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本禹事迹

合集下载

徐本禹

徐本禹



我愿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微小,当爱的阳光 照射到我身上的时候,愿意无保留地反射给 别人。
少说一点,多做一点
希望自己像根火柴,点燃千千万万人的爱心
这就是徐本禹
大山里,传出的是朗朗读书声,孩 子们像花儿一样绽放……
THE END
学校经过研究,决定为他保留研究生 学籍两年,支持他的行动。
在熙熙攘攘的城市中,他离开了
在贫穷的山区里,他到来了,爱心也随之而来.
2003年7月
徐本禹重返生活和工作 条件十分艰苦的为民小 学义务支教。
这里是一个信息封闭的孤 岛,不通公路、不通电话, 物质文化生活极度匮乏, 晚上只能点油灯照明,寄 一封信也要在周末跑上18 公里崎岖的山路……
半年后
学校从山洞搬下来,修建了新的校舍,办 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此后
徐本禹决定忍痛割爱,离开狗吊 岩,到更需要帮助的地方去!”
前往:
贵州
武汉 非洲......
感动中国人物
徐本禹
颁奖词
大山深处孤身支教——徐本禹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 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 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 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 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 任。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 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 痛了我们的眼睛。
一个志愿者的承诺
徐本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02年7月 徐本禹参加学校组织的暑期 社会实践,到贵州省大方县 猫场镇狗吊岩村设在山洞里 的为民小学支教一个月。

决心以实际行动为改变当地贫 穷落后的状况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年大学生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祖国的案例

青年大学生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祖国的案例

徐本禹,1999年考入华中农业大学后,家境贫寒的徐本禹在大学时享受了很多人的温暖和关怀,他很想将这种关爱传递下去。

大三暑假,徐本禹来到当时没有通水、没有通电、没有通路的贵州省大方县岩洞小学支教,原计划两周的支教最后变成了两个月。

告别时,面对当地孩子渴求知识的眼神,徐本禹承诺:“毕业了我会回来教你们的。


2003年7月,徐本禹高分考上母校公费研究生,但他一直牵挂着贵州的孩子们。

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放弃读研究生的机会,重返贵州支教。

华中农业大学对他的这一决定非常支持,破例为他保留了两年研究生入学资格。

重返贵州后,徐本禹先到岩洞小学支教一年,接着又来到条件更加艰苦的大水乡大石小学支教一年。

2004年7月,讲述徐本禹贵州山区支教的帖子《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出现在网络,顿时引起社会、媒体强烈关注。

当年,徐本禹作为当代大学生志愿者的典型,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徐本禹事迹的案例分析

徐本禹事迹的案例分析

徐本禹事迹的案例分析“大山深处孤身支教——徐本禹”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

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

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

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一、事迹简介徐本禹,男,1982年生,山东聊城人,中共党员,系我校经济贸易管理学院1999级经济学专业学生,2003年本科毕业,高分考取我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现在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小学义务支教。

徐本禹家境贫寒,考入我校后,学习和生活遇到很多困难,被列入特困生,并得到学校的资助、老师同学的关爱和社会的帮助。

这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他自强不息,立志成才,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秀,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学校“特困生自强奖学金”,并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和优秀毕业生。

他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被评为学校优秀共青团员,当选为共青团湖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满腔热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被评为湖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他富有爱心,在大学期间节衣缩食,用自己勤工助学的微薄收入和刻苦学习所得到的奖学金,先后资助多名经济困难的同学,并积极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

从2001年到现在,他一直在资助湖北沙市一名叫许星星的孤儿(曾获全国十佳春蕾女童称号),从未间断。

他在自述中写道:“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爱心传递下去,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那些生活上需要帮助的人。

”2002年7月,徐本禹参加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到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设在山洞里的为民小学支教一个月。

这次社会实践使他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国情,激发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决心以实际行动为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状况贡献自己的力量。

返校时,孩子们依依不舍,他向孩子们承诺一年后再回去给他们上课。

徐本禹事迹简介

徐本禹事迹简介

1993年,杨斌出生在安阳县马投涧乡一个普通家庭,2007年,杨斌考入我校,。

春风又绿神州,华夏再沐朝阳。

1978年改革开放号角吹响了,王云斌也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进入了最美好的青年时代。

八十年代,居住在落后的小县城,没有很好的出路,父亲建议王云斌出国到欧洲创业,等有出息了再回国报效祖国和家乡。

王云斌记得出国的那天,亲朋好友为他送行,他抱着母亲嚎啕大哭。

王云斌离开了这片熟悉的土地,和父亲坐上长途汽车一路颠簸到了省城杭州。

那天他终于有了很多的第一次,他去了小时候向往的仙境--西湖,还坐上了在梦里出现无数次的飞机。

在机场上,父亲拉着他的手严肃地说:“儿子,不管你到哪里一定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为国争光、为家乡人民争气。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这才是我的儿子。

”在国外的辛苦打拼下,王云斌挖到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生活改变了,手里头的钱宽裕了,但他想到的是如何报效祖国。

他22岁就参加了侨团工作,记得那时候这是西班牙唯一的华人组织。

九十年代中国发生特大洪水,他第一个捐款10万西班牙币(大约1000美金)。

在今后的二十几年里,王云斌总是第一个参与侨团组织、爱国活动,积极捐款、捐物,慷慨解囊。

让王云斌倍感欣慰的是,家乡随着改革的步伐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街道变宽变直了,楼房变高变多了,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喜事一桩桩,如泉而涌,似瀑而泻。

徐本禹事迹简介:一、基本情况徐本禹,男,1982年生,山东聊城人,中共党员,系我校经济贸易管理学院1999级经济学专业学生,2003年本科毕业,高分考取我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现在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小学义务支教。

徐本禹家境贫寒,考入我校后,学习和生活遇到很多困难,被列入特困生,并得到学校的资助、老师同学的关爱和社会的帮助。

这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他自强不息,立志成才,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秀,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学校“特困生自强奖学金”,并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和优秀毕业生。

一位支教老师的感人故事感动中国徐本禹

一位支教老师的感人故事感动中国徐本禹

-- 一位支教老师的感人故事:感动中国:徐本禹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

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

也许一个人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

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2004感动中国颁奖词<!--文章页大屏幕-->播种者:徐本禹文/杨凤山徐本禹,一个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的普通大学生,被评为2004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之一。

当他站在央视的领奖台上泪流满面地向人们讲述他执教的那所小学,以及他深爱的那群孩子时,观众的眼泪也止不住地流出来。

他本应该有一个更好的前程,而他却放弃了令众多学子羡慕的公费研究生的入学资格。

徐本禹的事迹感动着国人,更感动着大水乡贫穷而又纯朴的父老乡亲。

贫寒少年从徐本禹有记忆起,就知道村里最矮的土坯房是自己的家。

父亲教了一辈子乡村小学,最多的时候每月能拿到270元的工资,最少的时候一个月只有十几元,直到2003年转为公办教师后,工资才涨到了800元。

这点工资几乎就是全家的收入来源。

所以,1999年初秋,当他揣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到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武汉,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时,心里是忐忑的、茫然的。

他知道知识可以改变贫穷,却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念完大学。

其实,徐本禹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早已被学院的领导和老师看在眼里,挂在心里。

不久,学院将他列入特困生进行帮扶,为他安排了一个打扫楼道的勤工助学岗位。

当他领到第一笔勤工助学报酬时,他感到自己是一个可以养活自己的人;当他看到同学们走过干干净净的楼道去上课时,他发现自己是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他从领到的50元报酬中取出7元钱买了两斤瓜子跟同学共享劳动的收获,剩下的43元钱捐给了希望工程,用来资助山东费县一个叫孙姗姗的特困小学生。

他后来回忆道:“钱捐出去以后,心里特别的高兴,毕竟是用自己的劳动所得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感动中国-徐本禹

感动中国-徐本禹
摄影师的相机不是最好的, 拍摄出的照片从艺术角度说 也不是最好的,但是照片的 内容确是最感动人的 … 这些照片讲述的是一个 大学毕业生的故事 …
VALUE YOUR LIFE
----感动中国之 徐本禹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乌蒙 山区,隶属毕节地区,距贵阳200多公 里。全县人口90万,除汉族外,还有 彝、苗、白、仡佬、蒙古、布依、满 等少数民族。全县面积3500多平方公 里,辖10个镇、8个乡、18个民族乡, 县府驻大方镇。农业主产玉米、油菜、 马铃薯、水稻等,特产有生漆、皱椒、 烤烟。区域经济落后,交通、通讯、 能源等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生活非常 贫困。
缺钱是一种困境,内心的孤独感更是一 种煎熬。“在没有电和信的日子里,我是非 常孤独的,只能靠收音机获取外界信息。我 一遍一遍翻看以前的照片和信件,与照片上 的家人、同学和朋友说几句话,只有这时我 的心里才会舒坦些。”因为支教以及打工赚 钱,徐本禹已经两年没有回家了。他忍受着 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和孤独,在乌蒙山区腹 地的农村小学,用自己的爱心栽培着这块贫 瘠土地上的花朵。
2003年7月,大学毕业的徐本禹再次来到 为民小学义务支教,与他一同来的还有7名志愿 者。跳蚤如麻,饮食不习惯,水土不服……考 验接踵而至,随他而来的7个志愿者一个接一个 病倒,又一个接一个离开了。 徐本禹为了能与外界联系,他买了一部旧手 机,但只用来发短信,从不拨打和接听电话。 “那段时间,我自带的一点生活费已经用得差 不多了,加上胃病折磨,吃不下东西,1.76米 的个头,一下子瘦到不足100斤。那是非常难 熬的一段经历,我开始频繁地与同学、朋友联 系,每条短信都要看上无数遍。” 然而徐本禹 坚持了下来。
Hale Waihona Puke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处反复讨论,作出了一个决定: 支持并为他保留两年的研究生学历。他的事迹感动了许 多人,也吸引了许多追随者。可是,狗吊岩村实在太穷 太苦了。不仅物质文化生活极度贫乏,而且这里是一个 封闭的信息孤岛,不通公路,不通电话,晚上靠油灯照 明,连寄一封信也要走18公里崎岖的山路才能找到邮所。 而文化背景的巨大差距造成的心理和话语障碍又使他们 久久不能融入这个环境。追随他的志愿者一个一个地离 去。 2004年4月,他回到母校华中农业大学做了一场报 告。谁也没料到他在台上讲的第一句话是:“我很孤独, 很寂寞,内心十分痛苦,有几次在深夜醒来,泪水打湿 了枕头,我快坚持不住了……”本来以为会听到激昂的 豪言壮语的学生们惊呆了,沉默了。许多人的眼泪夺眶 而出。报告会后,他又返回了狗吊岩村,每天沿着那崎 岖的山路,去给孩子们上课.

徐本禹事迹故事

徐本禹事迹故事

徐本禹事迹故事《徐本禹事迹故事篇一》我第一次听说徐本禹这个名字,还是在大学的一次志愿者活动交流会上。

那时候大家都在分享自己知道的那些感人的志愿者事迹,有个同学就提到了他。

当时我就好奇啊,这徐本禹到底做了啥了不起的事儿呢?那同学就开始眉飞色舞地讲起来。

徐本禹啊,他本来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就像咱们一样,每天在校园里上课、参加社团活动啥的。

可是呢,他有一颗特别不普通的心。

有一次,他偶然间了解到山区里那些贫困孩子的教育状况。

那可不是一般的困难啊。

我听那同学说,在那些山区里,学校就是几间破破烂烂的房子,桌椅板凳都缺胳膊少腿的。

孩子们的书本都是翻得破破烂烂的,有的孩子甚至好几个人共用一本书。

徐本禹知道了这些情况后,心里就像被什么东西揪住了一样。

他就决定啊,自己要去那里做点什么。

他的这个决定可让周围的人都炸开了锅。

他的舍友就说:“本禹啊,你是不是疯了?你去那鸟不拉屎的地方,自己的学业咋办?以后的前途咋办?”徐本禹就嘿嘿一笑,说:“我要是不去,那些孩子可能就永远没机会改变命运了。

我就想去试试,能帮一点是一点呗。

”他就这么背着个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去山区的路。

到了那山区学校,那些孩子们都好奇地看着他,眼睛里充满了疑惑和期待。

有个小娃子就怯生生地问他:“老师,你真的是来教我们的吗?”徐本禹蹲下身子,摸着那孩子的头说:“是啊,以后我就是你们的老师啦。

”可是,在那里的生活可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他住的地方啊,那就是个简陋的小屋子,晚上睡觉的时候,老鼠就在房梁上跑来跑去,吱吱吱地叫个不停。

吃的呢,也都是些简单的饭菜,有时候连菜都没有,就着咸菜就能对付一顿。

但是徐本禹可没抱怨过一句。

他每天都早早地起来,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上课的时候,他特别认真,那些孩子们听不懂的地方,他就一遍又一遍地讲。

有个调皮的小男孩,刚开始总是在课堂上捣乱,徐本禹就耐心地跟他谈心,说:“娃子啊,你知道为啥要读书不?读书了以后就能走出这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可精彩了。

感动人物徐本禹的事迹

感动人物徐本禹的事迹

感动人物徐本禹的事迹徐本禹因天涯社区的文章《两所山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而被中国人所熟知,后获选中国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middot;2004年度人物。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徐本禹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徐本禹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999年,徐本禹考入华中农业大学。

那一年的秋冬之交,当时天气已经冷了,徐本禹的同窗室友胡源的父母来学校看望胡源时,叔叔阿姨看见徐本禹只穿着一件军训服,怕他冻着,就把胡源的两件衣服送给了徐本禹,并对徐本禹说:“天气冷了,别冻着。

在生活方面有什么困难和叔叔阿姨讲。

”第一次远离家乡,第一次远离亲人,第一次在外地得到好心人的帮助,第一次有了回家的感觉&hellip;&hellip;或许是这么多第一次交织在一起,让徐本禹至今不能忘记。

“当时我知道无论说什么都是苍白无力的。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爱心传递下去,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那些生活上需要帮助的人。

”徐本禹这样说。

在大学里,徐本禹是一个被许多好心人关心和帮助的一个人,别人帮助他的时候,他没有忘记那些好心人们,没有忘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大学四年,徐本禹利用自己的奖学金和生活补助一共资助了5名学生。

此外,徐本禹还经常自发地从事志愿服务,比如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帮助他所在的经管学院收发信件,到草坪上拣垃圾,在食堂里端盘子,所有这些都是义务的。

徐本禹的同学一直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做,因此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徐大傻”,但徐本禹通过做志愿服务让他感觉到了快乐。

2001年12月份的一个星期六,徐本禹象往常一样去汉口做家教,在做家教的过程中,他在《中国少年报》上看到《当阳光洒进山洞里&hellip;&hellip;》这篇文章时,徐本禹被深深地打动了。

2002年的暑假,徐本禹带着华中农业大学的4名志愿者来到了报纸所述的狗吊岩岩洞小学。

返回学校后,当地的学生和老师经常给徐本禹写信,让徐本禹的心再次飞到那边。

徐本禹老师感动中国事迹感想

徐本禹老师感动中国事迹感想

徐本禹老师感动中国事迹感想徐本禹老师感动中国事迹感想读书心得体会徐本禹老师感动中国事迹感想感动老师感想事迹徐本禹其实在很早之前就看到徐本禹的事迹,记得到处还是在读书,还没毕业,当初真的为他具有这种献身精神感到钦佩!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还有这么一个可爱的花朵,也许不能这么形容,但是如果不是可爱,谁又会放弃在城市的生活(虽然活得也是很累)跑到一毛不拔的贵州,穷僻的山村去教书!因为我来自农村,我知道生活的辛苦!贫穷的可怕,没见过的人是难以想象的。

虽然我读书的时候没有贵州的那么苦,但是我也是小学五年级就开始住校,要管理自己的吃住,洗米,拿饭盒(我们是自己拿饭盒到学校统一蒸饭,熟了后就到自己去拿),叠被等等,有时候想想真的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度过的,我知道,我们家的小孩现在还是在重复一样地生活,因为农村还是那么穷,没有改变,虽然天天在农村问题是重点,重中之重,但是又有谁理呢,真的官事情呢。

虽然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学校,但是最苦的不是孩子?最穷的不是学校吗?谁知道,看书点煤油灯,脸都黑了,烟熏的,因为学校一下自习就关灯,自己想在看书就只有如此了,因为没钱买蜡烛。

谁知道,学生喝的水是河水,尤其发洪水的时候,谁都红了,每次吃饭,饭盒下面都是一层沙子。

现在写到这,才又回忆起来了,原先都几乎淡忘了。

谁知道,一个礼拜只吃一个菜,还是干菜,只有如此才不会臭掉,坏掉。

我记得我当初老贫血,营养不良!导致发育都比较晚,十六岁才开始发育,那时候都初中毕业了!但是既然如此,农村的孩子读书质量还是没有改善,升学率还是那么低,我记得我们的外语老师的嘴巴都是歪的,因为他得过中风病。

吃的苦中苦,方原创网站为人上人,这只不过是骗苦中的人一种愚昧的手段而已!教育质量那么差,为何还要和城市的孩子一起统考,这难道就公平吗?不,农村的孩子从开始就知道世界就没有公平!城市的孩子那么多得练习本,辅导书,虽然也很苦,但是农村的孩子什么都没有,只有和书一起发下来的练习册!有人会说,那样多轻松啊,是阿,但是考不上就意味着要当农民,在城市人的眼里就是民工,即使来城市打工,没有任何保障,为城市作出那么大的贡献,人家还是看不起,因为什么,是农民!难道农民就不能够来城市,难道这就不属于中国吗?难道他就不是中国的公民,中华民族的一员吗?农村的的孩子,在这样的条件下考上大学,多么不容易!即使考上了,又有多少人读不起大学呢?因为交不起,整个家庭一年不吃不喝都不够大学一年的学费,使这种事情我亲眼见过,生活就是那么无奈。

徐本禹事迹报告会发言稿-精品文案范文

徐本禹事迹报告会发言稿-精品文案范文

徐本禹事迹报告会发言稿徐本禹事迹报告会发言稿徐本禹事迹报告会发言稿注:在整理的过程中,自己不知道从那里下手,有太多的东西要写,欲下笔又止,越想心里越痛!眼泪伴随着我写完这篇稿子,是痛苦?!是感动?!走到今天这一步,我无怨无悔!明天我还要踏上那令人难忘的旅程,我义无返顾!我叫徐本禹,今年22岁,中共党员。

我出生与山东聊城的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

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18岁开始教学,我爹教了一辈子书,工资有原来的十几元钱涨到了270元钱。

去年父亲转为正式教师,基本工资是800元,这是我们家主要的经济来源。

母亲没有文化,在家务农,我娘身体不好,头疼病经常犯,但我母亲很勤劳、很善良,母亲是我们家主要的劳动力,母亲经常拿出家中的东西帮助那些更贫困的家庭。

和我们在一起住的还有一个快60岁的舅舅,舅舅终身未婚。

(我娘、我舅是我来这里之后心里最牵挂的)虽然我们家在山东,在东部,但我家现在还是住在土房子里面,走进我们村一看,一眼就可以看出来那一个最矮的房子就是我们家的。

我娘经常说起的一件事是:小时侯,我们家没有吃饭的钱,是我娘向邻居家借了2元钱买的菜!虽然现在家庭条件还是很差,但比以前好多了,每当我娘把这一句话说一次,这句话就又更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

我娘的这句话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你的手,或许你所提供的帮助对自己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来说,就如同身上衣、口中食不可或缺! 1999年,我顺利通过高考,成为了华中农业大学经贸学院经济学专业的一名学生,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我心有不甘。

跨进了华中农业大学的校门,成为了华中农业大学的一名学生,我没有丝毫的怨言。

刚入学不久,我在给家中的信中写到:“我会一切从零开始,我要四年后堂堂正正地走出华中农业大学!”当其他同学还是满腹牢骚的时候,我已经融入了大学生活。

1999年秋冬之交,当时天气已经冷了,我的同窗室友胡源的父母来学校看望胡源时,叔叔阿姨看见我只穿着一件军训服,怕我冻着,就把胡源的两件衣服送给了我,并对我说:“天气冷了,别冻着。

徐本禹,我身边的典范

徐本禹,我身边的典范

徐本禹,我身边的典范作业1表单省市县名称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网络班级贵阳案例研析5班任职学校贵阳市观山湖区蒿芝小学姓名帅婷作业要求请选择提交一份作业(1)请列出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的主要内容。

小学教师:请列出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十三个领域的主要内容。

初中教师:请列出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的主要内容。

(2)大爱无言——寻找身边的师德典范(提交一个你所熟悉的优秀教师的师德案例,500字左右)作业内容 2004年,我还是一个初二的学生,我还在很多教师的尊尊教诲下认认真真的读书学知识。

那个时候,我看了《感动中国》栏目,从此我爱上了这个央视栏目,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人们,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平凡,每个人也是那么的伟大。

但让我映象最深的,就是到贵州大方支教的大学生徐本禹。

可能是因为他来到了我的家乡贵州,可能是因为他放弃了读研的机会选择支教,而更多的是,他那种不求回报,勇于奉献的精神。

渐渐的,他淡出了“明星”的光环;渐渐的,他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不过他一直深深的影响着我,而我也一直在以各种方式关注着他,而他也多次的出现在我的语文作文里。

在我眼里他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一个勇敢的志愿者。

2001年12月份的一个星期六,徐本禹象往常一样去汉口做家教,在做家教的过程中,他在《中国少年报》上看到《当阳光洒进山洞里……》这篇文章时,徐本禹被深深地打动了。

2002年的暑假,徐本禹带着华中农业大学的4名志愿者来到了报纸所述的狗吊岩岩洞小学。

2003年7月,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眷恋和不舍,徐本禹放弃读公费研究生的机会,只身一人自费来到岩洞小学当了一名支教老师。

在狗吊岩,生活是十分艰苦的,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

由于天天要吃玉米饭、酸汤和辣椒,徐本禹很不适应当地的生活,得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胃病,身体也渐渐消瘦下来。

由于一直在蜡烛、煤油灯下面看书,徐本禹原来450度的眼睛比以前更近视了,看东西更加模糊了。

在狗吊岩,徐本禹一周要上六天课,一天上课时间达到了8个小时。

其实在很早之前就看到徐本禹的事迹

其实在很早之前就看到徐本禹的事迹

其实在很早之前就看到徐本禹的事迹,记得到处还是在读书,还没毕业,当初真的为他具有这种献身精神感到钦佩!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还有这么一个可爱的花朵,也许不能这么形容,但是如果不是可爱,谁又会放弃在城市的生活(虽然活得也是很累)跑到一毛不拔的贵州,穷僻的山村去教书!因为我来自农村,我知道生活的辛苦!贫穷的可怕,没见过的人是难以想象的。

农村的的孩子,在这样的条件下考上大学,多么不容易!即使考上了,又有多少人读不起大学呢?因为交不起,整个家庭一年不吃不喝都不够大学一年的学费,使这种事情我亲眼见过,生活就是那么无奈。

表面上社会一片繁华,稳定,但是又有多少农民工的辛酸泪!看了徐本禹的事迹我的感触颇深。

从前一直有听说关于某某支教的感人事迹,但却没有认真地去关注过。

而今,那些照片上“三条腿”的倬组,衣裳破旧的孩子,天真的笑容,简陋的教室…………都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

我想支教真是一件伟大的事。

身边常有同学说想去支教。

但我总持着怀疑的态度。

这么恶劣的生活环境,我们真的可以吗?毕竟是说的人多,去的人少。

城镇的教师岗位趋于饱和,而这些落后的小乡村太缺少老师了,这些穷苦的孩子们太需要老师了。

支教需要放弃的太多。

虽然它得到的也很多:灵魂的丰满,精神的满足。

但不是人人都会以追求灵魂和精神的充实为奋斗的目标的。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这样的人是稀少的,这样的人是难能可贵的。

也许这样几张图并不能让我真正了解支教的艰辛,毕竟我从未体验过那样的生活。

我深切同情那些正穷苦中挣扎着生活学习的孩子们,也深深地敬佩那些在穷苦乡村支教的人民教师。

也许我的感受太过浅薄,但是我了解到我必须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未来的每一天。

2003年,志愿者徐本禹来到贫困山区支教;2004年,他的事迹不胫而走,感动中国;2007年,党代表徐本禹带着思索,来到北京……徐本禹的青春之歌,跳动着当代青年责任和使命的音符徐本禹是个“80后”。

1999年上大学,2003年考上母校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生。

徐本禹老师感动中国事迹感想

徐本禹老师感动中国事迹感想

徐本禹老师感动中国事迹感想其实在很早之前就看到徐本禹的事迹,记得到处还是在读书,还没毕业,当初真的为他具有这种献身精神感到钦佩!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还有这么一个可爱的花朵,也许不能这么形容,但是如果不是可爱,谁又会放弃在城市的生活(虽然活得也是很累)跑到一毛不拔的贵州,穷僻的山村去教书!因为我来自农村,我知道生活的辛苦!贫穷的可怕,没见过的人是难以想象的。

虽然我读书的时候没有贵州的那么苦,但是我也是小学五年级就开始住校,要管理自己的吃住,洗米,拿饭盒(我们是自己拿饭盒到学校统一蒸饭,熟了后就到自己去拿),叠被等等,有时候想想真的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度过的,我知道,我们家的小孩现在还是在重复一样地生活,因为农村还是那么穷,没有改变,虽然天天在农村问题是重点,重中之重,但是又有谁理呢,真的官事情呢。

虽然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学校,但是最苦的不是孩子?最穷的不是学校吗?谁知道,看书点煤油灯,脸都黑了,烟熏的,因为学校一下自习就关灯,自己想在看书就只有如此了,因为没钱买蜡烛。

谁知道,学生喝的水是河水,尤其发洪水的时候,谁都红了,每次吃饭,饭盒下面都是一层沙子。

现在写到这,才又回忆起来了,原先都几乎淡忘了。

谁知道,一个礼拜只吃一个菜,还是干菜,只有如此才不会臭掉,坏掉。

我记得我当初老贫血,营养不良!导致发育都比较晚,十六岁才开始发育,那时候都初中毕业了!但是既然如此,农村的孩子读书质量还是没有改善,升学率还是那么低,我记得我们的外语老师的嘴巴都是歪的,因为他得过中风病。

吃的苦中苦,方原创网站.com为人上人,这只不过是骗苦中的人一种愚昧的手段而已!教育质量那么差,为何还要和城市的孩子一起统考,这难道就公平吗?不,农村的孩子从开始就知道世界就没有公平!城市的孩子那么多得练习本,辅导书,虽然也很苦,但是农村的孩子什么都没有,只有和书一起发下来的练习册!有人会说,那样多轻松啊,是阿,但是考不上就意味着要当农民,在城市人的眼里就是民工,即使来城市打工,没有任何保障,为城市作出那么大的贡献,人家还是看不起,因为什么,是农民!难道农民就不能够来城市,难道这就不属于中国吗?难道他就不是中国的公民,中华民族的一员吗?农村的的孩子,在这样的条件下考上大学,多么不容易!即使考上了,又有多少人读不起大学呢?因为交不起,整个家庭一年不吃不喝都不够大学一年的学费,使这种事情我亲眼见过,生活就是那么无奈。

徐本禹事迹报告会发言稿

徐本禹事迹报告会发言稿

徐本禹事迹报告会发言稿徐本禹事迹报告会发言稿注:在整理的过程中,自己疑惑从那儿下手,有太多的东西要写,欲下笔又止,越想内心越痛!眼泪伴随着我写完这篇稿子,是痛苦?!是感动?!走到今天这一步,我无怨无悔!改日我还要踏上那令人难忘的旅程,我义无返顾!我叫徐本禹,今年22岁,中共党员。

我出生与山东聊城的一具贫穷的农村家庭。

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18岁开始教学,我爹教了一辈子书,工资有原来的十几元钞票涨到了270元钞票。

去年父亲转为正式教师,基本工资是800元,这是我们家要紧的经济来源。

母亲没有文化,在家务农,我娘躯体不行,头疼病经常犯,但我母亲很勤劳、很善良,母亲是我们家要紧的劳动力,母亲经常拿出家中的东西帮助那些更贫困的家庭。

和我们在一起住的还有一具快60岁的舅舅,舅舅终身未婚。

(我娘、我舅是我来这个地方之后内心最牵挂的)尽管我们家在山东,在东部,但我家如今依然住在土屋子里面,走进我们村一看,一眼就能够看出来那一具最矮的屋子算是我们家的。

我娘经常说起的一件事是:小时侯,我们家没有吃饭的钞票,是我娘向邻居家借了2元钞票买的菜!尽管如今家庭条件依然很差,但比往常好多了,每当我娘把这一句话说一次,这句话就又更深地刻在了我的内心。

我娘的这句话让我知道了一具道理: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你的手,兴许你所提供的帮助对自己来说是微别脚道的,但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来说,就如同身上衣、口中食别可或缺!1999年,我顺利经过高考,成为了华中农业大学经贸学院经济学专业的一名学生,由于高考成绩别理想,我心有别甘。

跨进了华中农业大学的校门,成为了华中农业大学的一名学生,我没有丝毫的怨言。

刚入学别久,我在给家中的信中写到:“我会一切从零开始,我要四年后堂堂正正地走出华中农业大学!”当其他同学依然满腹牢骚的时候,我差不多融入了大学日子。

1999年秋冬之交,当时天气差不多冷了,我的同窗室友胡源的父母来学校看望胡源时,叔叔阿姨看见我只穿着一件军训服,怕我冻着,就把胡源的两件衣服送给了我,并对我说:“天气冷了,别冻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本禹获得的荣誉一览
2004年
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贵州省毕节市“优秀共产党员”
华中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杰出大学生”
“星空联盟杯”都市年度人物
中国教育在线“高校十大新闻人物”
2005年1月
新浪网“2004年高校最具影响十大人物”
新华网“2004年校园十大新闻人物”
徐本禹,1999-2003年就读于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考取本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公费研究生,但没有立即就读,到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岩洞小学与大水乡大石村大石小学支教。徐本禹因天涯社区的文章《两所山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而被中国人所熟知,后获选中国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
人物事迹
2002年7月,徐本禹参加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到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设在山洞里的为民小学支教一个月。这次社会实践使他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国情,激发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决心以实际行动为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状况贡献自己的力量。返校时,孩子们依依不舍,他向孩子们承诺一年后再回去给他们上课。考上研究生后,他打算放弃深造机会,回到贵州实践自己“阳光下的诺言”。学校经过研究,决定为他保留研究生学籍两年,支持他的行动。 2003年7月,徐本禹重返生活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为民小学义务支教。当时团中央西部志愿者计划尚未实施,为 了保证他的基本生活,学校团委和他所在的经济贸易管理学院为他提供了生活补助。后来,贵州团省委将他补入贵州扶贫接力计划。徐本禹深受感动和激励,每月从微薄的生活补助中节省出一半的钱,用来资助当地孩子上学。他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使当地教育条件迅速得到改善,小学迁出山洞,搬进了新校舍,在校学生也由原来的不足100人增加到250多人。
徐本禹出生于山东聊城的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他的父亲教了一辈子小学,最多的时候每月能拿到270元的工资,最少的时候一个月只有十几元,直到2003年转为正式教师后基本工资才到了800元。这点工资几乎就是全家的收入来源。
1999年,徐本禹成为华中农业大学的一名学生。2003年,徐本禹以372分的高分考取了本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然而,2003年4月16日,徐本禹却作出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放弃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去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村支教。2005年,徐本禹返回华中农业大学读研。
2003年7月,他从办学条件已经大为改善的狗吊岩村转点到条件更加艰苦的大水苗族彝族布依族乡大石村继续义务支教。我校获悉这一情况后,捐资8万元为大石小学修建新校舍,对徐本禹的支教行动给予了更大支持和鼓励。
徐本禹任大石小学名誉校长,并先后被授予贵州省毕节市“优秀共产党员”和我校“杰出青年志愿者标兵”称号。
徐本禹的事迹引起了中共贵州省委的高度重视。8月5日,贵州省委书记钱运录就此做出批示,贵州省教育厅在大方县召开现场办公会,决定将该校更名为“华农大石希望小学”,匹配建校资金28万元,修建大石小学新校舍,并落实2名公办教师编制。当地群众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新学期该小学注册学生人数比上学期增加了近一倍。
徐本禹家境贫寒,考入大校后,学习和生活遇到很多困难,被列入特困生,并得到学校的资助、老师同学的关爱和社会的帮助。这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他自强不息,立志成才,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他勤奋学习,成绩优秀,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学校“特困生自强奖学金”,并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和优秀毕业生。他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被评为学校优秀共青团员,当选为共青团湖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满腔热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被评为湖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他富有爱心,在大学期间节衣缩食,用自己勤工助学的微薄收入和刻苦学习所得到的奖学金,先后资助多名经济困难的同学,并积极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从2001年到现在,他一直在资助湖北沙市一名叫许星星的孤儿(曾获全国十佳春蕾女童称号),从未间断。他在自述中写道:“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爱心传递下去,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那些生活上需要帮助的人。”
“中国首届网络最经典焦点人物央“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
2005年4月
“中国促进儿童阅读行动大使”
2005年10月
“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
2006年4月
“湖北省三好学生标兵”
“首届湖北省大学生‘文化科技品学奖”
2007年5月
第十一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08年1月10日
荣获中国第18届“十大杰出青年”
2008年7月
第七届“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
2008年12月30日
“改革开放30年山东十大青年楷模”
社会反映
从2001年开始,媒体就开始报道徐本禹的事迹。支教期间他多次应邀在贵州和武汉高校作报告,引起强烈反响。 今年7月,反映徐本禹支教事迹的图文报道《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在网上发表,立即引起巨大轰动。100多家国内外网站转发,30多家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作了相关报道。其中,9月10日教师节,人民网在首页头条位置突出报道了徐本禹的事迹。《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报纸用整版篇幅作了长篇报道,《中国青年》杂志打破常规,将徐本禹的事迹用10个版面作为封面专题进行报道,被多家报纸转载。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山东电视台、贵州电视台都以专题或栏目形式进行了深度报道。11月20日,徐本禹入选中央电视台“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东方之子》、《面对面》、《社会纪录》等栏目制作了徐本禹专题节目。《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也将在近期进行报道。 徐本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尤其感动了广大青年学生。全国各地网友,以及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和中国留学生纷纷发来电子邮件或在网上撰文,用真诚感人的语言,表达了对徐本禹的赞誉,称他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楷模”、“中华民族的脊梁”、“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同时,他的事迹也引发了国内外人士爱心如潮。截至11月底,共收到要求捐款的电子邮件2000余封,实际收到捐款近20万元人民币,一举解决了大水乡502名贫困孩子本学期的学杂费;此外,还收到各界捐赠的衣物、文具、电脑、体育器材等折合人民币25万余元。在徐本禹的感召下,今年暑期先后有全国各地高校的40多名大学生前往大水乡进行社会实践,现有8名社会人士来到当地长期义务支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