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教案
运动解剖学教案

运动解剖学教案运动解剖学教案1. 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肌肉解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肌肉的构造和功能;(3) 了解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掌握常见的骨骼疾病和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4) 了解关节的结构和运动机能,并掌握常见关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5) 掌握神经肌肉系统的基本知识,了解神经肌肉系统的构造和功能,并掌握常见神经肌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2. 教学内容(1) 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肌肉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包括肌肉的构造、功能、分类、运动过程等内容。
(3) 骨骼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常见疾病包括骨骼系统的组成、骨骼系统的主要功能、常见骨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等内容。
(4) 关节的结构、功能和常见疾病包括关节的组成、关节的运动机能、常见关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等内容。
(5) 神经肌肉系统的基本知识包括神经肌肉系统的构造、功能、神经肌肉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等内容。
3. 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操在讲解运动解剖学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观察和摸索自己的肌肉和骨骼,体验关节的运动过程等。
(2) 图片和板书辅助教学使用图片和板书,辅助说明肌肉、骨骼、关节和神经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提问思考,促进深入理解和掌握运动解剖学的知识。
4. 教学评价(1) 注重实践能力的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观察,考察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观察能力。
(2) 阶段性测验设置阶段性测验,检查学生对每个阶段的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运动解剖学课程的掌握情况,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
5. 教学资源(1) 图书和教材(2) 图片和模型(3)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6.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介绍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解释肌肉职能、结构和分类- 理解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第二周:肌肉解剖学的基本知识- 了解肌肉的构造和功能- 学习肌肉的分类和运动过程第三周:骨骼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常见疾病- 讲解骨骼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组成- 探讨常见骨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第四周:关节的结构、功能和常见疾病- 讲解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机能- 掌握常见关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第五周:神经肌肉系统的基本知识- 了解神经肌肉系统的构造和功能- 掌握神经肌肉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第六周:复习和总结- 复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温习肌肉解剖学、骨骼系统、关节和神经肌肉系统的知识以上为运动解剖学的教案,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体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为未来的运动训练和康复工作打下基础。
关于运动解剖教案中班

关于运动解剖教案中班运动解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运动解剖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了解不同运动对骨骼肌肉系统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对运动解剖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教学难点,不同运动对骨骼肌肉系统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
1. 运动解剖的概念和意义。
运动解剖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不同运动对骨骼肌肉系统的影响的学科。
它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运动的原理和规律,指导运动训练和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
2. 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人体骨骼肌肉系统包括骨骼、肌肉和关节。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能够支撑身体重量并保护内脏器官;肌肉是人体的动力系统,能够产生力量并推动骨骼运动;关节是骨骼之间的连接点,能够使骨骼相对运动。
骨骼肌肉系统的功能在于提供支撑、保护内脏器官、产生力量和推动运动。
3. 不同运动对骨骼肌肉系统的影响。
不同运动对骨骼肌肉系统的影响是运动解剖的重要内容。
例如,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和耐力,有助于减肥和健身;无氧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爆发力,有助于提高运动表现和预防运动损伤;柔韧性训练可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减少肌肉紧张,有助于提高运动灵活性和预防关节损伤。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运动解剖的基本概念和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实践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自动手,感受不同运动对骨骼肌肉系统的影响。
3. 讨论法,通过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提高他们对运动解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模型和图片,引起学生对运动解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向学生介绍运动解剖的概念和意义,以及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实践,安排学生进行有氧运动、无氧运动和柔韧性训练,观察和记录不同运动对骨骼肌肉系统的影响。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第一章:运动解剖学概述1.1 运动解剖学的定义解释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在运动中的变化的学科。
1.2 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介绍运动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包括骨骼、肌肉、关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
1.3 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方法讲解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测量、比较等。
第二章:运动系统的组成2.1 骨骼系统介绍骨骼系统的组成,包括骨、骨连结、骨骼肌。
2.2 肌肉系统讲解肌肉系统的组成,包括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2.3 关节系统介绍关节系统的组成,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第三章:运动系统的功能3.1 骨骼系统的功能讲解骨骼系统的功能,包括支撑、保护、运动等。
3.2 肌肉系统的功能介绍肌肉系统的功能,包括运动、维持姿势、保护内脏等。
3.3 关节系统的功能讲解关节系统的功能,包括运动、稳定、减少摩擦等。
第四章:运动与神经系统4.1 运动神经系统的组成介绍运动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肌肉接头。
4.2 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讲解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包括运动控制、协调、反射等。
4.3 运动与神经系统的关系讲解运动与神经系统的关系,包括运动产生的机制、神经肌肉协调等。
第五章:运动与心血管系统5.1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介绍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包括心脏、血管、血液。
5.2 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讲解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包括血液循环、血压调节、氧气供应等。
5.3 运动与心血管系统的关系讲解运动与心血管系统的关系,包括运动对心脏功能的影响、运动对血管的影响等。
第六章:运动与呼吸系统6.1 呼吸系统的组成介绍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鼻腔、喉部、气管、支气管、肺。
6.2 呼吸系统的功能讲解呼吸系统的功能,包括气体交换、呼吸频率调节、氧气供应等。
6.3 运动与呼吸系统的关系讲解运动与呼吸系统的关系,包括运动对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影响、运动时的氧气需求等。
第七章:运动与消化系统7.1 消化系统的组成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等。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第一章:运动解剖学概述1.1 运动解剖学的定义1.2 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对象1.3 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方法1.4 运动解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第二章:人体的基本结构2.1 细胞和组织的概念2.2 人体主要组织类型2.3 人体的器官系统2.4 人体轴和方位术语第三章:运动系统3.1 骨骼系统3.1.1 骨骼的组成和功能3.1.2 骨骼的分类和特点3.1.3 骨骼的重要骨骼部位3.2 肌肉系统3.2.1 肌肉的组成和功能3.2.2 肌肉的分类和特点3.2.3 肌肉的重要肌肉部位第四章:心血管系统4.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4.2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4.3 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原理4.4 心脏和血管的重要部位第五章:呼吸系统5.1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5.2 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5.3 肺的结构和功能5.4 呼吸的重要性和调节机制第六章:消化系统6.1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6.2 消化道的结构和功能6.3 消化腺的结构和功能6.4 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第七章:泌尿系统7.1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2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7.3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结构和功能7.4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第八章:内分泌系统8.1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8.2 主要内分泌腺的结构和功能8.3 激素的作用和调节机制8.4 内分泌系统与运动的关系第九章:神经系统9.1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9.2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9.3 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9.4 神经冲动的传导和反射机制第十章:运动与身体机能10.1 运动与心肺功能的关系10.2 运动与肌肉功能的关系10.3 运动与能量代谢的关系10.4 运动与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运动解剖学概述补充和说明:运动解剖学作为体育科学和运动医学的基础学科,对于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在运动训练和康复中的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人体的基本结构补充和说明:细胞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单位,而组织则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
解剖学运动系统教案

解剖学运动系统教案教案标题:运动系统解剖学教学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理解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理解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 掌握主要骨骼和肌肉的名称和位置。
5. 理解运动系统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运动系统简介1. 运动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2. 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关节系统。
3. 运动系统在身体运动中的作用。
第二节:骨骼系统1. 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骨骼、骨骼连接、骨骼运动。
2. 骨骼系统的组成:骨头、关节、韧带。
3. 骨骼系统的主要骨骼:头骨、脊柱、胸骨、肋骨、上肢骨、下肢骨。
4. 骨骼系统与身体姿势、运动能力的关系。
第三节:肌肉系统1. 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肌肉、肌肉连接、肌肉收缩。
2. 肌肉系统的组成: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3. 肌肉系统的主要肌肉:头部和颈部肌肉、上肢肌肉、躯干肌肉、下肢肌肉。
4. 肌肉系统与身体力量、灵活性、协调性的关系。
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根据教学内容,清晰地介绍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示范演示:通过模拟示范骨骼和肌肉的位置和运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对于运动系统的理解和应用。
4. 视频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相关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运动系统。
5.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如自我触摸肌肉、骨骼的位置,模拟运动动作等。
教学评估:1. 课堂测验:设置选择题和填空题,考察学生对运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关键词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于运动系统的理解深度。
3. 实践操作评估: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表现,包括对于肌肉、骨骼位置的准确识别、运动动作的模拟等。
教学资源:1. 教材:运动系统解剖学教材。
2. 多媒体资源:相关运动系统解剖学的视频资源。
3. 模型或图表:显示骨骼和肌肉位置的模型或图表。
教学拓展:1. 组织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参观医学解剖实验室,观察真实的骨骼和肌肉标本。
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修订版)

(3)水平面:横断身体,与地面平行的切面,又称为横切面。
2.人体基本轴:
(1)冠状轴:横贯身体、垂直通过矢状面的轴,又称为冠状轴。
(2)矢状轴:前、后贯穿身体、垂直通过额状面的轴。
(3)垂直轴:纵贯身体,垂直通过水平面的轴。
讲授结合多媒体
提问、复习上节课所学过的内容
课前导入
讲课内容:上肢骨
1、上肢骨的组成及数量*#
2、上肢带骨的组成及数量
3、锁骨和肩胛骨的骨性结构*#
4、自由上肢骨的组成及数量
5、肱骨、桡骨、尺骨的骨性结构*#
6、手骨的组成及名称
总结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肩胛骨、锁骨、肱骨、尺骨、桡骨的骨性结构及其数量。
2.了解手骨的骨性结构
山东理工大学教案
第1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技能课□其他□
主要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
讲课内容: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1.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2.运动解剖学的定义
二、学习解剖学的目的与任务
三、学习和研究人体解剖学的方法
四、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五、人体解剖学的定位术语
1.人体解剖学姿势*
以上术语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
11.近端:指四肢的近躯干端。(四肢靠近与躯干相连接的部分为近端)
12.远端:指四肢的远躯干端。(四肢远离与躯干相连接的部分为远端)
13.桡侧:指前臂的内侧。
14.尺侧:指前臂的外侧。
15.腓侧:指小腿的外侧。
16.胫侧:指小腿的内侧。
以上术语适用于四肢。
(三)人体基本轴与基本面
运动解剖学教案

运动解剖学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运动解剖学,使学生能够了解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理解运动时不同肌肉协同运动的原理,以及对不同运动动作的骨骼肌肉参与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为运动训练提供科学的基础。
一、教学内容:1. 骨骼系统a. 人体骨骼的组成b. 不同骨骼之间的关节结构c. 骨骼系统的功能2. 肌肉系统a. 不同肌肉类型和结构b. 肌肉的作用原理c. 肌肉的协同作用和配合3. 运动动作的骨骼肌肉参与分析a. 主要运动动作的骨骼肌肉参与情况b. 不同运动动作对骨骼肌肉的影响和训练方法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运动解剖学的相关知识点,使学生了解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展示法:通过图片、模型等展示不同骨骼、肌肉结构,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形态和位置。
3. 实践法: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分析一些常见运动动作的骨骼肌肉参与情况,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骨骼系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说出图片中包含的骨骼部位名称。
2. 讲解骨骼系统:a. 介绍人体骨骼的组成和结构。
b. 讲解不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3. 讲解肌肉系统:a. 介绍不同肌肉类型和结构。
b. 讲解肌肉的作用原理和协同作用。
4. 运动动作的骨骼肌肉参与分析:a. 选择一些常见的运动动作,如跑步、举重、游泳等,分析其中骨骼肌肉的参与情况。
b. 小组讨论,总结不同运动动作对骨骼肌肉的影响和训练方法。
5. 检查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与梳理。
四、教学评价:1. 考查学生对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2. 考查学生对运动动作的骨骼肌肉参与情况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展示等形式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骨骼系统的图片、模型等展示材料。
2. 相关运动动作的视频、图片等材料。
3. 学生课堂活动参与表格。
教师运动解剖学教案模板

教师运动解剖学教案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高中二年级体育班学生三、授课时间每课时45分钟,共2课时四、授课教师张XX老师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术语和骨骼、肌肉系统的基本知识。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了解运动对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影响。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运动过程中的动作技巧,提高运动效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利用模型、图谱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关注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注重运动与健康的结合。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术语和骨骼、肌肉系统的基本知识。
(2)运动对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影响。
2、教学难点(1)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
(2)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运动过程中,提高运动效果。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骨骼、肌肉表现,引发学生的兴趣。
2、新知讲授(20分钟)介绍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术语,讲解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合作探究(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了解运动对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影响。
4、巩固练习(10分钟)设计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延伸(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运动过程中,提高运动效果。
八、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和手段。
九、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设计课堂练习题,布置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
十、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利用图谱、模型、视频等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长粗:膜内骨化
骺软骨:长骨的骺与骨干之间的软骨组织。与骨的长长有 关。
(三)、骨龄:骨骼年龄。是一种生物年龄。
(四)、影响骨生长的因素:
遗传、种族、激素、营养、外力等。
六、骨的功能:
(一)、人体支架,支持人体的软组织。
(二)、对身体重要内脏器官起保护作用。
(三)、为骨骼肌提供俯着面。
(四)、骨的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有储藏脂肪的作用。
本节主要讲述骨的概述,骨的数目及形态,骨的特性、功能;关节的主要结构及关节运动、分类
2.常用方位术语:
上:靠近头部下:靠近足部前:靠近腹侧后:靠近背侧内侧:靠近身体正中面外侧:远离身体正中面浅:靠近体表或器官表面深:远离体表或器官表面近侧端:四肢的近躯干端远侧端:四肢的远躯干端桡侧:前臂的外侧尺侧:前臂的内侧腓侧:小腿的外侧胫侧:小腿的内侧3.人体基本面:
水平面:横断身体,与地面平行之切面,亦称横切面。
复习生物学细胞的结构
学生举例上皮组织的功能
讲明心肌组织的的特性
板书
板画
设计
第一章运动解剖学
绪论
一.运动解剖学概念
二.运动解剖学内容
三.运动解剖学的目的
四.学习运动解剖学的指导思想与方法
五.运动解剖学定位术语
本课
小结
本课讲述什么是人体解剖学;解剖学的方位术语;人体的基本构成
课程主题
人体运动的执行体系
骨与骨连结
(五)、Ca++、p 仓库。
七、体育运动对骨的影响
人体长期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使骨密质增厚,骨径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的排列更加有规律,骨小梁增粗。体育锻炼使骨的血液循环加强,改善了骨的营养,骨的新陈代谢也随之加强。所以,在形态结构方面发生良好的变化,使骨变得更加粗壮坚固,在抗压、抗弯曲和抗扭转方面的性能均有提高。
理论课教案
课程主题
第一章运动解剖学
绪论
人体基本构成
教学目标
1.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定义。
2.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定位术语
3.掌握细胞的组成,细胞膜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的结构。
4.掌握四种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重点、难点
分析
重点:运动解剖学的定义、运动解剖学的定位术语。
难点:运动解剖学的定位术语。
组织教法
提示
教 学 内 容 与步 骤
三、关节的辅助结构
关节韧带、关节唇、关节内软骨、滑膜襞,滑膜囊
四、关节的运动
(一)屈伸运动。
(二)外展与内收:
(三)回旋
(四)环砖
五、关节的分类
(一)按组成关节骨的数目分
(二)根据关节的结构分:可分为单关节和复合关节。
(三)按关节运动轴的数目分:可分为单轴关节、双轴关节和多轴关节。
六、关节的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
矢状面: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其中通过正中线的切面称为正中面。额状面: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亦称冠状面。4.人体基本轴:额状轴:横贯身体,,垂直通过矢状面的轴,又叫冠状轴。矢状轴:前后贯穿身体,垂直通过额状面的轴。垂直轴:纵贯身体,垂直通过水平面的轴。
(二)人体的基本构成
第二节骨连结概述
骨与骨之间的连结装置称为骨连结。骨连接是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骨连结的分类
(一)无腔隙连结:
(二)有腔隙连结:在骨与骨的连结面上有明显的腔隙。此种连结活动性较大,成为肢体运动的枢纽,又称关节。
二、关节的结构
关节的结构包括主要结构和辅助结构两部分。
关节的主要结构有关节面及关节面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这三种结构是每个关节必须具备的,又称关节三要素节面
1.关节面积大小的差别
2.关节囊的厚薄和松紧度:
3.关节韧带的多少与强弱:
4.关节周围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
5.关节周围的骨结构:关节周围的骨性突起小,则关节运动幅度大;反之则小。
6.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等因素,对关节的灵活性
学生根据自己的骨骼,说出人体骨的概述
举例说明骨的形态
学生根据本人的专项说明专项运动对骨的影响
教学目标
了解骨分类方法。掌握中轴骨、躯干骨及四肢骨的组成
掌握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征及与年龄的关系。
了解骨连结分类。掌握关节的主要及辅助结构。掌握关节的运动。了解关节的分类,关节的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
重点、难点
分析
重点:骨的数目与形状,关节的结构,
难点:全身骨的名称,关节的结构及关节的运动
组织教法
提示
讲授法
教 师 活 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一、课题导入
为什么要学运动解剖学
学习的意义
二.新课内容
(一)运动解剖学概念:
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运动的关系,属于运动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基础学科。
(二)解剖学定位术语
1.人体解剖姿势:人体标准解剖姿势为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脚尖向前。
1.细胞和细胞间质
(1)细胞:细胞是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单位。
(2)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组织
(1)上皮组织
(2)结缔组织
(3)肌组织
(4)神经组织
向学生提问,最后要向学生讲明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
学生站起来做示范
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项举例说明在矢状面绕额状轴的运动;在额状面绕矢状轴的运动;在水平面绕垂直轴的运动
举例说明人体关节结构
板书
板画
设计
第一节骨的概述
一、骨的数目与形状
1.中轴骨
2.躯干骨
3.四肢骨
二、骨的形态
三.骨的物理特性与化学成分
四.骨化,骨龄和骨的生长
五.骨的功能
第二节骨链结概述
一、骨连结的分类
二、关节的主要结构
三、关节的辅助结构
四、关节的运动
五、关节的分类
六、关节的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
本课
小结
二、骨的形态:
骨分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等
三、骨的构造
(一)骨膜:骨外膜和骨内膜。
(二)骨质
骨组织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两骨的理化性质
骨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构成的,骨的硬度和弹性则由这两种物质的比例关系所决定。
五、骨的骨化与生长
(一)、骨化:膜内骨化
软骨内骨化
(二)、骨的生长:1、长长:软骨的骨化
讲解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
讲授法
教 师 活 动
学生学习活动
第一节骨的概述
一、骨的数目与形状
成年人全身共有206块骨,根据其存在的部位,可分为中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1.中轴骨
颅骨:共有29块,脑颅骨8块, 面颅骨15块,听小骨6块。
2.躯干骨:其中有椎骨26块(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1块骶骨、1块尾骨),肋骨12对,胸骨1块,共计51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