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寺庙布局之大雄宝殿、配殿和藏经阁剖析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山门、大雄宝殿及其东西配殿白化文每一座佛教寺院,都是由众多的高大森严的殿堂所组成。
那么,这些殿堂都是用来作什么的呢?这里就介绍一下中国佛教寺院殿堂的典型配置。
本文以介绍明清以来汉化佛教寺院的情况为主,藏传佛教、边疆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各种佛教流派的情况不多涉及。
但既然是讲“典型配置”,就不以一个寺庙为主,本文是这样一组文章的第一篇,主要讲山门、大雄宝殿中的主尊——佛、东西配殿这三部分。
至于菩萨、天王、诸天等,以后另有专文介绍。
一、殿堂概观殿堂是寺院中重要屋宇的总称。
大致地说,殿是供奉佛像以供瞻仰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
其名称,或按所供奉的主要神佛而定,或按其用途而定。
中国的营造法则,一般是把主要建筑摆在南北中轴线上,附属设施安在东西两侧。
寺院的配置也是如此。
由南往北看,主要建筑大致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可能还有藏经阁。
这些都是坐北朝南的正殿。
东西配殿则有伽蓝殿、祖师堂、观音殿、药师殿等。
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中轴线左侧(东侧),包括僧房、香积厨(厨房)、斋堂(食堂)、职事堂(库房)、茶堂(接待室)等。
“旅馆区”则常设在中轴线右侧(西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以容四海之来者。
二、山门佛寺大门称为“山门”。
“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多居山林之处,故有此称。
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这三座门常盖成殿堂式,至少是把中间的一座盖成殿堂,叫山门殿或三门殿。
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像。
金刚力士是手执金刚杵守护佛法的护法神。
据《大宝积经》卷八《密迹金刚力士会》说,金刚力士原为法意太子,他曾发誓说,皈依佛法后,要常亲近佛,当作金刚力士,普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
他后来成为佛的五百名执金刚随从侍卫的首领,称为“密迹金刚”。
当了卫队长,自然有坐“传达室”看门的任务。
可是外来户“金刚力士”只是一个人,所以中国早期佛教的金刚力士像只有一尊。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
——山门、大雄宝殿及其东西配殿白化文每一座佛教寺院,都是由众多的高大森严的殿堂所组成。
那么,这些殿堂都是用来作什么的呢?这里就介绍一下中国佛教寺院殿堂的典型配置。
本文以介绍明清以来汉化佛教寺院的情况为主,藏传佛教、边疆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各种佛教流派的情况不多涉及。
但既然是讲“典型配置”,就不以一个寺庙为主,本文是这样一组文章的第一篇,主要讲山门、大雄宝殿中的主尊——佛、东西配殿这三部分。
至于菩萨、天王、诸天等,以后另有专文介绍。
一、殿堂概观殿堂是寺院中重要屋宇的总称。
大致地说,殿是供奉佛像以供瞻仰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
其名称,或按所供奉的主要神佛而定,或按其用途而定。
中国的营造法则,一般是把主要建筑摆在南北中轴线上,附属设施安在东西两侧。
寺院的配置也是如此。
由南往北看,主要建筑大致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可能还有藏经阁。
这些都是坐北朝南的正殿。
东西配殿则有伽蓝殿、祖师堂、观音殿、药师殿等。
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中轴线左侧(东侧),包括僧房、香积厨(厨房)、斋堂(食堂)、职事堂(库房)、茶堂(接待室)等。
“旅馆区”则常设在中轴线右侧(西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以容四海之来者。
二、山门佛寺大门称为“山门”。
“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多居山林之处,故有此称。
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这三座门常盖成殿堂式,至少是把中间的一座盖成殿堂,叫山门殿或三门殿。
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像。
金刚力士是手执金刚杵守护佛法的护法神。
据《大宝积经》卷八《密迹金刚力士会》说,金刚力士原为法意太子,他曾发誓说,皈依佛法后,要常亲近佛,当作金刚力士,普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
他后来成为佛的五百名执金刚随从侍卫的首领,称为“密迹金刚”。
当了卫队长,自然有坐“传达室”看门的任务。
可是外来户“金刚力士”只是一个人,所以中国早期佛教的金刚力士像只有一尊。
这不合乎中国人爱对称的习惯,到后来就又添上一位。
中国佛教寺庙的布局
中国佛教寺庙的布局寺庙基本布局图寺庙建筑一、寺庙朝向:中国大部分寺庙都是坐北朝南的。
只有个别的寺庙朝向特殊:如:①杭州金山寺的山门面朝正西;②西藏(z?ng)大昭寺向西,小昭寺向东。
③北京的大觉寺向东。
下面不做特殊说明,默认寺庙朝向为:坐北朝南。
二、寺庙大概布局大雄宝殿为寺庙中心主体建筑。
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毗卢殿或藏(z?ng)经楼(阁)、方丈室等。
(1)三门:佛寺一般多建于山上,所以寺院的外门叫“山门”。
又称“三门”,一般由并列的三扇门组成。
中间一扇大门,两旁两扇小门。
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总称“三解脱门”。
(中门:空门;东:无相门;西:无作门)许多寺院将山门建成殿堂式,至少中间那座大门盖成殿堂式,叫“山门殿”。
殿内塑有两尊金刚力士像,形貌雄伟,怒目想向,手持金刚杵以镇慑妖魔鬼怪左边的力士怒目张口,右边的力士怒颜闭唇。
在后期的某些中国佛寺内,金刚力士又换成了“哼哈二将”,那是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影响的缘故。
(闭嘴吧的是“哼”将,张嘴巴的是“哈”将)寺院的门槛绝对不要踩,非常罪过。
进寺院时,走哪个门就看你在哪个门的位置了,一般不走中间门而走边门表示谦卑、不功高我慢。
在左边就走左门,先迈左脚;在右边就走右门,先迈右脚进寺礼拜或参观一般以顺时针方向走就可以。
因为在古印度以顺时针右绕为吉祥。
(2)钟楼、鼓楼:进山门之后,有钟、鼓二楼相对。
左(东)为钟楼,右(西)为鼓楼。
一般早晨先敲钟,以鼓相应;傍晚则先击鼓,以钟相应。
钟楼悬有洪种。
有的寺院钟下供奉地藏菩萨,道明为其左胁侍,闵公为其右胁侍。
鼓楼置有大鼓。
有的寺院供有伽蓝神关羽,关平为其左胁侍,周仓为其右胁侍。
(3)天王殿:较大的佛寺都有天王殿。
进山门之后,两旁的钟楼、鼓楼和中间的天王殿构成寺庙的第一重院落。
天王殿有三个重要元素:弥勒佛、四大天王、韦驮菩萨。
①、弥勒佛天王殿正中为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佛,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既定接班人(“竖三世”里的“未来佛”,正确的应该叫“弥勒菩萨”才对。
20幅图秒懂寺庙风水:选地方、布局和大门朝向禅话
20幅图秒懂寺庙风水:选地方、布局和大门朝向禅话在中国历史上佛教是属于外来宗教,汉代时传入中国。
由于佛教教义精辟生动、平易亲和、对现实有很强的互补性,于是得到广大下层社会的认同和上层统治阶级的推崇,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宗教。
佛教起源于印度,公元前五世纪,由古印度释迦牟尼所创。
基本的教理有: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
修持三学:戒、定、慧,主张三藏:经、律、论。
提倡因果报应、三世轮回,追求清净出世、息心去欲,最终达到断除烦恼成佛的目的。
佛教虽然空灵出世,但是它的存在必然要通过物质的形态表现出来。
佛像需要容身之所,僧尼需要寄居之处,佛教建筑随着佛教的发扬光大而兴盛起来,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中国原有的建筑形式,也深受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的影响。
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极为显著的特点是:各种建筑活动,无论是都邑、村镇、聚落、宫宅、园圃、寺观、陵墓,乃至道路、桥梁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几乎无不受到所谓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
“风水”二字始见于托名为晋代郭璞(公元276年~324年)所著的《葬书》(也称《葬经》):“葬者,乘生气也。
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这里所说的风水指的是关于阴宅的葬法原理。
中国的风水术是中华建筑文化的独特表现,它源远流长,是古代朴素的环境学、生态学、心理学的综合体,并兼有审美的艺术。
西方学者曾说中国风水术是使生者与死者所处之所与宇宙气息中的地气取得和合的艺术。
在国内一直是把风水称作是一种寻“生气”的艺术。
何谓“生气”,风水家对此有进一步解释:“经着春风吹拂后的花木,自不期而然的有欣欣向荣之概”——这便是所谓“生气”。
那么“生气”的定义,就可以这样理解:凡宇宙间的大自然的现象,新兴而茁壮,生机勃勃与萧杀相对的叫做“生气”。
风水的所有理论基本上都围绕“气”展开。
说到“气”便离不开形,形即形状,地形地貌,环境状况。
中国佛教寺庙结构和组织概况
中国佛教寺庙结构和组织概况推荐:那些减肥中的错觉三观不合多是伪命题×新浪首页慧宇居士个人中心发博文消息中国佛教寺庙结构和组织概况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是洛阳的白马寺,为中国佛寺之始。
三国以前的佛寺很少,因佛教僧人不蓄资财,靠乞食而生,无力建寺。
魏晋以后,在帝王贵族的资助下,通过敕建、封赏、布施等方式,佛寺建造逐年增多,到了东晋西晋时代,许多佛寺拥有大量的土地,对下层僧侣和劳动人民进行剥削,成为封建地主庄园。
和尚的庙通称“寺”,尼姑的庙叫“庵”,在一个地点或一座山岭上,集中很多寺庙的地区叫做“一方丛林”,如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云南鸡足山┅┅等到等。
中国的佛寺结构,因山因地有所不同,时代的先后也有差异。
但大体是:进寺的大门称山门,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等主要殿堂,多数寺内有放生池。
山门或天王殿门外两侧有青狮、白,天王殿门口左右两边有哼、哈二将,殿内正中朝外供的是弥勒佛,弥勒背后供的是韦驮菩萨,两旁是四大天王。
大雄宝殿是佛寺的主殿,主要供奉释迦牟尼。
殿内正中一般供奉三尊佛:有的供“三世佛”,即药师佛、释迦牟尼、阿弥陀佛。
释迦牟尼身前两侧有一老一少,老者是迦叶(摄)、少者是阿难(如华亭寺)。
有的供“三身佛”,即法身、报身、应身,(如圆通寺)。
有的供“华严三圣”,即正中是释迦牟尼、左边是骑着青狮的文殊菩萨,右边是乘白象的普贤菩萨,(如筇竹寺内华严阁)。
释迦牟尼背后,有的供“西方三圣”,即正中是阿弥陀佛,左右胁侍是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有的仅供观音菩萨。
大雄宝殿内两侧一般是罗汉。
大雄宝殿外两侧及背后的殿堂,那就各有不同了,有的是“藏经楼”,有的是“揽胜阁”,有的是“观音殿”,有的是“华严阁”,有的是“禅房”,“斋房”、“客堂”等等。
因为佛教的宗派不同,供奉的佛像不同,佛寺的殿堂亦各不相同。
如喇嘛黄教寺庙供奉宗喀巴,傣族地区的小乘佛教寺庙,有的仅供释迦牟尼,天台宗禅宗的寺庙必须有禅堂等。
你了解寺庙的建筑格局吗?
你了解寺庙的建筑格局吗?中国大部分寺庙都是坐北朝南的,只有个别的寺庙朝向特殊,如:①镇江金山寺的山门面朝正西;②西藏大昭寺向西,小昭寺向东;③北京的大觉寺向东;④苏州的寒山寺门面朝正西。
我们先默认寺庙朝向为:坐北朝南,大雄宝殿为寺庙中心主体建筑。
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毗(pí)卢殿或藏(zàng)经楼(阁)、方丈院等。
建筑图简图一、山门一入寺院,便是三门殿,也称“山门”,佛寺一般多建于山上,所以寺院的外门叫“山门”,又称“三门”,一般由并列的三扇门组成。
中间一扇大门,两旁两扇小门。
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总称“三解脱门”。
(中门:空门;东:无相门;西:无作门)当然还有其他一些称呼,许多寺院将山门建成殿堂式,至少中间那座大门盖成殿堂式,叫“山门殿”。
殿内塑有两尊金刚力士像,形貌雄伟,怒目想向,手持金刚杵以镇慑妖魔鬼怪。
左边的力士怒目张口,右边的力士怒颜闭唇。
在后期的某些中国佛寺内,金刚力士又换成了“哼哈二将”,那是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影响的缘故。
(闭嘴吧的是“哼”将,张嘴巴的是“哈”将)进寺院时,走哪个门就看你在哪个门的位置了,一般不走中间门而走边门表示谦卑、不功高我慢。
在左边就走左门,先迈左脚;在右边就走右门,先迈右脚。
进寺礼拜或参观一般以顺时针方向走就可以。
因为在古印度以顺时针右绕为吉祥。
山门二、钟楼、鼓楼进山门之后,有钟、鼓二楼相对。
左(东)为钟楼,右(西)为鼓楼。
一般早晨先敲钟,以鼓相应;傍晚则先击鼓,以钟相应。
钟楼悬有洪钟。
有的寺院钟下供奉地藏(zàng)菩萨,道明为其左胁侍,闵公为其右胁(xié)侍(shì)。
鼓楼置有大鼓。
有的寺院供有伽(qié)蓝神关羽,关平为其左胁侍,周仓为其右胁侍。
钟楼鼓楼三、天王殿较大的佛寺都有天王殿。
进山门之后,两旁的钟楼、鼓楼和中间的天王殿构成寺庙的第一重院落。
天王殿有三个重要元素:弥勒佛、四大天王、韦驮菩萨。
中国寺庙布局详解
中国寺庙布局详解寺庙——我国的艺术瑰宝,是我国悠久历史⽂化的象征。
下⾯我们⼀起看看寺庙雄伟巍峨的殿阁建筑风格以及特有的⽂化特点。
汉传佛教寺庙⼀般坐南朝北,呈中轴线式对称分布,从前⾄后依次建有⼭门、天王殿、⼤雄宝殿、法堂、毗卢殿或藏经楼、⽅丈室等。
禅宗有“伽蓝七堂”之说,“七堂”⼀般是指:塔(安置佛舍利)、⾦堂(⼜称佛殿,安置本尊佛。
与塔共为伽蓝之中⼼建筑)、讲堂(讲经之厅堂)、钟楼(俗称钟撞堂,为悬挂洪钟之所在)、藏经楼(⼀作经堂,为藏经图书馆)、僧房(⼜作僧坊,即僧众宿舍。
分布于讲堂东西北三⾯,即三⾯僧房)和⾷堂(⼜称斋堂)。
⼀、⼭门⼭门,为寺庙中的第⼀道⼤殿。
过去寺庙为避开市井尘俗⽽建于⼭林,因此称寺庙正⾯的第⼀道楼门为⼭门。
⼀般有三个门,中间为空门,右边为⽆作门,左边为⽆相门,分别代表佛教中的三种学说思想,也叫“三法门”或“三门”,含有智慧、慈悲、⽅便的意思,象征“三解脱门”。
空门在中间,也就是所谓的“四⼤皆空”之意,这种哲学思想是⼀门⼤智慧,所以说了悟空门之意,就是掌握了智慧法门。
⽆作门在右边,最简单的含意是不造恶业。
代表的是努⼒⾏善,种植善因,修成善果,这是⼀道慈悲法门。
⽆相门在左边,主要是告诫⼈们不要固执⼰见,以不同物质的“相”貌、形体简单浮浅地认识事物,特别是不要以⾃我为中⼼,要尊重众⽣万物,处处顺其⾃然,所以说懂得了⽆相门,就是迈进了真正的⽅便之门。
⼭门内两侧供奉的通常是哼哈⼆将,⾯相凶猛吓⼈,闭嘴者为“哼将”,张嘴者为“哈将”。
他们⼿持⾦刚杵,威风凛凛,担任佛祖的警卫任务,虽然在佛界中地位不⾼,但与佛祖朝⼣相伴,属于最亲近的⼈。
传说佛的五百侍从中,最重要的就是卫队长密迹⾦刚。
他原来是法意王太⼦,皈依佛教后担当把守寺院⼤门重任。
因为⼀个⼒⼠不符合中国的对称美,所以传⼊中原后⼜增加⼀位⼒⼠,⼀左⼀右⼆将守在⼭门两侧。
⼆、钟楼、⿎楼进⼭门之后,有钟、⿎⼆楼相对。
左为钟楼,右为⿎楼。
⼀般早晨先敲钟,以⿎相应;傍晚则先击⿎,以钟相应。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
中尊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
左尊为“报身佛”,名“卢舍那佛”。ﻫ右尊为“应身佛”,即是释迦牟尼佛。
“毗卢遮那”和“卢舍那”都是梵文Vairocana的音译,后者是前者的简称。竟尔一佛化成二佛。这种变化无方之事在佛教传说中极多,姑听之可也。ﻫ (2)供“横三世佛”。这里的“世”,指三个空间世界。以其同时存在,故名“横三世”。在殿中的安排是:ﻫ正中为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胁侍为文殊、普贤两菩萨。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
———————————————————————————————— 作者:
———————————————————————————————— 日期:
ﻩ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
——山门、大雄宝殿及其东西配殿
白化文
ﻫ 每一座佛教寺院,都是由众多的高大森严的殿堂所组成。那么,这些殿堂都是用来作什么的呢?这里就介绍一下中国佛教寺院殿堂的典型配置。本文以介绍明清以来汉化佛教寺院的情况为主,藏传佛教、边疆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各种佛教流派的情况不多涉及。但既然是讲“典型配置”,就不以一个寺庙为主,本文是这样一组文章的第一篇,主要讲山门、大雄宝殿中的主尊——佛、东西配殿这三部分。至于菩萨、天王、诸天等,以后另有专文介绍。ﻫ
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胁侍为日光、月光两菩萨。药师佛的典型形象是左手持钵内盛甘露,右手持药丸(见图三)。ﻫ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胁侍为观世音、大势至两菩萨。阿弥陀佛掌中有莲台。
2.供三位主尊的
供三尊佛的,叫“三佛同殿”,情况比较复杂,有多种安排方式。ﻫ (1)供“三身佛”。三身,指三种佛身,有多种说法。供三身佛则多据天台宗的说法:一为“法身”,指佛从先天就具有的将佛法(佛教认为是绝对真理)体现于自身的佛身,也就是体现了佛法的佛本身。二为“报身”,指以法身为“因”(有“基础、根据、泉源”等义),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三为“应身”,指佛为度脱世间众生需要而现之身,特指释迦牟尼之生身。
中国佛教寺院布局与供奉对象
中国佛教寺院布局与供奉对象中国佛教寺院布局与供奉对象今天要给大家讲的宗教是佛教,我认为在中国,佛教是拥有其他宗教所没有的影响力的。
在今天的中国,旅游这个行业在快速的发展,而宗教作为承载文化的一种重要的载体,在我们的旅游活动中都有着重要的体现。
我们去的景点、去的景区,最普遍的是有一座山就有一座庙,没有听说过一山一座清真寺、一山一座天主堂的。
这就体现出佛教文化其实已经融入了中国文化当中,夸张一点说,佛教已经根植在每个中国人的灵魂里,许多我们生活中所推崇的原则和道义都来自佛教的教义。
关于佛教的来源,发展历程,佛教的汉化本土化,我认为咱们书上说的已经够多的了,我就不再为大家介绍了,今天主要想跟大家说说中国佛教寺院的布局和供奉的对象。
其实这部分内容书上也有,但我认为他写的不细致,我说的东西就当做是书上内容的补充。
我所介绍的寺院殿堂布局和佛像供奉情况,是一般正规的寺院采用,但也略有不同。
至于小型寺院,则可因地而异,各具风格。
布局中国院落式的寺院布局,一般是座北面南,从寺院正门起沿一条南北向中轴线,由南向北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座殿堂。
中轴线上由南向北的主要建筑依次是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
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主轴线东侧,包括僧房、香积厨、斋堂、职事堂、荣堂、禅堂、法堂。
通常法堂后面或藏经阁左右是方丈室。
接待四方来者的客房特设在中轴线西侧。
大寺名刹,还另辟有五百罗汉堂。
有的著名大寺院在寺院的左后侧或右后侧设立戒坛,有的还有塔院。
山门佛寺的大门称为“山门”。
有一句话是说“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多在山林里面,所以将佛寺的大门命名为山门。
山门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中间一座常建成殿堂式。
这座殿堂式的建筑叫三门殿,因为寺院的大门一般三门并立,样式是中间一个大门、两旁各一个小门,所以又称三门殿。
进入三门殿,两旁各有一金刚,他们是警卫佛的夜叉神,因为他们手拿金刚杵,所以又叫“执金刚”。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PPT精选文档
图22 海岛观音
35
5、藏经楼
藏经楼位于寺庙中轴线的后部。藏经楼的“藏”,读zàng, 是指佛教里的三藏:经藏、律藏、论藏,另外还有分类的 意思。
藏经楼的功用一般用于藏经,也可以用于僧人阅读经书的 场所或是接待贵宾的场所。
藏经楼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毗卢阁,楼上藏经书,楼下 供奉毗卢遮那佛;二是转轮殿,所有经书放在一个大转轮 上,人们只要将转轮转一圈就代表读经书一遍。
23
图16 弥勒佛
24
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神。四大天王的塑像,通常分列在 佛寺第一重殿的两侧,天王殿因此得名。四大天王分别是: 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职调; 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职风; 西方广目天王,手持赤龙,职顺; 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伞盖,职雨。 合起来也称“风调雨顺”,表达了人民祈求风调雨顺、国 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27
图18 韦驮天
28
4、正殿(大雄宝殿)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 大雄宝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是 包含万有的意思;雄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此尊称他为大雄。 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大雄宝殿的像设可分为三部分: 一是大殿正中的释迦牟尼佛佛像,二是大殿两侧的十八罗汉, 三是正中佛坛背后的海岛观音像。各地寺庙因地制宜,可能 并不完全相同。
16
图12 山门(三门)
17
图13 金刚力士
18
2、钟楼 、鼓楼
钟楼即寺庙中悬挂梵钟的楼宇,通常与鼓楼分居山门内两 翼,古制以钟楼建于东边。梵钟悬于钟楼,作为召集大众或 早晚报时之用。寺院早晚叩钟一百零八响,寓意众生能脱离 一百零八种烦恼,以祈愿受苦众生听闻钟声之后,能够烦恼 消。一般来说,钟楼下面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寓意度化众 生。
布达拉宫的宫殿结构与布局解析
布达拉宫的宫殿结构与布局解析布达拉宫是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一座宫殿建筑,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
布达拉宫的宫殿结构与布局独特,体现了藏族建筑风格的特点。
本文将从宫殿结构和布局两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宫殿结构布达拉宫由红白两座宫殿组成,整体呈“十”字形。
红宫是布达拉宫的主体,由多个建筑群组成。
首先是大殿,大殿中供奉着文殊菩萨、观音菩萨、药师琉璃光如来等神像。
大殿左右的侧殿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寝殿和办公场所。
大殿和侧殿之间还有一条廊道,供游客参观。
红宫内还有不少小殿和大量的佛像,展现了西藏佛教的文化底蕴。
白宫是布达拉宫的居住区,也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寝宫。
白宫一共有13个楼层,每层都有专门的功能,如谈办公事务、读经、休息等。
白宫之间通过走廊相连,方便达赖喇嘛出行。
整个布达拉宫的宫殿结构严谨有序,将宗教、政治和居住等功能融为一体。
二、布局布达拉宫的布局十分巧妙,充分利用了地形地势。
宫殿建在玛布日山(红山)的中心位置,海拔约达3700米,四周环山。
这样的布局不仅能够保护布达拉宫的安全,还使得宫殿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红宫的布局紧凑且对称,主要呈现出前厅、中厅和后厅三段式的特点。
前厅为广场,人们可以在此聚集、集会或举行庄严的仪式。
中厅是主殿,供奉着重要的佛像和文物,是布达拉宫最核心的区域。
后厅则是达赖喇嘛的寝宫,是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
白宫的布局相对开阔,呈现出多层楼阁的形式。
每一层楼都有别具一格的装饰,展现了西藏传统建筑的美丽风光。
白宫的上层是达赖喇嘛的居住区,而下层则是厨房、仓库和工作区等辅助设施的所在地。
总体来说,布达拉宫的宫殿结构和布局充分体现了藏族建筑的特点。
它不仅是宗教场所,也是政治中心,更是达赖喇嘛的居所。
其建筑形式和布局安排展现出了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西藏文化的瑰宝。
通过对布达拉宫宫殿结构和布局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世界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参观,也给人们带来了对于西藏文化的思考和感悟。
中国古代建筑布局
(三)“组群”的产生
组群是在庭院建筑不能满足需要时向纵或横向扩展,或纵横双向扩展的结果。其扩展方向所构成的布局如下:
其一,纵向扩展组群。其特点是沿纵轴线,在主要庭院的前后,布置若干不同平面的庭院,构成深度很大而又富于变化的空间。采胃这种布局时,为横向交通的方便,故常以道路或小广场将纵向庭完划为了两组或两组以上。纵向组群方式最早见于商朝宫室,且是南北朝以来宫殿及大型庙宇的常用手法。
由“间”为单位便构成了单座建筑(单体建筑),单座建筑的平面布置在很大程度上由使用者的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及爱好所决定。从外观上看单座建筑可大体分为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三部分中变化最多的是屋顶形式: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卷棚、攒尖、盔顶、盎顶、单坡、平顶、圆顶等样式。一般而言,单座建筑的平面布置以殿阁、殿堂最为整齐。
2、休憩型组群:就是中国古代园林。中国古代造园的指导思想是追求自然,建筑布局因地因势而异,没有固定的格式。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平面布局遵循着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它首先以“问”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还可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建筑群。
(一)间
其二,横向扩展组群。其特点是在中央主要庭院的左右,再建队向庭院一组或两组,各组间设有夹道。该方式自唐以来常为官暖、庙宇衙署和大型住宅所采用。
其三,为纵横双方扩展的组群.它以北京的明清故宫为典型,从大清门经天安门、端门、午门至外朝三殿与内廷三殿,采取院落重叠的纵向扩展与内廷左右横向扩展相配合的方式,形成规模巨大的群组。
中国古代建筑的群体组合有其共同的规律性,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一般为长方形,单纯而规整),然后根据各类建筑不同的功能需要,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组合成各种类型和不同规模的建筑群体。这种建筑群体的组合几乎都采取院落的形式,即由走廊、围墙等将四幢房屋围合成封闭性较强的庭院,所以也称为四合院。“小到一座住宅是一个四合院,大至北京的紫禁城也是由许许多多大小不同的四合院组成的皇宫建筑群,所以四合院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组合的基本单元,也是中国古建筑的基本形式,自然也是住宅的主要形式。” [2] [P205]除了极为贫穷的人家外,中国每一所住宅、宫殿、衙署、庙宇等等,都是由若干座个体建筑和一些回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其中规模最大、形象最美、最复杂的四合院群体建筑当属北京的明清宫城——紫禁城,中国古代建筑的博大与壮观也就主要地表现在这个平面的建筑群体的组合与布局的有序性上。
寺院建筑(三)——大雄宝殿20120310
中国佛教寺院建筑(三)——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即正殿.或称大殿.是佛教寺院中供奉佛像的正殿。
一般是重檐,从外边看是二层,“真俗二谛”。
里面看是一层。
“真俗不二,万法一如”。
意思是外表有差别,实质是一致的。
大雄宝殿里,一般供奉释迦牟尼,而释迦牟尼的德号叫“大雄”,所以叫大雄宝殿。
为什么叫大雄?是因为佛具足大力,能降伏四魔,四魔是指:其一,烦恼魔,贪等烦恼,能恼害身心,故名魔;其二,阴魔,又云五众魔,新译云蕴魔,色等五阴,能生种种之苦恼,故名魔;其三,死魔,死能断人之命根,故名魔;其四,他化自在天子魔,新译云自在天魔,欲界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之魔王,能害人之善事,故名魔。
此中第四为魔之本法,他三魔皆类从而称魔也。
因此,凡是寺院中之大雄宝殿,所供奉之主尊必定是佛像,而非菩萨或护法像。
大雄,以佛具智德,能破微细深悲称大雄,大者,包含万有;雄者,摄伏群魔;宝者,乃三宝也,皆归此殿传持正法,我佛威力,雄镇大千也。
所谓殿,自然就是供奉佛的殿堂。
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存有佛像一堂.主像凡五尊.各有胁侍五.六尊.中尊为释迦佛.趺坐在长方形须弥座上.左次主像是弥勒佛.重双脚.各踏莲花一朵.右次主像是阿弥陀佛.趺坐在六角须弥座上.释迦佛的左右有迦叶.阿难两尊者和两菩萨侍立.再前一些有两供养人跪在莲花上.手捧果品.作奉献状.弥勒佛和弥陀佛的胁侍.除以两菩萨代二尊者外.其余均同.极左的主像是普贤.乘象.两菩萨胁侍.普贤像前有一韦驮及童子像.极右的主像是观音.乘狮.两菩萨胁侍.后世的配置.都以普贤与文殊对称而立.文殊乘狮居左.普贤乘象居右.佛光寺却以普贤居左.而以文殊居右.大概是因为五台山乃是文殊道场之故吧.佛坛两极端前角.各有甲胄护法天王.两像遥立对峙.各持长剑.瞋目怒视这种大殿配置.大概可以代表唐代格式之一般.入宋.佛寺像设始有具体记载.如慧洪<潭州白鹿山灵应禅寺大佛殿记>说:[像设释迦如来百福千光之相.文殊师利.普贤大菩萨.大迦叶.庆喜(阿难)尊者.散花天人.护法力士.又环十八应真大士.序列以次.庄严毕备."至南宋时.更有明确的记载.如宗鉴<释门正统>卷三<塔庙志>说:[今殿中设释迦.文殊.普贤.阿难.迦叶.梵王.金刚者.此净土之像也.--盖若以声闻入辅.则迦叶居左.阿难居右,若以菩萨入辅.则文殊居左.普贤居右.今四大弟子俱列者.乃见大小乘各有二焉耳.梵王执炉.请转法轮,金刚挥杵.护卫教法也."这种一佛四弟子的形式.一直为后世部分佛殿像设所采用.但自宋代以来.较大佛殿常供三尊.所谓三佛同殿.有些寺院以弥勒菩萨为中尊.以释迦佛.弥陀佛位于左右.又以无著.天亲二菩萨为弥勒菩萨胁侍.如宋杭州金刚宝乘寺及开封殷圣禅院等处皆如此.有些寺院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尊.以弥陀佛.弥勒菩萨位于左右.又以迦叶.阿难二尊者为释迦佛胁侍.如天台山国清寺.大慈寺.泗州乾明禅院.开封太平兴国寺.五台山真容院等处佛殿.也有一些寺院以释迦佛.药师佛.弥勒菩萨为三尊.是以药师佛代替弥勒菩萨坐于左位(东方).如宋契嵩<漳州崇福禅院千佛阁记>说:[阁成.岿然九间--释迦.弥勒.药师.则位乎其中.千如来则列于前后左右也."(<镡津文集>卷十二) 不过.以弥勒菩萨与释迦佛.弥陀佛并列.后来渐有异议.遂以药师佛代之.如<释门正统>卷三载:[或设三佛同殿.右弥勒.天亲.无著(胁侍)者.当来补处之像,左弥陀.观音.势至者.净土之像也.窃尝论之:若据娑婆化主.止立释迦之像.辅以文殊.普贤可也.当来下生既在补处.未有辅佐.岂得与释迦.弥陀并列而为三耶?兹岂一佛独化之道乎?"这是说.弥勒身为未来候补佛.不应与释迦.弥陀并列为三.故宋以后.弥勒遂另居于弥勒殿(见契嵩<镡津文集·双阁铭并序>).宋辽时代佛殿.也有供五佛乃至七佛的.如大同华严寺.善化寺及泉州开元寺等宋.辽遗构大殿.都各供五佛.亦称五智如来或五方佛.义县奉国寺大殿则供过去七佛.山西玄中寺千佛阁倒坏后.近由人民政府拨款重修.改奉七佛.名七佛阁.此外七佛之像.也见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山西兴化寺的壁画.元代巨刹.多有前后二佛殿.前佛殿塑三世佛.即燃灯佛(亦称定光佛).释迦佛.弥勒佛,后佛殿则塑五如来(见姚燧<牧庵集·崇恩福元寺碑>卷十).明代之大殿.犹多塑三世佛.如徐一夔<灵谷寺碑>说:[其为制:以佛之当独尊也.故于正殿.则奉过.现.未来之像.其他侍卫天神不与焉."(<金陵梵刹志>卷三)明末嘉靖十九年(1540).日僧周良奉使访问中国.于淮阴兴国寺.沧州集善禅寺.北京大慈恩寺.苏州虎丘寺.吴江华严禅寺.余姚龙泉寺等佛殿.犹见三世如来之像.明代以后.丛林规制已趋定型.大殿设像已有成法.一般丛林大殿正中主尊或设释迦牟尼佛.或设三身佛.或设三世佛.或设毗卢佛.或设接引佛.或设五方佛.或设七佛.大殿两侧多塑十八罗汉之像.左右各九尊.佛坛背后或塑面北的三大士像.或独塑海岛观音之像.释迦牟尼佛大殿中的释迦像主要有三种法式:一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在成道以前的过去生中.为了众生牺牲了自己的一切.这些唯有大地能够证明.因为这些都是在大地上做的事.这种姿势的造像.名为成道相.第二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各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这是[说法相".表示佛说法的姿势.另外有一种立佛.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这名为"栴檀佛像".传说是佛在世时印度优填王用栴檀木按照佛的面貌身形所作.手下垂名为[与愿印".表示能满众生愿,上伸名为[施无畏印".表示能除众生苦.后来仿照此形像制作的也叫作[栴檀佛像".一般大殿还在释迦牟尼佛像旁塑有两位比丘塑像.一年老.一中年.这是佛的两位弟子.年老的名叫[迦叶尊者".中年的叫[阿难尊者".佛涅盘以后.迦叶尊者继领徒众.后世称之为二祖.大殿中的这组造像.一般称为[一佛两弟子".三身佛有的大殿中不是一尊佛像而是三尊.这是根据大乘教理表示释迦牟尼佛的三种不同之身.当中一尊是[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此云遍一切处.表示佛教真理就是佛身,左旁一尊是[报身佛".名[卢舍那佛".此云光明遍照.表示证得佛教真理而自受法乐的智慧就是佛身,右旁一尊是[应身佛".名[释迦牟尼佛".此云能仁寂默.表示随缘住世教化各种不同的众生之佛身.三世佛有的大殿中所设的三尊佛并非三身佛.而是代表中.东.西三方不同世界的佛.中间一尊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结跏趺坐.左手持钵.表示甘露.右手持药丸,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结跏趺坐.双手叠置足上.掌中有一莲台.表示接引众生的意思.这三尊佛合起来叫[横三世佛".三世佛旁边各有二位菩萨立像和坐像.在释迦牟尼佛旁的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在药师佛旁的是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在阿弥陀佛旁的是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六位菩萨各是这三位佛的上首弟子(见<华严经>.<药师本愿经>.<观无量寿佛经>).三世佛又有以过去.未来.现在为三世的.名[竖三世佛".正中是现代佛.就是释迦牟尼佛,东边是过去的迦叶佛,西边是未来的弥勒佛.不过.大殿常见的是[横三世佛".[竖三世佛"罕有设置. 毗卢佛有的大殿中只供一尊毗卢佛.毗卢佛是三身佛中的报身佛像.毗卢佛的莲座是千叶莲花.每一尊莲瓣上有一尊小佛.那是应身释迦佛.这是根据<梵网经>所说:[我今卢舍那.方坐莲花台.周匝千花上.复现千释迦.一花百亿国.一国一释迦.各坐菩提树.一时成佛道."这一莲瓣代表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整个莲座代表华藏世界. 接引佛净土宗的寺院中.常常在大殿中供阿弥陀佛(接引佛)像.接引佛是阿弥陀佛立像.作接引众生之相.右手垂下.作与愿印.左手当胸.掌中有金莲台.五方佛有的寺院大殿里塑的是五尊佛.正中是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代表法界体性智.佛呈跏趺坐.手结智拳印.左手第一位是南方宝生佛.表福德.象征平等性智.其身金色.所结手印或为满愿印.可满足众生一切愿望.即左手持衣角当心.右手仰掌,或结另一种手印.左手为拳.右手开于外方.屈无名指与小指.中指与二指.大指剑立.左手第二位是东方阿閦佛.表觉性.代表大圆镜智.其像为坐像.手印为破魔印.即右手舒五指指地.左手以五指执衣角.右手第一位是阿弥陀佛.表智慧.代表妙观察智.右手第二位是北方不空成就佛.表事业.代表成所作智.其造像为金色.所作手印为施无畏印.即左手执衣两角.右手展掌.竖其五指.当肩向外.这五佛.根据密宗的理论综合说明佛的意义.即五佛表五智也.过去七佛也有一些寺院大殿供过去七佛像.过去七佛依时间先后排列为: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搂孙佛.拘那舍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佛教认为过去共有七佛.释迦牟尼佛是其最后一位.在他之前还有先出世的六佛.其中前三佛是在过去劫中出世的.后四佛是在现在劫中出世的.因毗婆尸佛最长.故其像位于正中.其余六佛分列左右两边.十八罗汉一般寺院的大殿两侧多供奉有十八罗汉像.据说.佛涅盘以前.嘱咐了十六位大罗汉.让他们不要涅盘.常住世间为众生培植福德.这十六位罗汉是:一宾度罗跋罗惰阇.二迦诺迦伐蹉.三迦诺迦跋厘惰阇.四苏频陀.五诺矩罗.六跋陀罗.七迦理迦.八伐阇罗弗多罗.九戍博迦.十半托迦.十一罗怙罗.十二那迦犀那.十三因揭陀.十四伐那婆斯.十五阿氏多.十六注荼半托迦(见<法住记>和<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五代以后.或加上<法注记>的作者难提密多罗和<因果识见颂>的作者摩拿罗多.成为十八罗汉.或者错将第一尊宾度罗跋惰阇分为二人.加上难提密多罗(庆友)而作为十八罗汉.(以上据周叔迦考证)三大士在正殿佛像背后.往往有坐南向北的菩萨像.一般是文殊.普贤.观音三大士之像.文殊骑狮子.普贤骑六牙白象.观音骑龙. 海岛观音有些寺院于大殿背后修海岛.面北而设观音像.立海岛上.观音右手据杨柳.左手托净瓶.海岛四周依据<法华经·普门品>作[观音救八难"的塑像.在观音像两旁有善财童子(出<华严经·入法界品>)和龙女(出<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像作为胁侍.总而言之.大雄宝殿的像设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大殿正中的主尊佛像.二是大殿两侧的十八罗汉.三是正中佛坛背后的三大士或海岛观音像.各地佛寺因地因事制宜.并不完全相同.三宝殿“三宝殿”源自佛教。
中国传统寺庙布局
中国传统寺庙布局综述=700)window.open('/DownloadImg/2 013/01/0717/29448034_1.jpg');" border="0" alt="中国传统寺庙布局"src="/DownloadImg/2013/01/07 17/29448034_1.jpg"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 寺庙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说它特殊并不在建筑本身的结构与形态上,而是指的特有的整体布局的要求。
从汉、唐以塔为中心的初期布局过渡到明清时期的我们大家常见的布局,也是随着佛教的汉化而逐渐改变成中国建筑形式的。
最小的山庙基本和我们的四合院的形式差不多。
一个小山门,一个简单的照壁,一个主要的神堂(大多供奉佛祖和观音之外的小一些的神),两侧为附属供奉神明。
后进院基本为僧侣生活区。
大的寺院布局就多了很多的层次。
山门在迎客的位置雄居着,一般山门为两到三重。
中间多安置四大天王,其后是左右龟驮碑刻,详细记录寺院的历史和著名事件以及重修、善款施主之类的内容。
紧接着是左钟(楼)右鼓(楼)。
山门后为三重大殿,一般中轴线上的大殿供奉次序的是观世音菩萨、佛祖、弥勒。
有一种解释是说,佛祖有三世。
前世佛是观世音,现世佛为本身,未来佛是弥勒。
寺庙主要供奉的佛神是不一致的,这和道观完全不同。
全国的道观都有三清殿供奉三位老祖。
而佛教由于显宗和大乘佛教教义的影响,所膜拜的各路神佛都有各自的道场。
只要你信佛有佛性,供奉哪个主神是可以有变化的。
所以我们就会看到菩陀山的观音殿,灵岩寺的罗汉堂,其它寺院的天王殿等等。
一般的中轴线两侧陪衬着其他各路神仙或观音的其他变身相,甚至有的还衬着鲁班庙、神医阁等。
再往后还有做功课的经堂、戒堂、僧房等等。
中国佛寺殿堂的构成
中国佛寺殿堂的构成中国常见的佛寺殿堂有许多类型,包括三门殿、弥勒殿、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伽蓝殿、祖师殿、玉佛殿、三圣殿、药师殿、观音殿、三大士殿、念佛堂、罗汉堂、佛学苑、戒坛殿、藏经楼、方丈室、斋堂、放生池、如意寮、化身窑等,佛寺建筑的布局内容随着宗教礼仪、教义的不同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各异,下面简要介绍其特征:三门殿,亦名山门殿,因象征“三解脱门”而得名。
门两旁塑两大金刚像,守护佛法。
弥勒殿,一般寺院将弥勒的真身塑像置于天王殿,有的寺院将弥勒的化身塑像专供一处,即称此处为弥勒殿。
上海龙华寺设有弥勒殿。
弥勒殿的建筑常为单檐歇山式或单檐庑殿式。
殿两侧置有蹲立石狮和石幢。
钟楼位,于天王殿左前侧,一般为三层飞檐歇山式或三檐庑殿式。
击之以召集僧众。
因其供奉地藏菩萨,亦有称之为地藏殿的,一般地藏殿也设置于寺院的东边。
鼓楼位,于天王殿右前侧。
一般为三层飞檐歇山式或三檐庑殿式。
佛寺素有早撞钟、暮击鼓以报时之说。
鼓楼中供奉关帝,其左胁侍为关平,右胁侍为周仓。
也有供奉观音的。
天王殿,一般而言,天王殿是三门内的第一重殿,有着显正却邪的意义。
单橹歇山式或单檐庑殿式。
正门左右两侧有石幢,左右前两侧有钟楼和鼓楼。
殿中供奉弥勒的真身或化身。
东西两房供奉四大天王像。
大雄宝殿,其是佛寺的正殿,亦称大殿。
日本称之为金堂。
其建筑式样有重檐庑殿式或重檐歇山式等。
大殿左右有石幢,大殿前有大香鼎,殿内正中一般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像。
有各种不同姿势的佛像。
主要有两种:一种为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之意,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另一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表示佛说法的姿势,有的大殿中供奉的是三世佛,称横三世佛,即释迦牟尼佛、药师琉璃光佛、阿弥陀佛,也有其旁各有两位菩萨立像或坐像。
有的大殿供奉毗卢遮那佛,有的供奉阿弥陀佛,有的大殿两侧供有二十诸天,有的大殿则于后两侧按古制供有十六罗汉。
一般佛寺是怎么布局的?各殿供的是谁? 怎么参拜?
一般佛寺是怎么布局的?各殿供的是谁?怎么参拜?佛教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教之一,深受古时皇家的重视和推崇,所以汉传佛教寺院的布局和供奉佛位是有讲究的,大致是按照古代皇家建筑风格及方位来安排。
通常的寺院是坐北朝南,山门向南开,布局基本上是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藏经楼等组成。
当然,这只是佛教寺院的一般布局,规模比较大的寺院还有钟楼、鼓楼、伽蓝殿、祖师殿、四堂、四台、罗汉堂、禅房、监院/方丈院、大斋堂等等,具体情况还要视规模而定。
一、山门寺庙的大门称为“山门”,因寺庙大多修建于山林之中而得名,同时也有另外一个含义,即是三个门之谓,象征佛教中的“三解脱门”,中间的为空门,东侧的为无相门,西侧的为无作门。
无作指无因缘造作;无相即不取一切相;空门,因缘解体,一切皆空。
所以山门是僧俗两界的分界线,也是达到涅磐境界所必须经过的门径。
一般的山门两旁有两位大力金刚像,又名“执金刚”,是两位手持金刚杵(印度古代最坚固的兵器)的守护佛法的护法神。
二、钟楼、鼓楼进入山门以后就可以看见东面的钟楼和西面的鼓楼。
佛教有“晨钟暮鼓”之说,即早上先敲钟,以鼓和之,晚上先击鼓,再以钟应之。
钟楼,即寺庙中悬挂梵钟之堂宇,其下面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寓意地狱救苦,度化众生。
鼓楼为悬挂鼓之建筑物。
其位置在大殿或讲堂之右,而与钟楼相对望,其下面供奉的是妙吉祥菩萨,即文殊菩萨。
三、天王殿天王殿又称弥勒殿,是进入山门后的第一重大殿,殿中供大肚弥勒佛,其背后为韦驮,东西两侧供奉四大天王,有的天王殿还有类似这样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颠倒之人”。
1、中尊:弥勒佛天王殿一般面向北,供的中尊是弥勒佛,这是因为弥勒作为未来佛,是释迦摩尼佛涅磐后的继承人,具有崇高的地位。
弥勒佛的形象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作大肚弥勒佛,是未来佛,与释迦摩尼(现在佛),燃灯佛(过去佛)一起供奉在大雄宝殿,称为“竖三世佛”;另一作菩萨像装,常带天冠,单独侍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寺庙基本布局图
过天王殿,中道有铜鼎,再后就是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的“大雄”是称赞释迦摩尼威德至上的意思。殿内供迦 叶佛、如来佛和弥勒佛,代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又叫“三 世佛”。
“大雄”是梵文筏那摩那的 汉译,是对佛祖释迹牟尼 的尊称,指佛有大力,能 伏“五阴魔”、“烦恼魔”、 “死魔”、“天子魔”等四魔。
另一种为供“竖三世佛”。这里的“世”、指因果轮回迁流不断的个体一生中存在 的时间。三世指过去(前世、前生)、现生(现世、现生)、未来(来世、来生)三 世。在佛像中的位置是:正中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左侧为过去佛,即 燃灯佛。佛经说他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得名。亦说释迦未成佛时,燃 灯佛曾为他“授记”,预言将来成佛的事。右侧为未来佛,即弥勒佛。弥勒是释 迦之后将为佛。佛经讲他将继承释迦的佛位而成佛,所以叫未来佛。
伽蓝是“僧伽蓝摩”的简称。是“僧园”之意。这里的伽蓝特指“祗树给孤独园”,是释伽在 舍卫国居住说法的场所。 伽蓝殿供波斯匿王和他的太子祗陀,还有给孤独长者。相传“祗树给孤独园”是给孤独 长者用金钱购置波斯匿王太子祗陀的花园,建筑了“祗园精舍”,释迦说法的道场。除 了这三位护持佛法建立枷蓝的善士外,殿内两侧还有供美音、梵音、天鼓等十八位枷 蓝神的,他们是寺院的守护神。
藏经阁 法堂之后是藏经阁,藏大量书籍,一般不对外开放。
还有的是“三佛同殿”。一种是供“三身佛”,“三身”指三种佛身。中 尊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指体现了佛法的佛本身。左尊为 “报身佛”,名“卢舍那佛”,指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右尊为 “应身佛”,即是释迦牟尼佛,指佛为度脱世间众生需要而现之身, 特指释迦的生身。
又一种为供“横三世佛”。这里的“世”指三个空间世界,以其同时 存在,所以叫“横三世”。正中为本尊释迦牟尼佛;左侧为左手持 钵(表示盛甘露),右手持药丸的药师佛;右侧为阿弥陀佛。
佛殿两侧各九尊罗汉。佛坛背后是观音菩萨手持杨枝净瓶,立 于普陀洛枷山海之间。
[side hall in a palace or temple] 正殿两旁的殿 配殿 大殿的东西两侧配殿是枷蓝殿与祖师殿。 伽蓝是“僧伽蓝摩”的简称。是“僧园”之意。这里的伽蓝特指“祗 树给孤独园”,是释伽在舍卫国居住说法的场所。
印度梵语魔罗,中华译为杀者, 他能杀害正修道人的法身慧命
常见的供奉释迦牟尼佛有三种姿势:一种称“成道像”,结跏趺 坐(两腿交叉,双脚放在相对的大腿上,足心向上),左手横放 在左脚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 为“触地印”,表示释迦成道前,为了众生而牺牲自己,这一切 唯有大地能够证明。再一种为“说法像”,结跏趺坐,左手横放 在左脚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还有一种立 像,左手下垂,名“与愿印”,表示能满足众生愿望;右手屈臂 向上伸,名“施无畏印”,表示能解除众生苦难。
祖师殿供奉的就是禅宗中土六祖
中 土 禅 宗 初 祖 达 摩 大 师 中 土 禅 宗 二 祖 慧 可 大 师 中 土 禅 宗 三 祖 僧 璨 大 师
中 土 禅 宗 四 祖 道 信 大 师
中 土 禅 宗 五 祖 弘 忍 大 师
中 土 禅 宗 六 祖 慧 能 大 师
法堂 大殿的后面为法堂,也叫讲堂,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的地方,它 是佛寺中仅次于大雄宝殿的主要建筑。法堂也供佛像,但主要设 法座。法座亦称狮子座,堂中设高台,中置坐椅,供法师演说佛 法之用。法座后挂象征释迦说法传道的图。法座前置讲台,台 上供小佛像。下设香案,供置香花,两侧列置听法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