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与信用形式共42页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形式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7774594ca0116c175e0e4875.png)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形式
第二节 现代社会之前的信用
§ 债、usury、高利贷 § 高利贷的特点 § 对高利贷的态度 § 我国的民间借贷及对其看法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形式
债、usury、高利贷
§ 中国古代:债(中性词) §西方: usury,译为:高利贷(利息水平
高的借贷,贬义词居多,但也不全是)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形式
高利贷的特点
1. 极高的利率是界定高利贷的基本特征。它 广泛存在于古代;
2. 现今,在最发达的国度中也并未销声匿迹。 ▪ 在现代经济中,银行体系的利率是标准; ▪ 极大地高于银行体系水平的借贷,通常视
为具有高利贷性质的借贷。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形式
对高利贷的态度
§ 革命政权向农民发放农贷
§ 伦敦城商人向国王威廉三世借款,成立了英格兰
银行。
——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形式
3. 在现代经济中,对一个国家要求“既无内债,又 无外债”,是不符合生活实际的观点。
4. 国债的规模允许有多大,这是一个需要专门讨论 的问题。
短期国库券、中期国库券、长期国库券
▪ 美国是大量用于国家债务的国家,2011年末其政 府债券总额为15.2万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 值15.17万亿元的100%。
▪ P37 各国政府总债务站GDP的比例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形式
四、消费信用
1. 定义 2. ——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
面所需货币的信用。 是与商品,特别是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的销售紧密联
系在一起的。 2. 作用: § 促进消费,促进商品的生产与销售,促进经济
信用与信用形式ppt课件
![信用与信用形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36598e25c52cc58ad6be36.png)
完整版ppt课件
4
1 商品经济关系发展,有了剩余产品的 出现
2 货币职 能的发展
完整版ppt课件
5
pm
G___W……P
……W’___G’
A
完整版ppt课件
6
二、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
以信用的授受主体划分: 1 商业信用 2 银行信用 3 国家信用 4 消费信用 5 股份信用
``````````
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生产、流通、消 费等领域处处存在信用。
信用在生产领域的作用: 信用在流通领域的作用: 信用在消费领域的作用:
局限性:
完整版ppt课件
22
信用在生产领域的作用
1 促进资源的再分配,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因为 通过信用组织的货币资金是属于社会闲散资金,金融 部门再对这些闲散资金进行再分配,以满足市场的需 要。但通过信用方式组织的货币资金不同于财政资金 的分配,是有成本的,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这就决 定了其只向利润高的领域流动,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 有利于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还自发地调节 经济在各部门、各行业的发展比例。
刺激消费增长,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 们生活水平。
丰富银行资产,提高银行竞争力水平。
完整版ppt课件
25
信用的局限性
有可能导致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使经济 出现虚假繁荣。
有可能导致垄断的出现,加剧部门之间 的不平衡竞争,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还会助长投机现象的出现。
完整版ppt课件
26
9
商业信用的分类
口头商业信用 记账商业信用 票据商业信用:现代经济下的典型商业信
用
完整版ppt课件
10
商业信用对经济的作用
加强了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 有利于商品的销售,保证生产的顺利进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形式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9083518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6.png)
4.商业票据局限性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也决定了票据流通的局 限性,它只能在彼此有经常往来而且相互 了解的工商企业之间流通。此外,每张票 据的金额都是不同的,支付期限也不同,
用以支付很不方便。
银行信用
(一)含义:
由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作为媒介的 信用;借贷的对象,直接就是处于货币形态 的资本。
(3)商业信用与经济周期(产业资本运动) 的波动基本上是一致的。其信用规模随着 生产和商品流通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4)是直接信用
(四)商业信用的作用和局限性
作用:
一是商业信用既有利于解决资金融通的困难 ,也有利于解决商品买卖的矛盾,从而缩 短融资时间和交易时间;
二是商业票据的可流通性,使持票人可及时 获得部分资金或抵偿部分债务。
第二节 现代社会之前的信用
前资本主义信用---高利贷信用 一、含义:
高利贷是指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而获取高 额利息的借贷行为,是历史上最早的、最 古老的生息资本的形式。或简言之,以极 高的利率为特征的一种借贷活动。
二、现代高利贷: 在现代经济中,银行体系的利率是标准; 极大地高于银行体系水平的借贷,通常视 为具有高利贷性质的借贷。
(二)商业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 产生与商品销售中的延期付款即赊销形式 ;
◆ 由于延期支付所提供的信用是在商品买卖 过程中产生的,所以被成为商业信用。
(三)商业信用的特点
(1)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厂商。商业信用是厂 商相互之间提供的信用,债权人和债务人 都是厂商。
(2)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业资本。商业信用 提供的不是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而是处 于再生产过程中的商品资本。
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
的义务。
注意: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形式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fbe4f53643323968011c921f.png)
二次回流
④借贷资本最具有拜物教性质。 拜物教的发展: 拜物教 商品拜物教
货币拜物教
借贷资本的运动过程把货币拜物教发展到最高阶段。
四、信用的基本要素
1、信用主体。其信用行为的双方当事人。 2、信用客体。其信用行为的交易对象。 3、信用的内容。即信用双方建立的债权债务关系。 4、时间间隔。即贷款与还款之间的时间间隔。 5、信用载体。即信用工具,是记载信用内容和和 关系的凭证。
(二)借贷资本 1、借贷资本的定义
借贷资本
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而暂时贷放给职 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它是生息 资本的现代形式。
借贷资本 产生及来源
1、借贷资本产生于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 程中的资本闲臵与资本需求。 2、借贷资本来源于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 形成的暂时闲臵的货币资本。 ①固定资本周转中的闲臵 ②流动资本周转中的暂时闲臵 ③剩余价值的暂时闲臵 ④社会各阶层货币收入的暂时闲臵
二、信用的产生
社 会 分 工
产 品 剩 余
私 有 制
贫 富 不 均
借 贷 行 为
信 用 产 生
三、信用的发展
高利贷信用 借贷资本
信用的古老形态
信用的现代形态
主要存在于 前资本主义社会
主要存在于 资本主义社会
(一)高利贷信用
定义
是以取得高额利息为特征的借贷活动, 是生息资本的古老型态
特点
1、利息率高 2、非生产性 3、保守性
二、信用对消费的影响
1、调剂消费——调剂家庭余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2、推迟消费——可以推迟购买力,平衡消费品供求。 (供不应求时) 3、刺激消费——扩大社会消费能力,增加消费需求,平 衡商品供求。(供过于求时)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41443c8f9ec3d5bbfd0a748e.png)
第二节 现代社会之前的信用
前资本主义信用---高利贷信用 一、含义:
高利贷是指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而获取高 额利息的借贷行为,是历史上最早的、最 古老的生息资本的形式。或简言之,以极 高的利率为特征的一种借贷活动。
二、现代高利贷: 在现代经济中,银行体系的利率是标准; 极大地高于银行体系水平的借贷,通常视 为具有高利贷性质的借贷。
信用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以还本付息为基 本特征的借贷活动。
其本质是:
1、信用是经济上的借贷行为,体现着债权债务 关系即信用关系。(借出叫授信,接受叫受信 ,债务人依诺还债叫守信)
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价值单方面 转移)
3、信用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
思考
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与日常生活和道德 规范里的“信用”,有没有关系,是怎样的关 系? ◆道德范畴中的“信用”指的是诚信,是经济主体
如果失信成为信用行为中的主导方面,借贷 活动就会萎缩甚至中断。而借贷活动的发展 ,使得经济活动参与者日益意识到诚信的重 要性,进而使诚信成为经济生活的重要准则 之一。
二、信用构成的要素
1、信用主体 指经济活动中的赤字部门和盈余部门。
包括:企业、政府、机构、个人及金融中 介机构(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 2、信用关系——债权债务关系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
2020年4月22日星期三
§3.1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3.2 现代社会之前的信用 §3.3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3.4 现代信用的内容与形式
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一、信用的涵义
信用(credit)原意是相信、信任、声誉等。这些 意思与作为经济范畴的信用有联系,但不足以说明 信用这个经济范畴的本质特征。
信用与信用形式
![信用与信用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ed6b8ca4680203d8ce2f24bc.png)
• 直接支持商业信用中的卖主,间接支持商业 信用中的买主。 • 银行承兑票据: • 直接支持商业信用中的买主,间接支持商业 信用中的卖主。
银行券 • 银行家的票据。
• “可兑现”。 • 银行券与纸币的相互转化。
国家信用 • 国家从国内以借入方式筹款是内债; 从国外以借入方式筹款是外债。 • 在国家信用中,中国的统治者对百 姓——特别是对农耕贷放,是持续几 千年的国家理财政策,极具特点。 • 在现代经济中,要求“既无内债,又无 外债”,是不符合生活实际的观点。 • 国债的规模允许有多大,这是一个需 要专门讨论的问题。
什么是信用 • 信用,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借贷行 为的集合。 • 借——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 • 贷——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 • 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可以取得利 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 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
信用是古老的经济范畴
• 公元前300年,孟尝君放债,薛地歉收,仍 “得息钱十万”
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
信用经济
• 有一种说法,认为现代经济可以称之为“信 用经济”。理由是债权债务关系无所不在, 相互交织,形成网络,覆盖着整个经济生活。 • 作为经济强国的美国,它的债务负担之大如 同它的财富之多一样地出名。截至2007年, 美国债务总额为48.8万亿美元,相当于 GDP13.8万亿美元的3.536倍。
•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 第89规定:贷谷利息高达本金的1/3,贷银则 达1/5。 • 第90条规定:债务人如无谷物和银子还债, 应以其他动产作抵。 • 第113条:债权人不得在不通知债务人的情况 下取走其谷物抵债; • 第116条:保护因抵债而扣押的人质不得受虐 待致死等。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 基础和条件:剩余产品、贫富差别和私有
金融学:第三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
![金融学:第三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30539f487c1cfad6185fa77c.png)
第三章 信用、利息与信用形式
第四节 现代信用的形式
商业信用的作用和局限性
作用:润滑着整个生产流通过程,促进经济 的发展。
市场经济要求信用秩序
作为借贷行为的信用,包含守信与失信两个侧面。
就经济过程中所有信用行为的整体来看,守信与失 信这两个侧面总是相互伴随而存在的。
目前,我国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失信行为,因而建立 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信用秩序,也就是人们呼吁的 “重建诚信”,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第三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
(2)29
银行信用
(1)以金融机构作为媒介; (2)借贷的对象,直接就是处于货币形态的
资本。
银行家的票据——银行券
国家信用
(1)指政府,或统治当局的信用; (2)现代社会,国家从谷内筹款是内债,从
外筹款是外债。
国际信用
国际信用大体可以分为两类方式: (1)国外商业性借贷 (2)国外直接投资
Thomas Smith (Signature)
(2)28
第二章第四节 信用的内容与形式
商业票据
Bill of Exchange
Drawn against shipment of Oil
No.234
London, 6 Oct. 200X For GBP. 100,000.00
At 120 days sight pay this sole Bill of Exchange to the order of ourselves the sum of one hundred thousand pounds only
第二节信用与信用形式
![第二节信用与信用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9819340376c66137ee0619f3.png)
(四)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或政府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它属于国家财政分配的范畴,是由于政府财政收入不敷支出,出现赤字时发生的。是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一种手段。
国家信用有四种形式:
1.发行国家公债。是长期负债,用于国家大型重点项目投资或较大规模的建设。
2.发行国库券。是短期负债,用于弥补国库短期收支差额。
间接信用的形式:
(1)银行信用。是间接信用的典型形式,也是间接信用的主体。欧洲中世纪以后,随着货币经营的发展和信用中介业务的扩大,货币经营者逐渐发展为银行,成为间接信用的主体。
(2)消费信用。商业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作赊销方式推销消费品,特别是用分期付款等形式推销耐用消费晶或房屋等,对消费者提供的信用。另外,信用合作社的信用、信托信用也是间接信用。间接信用是一种货币信用,打破了直接信用的局限性。
2.商业信用要受个别企业资本金数量、提供对象和时间的限制,而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可以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闲置货币资金,对各种对象提供不同额度、不同时间的信用。在现代信用制度中,作为直接信用的商业信用是基础,作为间接信用的银行信用是主体,因为银行贷款一般是针对商业票据进行抵押和贴现。信用集中于银行,是信用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但银行信用不能取代其他信用形式而一花独秀。当完善的金融市场形成后,非银行融资形式会在一定范围内取代银行信用,在适当的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商品交易过程中,直接以商品形式由卖方提供给买方的信用。其基本形式是赊销和预付。在商品交易过程中,由于买方缺乏现实货币而不能及时支付,而卖方在资金比较充裕,又对买方信誉比较了解和信任的情况下,允许买方延期交付,约定期限,到期付款。在商品买卖完成到实际支付这一期间,买卖双方发生了商业信用。直接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是商业信用的典型形态,赊销和预付是商业信用的基本形式。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的主要工具。
信用与信用形式
![信用与信用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c263b1c6da38376baf1fae0b.png)
银行本票是由银行签发的,以出票银行本 身为付款人,承诺见票或在票据到期日无 条件向受款人支付一定金额的票据
银行票据
银行本票
申请人 ① ②
③
收款人或背书人 ④ ⑤
票据交换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签发银行(发票人) ⑦ 银行汇票 ③
⑥
兑付银行 收款人 ④
汇款人
⑥ ① ② ⑤
签发银行
兑付银行
银行汇票属银行票据,是商业汇票的对称,是指由银行签 发的一种汇款凭证,它由汇款人将款项交当地银行,银行 收妥款项后,由银行签发给汇款人,持往异地由指定银行 办理转账结算或向指定银行提取款项的票据
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1)产业资金的运动形式是G—W
A-P-M’-G’ Pm (2)商业资金的运动形式是G—W—G’ (3)信贷资金的运动形式是G—G—W--P--W’ — G’ —G, 它没有单独的运动,总是以产业资金运动和商业 资金运动为基础而运动的,有两重付出和两重回 流。
2.1.3 信 用 的 产 生
银行信用与国家信用的关系 1、联系 (1)银行是国家债券的主要投资者和承销者; (2)中央银行把买卖国债作为调节货币供应量 的主要手段。 2、区别 (1)发行国债筹资比银行吸收社会资金更具主 动性、稳定性; (2)发行国债筹资可以投放到社会性项目,政 策性大于赢利性。
改革以来中国的国家信用规模概况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和信用工具
1.商业信用(Commercial Credit) 2.银行信用(Banker’s Credit) 3.国家信用(Fiscal Credit) 4.消费信用(Consumption Credit) 5.证券信用(Security Credit) 6.国际信用
金融学第四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
![金融学第四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2e2a4dd25022aaea998f0fad.png)
负面影响:
• 1、消费信用的过度发展,会倾向于掩盖消费品的供求矛盾, 导致虚假需求,传递错误信息,盲目生产,产能过剩。 • 2、过量发展消费信用容易导致信用膨胀。 • 3、如果误判借款人的预期收入,会使得借款人的债务负担过 重,导致生活水平下降,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房奴 ”“卡奴”
二、信用形式
二、信用形式
(三)银行信用 与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是现代经济中最基本、占主导地位的信用 形式,在资金提供规模、资金流向与范围、借贷期 限等三个方面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固有局限 ◎二者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银行信用发展初期,银行通常办理商业票据贴现和抵押贷款、为 商业汇票提供承兑服务等业务介入到商业信用领域,促进了商业 信用的发展,也为银行信用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信用的含义与特征
债权人(Creditor),贷出商品或货币的一方, 为授信人。
又称
债务人(Debtor),借入商品或货币的一方,又称为受 信人。
一、信用的含义与特征
我国产业资金以及社会总资产在其循环周转过程中存在大量 闲置,主要有以下情况:
1)固定资产的投资是一次投入、分次转移到生产出来的商品中并分次 收回,分次收回的资金会被闲置起来; 2)流通资金使用过程中,商品销售与为新一轮准备原材料有时间间隔 3)农民农业生产 4)居民收入是集中性的,支出是分散的 5)国家财政预算执行过程中,先收后支有部分资金闲置 6)财政部门将集中的资金拨给机关单位,资金使用前有货币闲置
商业票据可经债权人背书后转让流通。 “背书”是指商业票据的债权人在转让票据时在其背面签字以 承担连带责任的行为。即背书人信用等级越高,参与背书的人 数越多,商业票据信用风险越低。
第三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
![第三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b65b58be360cba1aa811da90.png)
年初银行收紧贷款 民间借贷利率暴涨
目前,央行规定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 5.31%,六个月为4.86%,一至三年则为5.4%,而 根据目前民间资金行情,按照借入100万元计 算,5%的月息,即每月还5万元,6个月还30万元, 民间6月期短期利率为30%,是基准利率的6倍。
金融机构
信用
还本付息
盈余单位: 企业 政府 个人
金融机构
债务
注:资金由盈余单位向赤字单位有偿调动
的方式有两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间接融资
资金
金融机构
资金
资 金
盈余单位 资金 金融市场 资金 赤字单位
直接融资
资金流量分析
1. 从货币收支的盈余或赤字的角度建立分 部门的数量模型,并据以进行统计分析。
商业信用的合同化、票据化使分散的商 业信用统一起来。
第二章40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①授信规模 限制
受企业资金规模的限制,大规模的生产建设项目资 金不可能通过商业信用解决;
②单向性
③信用范围 狭窄
单方向的债务债权关系,授信方提供的商品是受信 方的生产和经营要素,一般只能是上游企业向下游 企业提供信用,而不是相反。棉花厂 纺纱厂 织 布厂 服装厂
2. 模型依据的恒等式: Y = C + I + X-M
3. 资金流量模型:
资金流量分析
第三章 信 用、利息与信用形式
第四节 信用的内容与形式
信用的基本形式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 消费信用 国际信用
商品交易过程中企业之间直接提供的信用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50dfa3f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c.png)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形式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信用的含义、信用的产生及古往今来对高利贷的看法,理解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市场经济与信用的关系,掌握现代信用的形式和特点、高利贷信用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重点: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和现代信用的形式和特点教学难点: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教学方法:讲授为主教学内容:第一节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一、信用的含义(一)社会学意义上的信用是指一种价值观念以及建立在这一价值观念基础上的社会关系,是一种基于伦理的信任关系。
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信用源自一种社会心理毫无疑问,信用是以信任为前提和基础的。
对受信人的信任实际上是授信人对信用关系所具有的安全感。
作为一种社会心理,这种安全感并非凭空产生,而是依赖于受信人的资信水平,取决于授信人的理性判断。
于是,信用因其"信任内涵而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
2、信用是一种社会关系信用不是个体行为,而是发生在授信人和受信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信用具有伦理特征信用属于伦理学范畴,体现为一种约束人们行为的道德准则。
信用不仅是一种社会关系,也不仅仅是一种交易方式,它更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价值观。
诚实守信的人会得到大家的推崇和信任,失信的人则将受到谴责和孤立。
4、信用具有文化特征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也表现在对信用的理解上。
在中国,长期以来,借债被人们认为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
人们常常将债务称为"饥荒",意思是只有到了饥荒的时候才可以借债。
在消费上,东方人更将"寅吃卯粮"看作恶习,主张禁欲节俭和量入为出。
在西方,情况则大为不同,人们对透支习以为常,超前消费成为普遍现象。
尽管信用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诚实守信"是人类普遍认同的美德,但是不同的文化对信用的理解却具有差异,体现出信用的文化特征。
5、信用具有时代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用也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不同的时代,信用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人们对信用有着不同看法。
信用与信用形式课件
![信用与信用形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e0ec3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7d.png)
3.2.1 商业信用(Commercial Credit)
3.商业信用的地位作用
商业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是最基本的信用形式:先于银行信用 而产生;发生于企业之间,直接与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相联系, 为生产和流通服务;是票据贴现及承兑等银行资产业务产生的基础。
商业信用的作用: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企业间可相互补充资金,弥 补了银行信用的不足,直接影响一国的经济运行;商业信用的合同 化、票据化使分散的商业信用统一起来。以法律来约束商业信用, 保证商业信用的健康发展,并通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银行信用参 与到商业信用中,提高了商业信用的信用度。
国家信用的产生:弥补财政赤字 补充:弥补财政赤字(Fiscal Deficit)的三种方式(增税、 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发行国债)的区别 增税:公众反对,立法程序 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通货膨胀预期 赤字货币化 发行国债:公众支持,购买国债可获得收益;货币支配权和 购买力的转移,不会引起货币投放的增加
在我国商业信用经经历了建国初期的普遍存在到集中计划经 济时期的取消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解禁及票据规范并通过 一系列法规的实施,使商业信用的票据化发展走上正轨。
信用与信用形式课件
3.2.2 银行信用(Banker’s Credit)
1.含义: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社会和个人提 供的信用。主要形式为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及开出汇票、 支票、开立信用账户、发行货币等。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信用与信用形式课件
3.2.3 国家信用(Fiscal Credit)
2.国家信用的作用:
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首先,通过改变投资总额影响 经济增长。通过向居民、企业及金融机构筹集资金来改 变资源的配置比例,通过投资示范作用拉动银行贷款和 民间投资增加,刺激经济增长;其次,国家信用是央行 调节货币供给的手段。国家通过国债的买卖来调节货币 供应,实现调节经济的目的,即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的主 要内容。
信用与信用形式
![信用与信用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c14fad83d5bbfd0a795673cc.png)
第二节 信用工具
(二)期货合约(futures contract) 期货合约是在远期合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种标准化的买卖合约。和远期合约一样, 期货合约的双方也是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以 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资产。
第二节 信用工具
(三)期权合约(option contract) 期权合约赋予其持有者(即期权的购买者)
第二节 信用工具
利率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将自己所拥有的债权 (务)的利息收入(支付)同对方所拥有的 债权(务)的利息收入(支付)相交换。
这两笔债权(务)的本金价值是相同的,但 利息支付条款却是不同的,从而通过交换, 可以满足交易双方的不同需要。
第三节 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 (一)商业信用的特点和优点
一种权利,也就是使他可以(但不必须)在 未来一定时期内以议定的价格向期权合约的 出售者买入(看涨期权)或卖出(看跌期权) 一定数量的商品或金融资产。
第二节 信用工具
(四)互换协议(swap agreement) 互换协议主要分为货币互换协议和利率互
换协议两种。
第二节 信用工具
货币互换又可以分为外汇市场互换和资本市 场互换。
第三节 信用形式
2.消极作用。消费信用在一定情况下也会对 经济发展产生消极作用。消费信用形成的 购买力具有一定的虚假性和盲目性,如果 消费需求过高,生产扩张能力有限,消费 信用则会加剧市场供求紧张状态,促使物 价上涨,为经济发展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第三节 信用形式
五、国际信用 国际信用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借贷
一般把借贷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工具称 为短期金融工具。
期限在一年以上的称为长期金融工具,包 括股票和各种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