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写作手法。两者意思相近, 是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的描写,含蓄表达自己的情 感。 后者程度较前者稍深些许。文艺作品中环境的 描写、பைடு நூலகம்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更为 紧密。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与“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 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 感情的色彩。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 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 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 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 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 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 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 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 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 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 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 “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 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 皆情语。
1、2006年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 点?请简要分析。 答: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 点是借景抒情(叙)。诗人借助对“青苔”、“红 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析)赋予 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 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在文学创作中,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是两种常见的表现方式。
虽然它们都是通过景物来传达情感,但在具体的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式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
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指在文学作品中,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思想。
借助具体的景物描写,作者展示内心的情感和独特的思考,使读者能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情感的表达。
借景抒情的主要特点是独立描写景物,并且情感与景物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十分紧密。
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让读者从中感受到自己的情感,并且能在其中找到共鸣。
举个例子,当我们在一个傍晚的夕阳下散步时,蓝天、白云及夕阳的美丽景色会使我们即兴产生柔和、温暖的情感。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以通过描写夕阳的色彩、光线以及周围的景物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他可能会用柔和的句子描述夕阳的橙红色、夕阳照亮大地的一瞬间等,从而唤起读者内心同样的情感。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是指在文学作品中,通过融入情感来描写景物。
这种方式更加强调情感与景物之间的关联性,它们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互为表里,使读者在欣赏景物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其中的情感。
与借景抒情不同的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更多地注重景物与情感之间的相互作用。
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不仅仅是描绘它的形态、颜色等,而是通过景物的变化或者特点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情感。
举个例子,当一位小说中的主人公感到孤独和失落时,例如在一个冬日的雪景中,作者可以通过描写飘雪的节奏、雪花的纯洁和寒冷来表达主人公内心的孤独感和失落感。
作者可能会用“孤独的雪花在寂静的夜空中飘荡”来表达主人公心中的寂寞。
两者之间的区别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表现手法和情感传递上。
-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更强调景物本身的描写,情感与景物相对独立;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则更注重情感与景物的相互融合、相互影响。
- 情感传递: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情景交融、寓情于景通过景物的特点与人物的情感相互联系来传递情感,使读者能更加直接地感受到情感。
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一、寓情于景。
在任何文章中,都不应为写景而写景,写景是为了抒发感情,感情要附着在景物之中,也就是说,应该做到情不离景,景不离情,情与景水乳交融,不分“彼此”。
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写景的文字,毛泽东《沁园春》中写景的文字等。
二、借景抒情。
就是借助于客观之景物抒发作者的情怀。
是诗歌创作的一种方法,属间接抒情。
如: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就是借景抒情的诗篇。
作者在描绘景物之时,寄寓自己喜爱西湖的感情。
由此诗之后,世亦称西湖为西子湖。
以此法写诗,要注意作者的感情要“融情于景”,而后使之“情景交融”,不要为写景而写景。
一般记叙文中的写景是文章的有机部分。
通过写景,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节令、气氛。
通过写景还要为表现人物性格和表达主题思想服务。
如鲁迅的散文《雪》为什么要把江南的雪写得那么可爱,而对北国的雪写得那么可怕呢?如果联系1925年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心境就会知道,作者是在曲折含蓄的表现对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痛恨,对南国如火如荼革命的向往。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
一、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的含义及区别
1.借景抒情: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在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中,借景抒情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
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如山水、花草等,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借景抒情强调了景物与情感的对应关系,通过交融表达诗人的感受和体验。
2.情景交融:景物与情感互相交融,既描绘了景物的美好,又映衬出人物的情感。
情景交融强调了景物和情感的相互作用,通过描绘景物的,展现了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在文学作品中,情景交融能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寓情于景的意义及特点
1.寓情于景:将情感置于景物中,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表达情感。
景物成为情感的象征和映照,通过景物的形象和意象,传达出诗人或作家内心深处的情感。
寓情于景强调了景物的象征意义,通过景物来表达抽象和复杂的情感。
2.寓情于景的特点:寓情于景突出了对景物的感知和体验,注重景物的描写和意象的表达。
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写和象征意义的
体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寓情于景让读者在欣赏景物的美丽,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都是以景物为媒介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但寓情于景则更加注重通过景物的描绘和象征来表达抽象的情感。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强调了景物与情感的对应关系,而寓情于景则注重景物本身的意义和象征性,进一步强化了情感的表达和传达。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一、借景抒情的定义与特点借景抒情是一种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表达作者情感的方式。
它注重的是将文字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将自然景观作为情感的表达载体。
借景抒情常用于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
1.借景抒情的定义:借景抒情是指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一种艺术手法。
在作品中,作者利用自然景观来触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将自己的情感通过景观的描绘来展示出来。
2.借景抒情的特点:(1)自然景观的描写:借景抒情重点在于对自然景观的描写,通过对景观的描绘来凸显作者的情感。
(2)情感的表达:作者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对景观的描写中,从而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3)情景交融:景观与情感之间形成一种交融,使得景观成为情感的符号和表达工具。
二、情景交融的定义与特点情景交融是指将情感与具体的场景相结合,通过对场景的描绘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不同于借景抒情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情景交融更加注重将情感与特定场景的融合。
1.情景交融的定义:情景交融是一种将情感与具体场景相结合的艺术表达方式。
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具体场景和物体的描绘,来展示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2.情景交融的特点:(1)具体场景的描写:情景交融注重对于具体场景、环境以及物体的描写,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绘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2)情感的表达:作者将自己的情感隐含于对具体场景的描绘之中,通过场景来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3)场景与情感的融合:情景交融中,情感与具体场景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作品的表达。
三、寓情于景的定义与特点寓情于景是指通过对具体的场景进行情感的表达。
相比于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更加注重情感本身的表达,而不仅仅局限于对场景的描绘。
1.寓情于景的定义:寓情于景是一种将情感融入到具体场景之中的艺术表达方式。
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场景的描绘来传达情感。
2.寓情于景的特点:(1)情感的表达:寓情于景注重对情感的直接表达,将情感融入对场景的描绘之中,使得情感得到充分的展示。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情景交融和寓情于景都是写景抒情的一种方式,但它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情景交融,即是将自然景物和人的感情、思想相互融合,让景物在人的感情的映衬下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此时,作家并不是将自然景物单纯地描述出来,而是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中,使读者在享受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例如「红楼梦」中所描述的太湖景色,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还呼应了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情感、悲欢离合,让读者更加体味到红楼梦的深刻内涵。
寓情于景,就是通过景物来情感抒发。
作家不将情感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这种方式,需要作家具备极高的艺术修养,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把握要求都非常高。
例如泰戈尔的「飞鸟集」,诗中金色的阳光、绿色的树叶、蓝色的海洋等景物都是作者内心感受的外在体现,诗歌之间默默传递着作者的情感。
两者的区别在于,情景交融更注重外在形式的描绘和情感的映衬,而寓情于景则更注重内在感受的表达和景物的体现。
在情景交融中,景物是情感的载体,而在寓情于景中,情感是景物的表现。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要描写一个叶子,情景交融的描写可能会让这个叶子变得非常有灵性,比如「叶子轻轻摇晃,像是在跳舞,似乎能感受到它的快乐和欢笑。
」而寓情于景则可能突出叶子的色彩、形态和构造,比如「绿叶似一抹清新,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得越发娇嫩,脉络清晰可见,仿佛一件艺术品。
」在文学创作中,这两种方式都可以灵活运用。
当我们要情感抒发时,可以使用寓情于景,让景物展现出自己内心的感悟;当我们要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体验故事情节或人物性格时,可以使用情景交融,让景物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当然,这也需要根据不同文学作品的需要而有所变通。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
“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3)“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例如:1、2006年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福建卷)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叙)。
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析)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评)2、滁洲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答: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叙)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
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
(析)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第一章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的概念1.1 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指通过借用自然景观或其他景物来表达情感,将情感融入景观之中,使得情感得以宣泄和抒发的一种表达方式。
通过借景抒情,人们可以通过欣赏、感知景观来感受和表达内心的情感,使得景观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1.2 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指将情感直接融入场景中,通过独特的布局、设计和装饰手法,创造出具有特定情感表达的场景。
情景交融注重情感的直接表达和感知,通过设计和布置来营造出与情感相应的氛围和氛感。
第二章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的差异2.1 表达方式不同借景抒情通过借用外部景观或景物来表达情感,一般是在景观之前进行情感的宣泄和抒发。
而情景交融则是通过将情感直接融入场景中,通过景观的设计和布置来表达情感。
2.2 着重点不同借景抒情注重的是景观与人的情感之间的共鸣与联动,通过欣赏、感知景观来感受和表达内心的情感。
情景交融注重的是通过设计和布置创造出与情感相应的氛围和氛感,使得人们在情景环境中感受到特定的情感体验。
2.3 所需条件不同借景抒情主要依赖于外部景观或景物的存在,通过与其产生的情感共鸣来进行情感的抒发。
情景交融则需要通过设计和布置来创造出与情感相应的氛围和氛感,需要更多的策划和安排。
第三章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的应用范围3.1 借景抒情的应用范围●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中的景物描绘和抒发情感●园林设计中通过自然风景的运用来表达情感●摄影、绘画等艺术形式中通过景观的选择和构图来表达情感3.2 情景交融的应用范围●影视作品中的场景设计和布置来营造特定的情感氛围●婚礼、生日派对等活动中通过装饰和布置来营造浪漫、欢乐等特定情感●餐厅、咖啡馆等商业场所中通过环境设计来营造特定的情感氛围附件:________本文未涉及附件内容。
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版权:________指法律规定的对作品的独占性使用权,包括复制、发行、展览等权利。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一、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1、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情和景互相感应互相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造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完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借景抒情关键在“借”,即写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写景是次抒情是主,为抒情而写景。
借景抒情,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移情入景,一种是景中藏情。
移情入景就是“化景物为情思”。
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
此时的景物,由于蕴含特殊的情感,已不再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而成为作者依照他当时的感情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
如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里的“花溅泪”、“鸟惊心”正是诗人在国家破碎,民不聊生情境下情感的体现。
景中藏情就是指诗人常常明写山川景物,而实际上在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明是写景,实则流露出凄楚的离愁别绪。
另外,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些诗句,景物带有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就属于借景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2、寓情于景,属于写作手法,是记叙中抒情的一种。
作者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同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自觉或不自觉的把这种主观感情溶化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但细细体味,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
1、2006年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 点?请简要分析。 答: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 点是借景抒情(叙)。诗人借助对“青苔”、“红 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析)赋予 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 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乍看,这是一首写景诗,表现了自然之美— —长江流域的无限春光;实际上,这是一首抒 情诗。诗人撷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 这两幅动态画面,逼真地描写了远望中的船儿 消逝时情景,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神情。 诗人久久伫立,一直望到友人的帆影消失时的 情景。这里,借景抒情,表现了人情之美—— 诗人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抒发了十分真挚的 友情。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写作手法。两者意思相近, 是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的描写,含蓄表达自己的情 感。 后者程度较前者稍深些许。文艺作品中环境的 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更为 紧密。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与“寓情于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 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 感情的色彩。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 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 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 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 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 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1·引言介绍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概念,并说明两者之间的区别。
2·借景抒情2·1 定义解释借景抒情是指通过借助外在的景物来表达情感和情绪的一种写作技巧。
2·2 特点描述借景抒情的特点,如景物与情感相互交融,通过景物的描写来传达情感等。
2·3 例子提供一些借景抒情的实例,展示不同情感的表达方式。
3·情景交融、寓情于景3·1 定义解释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是指将情感与景物的描写融为一体的写作方式。
3·2 特点描述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特点,例如情感与景物的相互影响,写作中的意境塑造等。
3·3 例子提供一些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实例,展示情感与景物的融合方式。
4·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4·1 角度分析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写作角度不同,借景抒情更注重情感的表达,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更注重情感与景物的融合。
4·2 写作手法比较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如借景抒情更倾向于用景物来传达情感,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通过情感的表达来描绘景物。
4·3 效果讨论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效果,如借景抒情鲜明直接,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更加细腻真实。
5·本文涉及附件列出本文所涉及的附件,并简单介绍每个附件的内容和作用。
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罗马法对罗马法的定义和解释。
6·2 诉讼权利对诉讼权利的定义和解释。
6·3 合同法对合同法的定义和解释。
7·结束语总结全文所讨论的内容,并强调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重要性。
2020例谈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三者的不同之处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
(如欢乐、悲哀、苦
闷、彷徨等) ,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
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二、区别
( 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2020年最新
例谈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三者的不同之处
古诗词鉴赏题中时常出现“借景抒情” 、“ 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 等词语,这三者 是否同一概念?它们有何不同,许多同学不甚了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概念
“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 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但是仔细分析后
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举例
【例 1】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 注 ]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叙)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
“触景生情”是
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
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
【例 3】 题菊花 黄巢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一、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1、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情和景互相感应互相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造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完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借景抒情关键在“借”,即写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写景是次抒情是主,为抒情而写景。
借景抒情,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移情入景,一种是景中藏情。
移情入景就是“化景物为情思”。
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
此时的景物,由于蕴含特殊的情感,已不再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而成为作者依照他当时的感情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
如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里的“花溅泪”、“鸟惊心”正是诗人在国家破碎,民不聊生情境下情感的体现。
景中藏情就是指诗人常常明写山川景物,而实际上在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明是写景,实则流露出凄楚的离愁别绪。
另外,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些诗句,景物带有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就属于借景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2、寓情于景,属于写作手法,是记叙中抒情的一种。
作者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同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自觉或不自觉的把这种主观感情溶化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但细细体味,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
再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借景抒情和融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
“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例如:1、2006年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福建卷)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叙)。
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析)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评)2、滁洲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答: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叙)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
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
(析)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借景抒情与寓景于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
“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例如:1、2006年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福建卷)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叙)。
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析)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评)2、滁洲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答: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叙)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
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
(析)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的区别
借景抒情,情在景之先。是将已有的情附着 在景物上借以抒发。这里的景物有强烈的主观色 彩。 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实体,诗 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过客观地 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从某种意义上说,诗 人处于相对客观、超然的地位,读者只有品味、 咀嚼、挖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 寄托在此景此物背后所蕴涵的情思。
借景抒情这种抒情方式,我国古典诗歌运 用很多,像松、竹、梅、柳、山石、溪流、沙 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 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有 的诗人还将物拟人化,赋予物以人的精神、品 格、性情、风貌。鉴赏诗歌时,对于寄寓着诗 人主观情感的物,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作 者为什么要写他,它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它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3、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青帝:司春之神。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色? 答: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和虚实结合的手法, (叙)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蝴蝶也难 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发挥想像自己若做了青 帝就要改变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 放。 (析)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之情。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乍看,这是一首写景诗,表现了自然之美— —长江流域的无限春光;实际上,这是一首抒 情诗。诗人撷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 这两幅动态画面,逼真地描写了远望中的船儿 消逝时情景,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神情。 诗人久久伫立,一直望到友人的帆影消失时的 情景。这里,借景抒情,表现了人情之美—— 诗人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抒发了十分真挚的 友情。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与“寓情于景”区别 优秀ppt
滁洲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答: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叙)诗人独爱自 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 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析)表露出诗 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 的情怀。(评)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 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 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 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 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 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1、2006年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 简要分析。
答: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 抒情(叙)。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 “月”色的描写,(析)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 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 围。(评)
借景抒情或者寓情于景与情景交融不属于一个术语层面。 前两者是修辞,后一种指意境。 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借景抒情的落脚点在情上,景是为抒情服务的,所以借景 抒情不一定能够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比如: 窗外的柳枝轻拂着,是我对你温柔的爱。 这句话的重心是抒情。但绝对不是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
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寓情于景:
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情于景”者,明写景,即字面都是景语;但是,必须暗含情,即所有景语皆情语也。
“借景抒情”者,抒情的一种方法,即借助于景物,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二者的共同点是,以抒情为中心。
其区别是,前者表面写景,实质写情;后者写景、抒情都是明写,只是景为由、情为根而已。
最简单的办法区别就是:借景抒情是先有情再有景,根据情选择符合自己心情的景,寓情于景是景中含情,着力写景,但重在抒情。
请看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里的开头两句是“借景抒情”,诗人借故都长安的残破景象,抒发了无限悲痛的心情:昔日的繁荣荡然无存,此乃安史叛军之罪。
这里体现了“景为由、情为根”的理念。
第三四句是“融情于景”,灾难中的春花感于时事,露水化眼泪;被战乱吓破胆的春鸟,闻声而心惊。
这里明写“花”与“鸟”,但是,一个“感”、一个“恨”字,却道破了句句在表现“人”即作者的情怀:此处的“景语”,都是“情语”。
前两联诗句,重点都在抒情,而所用方法却明显不同,可见杜甫的笔法是非常高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