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中国法律案例大全

合集下载

关于会计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关于会计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建筑材料的生产和销售。

公司自成立以来,经营状况一直良好,但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公司经营压力增大。

为了逃避税收,公司负责人李某通过虚开发票的方式,虚构业务,非法逃税。

二、案件经过2019年,某税务局在例行检查中发现该公司存在疑点,随即对该公司进行深入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该公司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 虚开发票:公司通过虚构业务,开具大量虚开发票,用于抵扣实际业务中应纳税额。

2. 逃税:通过虚开发票,公司减少了实际应纳税额,逃避了相应的税款。

3. 漏税:公司未按规定申报税款,存在漏税行为。

在调查过程中,公司负责人李某承认了上述违法行为,并表示愿意接受处罚。

三、法律分析1. 违法行为定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如实申报、缴纳税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逃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逃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本案中,某公司通过虚开发票的方式,逃避了相应的税款,其行为已构成逃税罪。

2.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在本案中,某公司逃税数额较大,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案例分析1. 虚开发票行为的危害虚开发票行为严重扰乱了税收秩序,损害了国家税收利益,同时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法律风险。

本案中,某公司通过虚开发票逃避税款,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还可能对公司的长远发展造成影响。

2. 会计人员在防范虚开发票中的作用会计人员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防范虚开发票行为的重要力量。

会计法律典型案例分析(3篇)

会计法律典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商业活动日益频繁,会计信息失真、虚开发票等问题逐渐凸显。

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国家税收安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打击会计违法行为。

本文将以某企业虚开发票案为例,对会计法律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二、案例简介某企业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建筑材料的生产与销售。

自成立以来,该公司一直存在虚开发票的违法行为。

经查,该公司在2018年至2020年间,通过虚构业务、伪造合同等方式,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300余份,涉及金额达5000余万元。

在税务机关调查过程中,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均表示认罪悔罪。

三、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1)虚开发票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开发票。

本案中,某企业通过虚构业务、伪造合同等方式,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违反了上述规定。

(2)偷税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申报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行为。

本案中,某企业虚开发票,造成国家税款损失,属于偷税行为。

(3)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对于虚开发票的违法行为,税务机关可以依法对其进行处罚。

本案中,税务机关对某企业作出了以下处罚:①责令退还已骗取的税款;②处所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③对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分别处以有期徒刑和拘役。

2. 案例启示(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发票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监督,防止虚开发票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企业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

(3)加强税收征管。

税务机关应加大对虚开发票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3篇)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案例以某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为背景,通过对该事件的深入分析,揭示会计法律制度在防范和打击财务造假方面的作用与不足。

二、案例概述某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该公司凭借其强大的销售业绩和良好的口碑,迅速发展成为当地知名的房地产企业。

然而,在2013年,某公司被曝出涉嫌财务造假,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经调查,某公司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通过虚构交易、虚增收入、隐瞒费用等手段,虚报利润总额达数亿元。

该公司财务造假事件涉及面广,涉及多家银行、供应商和客户,给我国金融市场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危害。

三、案例分析1. 会计法律制度在防范财务造假方面的作用(1)会计准则的规范作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的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为防范财务造假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本案例中,某公司违反了《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虚构交易、虚增收入,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2)会计监督机制的保障作用我国《会计法》规定了会计监督机制,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对财务造假行为进行预防和发现。

在本案例中,某公司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形同虚设,未能有效发现和制止财务造假行为。

(3)法律责任追究的震慑作用我国《会计法》对财务造假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刑事责任等。

在本案例中,某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因财务造假行为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2. 会计法律制度在防范财务造假方面的不足(1)会计准则的滞后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环境不断变化,会计准则的滞后性日益凸显。

在本案例中,某公司利用会计准则的滞后性,虚构交易、虚增收入,逃避了法律制裁。

(2)会计监督机制的缺失我国部分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财务造假行为难以发现和制止。

在本案例中,某公司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形同虚设,为财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利用会计案例说法律(3篇)

利用会计案例说法律(3篇)

第1篇引言:会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涉及到财务数据的记录、汇总和分析,还与法律紧密相连。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会计案例常常反映出法律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会计案例,探讨法律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案例一:虚开发票逃税案案例简介:某公司为逃避税收,与供应商串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涉及金额巨大。

税务部门经调查取证,依法对该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法律分析:1. 税收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纳税人应当依法纳税,不得采取虚假记账、虚开发票等手段逃避税款。

2. 会计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不得虚列、隐瞒收入和费用。

3. 刑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逃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结论:此案例表明,法律在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企业必须遵守税收法律法规,如实进行会计核算,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二、案例二:内部控制失效导致公司巨亏案例简介:某上市公司因内部控制失效,导致公司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被监管部门查处。

经调查,公司部分高管涉嫌挪用公款、伪造财务报表等违法行为。

法律分析:1. 会计法律法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完整。

2. 证券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应当依法披露信息,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3. 刑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伪造、变造、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结论:此案例说明,法律在财务管理中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

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维护投资者权益。

会计法律体系案例及分析(3篇)

会计法律体系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会计法律体系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范会计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一起真实的会计法律案件为例,对会计法律体系进行案例分析,旨在揭示会计法律体系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对企业、会计人员和监管机构的启示。

二、案例背景某市一家知名企业(以下简称“甲公司”)在2016年年度财务报表中,涉嫌虚构收入、虚增利润。

经审计,甲公司2016年度虚构收入5000万元,虚增利润1000万元。

该事件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经过调查,甲公司涉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三、案例过程1. 审计发现甲公司2016年度财务报表在审计过程中被发现存在重大疑点。

审计师在核对甲公司销售合同、发票、银行流水等凭证时,发现甲公司存在虚构收入、虚增利润的情况。

2. 监管部门介入审计师将甲公司的问题报告给了当地监管部门。

监管部门立即成立调查组,对甲公司进行深入调查。

3. 调查结果经过调查,甲公司承认虚构收入、虚增利润的事实。

甲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员被依法处罚。

4.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甲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被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

同时,甲公司被列入失信企业名单,禁止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等活动。

四、案例分析1. 会计法律体系在实践中的应用(1)甲公司虚构收入、虚增利润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相关规定,表明会计法律体系在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监管部门介入调查,体现了会计法律体系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的作用。

2. 对企业、会计人员和监管机构的启示(1)企业应严格遵守会计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2)会计人员应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职业道德意识,严格执行会计准则,抵制违法行为。

(3)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效能,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中国会计法律制度案例(3篇)

中国会计法律制度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然而,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财务造假手段,误导投资者和市场。

本文将以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为例,分析中国会计法律制度在此事件中的应对措施及启示。

二、事件概述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自上市以来,公司业绩稳步增长,成为业内知名企业。

然而,2010年,公司被爆出财务造假,涉及金额高达数十亿元。

具体造假手段包括虚增收入、隐瞒成本、虚构合同等。

三、造假手段及后果1. 虚增收入: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提前确认收入等方式,虚增销售收入数十亿元。

这使得公司在财报中呈现出较高的盈利能力,误导投资者。

2. 隐瞒成本:公司通过虚增成本、推迟确认成本等方式,降低利润总额。

这使得公司净利润在财报中呈现出较高的水平,进一步误导投资者。

3. 虚构合同:公司通过虚构合同、伪造发票等方式,虚增合同金额,从而虚增应收账款。

这使得公司在财报中呈现出较高的资产规模,进一步误导投资者。

财务造假事件曝光后,公司股价暴跌,投资者利益受损。

同时,公司面临监管部门调查、诉讼赔偿等一系列风险。

四、中国会计法律制度应对措施1. 监管部门介入:事件发生后,中国证监会立即介入调查,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进行调查。

2. 会计准则修订:针对此次事件,财政部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强化了会计信息质量,明确了财务造假的认定标准。

3. 严厉处罚:监管部门对涉案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厉处罚,包括罚款、市场禁入等措施。

4. 强化信息披露:监管部门要求上市公司加强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防止财务造假事件再次发生。

五、案例启示1. 会计法律制度需不断完善:此次事件暴露出我国会计法律制度在监管、处罚等方面的不足,需要不断完善。

2.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财务造假事件的发生,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有关。

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养,是预防财务造假的关键。

会计法律制度典型案例(3篇)

会计法律制度典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XX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与销售业务。

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为了追求高额利润,非法虚开发票,涉及金额巨大。

此案于2019年被当地税务局和公安机关联合查处,成为我国近年来较为典型的会计法律制度违规案例。

二、违法事实1. 虚开发票XX公司在2015年至2018年间,为了虚增收入、逃避税收,与多家供应商签订了虚假购销合同,并向供应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经查实,虚开发票金额累计达到2.5亿元。

2. 伪造财务凭证XX公司在财务核算过程中,伪造了大量的原始凭证,包括购销合同、入库单、出库单等,以掩盖虚开发票的事实。

这些伪造的凭证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严重扰乱了会计核算秩序。

3. 隐瞒收入XX公司在财务报表中,故意隐瞒部分销售收入,以减少应纳税额。

经查实,隐瞒的销售收入金额达到1亿元。

4. 虚报成本XX公司在财务报表中,虚报了大量的成本费用,包括材料费、人工费、管理费等,以降低利润总额。

经查实,虚报的成本费用金额达到5000万元。

三、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XX公司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被追究以下法律责任:1. 税务机关对XX公司作出如下处罚:(1)追缴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共计1.5亿元;(2)没收违法所得2000万元;(3)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拘留。

2. 会计主管部门对XX公司作出如下处罚:(1)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2)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四、案例分析1. 虚开发票的严重性虚开发票是违反会计法律制度的行为,不仅扰乱了税收秩序,还损害了国家利益。

本案中,XX公司虚开发票金额巨大,严重影响了税收征管工作。

2. 伪造财务凭证的危害伪造财务凭证是违反会计法律制度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利益,还可能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

本案中,XX公司伪造财务凭证,掩盖了虚开发票的事实,严重扰乱了会计核算秩序。

会计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会计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规模较大,员工人数众多。

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公司经营状况逐渐恶化,出现严重的财务问题。

经审计发现,该公司存在严重的会计违法行为,涉及虚报收入、隐瞒成本、非法避税等问题。

二、案例分析1. 虚报收入根据审计报告,该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手段虚报收入。

具体表现为:(1)虚构销售合同:公司内部人员与外部供应商串通,虚构销售合同,将销售收入计入当期收入。

(2)虚开发票:公司内部人员与外部供应商串通,虚开发票,将虚开发票的销售收入计入当期收入。

(3)隐瞒退货:公司内部人员与外部供应商串通,隐瞒退货情况,将退货后的销售收入计入当期收入。

2. 隐瞒成本根据审计报告,该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通过虚列成本、虚报支出等手段隐瞒成本。

具体表现为:(1)虚列成本:公司内部人员与外部供应商串通,虚列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成本,降低当期利润。

(2)虚报支出:公司内部人员通过虚报招待费、差旅费等支出,降低当期利润。

3. 非法避税根据审计报告,该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通过转移利润、虚列费用等手段非法避税。

具体表现为:(1)转移利润:公司内部人员通过将利润转移至关联公司,降低该公司在我国的纳税基数。

(2)虚列费用:公司内部人员通过虚列广告费、研发费用等费用,降低该公司在我国的纳税基数。

三、法律法规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如实申报纳税,不得有隐瞒、虚报、伪造、变造、故意少报、漏报等违法行为。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最新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中国法律案例大全

最新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中国法律案例大全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中国法律案例大全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1、乙企业会计主管离任,由李某接任。

李某接任后其女儿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故安排其女儿任出纳。

因财务人员较少,乙企业未设立会计档案机构,李某要求出纳兼管会计档案。

一天,反贪局到乙企业调查上任会计主管经济问题,会计档案保管人员得到李某同意后,将部分记账凭证和数本账册借给反贪局。

由于记账凭证太多,李某要求财会人员将保存满10年的会计凭证销毁。

问:(1)李某的女儿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李某能否安排其任出纳?为什么?(2)出纳能否兼管会计档案?(3)会计档案能否借给反贪局?(4)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凭证应保留多少年才能销毁?2、某国有企业发生如下情况:2005年2月,会计科长王某退休,在与新任会计科长张某办理会计交接手续时,因厂长在外地出差,人事科长负责监交工作。

2005年8月,产品转型急需外购一批原材料,供货方提出先预付材料款30万元。

因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会计科长张某指令会计人员给供货方开出一张30万元空头转账支票。

2006年2月,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对外报出时,主管会计工作的副厂长、总会计师和会计科长张某在财务报告上加盖名章,厂长在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

要求:(1)该企业会计工作交接是否符合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简要说明理由。

(2)哪些单位有权对该企业签发空头转账支票行为提出赔偿要求?赔偿金额是多少?(3)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签章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简要说明理由。

3、2005年10月10日,甲公司会计人员张某在办理报销工作中,收到二张乙公司开具的销货发票均有更改现象:其中一张发票更改了用途,另一张发票更改了金额。

两张发票均盖有乙公司的单位印章。

张某全部予以报销。

要求:会计人员张某将原始凭证均予以报销的做法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4、2005年4月,A公司发生如下事项:(1)会计王某休病假,公司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决定由出纳李某兼任王某的收入、费用账目的登记工作。

会计法律的案例(3篇)

会计法律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甲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业务。

该公司自成立以来,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但公司财务状况一直不佳。

为了改善财务状况,公司负责人王某决定采取虚开发票的方式逃税。

二、案件经过1. 虚开发票行为王某通过私下与供应商乙公司达成协议,乙公司按照甲公司的要求开具与实际交易不符的发票。

甲公司利用这些虚开的发票进行抵扣,从而减少应纳税额。

2. 虚开发票金额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甲公司累计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300余份,涉及金额达1000余万元。

3. 发现问题2020年,税务机关在对甲公司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其存在虚开发票行为。

税务机关立即展开调查,并迅速掌握了相关证据。

三、案件处理1. 调查取证税务机关对甲公司虚开发票行为进行了全面调查,调取了相关财务凭证、合同、银行流水等证据。

2. 责令补缴税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税务机关责令甲公司补缴税款及滞纳金共计2000余万元。

3. 罚款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税务机关对甲公司虚开发票行为进行罚款,罚款金额为虚开发票金额的50%,即500余万元。

4. 刑事追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五条的规定,税务机关将甲公司负责人王某涉嫌虚开发票逃税的行为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四、案件结果1. 刑事处罚公安机关经过侦查,认定王某虚开发票逃税行为构成犯罪,依法对其提起公诉。

法院审理后,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00万元。

2. 民事责任由于甲公司虚开发票行为给乙公司造成了损失,乙公司依法向甲公司提起民事诉讼。

法院判决甲公司赔偿乙公司经济损失500万元。

3. 行政责任税务机关对甲公司虚开发票行为依法进行了行政处罚,责令其补缴税款及滞纳金2000余万元,并处以罚款500余万元。

五、案件评析1. 虚开发票行为严重扰乱税收秩序甲公司通过虚开发票逃税,严重扰乱了税收秩序,损害了国家利益。

这种行为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必须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会计法律制度分析案例(3篇)

会计法律制度分析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XX公司成立于199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销售和物业管理业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然而,在2018年,XX公司因涉嫌财务舞弊被证监会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XX公司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等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

本文将对该案例进行会计法律制度分析。

二、案例概述1. 舞弊行为(1)虚构收入:XX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等方式,虚报营业收入,虚增公司业绩。

(2)虚增资产:XX公司通过虚构投资项目、虚增资产等方式,虚增公司资产,误导投资者。

(3)隐瞒费用:XX公司通过隐瞒真实费用、虚增费用等方式,降低公司净利润,误导投资者。

2. 舞弊原因(1)公司内部管理不善:XX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舞弊行为发生。

(2)利益驱动:公司管理层为了追求业绩,通过财务舞弊手段虚增业绩,满足投资者期望。

(3)监管缺失: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上市公司敢于铤而走险。

三、会计法律制度分析1. 违反了《公司法》(1)虚假记载:XX公司虚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违反了《公司法》第一百五十六条关于公司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等违法行为的规定。

(2)误导性陈述:XX公司通过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等手段,误导投资者,违反了《公司法》第一百五十六条的规定。

2. 违反了《证券法》(1)虚假记载:XX公司虚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违反了《证券法》第六十三条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的规定。

(2)误导性陈述:XX公司通过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等手段,误导投资者,违反了《证券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

3. 违反了《会计法》(1)违反了会计真实、完整原则:XX公司虚构收入、虚增资产、隐瞒费用等行为,违反了《会计法》第八条关于会计核算真实、完整的规定。

(2)违反了会计监督原则:XX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违反了《会计法》第十七条关于会计监督的规定。

会计法律真实案例(3篇)

会计法律真实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2010年,某市某国有企业财务部会计张某,利用职务之便,将公司资金挪用至个人账户,用于个人投资和消费。

经过近一年的调查,2011年5月,张某被该公司举报,同年7月,张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经调查,张某挪用公款金额共计人民币50万元。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张某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二、案件分析(一)张某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1. 挪用公款罪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2. 张某的行为符合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1)张某是国家工作人员,具备主体资格。

(2)张某利用职务之便,将公司资金挪用至个人账户,具备客观要件。

(3)张某挪用公款用于个人投资和消费,具备主观要件。

(4)张某挪用公款金额共计人民币50万元,符合“数额较大”的要求。

综上所述,张某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

(二)张某的行为违反了会计法律法规1. 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七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国家利益和单位合法权益,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张某作为公司财务部会计,应当遵守会计法律法规,维护公司利益,但其挪用公款的行为严重违反了该法。

2. 违反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二十条规定:“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及时。

”张某挪用公款的行为,违反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公司财务信息失真。

三、案例分析(一)张某挪用公款的动机1. 物质需求张某在挪用公款的过程中,主要用于个人投资和消费,这说明其存在一定的物质需求。

在现实生活中,部分会计人员由于自身收入较低,为了满足物质需求,不惜挪用公款。

2. 盲目投资张某在挪用公款后,将资金用于投资,但投资失败,导致资金无法收回。

会计法律责任案例分析(3篇)

会计法律责任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和销售。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该公司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虚报利润,逃避税收,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严重损失。

2018年,税务机关在对该公司进行税务稽查时,发现该公司存在虚报利润、逃避税收的违法行为。

经调查,该公司通过以下手段虚报利润:1. 虚增销售收入:该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方式,虚增销售收入,从而虚报利润。

2. 虚减成本费用:该公司通过虚构采购合同、虚列支出等方式,虚减成本费用,进一步虚报利润。

3. 隐瞒关联交易:该公司通过隐瞒关联交易,将利润转移至关联企业,逃避税收。

二、案件分析1. 虚增销售收入该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方式虚增销售收入,这种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该公司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可能构成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

2. 虚减成本费用该公司通过虚构采购合同、虚列支出等方式虚减成本费用,这种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该公司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可能构成逃税罪,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

3. 隐瞒关联交易该公司通过隐瞒关联交易,将利润转移至关联企业,逃避税收。

这种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二条,该公司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可能构成偷税罪,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

三、法律责任1. 刑事责任根据上述分析,该公司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可能面临以下刑事责任:- 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逃税罪;- 偷税罪。

2. 行政责任该公司及其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可能面临以下行政责任:- 税务机关依法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和罚款;- 财政部门依法吊销该公司营业执照;- 监管部门依法吊销或者撤销该公司及其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相关资格证书。

会计法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会计法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业务。

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甲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利润逐年下降。

为了达到逃避税收的目的,甲公司采取虚开发票的手段,进行逃税活动。

2018年,税务机关在对甲公司进行税收检查时,发现甲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 虚开发票:甲公司通过虚构交易事实,开具了大量的虚开发票,涉及金额共计人民币5000万元。

2. 隐瞒收入:甲公司在账目中隐瞒了部分销售收入,导致实际应纳税所得额低于申报数额。

3. 采取虚假记账:甲公司在账目中采取虚假记账手段,将部分费用支出归入成本,以降低应纳税所得额。

二、法律法规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案例分析1. 甲公司虚开发票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属于偷税行为。

税务机关有权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2. 甲公司隐瞒收入、采取虚假记账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属于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行为。

会计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会计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企业(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业务。

2019年,甲公司因涉嫌虚开发票被当地税务机关查处。

经调查,甲公司自2017年以来,通过虚构业务、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手段,骗取国家税收优惠,涉及金额达数千万元。

甲公司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员因涉嫌虚开发票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二、案例分析(一)违法事实1. 虚构业务:甲公司通过虚构进出口贸易业务,将虚假的购销合同、发票等材料提交给税务机关,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

2.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甲公司利用虚假的购销合同、发票等材料,向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将发票用于抵扣进项税额。

3. 骗取税收优惠:甲公司通过虚开发票,将虚假的出口业务纳入申报范围,骗取国家出口退税。

(二)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一)虚开发票的;(二)伪造、变造发票的;(三)非法购买发票的;(四)非法提供发票的;(五)其他违反发票管理法规的行为。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以虚假的购销合同、发票等材料骗取国家出口退税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案件处理1. 税务机关依法对甲公司虚开发票的行为进行查处,追缴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

2. 公安机关对甲公司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员涉嫌虚开发票罪立案侦查,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3. 人民法院依法对甲公司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员涉嫌虚开发票罪进行审判,判处有期徒刑、拘役,并处罚金。

三、案例启示1. 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不得虚开发票、骗取税收优惠。

2. 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实用会计法律基础案例(3篇)

实用会计法律基础案例(3篇)

第1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法律制度在我国日益完善,会计法律规范在会计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分析会计法律基础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旨在帮助会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案例一:虚开发票行为案情简介:某公司为达到虚增销售收入的目的,与供应商串通,虚构了大量的销售业务,并开具了相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在税务机关进行税务稽查时,该公司被查出虚开发票的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未按照规定设置账簿,未按照规定填写、保管账簿的;(二)未按照规定开具、取得、保管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发票的;(三)未按照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

”案例分析:本案中,该公司通过虚开发票的方式虚增销售收入,违反了税收法律法规。

根据法律规定,该公司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此案例警示会计人员,在开具发票时必须严格按照实际业务发生情况开具,不得虚构业务、虚开发票。

案例二:会计凭证造假行为案情简介:某公司为了美化财务报表,虚构了大量的收入和利润,并在会计凭证上进行了篡改。

在税务机关进行税务稽查时,该公司被查出会计凭证造假的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分析:本案中,该公司通过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违反了会计法律法规。

根据法律规定,该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此案例提醒会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实际业务发生情况编制会计凭证,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

案例三:未按照规定设置会计账簿行为案情简介:某公司未按照规定设置会计账簿,仅以原始凭证进行记账。

在税务机关进行税务稽查时,该公司被查出未按照规定设置会计账簿的行为。

会计法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会计法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企业(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进出口业务。

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该公司经营状况日益下滑。

为了追求利润,公司部分员工与外部不法分子勾结,通过虚开发票的方式,虚增公司收入和利润,从而骗取国家税收优惠政策。

二、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本案中,该公司部分员工与外部不法分子勾结,通过虚开发票的方式,虚增公司收入和利润,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

2. 违法后果(1)税务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采取其他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本案中,该公司通过虚开发票的方式,骗取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应被追究税务处罚。

(2)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一条的规定:“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虚报注册资本,骗取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险金或者其他不正当利益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案中,该公司通过虚开发票的方式,骗取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涉嫌构成诈骗罪,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 会计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会计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的;(二)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的;(三)隐匿、故意销毁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的;(四)违反本法规定,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

会计相关法律案例分析(3篇)

会计相关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销售业务。

2017年,甲公司因涉嫌虚开发票被当地税务机关稽查。

经查,甲公司在2015年至2017年期间,通过虚构业务、虚假申报等手段,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共计1000余份,涉及金额达2亿元。

税务机关依法对甲公司进行了查处,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追究。

二、案件分析1. 违法行为分析甲公司虚开发票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虚构业务。

甲公司在没有实际交易的情况下,虚构业务内容,向下游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

(2)虚假申报。

甲公司在申报增值税时,隐瞒实际销售额,虚报销售额,从而减少应纳税额。

(3)虚开发票。

甲公司利用虚构的业务和虚假的申报,向下游企业开具大量虚开发票,用于抵扣税款、骗取出口退税等非法目的。

2. 法律依据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甲公司的行为构成了以下违法行为:(1)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开发票。

”(2)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一)未按照规定开具发票的;(二)虚开发票的;(三)伪造、变造发票的;”三、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甲公司虚开发票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税收利益,还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具有以下社会危害性:(1)损害国家税收利益。

甲公司通过虚开发票,逃避税款缴纳,使国家税收收入受到损失。

(2)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甲公司虚开发票的行为,可能导致下游企业虚列成本、虚增利润,进而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3)破坏社会诚信体系。

甲公司虚开发票的行为,损害了企业间的诚信关系,破坏了社会诚信体系。

2. 法律责任的追究针对甲公司的违法行为,税务机关依法对其进行了查处,并追究了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会计法律体系案例及分析(3篇)

会计法律体系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会计法律体系是国家法律法规在会计领域的具体体现,对于维护会计秩序、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为例,分析我国会计法律体系在防范和惩治财务造假方面的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案例背景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自上市以来,A公司业绩一直表现良好,股价也稳步上升。

然而,在2015年,A公司被曝出财务造假,涉嫌虚增收入、利润等。

经调查,A公司通过虚构交易、虚列成本等方式,虚增收入近10亿元,虚增利润近3亿元。

此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也暴露出我国会计法律体系在防范和惩治财务造假方面的不足。

三、案例分析1. 会计法律体系概述我国会计法律体系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注册会计师法》等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构成了我国会计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为会计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2. 案例中会计法律体系的作用(1)规范会计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A公司财务造假案中,公司管理层为了追求业绩,违反了这一规定,虚构交易、虚列成本,严重扰乱了会计秩序。

(2)明确会计责任《注册会计师法》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对所审计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在本案中,注册会计师未发现A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也应对此承担一定的责任。

(3)强化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对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本案中,A公司因财务造假被证监会处以罚款,相关责任人也被追究刑事责任。

3. 案例中会计法律体系的不足(1)监管力度不足本案中,监管部门在发现A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后,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导致造假行为得以持续。

这反映出我国会计监管力度仍有待加强。

(2)法律制度不完善我国会计法律制度在防范和惩治财务造假方面仍有不足,如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力度不够、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足等。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中国法律案例大全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中国法律案例大全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中国法律案例大全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1、乙企业会计主管离任,由李某接任。

李某接任后其女儿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故安排其女儿任出纳。

因财务人员较少,乙企业未设立会计档案机构,李某要求出纳兼管会计档案。

一天,反贪局到乙企业调查上任会计主管经济问题,会计档案保管人员得到李某同意后,将部分记账凭证和数本账册借给反贪局。

由于记账凭证太多,李某要求财会人员将保存满10年的会计凭证销毁。

问:(1)李某的女儿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李某能否安排其任出纳?为什么?(2)出纳能否兼管会计档案?(3)会计档案能否借给反贪局?(4)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凭证应保留多少年才能销毁?2、某国有企业发生如下情况:2005年2月,会计科长王某退休,在与新任会计科长张某办理会计交接手续时,因厂长在外地出差,人事科长负责监交工作。

2005年8月,产品转型急需外购一批原材料,供货方提出先预付材料款30万元。

因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会计科长张某指令会计人员给供货方开出一张30万元空头转账支票。

2006年2月,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对外报出时,主管会计工作的副厂长、总会计师和会计科长张某在财务报告上加盖名章,厂长在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

要求:(1)该企业会计工作交接是否符合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简要说明理由。

(2)哪些单位有权对该企业签发空头转账支票行为提出赔偿要求?赔偿金额是多少?(3)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签章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简要说明理由。

3、2005年10月10日,甲公司会计人员张某在办理报销工作中,收到二张乙公司开具的销货发票均有更改现象:其中一张发票更改了用途,另一张发票更改了金额。

两张发票均盖有乙公司的单位印章。

张某全部予以报销。

要求:会计人员张某将原始凭证均予以报销的做法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4、2005年4月,A公司发生如下事项:(1)会计王某休病假,公司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决定由出纳李某兼任王某的收入、费用账目的登记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中国法律案例大全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1、乙企业会计主管离任,由李某接任。

李某接任后其女儿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故安排其女儿任出纳。

因财务人员较少,乙企业未设立会计档案机构,李某要求出纳兼管会计档案。

一天,反贪局到乙企业调查上任会计主管经济问题,会计档案保管人员得到李某同意后,将部分记账凭证和数本账册借给反贪局。

由于记账凭证太多,李某要求财会人员将保存满10 年的会计凭证销毁。

问:(1)李某的女儿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李某能否安排其任出纳?为什么?(2)出纳能否兼管会计档案?(3)会计档案能否借给反贪局?(4)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凭证应保留多少年才能销毁?2、某国有企业发生如下情况:2005年2月,会计科长王某退休,在与新任会计科长张某办理会计交接手续时,因厂长在外地出差,人事科长负责监交工作。

2005 年8 月,产品转型急需外购一批原材料,供货方提出先预付材料款30 万元。

因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会计科长张某指令会计人员给供货方开出一张30 万元空头转账支票。

2006年2月,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对外报出时,主管会计工作的副厂长、总会计师和会计科长张某在财务报告上加盖名章,厂长在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

要求:(1)该企业会计工作交接是否符合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简要说明理由。

(2)哪些单位有权对该企业签发空头转账支票行为提出赔偿要求?赔偿金额是多少?(3)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签章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简要说明理由。

3、2005 年10 月10 日,甲公司会计人员张某在办理报销工作中,收到二张乙公司开具的销货发票均有更改现象:其中一张发票更改了用途,另一张发票更改了金额。

两张发票均盖有乙公司的单位印章。

张某全部予以报销。

要求:会计人员张某将原始凭证均予以报销的做法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4、2005年4月,A公司发生如下事项:(1)会计王某休病假,公司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决定由出纳李某兼任王某的收入、费用账目的登记工作。

(2)处理生产家具剩余的边角料,取得收入(含增值税)1170 元。

公司授意出纳李某将该项笔收入在公司会计账册之外另行登记保管。

要求: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 A 公司让出纳李某兼任王某的收入、费用账目登记工作是否符合我国会计法的规定?简要说明理由。

(2)A 公司对处理边角余料的收入在公司会计账册之外另行登记保管的做法是否符合我国《会计法》的规定?如不符合,根据我国《会计法》的规定。

A 公司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5、2004 年10 月10 日,甲公司收到一张应由甲公司与乙公司共同负担费用支出的原始凭证,甲公司会计人员张某以该原始凭证及应承担的费用进行账务处理,并保存该原始凭证;同时应乙公司要求将该原始凭证复制件提供给乙公司用于账务处理。

年终,甲公司拟销毁一批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其中有一张未结清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会计人员李某认为只要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就可以销毁。

要求:根据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回答下列问题:(1)会计人员张某将原始凭证复制件提供给乙公司用于账务处理的做法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2)会计人员李某的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6天力公司内部机构调整:会计李某负责会计档案保管工作,调离会计工作岗位,离岗前与接替者王某在财务科长的监交下办妥了会计工作交接手续。

李某在负责会计档案工作后,公司档案管理部门会同财务科将已结账的到期会计档案编造清册,报请公司负责人批准后,由李某自行销毁。

年度,财政部门对该公司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公司原会计李某所记的账目中有会计作假行为,而接替者王某在在会计工作交接时并未发现这一问题。

财政部门在调查时,原会计李某说:“已经办理会计交接手续,现任会计王某和财务科长均在移交清册上签了字,自已不再承担任何责任。

”根据会计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1)公司销毁会计档案是否符合规定?(2)公司负责人是否对会计作假行为承担责任?简要说明理由。

(3)原会计李某的说法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7、1.振光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2002年度发生了以下事项:(1)1月21日,公司接到市财政局通知,市财政局将要来公司检查会计工做情况。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胡某认为,公司做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不应受《会计法》的约束,财政部门无权来检查。

(2)3月5日,公司会计科一名档案管理人员生病临时交接工做,胡某委托单位出纳员李某临时保管会计档案。

(3)4月15日,公司从外地购买了一批原材料,收到发票后,与实际支付款项进行核对时发现发票金额错误,经办人员在原始凭证上进行了更改,并加盖了自己的印章,做为报销凭证。

(4)5月2日,公司会计科科长退休。

公司决定任命自参加工做以来一直从事文秘工做的办公室副主任王某为会计科科长。

(5)6月30日,公司有一批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按规定需要进行销毁。

公司档案管理部门编制了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档案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了字,并于当天销毁。

(6)12月1日,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公司以后对外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由王科长签字、盖章后报出。

要求:根据上述情况和会计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1)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胡某认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不受《会计法》约束的观点是否正确?(2)该公司由出纳员临时保管会计档案的做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3)该公司经办人员更改原始凭证金额的做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4)该公司王某担任会计科科长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5)该公司销毁会计档案的做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6)该公司董事会做出的关于对外报送财务会计报告的决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8、西洋有限公司王经理任职期间经营业绩不理想,眼看任职期满难以完成利润考核指标。

王经理找到唐主管会计,授意唐主管会计改善经营业绩。

唐心想:王经理上任后对自己委以重任,应该帮他渡过这一关。

为此,唐主管会计将明年销售合同提早“发货”,提早开具销售发票,并确认收入。

有了这笔“提前收入”的支撑,便超额完成了利润考核指标。

根据会计法规回答下列问题:(1)西洋有限公司唐主管会计提早确认收入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西洋有限公司唐主管会计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应由哪个部门执法?(3)西洋有限公司王经理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应由哪个部门执法?9、小A 与小 D 是应届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在人才招聘会上同时应聘广东长江科技有限公司的会计职位。

经过激烈的初试、复试后,两人均进入了最后的面试阶段。

财务经理对小 A 、小D 面试的表现都十分满意,真是难以取舍!在等待通知期间,小 A 、小D 分别接到财务经理的来电:“单位的出纳休产假三个月,担任会计时同意兼任出纳吗?” 小 A 说“没问题!年青人应该在实践工作中多锻炼。

”而小 D 说“不合适吧,会计不可以兼任出纳,经理还是另做安排好。

”请回答:(1)广东长江科技有限公司最终应录取小A还是小D ?为什么?( 2) 请列出四对不相容职务岗位。

( 3) 这案例对会计从业人员有什么启发?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参考答案1 、答:( 1 )李某不能安排其女儿任出纳。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相关规定,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

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

李某作为会计主管人员显然不能让其女儿出任本单位的出纳。

( 2 )出纳不能兼管会计档案。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应遵循相互牵制的原则。

出纳人员不得兼管审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 3 )会计档案不能出借给反贪局。

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

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

(4)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会计凭证应保留15 年才能销毁。

2、答:( 1 )该企业会计工作交接不符合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

因会计科长王某系会计机构负责人,根据会计法规规定,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负责人监。

人事科长不属于单位负责人,不能负责监交工作。

( 2)根据《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银行和供货方有权对该企业签发空头支票行为提出赔偿要求。

银行处罚的金额为15000元(3000000x5%),供货方要求赔偿的金额为6000( 300000x2%)。

(3)该企业在财务会计报告的签章,手续不全,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

3、答:会计人员张某的做法不正确。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原始凭证记载内容有错误的,应当由开具单位重开或更正,所以第一张发票是可以报销的。

原始凭证的金额出现错误的不得更正,只能由原始凭证开具单位重新开具,所以第二张发票不能报销,必须重新开具。

4、 ( 1)A公司让出纳李某任王某的收入、费用账目登记工作不符全我国《会计法》的规定。

我国《会计法》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任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2)A 公司对处理边角料的收入在公司会计账册以外另立账册的,是私设会计账簿的行为,即常说的账外账,不符合我国《会计法》的规定。

应责令限期改正,对单位处以3000元以上50000以下的罚款。

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处2000元以上20000 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会计人员,情节严重的,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答:(1)会计人员张某的做法不正确。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一张原始凭证所列的支出需要由两个以上单位共同负担时,应当由保存该原始凭证的单位开具原始凭证分割单给其他应负担的单位,而不能给复印件。

(2)会计人员李某的观点不正确。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不得销毁。

6答:(1)公司销毁会计档案不符合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

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应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提出销毁意见,会同会计机构共同鉴定,报单位负责人批准后,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鉴销。

(2)公司负责人对会计作假行为应当承担责任。

根据《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3)李某的说法不正确。

根据《会计法》规定,移交工作完成后,移交人员所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在其经办会计工作期间内发生的,应对这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即便接替人员在交接时因疏忽没有发现所接会计资料在真实性、完整性方面的问题,如事后发现仍应由原移交人员负责,原移交人员不应以会计资料已移交而推脱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