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的批判从马尔库塞理论看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

合集下载

乌托邦的革命——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评析

乌托邦的革命——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评析

2019.0820世纪初,十月革命的成功极大地激发了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热情。

在十月革命的启发下,革命条件更为成熟的部分欧洲国家相继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结局却以失败告终。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这些欧洲国家相较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更为成熟,工业化、现代化程度更高,工人阶级更加壮大,阶级矛盾更为尖锐,革命更有理由成功。

然而,结果却出乎人的意料,失败的原因在哪里,革命的出路在何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提出了他们的理论模型和解释方案。

一、革命理论的主题形态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分别从意识形态、性格结构、社会批判、人道主义等层面诊断社会和个人,形成了不同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

1.意识形态革命理论随着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帝国主义阶段,阶级斗争从经济领域开始转向政治领域;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控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教育的繁荣而日益增强。

俄国的暴力革命模式在欧洲行不通,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开始重新审视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适合西欧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卢卡奇积极响应并参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时机还不成熟,主要表现为无产阶级由于遭受资本主义普遍的物化意识重压,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局限于眼前的物化关系,丧失了对社会总体的把握;忽视了对未来的思考,丧失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意识不到自己改变现实的历史使命。

因此,卢卡奇提出用总体性意识克服物化意识,用社会辩证法指导革命实践,最终夺取无产阶级国家领导权的革命道路。

科尔施重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地位和指导革命的重要作用,他以恢乌托邦的革命——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评析■阮华容陈曙光【提要】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不是一个内部严整统一的体系,在不同时代、不同学者身上呈现为不同的理论形态。

他们从阶级意识、精神分析、文化艺术、日常生活等层面提出不同的革命策略,将意识觉醒的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艺术家、边缘群体和青年知识分子上升为新的革命主体。

艺术政治学的乌托邦_关于马尔库塞的_审美之维_

艺术政治学的乌托邦_关于马尔库塞的_审美之维_

10/38 34-36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1卷第2期J.Changchun Inst.Tech.(Soc.Sci.Edi.),2010,Vol.11,No.2ISSN1009-8976CN22-1322/C 艺术政治学的乌托邦———关于马尔库塞的《审美之维》收稿日期:2010-02-06作者简介:贾璐(1985—),女(汉),山西,硕士主要研究文艺学。

贾璐(厦门大学,厦门361005)摘要:马尔库塞批判了正统马克思主义美学将艺术内容与形式割裂开来、将内容凌驾于形式之上的美学方法。

他认为艺术的价值存在于“审美形式”———即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整体中,不过最终落脚点在政治的“审美的社会政治理论”观点深具梦幻的乌托邦性质。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艺术自律;审美形式;艺术政治学中图分类号:B83-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976(2010)02-0034-03一如《审美之维》前言所说,《审美之维》是马尔库塞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批判。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以阶级性解释艺术作品的性质和真实性,便是马尔库塞的批判对象。

这种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观中隐含着一条绝对律令———必须要将表现社会生产关系放在首位。

这个绝对律令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基本命题推演出来的。

马尔库塞明确反对这种观点。

他认为,“这种认识框架规范,人们只把物质基础作为真正的现实存在。

因而在政治上就低估了非物质力量,尤其是个体意识和潜意识的力量,以及他们的政治功能。

”[1]在马尔库塞看来,“艺术作品的真正根基就在于:让世界就像它在艺术作品中的那样,真正表现出来……”。

[2]“艺术的政治功能仅仅存在于他自身的审美层面:艺术作品的直接政治功能越强,就越会弱化自身的异在力量,越会迷失根本的超越的变革目标。

”[3]艺术作品对现实的控诉,对解放美景的呼唤,是以更基本的层面为基础的。

因此,艺术作品只有作为自律的作品,才能同政治发生关系,而且是间接的。

从马尔库塞的“单向度人”理论看《喧哗与骚动》中现代社会的疾病

从马尔库塞的“单向度人”理论看《喧哗与骚动》中现代社会的疾病

从马尔库塞的“单向度人”理论看《喧哗与骚动》中现代社会的疾病摘要:《喧哗与骚动》中,班吉单向度的思维,昆汀物化的状态,杰生异化的心理,凯蒂膨胀的物欲都是现代社会疾病的表现。

本文将以马尔库塞的“单向度人”理论阐释这四种现代社会疾病,并结合小说进行分析,试图让读者理性的运用现代社会给我们带来的优势,同时认清其劣势,防范于未然。

关键词:单向度;物化;异化;物欲膨胀福克纳于1949获得了诺贝尔最佳文学奖,当时的颁奖词中写道:“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喧哗与骚动》是他最有名的意识流小说之一大多数的评论家都集中评论这本小说的时间元素和意识流特征,而忽略了小说中存在的社会疾病。

从马尔库塞的单向度“单向度人”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班吉单向度的思想,昆汀物化的状态,杰生异化的心理和凯蒂物欲的膨胀。

一、班吉:单向度的思想班吉的思想是单向度的,只知道接收信息,却无法思考批判。

班吉是康普生家的小儿子,有先天性的白痴。

由于先天生理上的缺陷,导致他一直处于一种被动接收信息和积累信息的阶段。

他的大脑只能储存片段,一件件事情只能无序的堆叠,他没办法用自己的思维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批判。

班吉的语言多为陈述句,连反问句都没有,这样单向性的,只接收,不思考的方式被马尔库塞称为单向度的思维,这种人称为单向度的人。

在现代社会中,受现代市场的政策和舆论导向的误导,产生了思想上的顺从。

社会表面上的和谐与发展,将不平等都掩盖了,使大众丧失批判性思维,只知道顺从,附庸,不知反抗。

大多数的民众虽然不像班吉一样生理有缺陷,但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丧失了思考的能力。

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越来越好的同时,民众在这个过程中被国家洗脑,丧失了批判性思维,不知反抗和超越。

二、昆汀:物化的状态昆汀一直处于一种物化的状态。

昆汀是福克纳小说中美国南方社会没落家族中的典型代表人物。

由于妹妹凯蒂的失贞,家族的没落,悲观厌世的他,最后选择了跳河自杀。

读《反叛的一代: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

读《反叛的一代: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

学生运动是思想文化转型的探针——读《反叛的一代: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1968年5 月的巴黎,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

在没有任何政治和经济危机征兆的情况下,突然爆发了其现代史上最波澜壮阔的一次社会运动。

上百万的学生走上街头,要求在国际事务和社会生活中更多的自由和民主。

当时法国思想界的巨擘萨特和福柯,不仅以自己对社会的深刻批判思想引导学生,还身体力行地走在运动的前列。

这场为期约10 年的学生运动来势汹涌,几乎席卷所有西方国家,但又倏然消逝,整个世界归于平静,好像什么也没发生。

(无独有偶,远在东方的中国此时也经历了将近十年的运动,学生在其中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但是两者有很多不同。

美国“迷惘一代”的文艺思潮对中国八九十年代思想具有重要影响,崔健的《一无所有》可以与美国作家克鲁亚克在《在路上》中的一句名言相呼应:“因为我很贫穷,所以我拥有一切。

”——这也是那个“以梦为马”、“白衣飘飘”80年代的精神实质)究竟是什么使得60年代的西方中产阶级学生集体反叛社会,为何又群体回归社会主流?持续多年的学生运动本质是什么?这场学生运动为什么样的思想所指引?它给后来的历史发展留下了怎样的思考和印记?研读历史,照耀未来;研究西方,反思东方。

清教伦理与世俗精神的冲突。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早期,社会的常态是资金与物质的普遍匮乏,资本的原始积累虽充满着血腥与掠夺,但是精打细算、谨慎持家、能吃苦、敢于背井离乡基本上是整个商业社会初期崇尚的精神。

一战和二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催生了科技革命和管理革命,从而使社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发展动力。

战后突如其来的经济繁荣与物质诱惑,生产大于消费,投资多于购买,使得强调花销、赞美富足、讲究实惠、注重感官和心理满足的享乐主义,“笑贫不笑娼”被“去道德化”,堂而皇之地获得伦理上的合理性,甚至是必要性。

这种新旧思想文化的冲突,使得年轻人,一方面贪图享受着经济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感受着无处不在的压抑和束缚,乃至思想的混乱。

论马尔库塞的技术批判理论

论马尔库塞的技术批判理论

(一)对科学技术的批判马尔库塞对科学技术的批判是建立在他对人的理解、服务于人的解放目的基础上的。

他认为,人的本质是爱欲,而爱欲的实现又必须以理性和自由为保证,个人只有借助于理性批判的力量,才能洁楚地认识到什么是自已的真正本质和需要,进而在自由的活动中实现它在发达工业社会里,科学技术从两个方面阻碍着人的本质的实现:一方面,科学技术决定了社会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进而决定了人的生活方式,直接压抑了人的爱欲满足;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导致了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使得异化劳动日益加剧。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作为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消除了人的批判理性,使人变成了单一向度的人。

所以,他对科学技术的批判是双重的:一方面,批判科学技术对人的爱欲的压抑;另方面,批判科学技术对人的批判理性的压抑。

(二)死亡意志的支配——科学技术对爱欲的压抑马尔库塞在他的重要论著《爱欲与文明》中,他围绕爱欲与文明的这一主题,达到了对弗洛伊德的继承、补充和发展。

马尔库塞同意后期弗洛伊德的观点,即人有两种基本冲动:爱欲与死亡。

爱欲是一种建立联系和在更高的社会秩序里聚集一起的趋向。

它反抗和推迟了向死亡堕落,是保存一切生命的巨大的统一力量,导致文化。

死亡本能是生物体了解除生命的张力,通过倒退回到更简单状态的内趋力。

(三)技术对人的压抑的主要表现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对人的本质的压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科学技术成为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爱欲压抑的根源。

马尔库塞认为,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爱欲压抑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

科学技术己经成当代发达工业社会人性压抑的根源。

在《爱欲与文明》中,他提出‘‘基本压抑”、“额外压抑”、“操作原则”等概念来对弗洛伊德的压抑性文明论进行驳斥。

马尔库塞把压抑分为“基本压抑”和“额外压抑”两类。

由于经济上的贫困和克服这种贫困所需的劳动,要造成文化就必然对爱欲作一定程度的限制、压抑和延迟。

这是一种基本的压抑。

它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在一定意义上是合理的,基本压抑所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关于_乌托邦_内涵及概念演变的考证_陈岸瑛

关于_乌托邦_内涵及概念演变的考证_陈岸瑛

2000年第1期第37卷(总197期)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PEKIN G UN IV ERSIT Y (Humanities and S ocial Sciences )No.1,2000G eneral ,No.197Vol.37收稿日期:1999205208作者简介:陈岸瑛(1973— ),男,湖北武汉人,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①这本书原是《反杜林论》的第三章,经改编后,首先以《乌托邦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为题发表在法国一家社会主义杂志上,1883年,这一著作出版了德文本,名为《社会主义从乌托邦到科学的发展》。

关于“乌托邦”内涵及概念演变的考证陈岸瑛(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摘 要:“乌托邦”在中国一般有两层含义:一,不科学;二,不切实际或不能“兑现”。

“乌托邦/科学”的划分标准对非马克思主义和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实践缺乏公正;“乌托邦社会主义”这个标签并不妥当;“乌托邦”和“实干”的简单对立,易使人们忘记幻想与行动之间的亲密关系;从文体上来理解“乌托邦”也过于褊狭。

E ・布洛赫使“乌托邦”上升为一个中性的哲学范畴,既划分出一块迄今为止缺乏研究的特殊的人类精神领域,又为结束“乌托邦”概念在使用中的混乱与不当提供了某种理论上的可能。

关键词:乌托邦;乌托邦的;(中性)哲学范畴;恩斯特・布洛赫中图分类号:B0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919(2000)0120123209一、“乌托邦”与“空想”何谓“乌托邦”(Utopia )?毛泽东时代的人把“乌托邦”一词主要理解为:空想(不切实际的幻想),因此他们把Utopian S ocialism 译为“空想社会主义”。

与“空想”相对立的概念是“科学”(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科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与马克思主义有别的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和“实干”(说得文雅一些即“实践”)。

浅析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

浅析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
界 。其认 为技术理性作为一种意识形 态已成为发达工业社会 的新 的统治形 式, 通过在政治 、 社会生活、 文化和话语领 域全面消除对立性 和反对 性 意见, 从 而使社会与人都成 为“ 单 向度 ” 的。对于处于工业化阶段 的当代 中国, 探 究梳 理马 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便 具有 强烈的现实意
2 . 2 单 向度 的普 遍 化
2 马尔库塞的技 术理性批判理论
如前所述 . 马 尔库 塞认为发达工业 社会是一个极权 社会 . 技术 理 性成 为新的统 治形式 . 在政 治 、 社会、 文化 和话语 领域等实 现极权统 治. 消除一切对立面。其 思想主要 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 : 2 . 1 技术实体论 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 中. 技术“ 中立性 ” 的传统 概念不再 能够得 以维持 。 “ 技术本身不 能独立 于对它 的使用 : 这种技术社会是一
科技・ 探索・ 争呜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界 V i s i o n
浅析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
吴亚 女
( 中南 财经政 法大 学 哲 学院 , 湖北 武 汉 4 3 0 0 7 3 )
【 摘 要】 作为法 兰克福学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 马 尔库塞从现代人异化的生存境遇和 生存 状态 出发 , 批判技术理性统 治和技 术异化 的世
个 统治 系统 . 这个 系统在技 术的概念和结构中已经起着作用 ”。传统 的技术 中性论认 为技术本身是无价值 的.其手段和 目的是相分离 的。 技 术一方 面可 以作为解放 的工具 .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统治的手段 。 技术的价值取决 于技术 的使用者 。在马尔库塞看来 . 在发达工业社会 背景下技术是价值负荷 的 依 照芬伯格的看法 . 马尔库塞对于技术 的 看法持有“ 技术实体论 ” 的立场 。在马尔库塞看来 , 技术不仅是认识世 界的知识媒介和改造世 界的工具媒介 . 而且具有价值取 向。技术是作 为一个系统来发挥作用 的 . 这个系统具有排 他性 . 渗透 进社会 的各个 方面并决定着整个社会 的发展 . 自主地成为控制社会的基本要素而不 管人们是否意识到或者是意愿 马尔库塞指 出其原 因在于 . 技术是一 种谋划 随着技术 的展开 . 它逐步成为话语和行为 、 思想和文化的整个 范 围。也就是 说. 政治、 文化和社会 生活逐步被纳 入了技术的制度 之 中. 并且这一制度排斥和吞没所 有的可替代性选择 “ 技术的合理 『 生 已 变成政治 的合理性”

马尔库塞的革命艺术理论

马尔库塞的革命艺术理论

马尔库塞的革命艺术理论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马尔库塞一生,曾对美学进行过悉心研究,并试图创建一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艺术理论。

对于他的一些见解和论点,我们虽可以不同意或不完全同意,却不能忽视它的存在。

我们在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进行的探索中,除了必须认真地、系统地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外,还需要广泛地了解国外学术界近百年来在探讨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方面的成果、经验、敎训和问题。

因而,对马尔库塞的革命艺术理论作一番探究是有积极意义的。

革命艺术的社会功能革命艺术的社会功能是什么?这是马尔库塞在试图创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艺术理论的过程中着重探讨的一1、重要问题。

他认为,革命艺术的社会功能并不是为阶级斗争服务而是为快乐原则服务,实现个人的自由和幸福。

马尔库塞指出,要把革命艺术的社会功能搞清楚,必须把它同人的本性、人的本能的社会解放相关的问题联系起来进行考察。

他说,一切革命艺术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个人的自由和幸福,“艺术的普遍化不能以一个特定阶级的世界和世界观为基础,因为艺术预想着一个具体的全称命题,即人性,这是任何阶级,即使是马克思称之为‘普遍阶级,的无产阶级也不能体现的。

”那未,人类的特性是什么呢?马尔库塞认为,人类的根本特性或曰本能、本性就是个人自动追求“快乐”,即所谓“快乐原则”。

可是,由于物质资料的贫乏,无代价地追求快乐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适当压抑本能的要求,以便以一些生物能量释放于物质资料的获得;也就是说,为了追求快乐必须适应环境而牺牲某些快乐,这就形成了所谓“现实原则”。

这种牺牲是与人的快乐原则相悖的.因而是对人的本能的压抑。

只有不断地排除对追求快乐的欲望尤其是性爱的欲望的遏制,人的欲望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人才能“自由”、“幸福”、“快乐”。

他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们为了追求快乐,曾经不断为之奋斗。

“单向度”背后的乌托邦情结——评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

“单向度”背后的乌托邦情结——评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
中图分类号 :B1 1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0 4( 0 6 200 -3 6 22 9 2 0 )0 -0 60 马克思的 ‘ 无产阶级 ’一词 成为一个 神话 。 ,工人们 州”
马尔库塞是法兰 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 ,在 16 9 4年 出版
了 《 向度的人》 单 。该书中 ,马尔库塞 分析 了在技术理性和 极权主义统治下其 政治、文化 、语言、思想领域等方面的单 向性 , 从而人成为单向度人 ,表现为真正 自由的丧失,在批
可 以被 出售 ,马尔库塞作 了一个 很形象的比喻,“ 艺术的异
思维方式,“ 社会控 制的现行形式在新 的意义上是技术的形 式。 御 川” 技术成功地压制了人们内心的否定性 、批判性和
超越性的 向度 。马尔库 塞从 总体 上概述 了技术理性后。又 以
化成为同上演 艺术 的新型剧 院和音乐厅建筑一样是从使用 的 观点来设计的。 , 川” 只要你想看 , 想听就能从收音机 、 剧 院去听、去看 ,就象在杂铺 店能找到你喜爱的东西 。 技术 理性对文 化或 者艺术的渗透 ,最深刻地表现在对待
20 0 6年 5月
Fb I6 e .2 ) 0
“ 向度"背后的乌托 邦情结 单
— —
评 马 尔库 塞 的社 会 批 判 理 论
程 国蓉
( 安徽师范大 学,安徽 芜湖
210) 4 0 0
摘要: 马尔 库塞作为一位浪漫主义者, 批判了 发达工业社会的各种压抑性表现, 揭示出人是不自由的, 人成了 单向度人. 关于改变这一社会,尽管他寄希望下层人民,特别是造反学生,但他更加倾向于艺术,而当学生运动失败后,这种怀旧的鸟 托邦情结就更加浓厚 了. 关键词:单向度;技术; 自由;鸟托邦;艺术

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社会影响

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社会影响

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的社会影响摘要: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爆发了一场旨在改变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学生运动,青年学生以自由主义为信条,试图摆脱理性的枷锁,批判现代文明对人性的压抑。

运动中青年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给予社会以启迪,西方社会以此为契机通过自身的调整而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

60年代的青年学生运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塑造了一个多元化的文化类型,在后来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刻下了抹不去的“痕迹”。

关键词:学生运动;理性危机;文化批判;社会转型中图分类号:g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9-0000-01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现代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历史时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此起彼伏的学生运动。

这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在二战之后所经历的最严重的一次大危机,左右这次危机的是一群还未真正走上社会的青年学生。

他们波澜壮阔的行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促成了众多国家政策的调整和社会运动的开展,开创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给“后现代文明”刻下了明显的痕迹。

一、“6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性危机和文化批判60年代西方社会的学生运动不是产生于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而是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性危机和文化批判。

战后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好地愈合了战争对各国的创伤。

在美国1950至1973年间,总的物质生产即经过价格变化调整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约3.75%的速度增加。

可以说60年代的学生运动发生在经济形势异常美好的时期,然而在思想文化领域青年学生却找到批判的对象,那就是整个异化了的现代文明社会。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从二战的浩劫中获得重生之后,整个社会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欲望,原本就没有过多少坎坷经历的青年学生根本就不会像他们的父辈一样懂得珍视现实的美好生活,在他们眼里整个异化了的现代文明社会根本就是“不得好死”。

战后经济的发展虽然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同时也加剧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衡,特别是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象的极度不满使青年学生的思想开始躁动不安。

马尔库塞审美乌托邦名词解释

马尔库塞审美乌托邦名词解释

马尔库塞审美乌托邦名词解释
马尔库塞审美乌托邦是由德国哲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在其著作《审美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概念。

马尔库塞认为,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由于商品文化和大众媒体的崛起,审美被商业化和标准化,人们的审美感受和品味受到了同质化和平庸化的影响。

他认为,这种商业化的审美导致了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的缺失,阻碍了个体对于真正美的追求和体验。

马尔库塞提出了审美乌托邦的概念作为对商业化审美的批判和对真正美的追求的一种设想。

他认为,在审美乌托邦中,人们将不再受到商业化的束缚,审美不再是商品化的工具,而是成为一种自由、创造性和自主性的体验。

在这个理想的乌托邦中,每个个体都有权利和能力去追求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观,并以独立自由的态度去感受和欣赏真正美的存在。

马尔库塞的审美乌托邦概念强调了审美与个体价值观的联系和独立性,强调了审美的真正意义应该是个体对于美的独立体验和追求。

马尔库塞的这一观点对于当代审美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要独立思考、追求真实的美,并在商业化的社会中保持审美的自由和独特性。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青年反文化运动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青年反文化运动

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青年的反文化运动010911121 刘健红摘要: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以各种方式攻击美国的主流文化以及社会的规范。

这一运动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因素也有国内环境影响,其表现方式也是及其多样,并且这场激进的运动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青年反文化运动 60年代嬉皮士反文化运动是指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发生在美国社会的一切抗议运动,运动的主体是青年们。

它既包括校园民主运动、妇女解放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反战和平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同性恋权利运动等政治方面的“革命”,也包括摇滚乐、性解放、吸毒、嬉皮文化及神秘主义、自我主义的复兴等方面的文化“革命”。

有人将这场运动称为“嬉皮士运动”或“美国的文化革命”,而探究美国的这场反文化运动之所以能如火如荼的展开是与其国际国内背景离不开的。

一、反文化运动的背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是建国以来最不稳定的时期之一,与苏联的冷战、越南战争泥潭的深陷、约翰·肯尼迪总统的遇刺、国内民权运动的兴起以及社会转型过程中发达工业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基督教新教伦理精神的衰落等问题。

这一系列的问题加剧了青年人对国家和社会的不满,尤其是在1963年肯尼迪遇刺身亡之后,使人们的梦想破灭。

并且对于从1964年起的越南战争,很多年轻人是及其厌恶的,在他们看来国家的想法就是把他们从学校直接送向战场。

所以对这一代的年轻人来说,越战和征兵是最令人恐惧的事情。

因此反文化运动的爆发与越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正是在1968年美国更深入地卷入越战之后,反文化运动才发展至高潮的。

20 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在马丁·路德·金为代表的民权运动领袖领导下,美国黑人以非暴力的方式,对美国的种族歧视与隔离制度展开了广泛的斗争,并取得了一系列立法上的成果。

然而法律上的平等并不代表事实上的平等,在教育、住房、就业与社会保障等方面,黑人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实惠。

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黑人运动从非暴力群众行动直接走向城市造反的新高潮,黑人群众逐渐意识到,光是依靠法院斗争,并不能使他们获得真正的平等权利。

浅析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

浅析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

浅析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通过对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结构的把握,逐渐成为一种统治社会的力量。

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具有革命性划时代的意义,但是马尔库塞把技术和人性对立起来,并对技术采取片面的否定的态度,我们应该对他的理性、感性采取批判的态度进行思考和理解,从而寻找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思路。

标签:马尔库塞;技术理性;异化一、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的思想渊源经过我们深入的研究我们发现马尔库塞是在前人的异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异化的理解,形成了自己思维的独特性。

首先,马尔库塞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黑格尔认为人类的理性是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能动力的,这种能动性最后会异化自然界异化社会,进而社会及自然界又反过来异化我们人类自身,这种循环往复的异化过程其实都是精神异化的结果,马尔库塞在黑格尔的思想基础之上又形成了自己的异化思想;其次马尔库塞又继承了海德格尔的思想,海德格尔认为现代社会的人之所以感到不安、恐惧,归根结底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人性的泯灭,所以人们才会感到空虚、不安。

所以海德格尔最后主张还原人内心本真追求,揭示了人最终存在的内在意义。

马尔库塞深受影响,在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上形成了他的异化学说。

第三个影响的马尔库塞的人物,就是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由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构成。

其中,承认无意识的存在在人类内心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意味着把人当成了一种非理性的存在物。

弗洛伊德还单纯把人的本能归为生与死的本能。

马尔库塞继承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形成了他的社会批判理论,最后不得不说的就是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在马克思的《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里,它他指出劳动异化其实是人与劳动之间的异化,人的劳动成果出自人自身,人类自己却不能控制自己的劳动产品。

马克思继而又提出了人与人的异化,人与人类本质相异化。

马尔库塞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异化理论,尤其是他的科学技术批判理论。

批判理论之批判——马尔库塞批判理论的当下反思

批判理论之批判——马尔库塞批判理论的当下反思

mine rt M ri ei i bu 出er adngts£ el 0 fh okn l s stesb c 0 c l e0 t nI l tt s t pe axsd v t nl or oy n ea h r 1 0 ew rigca u j t f 0i v1 i s i i r s t a0 a e e a re t sa h e s a r u o t0 s
主义相结合 , 建立 了“ 洛 伊 德 主 义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 他 突 破 弗 ,
图从历史本身的意 义上揭示 “ 发达工业 社会” 中人类 生存 的
境遇与危机 , 而寻求一 条通往人类 幸福彼 岸 的革命之 路 。 进
他 的批判理论在对传 统 马克思主 义理论进行扬 弃 的基础 上 得 以完善 , 同时也充 满 了矛盾 和 困惑 , 但 没有 真正把 握 马克
Cr tc lviw n Cr tcs e r iia e O ii im Th o y:Re lc i n O ar u e Cr tcs fe to n M cs§ jiim
S UN a g—v o Gu n a
( dt i eate t f oma 0 J 工ui Ivri ,J Iui Ivri , i ui 5 0 7 C ja E i r 1 pr n 0Ju l f il s ul esy i Is Ul e t J s 14 o , hn ) o 8D m al i t a1 i sy 啪
了传统马克思 主义对 自由资本 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的批判 , 在
弗 洛 伊 德 心 理 学 的基 础 上 构 建 了社 会 批 判 理 论 , 发 达 工 业 对
Ke r s Ma c s y wo d : r u e;M唧 im ;c i cs 山e r ;c i c s s r iim t o y r iim t Ab 们 c :M 眦 d e C i cs T e r a 0l p st e sg c r e a d s e d f in i si s t s § r iim h 0 y h sb t o i v i面 aI n 伽 ei e ce n山a t e i ts f mMa 】s e r t l i c c t v ae r id 0 r i t o y, (t h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原因简析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原因简析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原因简析学院名称: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专业:世界历史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2015 年5 月11 日目录中文摘要 (1)英文摘要 (1)正文:(一)经济原因 (4)(二)政治原因 (6)(三)文化原因 (7)(四)军事原因 (9)参考文献 (10)浅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原因摘要:20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了学生运动。

本文试图从五个方面全面分析学生运动兴起的原因 :二战后,美国经济突飞猛进,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政治上,“麦卡锡主义”压抑了美国社会的民主与自由;文化上,美利坚民族久远的文化反叛传统为60年代美国的学生运动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军事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方位对抗,将整个世界都笼罩在核武器的威胁之下,而越南战争的残酷也使得整个美国社会惶恐不安。

终于,这些复杂的因素导致了激进的社会活动。

Abstract:In the 1960s, the Students’ Movement erupted in US. This essay try to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reasons why it broke up in five aspects .After the SecondWorld War ,the United States has experienced unprecedented economic growth and wastransforming into a post-industrial society. In political dimension, McCarthyism deeplysuppressed democracy and freedom across the country. In cultural dimension, the UnitedState has a long-lasting tradition of rebel, which laid a profound cultural foundation for theStudent Movement in the 1960s.In military aspect, antagonism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and the Soviet Union make the whole worl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nuclear weapons.Besides, the Vietnam war made the whole American panicked and restless. It was in thefierce and complicated environment that spawned a huge radical social idealism.Finally ,those complex factors resulted in the radical social movement.关键词:美国学生运动、消费观念、婴儿潮、麦卡锡主义、激进主义传统、垮掉的一代、越南战争Keywords: The American Students’ Movement ,concepts of consumption, the BabyBoom, McCarthyism ,tradition of radicalism, the Beat Generation, the Vietnam War二战后,美国空前的经济繁荣和消费主义的迅猛扩张使美国社会逐渐从传统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政治方面“麦卡锡主义”肆虐,查共、反共将整个社会都置身于红色恐怖之下;原子时代美苏之间剑拔弩张的冷战对抗,将这个世界置身于濒临毁灭的边缘。

法兰克福学派乌托邦理论述评

法兰克福学派乌托邦理论述评
要 的 原 因在 于 法 兰 克 福 学 派 的 多 数 人 都 是 犹 太 裔 。 在 本 雅 明
对共产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的理解就 成为他们 乌托 邦理论的重 的文化批判理论当中, 救赎思想 占据 着重 要位置。 他在 《 可技 要理论 资源 。 分析法兰克福学派乌托邦 理论,《 手稿》是最 重 术 复制 时代 的艺 术 作 品》一 书 中认 为 , 一方 面 随 着 技 术 的 发展
共产主义。 其实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的断章取义, 只 层面 , 但 是他 对 法 兰 克福 学 派 的 影 响 却不 可小觑 , 他 的弥 赛 亚 要稍微加 以辨别, 这三 点很容易被辨识。由于法兰克福 学派的 思 想 更 是 深 深 影 响 了法 兰 克 福 学 派 的 主 要 成 员, 其 中 一 个重 理论家把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当作其最为核心的一个 理论基础 ,
托邦主义的孕育,“ 它不像 以往 的理想社会那样 单纯依托人性 对他来说 , 其生存也成了一个 问题, 成了 一个 他必须解决而又 改善、 制度民主化和伦理规范化 , 而是力主依靠科 学知识和技 无 法 逃 脱 的 问题 。 他 再 也 无 法 退 回 到 与 自然 和 谐 统 一 的史 前 术变革建 构理想社会, 让人 类未来在可见 的领域 内趋 于进步 状态 去。 他必须进一步发展其理性 , 一直 到成了自然和他 自己
从而汇聚成独具法兰克福学派特 色的乌托邦体 系。
【 关键 词 】 乌托邦 批判理论 体系
法兰克福学派乌托邦理论 的理什么 是 人性 , 什 么 是 由人性 而来 的 需要 ;
进而 , 我们必须细 察社会在人类进化过程 中的作用, 研 究社会
“ 乌托邦 ” ( u t p o i a ) 一 词 由来 已久 , 意为 “ 乌 有 之 乡” 、 “ 虚 对人 类发展 的促 进作用,已经人性与社会之问不时发 生的冲 无 之 地 ”, 通 常 情 况 下泛 指 一 种 空 想 理 论 。 早在 1 6 2 5年 英 国 突 和 这 些 冲 突给 社 会 带 来 的后 果 。 ” 弗洛 姆 在 分析 人 性 时 运 思 想 家 弗 朗 西斯 ・ 培根 《 新 大 西 岛》的 出版 就 己标 志 着 科 学 乌 用 了弗 洛 伊 德 的心 理 学 , 即精 神 分 析 理论 。 ‘ ‘ 人是 这 样 的动 物 :

审美乌托邦的现代想象——从韦伯到法兰克福学派

审美乌托邦的现代想象——从韦伯到法兰克福学派
① H. H. Gert h & C. W. Mills ( eds. ) , From M a x Weber : Es2 says i n S ociolog y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 y Press , 1946 , p . 342.
② 沃林《: 文化批评的观念》,张国清译 ,商务印书馆 2000 年版 ,第 124 页 。
由此 ,我们可以认为 ,他们对现代艺术的关注 , 与韦伯关于审美救赎功能的讨论 ,在理论背景上具 有明显的延续性和继承关系 。韦伯对现代社会通过 合理化而走向“祛魅”世界的文化社会学分析 ,可以 理解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理论家展开其审美乌托 邦想象的共同理论背景 。如一些论者所言 ,韦伯最 初对现代资本义的分析与马克思的分析并非相去
我们知道 ,对于正处于现代性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 文化而言 ,批判理论的思想价值已经反复得到印证 。 而本文所作的说明和考察 ,也将为我们准确理解中 国当代的各种文化现象提供更有益的理论支持 。
一 、现代性诊断 :绝望中的“审美救赎”
我们知道 ,构成法兰克福学派美学讨论的一个 基本语境和理论背景 ,是他们通过工具理性批判对 现代性所作的悲观性诊断 。恰恰是在这一点上 ,韦 伯的理论影响尤其值得关注 。韦伯借助合理化概 念 ,对理性的现代生成及其弊病进行了隐喻化的揭 示 。在一个被他描述为理性主义“铁笼”的现代社会 中 ,艺术成为宗教衰落之后最值得关注的世俗文化 力量之一 。正如他所设想的那样 “ : 在生活的理智化 和合理化的发展条件下 ,艺术正越来越变成一个掌 握了独立价值的世界 。无论怎样解释 ,它确实承担 起一种世俗的救赎功能 ,从而将人们从日常生活中 , 特别是从越来越沉重的理论的与实践的理性主义的 压力下拯救出来 。”①在这里 ,韦伯提出了一个借助 艺术的审美救赎功能 ,将现代人从理性宰制中拯救 出来的思考路径 。法兰克福学派与韦伯之间的批判 继承关系 ,完全可以通过这一独特的维度得到说明 。 确切地说 ,前者通过激进的工具理性批判 ,将韦伯所 开启的理性片面发展问题 ,放在一个更令人畏惧的 现代性语境中进行了彻底揭露 。工具理性一方面以 同一性作为自己的内在逻辑 ,另一方面则借助于技 术力量实现了对现实世界的控制 。韦伯通过合理化 理论所揭示的“祛魅”世界的暗淡前景 ,经过这一批 判变得更加灰暗 。正是在这样一种语境中 ,艺术的 救赎力量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

从深刻的异化现实批判到营造虚幻的“自由社会主义”王国——评马尔库塞的“现代乌托邦革命”论

从深刻的异化现实批判到营造虚幻的“自由社会主义”王国——评马尔库塞的“现代乌托邦革命”论

异 察 视 角 则 是 致 使 他 这 一 理 论 有 违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的 在 当 代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中 , 化 不 是 减 轻 和 消 除 了 , 症 结 所 在 。 当 我 们 揭 开 马 尔 库 塞 “ 代 乌 托 邦 革 而 是 加 深 和 蔓 延 了 。 马 尔 库 塞 的 批 判 视 角 触 及 了 现
结 论 虽是错 误 的 , 是他 提 出“ 代乌托 邦革命 ” 但 现 论 实 现 的 。 在 马 尔 库 塞 生 活 的 2 世 纪 , 达 资 本 主 0 发
的 态 度 是 严 肃 的 , 主 观 上 不 是 有 意 贬 低 和 否 定 推 义 国家 工 人 的 劳 动 条 件 已 得 到 很 大 改 善 , 们 已不 他 他
而 成 为 革 命 的 主 导 内 容 。 马 尔 库 塞 的 革 命 设 想 由 克 思 所 分 析 的 早 期 资 本 主 义 的 异 化 状 况 有 很 大 的 于 无 法 付 诸 实 践 , 终 只 能 是 水 月 镜 花 、 市 蜃 楼 , 不 同 , 克 思 对 当 时 工 人 异 化 生 存 状 态 的 展 示 主 要 最 海 马 只 能 成 为 一 个 美 丽 的 浪 漫 幻 想 。 不 过 , 尔 库 塞 的 是 通 过 对 工 人 所 受 的 非 人 的 劳 动 、 活 条 件 的 揭 露 马 生
的 要 害 核 心 , 是 基 于 此 , 提 出 了“ 代 乌 托 邦 革 有 经 济 、 治 革 命 还 不 能 使 人 获 得 真 正 的 解 放 。 正 他 现 政
命 ” , 为 精 神 、 识 革 命 应 取 代 经 济 、 治 革 命 论 认 意 政
马 尔 库 塞 分 析 的 当 代 资 本 主 义 异 化 现 实 与 马

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学生运动兴起原因探析(1)

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学生运动兴起原因探析(1)

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深入展开对这一运动的研究,对认识战 “清除共产主义”为名,在国内大搞政治迫害。“忠诚宣誓”和调查
后美国社会的变革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内部敌人”的特务活动搞得人人自危。因此,几乎整个 50 年代,
一、步入“丰裕社会”
美国都笼罩在由其带来的高压气氛中。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了“沉默的一代”。“沉默的一代”
歧视运动的发展。
上处于一种极端僵化压抑的时代。由于冷战的原因,40 年代末
尽管这场青年学生运动随着 60 年代的逝去已烟消云散,但 50 年代初美国政治领域非常保守,出现了践踏美国自由民主原
它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它使美国社会及其文化发 则的麦卡锡主义。来自威斯康星州的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以
因此,50、60 年代兴起的反对现行文化体制的新左派理论 SDS)是 60 年代最有影响力的学生组织之一,成立于 1959 年。该
在成人社会中间并没有掀起多大波澜,但是它的个人主义和理 组织 1965 年以前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反对大学制度的种种弊
想主义却赢得无数青年学生的青睐并被付诸实施。寻求颠覆传 端,在校园内发起反对大学当局剥夺学生政治权利的言论自由
国人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电视机、洗衣机、冰箱、汽车等高档商 会变为爆发和反叛。
品纷纷进入普通人家。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迅速而彻底地改变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黑人反对种族隔离的民权运动兴起,
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节俭朴素的清教主义传统美 标志着美国政治领域的解冻。校园的大学生也打破了“沉默”,许
暴露。盲目鼓吹科学技术进步的时代已经过去,人们开始用审慎 “在校园恢复基本的言论自由并保障学生谈论公共问题不再有
的眼光重新权衡科技革命和发达工业社会的弊端。最令人忧虑 危险。”该组织通过其所办的《学生自由通讯》刊物,反对忠诚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乌托邦的爱欲解放
会带来混乱。可是爱欲则会使个人获得一种全民的、 持久的快乐,并使社会建立起一种新的关系。这是因
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论对六十年代西方国家学生
为爱欲的器官遍及人体的各个部位,爱欲的活动囊括
・本文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课题《马尔库塞与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编号08HQzZ022)研究成果之一。 ①Betsworth,Roger G.-nP Radical Movement of the 1960s.Metuchen,New Jersey:The Scarecrow Press.1980,PP.
[关]马尔库謇:《爱欲与文明》.上海:上海译文出版杜,2005年.译者序第4—5页。 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译者序第7页。 ③陈学明:《马尔库塞的六本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杜,1989年,第93页。
① ② ④Linzer・Elliot:On
ta
Press
in
cooperation
recurring debates,SeeSayres。Sohnya etc.,(ed.).The 60swithout apology。University ofMinneso— with Social Text.1 984,P.302.
乌托邦的批判:从马尔库塞理论 看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
郑春生
提要:
六十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的精神领袖马尔库塞对当代西方发达工业社会进行了振聋
发聩的批判。但他的爱欲解放论、大拒绝、制度内的长征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只是一种鸟托邦的 批判。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是马尔库塞这种乌托邦批判理论的实践范本。 关键词: 马尔库塞 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 乌托邦
302—303.
o[美]莫里斯・迪克斯坦:t伊甸园之门——六十年代美国文化》。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85年.首页。
一56—
万方数据
乌托邦的批判:从马尔库塞理论看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
了人类的一切活动。”①他还通过剖析弗洛伊德的心理 结构理论。“提炼”出人的本质是“爱欲”的思想。 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论还从马克思主义里吸收营 养。马克思认为.人的解放就是人的本质的解放,人的 幸福就是人的本质的实现。经过对弗洛伊德和马克思 理论的综合,马尔库塞形成了自己的爱欲解放论。他 认为,人是社会的主体。只有实现人的解放,社会才能 实现解放,非压抑性文明才可能建立。而人的本质是 “爱欲”。因此只有实现爱欲的解放,才能实现人的解 放。爱欲解放的关键是要解放劳动。因为劳动是最基 本的爱欲活动,且占据了人整个生命活动中很大~部 分时间;劳动还是在一定的社会联系中进行的,它既是 。爱欲”的发泄,也创造人类生活的必需品。马尔库塞 把爱欲引进到劳动解放论,使该理论具有了心理学基 础.也把人的解放与摆脱异化劳动的痛苦紧密联系在 一起。 人的本质要求解放。可是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它 却受到压抑。造成爱欲受压抑的主要原因是外在于爱 欲的社会因素,是。对生存斗争的那种别有用心的组织 方式”,是各种文明社会“按照统治者的利益加以组织” 造成的。他进一步得出结论,造成爱欲遭受压抑的主 要因素实际上就是现行的统治制度,是统治阶级的既 得利益。对此,马尔库塞用马克思的理论进行批判。 相比于马克思晚期的阶级斗争和剩余价值理论.他认 为,马克思早期根据异化劳动理论所作的批判更能击 中要害。在现代工业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 劳动分工的19益专门化,人们在劳动中从事越来越单 调乏味、千篇一律的操作,人越来越成为一种工具。这 个社会不仅压抑人的本质的爱欲,而且还把不属于人 的本质的东西强加于人。把人的欲望和需要纳入整个 资本主义秩序,使人们陷入深深的异化状态而麻木 不仁。 但马尔库塞并不像弗洛伊德那样认为爱欲具有反 社会性,文明与爱欲是对立的,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人类 的爱欲被压抑的历史;而是从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挖掘 出爱欲受压抑的社会历史根源,并发展为:“爱欲有一 种内在的约束力、凝聚力,但并不具有反社会性.因而 出:“从马尔库塞的书里可以知道.从今以后,机器将会 代替人们干一切,而人们可以尽情地尽男女之乐”。@ 尽管马尔库塞本人坚决反对罗宾、赖希之流对其理论 的误读,但性解放运动却伴随着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 论等思想而兴起。许多青年学生都如埃利奥特・林泽 那样“狂热地阅读赫伯特・马尔库塞的《爱欲与文 明》”,结果是。“马尔库塞、保罗・古德曼和性解放主义 者的思想在我周围传播。”④性解放成为青年学生反叛 的一种方式,成为他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一 种方式。在这个年代,一般流行的男性的观点就是: 。只有和我发生性关系,你的行为才算解放。”其生活的 准则就是,“因为我存在,所有我要性交”。④他们认 为,“性自由体现出了隔离的消除,它意味着跨越界限 的自由,以及从性的角度去接触他想接触的任何人的 自由。”@于是,六十年代中期,在美国伯克利举行的反 对越战的政治示威中,有人身上佩戴“要做爱,不要作 战”的徽章。“他们觉得如果一个人越多地去做爱。就 越少会想到打仗。”⑦大学生中流行的墙画也公开这样 也并不必然与文明相冲突。”②为此,他在弗洛伊德的 两个基本概念“压抑”与“现实原则”之外又增加了两个 相应的概念:“额外压抑”和“操作原则”。这样就区分 了一般文明要求的现实原则与特定文明形式要求的现 实原则即操作原则,区分了基本压抑和额外压抑。在 他看来,在现代工业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 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文明不必抑制人的本 能。这样.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的冲突消除了。因而对 爱欲的基本压抑的理由也就没有理由存在了。因此, 对于事实上压抑爱欲的现代工业社会,要彻底解放爱 欲,只要推翻现行的统治秩序,而不必颠覆文明。这 样,马尔库塞通过对弗洛伊德爱欲受压抑的社会根源 的分析与马克思对人类苦难的社会根源的分析相结 合,论证了解放爱欲、建立一种非压抑文明的可能性。 在反文化盛行的六十年代,反叛的青年学生在马 尔库塞等人那里找到了思想源泉。西方“性开放”、“性 自由”思潮的信奉者把马尔库塞的《爱欲与文明》当作 是“性饵放”的教科书。美国嬉皮士思想家J.罗宾指

作者郑春生,男,历史学博士.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温州
325035)
自1964年伯克利大学的自由言论兴起以来,美国 青年学生对进入丰裕社会的美国进行了轰轰烈烈地批 判。但在经历1968年的高潮之后,美国学生运动迅速 走向终结。从美国左翼学生组织“学生争取民主社会” (简称SDS)中分裂出来的、最激进的组织地下“气象 员”也在1970年12月发布了一则题为《新早晨——变 化的气候》的声明,承认在美国还没有进行武装革命的 可能性,把扔炸弹和拿起枪杠子视为唯一的革命行动 是。军事错误”。①对于这场运动为什么会迅速地走向 终结的原因,可谓见仁见智。本文尝试从西方学生运 动的精神领袖马尔库塞的批判理论角度加以分析。
~57—
万方数据
浙江学刊
2009年第3期
爱欲的完全解放只能是一种乌托邦。
写着:“只要这事舒服,我就愿意干。”当遇上警察组成 的人墙封锁大学生游行队伍时,他们中有的拿出口琴 吉他吹奏,有的拥抱接吻,相互做爱,寻欢作乐,以示抗 议。他们还在几十座城市建立起共享会、共在会和共 爱会。他们中许多人都与马修・拉塞尔的想法差不 多:。那时人们普遍相信这就是改造世界。”① 虽然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论对于寻求人的解放具 有重要的意义,但这一理论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存在着 很大的缺陷。从理论上看,马尔库塞认为“人的本质是 爱欲”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他把心理结构中的无意 识作为理论前提。认为无意识更能体现人的本质,无意 识比有意识更为根本是绝难成立的1人的“爱欲”比人 后天形成的因素更能体现人的本质是经不起反驳的。 其次,马尔库塞把爱欲的解放主要是通过劳动的解放 来实现的观点虽有合理之处,但总体上是不能成立的。 因为劳动不是最基本的爱欲活动,也不总是体现人的 爱欲;劳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所占的时间比例,不能成 为劳动解放是爱欲解放重要前提的理由;人劳动的解 放并不等于爱欲的解放。因此,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 论并没有发展马克思的劳动解放理论,而是使之从质 上倒退了。”② 在实践上,要完全实现马尔库塞所说的爱欲解放 也不太可能。确实,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爱欲在 一定程度上不断地实现着。但文明与爱欲又常常是相 互排斥的,它常常压抑着、限制着,改造着人的本能的 爱欲,如恋母情结。这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之 间矛盾所决定的。宋明理学所说的。存天理、灭人欲” 就是这个道理。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马尔库塞所说 的爱欲实现的可能性和程度就越大,但另一方面,社会 又会在更大程度地限制着人的爱欲,即。人类一方面要 追求和实现自己的爱欲;另一方面又要为社会、为他人 牺牲自己的爱欲,否则人类就不称之为人类。”@一个 人只有适当限制自己的爱欲。才能成为一个更有益于 社会的人;只有适当限制人的爱欲,人类社会才能更和 谐地发展、人类才能可持续发展。历史也证明了这一 点。由于过分强调人的爱欲解放,六十年代青年寻求 爱欲解放的梦想变成了梦魇。他们打开了潘多拉的魔 盒。而这个盒子里的东西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幸福.反 而是艾滋病及一系列社会问题接踵而至。皮到雅皮:昔日性革命亲历者自述》,李二仕、梅峰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第4页。 ⑥ [美]理伯卡・E.卡拉奇:《分裂的一代》.覃文珍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180页。 ⑦[美]詹姆士・克利夫德:《从嬉皮士到雅皮:昔日性革命亲历者自述》。第13页。
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对马克思与弗洛伊德理论 的综合成了反文化的基础之一。”⑦“爱欲一(Eros)这一 概念来自弗洛伊德。他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意识和无 意识。在他看来,无意识是先天形成的,受快乐原则支 配。因而是人精神活动的核心,更能体现人的本质。无 意识中的主要本能是生本能和死本能。在后期的著作 中,弗洛伊德引入了“爱欲”这一概念来分析无意识,但 没有明确将“爱欲”和“性欲”区别。马尔库塞则对二者 作了区分:。性欲仅仅是关于两性关系的欲望,而爱欲 作为生命本能,则蕴含更多的内容,既包括性欲.也包 括食欲、休息、消遣等生物欲望。性欲对个人来说只能 获得局部的、短暂的快乐,而且还常伴之以痛苦和给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