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课件(对外经贸大学施丹)
对外经贸大学微观经济学课件

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核心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 须有效的利用资源 研究内容:研究人类社会有效利用 稀缺资源,最大限度满足人类欲望的选
择原则
研究效率的实现问题,包括资源配 置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如何生产,何时何地生产 为谁生产
四、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框架
效率评判
●帕累托效率是市场价格体系所能达到的 最优的资源配置状态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资源的多用途性
单一用途的资源不存在配置问题
四、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框架
供求分析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的学科 ●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手段是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是由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 决定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什么是市场?p8
四、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框架
●产品市场需求是消费者最优选择的结果 ●产品市场供给是生产者最优选择的结果 ●要素市场需求是生产者最优选择的结果 ●要素市场供给是消费者最优选择的结果 ●所有经济主体最优选择决定的市场价格 是一般均衡的价格体系,价格体系决定 了资源配置的状况
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 资源配置的效率 单个经济单位的经 济行为 单个经济变量的决 定和变动 核心问题是价格
宏观经济学 资源利用的效率 总体经济的运行规 律 总体经济变量的决 定和变动 核心问题是国民
的决定
收入的决定
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均衡分析 边际分析
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施 丹
联系方法 e-mail: shidanww@ Tel: 64493308(o) 办公室: 博学楼1207
大学课程《微观经济学》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简述

性。 第二,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资源稀缺性的存在是一个永恒的问题。 第三,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而产生的,没有资源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假设与研究方法
三、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二)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三)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四) 经济模型与抽象分析
第三节 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好处及需注意的问题 一、 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好处
(一) 经济学是“经济实惠之学” (二) 经济学是“成功幸福之学” (三) 经济学是“理性智慧之学”
一是生产什么(what)物品,生产多少? 二是如何(how)生产,采用什么生产方法? 三是生产出来的产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即为谁(for whom)生产? 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就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经济济学是什么
图1-4 学习经济学的好处
第三节 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好处及需注意的问题
二、 学习微观经济学需注意的问题
(一) 前提条件 (二) 防止主观性 (三) 防止合成推理谬误
第三节 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好处及需注意的问题
三、 小心,经济学也会“撒谎”
我们学习任何一门学问都是为了学以致用。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问是不存在的,因为,任何一门学 问都有局限性,经济学也不例外。经济学是一门解释社会现象的科学。当经济学理论与社会现实脱节的 时候,经济学的局限性就会显现,就无法解释社会现象,出现经济学失灵的问题。
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简述
目录
微观经济学课件_微观经济学

29/09/2015 33
均衡价格(图示)
P
D Pe E S
o
Qe
Q
34
29/09/2015
均衡价格的形成(图示)
29/09/2015
5
经济学产生
生产可能性曲线
大炮(Y) A Y1 Y2 O
29/09/2015
机会成本
B
C
X1
X2 D
黄油(X)
6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用一定资源生产X产品的机会 成本是所放弃的Y产品的数量。或者,一 定资源选择某种用途的机会成本是所放 弃的其它用途中代价最高的那种。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夫妻店 项目投资决策
29/09/2015
36
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图示)
P
D P1 Pe P2 短缺 o Q1 Qe Q2 Q
37
过剩 E
S
29/09/2015
四、均衡价格的变动
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 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 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供求定理。 需求、供给同时变动。
点弹性公式与计算
dQ/Q dQ P Ed = —— 或 = —×— dP/P
弧弹性计算
某杂志价格为2元时销售量为5万册,价 格为3元时销售量为3万册,则需求价格 弹性为多少?
解:价格从2元上涨至3元,Ed= -0.8
价格从3元下降至2元,Ed= -2
弧弹性=1.25
《微观经济学》教学全套课件

P
S
P1
P0
E
P2
D
O
Q1d
Q2S
Q0
Q2d
Q1S
Q
均衡价格的形成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38
第三节 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二、均衡价格的变动
1.需求的变化对均衡的影响:需求曲线的移动
P
D2
D0
D1
S
P1
E1
P0 E0
P2
E2
O
Q
Q2
Q0
Q1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39
第三节 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23
第一节 需求
三、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可以表达为: Qd = f(P,Ps,Pc,I,F,E,O, L) 简化:Qd = f(P) 线性需求函数:Qd = a - b ·P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24
第一节 需求
四、需求表与需求曲线
Qd
P
P
12
2
10
4
8
6
6
8
O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要素市场
居民
厂商
产品市场
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
第一章 导论
18
第四节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 两个部门:居民、厂商 ➢ 两个市场:要素市场、产品市场
居民指的是消费者,厂商指的是生产者。 这里的每一个消费者和每一个厂商都具有双 重身份:单个消费者和单个厂商分别以产品 的需求者和产品的供给者的身份出现在产品 市场上,又分别以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和生产 要素的需求者的身份出现在生产要素市场上。
对外经贸大学微观经济学课件

二、垄断厂商的产量决策
垄断厂商的收益规律 ◆买方的需求曲线决定厂商的平均收 益和边际收益 ◆垄断市场中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 负斜率的需求曲线 ◆ 垄断厂商的收益规律 P=AR MR<AR
垄断厂商的产量决策 ◆单一厂商的产量决策 MR(Q)=MC(Q) ◆多工厂厂商的产量决策 MR(Q)=MC1(Q1)=MC2(Q2)
第六章 垄断市场中的厂商决策
垄断厂商的产量决策 垄断势力分析 垄断厂商的价格决策 买方垄断厂商的决策 对垄断势力的限制
第一节 垄断厂商的产量决策
一、垄断市场的含义
买者或者卖者对销售量和价格具有
决定权
垄断市场的类型 ◆(卖方)垄断(Monopoly) 市场中只有唯一的生产者 ◆买方垄断(Monopsony) 市场中只有唯一的购买者
第五节 对垄断势力的管制
一、价格(回报率)管制
按照边际成本定价 有效率,但可能有垄断利润 按照平均成本定价 经济利润为零,但通常无效率 价格管制中的问题 ◆自然垄断的价格管制 ◆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反托拉斯法
美国具有严格而广泛的反垄断法律体系 对垄断的法律限制程度与对垄断造成的 经济影响的认识密切相关
商存在正的经济利润
四、垄断厂决定厂商产量和价格的是边际成本 和市场需求状况,需求变动直接对厂商产量和 价格产生影响 征税对垄断厂商决策的影响 ◆间接税:减少产量,提高价格 ◆有可能过度转嫁
★ 什么条件下会出现如果过度转嫁?
第二节 垄断势力分析
一、垄断势力的概念
二、买方垄断厂商的价格决策
按照最优购买量时卖方可以接受的最低 价格定价 价格小于边际价值 P<MV 供给弹性决定价格水平与边际价值之间 的差额
微观经济学课件(对外经贸大学,施丹)

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均衡分析方法 局部均衡(Partial Equilibrium)分析 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分析 边际分析方法 注重分析经济变量中增量之间的关系
生产者选择与产品供给
成本及成本函数 各种成本概念 成本函数 短期中的成本关系 长期中的成本 如何由短期成本得到长期成本?
利润函数(profit function)
利润函数是一个最大值函数 ∏(P,Pi)=Max(PQ-xi*Pi) s.t f(x)≥Q 利润的大小仅仅取决于产品价格和要 素的价格 ,是生产者在给定产品价格 和要素价格时最优选择的结果. 只有当规模报酬递减时,才有利润函 数的存在
微观经济学的发展 ◆早期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 W. Petty 的《赋税论》(1662) A. Smith 的《国富论》(1776) D. Ricardo《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 理(1817) ★主要观点: 宏微观不分 劳动价值论
◆奠定基础阶段(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
期) ★奥地利学派的边际效用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供求分析 成本-利益分析
问题一
怎样看待商品房价格上涨? 怎样看待猪肉和粮食价格上涨? ◆你认为涨价的原因是什么? ◆涨价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国家是否应该介入?为什么? ◆价格调控的困难有哪些?
第二讲 消费者选择分析
消费者选择与产品需求 消费者选择与要素供给 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
C. Menger- K. Wicksell- E. Bhm-Bawerk 《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 《利息理论的历史和批判》(1884) W.S. Jevons 《政治经济学理论》(1871) L. Walras《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1874)
对外经贸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施丹)第四章.pptx

2、资本(存量)的决定
▲资本存量的由投资量决定,而 投资所需要的资金通过可贷资金市 场获得
▲可贷资金市场是各经济主体进 行借贷活动的市场
▲可贷资金市场均衡时,市场实 际利率达到均衡,投资量同时决定
3、可贷资金市场均衡的实现
▲可贷资金的需求的含义
● 可贷资金的需求量:一定时期 内,投资融资、政府预算赤字和国际 投资或贷款所需要的资金总量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500
劳动(10亿小时/年)
4、劳动供给的影响因素 ▲工作年龄人口 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 移民因素 ▲其他经济活动的价值 家用设备的进步,释放了 家庭劳动时间
三、劳动市场的均衡
1、劳动市场均衡的含义: ▲劳动市场达到供求相等状态 ▲在劳动市场均衡条件下,存在 充分就业 自然失业率 潜在GDP
率具有了调解劳动市场供求的能力, 决定了自然失业率
● 导致自然失业率变动的因素 人口变动 失业津贴 技术结构变动
实际工资率(1992年美元/小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劳动市场
人口增加导致 劳动供给增加
LS0
LS1
实际工资率 35 下降 15
充分就业 增加
LD
0
200 300
劳动(10亿小时/年)
▲工作配给(job rationing) 非市场化的分配工作岗位的方法
▲资本的数量和技术水平决定曲线 的位置
资本增加或者技术进步导致劳动 需求增加
实际工资率(1992年美元/小时)
50
40
30
a
25
b
c
20
10
MP
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500
对外经贸大学-施丹-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共26页

美国的经济增长(1960-2019)
各国(地区)的平均增长率
▲经济增长的波动
★实际GDP围绕潜在GDP波动,产生 经济周期
衰退和扩张 波峰和波谷 ★ 经济衰退带来的损失 卢卡斯楔形(Lucas Wedge)P88 奥肯缺口(Okun Gap)P88
1、明确国民收入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教材第5、6章)
2、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教材第11章)
3、分析长期总供给的决定和变化 (教材第7、8章)
4、分析总需求的决定(教材第12章) 5、应用总供求模型分析现实经济状况
(教材第13章) 6、讨论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及其作用
( 算(1960-2019)
美国的国际收支赤字(60-05)
结论
1、从理论上阐明导致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 国民收入的波动
国民收入的决定 国民收入的增长
2、在现实中提出解决以上问题的政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归根到底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一、总量分析方法
▲三个主体 家庭、企业、政府
▲三个市场 金融市场 商品市场 劳动市场
▲经济总量的决定和它们的相互关系 ★哪些总量是判断宏观经济最重要的变量?
二、模型分析方法
▲经济模型:对现实经济特征的描述 ▲建立经济模型的步骤
★观察和衡量 ★假设 ★检验 ▲建立模型的目的
解释和预测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 与微观经济学
一、宏观与微观的区别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应用范围
▲经济增长的利益与成本
卢卡斯楔形
奥肯缺口
2、就业和失业 ▲经济周期波动造成就业增加或失
业增加 ▲失业率提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减少了产品的生产 ★导致个人收入下降 ★使得个人人力资本下降 ★带来社会和政治问题
施丹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二、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
需求量变动百分比 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ed) = 价格变动百分比
注意: 注意:
1. 用平均价格和平均需求量作为基础来 衡量价格变动与需求量变动 2. 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动都是在一定时间 范围内的
原来的点 价 格 美( 元 个 ) 20.00 20.50 弹性= 4
二、弹性的命名规律 因变量+自变量 自变量+弹性 因变量 自变量 弹性 三、弹性数据的特点 1. 符号仅表示变量的变动方向 不表示大小 2. 数据说明的是变动率,而不是 数据说明的是变动率, 变动量
第二节 需求价格弹性
一、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 1. 表示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 反灵应敏程度的指标 2. 需求量对价格变动后的反应越 灵敏, 灵敏,需求价格弹性越大
25.00 20.00 15.00
价格下降… 价格下降
12.50 10.00 5.00
单位弹性 |ed|=1
价格下降… 价格下降
…使总收 使总收 益增加, 益增加, |ed|>1
/ 总 收 益
0 350.00 312.5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3、总收益TR与ed的关系 总收益 与
|ed|>1,产量效应大 , TR与产量变化方向一致 与产量变化方向一致 P下降 下降=>Q增加 下降 增加 =>TR增加 增加 |ed|<1,价格效应大 , TR与价格变化方向一致 与价格变化方向一致 P下降 下降=> TR增加 下降 增加
|ed|=1, , 两效应相同 P下降 下降=> 下降 TR不变 不变
比 萨 的 价 格
汉堡的价格上升 比萨的需求增加 正的交叉弹性 二者为替代品
微观经济学教学课件ppt

厂商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最小化成本、最大化收益,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厂商需要寻求最优的生产规模,以达到成本最小化与利润最大化的平衡。
成本最小化与利润最大化
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
市场结构类型与竞争策略对厂商行为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总结词
市场结构类型对厂商行为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只能被动接受市场价格,而在垄断市场中,厂商可以通过控制产量来影响市场价格。厂商需要根据市场结构类型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以获得最大利润。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当价格变化时,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消费者最优选择是指在给定预算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以获得最大效用。
消费者最优选择:边际效用理论
定义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逐渐减少。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最优选择点处,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相切,即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之比。
06
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动态
行为经济学
研究在复杂的心理和社会环境下,经济主体如何做出并执行决策的科学。
神经经济学
利用神经科学的方法,研究大脑如何处理信息并做出决策,以揭示经济行为的神经基础。
行为经济学与神经经济学
产业组织理论
研究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政府规制对企业和市场的影响。
要点一
要点二
偏好公理
偏好具有完备性、反身性、传递性和无差异曲线凸性等公理性质。
效用函数
对于每个消费者,都存在一个效用函数,该函数表示消费者对于不同商品组合的偏好程度。
要点三
定义
消费者预算约束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收入水平下,可以购买的商品组合的集合。
消费者预算约束
施丹微观经济学第四章

1.50
3. 税收归宿的决定 ◆销售税由消费者和生产者分摊 ◆税收分摊比例与法定归宿无关 ◆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的相对 大小决定税收归宿 ★ |Ed|越小,消费者承担的比例越高 | ★ Es 越小,生产者承担的比例越高 极端的情形如何? 极端的情形如何? P125
4. 税收产生的效率损失
◆由于买者支付的价格和卖者得到 的价格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边际利益 与边际成本不再相等 ◆需求或供给越缺乏弹性,数量的减 少与无谓损失就越小 ◆需求或供给越缺乏弹性,税收收入 就越多
第四章 市场效率与公平
资源配置的方式 市场机制下效率的实现 公平及公平的原则 现实中市场的效率
第一节 资源配置的方式
一、市场价格 1.配置资源的方式:支付价格 2.不足之处: 2. ◆当一种资源无法定价时,这种 资源不能由市场配置 ◆分散决策带来的资源浪费
二、计划 1.配置资源的方式:当权者的命令 2.适用范围:组织内部的资源配置 3.不足之处: ◆计划所需要的信息不能保证 ◆计划能力不足
PB 买者承担的 违法成本 PB-PC PC 卖者承担的 违法成本 PC-PS PS
对买者惩罚 D左移 左移
违法的单位 成本=P 成本 B-PS S + CBL F 对卖者惩罚 S左移 左移 S E G D D - CBL
H
Qp
Qc 数量
一单位商品的净利益为正,表示资源
◆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多生产
资源的有效使用
MB (每 百 万 个 比 萨 的 CD ) 量 边 际 成 本 与 支 付 意 愿 2 1 有效 3 4 5 的CD 的
MC 的CD 的
MC
MB
3.5 5
0
1.5
2.5
对外经贸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施丹)第八章

政府预算概况 财政政策的供给效应 财政政策的需求效应
第一节 财政预算概况
一、财政预算的目的 1、为政府活动提供资金 2、调节总需求,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二、财政预算的时间表(财政年度) P318
二、财政预算的主要项目 财政收入:所得税 社会保障税 间接税 财政支出:转移支付 政府购买 债务利息 预算盈余:财政收入-财政支出
◆利息税减少了储蓄和投资(P327)
2、政府储蓄对可贷资金市场的影响 ◆政府储蓄影响可贷资金供给 ◆若政府预算赤字不影响私人储蓄水 平,则产生“挤出效应” 实际利率提高, 私人投资减少 私人储蓄量增加
政府预算赤字对可贷资金市场的影响
实际利率(%/年)
预算赤字减少 增加私
政府预算赤字
可贷资金供给 人储蓄 SLF PSLF
◆结构性盈余 充分就业条件下的预算盈余
★消除了周期性因素的影响 ★是持久性盈余 ★需要通过政策调整才能消除的 预算盈余
◆周期性盈余
实际盈余与结构性盈之差
★是由于实际GDP不等于潜在 GDP而产生的盈余
★是暂时性的盈余
★自动稳定器引起的预算盈余, 随国民收入的变动而变动
预算盈余(赤字
)
A点:结构性盈余=0 周期性盈余=实际盈余=1 BS1(t1,G1)
◆消费税导致物价水平上升,实际工资 下降,减少劳动供给
◆劳动供给下降,充分就业的劳动数量 减少,潜在GDP下降
税收增加对劳动市场的影响
实际工资率(1992年美元/小时)
税收增加导致 劳动供给减少
LS1=LS0+税
税前工资率 上升
35 30
20
LS0
B
税收楔形
A
就业下降
《微观经济学教案》课件

《微观经济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解释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强调本课程的目标和结构1.2 经济学的定义和分支描述经济学的定义和范围介绍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1.3 经济模型和假设解释经济模型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经济假设的建立和应用1.4 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介绍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强调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区别第二章:市场和竞争2.1 市场的概念和类型解释市场的定义和特征探讨不同类型的市场结构2.2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介绍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市场均衡的形成和变动2.3 竞争和市场效率分析竞争的定义和类型讨论市场效率的概念和评估方法2.4 价格歧视和市场失灵解释价格歧视的概念和形式探讨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第三章:消费者行为和需求理论3.1 消费者行为的假设和原理介绍消费者行为的假设和基本原理分析边际效用和需求的关系3.2 需求函数和需求曲线解释需求函数的形成和影响因素绘制需求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变动3.3 消费者剩余和需求弹性计算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和意义探讨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和影响因素3.4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解释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概念分析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第四章:生产者行为和供给理论4.1 生产者行为的假设和原理介绍生产者行为的假设和基本原理分析生产要素和生产成本的关系4.2 供给函数和供给曲线解释供给函数的形成和影响因素绘制供给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变动4.3 生产效率和成本曲线分析生产效率的概念和衡量方法绘制长期和短期成本曲线4.4 供给弹性解释供给价格弹性的概念和意义探讨供给价格弹性的大小和影响因素第五章:市场结构和经济效率5.1 完全竞争市场分析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和条件探讨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和福利5.2 垄断市场解释垄断市场的特征和形成原因分析垄断市场的价格和产量决策5.3 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的比较比较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的效率和福利探讨市场竞争和垄断对资源分配的影响5.4 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的混合解释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和决策方式分析完全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的混合形式《微观经济学教案》PPT课件第六章:外部性和公共物品6.1 外部性的概念和分类解释外部性的定义和正负外部性的区别探讨外部性对市场效率的影响6.2 外部性的内部化和市场失灵分析外部性内部化的方法和途径讨论市场失灵时政府干预的必要性6.3 公共物品的定义和特性解释公共物品的概念和与私人物品的区别探讨公共物品的供给和需求问题6.4 公共物品的市场和非市场供给分析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和非市场供给方式讨论公共物品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问题第七章: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失灵7.1 信息不对称的概念和原因解释信息不对称的定义和产生原因探讨信息不对称对市场交易的影响7.2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分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概念和例子讨论信息不对称解决办法和市场失灵的缓解7.3 信号传递和筛选机制解释信号传递和筛选机制的作用和方式探讨信息不对称下的市场均衡和资源配置7.4 信息不对称与政府干预分析政府干预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作用讨论政府干预的利弊和政策设计第八章:博弈论和竞争策略8.1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解释博弈论的定义和核心概念探讨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的区别8.2 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分析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的特征绘制博弈树和求解纳什均衡8.3 竞争策略和合作行为讨论竞争策略的形成和影响因素分析合作行为和囚徒困境问题8.4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探讨博弈论在市场竞争、拍卖、谈判等领域的应用分析博弈论在解决经济问题中的作用和限制第九章:生产要素市场9.1 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解释生产要素的概念和分类分析生产要素需求和供给的决定因素9.2 工资、租金和利润的决定探讨工资、租金和利润的形成机制分析生产要素价格对经济效率的影响9.3 收入分配不均和社会福利讨论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和影响探讨社会福利政策的目标和手段9.4 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分析劳动市场的特征和问题讨论资本市场的功能和运作机制第十章:宏观经济政策10.1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和工具解释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和宏观经济模型探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基本工具和影响10.2 通货膨胀和失业分析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原因和影响讨论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治理对策10.3 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解释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政策探讨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和风险10.4 经济增长和发展分析经济增长的源泉和条件讨论经济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问题重点解析第一章:引言重点:微观经济学的定义、范围、目标及其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第一章 导论 《微观经济学》PPT课件

1.4 微观经济学的演变与发展
1.4.2 厂商理论的发展 现代企业理论分为两个主要分支:交易成本理论和委托-代理
理论。
1.4 微观经济学的演变与发展
1.4.3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发达国家中垄断大企业的市场力量日益膨胀和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动摇了新古典学派以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为基 础的理论体系。1933年,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E. H. Chamberlin)的《垄 断竞争理论》和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的《不完全竞争 经济学》的出版,从理论上指出了新古典经济学忽视垄断力量的存在和对垄 断缺乏分析的缺点。萨缪尔森把这两本著作的出版称为“垄断竞争的革命”。 从那时以来,西方学者开始对市场的类型或结构进行研究,其理论主要分为 三种:垄断竞争理论、寡头理论和垄断理论。
(1)对经济现实进行归纳,形成抽象的概念; (2)概括和总结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和基本规律; (3)进一步把概念符号化; (4)建立模型,对模型求解并对结果进行解释。
1.2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2.2 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 经济学中的均衡是指经济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
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决定问题。
1.3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图1-1 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经济循环流动图
1.4 微观经济学的演变与发展
➢微观经济学所要论证的核心思想就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 手”的原理。20世纪西方微观经济学的整个发展过程就是对该 原理进行论证和充实的过程。
➢这主要体现在: 1.对该原理的论证 2.对该原理的补充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 ➢第一个层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最优决策问题; ➢第二个层次是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问题; ➢第三个层次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
对外经贸大学-施丹-宏观经济学第三章

▲短期总供给水平的变动 ●潜在GDP的变动 ●货币工资率的变动 (劳动市场的就业状况、通货膨胀预期) ●要素价格的变动(自然条件等)
第二节 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曲线(AD)的含义
1、实际GDP需求量 实际GDP的需求量就是人们计划 的购买本国商品和服务的支出总量 AD=C+I+G+NX(X-M)
▲劳动市场的三种形态: ●低于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自然失业率) ●高于充分就业 ▲劳动市场达到均衡时实现充分就业 此时的实际GDP就是潜在GDP
二、长期总供给曲线
1、长期的含义
在这段时间内,名义工资水平足以对 价格水平变动充分调整,使得实际工资水 平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2、长期总供给(LAS)曲线 ●长期中,实际GDP供给量与物价 水平之间的关系 ●它总是垂直于潜在GDP处
第四节 总供求模型的应用
一、总供求模型对长期经济问题的分析
1、经济增长问题
▲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右移表示潜在 GDP的增加,即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原因: 经济中资源投入量增加 技术水平的提高
2 、通货膨胀 ▲总需求增加的幅度大于总供给 增加的幅度而产生的结果 ▲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是总需 求增加快于潜在GDP增加的结果 ▲长期中,影响总需求的主要因 素是货币数量的增长率,所以,通 货膨胀是一个货币现象
第三章 总供给和总需求
总供给曲线 总需求曲线 宏观经济的均衡(总供求模型) 总供求模型的应用
第一节 总供给曲线
一、实际GDP的供给量(Y)
1、含义:一定时间内企业计划生产的商 品和服务总量 2、决定: 由要素投入总量和技术水平决定
Y=F(N,K,T)
3、在既定时间内,资本和技术水平 固定,N决定Y,而N又取决于劳动市场 的就业状况
对外经贸大学施丹宏观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18
● WAPM的运用
ΔpΔy-Δp1Δx1- Δp2Δx2≧0 ◆产品价格变动而要素价格不变
★产量是产品价格的增函数
ΔpΔy ≧0 ★利润函数对产品价格的一阶导数 即为供给函数 y
精选课件ppt
28
●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
厂商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供给量与 产品价格及要素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
◆性质
供给函数中的每一个产量都是给定 要素价格和产品价格下,使厂商利润最 大的产量
精选课件ppt
29
◆推导 ★由利润函数导出供给函数
利润函数对价格的偏导即为供给函数
★由生产函数导出供给函数
由生产函数得到要素的条件需求函数 将条件需求函数带入生产函数
价格(B-D)+C+E出售x1
TR=2B+C+(E-2D)
C
CS1=A’<A,
x1 数量数量
精选课件ppt
35
★三级价格歧视的定价分析
先决定产量
MR1(y1)=MR2(y2)=MC (y1+y2)
再决定价格
需求价格弹性较高的市场,产品售 价较低,反之较高
例:教材P365
精选课件ppt
36
市场1 P
★短期成本函数
C ( y ,x 2 ) M 1 x 1 ( p i 1 ,p 2 n ,x 2 ,y p ) p 2 x 2
精选课件ppt
27
★长期成本函数
C ( y ) M [ p 1 x 1 ( p 1 , i p 2 , y n ) p 2 x 2 ( p 1 , p 2 , y ) C (y)C s[y,x2(y)] C (y*)C s(y*,k*)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观经济学的发展 ◆早期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 W. Petty 的《赋税论》(1662) A. Smith 的《国富论》(1776) D. Ricardo《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 理(1817) ★主要观点: 宏微观不分 劳动价值论
◆奠定基础阶段(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 期)
★奥地利学派的边际效用理论
C. Menger- K. Wicksell- E. BÖhm-Bawerk 《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 《利息理论的历史和批判》(1884)
W.S. Jevons 《政治经济学理论》(1871) L. Walras《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1874)
强调:个体经济活动、主观心理评价, 注重消费和需求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不同用途要素的边际效用之比= 不同用途要素的价格之比
根据这一原则,可以得到要素的供 给曲线 做一个练习 如何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解释要素供给?
三、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
期望效用函数 各个不确定结果的肯定性效用的数
学期望 风险的偏好
含义 衡量 确定性等值与风险溢价 对风险资产的需求
D. 补贴方法同C,但是每个学校得到的最高 补贴不超过10万元
哪一种方案可能导致学校的本科教学 经费增加得最多?
第三讲 生产者选择分析
生产者选择与要素需求 生产者选择与产品供给
一、生产者选择与要素需求
生产技术与生产函数 ◆生产技术:企业生产的可行性约束 性质:单调性 凸性 ◆生产函数及等产量曲线 ◆短期和长期
★厂商理论的建立
E. H. Chamberlin 《垄断竞争力论》 (1933)
J. Robinson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1933)
★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分析将结合
J.R. Hicks 《价值与资本》 ( 1939) R. Triffin 《垄断竞争与一般均衡理论》 (1940)
◆ 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 (20世纪60年代至今)
◆要素市场供给是消费者最优选择 的结果
◆所有经济主体最优选择决定的市 场价格是一般均衡的价格体系
◆帕累托效率是市场价格体系所能 达到的最优的资源配置状态
◆市场失灵与Βιβλιοθήκη 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供求分析 成本-利益分析
问题一
怎样看待商品房价格上涨? 怎样看待猪肉和粮食价格上涨?
◆你认为涨价的原因是什么? ◆涨价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国家是否应该介入?为什么? ◆价格调控的困难有哪些?
问题二
消费者均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应用分析:
学校总经费60万元中有20万元作为本科 教学经费,为鼓励学校增加经费投入,教委考 虑以下方案:
A. 给每校拨款10万元,但对使用不作规定;
B. 给每校拨款10万元,但是要求学校在本教 学中至少增加10万元投入才可使用这笔款项;
C. 学校在本科教学中每投入1元,可从教委 得到0.5元的补贴;
消费者选择行为分析 ◆价格与收入变动的影响 ◆间接效用函数(indirect utility function) ★定义:V(P,I)=MaxU(x,y) ★性质:
Non-increasing in P
Increasing in I Homogeneous of degree zero in P and I
微观经济学
第一讲 微观经济学概论
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框架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微观经济学的产生 资源稀缺和欲望无限的矛盾 人类社会选择的必要 选择目标的要求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主体:经济人的选择行为 研究客体: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 研究对象:人类社会对多种用途资 源的配置效率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怎样得到间接效用函数? 研究间接效用函数的意义?
价格变动的替代效用和收入效应
◆概念和图示 ◆ Slutsky equation ◆应用分析
★说明需求定理存在的条件 ★分析有退税的汽油税所产生的影响 ★计算 已知效用函数,可以计算 Hicks补偿练习1 不知效用函数,可以计算Slutsky补偿练习2
市场需求曲线的形成
◆个人需求曲线的形成 ★效用函数与马歇尔需求函数Xi(P,I) ★支出函数与希克斯需求函数Xi(P,U)
◆ 市场需求曲线的形成 ★一般私人品,简单横向加总 ★连带外部效应条件下,调整加总 ★公共品条件下,纵向加总
二、消费者选择与要素供给
要素供给的目标 要素供给的原则
★A. Marshall《经济学原理》(1890) 均衡价格理论
★ J.B. Clark《财富的分配》(1899) 边际生产力论
★ 数理经济学派 (19世纪70年代)
W.S. Jevons 、L. Walras、V.Pareto 主张用数理的符号和方法来表述、研究和 论证经济现象及其相互关系
◆微观经济学的确定阶段 (20世纪30-60年代)
第二讲 消费者选择分析
消费者选择与产品需求 消费者选择与要素供给 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
一、消费者选择与产品需求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 ◆消费者选择的主观约束 偏好、效用与无差异曲线 ◆消费者选择的客观约束 预算线 ◆效用最大化原则
角解(corner solution)产生的原因?
★分析内容的深化: 消费理论和生产理论的发展
★分析工具的进一步发展:博弈论 ★分析范围的扩展:
▲ 研究市场失灵和政府规制问题 ▲ 将不确定性和信息问题融入经济分析 之中
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均衡分析方法
局部均衡(Partial Equilibrium)分析 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分析 边际分析方法
注重分析经济变量中增量之间的关系
三、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框架
微观经济学的分析逻辑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的学科 ◆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手段是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由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决定 ◆产品市场需求是消费者最优选择的结果 ◆产品市场供给是生产者最优选择的结果
◆要素市场需求是生产者最优选择 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