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邹忌讽齐王纳谏作业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21.邹忌讽齐王纳谏作业练习

九年级语文下册21.邹忌讽齐王纳谏作业练习
(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翻译:第二天徐公到来,仔细地看邹忌,自认为不如邹忌美。
批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翻译: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开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题目:新编
2.《战国策》当中塑造了一批能说会道、足智多谋、注重实干的策士形象,他们往往用高超的语言艺术赢得君王的信任,而英明的君主也常常乐于采纳有益的谏言。请你结合课文,谈谈邹忌能够成功劝谏齐王的原因。
小深:邹忌虽然是从生活中的小事中得到启发,想劝齐威王广开言路,但是他可以跟齐威王直谏,没必要将自己的生活小事和君王说。
小圳:你这样理解是不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三问答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活中的小事类比国家大事,以小见大,正是因为他将故事娓娓道来,委婉劝谏,才让齐威王愉快地接受意见,广开言路。这正表达了邹忌劝谏的艺术。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8小题,共40分)1.选出有通假字的一项( B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B.徐公来,孰视之C.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D.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D )A.明日..千里(土地纵横)..,徐公来(次日)B.今齐地方C.能面刺..于市朝(诽谤讥笑)..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D.能谤讥3.加点词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B )A.吾孰与徐公美.B.吾妻之美.我者C.皆以美.于徐公D.君美.甚4.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组( D )例:虽大风浪不能鸣.也A.朝服.衣冠/皆朝.于齐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者C.项伯杀人,臣活.之/是.古而非今D.既东封.郑/闻.寡人之耳者5.选出加点词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 C )A.邹忌修.(身高)八尺有余我孰.(谁,哪一个)与城北徐公美B.吾妻之美我者,私.(偏爱)我也皆以.(认为)美于徐公C.莫.(没有人)不私王时时而间.进(暗中)[偶尔,有时]D.期年..(一周年)之后窥镜..(照着镜子)而自视6.选出句式不同类的一项( B )A.皆以美于徐公B.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省略与的宾语“之”] 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7.选出与“忌不自信”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A )A.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 B.古之人不余欺也C.而莫之夭阏者D.不患人之不己知8.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子中的划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句( B )A.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B.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客人跟邹忌坐下来交谈)[应是“邹忌跟客人”]C.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仔细观察他)D.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照着镜子看看自己)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5题(42分)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部编九下语文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九下语文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本文情节可以概括为:三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变化。

试据此梳理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参考答案:三问答: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三类比:从“臣之妻私臣”联想到齐王的“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从“臣之妾畏臣”联想到“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从“臣之客欲有求于臣”联想到“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三赏赐: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三变化: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二、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有人称赞邹忌能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也有人认为他的劝谏“并无讽王纳谏字句”,妙在“蕴藉”。

结合这些评论,具体分析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其劝谏艺术有哪些高妙之处。

2.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邹忌劝谏成功还有哪些重要因素?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邹忌并未直接讽谏齐王,而是以小见大,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并把自己“三思”的结果告诉齐王,通过类比,让齐王自己去领悟“王之蔽甚矣”和应该采取的措施。

直谏,有可能触犯君王龙颜,不容易让齐王接受;委婉劝谏,若没有恰当的切入口,又容易流于琐细或旨意不明。

邹忌坦然直陈自己的“比美”经历和“闺房小语”,取譬类比,以切身体验切入讽喻正题,自然亲切,入情入理,又委婉含蓄,易于为齐王所接受。

2.【示例】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还有:①邹忌善于思考、分析,并敏锐地由个人体验联系到国家大事;②齐王具有广开言路的胸襟和果断行事的理政智慧。

三、解释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的含义。

1.吾与徐公孰.美孰.视之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3.于是入朝.见威王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参考答案:1.哪一个/同“熟”,仔细2.认为……美/漂亮、好看3.朝廷/朝见。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附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附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漂亮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乃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问之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假设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熟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

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址千里,百二十城。

宫妇有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敝甚矣。

”一、词语说明:①邹忌修.八尺有余()②王之蔽.甚矣( )③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④今齐地址..千里()⑤邹忌讽齐王纳谏()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⑦朝服.衣冠()⑧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⑨不时而间.进()⑩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⑾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⑿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⒀皆以.美于徐公()⒁.期年..以后()⒂皆朝.于齐()二、翻译句子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由此观之,王之敝甚矣。

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⑤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⑥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⑦期年以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⑧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

三、选择题一、下面两组句中加线词的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吾孰与徐公美B. 吾妻之美我者C. 君美甚D. 皆以美于徐公二、下面两组句中加线词的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 私我也B. 公而忘私C.曹操绕寨私行D. 不宜偏私3、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说明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朝服衣冠,窥.镜(观察)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短处) D.数月以后,不时而间.进(偶然)4、以下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漂亮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徐公来,孰视之. B.徐公不假设君之.美也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五、下面对本文内容明白得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平复,不为奉承所迷惑。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原卷版+解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原卷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经典练习整体把握1.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接着写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及其结果。

2.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3.面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暠的问题, 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 其妻、妾、客回答时的语气有差别, 下面相关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暠———妻子赞美于前,比较于后, 发自内心, 出自真情。

B.“徐公何能及君也!暠———小妾急忙回答, 惟恐不能表白感情, 似乎战战兢兢。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暠———客从容言之, 貌似深思熟虑, 实则阿谀逢迎。

D.邹忌问妻子用生活化的“我暠, 显得亲切而随和,邹忌问小妾与客, 用书面语“吾暠, 显得生硬,表现了一种倨傲。

基础知识积累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朝.服衣冠(chao)谤.讥(bàng)B.时时而间.进(jian)暮寝.(qǐn)C.期.年之后(ji)纳谏.(jiàn)D.弗.如远甚(fu)昳.丽(yì)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C.朝服.衣冠(衣服)D.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3.“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并列;()B.表修饰;C.表承接;D.表转折;E.表因果;F.表假设。

请对以下各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3)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4)暮寝而.思之()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5.对下面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精段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精段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精段阅读练习题(附答案)①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③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本文叙述的是的故事。

2、经过冷静的思考,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明白了什么?3、邹忌在进谏时能由小事到大事,由家事到国事。

从而悟出了怎样的治国的道理?4、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答案:1、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使齐国大治2、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

3、要治好国家就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

4、(1)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更英俊?(2)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在朝庭上战胜了别的国家。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一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一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一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一、积累运用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昳.丽(yǐ) 窥.镜(kuī) 朝服衣冠.(guàn)B. 孰.与(shú) 弗.如(fú) 数.月之后(shuò)C. 劝谏.(jiàn) 期.年(jī) 朝.于齐(cháo)D. 旦.日(dàn) 暮寝.(qǐn) 间.进(jiān)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1)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邹忌修.八尺有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形貌昳.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朝服.衣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孰.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今齐地方千里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方位词。

左和右两方面(3)臣之妻私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4)明日徐公来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时间词。

明天4.下列对文言句子的句式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B.与坐谈(省略句,省略了主语“邹忌”和“与”后面的“之”)C.忌不自信(倒装句,宾语前置,应为“忌不信自”)D.王之蔽甚矣(倒装句,属于状语后置)5.根据课文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课文中写邹忌对妻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是“”。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的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朝服衣冠(cháo)谤讥(bàng)B. 时时而间进(jiàn)暮寝(qǐn)C. 期年之后(jī)纳谏(jiàn)D. 弗如远甚(fú)昳丽(yì)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入朝见威王时用那种礼节比较合适?()A. 作揖B. .再拜C. .万福D. .稽首3.对“今齐地方千里”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现在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

B. 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

C. 今天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

D. 今天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

4.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刘禹锡《爱莲说》)B. 马之.千里者(韩愈《马说》)C. 当余之.从师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D.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5.下列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C. 今齐/地方千里D.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6.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②妾曰:“徐公何能及也?”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 ②③①B. ①②③C. ②①③D. ③②①7.填空。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末年________将其编订成书,其体例为________。

全书共33篇,________策,着重记录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默写。

(1)邹忌修八尺有余,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邹忌从日常家事中反思,总结出自己受蒙蔽的原因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题(附答案)【学习目标】1.学习文言中一些实词、虚词的用法。

2.学习本文运用设喻讲道理和表明见解的方法。

3.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4.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昳.丽朝.服衣冠.窥.镜期.年朝.于齐间.进2.简介《战国策》。

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1.作者、作品:《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而成,全书共33篇。

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

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背景资料: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

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

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

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

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读准重音、节奏、语速、情感。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1.《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1. 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它的来源十分丰富。

下列各组成语,全都来源于历史故事的一项是()A.温故知新杞人忧天毛遂自荐B.门庭若市舍生取义刻舟求剑C.守株待兔完璧归赵豁然开朗D.闻鸡起舞破釜沉舟三顾茅庐2.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A.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吸引了各国的读者。

B.去年暑假,妈妈领我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C.钱钟书、杨绛老人的善良和正直,对生老病死的透彻豁达,使人获益匪浅。

D.陈逸飞先生虽然已经猝然长逝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一系列优秀作品却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3. 下面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纪念建党80周年活动的主题是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

B.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认为:成功=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C.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这位教育家有独到的见解。

D.创造,是人类智慧高度发展结晶;创造,也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4. 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古今基本一致的一项是()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邹忌讽齐王纳谏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5. 朗读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王之蔽/甚矣!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习题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习题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习题及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习题及答案「篇一」【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景公好戈,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日:”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日:”独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①弋:系有丝绳的箭,用来射鸟。

②主:掌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私:偏爱)B. 时时而间进(间:偶尔)C. 数烛邹已毕(数:数量)D. 寡人闻命矣(闻命:接受教导)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A.皆以美于徐公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C.属予作文以记之D.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威王和景公都善于纳谏,能理解大臣的`良苦用心。

B.邹忌和晏子都采用了巧妙的规劝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C.两个文段都是用日常小事作类比,用排比手法增强语气。

D.两个文段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

4.请把“文言文”【甲】【乙】两个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分)(2)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3分)参考答案:1.C;2.A;3.C;4.(1)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2021整理)《邹忌讽齐王纳谏》习题精选

(2021整理)《邹忌讽齐王纳谏》习题精选

《邹忌讽齐王纳谏》习题精选根底练习一、给加黑字注音。

朝( )服衣冠时时而间( )进期( )年之后窥( )镜而自视二、解释加黑字。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朝服衣冠——3.孰与城北徐公美—— 4.旦日,客从外来——5.暮寝而思之——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7.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8.皆以美于徐公——9.今齐地方千里—— 10.面刺寡人之过者——11.时时而间进—— 12.期年之后——三、为以下每组句子中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把答案的序号写在句中的括号里)。

1.间:①中间,期间。

②空隙,间隙。

③时机。

④间隔,间断。

⑤间或,断断续续地。

⑤离间。

⑥夹杂,搀杂。

⑦参与。

⑧秘密地,悄悄。

(1)时时而间( )进(2)黄河远上白云间(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4)奉命于危难之间( )(5)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6)又间( )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2.方:①与“圆〞相对的形体。

②方正,正直。

③古代称面积的用语,纵横。

④方位,方向。

⑤地方,区域,方面。

⑥方法,方法。

⑦正,正在。

⑧才,刚刚。

⑨将要。

(1)今齐地方( )千里(2)有朋自远方( )来(3)方( )欲行(4)四方( )之士来者(5)来日方( )长四、解释以下每组句子中的词。

1.上(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上书谏寡人者( )(3)上使外将兵( )(4)疑是地上霜( )2.数(1)数月之后( )(2)珠可历历数也( )(3)几死者数矣( )(4)夹岸数百步( )(5)广故数言欲亡( )(6)又数刀毙之( )3.市(1)能谤讥于市朝( )(2)门庭假设市( )(3)愿为市鞍马( )(4)东市买骏马( )4.间(1)奉命于危难之间( )(2)时时而间进(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5)遂与外人间隔( )五、在以下句子的括号里补出省略的词语。

1.( )朝服衣冠2.客从外来,( )与( )坐谈3.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4.( )乃下令5.( )暮寝而思之六、指出以下加黑字的特殊用法。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2 (含答案)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2  (含答案)

课时作业(二十一)[21邹忌讽齐王纳谏]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邹忌(zōu)谤.讥(bàng)朝.于齐(cháo) 昳.丽(yì)B.进谏.(jiàn) 期.年(jī)孰.美(shú) 面刺.(chì)C.窥.镜(kuī) 弗.如(fó)数.月(shuò) 暮寝.(qǐn)D.间.进(jiàn) 衣冠.(guàn)旦.日(dàn) 朝廷.(tíng)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明日..徐公来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今齐地方..千里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谤讥..于市朝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答题技法详见《听课手册》P65A.能谤讥于.市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皆朝.于齐能谤讥于市朝.C.齐国之.美丽者也吾妻之.美我者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门庭若.市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C.齐/国之美丽/者也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5.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重到轻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②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分层作业)解析版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分层作业)解析版

21《邹忌讽齐王纳谏》分层作业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词注音和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朝.服衣冠朝:cháo 朝廷、朝堂B.时时而间.进间:jiàn 间或、偶然C.能谤.讥于市朝谤:bàng 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D.期.年之后期:jī一周年【答案】A【解析】A项,朝:cháo 朝廷、朝堂——朝:zhāo 早晨,故选A。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哪一个)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皆以.美于徐公(认为)C.莫.不私王(没有谁) 时时而间.进(暗中)D.期年..而自视(照镜子)..之后(满一年) 窥镜【答案】C【解析】C项,间是“间或、偶然”的意思。

故选C。

3.下列各组加点词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徐公何能及.君也及.郡下,诣太守B.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孰.视之孰.若孤D.能谤讥于.市朝皆以美于.徐公【答案】B【解析】A项,比/到;B项,都是类的意思;C项,同“熟”,仔细/哪个;D项,在/比。

故选B。

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答案】C【解析】C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应是“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故选C。

5.按要求填空。

(1)《战国策》又称《》,是西汉末年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而成的。

全书共33篇,着重记载了的策略言论,是一部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的著作。

(2)课文中描写对群臣吏民进谏给予中等奖赏的句子是“”。

描写群臣吏民进谏的第二阶段的句子是“”。

(3)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悟出的道理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4)邹忌借助类比,以“,,”推导出了“”的结论。

(5)齐王接纳邹忌的谏言取得的成果是“”。

【答案】(1)《国策》策士谋臣(2)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3)直言不易(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王之蔽甚矣(5)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或:战胜于朝廷)(2022·甘肃兰州中考)6. 下面是同学们为宣传报道准备的材料。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这是一篇短小精悍、逻辑思维较强,融基本知识、思想内容、现实借鉴为一体的优秀作品。

文章选自《战国策·齐策》。

本文着重写齐相邹忌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说齐王必须以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作为施政依据的故事。

既表现了古代志土(邹忌)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又表现了开明、有作为的君主(齐威王),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的大度胸怀。

(二)学法引导本文篇幅短小,思路明晰,推理过程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也较浅显,可以借助课文注解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 理解字义、词义,把握句意。

以读代讲、以读代解、以读代译、以读代练,突破历史,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事,认识齐威王纳谏除蔽的积极意义。

学习邹忌善于揣摩对方心理,善于运用设喻的语言艺术,提高表达能力。

(三)审美鉴赏简练生动的语言美全篇只有三百多字,从家事说到国事。

写人物,声貌毕肖;叙事实,曲折引入;用语简洁生动。

说它简洁,如“于是入朝见威王曰:……”几个字就交代了朝见的过程,省去了进见的“导语”,开门见山地直陈其事。

齐王听了谏辞以后,只用一个“善”字就写出了齐王纳谏的决心。

威王下令纳谏以后,只三十来字就交代清楚了“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说明了纳谏后发生的巨大变化;纳谏的效果,只写邻国动态,省去国内情况,这些文字都是异常的简练。

说它生动,如: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意思雷同,但句法、语气却各不相同,逼真地刻画了人物不同的心理、神情,文字错综,毫不呆板。

(四)重点难点突破1、这篇课文记述了一个什么家庭小事?要说明什么道理?是用什么方法说理的?[析]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概括要点,把握文章主旨。

[参考答案] 记叙了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的故事。

要说明的道理是: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积极纳谏,改良政治。

文言文中考真题:《邹忌讽齐王纳谏》21套,收藏

文言文中考真题:《邹忌讽齐王纳谏》21套,收藏

文言文中考真题:《邹忌讽齐王纳谏》21套,收藏中考真题《邹忌讽齐王纳谏》21套第1套:2023辽宁锦州二、阅读(45分)(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10-14题。

(14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魏文侯①使乐羊伐中山②,克之,以封其子击③。

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

”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

次问翟璜,对曰:“仁君。

”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

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名叫魏斯。

②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

③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2)闻寡人之耳者(3)克之(4)任座趋出1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A.向者任座之言直便扶向路(《桃花源记》)B.何以知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D.皆以美于徐公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1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14、同是为了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任座、翟璜三人所采取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忌讽齐王纳谏》作业
一、《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西汉末学者刘向加以汇编整理。

这部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在各国的政治活动和言论,反映了各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上的斗争。

二、解释下面的词语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

明日徐公来明日:次日,第二天。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
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能谤讥于市朝谤讥:指责讥刺。

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朝服衣冠,窥镜窥:看。

虽欲言,无可进者虽:即使。

吾妻之美我者美:(以……为美)
入朝见威王朝:(名词,朝廷)
皆朝于齐朝:(动词,朝见)
朝服衣冠朝:(名词,早晨)
能谤讥于市朝朝:(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
吾与徐公孰美孰:(代词,谁,哪一个)
孰视之孰:(形容词,同“熟”,仔细)
门庭若市若:(动词,如,像)
朝服衣冠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三、根据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一段写邹忌“自以为不如”“又弗如远甚”,有什么作用?
面对别人的吹捧,邹忌并没有盲目自信,而是深刻反省,说明邹忌善于自省,有自知之明,不易被美言蒙蔽。

2.邹忌劝谏从自身说起,有何用意?有什么好处?
邹忌见到齐威王后,首先讲自己的亲身经历,意在用自己的家庭琐事来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

以此作为劝谏的切入点和有力论据,有利于劝谏的顺利推进,同样使得齐威王易于理解和接受。

采用设喻说理,以家事喻国事,以小事与国家大事相类比,这样说理,将劝谏的意图隐藏于故事之中,现身说法,入情入理,让对方在拉家常、听故事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就接受了观点,含蓄委婉,说服力和感染力更强。

3.“皆朝于齐”是否可以删除?为什么?
不能。

“皆朝于齐”一方面能够侧面表现齐威王纳谏的巨大成果;另一方面意在告诉人们,只有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能使国家强盛起来的道理。

4.从这篇课文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妻妾客皆美邹忌对讨好恭维的话要警惕
邹忌自知不如人人贵要有自知之明
齐王纳谏除蔽广开言路才能富国安民
邹忌规劝齐王谈话要讲究方法技巧
5.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了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
课文通过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蔽,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6.分析邹忌和齐王形象
邹忌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

齐威王是一位有魄力的开明君主,他深深懂得收买民心的重要性,勇于听取不同的意见。

他闻过则喜,兴利除弊,大胆改革,颇有远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