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共享复习04基本理论
信息资源管理基本理论
信息资源管理基本理论[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读者能够在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并掌握信息资源的含义、信息资源在现代组织上的战略意义、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在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狭义信息资源的管理过程;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结构、信息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背景,掌握信息资源的主要起源领域、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主要阶段以及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理解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主要内容和信息技术标准化内容和分类;了解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信息需求、信息源、信息资源采集、信息资源加工、信息资源存储、信息资源检索、信息资源开发、信息资源利用、信息资源传递、信息资源反馈等概念含义;掌握信息资源采集、信息资源加工、信息资源存储、信息资源检索、信息资源传递、信息资源反馈等的意义、原则、程序和方法。
学习建义本章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主要概述了与信息资源管理相关的若干理论问题,包括信息资源的含义,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与意义、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与人员、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狭义信息资源管理过程等内容。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信息资源的组织、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内容和分类、狭义信息资源管理过程。
本章的难点内容是:信息资源管理学的主要内容、信息资源管理学的方法论为、信息资源加工自动化技术。
需要提醒广大读者注意的是:由于本章理论性较强,所以要求读者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深刻理解本章所讲的主要内容。
2.1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内外从事信息资源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开始探讨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问题。
本章简要介绍了其中较具代表性的观点和人物。
2.1.1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1979年,美国人迪博尔德(J.Diebold)以信息资源管理(IBM,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为题发表论文“IBM:The New Challenge”。
信息资源共享
一、信息资源建设概述1、文献是指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物质载体2、文献资源是人类生产、收集、贮存和积累的文献的总和,是物化了的信息和知识财富的存在方式,它广泛地分布于社会,形成了庞大的文献资源系统3、信息资源是经过人类筛选、组织、加工、并可以存取和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各种信息的集合。
4、所谓藏书建设就是图书馆根据其性质、任务和读者需求,制定相应的有关藏书收集范围、采访原则、采访标准、采访计划等政策,有计划地科学地进行选择、收集、组织、保管、复选、剔除文献的全部业务工作。
简言之,就是图书馆系统地规划、建立、组织和发展藏书体系的全部业务工作。
5、所谓文献资源建设,就是依据图书馆情报机构的服务任务与服务对象以及整个社会的文献情报需求,系统地规划、选择、收集、组织管理文献资源,建立具有特定功能的藏书体系的整个过程和全部活动。
6、信息资源建设是指图书馆等信息机构根据其性质、任务和用户需求,有计划地系统地规划、选择、收集、组织、管理各种信息资源,建立具有特定功能的信息资源体系的全部活动。
7、信息资源类型:图书连续出版物特种文献非书资料第二章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实用、系统、合作)1、实用原则:馆舍限制、经费限制、需求限制2、系统原则:知识的系统性出版物的连续性学科的完整性任何学科门类的知识都是经过人类不断探索、积累、发展才逐步形成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科学知识体系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结构越来越复杂,这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
因此,在信息资源建设中,就必须注意学科信息资源的系统性,对某学科的信息资源进行系统地选择和组织。
学科发展越来越细学科联系越来越密切3、合作形式:协调采购、集团采购第三章藏书发展政策1、藏书发展政策:图书情报机构为实现信息资源建设目标而制定的方针、原则、策略和措施2、影响因素:信息资源建设积累性的需要文献出版发行状况的影响信息资源结构变化的影响信息资源获取方式变化的影响用户信息需求变化的影响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影响3、藏书发展政策的内容:概况分析:所属机构或社区概况分析读者及其需求进行分析信息资源建设经费及馆藏现状馆藏分析:馆藏现状确定目标:数量目标、质量目标(广度、深度、新度)规划结构:要素包括学科、时间、等级、文种、文献类型结构等级结构:完整级、研究级、大学级、基础级、最低级(肖自力)经费分配:印刷本与电子资源的比例图书与连续性出版物的比例重点学科与一般学科的比例中文文献与外文文献的比例复本数量重点藏书:地方特色、学科特色、文献类型特色、文种特色书刊交换藏书布局藏书清点藏书剔除藏书评价4、制定政策的原则:实事求是原则、系统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前瞻性原则第四章信息资源的采集1、信息源:信息的出版源、发行源、书目源2、信息采集方法:购入方式、非购入方式(呈缴、调拨、征集、交换、捐赠)购入方式:①预订优点:征订及时、连续。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
信息时代
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当做打字机使用。
壹
广义信息论包括了狭义信息论的内容,但其研究范围却比通讯领域广泛得多,是狭义信息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因此,它的规律也更一般化,适用于各个领域,所以它是一门横断学科。广义信息论,人们也称它为信息科学。
贰
主要研究以计算机处理为中心的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包括评议、文字的处理、图像识别、学习理论及其各种应用。
信息的价值 信息的价值应该是获取信息之前与之后的最大效用之差。
信息资源是组织的战略资源 对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关键、全局性和长远性作用的资源称为这个组织的战略资源。
信息资源的战略价值
信息资源的价值
STEP5
STEP4
STEP3
STEP2
STEP1
为什么说信息资源具有战略价值?
信息资源管理的出现背景
一、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和性质
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范围(略)
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对象
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 使一个机构的信息资源的质量、可用性和价值最大化,并在整个机构中实现信息共享。
二、信息资源管理的对象和目标
三、信息资源管理的定位、责任和基本方法
1、信息资源管理部门的定位、责任和主要业务 (1)信息资源管理部门的定位和信息主管 信息主管部门 信息主管 负责制定公司信息政策、标准,并对全公司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的高级行政管理人员。 (2)信息资源管理部门的责任 (3)信息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 (略) 2、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 政策法律手段 经济手段 技术手段 人文手段
1.4 信息资源管理的科学性质和内容范围
01
第四讲信息资源管理基本理论
4、 知识管理 : 通过对知识的有意识利用使之变成一 、 知识管理: 种可以管理的企业资源,体现了组织寻求数据、 种可以管理的企业资源,体现了组织寻求数据、信 息处理能力以及人类的创造和创新能力相互结合, 息处理能力以及人类的创造和创新能力相互结合, 共同作用的过程。 共同作用的过程。 信息与人认知能力的结合导致了 知识的产生,信息与人类实施知识管理的基本要素, 知识的产生,信息与人类实施知识管理的基本要素, 所以有效、成功的信息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 所以有效、成功的信息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 如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如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如何让组织中成员将其隐 性知识贡献给组织呢?因此产生知识主管CKO,位 性知识贡献给组织呢?因此产生知识主管 , 于首席执行官与信息主管之间, 于首席执行官与信息主管之间,着重于提高组织创 新和集体的创造力。 新和集体的创造力。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一、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 二、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三、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类型 四、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 五、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 六、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 七、企业信息主管
信息资源的概念
1、信息资源的狭义理解:信息资源是指人类 信息资源的狭义理解: 信息资源的狭义理解 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 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 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 2、信息资源的广义理解:信息资源是人类社 、信息资源的广义理解: 会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及其信息生产者和信 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2. 对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解 目前, 目前,信息资源管理尚处于发展和不断完善 的过程中,就其含义还很难给出确切的表述。 的过程中,就其含义还很难给出确切的表述。 我们对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解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 信息资源管理的对象是广义的信息资源。 1) 信息资源管理的对象是广义的信息资源。 2) 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管理的一个发展阶段。 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管理的一个发展阶段。 3) 信息资源管理的实践领域包括政府和一般社 会组织两个层次。 会组织两个层次。
信息资源管理基本理论
信息资源管理基本理论[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读者能够在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并掌握信息资源的含义、信息资源在现代组织上的战略意义、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在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狭义信息资源的管理过程;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结构、信息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背景,掌握信息资源的主要起源领域、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主要阶段以及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理解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主要内容和信息技术标准化内容和分类;了解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信息需求、信息源、信息资源采集、信息资源加工、信息资源存储、信息资源检索、信息资源开发、信息资源利用、信息资源传递、信息资源反馈等概念含义;掌握信息资源采集、信息资源加工、信息资源存储、信息资源检索、信息资源传递、信息资源反馈等的意义、原则、程序和方法。
学习建义本章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主要概述了与信息资源管理相关的若干理论问题,包括信息资源的含义,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与意义、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与人员、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狭义信息资源管理过程等内容。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信息资源的组织、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内容和分类、狭义信息资源管理过程。
本章的难点内容是:信息资源管理学的主要内容、信息资源管理学的方法论为、信息资源加工自动化技术。
需要提醒广大读者注意的是:由于本章理论性较强,所以要求读者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深刻理解本章所讲的主要内容。
2.1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内外从事信息资源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开始探讨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问题。
本章简要介绍了其中较具代表性的观点和人物。
2.1.1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1979年,美国人迪博尔德()以信息资源管理(IBM,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为题发表论文“IBM:The New Challenge”。
信息资源共享复习-04基本理论
在馆内流动咨询,指导读者使用目录、选择图书。这既是图书馆宣传工作的 任务,也是图书 馆为增加“每本书有其读者”的机会所经常采用的手段。
四 、第四定律——节省读者的时间
第四定律:“节省读者的时间”(Save the time of the reader)。 节省读者的时间就是节省社会的金钱,也就是增加社会的财富。与闭架借阅方式相比,开 架借阅方式则可节省读者在目录中查找图书和等候图书所浪费的时间,第四定律从国家和社 会经 济的角度证明了这一点。 第四定律在强调采用开架借阅以节省读者的时间的同时,还强调通过科学排架、目录工作、 参考咨询服务、出纳系统、馆址选择等多种途径来节省读者的时间。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美国的大学图书馆建立了很多的联盟,而采取集中的贮存图书馆形 式的 联盟更是微乎其微。
20 世纪 70 年代前后,美国许多图书馆扩建或新建馆舍,但是仍跟不上入藏文献数量的增 长速度,人们开始提出建立一个国家性的贮存图书馆的建议,试图用更激进的办法从根本上 全面地、永久性地解决图书馆贮存空间问题。
二、 祁承爜《藏书训略》
《澹生堂藏书约》是祁承爜积三十多年的经验所写成的一部有关藏书的系统理论著作。全 书共分《读书训》、《聚书训》和《藏书训略》三个部分,而《藏书训略》则是作者自叙其 平生购求图书、鉴别图书经验的理论著作,包括购书和鉴书两个部分,集中体现了如下藏书 建设 思想:
(一) 购书三术 “夫购书无他术,眼界欲宽,精神欲注,而心思欲巧。”(2) 提出了购求图书的三个基本方 法。
好,而才不足以济之,徒为有识者所笑 ,甚无谓也”(5)。而钞录和校讎可以使 书便于颂读。 孙庆增十分注重藏书的收藏保护,分别从装订、编目、收藏、曝书等四个方面详细地论述
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是指通过合理的方式和渠道,将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传达、共享和利用的过程。
它是一种促进信息流通和知识共融的途径,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全球化交流和提升个人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信息资源共享的定义、重要性、方式和挑战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
首先,信息资源共享是指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被有效地传达、共享和利用的过程。
信息资源可以包括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数据和知识,在数字时代更加广泛且易于传播。
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是实现信息的自由流通、共享和利用,以促进知识的创造和传承,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个体的成长。
信息资源共享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促进社会进步。
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加速知识的传播和交流,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
其次,它有助于促进全球化交流。
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缩小地域和文化差异带来的交流障碍,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三,信息资源的共享对个人的能力提升有重要意义。
通过获取、利用和分享信息资源,个体可以不断扩大知识面,提升自身素养和能力。
信息资源共享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首先,信息资源可以通过出版物和媒体渠道进行传播和共享。
图书、期刊、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形式可以让信息资源得到广泛传播和利用。
其次,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数字化渠道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
互联网提供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平台,个人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观点、经验和知识。
此外,各种学术、专业和社会组织也可以以会议、研讨会、论坛等形式促进信息资源的传播和共享。
然而,信息资源共享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信息质量参差不齐。
在数字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大大增加,但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不准确和低质量的信息。
个人需要具备信息辨识能力,才能过滤出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其次,信息资源共享也涉及知识产权和版权等法律和伦理问题。
如何在保护知识创造者权益的同时,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是一个需要平衡的难题。
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理论
思考:为什么将这作为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 理念?
● 有助于认识信息资源建设的地位与作用; ● 有助于从宏观的角度来规划与建设信息 资源。
第二十一页,共39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信息资源建设始终是图书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思考:这一基本理念针对一种怎样的认识? ● 认为图书馆以资源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已经过时的片 面认识。
有序性原则还要求图书馆建立完善的信息检索 系统,使图书馆以及整个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所拥有的 和可存取的所有信息资源的内容都能够通过这些检索 工具和检索系统全面系统地加以体现。
第五页,共39页
4、系统的动态性原则要求信息资源建设必 须适应社会信息需求的变化
系统的动态性原则的含义。 系统的动态性原则给信息资源建设的启 示是,在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研究信息 资源系统在时间上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自 觉地调整信息资源系统内部结构及其与外部环 境的关系。
● 这一理念的核心观点:信息环境的变化,拓宽了图书 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领域,丰富了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 但并没有改变图书馆对信息资源进行搜集、组织、存储 和提供利用的职能。信息资源建设依然是信息社会赋予 图书馆重要而神圣的使命。
第二十二页,共39页
三、信息资源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信息资源的利用
思考:这一理念主要针对什么一种什么认识?
♦ 局限性: 适合于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学科,但不能推而广 之用于测定未来期刊的增长和一切学科文献的增长。
不能揭示不同文献类型、不同学科文献在不同 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增长规律。
第十六页,共39页
(三)文献老化理论的指导意义 1. 文献老化的概念 ●文献老化的两种含义:内容的老化与载
《信息资源共享》教学大纲
《信息资源共享》教学大纲本课程是图书馆学专业本科的专业必修核心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原则、基本政策、各种技术与方法、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和方法、国内外信息资源共享计划等方面。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印刷信息资源与电子信息资源相结合、中国国情与国际潮流相结合,特别突出了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建设、服务与共建共享,例如:网络信息参考咨询服务,馆际互借(ILL),电子文献传递(EDD),信息资源及其服务的评价、世界各国信息资源共享计划等。
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学习、专题讲座、学生报告、模拟检索、课程实习、课程参观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旨在让学生掌握信息资源共享的经典理论、最新方法,培养学生信息资源共享的理念以及从事实践工作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及从事图书馆、档案馆、信息服务中心、科技情报所等相关信息机构的实践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达到如下目标:➢理解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理论;➢掌握信息资源建设的方法、信息资源建设政策制定的方法以及信息资源服务的方法;➢了解信息资源建设协作计划、信息资源共享模式、IFLA核心计划等内容。
本课程要求学生认真领会教材及讲授内容,阅读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踊跃参加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积极参加课程实践,团结协作完成小组讲授任务。
授课方式课程秉承“快乐的学习,学习的快乐”的教学理念,综合运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协作学习、课程实习、课堂参观、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阅读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并完成3次作业:课程作业一为信息资源建设政策案例学习与分析报告写作;作业二为模拟检索实践与检索报告撰写;作业三为信息资源建设协作计划与模式研究,采用小组研究的形式,每个研究小组抽选教材上的一个信息资源建设协作计划或案例展开研究,并在课堂上汇报研究成果。
02378信息资源管理复习资料(纪念版)
02378信息资源管理复习资料(纪念版)一、信息资源管理概述信息资源管理是指管理组织内外的信息资源,包括获取、存储、组织、应用、保护、共享和开发信息资源,以实现组织战略目标。
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目标是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信息资产的价值和贡献。
二、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1. 信息资源的基本特征信息资源的基本特征包括:无形性、可复制性、可传递性、可合成性、可更新性和可共享性。
2. 信息资源管理的范围信息资源管理的范围包括:信息资源获取、信息资源存储、信息资源组织、信息资源应用、信息资源保护、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资源开发。
3.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环节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环节包括:信息资源规划、信息资源获取、信息资源整理、信息资源应用、信息资源评价和信息资源保护。
4.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性、开放性、综合性、共享性、安全性和创新性。
三、信息资源管理的实践方法1. 信息资源评价方法信息资源评价方法包括:设定目标、制定评价指标、搜集数据、分析评价结果、制定改进措施。
2. 信息资源开发方法信息资源开发方法包括:明确需求、制定计划、实施开发、验收上线。
3. 信息资源共享方法信息资源共享方法包括:明确共享范围和共享方式、建立共享规则和机制、开展共享操作和管理。
4. 信息资源保护方法信息资源保护方法包括:制定保护政策和策略、建立保护制度和机制、开展保护意识教育和培训、加强技术安全措施。
四、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1. 促进组织内部流程优化信息资源管理通过优化信息处理流程和信息共享机制,促进组织内部流程的优化和效率提升。
2. 促进组织间信息共享与合作信息资源管理通过信息共享机制,促进组织间信息沟通与合作,增强组织的联动能力和协同作用。
3. 增强组织信息化建设能力信息资源管理通过提升组织信息化建设能力,增强组织的信息化战略制定能力和执行能力。
4. 提高组织战略竞争力信息资源管理通过提高组织信息化的水平和效率,增强组织的战略竞争力和市场竞争优势。
《信息资源共享》备考资料
《信息资源共享》备考资料《信息资源共享》备考资料第一章基本概念1、信息资源建设经历了从藏书建设到文献资源建设,再到信息资源建设的概念嬗变过程。
这个过程正好揭示了我国信息资源建设发展的历史轨迹,体现了信息资源建设在不同发展时期的时代烙印,反映了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图书馆学研究的进程。
2、图书馆藏书是一个集合概念,是指图书馆收集、整理、保存并为读者利用的各种文献的总和。
藏书建设:就是图书馆根据其性质、任务和读者需求,制定相应的有关藏书收集范围、采访原则、采访标准、采访计划等基本政策,有计划地科学地进行选择、收集、组织、保管、复选、剔除文献的全部业务工作。
简言之,就是图书馆系统地规划、建立、组织和发展藏书体系的全部业务工作。
3、藏书建设的内容a. 藏书体系规划:是指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和读者需求等因素,制定藏书建设的目标与原则,文献收藏的范围、类型与标准,以及相应的藏书体系结构模式。
b. 藏书选择与补充:在中国,藏书选择与补充通常包括藏书的选择与收集、藏书的复选与剔除两个方面的内容。
c. 藏书组织管理:是对入藏文献进行一系列布局、排列、清点、保存、保护和对藏书结构和藏书数量进行调节与控制的整个过程和业务工作的总和。
d. 藏书建设理论研究:主要是指对藏书建设工作具有现实意义与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研究。
以上四个方面是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基本内容,它们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忽视或削弱任何一个方面,都会直接影响图书馆藏书的质量与水平。
4、信息资源建设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中期,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一、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类型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文献信息资源、数字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三者并存的局面;其二、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物理馆藏与虚拟馆藏并存的局面;其三、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收集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传统采访、电子订购、集团购买、资源导航多种方式并存的局面;其四、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传播利用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传统文献资源服务与网络信息资源服务并存的局面。
信息共享理论
信息共享理论信息共享理论是一种关于社会交流中信息共享的理论。
在人际交往中,信息共享是指个体相互交流并分享自己的信息和经验,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沟通。
信息共享在各种社交场合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还可以提高合作效率和协同工作的效果。
信息共享理论认为,个体之间的信息共享可以带来多方面的好处。
首先,信息共享可以帮助建立信任关系。
通过分享个人信息,人们可以增进对彼此的了解,从而建立起信任和亲近感。
其次,信息共享还可以提高合作效率。
在团队合作或协同工作中,及时分享信息可以让团队成员更好地协调工作,避免冲突和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信息共享还可以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
通过分享经验和见解,人们可以相互学习和启发,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的产生。
然而,信息共享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个体可能会面临信息泄露的风险。
在信息共享过程中,个体可能会泄露自己的隐私信息或敏感信息,导致个人信息被滥用或恶意利用。
其次,信息共享可能会带来信息过载的问题。
当个体面对大量信息时,可能会感到困惑和压力,无法有效地筛选和整理信息,导致信息的混乱和失焦。
此外,信息共享还可能会引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当个体之间信息的持有和获取不对称时,可能会导致信息不对等的情况,造成信息传递的偏差和失真。
为了有效地促进信息共享,个体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
首先,个体需要建立一种开放和务实的沟通氛围。
在交流中,个体应该坦诚相待,尊重他人的意见和看法,以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基础。
其次,个体需要培养信息分享的意识和习惯。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个体应该乐于分享自己的信息和经验,与他人互通有无,形成信息共享的文化氛围。
此外,个体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工具来促进信息共享。
在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平台和社交媒体为信息共享提供了便利的渠道和工具,个体可以通过这些平台来分享自己的信息和观点,拓展信息共享的范围和深度。
总之,信息共享理论认为,在社会交往中,信息共享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提高合作效率和协同工作的效果。
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精品管理资料
真题一综合了图书馆学、情报学以及信息资源管理等三方面的内容,注重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认知.考试时间180分钟,闭卷,笔试。
第一部分图书馆学知识一、图书馆学概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学科性质;图书及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图书馆的性质、职能和主要业务活动;我国图书馆类型及其划分;图书馆工作标准化的意义。
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活动研究任务是?学科性质是社会科学,未来可能是综合性学科.图书馆的属性是社会知识、信息、文化的记忆装置、扩散装置。
(图书馆是社会记忆,通常表现为书面记录信息的外存和选择传递机制)最早的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汉字早期文献:泥板文字、纸草文卷、羊皮纸书、青铜文献、加固文献图书馆的职能:1. 满足大众需求:流通图书馆2。
商业支持:商业及工业专门图书馆3。
教学与研究支持:学术图书馆4。
服务公众:公共图书馆/ 图书馆职业的五大使命:1。
保存知识记录、保证知识传承2.支持教育3。
文献/信息传递4。
促进阅读5。
促进社会和谐、包容和平等.社会功能:保存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技术情报、开发智力资源.图书馆的主要业务活动:信息资源建设(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信息资源服务(用户服务工作/读者服务工作)。
前者包括采集、登录、分类和主题标引、编目、组织和保管等;后者包括外借、阅览、文献宣传、阅读辅导、参考咨询、文献检索及方法指导、网络信息导航等。
图书馆类型划分:国际标准—-高等教育机构图书馆、流动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贮存图书馆。
中国标准——国家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科学图书馆、技术图书馆、工会图书馆、军事图书馆、儿童图书馆、盲人图书馆、少数民族图书馆.(标准:图书馆的管理体制、馆藏文献范围、用户群)文献编目的内涵与作用;文献著录及其功能;图书馆目录的种类与目录体系;文献分类原理;分类法与分类标准;国内外主要的分类法有哪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特种文献贮存图书馆。即由多个图书馆共同建立的、用以专门贮存某一特定类型文 献的图书馆,如专门贮存缩微品的贮存图书馆、专门贮存未出版资料的贮存图书馆等。
四、 外国贮存图书馆的发展
(一) 美国贮存图书馆的产生 与发展(参见图 理论
一、 郑樵《求书之道有八论》
郑樵《校讎略》中的《求书之道有八论》(九篇)是我国古代有关藏书建设的经典系统论述。 郑樵在《校讎略》中详细地总结和论述了访求图书的八种方法。郑樵说:“求书之道有八: 一曰即类以求,二曰旁类以求,三曰因地 以求,四曰因家以求,五曰求之公 ,六曰求之私, 七曰因人以求,八曰因代以求,当不一于所求也。”(1) 这八种访求图书的方法大致可以归纳 为如 下四类: (一) 按照图书和收藏家的类别访求图书的方法,包括“即类以求”和“旁类以求”。 (二) 按照人物的居住地与事件的发生地访求图书的方法,包括“因地以求 ”和“因家以求”。 (三) 按照图书的性质和收藏处所访求图书的方法,包括“求之公”和“求之私”。 (四) 按照图书的流传情况访求图书的方法,包括“因人以求”和“因代以求”。 在上述四类访求图书的方法中,郑樵特别强调,虽然访求图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 不应该拘泥于某一种方法,而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去访求图书。因为郑樵的“求书之道有 八论”全面而系统地揭示了我国古代官府藏书和私人藏书访求图书的历史经验,所以后世藏 书家多将其奉为访求图书的准则。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美国的大学图书馆建立了很多的联盟,而采取集中的贮存图书馆形 式的 联盟更是微乎其微。
20 世纪 70 年代前后,美国许多图书馆扩建或新建馆舍,但是仍跟不上入藏文献数量的增 长速度,人们开始提出建立一个国家性的贮存图书馆的建议,试图用更激进的办法从根本上 全面地、永久性地解决图书馆贮存空间问题。
多个图书馆共有共用的贮存图书馆,其中尤以第二类贮存图书馆为多。通常,贮存图书馆多 采用密集货物贮藏架(或者密集书架,参见图 4-1)和固定排架的方式贮藏文献资源。贮存 图书馆一般不直接向读者开放。
二、 贮存图书馆的作用
贮存图书馆有着多方面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 贮存图书馆可以通过馆藏信息资源布局的调整,解决图书馆收藏空间的紧张状况, 从而充分地发挥图书馆空间的利用效率。 (二) 贮存图书馆可以通过馆藏信息资源布局的调整,优化馆藏信息资源的布局结构, 提高馆藏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三) 贮存图书馆可以通过馆藏信息资源的重新调拨分配,充分发挥利用率较低的信息 资源的作用,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布局和图书馆网络的发展。 (四) 贮存图书馆通过比较完善的文献保存与保护技术,完整地保存了具有潜在价值的 信息资源,为图书馆用户的特殊需求提供了信息资源保障。
二、 祁承爜《藏书训略》
《澹生堂藏书约》是祁承爜积三十多年的经验所写成的一部有关藏书的系统理论著作。全 书共分《读书训》、《聚书训》和《藏书训略》三个部分,而《藏书训略》则是作者自叙其 平生购求图书、鉴别图书经验的理论著作,包括购书和鉴书两个部分,集中体现了如下藏书 建设 思想:
(一) 购书三术 “夫购书无他术,眼界欲宽,精神欲注,而心思欲巧。”(2) 提出了购求图书的三个基本方 法。
三、 孙庆增《藏书记要》
孙庆增的《藏书记要》是一部十分经典的藏书建设论著。 全书共分:购求、鉴别、钞录、校讎、装订、编目、收藏和曝书八则,对于搜藏古籍的技 术讨论甚详。 孙庆增认为购求书籍有“六难”:“知有是书而无力购求,一难也。力足以求之矣,而所好 不在是,二难也。知好而求之矣,而必于较其值之多寡大小焉,遂致坐失于一时,不能复购 于异日,三难也。不能搜之于书傭,不能求之于旧家,四难也。但知近求,不知远购,五难 也。不知鉴识真伪,检点卷数,辨论字纸,贸贸购求,每多缺轶,终无善本,六难也。有此 六难,则虽有爱书之人,而能藏书者,鲜矣。”(4) 尽管购求书籍有“六难”,但是购求书籍又是“最美事,最韵事最乐事”:“购之求之,得一 善本为美事”。对于难得之书“或偕之闲访于坊家,密求于冷铺,于无心中得一最难得之书籍, 不惜典衣,不顾重价,必欲得之而后止。其既得之也,胜于拱璧,即觅善工装订,置之案头, 手烧妙香,口喫苦茶,然后开卷读之,岂非世间一大韵事乎”。“至于罗列已多,收藏既富, 牙签锦轴,鳞比星章,不待外求而珍宝悉备,以此为乐,胜于南面百城多矣。” 孙庆增认为鉴别非常重要:“夫藏书而不知鉴别,犹瞽之辨色,聋之听音,虽其心未尝不
同时阮冈纳赞认为,要实现第二定律,国家、图书馆主管者、图书馆员和读者等四方都应 承担起各自的责任来。
三、第三定律——每本书有其读者
第三定律:“每本书有其读者”(Every book its reader)。第三定律要求为每本书找到其合 适的读者。
图书馆为满足第三定律所采用的主要手段是开架制。开架制的结果就是大大地提高了藏书 的利用率。
二、第二定律——每个读者有其书
第二定律:“每个读者有其书”(Every reader his book)。第一定律强调的是书,第二定律 则强调了书的使用者。
第二定律首先要求图书馆的大门向一切人敞开。图书馆决不应为少数受优惠者所垄断,而 要让每个人都享有利用图书馆的平等权利,真正做到书为每个人和每个人都有其书。
第三节 贮存图书馆理论
一、 贮存图书馆的概念
贮存图书馆(Depository Library),又 称保存图书馆、储备图书馆、储存图书馆、 或者寄存图书馆,是指为了解决图书馆收 藏空间的紧张状态、节省管理成本、提高 图书馆空间和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率,而
设立的专门用于收藏利用率相对较低的文献资源,以备使用的图书馆。 贮存图书馆可以分为两个基本类型:一类是一个图书馆专有专用的贮存图书馆,另一类是
1.“眼界欲宽”,是指通过熟知历代书目和藏书情况,全面地了解图书。 2.“精神欲注”,是指要革除其它一切嗜好而专注于嗜书。 3.“心思欲巧”,首先是灵活地运用郑樵的“求书之道”。其次是在此基础上还必须掌握三种 方法:一是辑佚法,二是分析法,三是辑序法。 (二) 鉴书五法 “夫藏书之要在识鉴,而识鉴所用者在审轻重,辨真伪、覈名实、权缓急而别品类,如此 而已。”(3) 1.“审轻重”就是要注重早期的著作和版本。 2.“辨真伪”就是要辨别图书的真伪。 3.“覈名实”就是要对同名异书、名亡实存等图书的变化情况。 4.“权缓急”就是不必讲求“博洽”,要注重“世用”,分清轻重缓急,按照先史后经,然后子 集等次序收集图书。 5.“别品类”则是要准确类分图书。
参考咨询服务也是实现“每本书有其读者”的一项必要措施。图书馆有必要派遣一批馆员
在馆内流动咨询,指导读者使用目录、选择图书。这既是图书馆宣传工作的 任务,也是图书 馆为增加“每本书有其读者”的机会所经常采用的手段。
四 、第四定律——节省读者的时间
第四定律:“节省读者的时间”(Save the time of the reader)。 节省读者的时间就是节省社会的金钱,也就是增加社会的财富。与闭架借阅方式相比,开 架借阅方式则可节省读者在目录中查找图书和等候图书所浪费的时间,第四定律从国家和社 会经 济的角度证明了这一点。 第四定律在强调采用开架借阅以节省读者的时间的同时,还强调通过科学排架、目录工作、 参考咨询服务、出纳系统、馆址选择等多种途径来节省读者的时间。
三、 贮存图书馆的模式
从世界各国图书馆的发展情况来看,贮存图书馆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一般 有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贮存图书馆模式:
(一)专有贮存图书馆。即各图书馆自行建立的、专门用以贮藏本馆利用率较低的书刊资 料的贮存书库或者贮存图书馆。
(二)地区合作贮存图书馆。即在一定区域内由若干个图书馆联合建立的、用以贮存本地 区各参加馆、或本地区内各级各类图书馆送交的利用率较低的书刊资料的贮存图书馆。
五、第五定律——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第五定律:“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A library is a growing organism)。作为一种 机构的图书馆就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图书馆正是由藏书、读者和馆员三个生长着的有机 部分 构成的结合体。
阮冈纳赞指出,我们无法完全预料图 书馆这个生长着的有机体的发展还将 经历那些阶段, 也无法预言图书馆传播知识这一重要功能是否能通过印刷图书以外的手段来实现。但至少我 们已经看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从图书馆这个有机体中分化出来了,而且我们也有理由 相信,作为全球性知识传播工具的图书馆的基本原则将一定会贯穿于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过程 中。
好,而才不足以济之,徒为有识者所笑 ,甚无谓也”(5)。而钞录和校讎可以使 书便于颂读。 孙庆增十分注重藏书的收藏保护,分别从装订、编目、收藏、曝书等四个方面详细地论述
了收藏和保护图书的具体方法,而且这些技术方法均为后世所效仿。
四、 叶德辉《藏书十约》
叶德辉的《藏书十约》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叶德辉的藏书建设思想。 全书共分:购置、鉴别、装潢、陈列、抄补、传录、校勘、题跋、收藏、印记十约,对于 私人收藏古籍的方法,讨论甚为周详。(6) 购置一曰:“置书先经部,次史部,次丛书。经先十三经,史先二十四史,丛书先其种类 多校刻精者。初置书时,岂能四部完备,于此入手,方不至误入歧途。” 鉴别二曰:“四部备矣,当知鉴别之道,必先自通知目录始。目录以《钦定四库全书总目 提要》,阮文达元《揅经室外集》为途径 ,不通目录,不知古书之存亡;不 知古书之存亡, 一切伪撰抄撮,张冠李戴之书,杂然滥收,淆乱耳目,此目录之学,所以必时时勤考也。” 装潢三曰:“书不装潢,则破叶断线,触手可厌。”“每得一书,即付匠人装饰,今日得之, 今日装之,则不至积久意懒,听其丛乱。” 陈列四曰:“编列书籍,经为一类,史为一类,子为一类,集为一类,丛书为一类,其余 宋元 旧刻精校名抄别为一类,……。” 抄补五曰:“旧书往往多短卷,多缺叶,比觅同刻之本,影抄补全,……。” 校勘七曰:“书不校勘,不如不读,校勘之功,厥善有八,……。” 题跋八曰:“凡书经校过,及新得异本,必系以题跋,方为不负次书,……。” 收藏九曰:“藏书之所,宜高楼,宜宽敞之净室,宜高墙别院,与居宅相远,室则宜近池 水,引泾就下,潮不入书楼,宜四方开窗通风,兼引朝阳入室,遇东风生虫之候,闭其东窗。 窗櫉俱宜常开,楼居尤贵高敞,盖天雨瓦泾,其潮气更甚于室中也。” 印 记十曰:“藏书必有印记。……。” 总的来看,《藏书十约》的特点主要在于结合了南方地带藏书应注意的事项和各个时节藏 书保 护的具体事项并提出其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