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化语篇下的翻译
浅析文化差异下英汉习语的翻译
s w a l l o w s i t u p . 水 能 载舟 , 亦能覆舟 ; 而 中 国位 于 亚 洲 大 陆 , 离 不 开土 , 同时 自古 以 来 中 国是 以农 业 为 主 的 国 家 , 因此 习语 有 很 大 一部 分 习语 都 来 自农 谚 , 如拔 苗 助 长 、 瓜熟蒂落等。
一
二、 英 汉 习 语翻 译 的原 则 和 方 法 关 于 翻 译 的 原 则 和 标 准 ,古 今 中外 的 翻译 学 家 都 有 着 自 己 的标 准 。 严 复提 出 “ 信、 达、 雅” 的翻 译 原 则 和 标 准 、 傅雷提 出 “ 重 神 似不 重形 似 ” 、 张培基先生提出以“ 忠实 、 通顺 ” 作 为 翻 译 标 准 ,这 些 翻 译 理 论 都 相 互 补 充 , 只是 各 自强 调 的 内 容 不 一 样, 但是 , 都肯定了译文要忠实 、 精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下 面 几 种 翻 译 方 法 是 比较 常 见 的 。 1 . 直 译 法 东 西 方 人 们 对 感 情 、社 会 和 自然 界 的事 物 的 认 知 大 都 是 样 的, 因此 , 有 一 些 习语 , 他 们 的 直 观 意 义 不 仅 相 同或 相 似 , 而 且 所 蕴 含 的意 义 相 同 。 这时如果用直译 , 则 不 仅 保 留 了原 文 的字 面意思 、 象形意义和 内在意义 。 而 且 保 留 了原 文 的 形 式 。 易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例如 , 汉语 中 的 “ 瑞雪兆丰年” 就 直 接 译 为 At i m e l y s n o wp r o m i s e s a g o o d h a r v e s t ; “ 严 于 律 己 ,宽 以 待 人” 直 译为b e s t i r c t w i t h o n e s e l f a n dl e n i e n t t o w a r d s o t h e s: r 英 语 中 的o l i v e b r a n c h 直译为“ 橄榄枝” ; a t o o t h or f a t o o t h译 为 “ 以 牙 还牙 ” 。 2 . 意 译 法 意 译 法 指 的 是 按 照 原 文 的意 思 翻译 但 是 可 以 不 拘 泥 于 原 文 的格 式 。 当 因 为文 化 等 方 面 的 差 异 而无 法 直 译 的 时 候 . 此 时 , 我们 就用意译法 。例如a s k e l e t o ni nt h e c u p b o a r d( 家丑 ) , p a s s t h e b u c k ( 推卸责任 ) , 打开天 窗说亮话 ( f r a n k l y s p e a k i n g ) , 毛 遂 自荐 ( t o v o l u n t e e r o n e ’ S s e r v i c e ) . T wo h e a d s a r e b e t t e r t h a n o n e . ( 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 例如 , t o v o l u n t e e r o n e ’ S s e r v i c e ( 毛 遂 自荐 ) ; A i f s h o u t o f w a t e r . ( 很 不 自在 ) ; Y o u c a n ’ t a c h i e v e t h e g o a l w i t h o u t a i r s k . ( 不 入 虎 穴 ,焉 得 虎 子 ) ; i n a f r a n t i c r u s h ( 手忙脚乱 ) ; un r t h e s o u r c e o f s u p p l y ( 涸泽而渔 ) ; t r u s t t o c h a n c e a n d s  ̄ o k e o f l u c k ( 守株待兔 ) ; k e e p o n e ’ S n o s e d o w n t o t h e g r i n d . s t o n e ( 埋头苦干 ) ; w h a t i s d o n e c a n n o t b e u n d o n e ( 覆水难收 ) 。
文化翻译技巧浅析
文化翻译技巧浅析翻译是将一种语言通过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但在翻译时,译者不能简单的忠实于译品的语言形式,更要将源语言和目的语在文化信息上的差异准确的表达出来。
同时,文章列举了直译法与意译法的技巧具体应用。
标签:翻译;直译;意译;文化翻译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跨文化活动。
张培基说过,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的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英国语言学家卡特福德也曾说过:“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源语言)的文本材料替换成另一种语言(目的语)中对等的文本材料。
” 苏联语言学家巴尔胡达罗夫认为:“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话语)在保持内容方面,即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外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
”翻译不仅仅是字与字的替换表达,翻译中涉及更多的是文化与文化的交融。
吕俊说过:“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活动,其本质是传播,是传播学中一个有特殊性质的领域。
” 张今曾经提到:“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主要是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映像或艺术映像,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译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
”从文艺学角度解释翻译,认为翻译是艺术創作的一种形式,强调语言的创造功能,讲究译品的艺术效果。
苏俄文艺学家斯米尔诺夫在《苏联文学百科全书》中提出:“文学翻译是传达作者的全部意图(经过深思熟虑的和下意识的)即通过艺术手法影响读者的思想、感情……”。
茅盾认为:“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翻译是和语际交际和文化交际同时进行的过程。
在对源语言进行一定分析的基础上,创造另一种语言和文化介质中代替源语言的次生话语。
这个过程的目的是传达源语言的交际效果,但因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两种交际情景的不同,局部有变化,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采用一些必要的技巧,甚至对源语言进行再创作。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仅需要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更需要把另一种文化传递出来。
从文化翻译观浅析英语习语翻译
从文化翻译观浅析英语习语翻译作者:李双赢来源:《学习导刊》2014年第04期摘要:本文在著名翻译家巴斯内特的文化翻译观的指导下,详细分析了英语习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根据习语所在的具体语境,从文化层次上采用多种翻译策略探讨英语习语翻译,使译入语读者明白源语习语在语境中的内涵,从而真实传达源语信息,达到文化转换的目的。
关键词:文化翻译观;习语;翻译1巴斯内特的文化翻译观20世纪90年代,文化翻译观的倡导者,英国翻译理论家苏珊•巴斯内特与安德烈•勒菲弗尔第一次在二人合编的《翻译、历史与文化》一书中,提出了文化翻译观的思想,巴斯内特认为翻译的基本单位不是单词、句子或语篇,而是文化,文化是决定信息核心的关键因素。
2中英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及文化翻译观对其指导意义英语习语受到宗教背景、地理环境、社会风俗的影响,同时还源于《圣经》、《伊索寓言》和莎士比亚的作品中的典故。
通常提示我们历史、经济、饮食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中等等的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差异。
2.1生存环境与地理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生存环境和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李金玲,2006)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社会现象。
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
英国是一个岛国,四周环水,在表示“花钱大手大脚”时,英语用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中国各民族的生活繁衍在亚洲大陆,土地对生活至关重要,汉语则用“挥金如土”。
2.2习俗的差异英汉习俗的差异是多方面的。
比如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
因此英语中有很多与“狗”有关的习语,而且大都没有贬义。
如 top dog 当权派,a gay dog快乐的人,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使守旧的人接受新事物等。
而在汉语中狗常表示一种卑微的动物,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义,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仗人势”,“狗腿子”等。
2.3宗教信仰的差异源自宗教信仰的习语也大量出现在英汉两种语言中。
浅析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浅析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话题:休闲阅读跨文化交际语言与文化社会实践语境摘要: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相对于语言应用来说,翻译是沟通人类思想信息交流活动的桥梁和纽带。
文化属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语境是语言使用者在应用语言时所处的实际环境,文化语境的诸多因素影响着语词的翻译。
本文针对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语言文化语境翻译影响相对于人类的语言应用活动来说,翻译是交际活动中进行语言信息转换的行为活动,属于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并相互影响,语言记录着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反映着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任何一种语言的应用和发展都以文化背景为依托。
从语用视角来看,语境是语言产生和应用的前提条件,现代语言学认为,语境是影响语言翻译的关键要素,文化语境是语境的重要构成,研究和了解文化语境对语言翻译的影响,意义深远。
1 文化语境的内涵类型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财富总和,反映与体现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地理环境、历史渊源、宗教信仰、意识形态、道德习惯、风俗人情以及价值观念等诸多要素。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信息交际工具,语言的产生、演变或发展及其交流传递,总是以一定的环境条件为前提的,这就是所谓的语境,即语言环境,通常是指语言使用时所处的实际环境,从语用角度分析,语境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为达到语言理解和应用效果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语境能使意向所指具体确定为当前表达的对象。
文化语境是语境的构成类型,所谓文化语境,广义理解为与言语交际相关的所有社会文化背景,是指某一特定文化中人们的认知环境,文化语境属于某一语言特定的规范和习俗,主要包括文化习俗和社会规范两个方面,文化习俗属于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沿袭成习的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文化模式,文化语境对从属成员言语交际活动具有规范约束性。
从另一角度看,文化语境通常分为历史文化语境、地域文化语境、习俗文化语境以及宗教文化语境等类型。
浅析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语篇分析是指对一段文本的整体结构、语言风格、情感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理解和认知。
在翻译中,语篇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和文化背景,并将其传递到译文中。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
一、把握文本的整体结构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先对原文进行整体把握,确定其主旨、结构、脉络等。
只有了解原文的整体结构,才能更好地对单词、短语、句子等进行翻译,使译文和原文在结构上相似或相当。
同时,了解原文的结构还可以帮助译者判断某些重要信息可能出现的位置,以便更好地进行翻译。
二、考虑语言风格和情感色彩语言风格和情感色彩也是语篇分析的重要内容。
在进行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原文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色彩,选择合适的词汇、句式、篇章结构等,使译文能够传递原文的情感和意味。
例如,如果原文使用了幽默或讽刺的语言风格,译者需要在翻译中保持这种风格,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三、考虑文化差异语篇分析也可以帮助译者了解原文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意义。
在进行翻译时,译者需要考虑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尤其是在某些具有特定文化含义的短语、俚语、习语等方面。
只有深入了解原文和目标文化之间的差异,才可以进行更准确的翻译,避免语义上的错误和误解。
总之,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都有很大的帮助。
译者需要通过对原文的整体把握、语言风格和情感色彩的分析以及文化差异的认知,使译文不仅符合原文的意思和结构,而且传递了原文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色彩。
浅析文化内涵词的翻译
浅析文化内涵词的翻译在翻译领域中,文化内涵词的翻译一直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
文化内涵词是指那些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特定文化背景的词语,这些词语常常承载着文化传统、历史渊源和民族特色,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会涉及到语言、文化、历史、习俗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对文化内涵词的翻译进行浅析,探讨翻译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文化内涵词的翻译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文化内涵词的跨文化转换问题。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语往往是根植于当地的历史、传统和习俗之中,因此很难直接找到一个等值的翻译,这就需要翻译者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源语言词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并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读者易于理解的形式。
文化内涵词的时代变迁问题。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一些文化内涵词的含义和用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就需要翻译者具备良好的时代感和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把握时代的脉搏,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文化内涵词的情感价值问题。
文化内涵词往往承载着民族情感、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因此翻译这类词语时需要考虑到词语所承载的情感价值,不能简单地套用翻译原则,而应该注重在传达情感上下功夫,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源语言词语所传达的情感。
面对文化内涵词的翻译问题,翻译者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解决。
翻译者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语言功底是翻译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言特点和表达习惯,才能准确理解文化内涵词的含义和用法,并把握好翻译的度和力度。
跨文化沟通能力是指翻译者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能力,能够在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况下有效沟通,准确把握文化内涵词的特点和用法,做到恰如其分的翻译。
翻译者需要注重词语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在翻译文化内涵词时,翻译者不仅需要关注词语的表面含义,还要深入挖掘词语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和情感价值,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达词语的真正含义。
翻译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
浅析文化差异和习语翻译
浅析文化差异和习语翻译摘要: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作为语言精华的习语更是沉积了浓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因此英汉习语翻译常会遇到许多困难。
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四个方面阐述中英两国文化差异对各自习语形成的影响,并详细说明英汉习语互译中处理这种文化差异的几种常用译法。
关键词:语言;文化;文化差异;习语翻译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生存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自然环境对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
华夏民族生活在广袤肥沃的东亚大陆上,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土地在人们的生活中就显得至关重要。
因此,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农业和土地有关的成语。
如“斩草除根”“风调雨顺”“山穷水尽”“挥金如土”等。
英国则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水。
历史上航海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英语中也就有了许多与水、鱼以及航海有关的习语。
如aseaasater,drinlieafish,toisstheboat、allatsea。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属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
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好”相连。
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Iparetheetoasuer’sday?Thouareorelovelyandoreteperate。
历史典故从一定角度上说,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与沉淀,汉语中大量的习语都是以本民族的历史、经济、文化、传统、习惯等为基础而形成的,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深远的社会历史渊源,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
浅析文化语境与语词的翻译
浅析文化语境与语词的翻译
潘宏碧
【期刊名称】《双语学习》
【年(卷),期】2007(000)08M
【摘要】语词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能反映文化特征的部分。
语词的产生、变异和发展都包含着丰富、复杂的文化信息。
语词的翻译依赖着它本身所存在的语言文化环境。
文化语境包含诸多因素,如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文化背景、风俗民情、宗教信仰、传说典故等直接影响着语词的翻译。
【总页数】2页(P131-132)
【作者】潘宏碧
【作者单位】福建警官职业学院,福建福州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文化语境视角下双语词典的例证翻译——基于《牛津高阶英汉双解字典》个案研究 [J], 刘峰
2.浅议文化语境与语词翻译 [J], 吴珊
3.文化语境下的语词翻译研究 [J], 任娟
4.浅析语词翻译与文化语境之关系 [J], 覃红波;孙世仁
5.浅析文化语境与语词的翻译 [J], 潘宏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1. 引言1.1 翻译中的重要性在翻译中,语篇分析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语篇是指完整的、有机的文字结构,通过对语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并准确传达给目标语言的读者。
翻译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简单替换,更需要考虑原文的语境、结构和逻辑关系,才能保持原意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能帮助译者更好地把握原文的信息,确保译文与原文在逻辑结构和语义上的一致性。
通过对语篇的分析,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间的关联关系,避免在翻译过程中出现断层或矛盾。
语篇分析还能帮助译者更好地把握原文的语法结构和情感表达,从而更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语篇分析在翻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译者更准确、更完整地理解原文,并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正确运用语篇分析方法可以提高翻译质量,使译文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运用语篇分析方法,对于提高翻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语篇分析的定义语篇分析是一种研究语言使用方式和含义的方法,旨在揭示语言文字背后隐藏的意图和信息。
通过对语篇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文本的结构、逻辑关系、语法结构、语义含义、风格特点以及情感表达。
在翻译领域中,语篇分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帮助译者更好地把握原文的意思和情感,并将其准确传达到目标语言中。
语篇分析的定义涉及到诸多方面,包括从宏观层面上对整个语篇的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到微观层面上对具体句子和词语的语义和语法进行解读。
通过对语篇的深入分析,翻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从而更准确地传达文本的含义和情感。
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至关重要,对于提高翻译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源语言的意思,进而更准确地将其表达出来。
通过语篇分析,译者可以把握文本的整体结构和逻辑关系,从而避免在翻译过程中出现断裂或不连贯的情况。
浅析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1. 引言1.1 引言语篇分析在翻译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原文中的语篇结构、语言特点以及语言功能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和作者的意图,从而更准确地进行翻译。
语篇分析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和解释,更是对文本背后所隐藏的文化、社会和语言信息的解读。
在翻译过程中,语篇分析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把握原文的整体结构和逻辑关系,帮助译者更好地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通过语篇分析,译者可以更好地处理原文中的隐晦意义、语言搭配和篇章连接,从而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2. 正文2.1 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重要性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语篇分析是翻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义和情境,从而保持原文的信息和语境完整性,确保译文与原文一致。
语篇分析可以帮助翻译者把握原文的语言特点和篇章结构。
通过对原文的语言风格、逻辑结构、语义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翻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从而更准确地翻译原文。
语篇分析可以帮助翻译者解决原文中的歧义和难点。
在翻译过程中,原文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和理解方式,翻译者需要通过语篇分析来确定最合适的翻译策略,以确保译文贴近原意。
语篇分析还可以帮助翻译者克服语言和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
通过深入分析原文所处的语言和文化环境,翻译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原文的内涵和外延,避免翻译过程中出现理解偏差或语言错误。
语篇分析在翻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只有深入理解原文的语言特点和篇章结构,翻译者才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和情感,确保译文与原文一脉相承。
翻译者在进行翻译工作时,务必重视语篇分析的重要性,将其作为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2 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具体应用在翻译过程中,语篇分析可帮助译者理解原文的语篇结构和逻辑关系,从而更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通过对原文的段落结构、句子连接和语段衔接进行分析,译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原文的整体信息,避免翻译出现断裂和不连贯的情况。
译见|浅析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翻译中的难点
译见|浅析中华思想⽂化术语翻译中的难点前⾔中华思想⽂化术语是指固化为⼀定形式的,由中华民族主体所创造或构建,凝聚、浓缩了中华哲学思想、⼈⽂精神、思维⽅式、价值观念的概念、命题和⽂化核⼼词。
它们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然与社会进⾏探索和理性思考的成果,是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它们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思想⽂化术语的整理、诠释和翻译,是向世界传播中华⽂明和中华思想⽂化的关键。
对此,国务院领导⾼度重视,明确指⽰要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研究中华思想⽂化术语的国际传播,加强对中华思想⽂化术语的整理、诠释和翻译⼯作。
“中华思想⽂化术语传播⼯程”正是落实国务院领导批⽰精神,由教育部、国家语委牵头组织,多部委联合参与的国家级重⼤项⽬。
本项⽬的核⼼任务就是梳理反映中国传统⽂化特征和民族思维⽅式、体现中国核⼼价值的思想⽂化术语,⽤简练的语⾔,客观准确地予以诠释、翻译,从⽽促进世界更准确、更全⾯地了解中华民族和中华思想⽂化,推动中外⽂化的交流与融合。
本⽂将从中华思想⽂化术语翻译所依据的中⽂⽂本情况延展开去,浅析体现中国价值观念的思想⽂化术语的翻译难点及具体的翻译⽅法。
⼀、中华思想⽂化术语翻译所依据的中⽂⽂本情况从16世纪利玛窦翻译《四书》算起,迄今已有上千种中华思想⽂化典籍被译成其他语⾔,其中蕴含了中华思想⽂化术语翻译的⼀些素材,但将中华思想⽂化术语作为⼀个国家项⽬进⾏全⾯系统的规划、整理和翻译,在我国尚属⾸次。
在本项⽬中,中华思想⽂化术语的中⽂⽂本是由国内⽂史哲三⼤领域的众多知名学者整理撰写的,每个术语由条⽬、释义、引例三部分组成:条⽬的筛选经过了学科组、专家委员两级讨论和审定;每条术语的释义⾼度概括并极为简练,⼀般不超过350字;引例是从中国古代的经史⼦集中精⼼挑选出来的,⽬的是说明术语的来源、补释义之不⾜或引证古⼈对相关术语的解释。
译者⾯临的主要问题有:其⼀,每⼀个术语都体现了中华先民对⾃然、社会所进⾏的理性思考和⾼度的理论概括,有着博⼤的思想⽂化蕴含。
从语域理论浅析文化翻译的策略选择
过 多 的 采 用 “ 化 ” 翻 译 策 略 , 者 对 译 参 考 文 献 异 的 读 文 的 理 解 会 有 很 大 程 度 的挑 战 度 , 阅读 [】郭 建 中 . 译 中 的 文 化 因 素 : 对 1 翻 异化 与 归 译文 失 去 兴趣 。 外 , 跨 文化 翻 译 中社 会 另 在 化 [】外 国语 ,9 82 : 3 O J. 1 9 ( ) 1 —2 . 因 素 , 同 的年 龄 群 、 业 群 、 会 阶 层 等 [】 建 平 , 荣 曦 . 文 化 翻 译 中的 异 化 不 职 社 2 徐 张 跨 化 之 “ 域 性 ” “ 国 情 调 ” 一 些 应 用 性 社 会 因 素 在跨 文 化 翻 译 活 动 中 , 取 归 化 异 、异 。 采 与 归化 问题 [ . J 中国翻 译 , 0 25 : 8 】 2 0 ( )3 ~ 文 体 , 篇语 场 正 式 程 度 低 。 语 41. 与异 化 的 翻译 策 略 也是 不 同 的 。 对 儿 童 针
2. 从 语势 维度 分析 翻 译 中归化 与 异化 策 2 1 1 语 域理 论和 跨文 化翻 译 活动 中的 归化 略 . 与 异 化 语 势指参与讲 话者之 间的角色关 系 , 翻 译 可看 作一 种 跨 文化 交 际 行为 ( 建 包 括 它 们 的 社 会 地 位 , 及 说 话 者 的 态 度 郭 以 中 ,9 8 1 ~2 )C r t n r (9 I 19 :3 0 , h i i e Nod 19 ) sa 用 和 想 要 实 施 的 意 图 等 。 跨 文 化 翻 译 活 动 在
3 结语
翻译活 动是一种跨 文化交际活动 。 语
域 三 维 变项 对于 跨 文化 翻 译 活 动 中两 种翻 策 略 。 翻 译 中 , 归化 ” “ 化 ” “ ” 范 围内 。 文 是 针 对 对 目的语 文化 了解 程 译 策 略 的选 择 使 用 , 重要 的 指导 作 用 。 在 “ 和 异 的 度 译 有 在 的 把 握 也 是 不 同 的 。 场 的 正 式 程 度 不 度 很 深 , 文 翻 译 的 目的 是 为 了更 深 层 次 具 体 的 翻译 过 程 中 , 语 译 语场 、 旨和 语式 应 做 语 同, 文本 类 型也 不 同 , 如 , 介 绍 和 传 播 的 接 触 和 研 究 异 域 文 化 , 者 针 对 这 种 小 为 翻 译 交 际 活 动 中 的 一 个 综 合 的 语 境 效 比 以 译 中 国 文 化 给 异 域 文 化 读 者 为 翻 译 目的 政 文化 背 景 的读 者 往 往对 译 文 采 取异 化 的 策 果 , 考 虑跨 文 化 翻 译 中翻译 策 略 的使 用 , 去 治论 文 、 律 条 例 、 学 著 作 、 史 文献 等 法 哲 历 文 本 , 场 的 正 式 程 度 高 , 般 都 须 以 源 语 一 语文化 为归宿 , 用 “ 化” 翻译 策略 , 采 异 的 语 篇 翻 译 目的 就 是 传 达 源 语 文 化 给 异 域 文 化 的 读 者 , 译 的 首 要 目 的 是 为 了 文 翻 化 传 播 。 取 归化 策 略 , 失 去 了源 语 文 采 便 略为 主 ; 异 域 文化 了解程 度很 少 , 对 阅读 译 达 到 成 功跨 文化 交 际 的 目的 。 文 的 目的只 是 为 了消 遗 娱 乐 的 异域 读 者 ,
浅析中英词语文化意义与翻译技巧
1文化意义 的异 同
h g t a i h e 在英 国已成为 一顿 简单 的晚 餐 , 而
一
比喻 假慈悲 I e n n od b t e ” “ w wie i l or s n i
下午 茶 ” 同样 , 语 的 ( 。 汉 旧瓶 装新 酒 ) 一一 比喻 旧形式 不 合新 内容 在 中英 两 种 语 言 中存 在 着 大 量 的概 念 不是 一 般 意 义上 的 “ 班 (o s W f o e S p oiin y 意 义 对 等 , 文 化 意 义 截 然 不 同 或 互 为 缺 “ 茶 ” 变 成 了一 顿 “ 餐” “ 午 茶 ” 甚 “ 门弄斧”t hO o n ’ rfce c 而 饮 则 早 、早 、 项 的 词 语 。 汉 语 中“ ” “ ” “ ” “ 如 猫 、 牛 、 兔 、 蟾 至 “ 餐 ” 可 以说 “ 天 中午 我 请你 饮 茶 ” 午 , 明 。
件 等都 不可 避 免 地 影 响 到 词 汇 的产 生 和 发 外乎sn il、 tlg n , es e i e ie t例句也 多有重 复之 b n l 彼 参 的痕 迹 相 当 明 显 。 经推 敲 , 展 , 自语 言 的表 达 必 然 体 现 出其 自身 的 处 , 此 “ 考 ” 各
义 , 中 不 少 含 有 一 定 的 历 史或 神 化 典 其 故 , 一 类 词 汇 如 果 直译 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失 掉 这 会
e sbe 明智 i 务实” 将i tl g n 译 许 多原 文 的 色 彩 , , n el e t i 但是 如 果 直 译 , 又 不 易 却 差异与特点 。 因此 , 英 汉 互 译 工 作 中 , 在 译 sn il宜译 成 “ 所 者 要注 意 到 这 些 差 异 与特 点 。 此 , 英 汉 成 “ 明 ; 智 慧 ” 远 较 “ 事 ” 当 。 撒 为 读 者 理 解 和 接 受 , 以 建 议 保 持 源语 文 因 在 聪 有 也 懂 妥 “ 又 互 译 工作 中 , 者 要注 意 到 这 些 差 异 , 取 娇 ” “ 八 ” “ 秀 ” 译 采 、三 、清 等描 述 特 质 的 词 汇也 化 的 独 特 性 , 可 以 让 译 人 语 读 者 理 解 外 多 种翻 译 技 巧 , 得译 文 既 能 忠 实 于原 文 , 使 又 能 体 现 出 目的 语 的 语 言 特 点 。
浅析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浅析文化对翻译的影响关键词:生活环境;文化差异;词义;语句;影响一、引言不同的民族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中,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社会心态。
诸多的文化因素势必导致不同的语言形式。
因为人的一切语言都自觉不自觉地反映一定的文化内涵,其语言结构、交际模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该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另外,语言不仅是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因此,语言和文化不可分,不同文化产生不同的语言结构,进行翻译,就必须了解其赖以生存的文化,并对比两文化差异,消除文化障碍,实现语际转换。
二、文化差异对词汇语义的影响词汇是人类语言和生活经验的紧密衔接点,人们想把客观世界同主观抽象思维用语言表达出来,就必须选择适当的词汇。
英语语言异常发达,词汇语义众多,且拥有许多蕴涵特定的文化信息。
有些表达特定国情的词语在汉文化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词,有的是表面上或部分意义的对应,而深层语义发生变化。
如,“ tree” 和“ 树”基本对应,但前者所指范围比后者大得多:不仅表示木材、木造器具、家谱,还有行刑的台或架之意,而这是汉语文化中没有的。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因此,翻译时,不能单独孤立地进行词语的译码转换,而应警惕文化内涵,结合特定的文化背景、语言情景等,请看下句:In the evening after a huge tea,including a big Christmas cake covered with a frosting as sweating as candy and as smooth as pudding,the family will probably sit round the fire eating nuts,sweats and fruit,talking or watching Television or playing party games.原译:在晚上,先喝浓茶,常有一只圣诞大蛋糕,蛋糕上的糖霜甜如糖果,滑似布丁;然后,全家人可坐在篝火旁,一边吃干果和水果,一边聊天看电视,或做集体游戏。
浅析文化视角中的英语翻译
217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学 术 论 坛1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因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不同,不同国家形成了显著不同又各具特色的文化。
这种显著的文化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对翻译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里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1.1自然环境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每个民族都生还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而这种不同而特定的自然环境会影响各个民族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看法,进而会赋予词语特定的含义。
例如,英国属于岛屿国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喜欢航海;而中国位于大陆内部,自古以农立国,因此在比喻花钱浪费时,英语用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则是“挥金如土”。
1.2风俗习惯差异对翻译的影响风俗习惯涉及各个领域,英汉风俗习惯的差异首先体现在称呼方面。
英语中的称谓很少,也就dad, mum, grandpa, aunt,uncle等几种,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常直呼其名。
与西方不同,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注重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因此在称呼方面区分的十分严格,有时一个称谓有多种叫法。
如“妻子”在汉语中另有“老婆”“爱人”等多种称呼,但在英语中只有wife一种叫法。
在通过下面一个例子来看英汉称谓的差异:我的外祖父去世了,而外祖母、祖父、祖母却活到了80岁以上。
My maternalgrand father died, but my other three grandparents all lived to be over eighty.此外,因社交礼仪的差异,针对同一问题,中西的回答也有着显著的差异,西方人喜欢实话实说,而中国人则喜欢讲客套话。
如接受礼物时,西方人通常会坦然地接受礼物,并说Thank you! I like it very much.而中国人则会说“何必破费”之类的客套话;在听到夸奖时,西方人常欣然接受,并会说Thank you,而中国人则会说“哪里哪里”等谦虚的话。
浅析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关系
浅析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关系作者:毛劝劝来源:《北方文学·中旬》2014年第11期摘要:近年,语言、文化和翻译三者的关系备受关注。
确实,这三者的关系密不可分。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却又受到文化的限制。
翻译作为一种语际和跨文化交际活动,大部分发生在两种不同的语言之间。
当译者进行翻译活动的时候,不仅要求其精通这两种语言而且对着两种语言背后文化的异同也要十分了解。
本文首先对语言、文化和翻译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个简要的说明。
然后讨论了这三者是如何相互影响的,指出了文化导向和语境导向两种翻译现象。
既然语言体现着文化,那么在我们进行翻译活动的时候就必须要考虑文化因素。
为了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翻译,译者必须在文化的视角下,基于源语言处理原则来翻译成目标语言。
关键词:语言;文化导向;文化对于一种特定的语言来说文化是其很重要的部分。
而文化对一种特定语言的冲击则是与生俱来的。
长久以来,不少学者对于文化和语言的关系的阐释使人们误以为如果没有社会语境,语言不可能独立使用。
同样,语言分析,文化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完美结合,使人们相信没有文化背景任何文本都不可能被完整的解读一.语言、文化、翻译的定义语言就广义而言,是一套共同采用的沟通符号、表达方式与处理规则。
爱德华.伯内特.泰勒于1871年首次提出了对于文化的定义。
他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任何能力与习惯。
总体上说,文化可以理解为:1.人类从长期经验中所创造的共同生活方式,包括物质的与精神的内容2.学术思想等精神层面的活动及其成就。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包含了由文化衍生而来的成语、熟语和固定搭配等。
我们在研究语言的时候必须将它与宏观的社会文化相联系。
第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包含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语言不能完全的表现文化,但语言是文化本质的一部分。
第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能够体现文化,而文化的发展又是语言发展的前提。
浅析文化翻译理论
浅析文化翻译理论引言语言、文化和翻译三者密不可分,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文化的内涵性和外延意义,而翻译的过程则是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
英国翻译理论家苏珊·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的“文化翻译理论”以文化为翻译的基本单位,强调在翻译过程中,目的语不仅要准确传达源于文本的信息,更要将文化传递置于首位。
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20世纪70年代前,各语言学派和功能学派等学者聚焦于研究西方文化翻译理论的语言学功能,并升级至文化层面。
70、80年代后,随着东西方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日益加强,多元文化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之一,文化在语言交际活动的大背景下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
在文化翻译研究方面,英国翻译理论家苏珊·巴斯奈特作为主要代表人物,在其著作《翻译、历史和文化》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文化转向”一词,着重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以“文化”为翻译的基本单位,站在文化的立场上扮演好文化传播的使者角色。
理论综述据巴斯奈特的观点,若将文化比作人的身体,那语言就是人的心脏,只有心脏与身体相互协调,人才能存活。
因此译员在翻译时,不能将文化割裂开进行翻译。
诠释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之后,巴斯奈特引用斯内尔霍恩比的观点,论述了文化翻译观的具体含义:(1)翻译应将文化作为翻译的基本单位,而非停留在以往的语篇之上;(2)翻译不只是简单的解码到重组的过程,更是一个交流的过程;(3)翻译不应局限于对原语文本的描述,而在于该文本在译语文化功能上的等值;(4)不同的历史时期翻译有不同的原则和规范,用来满足文化的需要和一定文化里不同群体的需要。
简言之,翻译绝非单纯的语言行为,而是根植于语言所处的文化中。
翻译不仅要满足文化需要,同时也要满足读者需求。
此外,翻译会对文化产生一定影响,对其进行“构建”,二者相辅相成。
理论发展据宋建浩的观点,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理论”基于比较文学,对各国、各民族和地区之间的文学交流和关系进行研究,而翻译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浅析语境中的翻译行为
浅析语境中的翻译行为[摘要]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翻译则是以负载文化信息的双语转换来表达原语信息内容的,因此我们应从认知语用学语境的角度来审视翻译运作,用动态思维的模式来处理从原语到译语之间的转换。
[关键词]语用思维语境翻译一、引言语用学是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之间的关系。
而翻译是源语符号与译语符号之间的动态转换,译者的解释意图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换句话说,译者的认知思维是从源语文本到译语文本转换的关键,因此,认知语用思维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
对意义的探讨与表达是翻译的主要运作和目的。
诚如奈达所说,翻译即译义。
意义可分为两类:一类与所用的词密切相关,较稳定,是固有意义(语义学研究的意义);另一类与语境相关,不太确定,是附加意义(语用学研究的意义)。
二、语用语境与理解意义维特根斯坦对意义与语境之间关系的表述为:“我们可以将’意义’界定如下:一个词的意义就是它在语言中的使用。
”语用学本质上是一种意义研究,将一种语言置于使用的语境中去的意义研究。
理解原文的意义,包括内涵意义(由句法、语篇和词汇意义表达的)和外延意义(由语境和文化因素造成的);一切语句的意义都是一定语境中的意义。
(1)语境是意义的限定者词语只有镶嵌于特定语境中,其词义才可确定下来:Each week Mrs. Carlson saved a little money for a rainy day.A rainy day 这里指经济上的困难,(卡尔逊太太每星期都积蓄一点儿钱以备不时之需。
)(2) 语境是新义之源Though Henry Adams found Cambridge a “social desert”,it flowed with intellectual milk and honey. (V. W. Brooks,New England)Milk and honey源出《旧约.出埃及记》a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流奶与蜜之地),比喻富饶丰足的办法极多,前加上intellectual ,意思便不同了,(虽然亨利·亚当姆认为剑桥是一个“社会沙漠”,但它却流着知识的奶和蜜[人才荟萃之地]。
浅析文化内涵词的翻译
浅析文化内涵词的翻译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文化内涵词的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
文化内涵词是指一个文化中特有的、难以直接翻译成其他语言的词语,这些词语通常携带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
如何准确地翻译这些词语成为了翻译工作者面临的难题之一。
本文将从文化内涵词的定义、特点和翻译问题等方面进行浅析,希望能够对翻译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文化内涵词的定义文化内涵词是指一个文化中特有的、难以直接翻译成其他语言的词语。
这些词语通常携带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对于外国人来说很难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背景和情感情绪。
比如中国的“热闹”、“精神食粮”、日本的“侘寂”、德国的“哲学家的狂想曲”等,这些词语都是文化内涵词的典型代表。
这些词语在汉语、日语、德语等语言中都有对应的翻译,但往往很难准确表达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情绪。
1.文化背景浓厚文化内涵词通常植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定文化背景之中,因此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是其他语言所无法完全表达的。
比如中国的“热闹”一词,它所蕴含的是中国人热爱节日和喜庆的情感情绪,外国人很难通过简单的翻译就能够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2.情感色彩丰富文化内涵词往往携带着丰富的情感色彩,可以表达人们对生活、自然和人际关系的态度和感情。
比如日本的“侘寂”一词,它所蕴含的是对于简朴、宁静、淡泊的情感情绪,这种情感在其他语言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表达方式。
3.意境深远文化内涵词往往可以勾勒出一幅幅深远的意境,让人产生共鸣和共鸣。
比如德国的“哲学家的狂想曲”一词,它所蕴含的是对于思想、哲学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这种意境在其他语言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表达方式。
由于文化内涵词所携带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其翻译往往成为了翻译工作者面临的难题。
一方面是因为不同文化因素的差异,另一方面是因为不同语言之间的表达方式的差异。
对文化内涵词的翻译需要有高超的语言技巧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具体来说,文化内涵词的翻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差异文化内涵词所植根的文化背景往往是其他文化所无法理解的,因此其翻译会存在文化差异的问题。
浅析文化内涵词的翻译
浅析文化内涵词的翻译文化内涵词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具有特定含义和情感色彩的词汇。
这些词汇在语言交流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文化差异和语境,以保持原词的文化内涵并使译文更具生动和准确。
本文将从理论和具体案例两个方面浅析文化内涵词的翻译。
文化内涵词的翻译必须充分考虑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于同一概念或情感的表达方式往往是不同的。
比如中文中的“家和万事兴”在英文中可能对应的是“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这两句话都表达了家庭对人的重要性,但在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特点进行恰当的转换和调整,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观念。
文化内涵词的翻译需要考虑到语境的影响。
在语言交流中,往往是在一定的语境下进行的,而文化内涵词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往往与其所处的语境密切相关。
比如中文中的“吉祥如意”一词,通常用于祝福他人,但如果直译成英文的话可能就失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因此在翻译时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恰当的转化,使译文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语境的统一性。
具体来说,在翻译文化内涵词时,译者首先要了解原文中词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包括其语义、意象和情感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其次要深入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特点,以便能够寻找到与原文词语相对应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在具体翻译过程中,要根据原文所处的语境进行合理的转译,使译文更加贴近原文的意义并具备相应的文化内涵。
以汉英翻译为例,对于一些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语,译者需要在保持原文思想情感色彩的基础上,寻找到能够恰当表达的英文词汇,同时根据上下文适当调整译文,使得翻译结果更加符合英文读者的文化习惯和认知方式。
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文化内涵词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在保持原文的文化内涵的前提下,才能使译文更具有生动和准确,更能够传递源语言的情感和思想。
翻译人员在处理文化内涵词时需要有着丰富的跨文化素养和语言技巧,以确保译文更贴切地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No.42008在英汉翻译中,如果只盯着原文的词语和语句结构这些语言层次的东西,翻译就只是一种文字层次的转换,徒具其形,原文的内容和意义不可能得到很好的表达。
翻译应当始终立足于语义,跳出原文语言层面的束缚,着眼于传达原文的内容和意义。
换句话说,翻译的基本单位应该是语篇,而不是词语结构。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家的观点,语言的实际使用单位是语篇这样的言语单位,而不是词语结构这样的语法单位。
实际使用的语篇有可能是一个句子、一个句段、一个句群,也有可能是一个词语。
翻译作为语言交际的一种形式,其实质是用一种语言的语篇材料代替另一种语言与其意义对等的语篇材料。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例如:head的本义是“头”,但是在不同的语篇环境下的翻译不同。
Hewasbadlywoundedinthehead.意思是他头部受重伤。
Hehasagoodheadformathematics.意思是他的数学能力很强。
Prickwiththeheadofaneedle.意思是用针尖挑。
Let'sdiscussthequestionunderfiveheads.意思是让我们分5个题目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语境与翻译美国学者D.A.Swinnty的实验表明,语境是影响词汇提取的主要因素,忽略语词词义提取时意义与语境的结合,不能达到对句子的充分理解,就不能对语词在语境中的意义正确翻译。
在很多情况下,译者的难题并不在原文本身(因为他可以照字面意思译),而在于让目的语读者明白原文的蕴含意义。
Grice在其著名的“LogicandConversation”中提出了会话含意的概念和“合作原则”及其准则。
对于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对话,在翻译中是比较容易处理的。
而有些说话者并没有违反合作原则,只是话语不连贯,这时就需要译者遵循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对不连贯的话语作出连贯的解释。
例如:Elizabethisputtingonalotofweight.Shesmokesveryheavily.Baker认为,如果把这两句话联系在一起,则至少有4种解释:1)由于伊莉莎白吸烟吸得很厉害,因此胖了不少;2)由于伊莉莎白的体重猛增,所以她拼命地吸烟;3)尽管伊莉莎白吸烟过多,她的体重还是增加了;4)伊莉莎白体重猛增,而且还不断地吸烟。
对原文两句话之间的语义关系的准确解释,一方面靠语境,另一方面靠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蕴含意义。
当然,语篇参数也可用来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人类的交际受语言环境的制约,而语言环境又根植于文化习惯,因此翻译必然受到译出文化和译入文化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语境决定着语词翻译中词义的提取,也体现着译者对不同文化的判断和理解。
二、地理环境差异与语词翻译各民族生活的空间不同,自然环境各方面的差异影响不同民族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看法有不同。
特定的地理文化赋予了语词特定的意义。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moneylike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却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
如:torestonone'soars(暂时歇一歇);tokeepone'sheadabovewater(奋力图存);allatsea(不知所措)。
三、社会历史差异与语词翻译历史文化是特定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
各民族的历史发展不同,因而各自都有含有特定的人物和事件的语词以体现本民族鲜明的历史文化色彩。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
例如:汉语“一败涂地”的意思,英语中用“tomeetone'sWaterloo”(遭遇滑铁卢)来表达,而英语表达的这个意思在汉语中则用“败走麦城”来表达。
另外还有“Penelope's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aPan-dora'sbox”(潘多拉之盒棗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
因此这类语词的翻译需要了解各民族历史文化,才能使译文更具文化个性。
再如:“Trojanhorse”(特洛伊木马)比喻暗藏的敌人或危险,“Towerofivory”(象牙之塔)比喻世外桃源,“AswiseasSolomon”(像所罗门一样聪明)比喻非常富有智慧,“aJudaskiss”(犹大之吻)比喻背叛行为,“crocodiletears”(鳄鱼眼泪)比浅析文化语篇下的翻译陈丽萍摘要:翻译的基本单位应该是语篇,而不是词语结构。
翻译活动受源语文化和译入语文化的双重制约,只有将语篇置于更为广阔的文化语境下,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解决翻译中的难题。
关键词:翻译;语篇;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08)04-0140-02作者简介:陈丽萍(1975-),女,江苏宜兴人,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宜兴214200)经贸系讲师,苏州大学研究生。
收稿日期:2007-08-20喻假慈悲,“swansong”(天鹅)临死时发出美妙的歌声,比喻诗人、音乐家的最后的作品,“Sourgrapes”(酸葡萄)比喻可要可不及的东西等。
这些例子说明在民族各自丰富的文化遗产中产生的语词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意味,构成了各民族语言表达方式的鲜明独特性。
在翻译过程中,应尊重各民族文化词语的特点与个性,保留语言存在和表现的形式。
四、习俗人情差异与语词翻译每一个语篇都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起交际作用的,属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人通常都能看出其交际目的。
例如,在中国,如果一个人在路上碰到一个熟人,可能会说,“你吃了饭没有?”“去哪里?”“去上班啊?”“最近忙些什么?”一般说来,这些话是中国人用来打招呼的,而不是真正想干涉别人的私事。
但是,西方国家的人通常并不了解这一点,因此他们听到这些话后可能会误解,甚至还会恼怒。
语言来源于生活,生活习俗与人情世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的表达系统。
例如:数词“八”在汉语中是现今最受人们喜爱的数,因为其发音与“发”谐音,迎合人们发财致富的心理,而英语“eight”则没有这种意义。
在审美取向方面,中国传统喜庆偏向红色装饰,而西方则多为白色,汉语中的红茶,英译为“blacktea”。
对待动物的态度中西方也有所不同。
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如“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
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
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
如:“Youarealucky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doghashisday”(凡人皆有得意日),“Olddogwillnotlearnmew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sickasadog”形容人“病得厉害”,“dog-tired”是“累极了”的意思。
中国人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昵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
另外,在英美国家,马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早期人们用马耕地,人们与马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人们眼中马是“权力”和“速度”的象征。
人们用“ironhorse”来代指“火车头”或“自行车”,“heisa--willinghorse”是指他是一个乐于工作的人。
“darkhorse”是指出乎意料的获胜者。
“whitehorse”是指海中的巨浪。
“horseofanothercolor”是指完全不同的另一件事。
“thegrayisthebetterhorse”是指妻子是一家之主。
五、宗教信仰差异与语词翻译在英美多数人信奉基督教,相关的习语如“Goodhelpsthosewhohelp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Gotohell”(下地狱去)。
在中国,一些人相信有“佛主”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习语很多,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
在翻译英语时还要注意很重要的一点:切莫望文生义。
有一些英语同一些汉语在形式上非常相似,读到这些英语就会联想到那些汉语,其实往往两者之间形似意不似。
如:“pullsb’sleg”,误译:拉后腿;正译:愚弄某人,开某人的玩笑。
“moveheavenandearth”,误译:翻天覆地;正译:想方设法,千方百计。
“child'splay”,误译:儿戏;正译:简单的东西,容易的事情。
“eatone'swords”,误译:食言;正译:承认自己说了错话。
“dog-eat-dog”,误译:狗咬狗;正译:残酷争夺,人吃人的关系。
综上所述,文化语境的诸多因素影响着语词的翻译。
在语词的翻译中,译者必须了解语篇中的文化内涵,正确理解语词所包含的文化语义,从而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
原文语言与文化因素与译文基本一致时,可采用对等直译法、形象套用法、借用类似法等;原文语言的文化因素与译文不对等时,可采取求同存异法、意义对等法、添加注释法等。
将一种语言译为不同文化的另一种语言并非容易的事,而将特定文化语境中的语词翻译成同样体现文化特色的语词就更难,有时难免出现引起读者误解和曲解的翻译。
这就要求译者应特别谨慎,仔细分析隐含在语词背后的容易引起语义冲突的文化因素,根据具体语篇,在不违背原文语言表达基础上再现原文语词的文化意蕴,达到忠实原文的目的,真正实现两种文化的沟通与移植。
参考文献:[1]曹秀平.文化语境与语篇翻译[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5).[2]李莉.语境制约下的语篇翻译[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4).[3]张友平.文化中的翻译与翻译中的文化[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