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高考地理章节知识与练习第九章 第二讲 农业地域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讲农业地域类型
课堂巩固跟踪检测
[基础巩固组]
(2019·北京海淀区期末)下图中甲、乙、丙三地属于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读图,回答1~2题。
1.与甲地相比,丙地()
A.劳动力充足,生产规模大
B.市场广阔,农产品商品率高
C.工业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D.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春旱严重,影响冬小麦返青
B.乙地交通的改善,削弱了产品对本地市场的依赖
C.丙地光照充足,农作物一年三熟
D.三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决定其农业地域类型不同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位于东北平原,丙位于长江沿岸。甲地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生产规模大,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丙地为季
风水田农业,人口密集,小农经营,机械化水平低,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因此A、B、C项错误,D项正确。第2题,甲位于东北地区,春季有季节性的积雪融化,因此春旱不严重,且该地区种植的是春小麦,A项错误;交通条件的改善利于农产品的运输,因此可以削弱产品对本地市场的依赖,B项正确;丙地位于长江沿岸,农作物一年两熟,C项错误;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都有关系,D项错误。
答案:1.D 2.B
(2019·昆明模拟)下图是①②③地区农业基本情况的比较图。读图,完成3~4题。
3.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季风水田农业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D.乳畜业
4.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A.提高机械化程度
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坐标可以看出,①地区种植业比重很高、畜牧业比
重低、商品率低,符合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第4题,③地区畜牧业比重很高,种植业比重很低,且商品率很高,故应该为大牧场放牧业。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是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
答案:3.A 4.C
(2019·河南联考)荷兰牧场强调天然喂养,鼓励草场放牧,以家庭农场为主,集约化程度控制在较低水平,乳制品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下图为荷兰某公司业务流程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5~7题。
5.与图中业务流程环节对应正确的是()
A.甲—供应和服务B.乙—乳品加工
C.丙—乳品销售D.丁—牛奶生产
6.下列关于该地家庭农场牧业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商品化程度高B.集约化程度高
C.生产规模大D.经济效益低
7.荷兰乳品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有()
①建立互惠共赢的乳品产业链②全面提升牛奶的安全和品质③扩大天然
草场的放牧规模④积极开拓国内外销售市场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第5题,甲环节是各类合作社组织提供的,应该是供应和服务。第6题,结合材料可知,以家庭农场为主,规模小,集约化程度控制在较低水平,但商品率高。第7题,我国牧区自然环境脆弱,扩大天然草场放牧规模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5.A 6.A7.B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年来,赤峰市游牧民在条件较好的区域定居,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居民点,在居民点附近种植饲草发展畜牧业。赤峰市发挥当地优势,发展通过种(种植业)—养(畜牧业)—加(加工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下图为赤峰市及附近区域略图。
(1)与游牧相比,阐述定居后牧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2)分析赤峰市有利于形成“种—养—加”产业链的条件。
解析:第(1)题,畜牧业方式的转变主要是由于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因此要从规模、交通运输、集约化水平、对自然条件的依赖等角度分析。第(2)题,从产业基础、饲料和原料等角度分析赤峰市有利于形成“种—养—加”产业链的条件。
答案:(1)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减少;生产规模扩大;集约化水平提高;交通等条件改善。
(2)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农牧交错带),种植业和畜牧业均可发展;
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丰富饲料;种植业和畜牧业为农畜产品加工业提供丰富原料。
[能力提升组]
(2017·高考海南卷)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脉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的特色品种,稻米色泽暗红,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下图示意目前当地三种发展类型村落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据此完成1~3题。
1.1980年以后,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红米稻() A.技术要求高B.劳动力投入大
C.种子成本高D.单位面积产量低
2.乙类村红米稻种植规模较大的主要目的是()
A.提供粮食深加工原料
B.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C.建设特色商品基地
D.满足村民膳食需要
3.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可以推断目前()
A.甲类村位置较偏僻
B.乙类村坐落于山顶
C.丙类村地形较平坦
D.当地商品粮以旱地作物为主
解析:第1题,注意关键信息“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可知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单位面积产量低。第2题,乙村是观光农业类村落,该村落种植农作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第3题,与乙、丙两类村相比,甲类村属于自给自足类村落,可推断目前甲类村位置较偏僻而不利于发展观光农业和商品农业,故A正确。乙类村发展观光农业,应有便捷的交通条件,而山区公路一般沿河谷修建,故B错误;该地位于横断山脉南部,有梯田景观,说明该地坡度较陡、地势起伏大,故C错误;当地农作物总体上以水稻为主,则以水田作物为主,故D错误。
答案:1.D 2.B 3.A
(2019·河北质检)下图是综合世界部分国家农业经营特色划分而成的四种农业类型,包括亚洲型、欧洲型、非洲型、新大陆型(北美洲与大洋洲)。据此完成4~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