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集体)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集体)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集体)
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填写下表)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分数
-(分数线)
导学案
二次备课




一、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1.大屏幕出示: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出示国旗)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签字
集体备课组长签字
教务主任签字
英买里镇库尔玛小学6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
学段:小学学科:数学年级册
课题
第二课时比的应用
主备人
授课教师
热合曼·司马依
备课组
成员
全镇6年级的数学教师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课本第54页的例2,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十二相应练习。
二次备课
教学
课题
第一课时比的基本性质
主备人
授课教师
热合曼·司马依
备课组
成员
全镇6年级的数学教师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课本第50-51页的例1,完成“做一做”题和练习十一的第2~6题。
二次备课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合作学习
1、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1)小组讨论:比与除法到底有什么关系?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和分数又有什么关系?

新课标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集体备课)圆的面积(二)

新课标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集体备课)圆的面积(二)
教学难点:怎样计算环形的面积。
教具
准备
环形的有关课件及一小段钢管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口算:
3242528292202
2π 3π 6π 10π 7π 5π
2、思考:
(1)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怎样计算?二者有何区别?
(2)求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3)知道圆的周长能够求它的面积吗?
3.14×623.14×22
=3.14×36 =3.14×4
=113.04(平方厘米) =12.56(平方厘米)
113.04-12.56=100.48 (平方厘米)
第二种解法:3.14×(62-22)=100.48(平方厘米)
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πR2-πr2或 S=π×(R2-r2)
教学反思:
=3.14×36 =3.14×4
=113.04(平方厘米) =12.56(平方厘米)
113.04-12.56=100.48 (平方厘米)
第二种解法:3.14×(62-22)=100.48(平方厘米)
(2)小结: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πR2-πr2或 S=π×(R2-r2)
(3)完成做一做: 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
圆的面积 例2
课型
新授
主备单位、教师
使用单位、教师




1、使学生学会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理解并学会环形面积。
2、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的意义》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并能够正确地写出比,求比值。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比,理解比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求比值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

2.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地写出比,求比值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能够正确地写出比,求比值。

2.教学难点:求比值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主动探索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学卡片、练习题等。

2.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身高1.5米,小红身高1.2米”,引导学生认识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教学卡片,展示一些比的例子,如“2:3”、“4: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比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些比的练习,如写出相应的比,求出比的比值等。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比的理解。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进行解答,如“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公里,另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80公里,两辆汽车的速度比是多少?”等问题。

人教版上册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上册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这是什么图形?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这个正方形周长与边长有什么关系? C=4a
2、什么是圆的周长?
让学生上前比划圆的周长在那?那部分是圆的周长?
得出定义: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圆周长的公式推导。
1、探索学习。
(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
3、你能求出两种各多少ml吗?怎样求?(引导学生进行解题)
4、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说明:检验的方法: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
四、当堂训练。
1、学生试做:练习:做一做第1题。
2、练习十二的第1、3题。
教学反思: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第五单元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20年10月15日
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求两个数的比值,就是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a : b = a ÷ b = (b≠0)
教学反思: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第四单元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20年10月15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已知:c=3.77m 求:d=?
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长的铁条弯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单元 主备人: 投放日期 2020 年 9 月30日
2、使学生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有无数条。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中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认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四单元比个人初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能解答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探索比与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类比法、推理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

4、使学生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措施:1、联系已学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让学生感悟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第四单元《比》第一课时:比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4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认识比各个部分名称,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会正确读,写任意相关联的两个量的比,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正确求比值。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个性化调整步化简。

3、完成练习十一第4、5、6题。

4、那杯水更酸?男:我调制一杯柠檬水,柠檬用了30ml,水用了240ml。

女:我调制的柠檬水,用了2杯柠檬和16杯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如何判断哪杯水更酸,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调动学生应用知识的积极性。

第三课时:<<比的应用>>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1、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

3、培养优化意识和平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求出各部分量。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口头列式并解答。

(1)200kg的1/4是多少千克?[200×1/4=50(kg)](2)男生18人,女生14人,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18∶14=9∶7)(3)学校体育组买来了三种球,其中篮球5个,足球4个,排球8个。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圆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
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思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单元重点:
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的应用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的应用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的应用人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能够运用比来描述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

2.学会化简比的方法,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3.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比的意义。

2.学会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3.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比的概念的引入和理解。

2.比的化简方法。

3.比的应用。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学道具3.学生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分数和除法,提问:你们知道分数和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二、新课1.比的意义(1)教师通过示例,如身高与体重的比例、路程与时间的比例等,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2)学生举例说明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比的化简(1)教师通过示例,如2:4、3:6等,引导学生发现比可以化简。

3.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提问:分数和除法可以相互转化,那么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学生举例说明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4.比的应用(1)教师通过示例,如配料比例、速度比例等,引导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3.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强调比的概念和应用。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比的知识。

2.举例说明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的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比的知识。

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学生在化简比的过程中仍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导入:1.教师拿出两根长度不同的绳子,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两根绳子有什么关系吗?”2.学生可能会回答“一根长,一根短”或“一根是另一根的两倍”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四单元 比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四单元 比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四单元比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内容包括比的含义、比值的求法、比的化简、比例的性质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继小学阶段初步学习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之后的进一步拓展,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比的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困难,如对比值的理解、对比例的性质的掌握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比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比的应用价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的含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化简比,理解比例的性质,能应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比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的含义、比值的求法、比的化简、比例的性质。

2.难点:比例的性质及其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比的概念,感受比的应用价值。

2.运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形象地理解比的概念。

3.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利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物、图片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教学课件,展示比的含义、比值的求法、比的化简、比例的性质等内容。

3.准备相关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存在,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如:比较两把尺子的长度、两块橡皮的质量等。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比的含义、比值的求法、比的化简、比例的性质等内容。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理解比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求比值、化简比、应用比例解决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含板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含板书设计)

( 六)年级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表2017-2018学年第( 一)学期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单元备课表#.)."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备课表课题比的意义课型新授课教学时数1]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弄清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根据比的意义理解求比值的方法,会求比值。

3.通过活动,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求比值。

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神舟飞船视频教学活动过程教学预案备注(预案修改与补充等)一、情境导入1.播放“神舟”五号顺利升空视频。

2.课件展示: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国国旗。

`这两面国旗的长都是15厘米、宽都是10厘米。

我们可以怎样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关系呢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一)教学比的意义。

1.教学同类量的比。

(1)启发探索:除了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比多少来表示长和宽的关系外,还可以怎样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呢(2)学生自学,组织交流。

[(3)小结: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这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这样的两个比我们称为同类量的比。

2.教学不同类量的比。

(1)投影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运行的数据: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千米。

(2)这些数据提供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求什么怎么求让学生用算式表示飞船的速度。

学生自学,组织交流。

(3)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能不能用比来表示应该怎么表示:教学活动|过程教学预案备注(预案修改与补充等)(4)路程和时间是不是同类的量(5)小结:两个同类量的比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两个不同类量的比表示一个新的量。

路程比时间又表示速度。

—3.概括比的意义。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3课时比的应用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3课时比的应用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3课时比的应用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3课时,比的应用。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题来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求比值的方法,并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够正确求出比值。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比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们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入比的概念,比如“小华买了3个苹果,小明买了5个苹果,他们苹果的个数之比是多少?”2. 例题讲解:我会用PPT展示一些例题,讲解求比值的方法,比如“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另一辆汽车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两辆汽车的行驶速度之比是多少?”我会让学生们一起跟我计算比值。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然后我会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

4. 实际问题解决: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运用比的知识来解决,比如“一个班级有20个男生,15个女生,男女生的人数之比是多少?如果班级再来5个女生,男女生的人数之比会变成什么?”六、板书设计我会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在黑板上,包括比的概念,求比值的方法,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华有2个橘子,小明有4个橘子,他们橘子的个数之比是多少?2. 一辆自行车以15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一辆摩托车以3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两辆车的行驶速度之比是多少?答案:1. 比值是1:22. 比值是1: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比的概念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还是会有困难。

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实际问题,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比的知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内容:比的意义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2.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旧知,做好铺垫1.给出一个男生和女生人数的例子,让学生计算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2.给出一个路程和时间的例子,让学生计算汽车的速度。

3.给出一个购买___的例子,让学生计算每千克苹果的价格。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播放“天宫一号”发射过程视频,让学生观看后表达自己的感受。

2.提出___在飞船内展示国旗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国旗的长和宽的关系。

三、探究新知,认识“比”1.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前项和后项顺序不能随便调换,比的顺序很重要。

2.介绍比的定义和各部分名称。

3.让学生通过实例计算比值,并强调比值的单位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四、练应用,巩固知识1.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计算比值。

2.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通过比较大小来判断大小关系。

3.让学生自己构思实例,计算比值并与同学分享。

五、归纳总结,拓展思路1.让学生总结比的相关知识点,强调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引导学生思考比的应用场景,例如在购物、旅游等方面的应用。

个性调整补充: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板书,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和应用。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设计一些个性化的练和活动,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意识和能力,利用旧知探索新知。

4.在化简比的过程中,通过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在于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复检查1.提问:什么是两个数的比?2.提问: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二、理解比的基本性质1.猜想: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猜想比也具有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单元优质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单元优质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能解答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探索比与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类比法、推理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
画面定格在两面国旗。
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
提问:我们可以怎样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关系呢?
学生交流得出:
(1)用比多比少的方法来表示:长比宽多5cm,宽比长少5cm。
(2)用倍数关系来表示:长是宽的 ,宽是长的 。
2.导入新课。
在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时,我们除了可以用“多多少、少多少、几倍、几分之几”来描述外,还可以用“比”来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的知识。
(2)比的各部分名称。
3.比值。
(1)什么是比值?怎么求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求比值的方法:比的前项除以后项。
(2)比值可以怎样表示?
比值是一个数,可以用分数、小数、整数表示。
(3)讨论:比值和比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两者的联系:比值是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它可以用分数表示;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3.概括比的意义。
着重说明这些例子都是通过两数相除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它们都可以用比来表示,所以“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二)比的读写方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1.学生自学教材第49页。
思考:几比几怎样写、怎样读?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指名汇报交流。
(1)比可以写成“几:几”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但仍读作几比几。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4单元比第1课时比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48、49页及练习十一的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过程与方法:培养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比的意义难点: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导学过程】:【自主预习】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3、自学教材43、44页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比?比是什么?什么叫比?谁和谁比?(2)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5÷10求的是什么?是这面旗的什么和什么比较?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长和宽比也就是几和几比?【新知探究】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1、用除法可以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也就是说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两个量的比。

2、一辆汽车2小时行90千米这里已知哪两个数量?可以求出哪个数量?怎样求?说明:90÷2=45(千米)用除法求出了这辆车的速度,它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我们还可以用()来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把它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比()。

90÷2表示什么?还可以怎么说?3、讨论①除法中的运算符号是“除号”,表示比的符号是什么呢?写作什么?②5比3写作什么?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③试写3比5、90比2,并说出比的前项、后项。

④比的前项和后项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除的关系)⑤什么是比值?如何求?比值可以是什么数?4、我们在写比时,要注意谁和谁比,谁是比的前项,谁是比的后项,次序不能颠倒。

2、求比值的方法是:用()除以()所得的商是(),它可以是(),也可以是(),还可以是()。

3、观察,你能发现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联系吗?4、比的后项能为“0”吗?为什么?【知识梳理】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随堂练习】1、用分数的形式表示下面两个比。

最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比-比的意义和比的应用

最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比-比的意义和比的应用

课题:比的意义教学要求1. 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会正确读写比。

2. 能正确的求比值,掌握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4、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渗透知识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材分析:这部分是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教学的。

由于分数与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把比的知识放在分数除法的后面进行教学,加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为学习其他知识以及比例的知识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一、引入情境,探究新知(一)同类量的比问题:1. 你们知道这两面旗子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吗?2. 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3. 长和宽的比与宽和长的比怎样表示?4. 这两个比一样吗?都是长与宽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二)不同类量的比问题:1. 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用算式怎样表示?2. 42252÷90求出的是什么?它表示哪两个量的比?(三)比较分析问题:1. 以上各组比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2. 什么叫比?小结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二、深入探究,提升认识(一)看书自学比的相关知识(二)交流汇报1. 比各部分名称。

相应的练习:说出比各部分的名称10︰15和42252︰902. 比的写法。

写出5︰9和0.6︰0.16问题:除了用“︰”的形式来写出两个数的比,还可以写成什么形式呢?怎样读呢?练习:把10︰15和42252︰90改写成分数形式的比。

3. 比值的意义。

练习: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3︰4 0.7︰0.35 5︰7问题:1. 怎样求比值呢?2. 比值通常可以是什么数?4. 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小组合作填表)问题:1. 你们组的表格是如何填写的?2. 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3. 足球比赛中的比分3∶0与上面所学的比一样吗?三、巩固知识,应用拓展1. 小敏和小亮在文具店买同样的练习本。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比的基本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比的基本性质》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比的概念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比例、百分数等知识的前提。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简化计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练习题,用于讲解和练习比的基本性质。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比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如何简化计算。

例如,某商品的原价是120元,降价20%,问降价后的价格是多少?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基本性质,通过具体案例展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比的基本性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适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师可适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讲解比与分数、比例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比》集体备课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比》集体备课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集体备课引言本文档是针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的集体备课内容。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比的概念和比的表示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进行物体的比较和排列的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比的概念,灵活运用比进行物体的比较和排序。

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1.1 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比的概念; - 掌握用“比”进行物体比较和排序的方法; - 学会简单的比例关系。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用“比”进行物体比较和排序的方法。

2.2 教学难点•学会简单的比例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3.1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比的概念和比的表示方法; 2. 比的性质和比例关系; 3. 比的应用:物体的比较和排序。

3.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1.导入新课,引出比的概念。

2.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比的表示方法。

3.总结比的性质,引出比的基本性质。

4.练习比的转化和简化。

第二课时:比的应用:物体的比较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引入物体的比较问题,通过实际的物体进行比较练习。

3.给出一些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进行物体的比较。

第三课时:比的应用:物体的排序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物体的比较。

2.引入物体的排序问题,通过实际的物体进行排序练习。

3.给出一些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进行物体的排序。

第四课时:比的应用:简单的比例关系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比的应用之一:简单的比例关系。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第四单元)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圆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重点】
1.认识圆及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2.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从一个轴对称图形中准确地找出对称轴。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3.理解和掌握求环形面积的方法。

【课时安排】
1.圆的认识3课时左右
2.圆的周长2课时左右
3.圆的面积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确定起跑线1课时
.让学生用直尺量一量刚才的折痕,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再以圆心为端点,量一量它到圆上任一点的距离。

三、理清半径、直径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六、布置作业
判断依据: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3.导人本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圆的面积公式,并进行
2.计算下面环形的面积。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比-教材分析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材内容共有3课时,分别是比的概念、求比值和比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运算,对比例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求比值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时,需要将已知的除法知识与比的知识相结合,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比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2.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求比值的方法的掌握。

3.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比的知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比的概念和应用。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相关实际问题素材。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比的意义。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求一个比的比值,并进行实际操作。

4.巩固(10分钟)讲解比值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比值与除法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仅供参考,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一. 教学情境分析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新课标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集体备课)确定起跑线

新课标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集体备课)确定起跑线
2、一根足够长的铁丝紧贴地面绕地球一周形成一个圆,当将这个铁
丝延长10米,然后距地面一定高度后重新绕地球一周围成一个圆,请问你能从铁丝下面走过去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觉得自己表现怎样?
教学反思:
师:为什么?
生可能回答,如果400米比赛运动员在同一起跑线上,外圈跑的路程长,那样不公平,所以外圈的起跑线要向前移一些。
师:那向前移多少呢?(生不知道)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如何确定起跑线。(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完整跑道图)
1、了解跑道结构:
小组交流:观察跑道图,说一说,每一条跑道具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内外跑道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小学生运动会的跑道宽比成人比赛的跑道宽要窄些,要开小学生运动会,你能帮裁判计算出相邻两条跑道的起跑线又该相差多少米吗?400米的跑步比赛,跑道宽为1米,起跑线该依次提前多少米?如果跑道宽是1.2米呢?在运动场上还有200米的比赛,跑道宽为1.25米,起跑线又该依次提前多少米?





重点:能运用周长的知识确定起跑线。
难点:理解相邻起跑线的距离与跑道宽度之间的关系。
教具
准备
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田径比赛吗?回忆一下在运动会田径比赛中,100米比赛和400米比赛的起点位置有什么不同?
生:100米比赛的运动员在同一起跑线上,400米比赛的运动员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1.25×2×π
(75.1+1.25×2)π-75.1π
=75.1π-75.1π+1.25×2×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英买里镇库尔玛小学6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学段:小学学科:数学年级册
英买里镇库尔玛小学6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学段:小学学科:数学年级册
英买里镇库尔玛小学6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学段:小学学科:数学年级册
英买里镇库尔玛小学6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学段:小学学科:数学年级册
扩展备课甲乙两个同学分别调制了一杯水如下:甲调制时用了30毫升的蜂蜜,270毫升水。

乙调制时用了4小杯蜂蜜,36小杯水。

问:哪杯蜜水更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签字集体备课组长签字教务主任签字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