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指南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我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有效应用和推广模式研究》课题研究指南本课题指南列出了四个主要研究领域,并在其之下设立了供选择的子课题。
申报者可从中选取,也可根据研究指南精神,自行设计申报具体的子课题。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理论和趋势研究“数字图书馆”这一概念已远远超出了传统图书馆的涵义,“数字图书馆”具有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利用共享化、信息提供知识化、信息实体虚拟化等特点,在长期发展下,海内外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应用都达成了共识,主要在有关数字化资源的整合、门户建设、跨库检索、用户教育和馆员培训方面进行研究,但根据图书馆服务对象的不同,公众、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研究的方向各有侧重。
国外数字图书馆建设较早,硬件环境和技术基础比国内成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在更多地关注与数字资源的建设、用户教育、专业咨询方面。
国内,公共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更多的关注的是存储技术、网络技术、图书数据的标准化建立、以及专业的参考咨询,而服务于高等教育的数字图书馆在研究上也多重于存储和检索技术,关注资源的共享共建分配机制。
在服务于基础教育的数字图书馆方面国内来可参考的经验并不多,基本都处于数字资源的初步积累阶段,资源建设的内容结构不合理、内容类型单一、资源合法性不完整、技术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突出,存在“建而不用、建而无用”的问题,并没有形成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指导理论和发展趋势。
因此,在本研究中,需要注重的是在比较国内外不同领域数字图书馆的特点、形成的原因和发展脉络基础上,结合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改革的实际,对我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在资源建设的规范、应用的规范、服务的模式、推广的模式、适用技术特点等在理论和发展趋势上展开研究。
建议申报单位:教育科研单位、教育管理单位、师范类院校。
子课题1.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比较研究2.国内外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理论比较研究3.国内外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发展阶段比较研究4.国内外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比较研究5.国内外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应用模式比较研究6.国内外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应用技术比较研究7.我国基础教育与其他领域数字图书馆建设比较研究8.我国基础教育与其他领域数字图书馆应用比较研究9.我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应用趋势研究10.我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标准研究11.我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模式研究12.我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研究13.我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应用模式研究14.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教学功能与设计标准研究15.信息检索与知识挖掘研究16.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的研究17.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在基础教育改革发挥作用的研究18.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在解决教育均衡化发展问题上的趋势研究19.数字图书教材与普通教材的比较研究20.新技术概念在数字图书馆结合发展的研究21.技术应用阶段性发展的研究22.多类型数字资源整合和应用标准研究23.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多个教学系统整合研究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与教学实践、学生学习结合实现有效应用的研究建设是基础,应用是关键。
“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指南
、
指导 思 想
( 以马克思列宁 主义、 —) 毛泽 东思想 、 邓小平
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要思想 为根本指导方针。 重 ( 坚持教 育“ 二) 三个面向”全 面贯彻党 的十六 , 育方针 ,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 ( 教育科 研 以学生 为本 , 三) 以学校为本 , 实施
科教 兴 国战略 、 可持 续发展 战略 、 人才强 国战 略 ,
相结合, 开展校本研究。切实把有较强科研能力、
有相当群众基 础和社会联 系的同志纳入到学会 的 科研项 目中来 。
大精神 ,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教 同时又有较强组 织协 调和创 造科 研条 件能 力 、 具
( 要加强科研的过程管理。 三) 小教会主要抓好
重点课题的管理和规划课题 的 中期检查工作 。研
化、 民主化 的重 要保 证 , 且越 来越 引起 了各方 并
二、 小教会科研工作的特点
经过 2 多 年的发展 壮大 , 0 中国教育学会 小学 面的广泛重视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热情参与 , 对 教育专业委员会已经形成了自己教育科研的特点 于我 国基 础教 育改 革 和发展 的 实践产 生 了越来 和思路。 它既不 同于学院式的学术研究 , 也不同于
一
7 一
维普资讯
( 四沩 适 应基层需要 ,十一 五” “ 期间课题研究 研究 。3教师素养 、 为、 、 行 人格对学生 心理健 康影 的结题时间将 规定得 比较灵活 ,既可 以以五年 为
一
响的研究 。4 家长 素质及教育方式方 法对学生心 、
越大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 中国教育要 寻找理 论与实践 的结合
教育专业委员会作为一个专业性学术研究团体。 点 , 面向现实问题 , 论研 究 、 践探索 、 平决 为理 实 公 将开展学术研究视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生命 , 把 策架起沟通的桥梁和对话的平台。 为此, 我们的研 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作为 自己最重要的工作内容, 究活动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通过科研课题的立项及其 日常管理 , 不断推进全 ( 密切关注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 一) 热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附件二总课题主旨阐释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研究与实验》总课题主旨阐释一、概述:人类社会进入了21世纪的第10个年头,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和谐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但同时人类也面临着全球化的巨大竞争压力。
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经济发展市场化和国际化向新的纵深层次进发。
但同时人类也面临着全球化的巨大竞争压力。
(一)核心概念界定1.工业文化工业文化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文化的产生即人为的程序和为人的取向的产生,文化的积淀即人为的程序和为人的取向的积淀,文化的发展即人为的程序和为人的取向的发展。
1工业文化就是工业化时代的文化。
2.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清华大学张德教授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体系、历史传统和工作作风。
它的具体体现,就是企业成员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统一的行为准则,沉淀的职业习惯,一定的道德规范和文化素质2。
3.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是院校与企业利用各自优势,把学校学习和企业工作结合起来,共同培养技能型、实用性人才,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双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在职业教育以学校为主的国家、地区,校企合作是决定其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环节。
4.对接“对接”的概念,《现代汉语辞海》解释为“事物之间相互连接”,本课题所指的“对接”是指与校企合作紧密关联的文化互动、相互融合和校企共建现代工业文化的过程。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西蒙.L.多伦(2008)在《价值观管理》一书中提出了价值观管理的三维模型,即经济——实用价值观、伦理——社会价值观、情感——发展价值观。
他认为指令管理和目标管理等管理模型不足以引导组织走向成功。
我们需要价值观管理这样一个工具,它在实践中的应用可以帮助组织通过关注员工来挖掘市场潜力。
校企合作双方在共同的工作价值观引导下可以消除合作盲区,增强契合度,实现职业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的一体化改造。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指南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指南中国教育学会通过科研课题的立项及其日常管理,极大地促进了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的蓬勃开展,教育科研已成为学校发展和教师素质提高,解决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实现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因素。
“十五”期间,在本学会立项课题共260项,其中重点课题54项。
这些课题分布于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涵盖了“十五”规划的全部十一个学科分类,参与的学校和单位超过2000个,参与人数如果包括学生可达20万以上。
多数课题组自始至终重视对研究课题的实施和组织管理、课题成果的应用和发表,达到了课题的预期目标,一批研究成果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且对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即将到来的“十一五”规划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机遇期的重要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必须扫除体制性障碍,推进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这些对我国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和更迫切的要求,使教育面临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也对教育科研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课题。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研究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问题,把群众性教育科研提高到新的水平,为繁荣教育科学,为提高教育工作者水平,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教育科研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勇于探索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为教育决策、为基层工作实践、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
二、学会科研工作的特点通过25年的发展,中国教育学会已经形成了自己科研的特点和工作思路。
学会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开展群众性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它既不同于学院式的学术研究,也不同于一般的工作经验总结,而是要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面向现实问题,回答现实问题,为理论界—实际工作者—领导部门架设起沟通交流的桥梁和对话的平台。
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指南
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指南根据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技术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部制定的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教育现代化的深入发展,明确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在“十一五”期间选题重点、范围,引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规律、模式和方法,依据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2006--2010)》,制订“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指南。
一、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宏观发展研究★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基础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的研究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评价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教育信息化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与发展研究二、我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保障体系的研究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建设与评价研究★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策略研究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与效益研究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环境建设研究★“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教师培训的策略研究三、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与区域协作研究★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策略研究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区域或学校内涵提升的研究★国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的建设与发展研究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研究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的区域协作研究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研究★东西部地区校际互动发展研究四、教育技术与课程改革的整合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绩效技术的应用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应用研究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与评价研究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活动的研究社会性软件(如Blog、Wiki等)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研究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五、教育资源的开发、建设与应用研究★面向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应用与评价研究★信息资源建设的标准研究信息资源建设的评价研究信息教育资源的管理机制研究★信息资源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模式研究★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学科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的人本特征研究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案例研究中小学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的实践研究教育城域网资源开发建设与共享机制研究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中的网络化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实施研究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培训模式研究★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研究网络与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高研究教育技术机构专业人员培训策略研究基于网络的教师“校本培训”研究七、信息技术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信息技术环境对未成年人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对策研究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评价与干预策略研究★网络条件下家校互动对构筑和谐德育环境的应用研究未成年人信息素养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青少年网络心理研究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身体成长影响作用研究★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网络信息对未成年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用研究八、“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学校现代化发展研究“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策略与有效利用研究★“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与效益评价研究“数字化校园”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研究“数字化校园”与学校管理现代化研究九、教育技术领域高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高新技术发展与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研究★信息化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高新技术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研究★网络技术在中小学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网络通讯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人工智能系统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高新技术成果及产品适应教育教学应用研究★高新技术产品应用绩效的实证研究十、中外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中外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比较研究中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的比较研究★中外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模式的比较研究国外中小学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研究国外中小学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培养与发展研究★国外中小学学习资源建设模式机制研究说明:一、本课题指南所列课题内容和课题名称,为导引“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方向。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创造和谐成长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的影响与实践研究”子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一)研究的背景和谐家庭教育是在党的建设和谐社会的号召下提出来的。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既扎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又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
同时,我党还把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
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构建和谐教育更是教育规律的体现。
和谐家庭教育的思想由来已久。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从理论上论证了和谐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他主张实施体、德、智、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全面论述了和谐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他提出学校教育应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儿童的个性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当前的和谐教育是在汲取以往教育思想精华的基础上,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现代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着眼于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提出来的一种教育模式。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身躯发展需要是辩证统一的,只有把满足社会需要同促进儿童自身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使之和谐,学校教育才能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谐教育要形成一个整体优化的育人系统,从教育的系统上寻求教育途径、方法与教育目标的协调一致,促使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个性爱好得到主动发展,实现社会需要与儿童自身发展需要的和谐统一。
和谐家庭教育研究是我校历经多年研究与探索的重点。
经过几年的发展,学校和谐教育的品牌已经在全省打响。
关于申报全国教育科学_十一五_规划2010年度课题的通知
关于申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的通知各相关单位: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的申报工作已启动,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注意事项1、请认真阅读全国哲学规划办公室公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组织申报工作的通知》(附件1),按照《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纲要》(附件2)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管理的有关规定,根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指南》(附件3,以下简称《课题指南》)确定选题及研究内容。
2、本年度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设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一般课题和青年基金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和青年专项课题,均有不同额度的经费资助。
申报者要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参考资助标准,提出拟申请的资助额度,进行合理的经费预算。
本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平均为20万元、一般课题平均为10万元,青年基金课题平均为8万元;教育部重点课题平均为3万元、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平均为2万元。
申报招标课题和一般课题互不交叉,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和教育部级课题互不贯通,申报者只能从中选一。
3、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当于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申报青年课题者(包括课题组成员)年龄不得超过39岁(1971年3月31日之后出生)。
不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须由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
国家重大(重点)课题实行招标制度,申报者要求具备主持省部级相关教育科研课题的经历和良好信誉。
申报者必须从事实际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负责组织项目的实施;申报课题的参加者或推荐人必须征得本人同意和亲笔签名方为有效,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4、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负责人同年度只能申报一个课题。
在研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负责人不得再申报新课题。
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负责人同年度不能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其他项目或其他国家科技项目,其课题组成员不能作为负责人以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课题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其他项目或其他国家科研项目。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指南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指南附件1: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 规划2010年度课题指南(2010年3月)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一、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指南编制总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教育方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应用性、对策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为主的研究方向,为教育宏观决策服务,为指导和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实践服务,推进教育理论创新,促进全省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指南编制的基本原则1、坚持两个面向。
一方面要面向全局,注重突出与国家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的对接,将我省教育科学规划融入到全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中去,新起点,大视野,宽领域,全方位地思考和规划课题选题方向。
另一方面要面向我省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积极引导教育科研紧贴教育宏观决策,紧贴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紧贴学科研究前沿,紧贴热点难点,求真务实,创新管用。
2、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指南》要破“全”立“特”,坚持有限目标,突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德育等重点领域,注意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兼顾传统学科和薄弱学科。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
3、坚持教育内外部相结合。
《指南》既要立足教育但又不局限于教育;既要紧密联系教育来思考教育,又要跳出教育来思考教育。
选题既要着重考虑有关教育内部急需研究的问题,同时又要考虑与教育紧密相关的问题,把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4、坚持适度超前。
《指南》既要着眼当前,尽可能全面准确地提出当前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又要适度提出一些带前瞻性的问题,增强教育科学研究的前瞻性和预测性。
5、坚持继承与创新性相结合。
《指南》在注意吸收“十一五”规划2009及其转型研究;★科学发展观与教育理论研究;教育理论创新的基本条件研究;★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教育科研成果应用转化推广研究;★课程改革的基础理论研究;★课程改革的哲学思考研究;★课程改革的文化使命研究;★课程改革的社会学研究;★课程改革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变革的互动研究;★课程改革与当代青少年个体社会化进程及其规律研究;★当前教育热点研究;★终身教育理论体系的建构研究;★区域教育发展的基本理论研究;★省级教育现代化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科研课题申报指南
黄岩中学2010年度教育科研课题申报指南(草案)各位老师:2010年度浙江省和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开始申报,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教科室依据《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研究方向和领域中的相关内容,参考国家、省、市近三年立项的教育科学各类研究课题并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拟定了《黄岩中学2010年度教科研课题申报指南(草案)》。
本指南只是为申报者提示选题方向和研究范围,仅供参考,申报者应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和学科教学特点,自行提出课题名称。
对《指南》未涉及的选题,申报者认为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也可申报。
课题申报的基本原则:1.实用性原则。
课题研究的目的明确——解决学校和教师教学工作中实际问题,提升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
选题围绕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研究,目的是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选题内容要实在,具有教育教学实践指导的针对性,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又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研究,同时对改进教学实践有指导价值。
2.创新性原则。
课题选题要有创新意识,突出具体研究内容的特点,可以是将一种新的理论、一个新的观点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或借鉴他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加以改进;做到有所突破,有所创新,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
也可以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运用的新的方法、新的视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并进行适度超前的研究,能够引领教学改革的发展。
创新性原则体现在⑴具有首创性;⑵对同一课题的不同方面作补充研究;⑶对已有课题进行补充完善;⑷把基本原理转化为具体操作方法等。
3.可行性原则。
⑴客观条件:指时间是否允许,经费是否有保障,研究手段是否具备,人员是否配齐,领导是否支持等。
⑵主观条件:研究者的知识、能力、精力、身体等是否符合某项研究的要求。
4.科学性原则。
选题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教育规律,必须具备科学价值。
在教学科研上要有新发现,或填补某方面的空白,或对某误说的纠正和对某前说的补充等。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生物学科教师教学素养、科研素养和专业素养的相关性探究说课能力培养重庆市巴蜀中学生物教研组选编2011年3月重庆市巴蜀中学生物教研组参与选编人员:周兴成王旭杨宇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重庆市巴蜀中学生物教研组2011年3月目录引言 (5)一、说课的概念 (6)二、说课的类型 (7)三、说课的意义 (9)四、说课的特点 (12)五、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 (13)六、说课的内容 (16)七、说课的实施 (24)八、说课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25)九、说课的技巧 (27)十、常见的说课误区 (30)十一、说课的评价标准 (32)十二、一堂好课的标准 (34)附1:说课的参考评价指标 (39)附2:初、高中生物优秀说课案例三篇 (40)《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 (40)《基因的表达》说课稿 (47)《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说课稿 (55)引言改革与发展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上永恒的主题,从2001年9月在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启动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以来,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探索与实践,实验区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2010年9月,重庆市也开始逐步在各中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
实施新课程,贯彻新理念,迫切需要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学校教研活动方式的改革和教学研究制度的创新。
积极改革以听课、评课、工作布置及业务学习相结合的传统教研方式,大力发展以说课、听课、评课为核心内容的校本教研活动,建立有利于教师个人和教研组整体提高的校本教学研究机制,不仅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的有效方式,也是深化课程改革、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基本要求。
说课,作为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中的一个基础性环节,是贯穿于整个教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个常规性内容,是在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中的一种主要的研讨形式和表现手段。
说课这一新颖、独特而实用的教研新形式对于了解、研究和评价一节课,对于专题研究某一教学内容,对于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对于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学校在课程改革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报告《学校在课程改革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组摘要:“课程素质化”是指学校在课程的建设、开发和执行的过程中,将课程的知识立意变为素质涵盖,将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的素质要求,以全面改善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教育活动。
其理论意义在于在课程的认识上集中体现与反映了以“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核心的教育观和课程观;其实践意义在于在课程的开发、建设与执行中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问题。
“课程素质化”旨在以课程为依托,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教育行动转变的显性标志,发挥教师主导性主体和学生发展性主体的作用,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达成的可操作性,使教育教学落实在课程、教师、学生三者的协调发展上,研究和探索中小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一般规律和有效途径。
《学校在课程改革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 2006年12月26日被全国教育规划办批准立项(课题批准号:FFB0278),2007年5月开题。
课题的承担单位是深圳市华侨城中学。
华侨城中学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自身拥有处于全国首批课改实验区的巨大优势。
该校不仅树立了“造就科学素养一流、人文意识浓厚、长着飞天翅膀而又贴着地面行走的现代人”的教育理想,并且在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围绕学校管理、文化建设、教育科研、教师队伍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较长时期的探索和实践,构建了具有现代风貌和国际视野的教育新思维,具有比较理想的研究基础。
因此,课题组利用华侨城中学的特点与优势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的探索,率先尝试性地提出了“课程素质化”的概念。
《学校在课程改革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课题主要围绕“课程素质化”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
教育技术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指南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技术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指南协会“十一五”规划课题的主题是:运用教育技术促进教育均衡、和谐发展。
课题设三个级别:协会重点课题、协会一般课题、青年课题。
除青年课题外,其他级别课题主持人应该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高等学校副教授及相应职称以上、中专高级讲师以上、中小学高级教师以上);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可以申报青年课题,主持人一般应该具备中级职称(讲师、中小学一级教师)。
申报者可以在本指南确定的内容中,自主选择研究方向、确定具体研究内容。
(提示:选题范围、研究方向不是具体课题题目。
确定具体课题应在选题范围、研究方向之下,更具体、更细化、具有针对性。
)现将课题选题范围、研究方向公布如下:一、宏观发展研究1.教育信息化区域发展与整体推进的研究与实践2.缩小东西部数字鸿沟的对策研究3.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4.国内外教育技术比较研究5.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6.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有效支持教学的研究7.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与专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8.教育技术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9.终身学习体系与学习型社会的研究与实践10.教育技术促进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发展的研究11.教育技术促进农村经济与农民转业、再就业的研究二、教育技术学科体系与专业建设研究1.教育技术学科理论体系的创新研究2.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研究3.教育技术专业人才能力结构分析4.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方向的研究5.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研究6.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7.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标准的研究三、信息技术教育与整合应用研究1.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研究2.信息技术课程研究3.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研究4.信息技术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应用的研究5.信息技术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研究6.教育的趣味学习与机器人技术的研究7.人工智能技术与学生发展的研究四、现代远程教育研究1.现代远程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2.远程教育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3.远程教育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4.远程教育中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研究5.提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绩效的研究6.网络学院、网络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研究7.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应用的实践案例研究8.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混合培训模式的案例研究五、教学环境和资源开发研究1.数字化校园的构建2.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开发3.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4.数字化教学环境和资源标准的研制5.基于泛在技术的移动学习系统的研究六、教育技术标准、规范的研究1.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ETC·S)的教学应用研究2.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与师资培训的实践研究3、中美教育技术标准的比较研究4.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资源与技术规范的研究5.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技术规范的研究6.教学投影显示设备技术规范的研究7.学校演播室建设规范的研究8.区域性教育技术标准、规范的研究9.增强信息技术应用效益的辅助性技术与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七、教育技术产业研究1.教育技术产业理念、构成要素的研究2.教育技术产业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3.教育技术企业市场化运作与教育用户需求关系的研究4.教育技术企业在教育资源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的研究5.企业、学校、管理机构共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案例研究八、“整体优化”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整体优化”教学改革实验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以新课程标准、教育技术标准为依据,教学设计为核心,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提高教育绩效,进而完善学科知识体系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指南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指南
一、国家重点招标课题(10项)
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研究
2. 农民工子女流入地升学问题研究
3.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新特征研究
4.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5. 青少年网络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
6.主要国家高中数学教材比较研究
7.农村教师发展状况和保障机制研究
8.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的实证研究
9.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研究
10.主要国家民族教育政策比较研究
二、一般课题(领域和方向)
(一)教育理论和教育史
中国特色教育理论体系研究;当代教育新思潮、新理论、新学派研究;学习型社会特征和条件研究;教育学科建设研究等。
新中国教育史研究;港、澳、台教育史研究;地方教育史研究;民族教育史研究;留学教育史研究;教育制度史研究;校史研究;教育名家研究;学科教学史研究等。
(二)教育发展战略
教育强国的指导思想、战略选择、战略目标与对策研究;中国教育国际地位与竞争力研究;中国教育自主创新能力研究;教育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经济带和跨行政区教育协作发展战略研究;国家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发展研究;国际教育合作中的国家主权和安全战略研究;内地与港、澳、台教育深度合作机制研究;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教育走出去发展战略研究等。
(三)教育经济与管理
政府和市场在提供教育公共服务中的作用研究;政府教育政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与评价研究;教师任用制度和评价激励机制改革研究;教师流动状况调查研究;农村教师队伍流动和补充机制研究;“特岗计划”实施成效及评价研究;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研究;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与认证制度研究;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模式研究;国际教育服务模式和途径创新研究等。
国家中长期公共教育投入水平研究;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教育发展研究;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收益率实证比较研究;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学校经费预决算制度研究;学校教育资源利用率研究等。
中职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研究;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等。
(七)德育
学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学校系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构建与有效衔接研究;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学生公民教育研究;学生劳动技能教育研究;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育人活动研究;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师德建设研究;高校宗教工作研究等。
(八)教育心理
提高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研究;儿童异常行为调查与干预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行为模式研究;教师心理素养标准和心理辅导技能研究;教师能力素质模型研究;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心理学成果研究;学生心理发育特征研究等。
(九)体育卫生艺术教育
体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阳光体育学校推广模式研究;学校健康体育实施模式研究;学校运动队和运动会竞赛制度改革研究;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归责研究等。
卫生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学生近视预防和矫正研究;学校营养配餐及卫生状况调查研究;学校突发卫生事件防控体系和工作
体制研究;儿童健康相关行为研究等。
音乐课程教材教学研究;美术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文教体卫艺结合的长效机制研究等。
(十)教育技术与传播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分析研究;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师生信息化素养调查研究;数字化教学的公共服务模式研究;教育信息化使用效益研究;网络新技术对教学方式的影响研究;网络交互教学成效研究;新技术条件下的启发式教学研究;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知识建构研究;高校信息技术课异步教学研究等。
(十一)成人与社会教育
成人在职学习状况调查研究;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师研训一体化研究;农村教师培训研究;校长和教育行政领导能力建设研究;继续教育与学校教育学分互认研究;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经营模式研究;社会家教市场现状调查研究;成人教育机构开放办学机制研究;成人教育培训国家标准与品牌建设研究;老年教育服务研究;校外教育效能评估研究等。
(十二)民族教育
改善少数民族教育环境研究;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研
究;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质量研究;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民族地区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现状研究;民族工艺专业设置与教学研究;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研究;学校教育在预防民族地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作用研究;民族地区多元文化理解教育研究等。
(十三)国际与比较教育
主要国家近期教育发展规划研究;国外名校发展规律研究;国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国外高校社会捐赠制度研究;海外留学预警机制研究;高校社会服务模式的比较研究;教育统计口径衔接的比较研究;国际教育援助的有效性研究;主要国际教育组织研究;国外移民教育政策研究;国际留学趋势研究;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监管和质保体系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