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产业经济学(刘玉国第7章产业结构

合集下载

产业经济学 第七章 产业结构

产业经济学 第七章 产业结构

(七)生产要素分类法
❖根据所需投入生产要素的不同比重和对不同生产要素 的不同依赖程度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 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三类。
❖生产要素分析法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 平,也反映了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趋势,这有利于一国 根据产业结构变化的这种趋势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政 策。所以生产要素分类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实际上同三次产业分类法 是一致的,且比后者更细致。它同三次产业分类 法保持着稳定的相关联系,其分类的大项很容易 组合成三个部分,因而同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三次 产业相对应。
❖根据国际标准分类法所作的统计有很高的可比 性,为产业经济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并被广泛运用。
(五)两大部类分类法
❖刘易斯于1954年发表了著名论文《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 经济发展》,提出了用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理论模 型——二元经济结构模型;于1958年出版了《经济增长理论 》一书,全面分析了影响经济发展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 。
❖赫希曼于1958年出版了《经济发展战略》,设计了一个 不平衡增长的模型,其中,“关联效应”(包括前向关联 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理论和“最有效次序”理论,已经 成为发展经济学中的重要分析工具。
二、产业结构的一般分类方法
❖(一)关联方式分类法 ❖(二)三次产业分类法 ❖(三)国家标准分类法 ❖(四)国际标准分类法 ❖(五)两大部类分类法 ❖(六)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七)生产要素分类法
(一)关联方式分类法
1.技术关联分类法:
技术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 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的经济活动。这些企业的经 济活动的集合要么具有技术、工艺方面的相似性, 要么具有相类似的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和管理技 术等。这一类产业的企业必须在产品的主要生产 技术或制作工艺上具有相似的特点。

产业经济学考点整理

产业经济学考点整理

产业经济学考点整顿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第一节、产业旳含义及其分类(理解)一、产业旳含义(一)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旳产物(二)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旳公司经济活动旳集合(三)产业是介于宏观与微观经济之间旳中观经济(四)产业旳含义具有多层次性(五)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旳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二、产业旳一般分类措施(7种)(一)关联方式分类法1.技术关联分类法;2.原料关联分类法;3.用途关联分类法;4.方向关联分类法;5.战略关联分类法: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行产业。

主导产业:依托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旳生产函数;具有持续较高旳增长率和较强旳扩散效应。

先导产业: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旳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往某一战略目旳方向发展旳产业或产业群。

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旳战略地位,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旳份额,并起着支撑作用。

重点产业:在国民经济规划中需要重点发展旳产业。

先行产业:狭义旳涉及:瓶颈产业和基础产业;广义旳涉及狭义旳先行产业和先导产业。

(二)三次产业分类法(费歇尔、克拉克)根据经济活动与自然界旳关系为标志,将所有经济活动分为:第一产业是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旳物质生产部门;第二产业是指加工取自自然界旳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是指一二次产业物质生产活动中衍生出旳非物质生产部门。

(三)国标分类法; (四)国际原则分类法;(五)两大部类分类法(马克思):生产生产资料旳部门为第Ⅰ部类;生产消费资料旳部门为第Ⅱ部类;(六)农轻重产业分类法;(七)生产要素分类法三、产业旳其他分类措施(一)四次产业分类法;(二)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三)生产流程分类法;(四)霍夫曼分类法;(五)钱纳里—泰勒分类法。

第二节ﻩ产业经济学旳研究对象一、什么是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旳发展规律及其互相作用规律旳学科。

产业经济学旳研究对象是产业内部各公司之间互相作用关系旳规律、产业自身旳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旳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旳分布规律等。

产业经济学(完整版)

产业经济学(完整版)
MR p y p y
△p/△y是需求曲线的斜率,用p=b-ay代入之,边 际(biānjì)收益MR就等于b-2ay。如果我们注意到需 求的价格弹性为ed= -(△y /△p)(p/y),
改写成边际(biānjì)收益为:
MR p(1 1 )
ed
精品文档
垄断程度(chéngdù)衡量
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倒数(dǎo shù)m=1/ed表示了垄断程度, 被称为“垄断度”。
精品文档
多寡头(guǎtóu)垄断
将古诺模型拓展到由n个企业形成的寡头 (guǎtóu)垄断市场。
每个企业的产量:
y n+1 b na
当企业数量n变大时趋向于完全竞争:
y n+1 b b na a
精品文档
伯川德模型(móxíng)
在伯川德模型中,假定各厂商在制定自己价格时,必须(bìxū)对市 场中其他厂商制定的价格做出预测,并认为对手将这个价格水平 保持不变。
精品文档
本章(běn zhānɡ)内容
第一节 不完全竞争(jìngzhēng)市场形态 第二节 垄断 第三节 寡头垄断 第四节 垄断竞争(jìngzhēng)
精品文档
第一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shìchǎng)形 态
“不完全竞争”(Imperfect competition) 的市场及需求(xūqiú)曲线
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在利益上可能存在冲突。尽管 企业董事会通常会拥有任命和解雇管理者、确定 (q不对称的存在,管理 者往往要比股东及其代表董事会成员更加了解企业 的运作,股东或者董事会成员很难对管理者的行为 进行有效的监督。尤其是在股份制企业中的小股东, 他对于企业管理者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精品文档
第一节 企业(qǐyè)的本质

产业经济学第七章

产业经济学第七章

2.中间投入率。某产业部门的中间投入率是指该产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与总投入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某产业的中间投入率越高,该产业的附加价值率就越低,高“中间投入率”产业就是低附加价值率产业部门。
反映产业关联程度的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指标,其在产业关联分析中的作用在于:
1.感应度系数公式。
某产业的感应度系数若大于1或小于1,表明该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在全部产业中居于平均水平以上或以下。 某产业的影响力系数= 某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大于1或小于1,表明该产业的影响力在全部产业中居平均水平以上或以下。
2.影响力系数公式。
(二)生产诱发系数及生产的最终依赖度 生产诱发系数用于测算各产业部门的各最终需求项目(如消费、投资、出口等)对生产的诱导作用程度,可以揭示和认识一国各最终需求项目对诱导各个产业部门作用的大小程度。生产的最终依赖度是用来测量各产业部门的生产对最终需求项目的依赖程度大小 。
折旧
新创造的价值
2.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均衡关系:
(1)各行的平衡关系是: 各行的中间产品+各行的最终产品=各行的总产品 (2)各列的平衡关系是: 各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各列新创造价值=各列的总产值 (3)行与列之间还存在如下平衡关系: 第一,横行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等于相对应的同名称的纵列各产业部门的总投入。 第二,最终产品总量等于国民收入总量和固定资产折旧总量之和,即最终需求部分和毛附加价值部分相等。
3.价格联系。
4.劳动就业联系。
5.投资联系。

点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点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第一节 产业关联概述
产业间联系方式的类型 单向联系与多向联系; 顺向联系和逆向联系;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投入产出的涵义 投入产出的“投入”,是指产品生产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力。 “产出”是指产品生产出来后所分配的去向、流向,即使用方向和数量,又叫流量,例如用于生产消费、生活消费和积累。

最新《产业经济学》全本课后习题解答

最新《产业经济学》全本课后习题解答
是人们将经济分析深入到产业结构层次,在进行“产业结构”分析和
“产业结构政策”实践的探索过程中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

1. 经济分析深入到产生结构层次导致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与发
展。

2. 产业结构政策的实践加速了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什么是“马歇尔冲突”? • “马歇尔冲突” 即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
第二章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 基础及其发展
第一节 产业组织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第三节 产业经济学的其他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第二结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什么是“马歇尔冲突”? (三)简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 (四)何谓“有效竞争”?它有哪些判断标准? (五)哈佛学派是如何将市场结构作为分析重点, 来构筑他们的结构主义政策论的? (六)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 点。 (七)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五)产业的含义有哪些?
1.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2.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3.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4.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5.产业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 6.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其外延不断 扩展。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三)现实意义 1.研究产业经济学,正确把握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成因及
趋势,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我国经济的发 展,特别是促使我国经济建设的两个转变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2.过去产业布局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产业布局的客观规 律认识不足,所以要杜绝这些弊病的重演,就必须加深对产业经 济学的研究和理解。由此可见,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是当今中国经 济建设的现实需要。

产业经济学课后题

产业经济学课后题

答:定义:经济系统运行费用。分类:事前交易费用:指由于将来的情况不确定,需要
事先规定交易各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在明确这些权利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要花费的成
本和代价。 事后交易成本: 表现为 ① 交易偏离了协议所要求的准则而引起的不适应成本

交易双方发现事先确定的交易事项有误而需要加以变更所做出的努力及争论不休所产生的
3.消费者偏好知名品牌商品,反应产品存在水平差异。
4.策略性进入壁垒来源于厂商阻挠
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可以用来度量产品差异化程度。 三、简述题
1.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 ① 市场集中度 ② 产品差异化 ③ 进入退出壁垒 ④ 产品需求增长率 ⑤ 需求价格弹性
⑥ 短期成本结构
2.简述进入壁垒及其来源
4.简述机会主义的表现
答,机会主义是指交易主体以欺诈手段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倾向
① 事前隐瞒信息。交易
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② 事后败德。道德风险,行为主体违背道德规范,不以完全负责任的态
度行事,不采取应当采取的降低风险的行为,导致其他利益受损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产业组织:产业内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2.马歇尔冲突: 规模经济的存在一方面获得了规模经济收益, 由竞争,损害了资源配置效率。
精品文档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产业: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同一类产品或劳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集 合。 产业结构:指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相互地位以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
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或地区政府为了其全局和长远利益而主动干预产业活动的各 种政策。
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产业经济学:研究产业经济活动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包括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两大领域, 以一般系统论为指导。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产业经济学习题及答案易构造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表达出来。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2.产业组织3.产业构造4.产业关联5.产业政策6.淘汰产业7.新兴产业8.生产要素分类法9.产业开展阶段分类法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构造,该构造决定了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3.产业构造: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构造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构造的变化主要由需求构造、生产构造、就业构造和贸4.产业关联: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构造联系,是产业构造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O5.产业政策: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开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

6.淘汰产业:产业开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本钱上升、长期亏损而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

7.新兴产业:由于科技的开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了幼年生命不安全期的新的细分产业,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不同。

8.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展划分的分类法。

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9.产业开展阶段分类法:按照产业开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展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

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等等。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开展〔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组织2.市场行为3.有效竞争4.市场构造5.市场绩效五、简答题2.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业经济学分析

产业经济学分析

产业经济学分析产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和分析产业结构、产业生命周期、产业集中度、产业竞争力等经济现象的学科。

通过对不同产业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揭示产业发展的规律,并找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途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产业经济学进行分析。

一、产业结构分析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个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和相互之间的联系。

通过产业结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和发展状况。

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1.1 产业结构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产业结构可以分为三大类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指的是农、林、牧、渔业,主要从事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第二产业指的是工业,主要从事加工制造业;第三产业指的是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

1.2 产业结构的优化优化产业结构是提高经济发展效益和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

针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实际情况,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发展有竞争力的产业,减少低效产业的比重。

此外,还需加强产业之间的协调,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和延伸,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向高端、绿色、创新方向发展。

二、产业生命周期分析产业生命周期是指一个产业从成长、成熟到衰退的不同阶段。

不同阶段的产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产业生命周期的分析,我们可以预测产业发展的趋势,并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和决策。

2.1 产业生命周期的阶段一般来说,产业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

初创阶段是指一个新产业进入市场,处于发展萌芽阶段;成长阶段是指产业迅速增长,市场竞争加剧;成熟阶段是指产业达到饱和状态,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衰退阶段是指产业逐渐减少,市场需求下降。

2.2 产业生命周期的影响因素产业生命周期的变化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技术创新、市场需求、政府政策等因素。

技术创新可以推动一个产业的发展和更新换代;市场需求的变化会影响产业的发展方向;政府政策对产业发展起着重要引导作用。

产业经济学概述

产业经济学概述

产业经济学概述1. 引言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的是产业的发展和运行机制。

产业经济学关注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产业发展路径、产业政策等问题。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产业经济学对于了解产业竞争、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2. 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包括产业结构、产业链、产业集群等。

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产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和分布情况。

产业链是将一个产品的全部生命周期所涉及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的过程,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分销销售等环节。

产业集群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域范围内,涉及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各个企业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形成紧密的产业群体。

产业经济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分析产业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趋势。

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分析、案例研究、数学模型等。

实证分析是通过统计数据和经济指标来分析产业的发展态势和问题。

案例研究是通过对特定产业或企业的详细调研和分析,来探讨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问题。

数学模型则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产业的供求关系、市场竞争、产业政策等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

4. 产业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产业分析、产业政策、产业竞争等。

产业分析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产业发展趋势、产业链的分析。

产业政策是对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指导,通过采取不同的产业政策手段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产业竞争是对产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产业竞争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产业经济学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首先,产业经济学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了解产业的内外部环境,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和战略。

其次,产业经济学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产业竞争分析,找到市场定位和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此外,产业经济学也可以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热点当前,产业经济学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新兴产业、产业创新和产业转型等。

产业经济学完整版课件

产业经济学完整版课件

垄断竞争市场
市场上有许多生产相似但不同质产品的企业,每家企业都 对市场有一定影响力,但无法单独决定市场价格,存在一 定的市场进入壁垒。
完全垄断市场
市场上只有一家企业生产独特产品,没有直接替代品,企 业可以独自决定市场价格,市场进入壁垒非常高。
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的关系
市场结构影响企业定价行为 不同的市场结构下,企业的定价行为会有所不同。在完全 竞争市场下,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而在垄断市场下,企 业可以自主定价。
产业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拓展
01
应用二:企业战略规划与市场拓展
02
探讨企业如何运用产业经济学原理,制定战略规划,拓展 市场份额,提升竞争力。
03
分析企业如何利用产业经济学方法,洞察市场需求、把握 竞争格局、优化资源配置,为企业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战 略规划。同时,关注企业在市场拓展过程中如何与政府、 行业协会等各方力量互动合作,共同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与国际经济学的关系:在国际经济领 域中,产业经济学对于研究国际贸易、 国际投资以及全球产业分工等问题具 有重要意义。
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产业经济学的 研究成果可为宏观经济政策提供重要 参考,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也会对产 业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可以全面了解 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深 入研究产业经济问题和制定相关政策 打下坚实基础。
产业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拓展
应用一:产业政策制定与实施
01
02
阐述产业经济学在指导政府制定与实施产业政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实现产 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03
探讨如何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分析产业发展现状、预测未来趋势,为政府制 定针对性的产业政策提供依据。同时,关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效果评估与调整, 确保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

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ppt课件

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ppt课件

21
➢“日本产业结构审议会”采用的生产结构分 类法——基础材料产业,②加工组装产业, 包括一般机械、电气机械、运输工具、精 密仪器等工业;③生活消费品和其他制造 业;④建筑业;⑤商业;⑥服务业;⑦不 动产业、运输、通讯等等。
精选ppt课件
22
IV. 工业中的产业分类
• 专门用以研究工业结构(尤其是工业化进程、阶段、特 征)的产业分类法。
• 资本密集型产业是指在其生产过程中活劳动、知识的有 机构成水平较低,资本的有机构成水平较高,产品物化 劳动所占比重较大的产业。例如,交通、钢铁、机械、 石油化学等基础工业和重化工业都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 产业。
精选ppt课件
25
• 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
的需求依赖程度较大的产业,是在其生产
• 工业划分为重工业、化学工业和轻工业三大类。 • 中国,轻工业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即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

• 重工业按其生产性质和产品用途,可分为下列三类:① 采掘(伐)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②原材料工业, 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燃料的工业; ③加工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工业。
精选ppt课件
12
(三)中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2002年标准)
1.颁布:国家统计局申请立项,修订
2.内容:
将国民经济划分为若干门类 在每个门类下面分成若干大类 在每个大类下面分成若干中类 在每个中类下面分成若干小类 若干小类后面附加的解释或限定
新标准包括20个门类, 95个大类,396个中类 和913个小类,与1994 的标准相比较,门类 增加了4个,大类增加 了3个,中类增加了28 个,小类增加67个。

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

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

37
2019/10/6
7.3.1 平衡发展模式与非平衡发展模式
6.3.1.1 平衡发展模式 6.3.1.2 非平衡发展模式
38
2019/10/6
7.3.1.1 平衡发展模式
6.3.1.1.1 平衡增长的基本含义 6.3.1.1.2 大推进理论 6.3.1.1.3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39
2019/10/6
47
2019/10/6
◎ 7.3.2.1-2 产品循环发展模式(2)
随着国外市场的形成,逐渐变商品 输出为资本输出(包括技术输出),进 行当地生产和销售;最后,由于生产成 本等原因,反过来从国外进口相对廉价 的同类产品满足本国市场的需求,形成 了所谓的“飞去来效应”。
48
2019/10/6
◎ 7.3.2.2-1 雁型发展模式(1)
该理论由赫希曼首先提出。
45
2019/10/6
7.3.2 产品循环发展模式与雁行发展模式
6.3.2.1 产品循环发展模式 6.3.2.2 雁型发展模式
46
2019/10/6
◎ 7.3.2.1-1 产品循环发展模式(1)
在工业先行国家,利用本国雄厚的 工业基础和先进技术,首先研制和开发 了某些新产品并迅速占领了本国的市场; 当国内市场渐趋饱和时,就将产品出口 到国外,开拓国外市场;
18
2019/10/6
◎ 7.1.4.2 标准产业分类法的分类原理
生物学的分类方法
门 —————— 脊椎门 纲 ————— 哺乳纲 目 ———— 食肉目 科 ——— 猫科 种 —— 狮子
标准产业的分类方法
门类 ——— 制造业 大类 —— 交通运输设备 中类 —— 自行车 小类 C374

产业经济学(刘玉国)第7章2产业结构政策

产业经济学(刘玉国)第7章2产业结构政策

(一)产业结构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是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 级或合理化的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的功能:
1 、按照产业发展规 律推动产业结构的演进
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规律
规律之一:三次产业结 构演进规律
劳动力按一、二、三产业的 顺序渐次转移(经济发展的重心 相应地渐次转移)
规律之二:重工业化规律
在工业化进程中, 重工业比重上升、轻 工业比重下降。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 节能环保产业: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 技术、装备和服务保障的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包括我国高速铁路等技 术等 生物产业:包括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等 新材料产业:包括以纳米材料为代表的新材 料的应用等 新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 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 新能源产业: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 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的发现和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互联网、云计算为技 术基础的一些新兴平台
我国设计产业扶植政策的原则
1、明确重点扶植的产品及产业 2、以资金扶植为主要扶植手段 3、政策扶植和产业合理化并行
4、以技术进步为主要突破口
衰退产业的撤让
• • • • • • 产业衰退的特征: 需求和销量大幅下降 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从业人员流失和失业现象严重 技术进步缓慢且创新无望 替代品产业快速增长
规律之三: 高加工度化规律
在科技进步作用下, 加工组装工业比重上升, 采掘及原材料工业比重 下降。
2、规划并促进主导产业发展
主导产业选择的主要依据: (1)经济优势 (2)市场前景 (3)技术支撑力 (4)关联效应
产业结构政策 ----主导产业的选择
主导产业概念的界定 罗斯托 ,主要成长部门,基本条件:足够的资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9
9.8
服务业 30.0 33.8 38.5 40.3 41.1 41.5 41.6
劳动力部门构成
初级产业 71.2 65.8 55.7 48.9 43.8 39.5 30.0
制造业 7.8 9.1
16.4 20.6 23.5 25.8 30.3
服务业 21.0 25.1 27.9 30.4 32.7 34.7 39.6
经济全球化的两面性:
• 机遇:吸收资本

引进技术

培养管理人才

开拓国际市场
• 不利:经济安全(石油战争、粮食危机)

不公正的竞争机会(技术、成本等)

不平等的利益分配(产业链的利益分
配)
产业结构优化
•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产业结构系统根据产业
结构演进的规律,不断从低级象高级演进的过 程。
•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从本质上反映一个产业
结构系统的聚合质量,具体表现为系统的产出 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对资 源的转换效率等方面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 转换与升级 • 衡量标志 • 直接动因
衡量标志
• 标准结构 • 表现: • 产值结构 • 资产结构 • 技术结构 • 劳动力结构
1964年币值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基准水平(美元)
实现本国的工业化,在一些产业(一般是制造业) 领域采取鼓励本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来满足国内市 场需求的政策,以支持和扶持本国相应产业发展的 模式。
• 长处:政策扶持-建立独立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产
业结构体系
• 短处:产业缺乏竞争力、难以融入全球经济、 外汇短缺
• 仅适用于大国结构、工业化的某个阶段短期 适用
蒸汽时代
第三次技术革命: 工业国家
电气时代
第三次技术革命: 工业发达国家
电子时代
技术革命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农业生产部门 手工部门 纺织工业部门 冶金工业部门 煤炭工业部门 交通运输业 早期机器制造部门 电力工业部门
石油工业部门 化学工业部门 建筑业 汽车、飞机制造业 拖拉机制造部门
电子计算机工业部门 精密机械制造部门 空间工业部门
国内生产
进口
出口
雁型发展模式示意图
雁型发展模式,日本,赤松要,羊毛工业,--小岛清,纺织工业、钢 铁工业、汽车工业
国内生 产
出口
进口
产品循环发展模式示意图
产品循环发展模式,工业先行国家产业发展模式,美国, 弗农
产业发展和国际贸易间的关系角度描述产业结构发展轨迹
• 进口替代发展模式,一般指后工业化国家为了
产业结构
可见技术
建筑业
建筑 土木
工兵学校
隧道技术
不可见技术
矿山冶金学校 矿山冶金业
工业大学
机械工业 铁路、运输业 金属工业
纤维工业 电机工业
船舶
飞机
化学工业 石油工业
两种技术的分流和产业的分化
(日)吉谷丰,《日本技术问题纵横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产业革命前:农 业国
手工劳动时代
第一次技术革命: 农业国-工业国
•出口导向发展模式,
•一般指后工业化国家为了实现本国经济的增 长,支持和鼓励国内产业,以国际市场需求为 导向而进行发展的模式。
•特点:适用于小国结构、

国际分工中的产业优势—较强的国际
竞争力、

制造业产品替代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
产业结构升级较快
经济全球化与产业发展
• 经济全球化趋势
• 一般泛指贸易、投资、金融活动的全球化,以整个地球 作为资源配置的大舞台,生产资本向全球流动以及它所 带动的全球贸易和金融活动。
构相似
1994 系数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0.8828 0.9829 0.9685 0.9429 0.9092 0.8742 0.9718 0.9486 0.9419 0.9380

1990 1994
劳动力 0.9945 0.9757 0.9595 0.9731 0.8552 0.6847
• 动因:分工的深入和市场的扩大-生产力

科技的进步—基础

跨国公司的发展—生产组织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 不可阻挡的社会发展必然结果 • 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态为其突出标志 • 区域特色的特点愈发突出
• 通行的“游戏规则”
• 跨国公司作用越来越大:FDI的主要载体、 “内部化”优势、“一揽子”资源(资 本、技术、管理)
结构系

0.9996 0.9919 0.9829 0.9912 0.9041 0.7547
资料来源:龚仰军、应勤俭,《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立信会计出版 社,1999年,P142
高度化的直接动因-创新
• 技术进步 • 系统的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
• 市场需求 • 国民收入总水平和分配、需求结构拉动
合成材料部门 核工业部门
劳动密集型
资 金 密 集 型 为 主
技 术 密 集 型 为 主
知 识 密 集 型 为 主
表现形式-主导产业(群)的有序更替
<100 100 200 300 400 500 800
产值部门构成(部门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第一次产 52.5 45.2 32.7 26.6 22.8 20.0 15.6

制造业 12.5 14.9 21.5 25.1 27.6 29.4 33.1
基础设施 5.3 6.1
7.2
7.9
8.5
• 三个阶段: • 战后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初的迅速发展时期 • 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80年代上半期的缓慢发展甚至停顿
时期 •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重新高涨并加速发展时期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
• 生产全球化—跨国公司 • 市场全球化—国际贸易 • 资本全球化--FDI • 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化—合作研究 • 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互联网
1000 >1000
13.8 12.7 34.7 37.9 10.2 10.9 41.3 38.6
25.2 15.9 32.5 36.8 42.3 47.3
资料来源:周振华:《产业结构优化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P38
相似系数 中日产业结构相似性比较
参考系日本 1920 的比较年份
1990 产值结
产业经济学(刘玉国)第7章产 业结构
配弟-克拉克定理
随着经济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 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 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 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 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为第一次产业将减少,
第二、三次产业将增加。
产业在工业化不同阶段国家的发展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