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节选)》教案
《玩偶之家(节选)》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共3篇

《玩偶之家(节选)》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共3篇《玩偶之家(节选)》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1《玩偶之家(节选)》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一、教材概述《玩偶之家》是挪威著名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之一,其描写了女主角妮拉与其丈夫托尔瓦尔之间的婚姻矛盾,以及妮拉在历经种种心理变化后最终追求自由和真实的故事。
该剧的主题是人的自由与自我认知,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并被誉为现代主义戏剧的代表之一,尤其对于揭示社会和性别问题,以及人性解放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了解戏剧文本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建立对于自我认知和探索的兴趣,并深入剖析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3.培养学生理解剧作家表达思想的能力,在理解文本意义的同时掌握戏剧元素和表演技巧。
4.扩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主题感知和艺术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玩偶之家》主要分为三幕,每一幕都将妮拉的心理变化和社会环境的转变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剧情的发展向观众展现出极具冲击力的情节。
第一幕中,妮拉扮演一个虚伪的妻子,很好地表现出对于社会规范的依从和产生反叛的成因。
她的做作和虚伪,引发了观众对于人性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揭示了女性在当时特定环境下所处的生存状况。
第二幕是全剧的精髓所在,妮拉在得知丈夫确实不愿意为她负责之后开始产生自主意识和行动,同时也和女友克里丝提娜互动,切磋心灵和情感。
此幕真正将剧情推向了情节高潮,揭示了妮拉在面对压迫和束缚时产生的震惊和愤怒,同时也表现了对于幻想与现实的反思和观察。
第三幕则是故事的结局,在展现出妮拉在独立自主和伤逝迎来的警醒之后,剧作者再度向观众提出了自我认知和挑战的核心问题,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关于人性的深入思考和探讨。
四、教学方法1.课内授课:通过讲授相关的戏剧知识和文化背景等,引导学生理解剧作的主题和艺术价值。
2.阅读分析:通过分析剧本的情节和语言,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心理和社会背景,以及剧作家的构思和表达方式。
《玩偶之家(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玩偶之家(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玩偶之家(节选》,让学生了解戏剧文学的基本特点,提高文本阅读和理解能力。
2. 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探讨剧中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反思个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戏剧情节梳理:让学生熟悉《玩偶之家(节选》的故事情节,了解各个人物的关系和戏剧冲突。
2.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主人公娜拉和丈夫托尔瓦的性格特点,探讨他们之间的爱情、亲情和婚姻关系。
3.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从社会、家庭和个人角度思考《玩偶之家(节选》所反映的问题,如女性地位、家庭责任、道德观念等。
三、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让学生阅读《玩偶之家(节选》,了解戏剧情节,查找相关背景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2. 课堂讲解:教师对《玩偶之家(节选》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人物形象、剧情发展和主题思想。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剧中的人物关系、矛盾冲突和主题思想,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课堂展示:各小组代表进行课堂展示,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玩偶之家(节选》文本,相关注释和解析。
2. 背景资料:关于易卜生及其作品的介绍,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3. 辅助教材:相关戏剧文学的理论资料,其他戏剧作品的介绍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展示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 文本理解能力:评估学生在阅读和分析《玩偶之家(节选》过程中的理解程度。
3. 思考与反思:评价学生在探讨主题思想和反思个人观念方面的表现。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和拓展情况。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玩偶之家(节选)》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共3篇

《玩偶之家(节选)》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共3篇《玩偶之家(节选)》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1近年来,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文学经典成为了高中必修或者选修内容,探讨一本好书成为了很多老师的必要功课。
本文将以统编版高中必修中的经典之一《玩偶之家(节选)》为例,为大家提供一份公开课教案。
一、教材简介《玩偶之家》是挪威著名作家伊布森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现代欧洲戏剧的奠基之作。
这个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女人妮拉留学归来,发现自己生活的幸福世界原来是建立在欺骗、虚假上,她决然选择离家出走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认识戏剧的文学性和戏剧语言的特殊性,读懂戏剧、理解戏剧。
2.为学生提供剧目背景与作者介绍,理解戏剧的源头。
3.了解“真实”的概念以及真实与虚伪之间的关系,意识到人物的冲突和内心矛盾。
4.体验生活以及生活中的困境与压力,学会与他人沟通,尤其是在冲突和压力下的表达与反应。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戏剧语言的特殊性,认识戏剧人物的形象以及情感,引领学生去探究人物的真实感受以及冲突与仇恨的延续。
通过对戏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对话互动、场景、心理状态等多层次的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教学建议1.了解文学与戏剧,教育戏剧《玩偶之家》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文学作品,但是对于大多数高中生来说,戏剧这个事物却比较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基础知识,例如什么是戏剧,戏剧的起源和流行地区,不同类型的戏剧和戏剧特色等等。
尤其是当学生接触到一些原声戏剧之后,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戏剧本身的文学内涵,以及戏剧语言的特殊性,理解看戏的方式和阅读的思维方式。
2.介绍作品背景和作者教师介绍《玩偶之家》的背景和作者情况,让学生了解伊布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让学生了解这个世界语文名家的意识形态以及他的思想动向,理解更深入文学创作的背后含义。
3.分析戏剧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通过对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形象进行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这个戏剧故事。
《玩偶之家(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玩偶之家(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玩偶之家(节选》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戏剧结构和人物性格。
(3)能够领悟课文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写作、评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戏剧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对家庭、社会和人性的思考和关注。
(3)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同理心。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2. 课文中的戏剧结构和人物性格的分析。
3. 课文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的领悟。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复杂情感和心理活动的理解。
2. 课文中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的把握。
3. 学生表演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玩偶之家(节选》。
2. 相关资料:关于作者、作品背景的介绍。
3. 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
(2)引发学生对家庭、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戏剧结构和人物性格。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表演活动:(1)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角色的情感和心理活动。
5. 写作评论:(2)教师批改和反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2)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拓展讨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表演和写作等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表演能力:评估学生在表演活动中的角色扮演、情感表达和合作能力。
《玩偶之家(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玩偶之家(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玩偶之家(节选》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戏剧的结构特点,理解戏剧主题。
(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安排、语言特色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台词演练等,体验戏剧表演的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戏剧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尊重女性、关注家庭和社会责任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玩偶之家(节选》的基本内容,包括人物、情节、主题等。
2. 戏剧的结构特点,如冲突、高潮、结局等。
3. 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安排、语言特色等。
三、教学重点1. 课文《玩偶之家(节选》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2. 戏剧的结构特点和主题。
3. 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难点1. 对课文《玩偶之家(节选》深层次主题的理解。
2. 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戏剧作品。
3. 戏剧表演的技巧和情感把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玩偶之家(节选》的作者、背景等。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人物、情节等基本内容。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4. 课堂讲解,分析戏剧的结构特点、主题,讲解文学鉴赏方法。
5. 实践演练,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台词演练,体验戏剧表演的魅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文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评价。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分析、评价的能力。
3. 戏剧表演:评价学生在表演中的表现力、合作精神等。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玩偶之家(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共3篇

《玩偶之家(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共3篇《玩偶之家(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1《玩偶之家(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玩偶之家(节选)》是一部由挪威著名剧作家易卜生所著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品。
本文将介绍一节以《玩偶之家(节选)》为主要阅读材料的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化对于文本主题、情节、人物特点以及文学技巧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分析、解释和提炼文本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理解《玩偶之家(节选)》的文本主题、情节、人物特点,提升学生对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解。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英语词汇和语法结构,读懂并提炼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和情感色彩。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对于文本中人物行为和情节的决定产生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二、教学内容1.阅读和理解《玩偶之家(节选)》的文本主题、情节、人物特点。
2.学习词汇和语音语调,理解文本的情感色彩。
3.运用所学的媒体技术,分析文本中人物性格、行为、情节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通过遥控幻灯片,展示课前预习中学生对于《玩偶之家(节选)》的主题和人物的看法。
教师可以借助此环节引导学生加深对于文本主题和人物的理解和探讨。
2.阅读理解在遵循阅读英语文本的基本规则,包括提取关键信息和提炼文本情感色彩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环节加强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1)给学生分配需要阅读和理解的文段,要求学生阅读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彼此的阅读理解。
(2)鼓励学生模拟人物语音及情感色彩,通过为课本中的人物配音、剪辑小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文本主题和人物的理解。
3.文学技巧分析教师可以对文本戏剧性、语言、人物塑造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1)以小组为单位,给学生分配一项文学技巧,如对话、情节安排、角色性格描写等等。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分享和探讨彼此所得。
(2)让学生通过参考剧本和观看电影,自行收集文学技巧的例子。
《玩偶之家(节选)》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共3篇

《玩偶之家(节选)》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共3篇《玩偶之家(节选)》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1《玩偶之家(节选)》优秀教学设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其中,戏剧作品因其生动的形式和多元的表现手段,成为了一类传统而又创新的文学作品。
作为优秀的中外戏剧之一,《玩偶之家(节选)》被列入了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本文将对该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优秀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一、教材分析1. 作品梗概《玩偶之家(节选)》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经典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戏剧史上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品之一。
该作品是一个有关家庭、婚姻、男女关系、社会角色的故事,讲述了大仲马登和妻子娜拉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对社会角色和人生意义的认识。
2. 教学要点该节选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娜拉的内心变化和寻找自我意识的过程。
教学中,要突出以下几个要点:(1)人物形象分析:娜拉、大仲马登、克罗克斯塔德等角色的性格特点、言行举止等,及其在剧情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2)情节分析:整个节选呈现了女主人公娜拉内心的变化和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重要情节包括主人公与大仲马登、克罗克斯塔德的互动、娜拉进行母亲职责辩护等。
(3)主题分析:该节选涉及了户外和室内两张相互依存的生活景象,情感和理性之间的博弈,以及主人公娜拉对于家庭、婚姻、自我意识的认知等一系列主题。
二、教学设计1. 阅读引导本节选虽然是一篇戏剧,但形式上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对白式剧本,其中大多是叙事性的独白。
在教学中,可以考虑引导学生使用“文本入口”、“人物联想”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角色,刻画人物形象。
同时,可采用分组阅读方式,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 反思探讨在学生掌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可对学生进行反思探讨。
通过剖析主人公娜拉的内心矛盾和反叛心理,帮助学生探讨思想、文化和人性等深刻的问题。
同样,也可通过讨论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文化中对于家庭、婚姻等的观念差异。
12.《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纪律表现、合作精神等。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当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
-通过课堂表现评价,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5.课堂总结评价:
-在课堂结束时,进行简要的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人物形象分析:深入剖析主人公娜拉的形象特点,探讨其性格发展及对家庭、社会的反思。
-社会问题的探讨:结合文本,分析易卜生如何通过戏剧反映19世纪末女性地位和婚姻家庭问题。
2.教学难点:
-戏剧冲突的深层理解:学生往往难以把握戏剧冲突的内在逻辑,需要通过具体情节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人物形象的多维度分析:娜拉的形象复杂,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把握其性格特点,教师需引导学生从文本细节中挖掘。
4.娜拉形象的社会意义
-女性地位:探讨19世纪末西方女性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分析娜拉形象对当时女性觉醒的影响。
-家庭伦理:从《玩偶之家》中探讨家庭伦理观念,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
5.易卜生戏剧的艺术特色
-写实主义:分析易卜生戏剧的写实主义特点,如何通过真实的人物、情节反映社会现实。
-对话与独白:探讨易卜生在戏剧中对对话与独白的运用,如何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玩偶之家》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玩偶之家》的认识和理解。
《玩偶之家(节选)》优质教学设计2(第1课时)

《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易卜生的生平及其作品。
2.理清节选部分的情节。
重点难点1.理清节选部分的情节。
2.梳理节选部分的矛盾冲突。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玩偶之家》的音频片段。
同学们,听了这段声情并茂的音频,我们的脑海中会浮现一个勇于争取自由、尊严的女子形象。
这个勇敢的女子就是剧作家易卜生在他的著名戏剧《玩偶之家》中塑造的人物—娜拉。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节选)。
(设计意图:播放音频,训练学生通过“听”提取、归纳信息的能力;借助生动的音频内容,让学生感受娜拉的人物形象。
)二、检查预习,知人论世1.点名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整理的关于易卜生的生平和作品。
2.点名让学生解释“社会问题剧”。
3.教师简单介绍外国戏剧的发展及其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对外国戏剧文学作品的接触比较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有必要给学生多做一些相关知识的普及。
)三、初读课文,了解情节1.学生复述前两幕的剧情。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理清节选部分的情节。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玩偶之家》这部戏剧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四、再读课文,整体理解1.节选部分涉及的人物有哪些?他们是什么关系?2.推动戏剧情节发展的“戏剧事件”是什么?3.易卜生利用精妙而独到的布局,把复杂的生活矛盾集中为精练的情节。
戏剧情节跌宕,令人回味无穷,主要是靠“突转”手法的运用。
结合剧本,谈谈“突转”手法的运用。
4.通过阅读课文,你认为娜拉和海尔茂分别是怎样的形象?5.娜拉为什么要出走?你怎样看待娜拉的这种行为?师生共同探究归纳。
明确:1.文中的人物有娜拉、海尔茂、阮克大夫、柯洛克斯泰、林丹太太。
(1)娜拉和海尔茂是夫妻。
(2)阮克大夫是海尔茂夫妇的朋友。
(3)柯洛克斯泰和林丹太太曾经是恋人。
(4)林丹太太和娜拉是朋友。
(5)柯洛克斯泰和海尔茂是大学同学及现在的同事。
2.推动戏剧情节发展的“戏剧事件”是柯洛克斯泰以揭发伪造签名借款的事要挟娜拉。
《玩偶之家(节选)》公开课教案(通用10篇)

《玩偶之家节选》公开课教案《玩偶之家(节选)》公开课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玩偶之家(节选)》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玩偶之家节选》公开课教案篇1【教材分析】《玩偶之家》又译作《傀儡之家》或《娜拉》,是使易卜生闻名全世界的剧本,它通过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探讨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战,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
【教学目标】1、通过对易卜生与《玩偶之家》的了解,引导同学正视现代社会中家庭及女性问题的重要性,强化尊重人、尊重女性的社会意识,倡导女性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2、了解“戏剧事件”对推动人物性格的冲突和发展的意义。
3、以该戏的结尾为例,认识近代戏剧和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戏剧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革新。
【教学重难点】1、理解金钱观、爱情观等因素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影响。
2.同学能感受分析《玩偶之家》中人物的个性化台词,把握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理解戏剧冲突的层次、原因。
【教学过程】(鉴赏过程)一.导入课题,初步感知1.PPT出示课题。
2、简单了解作者易卜生生平及写作背景。
3、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故事矛盾冲突的导火线。
(娜拉和海尔茂的冲突是由什么事件直接引发的?)二.初读作品,理解内容1、女主人公—娜拉(1)娜拉性格分析,并阐述娜拉不断觉醒的过程:(2)理解娜拉是个觉醒中的资产阶级妇女形象,揭露出资产阶级社会的虚伪和不合理。
2、男主人公—海尔茂海尔茂性格分析,了解海尔茂是一个自私和虚伪的资产者的形象。
3、林丹太太(1)林丹太太性格分析,了解林丹太太也是一个资产阶级新女性的代表;(2)从林丹太太和柯洛克斯泰的爱情悲剧中,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爱情受金钱支配的现实。
《玩偶之家(节选)》教案

《玩偶之家(节选)》教案“伟大的问号”易卜生易卜生善于思考,常常通过自己的文章表达对社会的看法。
他从日常生活中发掘素材,加以提升概括,使这些素材上升到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高度,创作了一系列内容深刻、引人思考的“社会问题剧”,如《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社会支柱》等。
这些“社会问题剧”直接、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深入挖掘社会的病根,广泛揭露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
因此,易卜生被誉为“伟大的问号”。
文化传承与理解——知识积累,素养提升文学常识易卜生(1828—1906),挪威戏剧家,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
他的作品强调个人在生活中的快乐,无视传统社会的陈腐礼仪。
他的创作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早期(1850—1868),易卜生的作品以古代英雄传奇、民谣、神话等为素材,题材多样,富有幻想和浪漫主义色彩,如《埃斯特罗的英格夫人》《觊觎王位的人》等。
中期(1869—1890),易卜生把揭露和批判的锋芒指向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主要剧作有《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等。
晚期(1891—1906),易卜生的创作着眼于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分析,象征主义因素加重,悲观气氛较浓,如《建筑大师》《当我们死而复醒时》等。
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
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
——易卜生写作背景挪威长期受到外国的奴役和控制。
从14世纪到19世纪初,挪威一直是丹麦的附属国,经历了400年的黑暗;1814年,摆脱丹麦统治后,又被迫跟瑞典合并,直到1905年才宣告独立。
挪威国家地处欧洲边陲,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加之自然条件较差,遍布冰川和山谷,因而经济发展比较迟缓,资本主义出现较晚。
另一方面,挪威从来没有农奴制度,农民一直有人身的自由权。
几百年来,构成了挪威社会主体力量的是自然状态的小农和中小资产阶级。
“挪威的小资产者是自由农民之子”,他们受封建的压迫和大工业的冲击较少,眼界虽然狭小,但“还有自己的性格以及独立的精神”。
12.《玩偶之家(节选)》教案 (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

在剧中,作者把海尔茂和娜拉的冲突安排在一个地点(家中)、围绕一件事(借据事件)而展开,戏剧冲突高度集
头
③ 戏剧冲突紧张曲折。
在剧中,海尔茂“变色龙”般的变化,娜拉性格、情感的前后变化,构成了紧张曲折的戏剧冲突,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
4.突转式结构法是戏剧剧本的谋篇技巧之一。“突转”是指剧情突然急剧变化,往往在顺逆之间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变。这种大起大落,能对观众产生强烈刺激,引起他们对剧中人物命运的急切关怀,因而最富于戏剧性。请分析本课中“突转”手法的运用。
课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戏剧的基本常识。
2.思维发展与提升:阅读全文,概括戏剧情节,以事件为突破口,分析戏剧冲突,把握戏剧冲突集中化、尖锐化的特点。
3.审美鉴赏与创造:找出文中个性化的语言描写,体会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把握本文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尤其要注意其性格的发展变化。
③ 反复无常、厚颜无耻的伪君子。借款事发前,他说:“我常常盼望有桩危险事情威胁你,好让我拼着命,牺牲一切去救你”事发后,他面目狰狞,言语恶毒,全无平日的温情脉脉。收到柯洛克斯泰返回娜拉的借据以及表示歉意的信时,感到自己“没事了”,安全了,就又对娜拉笑脸相迎,并表示自己的肩膀很宽,可以保护她,就像“保护一只从鹰爪子底下救出来的小鸽子一样”。他那道貌岸然的外表下隐藏着的是他反复无常、厚颜无耻的本质。
戏剧的要素主要包括:戏剧冲突、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和人物形象。
戏剧按表现形式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等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
按题材分为现代剧、历史剧、儿童剧等
按篇幅分为多幕剧、独幕剧
戏剧的要素:
(1)戏剧冲突
《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

《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分析作品中“悬念”、“突转”与“发现”戏剧手法的运用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2、抓住人物言行前后的变化,分析娜拉与海尔茂两个人物的形象。
3、挖掘人物矛盾冲突的根源,并以此探究作品的思想意蕴。
【重点难点】重点:结合“悬念”、“突转”与“发现”戏剧手法,分析娜拉与海尔茂两个人物的性格。
难点:挖掘人物矛盾冲突的根源,并以此探究作品的思想意蕴。
【教学过程】一、学习导入戏剧是一门丰富的综合性艺术,也是一种文学体裁。
可以说,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戏剧离人生活的本来面貌最接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部著名的戏剧作品《玩偶之家》,一起走进戏剧的魅力世界。
二、学习任务分析(一)知识要点1、时代背景与作家作品相关文化常识2、“悬念”、“突转”与“发现”戏剧手法3、以台词推进情节、展现人物性格的戏剧表现技法(二)承担的单元任务1、理解作品的内涵,领会多样的文化观念,尝试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差异,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
2、着重把握戏剧的矛盾冲突,体会对话在推动情节、塑造形象、揭示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三、学习活动(一)阅读课文,并找出这段剧本中,在哪些地方运用了“悬念”“突转”和“发现”的戏剧手法,并思考:这些手法的运用对娜拉和海尔茂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结合对二人言行的变化的分析,概括两人的人物形象。
(三)细读人物台词,分析促使娜拉出走的根本性原因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有人说,戏剧是人类最高的能力。
在戏剧里我们品味故事,在戏剧里我们也找寻自己。
让我们走进戏剧,感受精彩,探寻人生的真谛。
《玩偶之家(节选)》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第六课时用突转法生波澜,于无声处起惊雷——《玩偶之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采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式,了解《玩偶之家》的主要剧情,把握突转手法。
2.通过分角色演读,把握突转对推动剧情、塑造形象、揭示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通过分角色演读,把握突转对推动剧情、塑造形象、揭示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三、学习过程【课前准备】1.阅读《玩偶之家》原著全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易卜生及写作背景。
2.完成问卷调查表。
《玩偶之家》(节选)1.你最喜欢读的片段是什么?2.为什么喜欢读?3.海尔茂和娜拉在你眼中是什么样的人?4.读完《玩偶之家》节选你有哪些困惑和不解?【课堂导入】1.教师运用语言引入《玩偶之家》的学习:通过前四节课的学习,我们在中外诗歌的交流碰撞中,感受到了异域诗歌的魅力,看到了不同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特质,读到了不同民族内心共同的声音。
今天我们的论坛围绕“读传世经典,悟戏剧人生”这个主题,一起走近易卜生,翻开被称为“十九世纪女性宝书”的《玩偶之家》,进一步感受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2.联系《雷雨》周朴园与侍萍相认这一部分的剧情,引导学生认识突转。
点拨:(1)周朴园认出侍萍之后,翻脸不认人:“(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一反之前对旧情的念念不忘。
(2)当相认后激动不已的侍萍被周朴园所谓的“旧家具”“生日”“关窗户”等细节打动,情绪有所平复时,周朴园:“(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从言情到谈钱,让侍萍措手不及。
小结:突转是剧情发展的自然结果,指“剧情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转向相反的方面,人物处境从顺境转入逆境或从逆境转入顺境。
”(亚里士多德《诗学》)通过突转,悲剧主人公或遭受厄运,或享受幸福。
亚里士多德说:“悲剧所以能使人惊心动魄,主要靠‘突转’和‘发现’。
”【新知学习】活动一:梳理剧情,合作探突转请一位同学概括《玩偶之家》关键剧情,找到突转。
《玩偶之家(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玩偶之家(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人物关系,掌握主要故事情节2.把握戏剧冲突,结合“小说考点”明晰突转手法的作用3.多角度分析“娜拉出走”的原因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提高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联系小说考点,把握“突转”手法的作用2.分析“娜拉出走”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提高思维能力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总结点拨法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激趣导入观看“张桂梅关于家庭主妇的言论”视频,引发学生思考当代女性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拥有美满的婚姻、可爱的孩子、宠爱自己的丈夫和可以倾诉的朋友,生活,是否就会因此而圆满?今天,我们走进《玩偶之家》看看“娜拉”对此有什么感触吧!➢学习任务一:走进人物,交流剧本1.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理清人物关系,并复述主要故事情节。
师生交流探讨,组织语言概述故事情节。
明确:在充分思考并缕清人物关系后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清晰明了地呈现本剧中的主要人物关系。
➢学习任务二:研读文本,深入探究思考1. 导致结局“娜拉出走”的载体是什么?明确:(1)载体:信(2)本文中的两次“突转”:①第一次突转——看第一封信;②第二次突转——看第二封信思考2. 体会两封信的作用?【可联系“小说的考点”——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手法】明确:(1)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内心。
(2)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颇具跌宕起伏之感。
(3)反映社会问题,批判社会环境。
(4)深化全剧主旨,引发读者的思考。
(5)对比手法的运用,在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思考3. 娜拉为什么出走?(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明确:(1)直接原因:第二封信的出现,直接导致了娜拉的出走。
(2)根本原因:娜拉自我意识的觉醒。
①娜拉发现自己在家庭中处于玩偶地位,认清了海尔茂虚伪、自私、冷酷、无情的本质,美好爱情生活理想的破灭。
②娜拉开始对男权社会以及其内部的宗教、道德、法律产生了怀疑,认识到其中存在的种种虚伪和不合理。
《玩偶之家(节选)》优质教学设计1(第1课时)

《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案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易卜生及其代表作,阅读《玩偶之家》,理清故事情节。
2.能抓住人物言行前后的变化,分析娜拉和海尔茂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理解他们之间矛盾冲突的本质,把握作品的思想意蕴。
3.理解和欣赏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的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1.研读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矛盾冲突的本质。
2.引导学生正视现代社会中家庭及女性问题的重要性,强化尊重女性的社会认识,倡导女性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难点1.理解金钱观、爱情观等因素对女性命运的影响。
2.以该戏的结尾为例,认识近代戏剧和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戏剧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革新。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者易卜生及其主要作品。
2.了解《玩偶之家》的主要情节及其人物关系。
3.理清课文节选部分的情节思路。
重点难点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
2.理清课文节选部分的情节思路。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舒婷的《致橡树》的朗读音频。
同学们,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爱情观。
诗人借木棉、橡树这两个意象,表达出她希望在爱情里彼此是平等的独立的,能够相互尊重又彼此情投意合的爱情理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认识另一位在婚姻中追求独立人格的女性——娜拉。
(设计意图:好的新课导入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创设生动的情境,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为学生主动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借助舒婷的诗引入课文,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二、检查预习,理清情节1.学生介绍查阅到的作家及其作品的相关内容。
2.教师适当补充。
3.教师简单介绍《玩偶之家》前两幕的情节。
4.请学生复述课文节选部分的情节。
(设计意图: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利用可用的资源,查阅相关资料,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检查预习作业,给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复述课文情节,使学生对节选部分有个整体感知,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玩偶之家(节选)》优质教学设计2(第2课时)

《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第2课时课时目标1.品读戏剧语言,品味戏剧语言的暗示性。
2.在戏剧冲突中把握人物性格。
3.以戏剧的结尾为例,认识戏剧和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
重点难点1.品味戏剧语言的暗示性。
2.在戏剧冲突中把握人物性格。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879年,娜拉离家出走的关门声惊动了整个欧洲。
一百多年以来,这个声音也一直在人们心中回荡。
娜拉离家出走是易卜生的戏剧作品《玩偶之家》中的一个情节。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玩偶之家》,去深入了解这个给世界带来震撼的女人。
二、品味戏剧语言的暗示性1.阅读从开始到“他拿了那些信走进自己的书房,随手关上门”这一部分,思考讨论。
(1)向来喜欢跳舞的娜拉为什么今天看起来“又累又想睡”?(2)当海尔茂对她说甜言蜜语时,为什么娜拉却说“今天晚上你别跟我说这些话”?(3)当海尔茂和娜拉谈论阮克大夫时,娜拉“心不在焉”;当海尔茂发现信箱被人弄过锁时,娜拉又“急忙接嘴”,这两处舞台说明暗示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归纳。
明确:(1)向来喜欢跳舞的娜拉在参加完圣诞舞会后却“好像又累又想睡”,从表面上看娜拉好像很疲乏,其实是暗示娜拉因为受到柯洛克斯泰的威胁,内心恐惧害怕,又不敢让海尔茂知道,一直受着煎熬,所以看上去“又累又想睡”。
(2)一直对海尔茂存有爱意的娜拉,因为心中有事,觉得自己有愧于丈夫。
当娜拉听到海尔茂的甜言蜜语时,既感到幸福,又感到烦躁,所以娜拉说了这句话(3)这两处舞台说明暗示了娜拉不想让海尔茂打开信箱,发现柯洛克斯泰的信。
2.在谈论阮克大夫的生死时,娜拉说:“一个人到了非死不可的时候最好还是静悄悄地死。
”这句话暗示了什么?明确:这句话暗示娜拉已经下定决心自杀。
但是她爱自己的丈夫,爱自己的孩子,怕丈夫受自己牵连,怕孩子们担惊受怕,所以她打算悄悄地死。
3.娜拉(瞪着眼瞎摸,抓起海尔茂的舞衣披在自己身上,急急忙忙,断断续续,哑着嗓子,低声自言自语)从今以后再也见不着他了!永远见不着了,永远见不着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玩偶之家(节选)》教案【素养目标】1.了解易卜生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玩偶之家》的写作背景及内容。
2.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文章中的“冲突”与“转变”。
3.分析人物的个性化台词,把握人物的心理和个性,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4.探讨娜拉出走后的结局,并思考《玩偶之家》对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难点】分析娜拉出走的原因和《玩偶之家》对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妇女的地位,女权的维护,是近两个世纪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处在什么样的良性关系中,担负怎样的责任与义务才算是真正的女性独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节选)》。
二、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易卜生(1828—1906),挪威剧作家。
当过药店学徒。
青年时参加挪威民族独立运动。
1848年开始写作。
共写剧本26部。
早期剧作以挪威的民间传说、英雄传奇和中世纪历史为题材,表现民族统一的爱国思想和民主意识,主要有《英格夫人》《觊觎王位的人》等。
1852—1862年任剧院编剧、导演,倡导挪威民族戏剧,遭到保守势力攻击。
1864年出于对政府的不满而出国,侨居国外27年。
先后发表有感于小市民庸俗愚昧的精神状态的哲学诗剧《布朗德》和《培尔·金特》。
1877年后发表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敌》,以尖锐的批判精神和写实技巧,剖析社会弊端,触及法律、宗教、道德、政党、妇女地位等资本主义社会问题,主张通过道德的自我完善和个人的“精神反叛”来改造社会。
这些作品取材于资产阶级日常生活,采用散文体写作,废除旁白与独白,舞台指示明确而具体。
晚期剧作,自1884年的《野鸭》至1899年的最后一部戏剧《当我们死人醒来时》,偏重于个人的生活,特别是人物内心和精神世界的探索与刻画,通过象征手段的运用,表现出对人类困境的深刻的洞察力和人类精神层面上的哲理性反思。
作品对现代戏剧的发展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了解“戏剧”戏剧,综合艺术的一种。
由演员扮演角色,当众表演情节、显示情境的一种艺术。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曾被用来专指话剧。
其基本要素是情节性的动态造型,通过从空间到时间、从视觉到听觉的对观众的多方面作用,引起演员与观众、观众与观众之间的反复交流,进入集体的心理体验。
按作品类型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哲理剧、寓言剧、童话剧等。
3.相关背景两个世纪以来,世界经历了两次女性主义运动的高潮。
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发生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初期。
这次女性主义运动是英美等国的妇女争取投票权与公民权的社会运动。
《玩偶之家》的创作稍早于第一次女性主义运动高潮时期,不过剧作的创作时期已经是女性主义的萌芽时期了。
回顾二十世纪以前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涉及妇女问题。
在这些作品中不难发现,更多的是从外部的社会原因进行探讨男女不平等的原因,即认为是社会的原因造成了这种不平等。
它们通过家庭的内部矛盾把问题的严重性表现出来,却没有看到问题的根源,当时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平等”,对于家庭中的父权文化很少触及。
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4.解题①玩偶,指供儿童玩耍的人形玩具。
剧中喻指女主人公娜拉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②家,指的是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背景。
③《玩偶之家》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课文节选自第三幕。
5.《玩偶之家》主要情节娜拉与丈夫海尔茂结婚八年,一直相信丈夫深爱着自己。
多年前,娜拉为给海尔茂治病,伪造父亲的签名向海尔茂的同事、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借过一笔款子。
柯洛克斯泰为保住自己的职位,以这件事威胁娜拉。
海尔茂得知此事后,先是勃然大怒,在柯洛克斯泰归还当年的借据后又态度大变,以为娜拉会接受自己的“饶恕”。
娜拉看穿了海尔茂的本质,领悟到自己在婚姻中只是丈夫的玩偶,毅然离家出走。
6.了解“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立足于生活实际,反映挪威社会的家庭、婚姻和民主政治等重大问题,并关注人的精神和心灵,对传统戏剧既继承又革新。
他把“讨论”带入戏剧,“讨论”与剧情和人物形象塑造紧密联系;调动多种舞台元素细腻刻画人物心理,并使多种表现手法互相作用,既增强了戏剧的思想性,又强化了戏剧效果。
三、初读感悟(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
啰嗦..(luō suo)撅.折(juē)撇.开(piě)撺掇..(cuān duo)瞟.一眼(piǎo) 撵.出去(niǎn)2.解释词语。
按捺不住:心里急躁,克制不住。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自言自语:指自己对自己说话。
花言巧语: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装腔作势: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做出一种姿势,用来比喻故意做作。
颠扑不破:比喻言论或学说正确,经得起检验。
大祸临头: 即将发生大灾祸。
(二)初读课文。
【思考1】把握故事情节,补全发展脉络娜拉舞会归来,海尔茂甜言蜜语盛赞娜拉→阮克医生到访,在信箱留下画着黑十字的名片→①→门铃响,又一封信来了,海尔茂重新变得甜言蜜语→②。
明确①看到柯洛克斯泰的第一封信,海尔茂怒骂娜拉②认清了海尔茂的嘴脸,娜拉出走【思考2】请结合选文及你所了解的相关戏剧情节简述这两封来信的内容。
明确第一封信:柯洛克斯泰拿娜拉当年的借据要挟海尔茂不要开除他。
第二封信:柯洛克斯泰在女友的劝说下将借据退给海尔茂,不再要挟。
四、文本研究【思考1】把握主要冲突1.请简述两封信出现后两人的这种变化。
明确①第一封信出现后:海尔茂一改先前甜蜜的笑脸,变得暴跳如雷,大骂娜拉是骗子,是下贱女人;而娜拉则看清了海尔茂丑恶的嘴脸,开始觉醒。
②第二封信出现后共有三次冲突:第一次冲突:海尔茂以为万事大吉,反过来安慰娜拉,娜拉一声不吭,海尔茂这时对娜拉出奇的冷静感到害怕。
第二次冲突:娜拉换上日常衣服并与海尔茂进行一次谈话。
随着谈话的激化,海尔茂越来越被动尴尬,傲然的姿态维持不下去了。
娜拉明确宣布:“我不爱你了。
”第三次冲突,海尔茂已经处于劣势,他只能用“母亲的义务”“你还是我的妻子”来要挟娜拉;娜拉的反抗却继续走向高峰,她不仅退还了结婚戒指,而且离家出走。
2.谈一谈你对娜拉与海尔茂夫妻之间的冲突的理解。
明确娜拉与海尔茂夫妻之间的冲突是这部戏剧中最主要的冲突。
他们之间的冲突就是男权思想和女权思想交锋的主要阵地,是围绕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利来展开的。
海尔茂把妻子看作自己的附庸,拒绝给予妻子平等的尊重和应有的权利;而娜拉不甘心充当丈夫的玩偶,想要争得同男子一样的权利,故而二者之间爆发了激烈的矛盾冲突,二者之间的冲突直接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3.谈谈本文是如何描写人物的内心冲突的,并简单地阐释一下人物的内心冲突的作用。
明确娜拉在受到柯洛克斯泰的要挟之后,既害怕海尔茂知道,又期待奇迹会发生;甚至仍然相信“奇迹”,相信海尔茂可以为了自己“挺身出来,把全部责任担在自己肩膀上”。
阮克大夫既想向娜拉表白自己的情感,又担心失去娜拉的友谊。
作用:这些都令剧中人物陷入了左右为难的两难境地,既使人物丰满立体,更具魅力,又使得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思考2】理解戏剧内容1.剧中“你的泥娃娃”指的是谁?“生人”指的是谁?说话人为什么要这样称呼?明确“你的泥娃娃”指的是娜拉,“生人”指的是海尔茂。
娜拉这样称呼自己是因为她认识到自己在家中,在丈夫眼中没有独立人格,没有自由,得不到尊重,只是一个玩偶;这样称呼海尔茂是因为海尔茂与娜拉之间缺乏沟通,丈夫就像一个陌生人,形同路人。
2.联系剧情,说说舞台说明“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的作用。
明确这些舞台说明均是对娜拉动作的介绍,由此可以看出,娜拉在与海尔茂交谈的过程中,一直在做着出走的准备,此时她离家出走的决心已经非常坚定。
3.《玩偶之家》的结尾是“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
对这个结尾,肖伯纳的评论是:“在他身边关门的砰一声,比滑铁卢的大炮还要响。
”请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明确这个结尾暗示了娜拉为追求人格独立和尊严而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娜拉出走标志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始,它的重大意义可与拿破仑用军事手段荡涤欧洲封建势力相比。
【思考3】分析人物形象1.试分析娜拉的形象特点。
明确娜拉是一个有着资产阶级思想倾向的妇女,美丽、活泼、真诚、勇敢、善良、富有同情心。
在识破海尔茂虚伪面目前,她一直生活在脉脉温情之中,从未考虑过妇女在家庭中的位置问题。
但她是位品格高尚的女子,她忠于爱情,为了给丈夫治病,勇敢地假签支票借据,并独立地还债,为了保全丈夫的名誉而准备自杀。
她对阮克医生抱着真正的同情心,并勇敢和坚强地面对柯洛克斯泰的威胁、恐吓。
面对威胁和恐吓,她没有屈服,而是准备承担一切责任。
识破海尔茂虚伪、自私自利的面目后,她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人格不独立的可悲情况,对于以男权为中心的资产阶级的道德、法律和宗教产生怀疑并进行谴责,毅然离家出走。
2.请从表面和实际两个方面分析海尔茂的形象特征。
明确表面上:①在外:奉公守法的公民、一个颇为“敬业”的职员。
②在家:好丈夫、好父亲。
实际上:①海尔茂是男权至上的社会培养的男权范本:控制家庭经济权,把娜拉当宠物对待,不尊重娜拉。
②海尔茂在性格道德方面有缺陷:心胸狭隘,自私虚伪,没有担当。
③资产阶级卫道士。
【思考4】鉴赏语言1.“娜拉:是,是,是,我知道你的心都在我身上”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明确这句话连用三个“是”表现了娜拉的内心对海尔茂的厌烦。
2.海尔茂:娜拉!喔,别忙!让我再看遍!不错,不错!我没事了!娜拉,我没事了!”这句话表现了什么?明确表现了海尔茂得知柯洛克斯泰归还借据之后的激动,同时重复说“我没事了”,又表现了海尔茂的自私。
3.娜拉说的“奇迹中的奇迹”指的是什么?“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这句话向海尔茂表达的具体意思是什么?明确奇迹中的奇迹:两人都要改变自己,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娜拉通过这句话向他表示出自己已不相信与海尔茂之间的婚姻能有美好的结果;建立真正平等的夫妻关系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幻想已经破灭。
【思考5】分析文本社会意义1.试分析娜拉出走的原因。
明确①性格基础。
②认清了海尔茂的本质,以及自己在家庭中的屈辱地位。
娜拉目睹了海尔茂闹剧般的表演之后,她才如梦初醒,认识到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婚姻,在这样的不平等的婚姻之中,她感到的那种幸福生活事实上并不真实,是虚伪的。
③娜拉进而开始对男权社会进行反思,认识到其中存在的种种虚伪和不合理。
她追求独立的人格,她的平等意识、自我意识觉醒了。
2.娜拉离家出走的巨大社会意义是什么?明确娜拉为追求人格的独立,不甘做丈夫的玩偶,深夜毅然离家出走。
她的出走是对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法律、家庭、婚姻制度的挑战,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奋勇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