与人类关系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80~500千米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二、大气受热过程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梳理基础知识。
1.能量来源(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A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增温过程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大气的增温地面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3.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纬度因素纬度不同,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不同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的比例也不同大气因素大气状况不同,影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动状态。
命题视角(一) 大气受热过程及应用案例法学习[把握教考导向]一、教材这样学(湘教版必修第一册P75“活动”)如图所示,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并不能全部被地面所吸收,其中又有一部分被地面反射回宇宙空间。
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小,取决于地面的性质,如颜色、干湿状况、粗糙程度等。
不同性质的地面,反射率的差异较大。
2.1大气的受热过程说课稿
2.1大气的受热过程说课稿第一篇:2.1 大气的受热过程说课稿各位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大气的受热过程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高一年级的学生身心日渐成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同时好奇心也比较强对地理学知识的兴趣较浓、但思维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理理性思维。
地球大气的知识的内容在小学常识和初中地理课本中曾涉及过,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地球的大气,这对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知识准备,本节课的学习是对前面的一个总结和提升,同时也是学好以后课程的基础。
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能够阐述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
(2)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绘图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示使学生理解:“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的原理。
(2)运用教材29页的活动掌握大气对地球的保温作用的原理,并能科学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关于大气保温作用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根据课程标准把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原理确定为本课时的重点教学难点:大气对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选择性吸收三: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以学定法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我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大气受热状况的原理及应用
大气受热状况的原理及应用1. 概述大气受热是指大气受到外界能量输入而发生的热交换过程。
了解大气受热的原理对于我们理解气候变化、天气预测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大气受热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气象学、工程领域等方面的应用。
1.1 大气受热的意义大气受热是地球上能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了解和研究大气受热的过程和机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气候的形成与变化、天气的预测与分析、能源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1.2 大气受热的基本原理大气受热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等方式实现能量的转移。
辐射是指由太阳向地球释放出的电磁波辐射能量,传导是指下垫面与大气之间的热传导,对流是指因温度不均匀引起的气体的垂直运动。
2. 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包括辐射、传导和对流三个方面。
2.1 辐射辐射是大气受热的主要方式之一。
太阳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到地球上,部分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气溶胶等组分吸收和散射,部分直接照射到地表。
地表通过辐射传导将热量输送到大气中。
2.2 传导传导是大气受热的另一种方式。
当地表受到太阳照射时,地表的温度升高,热量通过传导方式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
这种传导的过程是通过地表与大气之间的接触而实现的。
2.3 对流对流是大气受热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
当地表受到太阳的辐射加热时,空气受热后变得较轻,上升形成对流层,同时冷空气从上层下沉形成下沉气流。
这种对流运动使得热量从地表向大气中传递。
3. 大气受热的应用大气受热在气象学、工程领域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3.1 气象学中的应用在气象学中,了解大气受热的原理对于天气预测、气候模拟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测和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天气变化,为灾害预警、农业生产等提供科学依据。
3.2 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大气受热的原理在工程领域也有着重要应用。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大气受热过程对建筑物的影响,合理设计建筑的外墙隔热、窗户隔热等措施,以降低能耗。
2020年高考浙江版高考地理 5_第二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热力环流
③地形逆温 在低洼地区(谷地、盆地)夜晚因辐射冷却,冷空气沿斜坡下沉流入低洼 地区形成逆温。 ④平流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 气层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小,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平流 逆温主要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
(2)逆温的影响 ①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 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②增加大气污染强度和延长污染时间。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 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聚集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③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 不便。
3.风的形成原因和三个力
作用力
概念
水平气压梯度力 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
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决 定风向和风速 自身只影响风向;但与其他力一起,可影响风速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 散射
特点 选择性 选择性
具体表现
对流层大气中的CO2、水汽、云和浮尘,可直 接吸收红外光;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能大量吸 收紫外光
环境意义
微尘、空气分子能散射波长较短的蓝色光。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便是大气散射的结果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可以降低 白天的最高温度,使地表温度在适度 的范围内波动
2.风力的判读方法 (1)同一幅等压线图中:主要看等压线的密集程度,等压线密集处→水平 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因此等压线密集,则风力大;等压线稀疏,则风力 小。如下图,A、B、C、D四处风力大小排序:A>B>C>D。
(2)不在同一幅等压线图中:要注意不同图幅上的气压梯度和比例尺。 在不同地图中,相同图幅、相同比例尺的地图相比,等压距越大,则风力 越大;等压距越小,则风力越小。在不同地图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 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越密集,则风力越大; 比例尺越小,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越稀疏,则风力越小。如下图 中A、B、C、D四处风力的大小关系是A>B>C>D。
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
【00新课导入】我们在第一章中学习了地球的圈层结构,探索了内部圈层,也了解了外部圈层,大气圈作为地理圈层之一对于人类生存的意义重大。
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跟大气的受热有什么关系呢?答案:【01学习目标】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能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02知识呈现和学法指导】【背诵下图和划线部分】知识点一:大气受热过程图。
太阳短波辐射地面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知识点二:注意事项。
1、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使地面增温,大气层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反射、吸收、散射;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解说: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
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少量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收,使地面增温。
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太阳暖大地”。
2、大地暖大气:地面通过地面辐射使近地面大气层增温;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解说: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而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却比较多,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能够被大气截留下来,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这种辐射热交换是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
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因此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大地暖大气”。
3、大气返大地:近地面大气层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解说: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
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
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绝大部分热量通过大气逆辐射还给了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高一地理 大气的受热过程
(2009年湛江高一月考)“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
跑。”天空呈蓝色,云为白色的原因分别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散射与反射
B.吸收和散射
C.吸收与反射
D.散射与吸收
【解析】 我们所有看到天空的颜色是太阳光被大气中的气体分子散射
后形成的颜色,由于在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天
3.大气逆辐射只有晚上存在 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部分,它们是始终存在的,而且白天气温高, 辐射更强。只是在白天,由于太阳辐射的影响,考虑问题时主要侧重于大气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在夜晚,由于没有太阳辐射,近地面气温主要受大 气逆辐射强弱的影响,因而容易产生白天没有大气逆辐射或大气逆辐射较弱 的误解。 4.大气保温和玻璃温室保温的原理是相同的 同是保温作用,但二者原理并不相同。大气保温作用主要依赖大气的逆辐 射把地面辐射的热量还给地面;而温室的玻璃并不能阻截或吸收地面长波辐 射,而在于阻止空气在室内外对流或湍流发生的热交换。据研究,这种阻止 空气在室内外热交换的作用,比大气的保温气体吸收长波辐射致暖作用大3~ 4倍。
生在对流层和平流层。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由于对流层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因此该层的削弱 作用最强,该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云
层和尘埃具有反射作用,空气分子和细小尘埃具有散射作用,大大削弱了到达地
面的太阳辐射。
时,气温日较差较大,反映在图中即气温日变化曲线较剧烈,不如阴天时和
缓。
【答案】 (1)A (2)低 云层反射太阳辐射
(3)高 大气逆辐射强
(4)晴天的夜里,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效果差,地面降温幅度大。
《大气运动》地理教案
《大气运动》地理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大气运动》地理教案《大气运动》地理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地学基础 大气受热过程
地学基础大气受热过程嘿,朋友!咱们今天来聊聊地学基础里那个特别有意思的大气受热过程。
你想啊,咱们生活的这颗蓝色星球,大气就像一层神奇的“保护罩”。
这大气受热的过程,就好比是一场热的“追逐游戏”。
太阳这位热情的“大火球选手”,不断地向外发射着能量巨大的电磁波。
这些电磁波就像无数支“热箭”,直直地朝着地球射过来。
其中,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等等,那可都是带着热量的“小家伙”。
当这些“热箭”到达地球大气层的时候,一部分被大气直接反射回太空,就好像是被一道无形的“墙壁”给挡回去了,这部分能量就没法参与到咱们地球的“受热游戏”里啦。
还有一部分会被大气散射,就像是光线在玩“捉迷藏”,到处乱窜。
而那些顺利通过“关卡”的太阳光,大部分是可见光,它们直直地照到了地球表面。
地球表面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吸热板”,不管是陆地还是海洋,都敞开怀抱,尽情地吸收着这些热量。
吸收了热量的地面,自己也热起来啦,它也开始向外散发红外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面辐射。
这地面辐射可比太阳辐射温柔多啦,波长更长。
大气就像一个贪心的“收集者”,把地面辐射中的大部分热量都给“收”了起来。
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这些气体,就像是一个个“热口袋”,专门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
这一过程,不就像我们冬天穿上厚厚的棉袄,把热量都留在身边一样吗?你说这大气受热过程神奇不神奇?要是没有这个过程,咱们的地球得变成啥样啊?说不定一会儿冷得要命,一会儿又热得要死,那可就糟糕啦!所以说啊,了解大气受热过程,对于我们理解天气变化、气候变化,那可是相当重要呢!咱们能提前知道啥时候该多穿点,啥时候可以少穿点,这不都是因为咱们对大气受热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嘛!怎么样,朋友,现在你对大气受热过程是不是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啦?。
教学设计: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郑晓霞学习目标:能够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越来越接近夏天了,你们有没有感觉到,天气越来越热了?我们要了解哪天到底热到什么程度,只要了解一下那天的气温就知道了。
从这点可以看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所感受到的冷热,其实就是气温,也就是大气的温度。
那么大气是怎样受热的呢?【板书】大气的受热过程二、【学生自学】【投影展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图【读图指导】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请阅读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及教材“大气的受热过程”部分,思考: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3.读图理解并说出大气的保温原理?三、【师生互动】1、【学生互动】学生根据自学大气的受热过程图的理解,小组合作完成大气受热具体过程图2、【师生互动】按三个过程,分别请三个学生小组代表上台讲述分析思路和填图结果,每一过程针对提出:这个过程使什么增温?【思路过程】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2.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
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少量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收,使地面增温。
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太阳暖地面”。
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而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却比较多,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能够被大气截留下来,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这种辐射热交换是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
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因此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地面暖大气”。
4.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
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
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精心整理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一、准备知识1.大气的垂直分层臭氧层能过滤大部分对人体和生物有害的紫外线,仅剩下少量的紫外线到达地表对流层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所达高度高,低纬地区约 17—18 千米,中纬度 11—12 千米,高纬度 8—9 千米。
2、低层大气组成及作用低层大气组含量作用成干氮78.08地球上生物的基本成分洁%空氧20.94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气%必需的物质二氧0.03%1) 、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化碳变动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臭氧很少能吸收太阳紫外线,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汽很少1)、相变产生天气现象2)、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固体杂质很少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注:干洁空气比例基本不变;水汽一般夏季>冬季,低纬 >高纬;固体杂质陆 >海、城市>乡村、早晨和夜间 >午后、冬季 >夏季3.(1)宇宙中的物体都在不断向外辐射能量,同时也在不断接受外界辐射的能量(温度高的物体主要表现为向外辐射,温度低的物体主要表现为接收辐射)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能力越强。
(2)长波辐射与短波辐射的相对性(见课本 P28注释)二、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一)大气受热过程三个环节AA. 太阳辐射穿过厚厚大气(1)投射的纬度和季节决定了太阳辐射的强度和时间,决定了获得能量的基本格局。
(2)大气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辐射最强,穿过大气就会被削弱。
削弱三种方式①反射:参与的大气成分:云层和较大尘埃。
特点:云层愈厚,云量愈多,反射作用愈强;例:多云。
无选择性。
②散射。
参与的大气成分:空气和较小尘埃特点:一部分太阳辐射改变方向,无法到达地面。
有选择性。
③吸收。
参与的大气成分:臭氧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影响大气削弱作用的因素①太阳高度越大经过的路径越短被太阳削弱的越少,且太阳高度角大单位面积太阳辐射量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 谢!
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
白夜天间,,大地气面削辐弱了到 达射地绝面大的部太分阳热辐射,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
大气 上界
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
气量温又不被会大太气高逆 夜间温由度于升没得有很大高气,的气保温温很高
辐射还给地面, 效应,月球表面辐射强烈,
大地
1、太阳暖大地 2、大地暖大气 3、大气还大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太阳
反射 太 阳 辐 射 大气吸收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吸收
大气上界 大气层
地面吸收 地面增温
大气的受热过程图
地面
1、大气对穿越其中的太阳辐射有何作用?这一作用对地面有
读 何意义?
图 2、近地面大气吸收热量有哪些途径?最主要的是哪一种?
思
3、对比地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方向,说一说大气逆辐射的 存在对地面有何作用?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0正文第一段,思考:为什么会 产生这种现象呢?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模拟动画
思考:1、在近地面,气温与空气的垂直运动有何关系? 2、近地面气压和高空气压,同空气垂直运动有何关系? 3、等压面是如何变化的? 4、通常所说的高低气压是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比较?
热力环流
1、什么是热力环流?热力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 环流。热力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就是地面冷热不均 引起的。
2、请概括热力环流形成的经历了哪几个过程?
地面冷 热不均
大气垂 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 产生气压差
大气水 平运动
3、请绘制一幅热力环流图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图示
太阳 大气 削弱 还 暖暖
大气的受热过程
影响着
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
制约着
大气的运动状态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图示
太阳 大气 削弱 还 暖暖
大地
过程
1、太阳暖大地 2、大地暖大气 3、大气还大地
结论
大气对太阳辐 射有削弱作用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 的主要、直接热源
大气对地面 有保温作用
二、热力环流
日期
1、读图表回答重庆近几日昼夜温差大小与天气状况有何关系? 试分析其原因。
2、根据上题结论填空: 多云的白天,气温较( )(高或低)。 晴朗的夜晚,气温较( )(高或低)。
使气温不致降 月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
得过低
月球
地球
温度
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近几日重庆温度变化曲线图
25 20 15 10 5 0
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
近几日重庆天气状况表
日期
10-29 10-30 10-31 11-1 11-2
天气状况
阴转多云 晴 晴 阴
阴转小雨
2010年10月29日 2010年10月30日 2010年10月31日 2010年11月1日 2010年11月2日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
太
阳
射向宇宙空间
辐
射
反射
大气吸收
大气吸收
大气上界 大气层
地面吸收
地面增温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地面 “大气还大地”
画一画
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简图来表示 大气受热过程。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
大气 还 暖暖
实验
热力环流模拟实验
热水
冰块
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一边放一杯热水,一边放一盆冰。 然后将一束点燃的香放在容器内。
观察烟雾在容器内如何飘动。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
实验
热力环流模拟实验
热水
冰块
观察烟雾在容器内如何飘动。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
实验 热力环流模拟实验
热水
冰块
观察烟雾在容器内如何飘动。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
大地
过程
1、太阳暖大地 2、大地暖大气 3、大气还大地
结论
大气对太阳辐 射有削弱作用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 的主要、直接热源
大气对地面 有保温作用
二、热力环流
1、什么是热力环流? 2、热力环流的形成
地面冷 热不均
大气垂 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 产生气压差
大气水 平运动
作业:
1、热力环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从产生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去思考,哪些 环境、哪些地方可能形成热力环流呢?这 些热力环流的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 响呢?我们可以如何去利用这些热力环流 呢?
考 4、你能否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思考,各归纳出一条结论呢?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图示
太阳 大气 削弱 还 暖暖
大地
过程
1、太阳暖大地 2、大地暖大气 3、大气还大地
结论
大气对太阳辐 射有削弱作用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 的主要、直接热源
大气对地面 有保温作用
课堂讨论:为什么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