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六军团长征在黔西北
红二方面军(三十)长征②
红二方面军(三十)长征②在黔西、大定、毕节争取建立新的根据地一九三六年二月初,红二、六军团到达黔西地区时,各方面的条件都很有利。
一九三五年中央红军长征曾经过这里,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广大群众有良好的影响。
红二、六军团来到这里,当地人民非常欢迎,许多人主动给红军带路、通报敌情,踊跃参加红军。
而蒋介石在同一年搞掉了贵州军阀王家烈以后,即以其亲信吴忠信主持黔政,他极力排挤以至消灭地方实力派,加深了敌人内部的矛盾和分裂。
其部队所到之处,抓兵拉夫、封船派马、贩烟放赌、勒索钱财,搞得贵州人民生活十分困难,民怨沸腾,民变蜂起。
许多民变武装和黔军残部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组织有联系,对开展武装斗争,发展和壮大红军极为有利。
这时红二、六军团收到朱德、张国焘来电:“关于你们行动有二:1.在黔、滇、川境广大地区与敌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之一部,争取(建立)根据地与我们配合作战;2.人川……与我们会合作战,一、三军(团)亦可出陕南配合,……目前你们战略,当以第一项为宜。
”军委分会研究认为,黔、大、毕在地形、群众、粮食与敌我力量等条件上均为有利,在全国革命形势激烈开展条件下,红二、六军团应继续在长江以南活动,在该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
因此,红二、六军团占领黔西县城后,即实行战略展开:第十八师在黔西方向担任钳制任务;第四、六、十七师集中起来,往东北迎击急进的国民党军万耀煌纵队;第五师和第十六师西取大定和毕节。
二月五日,第五师从黔西出发,进军大定。
当日,在行进中击溃敌宋醒保安旅一个营,夺取了重要通道西溪河桥,抵达大定县属之甘荫棠。
六日凌晨,继续向大定县城推进。
上午十时,红五师在欢迎群众的簇拥下列队开进大定县城。
大定解放之后,当时在毕节的中共贵州省工委委员邓止戈即派地下党员到大定与红军联系。
根据当时情况,任弼时、王震、夏曦等讨论决定,立即向毕节进军。
二月九日,红十六师进至毕节西北山时与敌发生战斗,全歼保安团一部,在地下党的密切配合下,很快占领了毕节县城。
红二、六军团四进云南
、
一
一
、
,
—
进 云南
回 旋 乌 蒙 山 岭 构 筑 的 第
云 的 手令
,
一
道防 线
。
国 民 党 镇 雄 县 长 杨 国 珍根 据 龙
了
在 镇雄县 西 南 的 广 德 关设 置
,
第二道防
,
位 于 滇 东 北 和 黔 西 北结 合 部 的 乌 蒙
层峦叠嶂
,
山
气势 磅 礴
、
线
,
。
广 德 关 号 称天 险
盐 津 地 域 北 渡 金 沙 江 与 红 四 方 面军 会 合
,
遂急
任弼 时
、
关向应
,
、
萧克
、
王 震 的 率领 下
,
从湖
。
忙调 整 部署 度
令 国 民 党 中 央 军 5 个纵 队 和 川 黔 滇 三省
。
南 桑植县 出 发
红军
一
向 湘黔 边 转 移
开 始 了 伟 大 的 长征
,
地 方 军 阀 向 金 沙 江 沿 岸 进 行追 堵
"
:
地 势 十 分 险要
,
易 守难攻
"
!
敌
其范 围 包 括 云 南 省 的 昭 通
、
、
镇雄
彝良
、
人声 称
红 军 就 是 有 翅 膀 也 难 飞 过来
然而
,
再大
宣威 和 贵 州 省 的 赫 章
1
威宁等
,
1
0
多 个县 的 广大 地区。
的 艰 难 险 阻也 阻 挡 不 了 红 军 前 进 的 步 伐
红军第2军团、第6军团退出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红军第2军团、第6军团退出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开始长
征
1935年9月,国民党军集中130个团的兵力,采取持久作战和堡垒主义的方针,对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发动新的大规模“围剿”。
红军第2军团、第6军团虽多次寻战,均未得到有利战机,而国民党军的堡垒封锁越来越紧。
中共湘鄂川黔边省委和军委分会决定转移到外线广大无堡垒地区同国民党军进行运动战。
11月19日,红2、红6军团由桑植的刘家坪、水獭铺(今瑞塔铺)、敎子垭地区出发,退出湘鄂川黔边根据地,开始长征。
红军原定在贵州的石阡、镇远、黄平地区创建根据地,渡过乌江以后,又打算在贵州的黔西、大定(今大方)、毕节地区建立根据地,均因追敌逼近、敌情严重而未能实现。
红军在转战期间,先后在贵阳西北鸭池河、大定县城以西将军山、威宁县以则河、毕节县得章镇等地,击溃了国民党军的追堵,共歼其12个多连。
1936年3月28日,红2、红6军团进到黔滇边盘县地区。
30日,接到红军总司令朱德和总政委张国焘的来电,要红2、红6军团最好渡金沙江北上同红4方面军会合。
31日,红2、红6军团分两路由盘县地区西进,4月9日在云南寻甸县六甲地区击溃国民党军2个旅的进攻,接着经富民、罗次、禄丰、广通、楚雄、镇南(今南华)、祥云、宾川、鹤庆等县境,于4月下旬从丽江县的石鼓、巨甸渡过金沙江,接着分为左右2个纵队,连续翻越几座大雪山,于7月2日到达甘孜,与红军第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军过乌蒙山的故事简介
红军过乌蒙山的故事简介1936年2月至3月,面对国民党军10个师又1个旅的尾追和侧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在贺龙、萧克的率领下利用乌蒙山区复杂的地形与敌人进行机动作战,史称乌蒙山回旋战。
不仅给围追堵截之敌以沉重打击,还为中国革命保存了一支重要的有生力量,是长征途中军事指挥的又一次“神来之笔”。
挺进乌蒙,重新布局1936年2月,蒋介石调集国民党中央军、滇军、川军向红二、六军团所在黔(西)、大(定)、毕(节)地区进犯,意图将红军主力一举歼灭。
面对敌人重兵的合围之势,红军决定暂避敌锋,撤离毕节进入乌蒙山区。
纵横云贵两省的乌蒙山,是金沙江和北盘江的分水岭,地势复杂、人烟稀少、给养困难,且自然环境恶劣。
红军刚一进乌蒙山,探明红军动向的蒋介石急令万耀煌、樊崧甫、郝梦龄、孙渡、李觉、郭汝栋等6个纵队追堵红二、六军团,截断了由毕节前往安顺的道路,欲将红军压迫于金沙江以东的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区加以围歼。
生死存亡之际,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等前往野马川与红二军团军团长贺龙等会晤,召开“野马川会议”。
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兵力部署以及乌蒙山区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决定以乌蒙山作为屏障展开积极行动,以赫章为中心,在赫章、威宁和云南彝良、镇雄、昭通一带迂回,伺机歼敌,以虚实结合、声东击西的战术甩掉敌人追兵,向滇东转移。
会后,红二、六军团取得以则河战斗胜利后挥师镇雄,途中获悉敌纵队司令万耀煌将率领敌第13师经哲庄坝到镇雄,贺龙当机立断设伏哲庄坝,并迅速作出具体安排:决定集中两个师兵力,由贺龙、任弼时担任前线指挥,采取分段伏击战术。
当晚,贺龙带领红二军团第4师和第6师兵分三路先期赶到哲庄坝准备伏击。
一路由巴基的山梁子至三锅庄、坪子场;二路由巴基到哲庄坝至黄家营盘;三路由大屋基至桃园大垭口。
此外,急调红6师18团对万耀煌部进行截击。
分段埋伏,主动出击1936年3月12日9时许,当万耀煌纵队部分士兵翻过桃园大垭口时,伏击战打响了。
红军长征在贵州基本史实
红军长征在贵州基本史实:(一)红六军团西征(1934年8月至10月)1934年7月下旬,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令红六军团撤出湘赣根据地西征。
此举带有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路的性质。
8月7日,红六军团从湘赣根据地江西遂川开始西征。
潭溪战斗:1934年9月20日,红六军团从湖南靖县新厂、平茶一带分两路向黎平进军,在潭溪与敌遭遇,发生激战,击伤敌副营长卢彬,歼敌70余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
1934年9月下旬,红六军团在清水江流域击溃黔军周芳仁旅,并在当地苗族、侗族群众的帮助下,用木船、木排、门板搭成浮桥,从剑河南加里格渡口、锦屏河口渡口,顺利渡过清水江。
大广坳战斗:1934年9月26日,红六军团在剑河大广地区遭桂敌覃联芳师包围,经过激烈战斗,军团主力冲出重围,得以安全转移,虽给桂军以重大打击,但付出了巨大代价。
其中五十四团损失最重,团长赵雄和两个营长壮烈牺牲,全团阵亡150余人。
甘溪、困牛山战斗:1934年10月7日,由于敌情不明,红六军团在石阡甘溪陷入湘、桂、黔敌24个团的包围之中。
红军与桂军廖磊第十九师发生遭遇战,经过广大指战员的浴血奋战,红六军团参谋长李达率领红十七师五十一团、四十九团两个团部及机枪连等400余人冲出敌人包围圈,军团主力在任弼时、王震的率领下向石阡、镇远边境转移。
在贺龙率领的红三军接应下,红六军团主力突出重围,胜利与红三军会师,但遭受重大损失。
五十团、五十二团先后与主力失去联系,五十二团在后来的转移途中又陷入敌军包围,全部壮烈牺牲(1934年10月16 日,为掩护红六军团主力转移,红十八师五十二团在师长龙云和团长田海清的带领下,在石阡困牛山与敌激战三昼夜,多次打退敌进攻,最后弹尽粮绝,后路被敌截断,与主力失去联系,红十八师师长龙云率领200余人突出重围,团长田海清阵亡,其余100多名红军战士,临危不惧,集体跳下悬崖,壮烈牺牲),红十八师师长龙云被俘,后在长沙英勇就义。
木黄会师:1934年10月24日,突出重围的红六军团主力在印江木黄与前来接应的红三军(会师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胜利会师。
1936年7月:红2、红6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四川甘孜会师
一
蠹 薄l 备傅 粕 ㈣ 寰 阜毒 亭 ^ 一 , 争; P 毫 捉, 毛 音 由 量 售畲蠕墟 j - i 玉 摹结| 夤 舢 逞.
离石 阡、 镇远 、 黄平地 区, 西渡乌江, 到黔
8 2 田国 档蔫 2 0 1 , 中共 中央 和 红一方 面 军领
中共 中央关于 红 =、四方面 军会合 后迅速
北上致 朱德 .张国焘等 电
( 一九 ! 千 “ 月十 - L日 ) '
会师的各项准备工作 。 广大指战员们 积极 赶制慰 问品, 有 的打草鞋, 有的搓毛线 , 有 的织毛衣、 写标语 、 排节 目等, 甘孜等地到 处张贴着 “ 欢迎横扫湘鄂川黔滇康的红2 、
因为黔东 的石 阡、 江 口地 区人口稀少, 粮秣
缺乏, 不利于红军发展, 于是会议决定 “ 撤
发, 突破了敌人的封锁线, 踏上了战略转移
的征 途 。
区。 2 Y J 2 7 日, 红2 、 红6 军团离开毕节, 向乌
蒙山区转进 。 3 月2 8 日 —2 9 日, 他们先后进
红2 、 红6 军团在艰苦的转战途中, 广泛 开展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 他们每到一地 , 便召开大会, 张贴布告, 向广大人民群众宣
黔西, 并成立了以贺龙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 当红2 、 红6 军团在黔西、 大定、 毕节地 区积极开展工作的时候 , 蒋介石加紧调集 国民党兵力, 对红2 、 红6 军团进行合 围。 为 了摆脱敌 人的围攻, 红2 军 团总指挥部决 定撤离黔西、 大定、 毕节地 区, 往贵州南部 的安顺地区转移 , 待机再东进至湘黔边地
占滇黔边境的盘县、 亦资孔地区 , 到达南
红二、六军团长征在贵州的统战工作
红二、六军团长征在贵州的统战工作
彭苏
【期刊名称】《红岩春秋》
【年(卷),期】2024()4
【摘要】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主力1.7万余人离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进入贵州后,红二、六军团攻占黔西北黔西、大定、毕节三县,扩大队伍5000余人。
其间,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页数】6页(P56-61)
【作者】彭苏
【作者单位】贵州省第十届政协;贵州省第十一届政协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1
【相关文献】
1.红二、六军团与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红二方面军胜利长征之三
2.红二、红六军团长征中贵州"扩红"述论
3.“忠诚、维护与担当——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与长征”学术研讨会在张家界市隆重举办
4.试探红二、红六军团长征战略行动方针的选择
5.红二、六军团长征在云南民族地区的“扩红”及历史经验述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镇雄赤水源党史人物故事
镇雄赤水源党史人物故事
云南省镇雄县赤水源镇,一条从以拉老林流出的小溪缓缓穿过银厂村,这是赤水河的源头。
岸边栽满了方竹,绿油油地像一道绿色屏障。
为了保护赤水河源头生态环境,镇雄县安排护林员13359人,赤水河巡河员179人,全县所有河道巡河员600余人。
2月初红军二、六军团长征到达黔西北,在川滇黔边区开辟新的苏区,成立了中共川滇黔省委,建立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
2月中旬红二、六军团在毕节城内成立抗日救国军,阮俊臣部被改编为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配合主力红军在镇雄东南一带开辟革命根据地。
3月初红二、六军团西进云南2月底,国民党中央军万耀煌纵队先头到七星关,郝梦龄纵队进占大免场,李觉、郭汝栋两纵队向水城、威宁一线截堵,企图同驻守在威宁、昭通的滇军孙渡纵队联络一气,截断红二、六军团前进道路企图将红二、六军团消灭于乌蒙山区。
二、六军团撤出毕节,于3月西入云南。
3月8日红军二、六军团四师、十六师、十七师在奎香以南以则河一带伏击中央军樊纵队二十八师先头,歼敌一侦察连和尖兵连。
3月9日红二军团四师由彝良寸田出发,经林口进入镇雄境内花山,在分水岭突破民团防线,进入放马坝一带,打开当地大户粮囤,将粮分给群众。
3月10日夺取广德关拂晓,红四师袭击广德关,将驻守民团数百击溃,夺取由彝良到镇雄的第一险关,与二军团直属队进驻牛场、诸宗一带,打开大地主余若恒衙门,将其粮食分给群众,并在街上书写了大量宣传标语。
长征中的六次大会师
COVER封面长征中的六次大会师长征路上的历次会师,不仅是各路红军战略转移的重要节点,也是了解长征全过程一条清晰的脉络。
在历时两年艰苦卓绝的长征中,红军共有六次会师。
红六军团与红三军木黄会师根据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命令,红六军团于1934年8月7日从湘赣苏区开始西征。
9月上旬,红六军团击溃敌军8个团的“追剿”,顺利渡过湘江继续西进。
1934年10月24日,红六军团在贵州印江县木黄与红三军会师。
在红六军团到达黔东之前,红三军已于1934年5月到达,后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装和政权,创建了黔东苏区。
会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的番号。
两军团共同行动时,由红二军团指挥部统一指挥。
此次会师,红六军团不仅胜利完成转移任务,而且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起到了先遣探路的作用。
此时,中央红军已突围长征,红二、红六军团为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遂向湘西发动攻势,并创建湘鄂川黔苏区。
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懋功会师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在连续突破敌四道封锁线后,红军损失严重。
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举行会议,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放弃到湘西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贵州北部挺进。
红四方面军在取得嘉陵江战役胜利后,于1935年5月初继续向西转战,策应中央红军。
在中央红军成功翻越夹金山时,红四方面军一部已攻占懋功,并前出至达维。
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懋功会师粉碎了蒋介石妄图消灭红军的计划,壮大了红军的力量。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1213红二十五军与陕甘红军永坪会师中央红军长征后,按照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指示,红二十五军于1934年11月离开鄂豫皖苏区,开始长征。
红二十五军先后进入桐柏山区和伏牛山区,但发现在此创建苏区都比较困难,于是进至陕南地区,创建了鄂豫陕苏区。
1935年7月,在得知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已在川西会师并准备北上后,为配合主力红军行动并同陕甘红军会师,红二十五军决定西进。
黔西鸭池河红色故事500年
黔西鸭池河红色故事500年
红军要西进,就必须要渡过眼前的鸭池河,然而,当时鸭池河两岸都有国民党重兵把守,为调开国民党在这里的主力部队,红二军团、红六军团按照上面军委的指示,声东击西,假装要去攻打贵阳,成功迷惑了敌人。
至2月2日中午,红二军团、红六军团主力部队18000于人成功抵达鸭池河渡口,此时,大关的老百姓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找来了门板、木材、爪钉、铁丝等材料,军民们齐心协力不到3个小时就在河上架起了一座浮桥,到2月2日下午,红二军团、红六军团已成功渡河,他们渡河以后,沿着当年的驼盐古道翻过了被誉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大小关隘口,抵达了大关集镇,在那里停留了12天,其间,红军打土豪除恶霸,开仓放盐,救济百姓,红军离开时,共有57名青壮年主动参加(红军)支援革命。
从此,红色文化就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下了根。
在大关镇,像杨光辅政这样热爱红色文化,擅讲红军故事的小小少年还真不少,12岁的郭倩琼每次讲起投身革命英勇献身的大关人——《万氏父子的故事》,都充满真情实感,打动人心。
红军来到鸭池河,万氏父子分别组织摆渡、架设浮桥和带领红军进大关。
因为当时呢是一斗米换一斤盐,盐价是居高不下,普通的老百姓是很难吃到盐的,红军就打开了协兴隆盐号,放盐于民众。
万家林面对前有悬崖后有追兵的绝境,高呼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
通过万氏父子的故事,让我知道了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今天的我们沐浴在温暖的春风当中,但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我们不能忘记,我们应该像他们那样,愿意为革命事业奉献出一切。
长征中八次胜利大会师
长征中八次胜利大会师作者:来源:《祖国》2016年第20期各路红军的会师,是红军长征史上的重大事件,是革命力量的会合和团聚,是战略转移的胜利,它宣告了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的破产。
第一次会师:红二、六军团在贵州木黄会师1934年9月20日,中革军委指示红6军团“由现地域经青江、青溪、思县到达省溪(今万山)、铜仁、江口地域,然后设法与二军团首长取得联络”。
10月4日,中革军委再次电告红6军团“二军团已占印江”,应“迅向江口前进”,向红2军团靠拢。
10月上旬,第17师第49团、第51团各一部,在军团参谋长李达率领下,经过9天9夜的艰苦转战,冲破重围,15日,首先到达黔东根据地之沿河地区,与红3军(红2军团)一部会合。
李达向贺龙等红3军领导人详细汇报了红6军团的情况与危险处境后,贺龙等领导对红6军团十分关切。
10月23日,红6军团主力到达黔东印江县木黄。
24日,贺龙、关向应率领红3军主力及李达所率红6军团一部从芙蓉坝、锅厂到达木黄,两军胜利会师。
第二次会师: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十军在江西重溪会师1934年7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中心区域开始全面进攻。
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为了摆脱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困境,减轻敌人对中央苏区的压力,决定以红7军团组成抗日先遣队,北上闽浙皖赣边地区,发展游击战争。
以“吸引蒋敌将其兵力从中央苏区调回一部到其后方去”,配合中央红军主力,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
10月15日、21日,中革军委两次电示北上抗日先遣队转移到闽浙赣苏区整顿补充。
遵照中革军委命令,北上抗日先遣队经浮梁、德兴间的山地,通过敌人两道封锁线,进入闽浙赣苏区,并于11月初在江西葛源以北重溪同红10军会合。
第三次会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1935年6月8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发布指示:我军基本任务是用一切努力不顾一切困难取得与四方面军直接会合。
当日,中央红军占领芦山,接着翻越了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向懋功前进。
何辉:我所知道的黔西抗日救国军.
我所知道的黔西抗日救国军何辉贺龙同志不仅善于用兵指挥打仗,而且善于做统战工作,运用自己丰富的阅历和生活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机动灵活地执行党的政策,团结各阶层、各种不同政治领域的人士,扩大我党我军的力量。
这一点我是有亲身感受的。
其中,1936年春,红二、六军团长征到达贵州黔(西)、大(定)、毕(节)地区组织的抗日救国军,就是统战工作成功的一个特殊例子。
说特殊,是因为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贵州,在黔大毕地区一共才停留二十多天。
从1936年2月2日进入黔西,至2月27 日离开毕节,就在这短短的二十多天里,军团在地方党的密切协助和大力支持下,不仅在黔大毕建立了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开展了一系列的地方各级革命政权活动,而且迅速收编了一批地方游杂武装改建为党领导的抗日救国军共三个支队二三千人,扩充了红军队伍。
当时,党中央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瓦窑堡会议精神,已经传达到二、六军团,以贺龙为主席的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发布的布告明确宣布:“团结广大工农民众及一切爱国志士”加入抗日的队伍,“不分政治派别,不论成份,一致联合起来,组织抗日救国军”;而且针对当时当地“兵匪”难分的复杂情况指出,团结的对象包括那些不愿受国民党压迫“而携械散在山林之白军二十五军官佐士兵及民团绿林与一切反蒋队伍”。
二十五军为贵州省主席王家烈的基本队伍,1935年,蒋介石趁“追剿”中央红军进入贵州后,排除异己,“剪除”了王家烈,二十五军官兵多数散入山林。
这一方针的公布,扩大了统一战线的广泛性,具有极大的号召力和引导力,周围许多游杂武装都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在地下党的引导下,投入了抗日反蒋的斗争洪流。
许多人则参加了红军。
当时在家乡寓居的国民党元老,在讨袁时期曾任贵州军政府行政总理的周素园老先生,挺身而出担任抗日救国军总司令,更为时人所注目。
周素园在贺龙亲自关照下,以近六旬高龄,随红军长征到了陕北。
留在贵州当地的抗日救国军部队和领导人也程度不同地坚持抗日救国斗争,发挥了配合红军北上抗日的作用。
红军在黔西北
红军在黔西北的故事
威宁县羊街中学李寿全
1936年6月,红二六军团在黔西北的毕节驻军,转战方圆数百里。
在毕节七星关战役中,红二六军团政委夏曦壮烈牺牲。
时值洪水季节,不少红军战士在滂沱大雨中迷了路,失去了与主力部队的联络。
由于黔西北地势险要,土匪多如牛毛,使失散的红军队伍遇到了生命的考验,也就出现了红军在黔西北的故事充满传奇,至今朴素迷离。
其中,六条枪八个生命的的故事,反应了黔西北地方势力的残酷和贪婪。
本文撰写之目的,旨在记叙历史,怀念逝去的生命,以换起时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物的保护。
1936年六月中旬的一天夜里,有八个落伍的红军战士冒雨来到威宁县羊街镇发鲁岖村的夏氏地主领地,被地主武装抓住。
由于红军身上带有小板(钱)和六条步枪,贪婪的地主在第二天就将他们残酷地拖到一高山山顶的山洞全部杀害了。
据目击者称,八个红军被一一砍头,头颅掉进山洞的声音发出阵阵闷响。
直到第八个时,那红军哭着说:别杀我,我可以给你割草喂马。
这是一个还不到十四岁的红军小战士,从年龄上说,他还只是个孩子。
可是,他的头颅还是在刽子手的大刀下飞到了一簇杜鹃花丛中。
他们,没有谁留下了姓名,也没有部队的番号。
八个中国工农红军,现在仅仅有一个小小的坟墓。
碑云:红军墓。
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怀念,还是文字的一种吝惜和悲切。
2012年1月。
论“黔西北革命根据地”之说是否成立
·5·一、问题的提出“黔西北革命根据地”,即1936年红二、红六军团长征经过贵州时在以黔西、大定、毕节为中心的黔西北地区创建的革命根据地。
地域上包括现在贵州省毕节市的七星关区、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纳雍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等七县区。
“黔西北革命根据地”这一提法的出现,距今至少已经有30年了。
就我们目前所见的有关资料来收稿日期:2017-03-20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遵义师范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研究项目(15KRIZY2010),(16KRIZY04);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遵义师范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项目(2016JD113)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阳勇,男,湖南常德人,遵义师范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红军史研究;楚艳辉,女,湖南湘潭人,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硕士,主要从事红军史研究。
论“黔西北革命根据地”之说是否成立阳勇a ,楚艳辉b(遵义师范学院a.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b.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遵义563006)摘要:“黔西北革命根据地”究竟是不是革命根据地?文章认为,“黔西北革命根据地”是革命根据地。
理由如下:第一,红二、红六军团为创建革命根据地而转战至黔西北地区,并在黔西北地区进行了创建、保卫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其创建的“黔西北革命根据地”也确实起到了革命根据地的作用。
第二,原红二、红六军团广大指战员认为他们在黔西北地区创建了革命根据地,且意义重大。
作为红二、红六军团在黔西北创建革命根据地的亲身参与者,他们认可“黔西北革命根据地”,可以作为有力的佐证。
第三,“黔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提法之所以未得到某些研究者的认可,可能是因为“黔西北革命根据地”存在的时间较短,未达到他们所认可的“坚持半年以上时间”的标准。
将“坚持半年以上时间”作为界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条件,或失之偏颇。
黔西会议:揭开创建黔西北根据地的序幕--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贵州之十五
黔西会议:揭开创建黔西北根据地的序幕--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在贵州之十五
余福仁
【期刊名称】《当代贵州》
【年(卷),期】2004(000)015
【摘要】@@ 根据石阡会议的决定,从1936年1月20日起,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由黔东石(阡)、镇(远)、黄(平)地区向黔(西)大(定)、毕(节)地区实行战略转移.红军在余庆龙溪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后,向南挺进,连克黔南、贵阳等地的一些县城和农村,于2月2日强渡乌江支流鸭池河成功,2月3日攻占黔西县城.
【总页数】1页(P53)
【作者】余福仁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乌蒙星火--黔西北革命根据地 [J], 余福仁
2.贵州省黔西北地区方解矿床特征及成因分析——以贵州省赫章县双坪乡拱桥村方解石矿为例 [J], 彭家林;金翔霖;白平
3.论"黔西北革命根据地"之说是否成立 [J], 阳勇;楚艳辉
4.黔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初探 [J], 钟金贵
5.黔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初探 [J], 钟金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军在毕节
红军在毕节姓名:张亿学号:2011431301 11历本红色战役:血与火铸就的长征史诗红军反围剿失败后,开始了战略转移,向西南进军。
沿途撒下了革命的火种,也留下了一段段传奇的佳话。
1936年1月,红二、六军团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为了粉碎蒋介石的“围剿”进入贵州,开始了创建黔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实践活动。
2月3日渡过鸭池河天险进占黔西,2月6日进占大定(今大方),2月7日在任弼时军团首长的主持下,在大定福音堂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川滇黔革命委员会,任弼时和代主席陈希云发表了讲话,阐述共产党员、红军、革命委员会的宗旨、职责、任务。
为有效打击敌人,2月17日,川滇黔革命委员会迁到毕节百花山福音堂办公。
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革命委员会是全国少有的、贵州唯一的省级苏维埃革命政权。
1986年,川滇黔革命委员会旧址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群众长期开放。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代伟人毛泽东长征诗里所说的“乌蒙”,就是指地处黔西北的毕节地区。
毕节地区,一块红色文化的土壤。
中央红军经过时,留下了“龙潭三杰”钱壮飞的忠骨,留下了“鸡鸣三省”会议遗址;红九军团,这支被毛泽东称赞为“牵牛鼻子的能手”,周恩来称誉为“战略骑兵”的队伍,为掩护中央红军突围,伪装成中央红军来回在黔西北穿行,留下了金沙木孔战役、猫场战役等战役。
红二、六军团经过,建立了黔大毕根据地,留下了鸭池河战斗、黄家坝阻击战、将军山之役、乌蒙山回旋战等著名战役,战役所在地成为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军山之役将军山离大方县城北约5公里,是贵州通往黔西北,连接四川、云南的必经之道。
1936年中国工农二、六军团长征途经大定(今大方)。
2月18日,国民党万耀煌部突破红十八师黄河、沙坝(大方南郊)防线,占领了大定县城,准备取道将军山进攻毕节。
2月19日,在将军山脚的七家田,红六军团长肖克指挥了威震全贵州的七家田伏击战,消灭了国民党部队万耀煌纵队的先锋尖兵营,毙敌100多人,俘300多人,缴获轻机枪9挺,步枪300多支。
乌蒙山战役
作者: 顾隆刚
出版物刊名: 贵州文史丛刊
页码: 40-46页
主题词: 红二方面军;雪盖冰;万耀煌;赫章;贵州西北部;威宁;顾祝同;行动方针;郝梦龄;郭汝栋
摘要:<正> 展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地图,有一支红色的箭头,它以贵州西北部的赫章为中心,划了一个大圆圈,然后急转直下滇东。
这就是二、六军团(即红二方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乌蒙山战役粗略的轮廊。
一九三六年的初春时节,云贵高原犹自天寒地冻,雪盖冰封。
红军第二、六军团全体指战员,肩负着拯救民族危亡和解放劳苦大众的重任,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王震等同志率领下,从湘西出发,转战数千里,来到了黔西北的赫章、威宁一带和数量上占绝。
盘县会议与红二、六军团北上抗日-文档资料
盘县会议与红二、六军团北上抗日盘县会议做出的“北上”决策,体现了红二、六军团的抗日主张,凝聚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力量,是将抗战大局与现实状况充分结合的正确选择。
1984年1月,萧克将军重访丽江,在接受采访时说:“长征途中我们开过几次会议,盘县会议是带转折性的一次重要会议。
”萧克所说的盘县会议,即1936年3月30日,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贵州盘县时,军团领导人贺龙、任弼时、萧克等在盘县原县城内九间楼召开的中革军委分会会议。
红二、六军团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到晋西北抗日前线,陕甘宁边区从四面受敌到巩固发展,党的抗日队伍从分散活动到集中统一,都与盘县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以及对会议决策的贯彻执行密不可分。
“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共产党为挽救日益加重的民族危机,向全军、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一系列号召、指示和宣言,位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严格遵循中央指示,面对国民党重兵围剿,高举抗战大旗,把抗日贯穿在革命活动中。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长征,先后在贵州石阡、镇远、黄平和黔西、大定(今大方)、毕节一带,作出建设根据地的努力,均没有成功。
1936年3月,经乌蒙山回旋战,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于27日进入盘县,准备第三次在此建立根据地。
早在未进入盘县前,红二、六军团便接到红军总部发来的一封带有建议性质的电报:“最好你军在第三渡河点或最后路线北进,与我们汇合一同北进”,“究应如何请按实况决定,不可受拘束”。
红军总部要求北上意图与红二、六军团的计划发生了冲突。
3月30日,红二、六军团领导人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李达、张子意等,在盘县原县城九间楼召开会议,研究这一重大问题。
会议讨论的情况,萧克将军后来回忆说:“我记得弼时同志讲,一方面军已经到了陕北,红二十五军徐海东他们也到了陕北,四方面军在四川,现在又来电报说要我们汇合起来一起北上,全国革命大势转到西北”,“讨论结果,同意总部意见,并立即执行”,“这是盘县会议最重要的决定”。
夏曦是怎么死的夏曦为什么是烈士
夏曦是怎么死的夏曦为什么是烈士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夏曦是怎么死的夏曦为什么是烈士夏曦夏曦在肃反运动中的确杀害了一大批革命战友,苏区人人自危,这是他的过错。
1936年,夏曦和警卫员被急流卷入旋涡,不幸去世,年仅35岁。
夏曦是怎么死的1936年3月2日,长征中的红二、六军团在贵州毕节向西北方向出发,时任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的夏曦却坐卧不安。
他派人到席大明部,劝说他们一起北上,却无回音。
此前,红二、六军团攻克了毕节县城,收编了几股地方武装千余人,并将这些人编入新成立的抗日救国军,由开明绅士周素园老先生担任司令。
席大明部被编为第一支队。
红二、六军团出发前,开明绅士周素园坚决表示同红军一起北上,若能拉走席大明部当然更好。
此时革命处于困难时期,多一兵一卒也是有用的。
出于这一希望,夏曦与周素园、抗日救国军参谋长邓止戈三人坐在河岸边等了很久。
周、邓二人都劝夏曦,不要对席大明抱太大希望,因为席部带有明显的家族武装性质,武器也是当地2000余户共同出钱买来保家的。
红军不远离黔西北,席大明部还有可能一起行动,如果远征,他们是不会跟着走的。
不久,派到席部联络的人匆匆赶回,告诉夏曦说,席大明不愿意跟红军走。
夏曦不甘心,马上过河,妄想亲自出马去说服席大明。
他走过了七星关这个毕节通往席大明活动区域的隘口,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夏曦是如何溺水的,大致有两种说法。
溺水死亡,是有当事者证明的最可靠说法。
据回来的人说,过河之后突然响起枪声,夏曦发现情况不好,马上返回徒步涉渡,结果因心情紧张、身体疲惫,走至河中心时,被忽然而来的一股激流卷走而丧命。
至于为何响枪,说法也不一:一说是沿途村庄的人为了警告来人鸣枪示警,一种说法是席大明部在山麓两侧狙击企图杀害夏曦。
返回时,两名警卫员一人在后掩护,因夏曦不会游泳,另一人背负他过河。
走到河中心,这名警卫员失足跌倒,夏曦落水活活淹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二、六军团长征在黔西北一、战略转移黔西北为了有效地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29日,红二、六军团约8000人由南腰界出发挺进湘西,开辟新的根据地,留守黔东根据地的党、政、军、群组织一直坚持斗争。
1935年9月,蒋介石调集130个团向湘鄂川黔根据地发动新的“围剿”,形势非常严峻。
红二、六军团面对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审时度势,决定撤离湘鄂川黔根据地,11月19日,为争取主动,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的刘家坪地区出发,开始新的战略转移,争取在贵州的石阡、镇远、黄平地区创建根据地。
1936年1月中上旬,红二、六军团进人贵州,12日攻占石阡县城,19日,军团领导在石阡召开会议,讨论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决定放弃在石阡、镇远、黄平建立根据地的计划,西进到乌江以西,长江以南的川、滇、黔地区活动,在贵州西北部创建根据地。
在西进途中,接到军委两次电报,指示“二、六军团可在黔、滇、川活动”,“应以佯攻贵阳之势,速转黔大毕地区,群众地形均可暂作根据地”。
军团领导人进一步分析了黔西北地区的条件后认为,中央红军长征曾到过黔西北,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使这里的人民深受启迪,有革命之欲望;贵州地下党和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在黔西北活动频繁,而国民党川、滇、黔三省军阀矛盾重重,各自为政,黔西北是反动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区,这些都是创建根据地的有利条件,军委指示完全符合实际,因而二、六军团领导做出了进军黔西北,创建根据地的决定。
二、调虎离山,奇袭鸭池河1936年2月1日,担任先导的红二军团六师从修文直奔镇西卫(今卫城),准备抢占鸭池河渡口,随后,军团领导又从各师选调精兵强将,组成120人的侦察队员,连夜向鸭池河挺进。
鸭池河渡口,是黔西北数县通往贵阳的惟一渡口,沿河两岸山高林密,山岩峥嵘陡峭,高处达数十丈,低处亦有数丈之高,河床时宽时窄,河深水险,水底暗流湍急,堪称天堑。
当时来往交通,全靠木船摆渡,从渡口到北面山顶的路上有大、小关两个隘口,上山小路如登天梯,大路曲折盘旋。
因此,红二、六军团按照军委指示,佯攻贵阳,声东击西,成功地迷惑和调动了敌人,蒋介石布置在贵阳以西、乌江上游鸭池河渡口的九十九师、二十三师在贵阳“告急”的情况下,慌忙向贵阳收缩。
红二、六军团抓住鸭池河渡口防务空虚的时机,虚晃一枪,绕道黔北,直捣修文,奔袭鸭池河。
2月1日深夜,侦察队一路急行军,扫除了沿途地方反动民团势力。
路经坎挂时,竹碉里的伪军已逃跑,先遣队便将竹碉烧毁。
由于竹碉起火,浓烟滚滚,远近可见,正待在渡口老街家中的新店区伪区长董醒吾及联保主任杨冰儒等,见势不好,纷纷朝归中等地逃窜。
第二天早上10点多钟,先遣队到达南岸渡口,河两岸的盐防军守兵,见坎挂碉楼起火,知道红军已到,仓皇从小关、垭口向捅井方向逃窜。
先遣队在南岸渡口观察北岸确无动静,在树木荒草掩映之中,发现了几只小船,通过向对岸的船工喊话宣传后,一只小船首先从对岸划过来,10多名侦察队员立即上船划向对岸,控制了渡口。
待六师赶到时,渡口共有大小船只10只,大船一次可载100多人,小船一次可渡20多人。
午后,五师及大部队也陆续赶到渡口。
仅靠4只木船摆渡,部队难以及时过河,于是部队领导当机立断,就地取材在渡口下游水势稍缓的羊子岩脚滩口架设浮桥以保证部队安全过河。
2月2日夜,红军在船工和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利用从伪区长家缴来的备用电话线、木料及向群众借的门板等将浮桥架成。
随后,红六师、五师、四师、二军团直属机关、十七师、六军团直属机关、十六师、十八师共18000余人历时3天依次通过浮桥到达北岸。
二、六军团过河后,立即撤毁浮桥,封锁河面,将敌九十九师、二十三师甩在鸭池河南岸。
红军过河后,对借门板、木料给部队搭浮桥的老百姓进行了赔偿和感谢。
之后,红二、六军团乘胜进军黔西、大定、毕节,为创建根据地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三、黔西会议红二、六军团顺利渡过鸭池河进入黔西县境后,国民党黔西县长林雁峰和前任县长谭重光纠集反动势力妄图负隅顽抗。
林雁峰拟请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混成旅旅长宋醒(宋马刀)部担任城防。
宋醒是个非常有正义感的军人,深知红军此行是北上抗日,英勇善战和锐不可当,就以林给赏银粮饷太少为由,带队逃离。
因此,作为黔西北东大门重镇的黔西城防守十分薄弱,仅有百余名保安队以及增援的一个连把守。
林雁峰一面强迫群众在城墙及四周城门巡逻,加派兵丁,对出入者严加盘问,对红军进行大肆诬蔑诽谤,妄图负隅顽抗;一面带着家小及30多名兵丁连夜出逃。
城内邮电局长、区长、保长和官僚、资本家、地主、商号老板及负责城防的保安队和吴忠信刚到黔西的一个连的官兵,目睹县长首先逃跑,也如惊弓之鸟,逃之夭夭。
2月3日凌晨,先遣队来到黔西城外,向城内鸣枪进行火力侦察,城内确无反应,拂晓,红六师各部顺利进占黔西城。
红二、六军团进占黔西后,5日,总指挥部在驻地川祖庙召开紧急会议,即黔西会议。
黔西会议是继石阡会议之后,红二、六军团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再一次讨论了石阡会议作出的决定,强调在黔大毕开辟新的根据地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分析了面临的形势——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步伐加快,蒋介石政府妥协退让,叫嚣“攘外必先安内”,加紧反共反人民和镇压抗日运动;红二、六军团为着挽救中国之危亡,与蒋介石反动集团进行不断的浴血奋战,辗转数千里进人川滇黔边区,担负着反蒋抗日的神圣责任。
会议一致认为,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军委指示,成立以黔大毕为中心的川滇黔边区临时革命政府——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川滇黔省委员会,以领导根据地建设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黔西会议还根据蒋介石再次坐镇贵阳,部署对红二、六军团进行围剿,而川军、滇军各自为政,远离红军行动,九十九师、二十三师被红二、六军团甩在鸭池河南岸,惟有蒋介石嫡系万耀煌、郝梦龄两个纵队三个师十四个团由遵义逼进,占黔西县打鼓新场(今金沙)后,抢占了军事要地三重堰、渭河一带,逼近黔西县城等情况,决定兵分三路,实行战略展开,以四师、六师、十七师三个主力师集中对付东北方向进逼之万、郝两纵队;贺龙率四师、六师行动,萧克率十七师行动;以十八师担任钳制任务,十八师五十三团驻守滥泥沟,守卫鸭池河一线;十八师师部及四师一个营担任黔西县城城防;以五师西进大定,十六师西进毕节;六军团直随五师、十六师活动。
部队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建政、扩红,建立革命武装,打富济民,统一战线等一系列建立根据地的工作。
四、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及各级革命政权的建立根据黔西会议决议,2月6日,红二、六军团进军大定,国民党大定县长马仁生率保警队弃城逃跑,红军顺利进占大定。
曾受地下党影响的进步人士彭新民在红军到来之前,组织顾炳清、王南轩、喻金廷等人动员群众迎接红军入城。
他们找来曾幼斋、毛士英等知识分子,书写“欢迎红军人城”、“红军是干人的队伍”、“大定民众拥护红军”等标语,制成100多面三角小旗,组织群众100多人到大定南门城外迎接红军。
7日,军团领导任弼时等相继到达大定县城。
8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大定城内孔庙召开,l000多群众参加会议,贺龙任革命委员会主席,陈希云任代主席,朱长清任副主席。
在群众大会上,还成立了“大定拥红委员会”和“大定抗日救国委员会”,选举了彭新民任“拥红委员会”主任,顾炳清、喻金廷、贺德冒(贺云)等为委员,12日,成立了“大定抗日救国团”,由叶刚任团长。
2月9日,在毕节地下党的策动下,地下党掌握的地方武装席大明,假装接受“招安”防堵红军,实则控制了毕节县城至头步桥一带的有利地形,暗中派人与红军接洽,假装接上火线,败退而撤,另一支进步武装周质夫部也积极配合地下党接应红军入城,毕节督察专员莫雄也“弃城而逃”,红军顺利进占毕节城。
2月17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迁往毕节。
红二、六军团占领毕节后,根据毕节地下党活动频繁、群众基础好的条件,很快建立了毕节县苏维埃革命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宣传处、供给处和妇女委员会等机构。
军团领导与地下党负责人商议,在百花山召开群众大会,选举苦大仇深的挑水夫朱绍清任毕节县苏维埃革命委员会主席。
为了加强对地方工作的领导,红二、六军团成立了中共毕节临时区委(一说中心县委),由六军团群工部长李国斌任书记,毕节地下党员杨杰参加区委工作。
临时区委设政治部、组织部、宣传部;由六军团政治部选派一批党员充实各部。
在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领导下,黔西北大多数区、乡、村都建立了革命政权。
据不完全统计,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在黔西北建立了滥泥沟、瓢儿井、响水、海子街、鸭池、朱昌、何官屯、长春堡等八个区级苏维埃临时政权;共建立了黔西的城西、城北、沙窝,大定的城东、城南、对江,毕节的鸭池、梨树坪,赫章的江南等95个乡村级苏维埃政权。
五、根据地建设的革命实践活动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后,组织人员石印《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布告(第四号)》到县区乡张贴,庄严宣告:“中华苏维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是抗日政府的中坚支柱,是川、滇、黔边区广大民众的临时革命政府”,阐明了红二、六军团来到黔大毕的宗旨:“我红二、六军团为挽救中国之危亡,数年来与蒋介石进行不断地流血的艰辛的战争,此次转战数千里进人川滇黔边,担负着扩大抗日反蒋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光荣的神圣的责任,在川滇黔边创造抗日反蒋的苏维埃区域与扩大抗日的红军,联合一切反日反卖国贼的势力共同挽救中华民族之危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各级革命政权,“创造抗日的苏维埃区域,使之成为抗日反蒋的强固的根据地……”,“武装民众进行抗日战争”,“解除民众痛苦,取消一切苛捐杂税……”毕节县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成立后,配合红军政治部及武工队,组织毕节草原艺术研究社社员、进步师生、爱国志士等深入城镇、乡村宣传共产党、红军的主张,组织并印发了《为抗日讨蒋告工农民众爱国战士书》等文告、传单,组织妇女为红军赶制军服,护理伤病员等。
临时区委还与毕节地下党密切联系,互相配合,组织4个工作组分赴农村和城镇开展群众工作。
红二、六军团进占毕节后,积极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开展统战工作。
根据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的施政方针:“武装民众进行抗日战争”,“团结广大工农民众及一切爱国志士加人抗日队伍,不分政治派别,不论成分,一致联合起来,组织抗日救国军”等,红二、六军团就以毕节地下党掌握的席大明、周质夫、阮俊臣三支武装为基础,组建了“贵州抗日救国军”,席大明部为第一支队,周质夫部为第二支队,阮俊臣部为第三支队;军团首长王震、夏曦等多次与贵州辛亥革命元老,曾任贵州军政府行政总理的毕节爱国人士周素园交谈,请他担任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员,地下党贵州省工委委员邓战任参谋长。
周素园是贵州辛亥革命的领导人之一,他受革命思想影响,不满国民党当局,拒绝国民党委以的要职,寓居家乡毕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