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教案

合集下载

运动解剖学教案

运动解剖学教案

运动解剖学教案运动解剖学教案1. 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肌肉解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肌肉的构造和功能;(3) 了解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掌握常见的骨骼疾病和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4) 了解关节的结构和运动机能,并掌握常见关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5) 掌握神经肌肉系统的基本知识,了解神经肌肉系统的构造和功能,并掌握常见神经肌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2. 教学内容(1) 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肌肉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包括肌肉的构造、功能、分类、运动过程等内容。

(3) 骨骼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常见疾病包括骨骼系统的组成、骨骼系统的主要功能、常见骨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等内容。

(4) 关节的结构、功能和常见疾病包括关节的组成、关节的运动机能、常见关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等内容。

(5) 神经肌肉系统的基本知识包括神经肌肉系统的构造、功能、神经肌肉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等内容。

3. 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操在讲解运动解剖学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观察和摸索自己的肌肉和骨骼,体验关节的运动过程等。

(2) 图片和板书辅助教学使用图片和板书,辅助说明肌肉、骨骼、关节和神经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提问思考,促进深入理解和掌握运动解剖学的知识。

4. 教学评价(1) 注重实践能力的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观察,考察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观察能力。

(2) 阶段性测验设置阶段性测验,检查学生对每个阶段的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运动解剖学课程的掌握情况,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

5. 教学资源(1) 图书和教材(2) 图片和模型(3)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6.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介绍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解释肌肉职能、结构和分类- 理解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第二周:肌肉解剖学的基本知识- 了解肌肉的构造和功能- 学习肌肉的分类和运动过程第三周:骨骼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常见疾病- 讲解骨骼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组成- 探讨常见骨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第四周:关节的结构、功能和常见疾病- 讲解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机能- 掌握常见关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第五周:神经肌肉系统的基本知识- 了解神经肌肉系统的构造和功能- 掌握神经肌肉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第六周:复习和总结- 复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温习肌肉解剖学、骨骼系统、关节和神经肌肉系统的知识以上为运动解剖学的教案,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体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为未来的运动训练和康复工作打下基础。

关于运动解剖教案中班

关于运动解剖教案中班

关于运动解剖教案中班运动解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运动解剖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了解不同运动对骨骼肌肉系统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对运动解剖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教学难点,不同运动对骨骼肌肉系统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

1. 运动解剖的概念和意义。

运动解剖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不同运动对骨骼肌肉系统的影响的学科。

它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运动的原理和规律,指导运动训练和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

2. 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人体骨骼肌肉系统包括骨骼、肌肉和关节。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能够支撑身体重量并保护内脏器官;肌肉是人体的动力系统,能够产生力量并推动骨骼运动;关节是骨骼之间的连接点,能够使骨骼相对运动。

骨骼肌肉系统的功能在于提供支撑、保护内脏器官、产生力量和推动运动。

3. 不同运动对骨骼肌肉系统的影响。

不同运动对骨骼肌肉系统的影响是运动解剖的重要内容。

例如,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和耐力,有助于减肥和健身;无氧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爆发力,有助于提高运动表现和预防运动损伤;柔韧性训练可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减少肌肉紧张,有助于提高运动灵活性和预防关节损伤。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运动解剖的基本概念和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实践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自动手,感受不同运动对骨骼肌肉系统的影响。

3. 讨论法,通过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提高他们对运动解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模型和图片,引起学生对运动解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向学生介绍运动解剖的概念和意义,以及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实践,安排学生进行有氧运动、无氧运动和柔韧性训练,观察和记录不同运动对骨骼肌肉系统的影响。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第一章:运动解剖学概述1.1 运动解剖学的定义解释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在运动中的变化的学科。

1.2 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介绍运动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包括骨骼、肌肉、关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

1.3 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方法讲解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测量、比较等。

第二章:运动系统的组成2.1 骨骼系统介绍骨骼系统的组成,包括骨、骨连结、骨骼肌。

2.2 肌肉系统讲解肌肉系统的组成,包括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2.3 关节系统介绍关节系统的组成,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第三章:运动系统的功能3.1 骨骼系统的功能讲解骨骼系统的功能,包括支撑、保护、运动等。

3.2 肌肉系统的功能介绍肌肉系统的功能,包括运动、维持姿势、保护内脏等。

3.3 关节系统的功能讲解关节系统的功能,包括运动、稳定、减少摩擦等。

第四章:运动与神经系统4.1 运动神经系统的组成介绍运动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肌肉接头。

4.2 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讲解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包括运动控制、协调、反射等。

4.3 运动与神经系统的关系讲解运动与神经系统的关系,包括运动产生的机制、神经肌肉协调等。

第五章:运动与心血管系统5.1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介绍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包括心脏、血管、血液。

5.2 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讲解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包括血液循环、血压调节、氧气供应等。

5.3 运动与心血管系统的关系讲解运动与心血管系统的关系,包括运动对心脏功能的影响、运动对血管的影响等。

第六章:运动与呼吸系统6.1 呼吸系统的组成介绍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鼻腔、喉部、气管、支气管、肺。

6.2 呼吸系统的功能讲解呼吸系统的功能,包括气体交换、呼吸频率调节、氧气供应等。

6.3 运动与呼吸系统的关系讲解运动与呼吸系统的关系,包括运动对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影响、运动时的氧气需求等。

第七章:运动与消化系统7.1 消化系统的组成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等。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第一章:运动解剖学概述1.1 运动解剖学的定义1.2 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对象1.3 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方法1.4 运动解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第二章:人体的基本结构2.1 细胞和组织的概念2.2 人体主要组织类型2.3 人体的器官系统2.4 人体轴和方位术语第三章:运动系统3.1 骨骼系统3.1.1 骨骼的组成和功能3.1.2 骨骼的分类和特点3.1.3 骨骼的重要骨骼部位3.2 肌肉系统3.2.1 肌肉的组成和功能3.2.2 肌肉的分类和特点3.2.3 肌肉的重要肌肉部位第四章:心血管系统4.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4.2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4.3 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原理4.4 心脏和血管的重要部位第五章:呼吸系统5.1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5.2 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5.3 肺的结构和功能5.4 呼吸的重要性和调节机制第六章:消化系统6.1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6.2 消化道的结构和功能6.3 消化腺的结构和功能6.4 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第七章:泌尿系统7.1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2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7.3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结构和功能7.4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第八章:内分泌系统8.1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8.2 主要内分泌腺的结构和功能8.3 激素的作用和调节机制8.4 内分泌系统与运动的关系第九章:神经系统9.1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9.2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9.3 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9.4 神经冲动的传导和反射机制第十章:运动与身体机能10.1 运动与心肺功能的关系10.2 运动与肌肉功能的关系10.3 运动与能量代谢的关系10.4 运动与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运动解剖学概述补充和说明:运动解剖学作为体育科学和运动医学的基础学科,对于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在运动训练和康复中的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人体的基本结构补充和说明:细胞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单位,而组织则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

解剖学运动系统教案

解剖学运动系统教案

解剖学运动系统教案教案标题:运动系统解剖学教学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理解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理解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 掌握主要骨骼和肌肉的名称和位置。

5. 理解运动系统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运动系统简介1. 运动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2. 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关节系统。

3. 运动系统在身体运动中的作用。

第二节:骨骼系统1. 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骨骼、骨骼连接、骨骼运动。

2. 骨骼系统的组成:骨头、关节、韧带。

3. 骨骼系统的主要骨骼:头骨、脊柱、胸骨、肋骨、上肢骨、下肢骨。

4. 骨骼系统与身体姿势、运动能力的关系。

第三节:肌肉系统1. 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肌肉、肌肉连接、肌肉收缩。

2. 肌肉系统的组成: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3. 肌肉系统的主要肌肉:头部和颈部肌肉、上肢肌肉、躯干肌肉、下肢肌肉。

4. 肌肉系统与身体力量、灵活性、协调性的关系。

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根据教学内容,清晰地介绍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示范演示:通过模拟示范骨骼和肌肉的位置和运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对于运动系统的理解和应用。

4. 视频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相关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运动系统。

5.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如自我触摸肌肉、骨骼的位置,模拟运动动作等。

教学评估:1. 课堂测验:设置选择题和填空题,考察学生对运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关键词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于运动系统的理解深度。

3. 实践操作评估: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表现,包括对于肌肉、骨骼位置的准确识别、运动动作的模拟等。

教学资源:1. 教材:运动系统解剖学教材。

2. 多媒体资源:相关运动系统解剖学的视频资源。

3. 模型或图表:显示骨骼和肌肉位置的模型或图表。

教学拓展:1. 组织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参观医学解剖实验室,观察真实的骨骼和肌肉标本。

运动解剖学教案

运动解剖学教案

运动解剖学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运动解剖学,使学生能够了解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理解运动时不同肌肉协同运动的原理,以及对不同运动动作的骨骼肌肉参与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为运动训练提供科学的基础。

一、教学内容:1. 骨骼系统a. 人体骨骼的组成b. 不同骨骼之间的关节结构c. 骨骼系统的功能2. 肌肉系统a. 不同肌肉类型和结构b. 肌肉的作用原理c. 肌肉的协同作用和配合3. 运动动作的骨骼肌肉参与分析a. 主要运动动作的骨骼肌肉参与情况b. 不同运动动作对骨骼肌肉的影响和训练方法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运动解剖学的相关知识点,使学生了解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展示法:通过图片、模型等展示不同骨骼、肌肉结构,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形态和位置。

3. 实践法: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分析一些常见运动动作的骨骼肌肉参与情况,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骨骼系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说出图片中包含的骨骼部位名称。

2. 讲解骨骼系统:a. 介绍人体骨骼的组成和结构。

b. 讲解不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3. 讲解肌肉系统:a. 介绍不同肌肉类型和结构。

b. 讲解肌肉的作用原理和协同作用。

4. 运动动作的骨骼肌肉参与分析:a. 选择一些常见的运动动作,如跑步、举重、游泳等,分析其中骨骼肌肉的参与情况。

b. 小组讨论,总结不同运动动作对骨骼肌肉的影响和训练方法。

5. 检查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与梳理。

四、教学评价:1. 考查学生对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2. 考查学生对运动动作的骨骼肌肉参与情况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展示等形式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骨骼系统的图片、模型等展示材料。

2. 相关运动动作的视频、图片等材料。

3. 学生课堂活动参与表格。

教师运动解剖学教案模板

教师运动解剖学教案模板

教师运动解剖学教案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高中二年级体育班学生三、授课时间每课时45分钟,共2课时四、授课教师张XX老师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术语和骨骼、肌肉系统的基本知识。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了解运动对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影响。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运动过程中的动作技巧,提高运动效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利用模型、图谱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关注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注重运动与健康的结合。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术语和骨骼、肌肉系统的基本知识。

(2)运动对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影响。

2、教学难点(1)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

(2)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运动过程中,提高运动效果。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骨骼、肌肉表现,引发学生的兴趣。

2、新知讲授(20分钟)介绍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术语,讲解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合作探究(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了解运动对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影响。

4、巩固练习(10分钟)设计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延伸(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运动过程中,提高运动效果。

八、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和手段。

九、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设计课堂练习题,布置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

十、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利用图谱、模型、视频等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运动解剖学教案

运动解剖学教案
二、问答题
简述关节的构造。
南昌大学教案
人数第5次课年月日
主题
第二节 骨各论
一、上肢骨
教学目标
1.上肢带骨:熟悉锁骨和肩胛骨的位置、形态特征、主要骨性标志;
2.自由上肢骨
(1)熟悉肱骨、尺骨、桡骨的位置、形态特征、主要骨性标志;
(2)了解腕骨、掌骨、指骨的一般形态特征;
重点难点
上肢骨的名称、形态、数目及特点
4.人体基本轴
(1)矢状轴:前后贯穿身体,垂直通过额状面的轴
(2)额状轴:横贯身体,垂直通过矢状面的轴
(3)垂直轴:纵贯身体,垂直通过水平面的轴
二、骨总论
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 ——杠杆
关节——枢纽
肌肉——动力
1.骨的数量:206 块
2.骨的分类
按部位分:中轴骨、四肢骨
按形态分: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1.下肢带骨——髋 骨
2.自由下肢骨 大腿骨—股骨
小腿骨—胫骨、腓骨
足 骨—跗骨、跖骨、趾骨
籽 骨—髌骨
1.下肢带骨
髋骨:在幼年时(17岁以前)由髂、坐和耻骨三部分通过软骨连结而成,成
年后骨性结合成一块骨,结合处为宽臼,耻骨与坐骨围成闭孔。
教法
讲授法
教 具
模型、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言: 1.提问:名词解释:突触、神经纤维;
2.复习骨组织、肌组织内容
一、解剖学定位术语
1.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脚尖向前。
2.常用方位术语
上—靠近头部
下—靠近足部
前—靠近腹之面
后—靠近背之面
浅—靠近体表或器官表面
(1)关节运动幅度:是指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结束,该关节处相邻的两环节之间

《运动解剖学》微课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运动解剖学》微课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运动解剖学》微课教学设计[范文大全]第一篇:《运动解剖学》微课教学设计《运动解剖学》微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该门课程教材使用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解剖学》,为国内体育类专业最权威的教材,本人从八届学生的教学反馈来看教材效果良好。

本次课为《运动解剖学》绪论之部分重要知识点,定义了解剖学的基本定位术语,将为今后的学习解剖学知识、分析体育动作做好理论铺垫。

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体育学院教育教育系体育教育专业2012级学生,多数学生理论知识基础差、底子薄,而该课程作为本专业基础课、主干课,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实践能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师教学任务重,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师生双方须共同努力。

教学内容:运动解剖学定位术语:1、人体标准解剖姿势;2、人体的基本切面;3、人体的基本运动轴。

教学进度:《运动解剖学》绪论,第一教学单元第一次课,1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人体标准解剖姿势、基本切面和基本运动轴等定位术语,从而准确描述人体及器官的方位,为今后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人体三个基本切面和三个基本运动轴。

教学难点:人体三轴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次课以理论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通过ppt 穿插演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教学手段,另外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抢答、解疑等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互动,从而使学生通过理解记忆,而非死记硬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凸显教师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语(3分钟)同学们都知道,人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中运动系统最为复杂,为了规范和简化对体育动作的分析过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运动解剖(ppt第0张)学的定位术语。

(板书课题)让我们先来看段视频---大家看到了哪些动作?(如前、后空翻,(ppt1-2全旋,空中转体等)(板书动作名称,作为讲解内容铺垫)张)交代本课教学目标:掌握人体标准解剖姿势、基本切面和基本轴等解剖术语,从而准确描述人体及器官的方位,为今后体育动作的解(ppt第3张)剖学分析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运动解剖学教案模板

运动解剖学教案模板

运动解剖学教案模板第1篇:运动解剖学教案12物质代谢第十二课时人体运动的物质代谢结构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脉管系统的器官名称;2.掌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脉管系统的主要组成与功能;3.掌握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脉管系统的影响。

重点难点:1.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脉管系统的器官名称;2.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脉管系统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解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第三篇人体运动的物质代谢结构物质代谢是指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经消化、吸收和利用,转变为自身的组成的成分,同时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人体运动的物质代谢结构主要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脉管系统。

第四章消化系统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管是一条很长的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及分布于消化管壁的小腺体,如胃腺、肠腺等。

二、消化管消化管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组成。

三、消化腺消化腺由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组成。

小消化腺分布于各段消化管壁内,如食管腺、胃腺、肠腺等。

大消化腺包括口腔腺、肝和胰。

四、体育锻炼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适宜的体育运动对促进消化系统的进展具有良好的作用;反之,会带来不良影响。

常常从事体育运动,可增加人体能量物质的消耗。

反射性地提高了胃肠的消化和吸收机能。

体育运动时,由于膈肌的大幅度升降活动,对胃肠起按摩作用,也能增强胃的消化功能。

因运动时间安排不当,会影响胃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如饭后激烈运动,由于血液重新分配,对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和胃肠的蠕动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胃肠的消化和吸收。

第五章呼吸系统人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气,并不断地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这种吸入氧与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呼吸。

呼吸是在呼吸系统与血液循环系统密切配合下实现的。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PPT课件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PPT课件的形式,生动、直观地介绍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术语和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熟悉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知识点。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骼、肌肉、关节等。

3. 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和保护等。

4. 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知识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PPT课件进行教学,通过图片、图表和动画等形式,生动展示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

2. 结合实例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3.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评估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作业布置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定期进行课程测试,评估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3.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反思能力。

六、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含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以及相关的图片、图表和动画等。

2. 模型和标本:用于展示运动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教科书和参考书: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加深对运动解剖学的理解和掌握。

4.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在线学习材料和视频,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七、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按照教案的内容和章节顺序进行教学,每个章节安排相应的课时。

3. 课堂活动:结合PPT课件和教学资源,进行课堂讲解、示范和互动活动。

4. 作业和练习: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运动解剖学的理解和掌握。

运动解剖学实践教学过程(3篇)

运动解剖学实践教学过程(3篇)

第1篇摘要:运动解剖学是体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理论、技能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运动解剖学实践教学的过程。

一、引言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运动功能的一门学科。

通过学习运动解剖学,可以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康复医学等工作奠定基础。

实践教学是运动解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践教学目标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理论。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进行人体解剖结构的观察和分析。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践教学内容1. 人体骨骼系统:观察和分析人体骨骼的结构、形态和功能,重点掌握脊柱、骨盆、四肢等骨骼系统的解剖特点。

2. 人体肌肉系统:观察和分析人体肌肉的起止点、作用和形态,重点掌握骨骼肌的生理特性、运动功能及运动损伤的预防。

3. 人体关节系统:观察和分析人体关节的结构、形态和功能,重点掌握关节的运动方式、运动范围及关节损伤的防治。

4. 人体神经系统:观察和分析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点掌握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反射弧和运动神经的支配。

5. 运动系统疾病:了解运动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重点掌握运动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四、实践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结合理论教学,讲解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实验教学:在实验室进行人体解剖结构观察,使学生熟悉人体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特点。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掌握运动解剖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4. 实践操作: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人体解剖结构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掌握人体主要部位的结构和功能。

3. 认识运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4. 能够运用解剖学知识解释运动过程中的生理现象。

二、教学内容1. 人体解剖学基本概念和术语解剖学:研究生物体结构和发育的科学。

解剖学方位:前、后、上、下、内、外。

解剖学术语:骨骼、肌肉、关节、神经、血管等。

2. 人体主要部位的结构和功能头部:脑、眼、耳、鼻、口腔等。

颈部:颈椎、甲状腺、淋巴结等。

上肢:肩、肘、手腕、手指等。

下肢:髋、膝关节、踝关节、脚趾等。

胸部:心脏、肺、乳房等。

背部:脊椎、肋骨、肌肉等。

腹部:肝、胃、肠、膀胱等。

盆部:生殖器官、泌尿器官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体解剖学基本概念、术语和结构。

2. 演示法:展示人体解剖学图片、模型,让学生直观了解人体结构。

3.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触摸、观察人体模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人体结构及功能,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解剖学基本概念和术语的掌握。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运动解剖学教材。

2. 图片:人体解剖学图片、模型。

3. 视频:人体解剖学教学视频。

4. 模型:人体解剖学模型。

5. 网络资源:相关解剖学网站、学术文章等。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比例为1:1。

3. 课程设置:分为15个章节,每章节2课时。

4. 授课顺序: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授课。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体主要部位的结构和功能,运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2. 教学难点:人体解剖学术语的理解和运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现象的解释。

八、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周:介绍人体解剖学基本概念和术语。

2. 第二周:学习人体头部、颈部的结构和功能。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运动解剖学概述1.1 运动解剖学的定义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中的结构和功能关系的学科。

运动解剖学与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等相关学科紧密相连。

1.2 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运动系统:骨骼、肌肉、关节等的结构与功能。

内脏系统:心脏、肺、血管等的运动功能。

神经系统:运动神经元的传导与控制。

运动与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

1.3 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通过观察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来研究。

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人群、不同运动方式的解剖学特征来研究。

实验法:通过实验来探究运动对解剖结构的影响。

第二章:运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1 骨骼系统骨的结构与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等。

骨骼连接:关节的类型与功能。

骨骼肌:肌肉的组成、肌腹与肌腱的连接。

2.2 肌肉系统肌肉的类型: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等。

肌肉的结构:肌纤维、肌原纤维、肌节等。

肌肉的功能:收缩与舒张的机制。

2.3 关节系统关节的类型:球关节、滑关节、鞍关节等。

关节的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等。

关节的功能与运动范围。

第三章:内脏系统的运动功能3.1 心血管系统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房、心室、心脏瓣膜等。

血管的结构与功能: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等。

血液循环的途径与作用。

3.2 呼吸系统肺的结构与功能:肺泡、肺叶、呼吸道等。

呼吸运动的机制:吸气与呼气的过程。

气体交换的过程与意义。

3.3 消化系统消化道的结构与功能: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

消化腺的结构与功能: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等。

营养物质的吸收与排泄过程。

第四章:神经系统的运动控制4.1 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的类型:upper motor neurons, lower motor neurons 运动神经元的传导过程:兴奋的产生与传递。

运动神经元的控制方式: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

4.2 神经肌肉接头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神经递质等。

运动解剖学教案

运动解剖学教案
复习生物学细胞的结构
学生举例上皮组织的功能
讲明心肌组织的的特性
板书
板画
设计
第一章运动解剖学
绪论
一.运动解剖学概念
二.运动解剖学内容
三.运动解剖学的目的
四.学习运动解剖学的指导思想与方法
五.运动解剖学定位术语
本课
小结
本课讲述什么是人体解剖学;解剖学的方位术语;人体的基本构成
课程主题
人体运动的执行体系
骨与骨连结
(五)、Ca++、p 仓库。
七、体育运动对骨的影响
人体长期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使骨密质增厚,骨径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的排列更加有规律,骨小梁增粗。体育锻炼使骨的血液循环加强,改善了骨的营养,骨的新陈代谢也随之加强。所以,在形态结构方面发生良好的变化,使骨变得更加粗壮坚固,在抗压、抗弯曲和抗扭转方面的性能均有提高。
1.关节面积大小的差别
2.关节囊的厚薄和松紧度:
3.关节韧带的多少与强弱:
4.关节周围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
5.关节周围的骨结构:关节周围的骨性突起小,则关节运动幅度大;反之则小。
6.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等因素,对关节的灵活性
学生根据自己的骨骼,说出人体骨的概述
举例说明骨的形态
学生根据本人的专项说明专项运动对骨的影响
讲授法
教 师 活 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一、课题导入
为什么要学运动解剖学
学习的意义
二.新课内容
(一)运动解剖学概念:
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运动的关系,属于运动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基础学科。

解剖学运动系统实验教案

解剖学运动系统实验教案

解剖学运动系统实验教案解剖学运动系统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人体运动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2.理解骨骼、肌肉、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运动原理。

3.学会进行身体各部位的运动分析,提高解剖学实验操作技能。

4.培养学生对运动系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人体运动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理解骨骼、肌肉、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运动原理。

2.难点:学会进行身体各部位的运动分析,提高解剖学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人体骨骼、肌肉和关节的图片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人体运动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2.理论学习:讲解人体运动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包括骨骼、肌肉、关节等部位的基本结构和运动原理。

3.实验操作:通过示范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掌握人体各部位的运动分析方法。

4.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总结人体运动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示范法:教师进行实验操作的示范,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3.探究法:通过问题探究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多媒体辅助:使用图片、模型、视频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思考。

3.评价方式:采用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材:选用《解剖学》等相关教材,提供基本理论知识。

2.实验指导书:提供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指导。

3.教学视频:提供相关实验操作视频,供学生参考学习。

4.教学模型:提供人体骨骼、肌肉和关节的模型,方便学生进行观察和学习。

运动解剖学课程实验课教案

运动解剖学课程实验课教案

四、实验课后作业:
1.肩关节与髋关节结构及与运动形式关系。 2. 分析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
实验三、观察全身各骨
一、目的要求: 通过对上肢骨、下肢骨、躯干骨的观察,并结合各自的体 育专项,联系活体,尽可能地触摸自身的上肢骨、下肢骨、 躯干骨的体表重要的骨性标志,并掌握上肢骨、下肢骨、躯 干骨的位置、形态及结构特征。
二、实验材料:
1.标本:腮腺及其导管、胃、肠、阑尾、肝、胰,矢状头、喉、气管 杈、肺,泌尿系各器官和男、女生殖系标本。
2.模型:消化管、胃、肝胰、肝小叶,鼻、喉、肺、肺小叶模型,肾、 肾实质切面、肾小体和男、女生殖系额状切、矢状切模型。
三、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1.实验方法:
⑴课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 ⑵课上,要以学生自己动手观察为主,教师注重启发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观
四、实验课后作业:
1.触摸自身活体,写出上下肢骨中能触摸的各五个重要的骨性标志。 2.必要时进行骨标本口试,对每个学生进行辨认数个骨性标志。
实验五、 观察全身骨骼肌
一、目的要求:
1.通过对人体肌肉的解剖观察,了解骨骼肌构造特点及辅助结构。结合活 体触摸自身肌肉,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体育运动中常用肌肉的位置、形状 和作用。
2. 实验步骤: 首先在模型上先辨认出下列结构,再观察标本。
⑴在脊髓横断面上观察白质和灰质,辨认出脊髓中央管,呈“H”形的灰质, 即每侧的前角、后角及胸腰段的侧角。辨认出脊髓周围,颜色较浅的 白质。
⑵观察脑干模型和标本,结合脑干的电动模型, ①辨认延髓、脑桥、中脑、丘脑位置和形态。 ②辨认脑干腹侧面的锥体、锥体交叉、基底部、大脑脚、视交叉、灰结节、
1.实验方法:
⑴首先,教师先介绍解剖学实验室的标本室的布局情况,要求同学 们自觉遵守实验室规则。同时,消除部分同学心理上的恐惧感。

运动解剖学教案

运动解剖学教案
提示
讲解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
讲授法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第一节骨的概述
一、骨的数目与形状
成年人全身共有206块骨,根据其存在的部位,可分为中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1.中轴骨
颅骨:共有29块,脑颅骨8块,面颅骨15块,听小骨6块。
2.躯干骨:其中有椎骨26块(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1块骶骨、1块尾骨),肋骨12对,胸骨1块,共计51块。
2、长粗:膜内骨化
骺软骨:长骨的骺与骨干之间的软骨组织。与骨的长长有关。
(三)、骨龄:骨骼年龄。是一种生物年龄。
(四)、影响骨生长的因素:
遗传、种族、激素、营养、外力等。
六、骨的功能:
(一)、人体支架,支持人体的软组织。
(二)、对身体重要内脏器官起保护作用。
(三)、为骨骼肌提供俯着面。
(四)、骨的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有储藏脂肪的作用。
二、骨的形态:
骨分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等
三、骨的构造
(一)骨膜:骨外膜和骨内膜。
(二)骨质
骨组织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两种。
?(三)骨髓
红骨髓,黄骨髓。
四、骨的理化性质
骨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构成的,骨的硬度和弹性则由这两种物质的比例关系所决定。
五、骨的骨化与生长
(一)、骨化:膜内骨化
软骨内骨化
(二)、骨的生长:1、长长:软骨的骨化
(二)人体的基本构成?
?1.细胞和细胞间质?
(1)细胞:细胞是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单位。?
?(2)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组织
(1)上皮组织
(2)结缔组织
(3)肌组织
(4)神经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骨连结概述?
骨Hale Waihona Puke 骨之间的连结装置称为骨连结。骨连接是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骨连结的分类?
(一)无腔隙连结:
(二)有腔隙连结:在骨与骨的连结面上有明显的腔隙。此种连结活动性较大,成为肢体运动的枢纽,又称关节。
二、关节的结构
关节的结构包括主要结构和辅助结构两部分。
关节的主要结构有关节面及关节面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这三种结构是每个关节必须具备的,又称关节三要素节面
举例说明人体关节结构
板书
板画
设计
第一节骨的概述
一、骨的数目与形状
1.中轴骨
2.躯干骨
3.四肢骨
二、骨的形态
三.骨的物理特性与化学成分
四.骨化,骨龄和骨的生长
五.骨的功能
第二节骨链结概述
一、骨连结的分类
二、关节的主要结构
三、关节的辅助结构
四、关节的运动
五、关节的分类
六、关节的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
本课
小结
二、骨的形态:
骨分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等
三、骨的构造
(一)骨膜:骨外膜和骨内膜。
(二)骨质
骨组织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两种。
(三)骨髓
红骨髓,黄骨髓。
四、骨的理化性质
骨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构成的,骨的硬度和弹性则由这两种物质的比例关系所决定。
五、骨的骨化与生长
(一)、骨化:膜内骨化
软骨内骨化
(二)、骨的生长:1、长长:软骨的骨化
1.关节面积大小的差别?
2.关节囊的厚薄和松紧度:
3.关节韧带的多少与强弱:
4.关节周围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
5.关节周围的骨结构:关节周围的骨性突起小,则关节运动幅度大;反之则小。
6.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等因素,对关节的灵活性
学生根据自己的骨骼,说出人体骨的概述
举例说明骨的形态
学生根据本人的专项说明专项运动对骨的影响
运动解剖学教案
理论课教案
课程主题
第一章运动解剖学
绪论
人体基本构成
教学目标
1.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定义。
2.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定位术语
3.掌握细胞的组成,细胞膜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的结构。
4.掌握四种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重点、难点
分析
重点:运动解剖学的定义、运动解剖学的定位术语。
难点:运动解剖学的定位术语。
组织教法
(二)人体的基本构成?
1.细胞和细胞间质?
(1)细胞:细胞是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单位。
(2)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组织
(1)上皮组织
(2)结缔组织
(3)肌组织
(4)神经组织
向学生提问,最后要向学生讲明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
学生站起来做示范
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项举例说明在矢状面绕额状轴的运动;在额状面绕矢状轴的运动;在水平面绕垂直轴的运动
讲解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
讲授法
教 师 活 动
学生学习活动
第一节骨的概述
一、骨的数目与形状
成年人全身共有206块骨,根据其存在的部位,可分为中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1.中轴骨
颅骨:共有29块,脑颅骨8块, 面颅骨15块,听小骨6块。
2.躯干骨:其中有椎骨26块(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1块骶骨、1块尾骨),肋骨12对,胸骨1块,共计51块。
提示
教 学 内 容 与步 骤
讲授法
教 师 活 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一、课题导入
为什么要学运动解剖学?
学习的意义
二.新课内容
(一)运动解剖学概念:
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运动的关系,属于运动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基础学科。
三、关节的辅助结构
关节韧带、关节唇、关节内软骨、滑膜襞,滑膜囊
四、关节的运动?
(一)屈伸运动。
(二)外展与内收:
(三)回旋
(四)环砖
五、关节的分类?
(一)按组成关节骨的数目分
(二)根据关节的结构分:可分为单关节和复合关节。
(三)按关节运动轴的数目分:可分为单轴关节、双轴关节和多轴关节。
六、关节的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
本节主要讲述骨的概述,骨的数目及形态,骨的特性、功能;关节的主要结构及关节运动、分类
(二)解剖学定位术语?
1.人体解剖姿势:人体标准解剖姿势为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脚尖向前。
2.常用方位术语:
上:靠近头部下:靠近足部前:靠近腹侧后:靠近背侧内侧:靠近身体正中面外侧:远离身体正中面浅:靠近体表或器官表面深:远离体表或器官表面近侧端:四肢的近躯干端远侧端:四肢的远躯干端桡侧:前臂的外侧尺侧:前臂的内侧腓侧:小腿的外侧胫侧:小腿的内侧3.人体基本面:
水平面:横断身体,与地面平行之切面,亦称横切面。
矢状面: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其中通过正中线的切面称为正中面。额状面: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亦称冠状面。4.人体基本轴:额状轴:横贯身体,,垂直通过矢状面的轴,又叫冠状轴。矢状轴:前后贯穿身体,垂直通过额状面的轴。垂直轴:纵贯身体,垂直通过水平面的轴。
(五)、Ca++、p 仓库。
七、体育运动对骨的影响
人体长期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使骨密质增厚,骨径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的排列更加有规律,骨小梁增粗。体育锻炼使骨的血液循环加强,改善了骨的营养,骨的新陈代谢也随之加强。所以,在形态结构方面发生良好的变化,使骨变得更加粗壮坚固,在抗压、抗弯曲和抗扭转方面的性能均有提高。
2、长粗:膜内骨化
骺软骨:长骨的骺与骨干之间的软骨组织。与骨的长长有 关。
(三)、骨龄:骨骼年龄。是一种生物年龄。
(四)、影响骨生长的因素:
遗传、种族、激素、营养、外力等。
六、骨的功能:
(一)、人体支架,支持人体的软组织。
(二)、对身体重要内脏器官起保护作用。
(三)、为骨骼肌提供俯着面。
(四)、骨的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有储藏脂肪的作用。
3.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上肢骨有64块,下肢骨有62块。上肢骨包括上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上肢带骨由锁骨和肩胛骨组成,自由上肢骨由肱骨、桡骨、尺骨及手骨(腕骨、掌骨、指骨)构成。下肢骨由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构成。下肢带骨由左右髋骨,自由下肢骨由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和足骨(跗骨、跖骨、趾骨)所构成。躯干骨和四肢骨共有177块,这177块骨直接参与各种躯体运动。
教学目标
了解骨分类方法。掌握中轴骨、躯干骨及四肢骨的组成
掌握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征及与年龄的关系。
了解骨连结分类。掌握关节的主要及辅助结构。掌握关节的运动。了解关节的分类,关节的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
重点、难点
分析
重点:骨的数目与形状,关节的结构,
难点:全身骨的名称,关节的结构及关节的运动
组织教法
提示
复习生物学细胞的结构
学生举例上皮组织的功能
讲明心肌组织的的特性
板书
板画
设计
第一章运动解剖学
绪论
一.运动解剖学概念
二.运动解剖学内容
三.运动解剖学的目的
四.学习运动解剖学的指导思想与方法
五.运动解剖学定位术语
本课
小结
本课讲述什么是人体解剖学;解剖学的方位术语;人体的基本构成
课程主题
人体运动的执行体系
骨与骨连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