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西部经济差异

合集下载

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及成因

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及成因

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及成因摘要: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在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区域差异和发展不平衡客观存在,其中尤以东西之间的大地带性差异最为突出。

近年来,中国西部不发达省区与东部沿海省市打的经济发展差距相当突出,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对中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联系、社会发展程度差异及其成因,从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等方面,作具体深入的考察研究,以期从几个的角度,揭示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多重因素。

本文研究的重点,一是自然地理条件与东西部发展的关系,二是社会环境与东西部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成因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制约了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政治、社会问题中国的东西部经济差距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伴随着我国前所未有的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东西部经济差距也不断扩大,东西部经济差距加大制约了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

下面就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及成因进行探讨。

一、中国东西部差异比较现状特点东部地区主要由平原及低矮的丘陵组成,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山东、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海南、广东、河北,土地肥沃,温度适宜,雨量充沛,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产量也高,被誉为“鱼米之乡”;西部地区大都是高山高原,崇山峻岭巍然矗立,沙漠戈壁面积大,对外部的联系交往十分艰难,一些地区几乎处于同外界隔绝的状态。

包括甘肃、广西、贵州、内蒙古、宁夏、青海、山西、四川、西藏、新疆、云南、重庆。

直到现在,交通不便,相互阻隔,仍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青藏高原极其严寒,西北地区极其干旱,黄土高原极其贫瘠,云贵高原极其险峻,对经济发展非常不利。

从我国来说,区域差距一直存在着,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前实行“均衡发展战略”时期也不例外。

新中国建立以来,东部沿海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位居最末。

中国东西部的差距问题

中国东西部的差距问题

边贸条件优越
3
6
党和国家的高 度关怀和重视
下页
缩小东西部经济上差距的相关方法
1、加大西部的教育投入 2、国家的政策支持 3、在西部建立一批国家重点扶持的经济重心区, 以此来带动西部发展 4、疏导生产要素西流 5、加快西部乡镇企业及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6、基础建设开路, 资源开发带动
7、东西联姻− 对口支援
返回
东西部差距仍在继续扩大的趋势
东部地区在地理区位上的优势是西部地区无与伦比的

改革开放多 年的发展, 东部地区已经奠定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
西部地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太多
下页
西部的优势条件
已经具有发展工 农业生产的基础
1 4
市场潜力巨大
西部地区幅员 辽阔
2
发展的 基础
5
西部人坚毅的 品质
中国东西部的差距问题
个人信息
东西部差距表现突出的三大方面
一、东西部在经济方面的差距 二、东西部在文化方面的差距 三、东西部在政治方面的差距
下页
东西部差距的文化根源
知识差距、信息差距、教育差距、观念差距和 体制差距,综合起来又集中反映了文化的差距。 (只有当西部的现代技术和现代生产得以发展和运 行, 具备了符合其需要的管理体制与市场以及拥有 与之价值观念相应的意识形态时, 即做到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相协调, 形成整合时, 才能顺 利的实现西部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返回
政策的倾向导致差距的迅速拉大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 地域广大, 各地区之间 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 是客观存在, 古已有之, 不足为怪。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有历史的、 自然的、地理区位的, 也有社会文化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 东西部差距迅速拉 大到令人吃惊的程度,其原因主要是国家宏观 政策导引所致。宏观经济政策给了东部地区全 方位大角度倾斜,使地理位置优越的东部地区 如虎添翼,东西部地区的差距迅速拉大。

中国东西部的经济差异

中国东西部的经济差异

中国东西部的经济差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东亚国家,位于18°N-73°N和54°- 135°E。

中国的陆地面积大概有960万平方公里。

此外,中国有各种各样的民族和文化。

最近中国的经济发展比其他的国家速度快很多,特别是在贸易方面。

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分布是不均衡的。

东部经济相对发达,而西部经济较为落后。

中国东部包括:上海、北京、天津、香港、浙江、湖南、广东、福建、海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等。

西部包括:四川、西安、贵州、重庆、西藏、青海、甘肃、昆明、内蒙古等。

从东部和西部地区来看,中国东部经济发展水平比西部高很多、速度快很多。

这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如地形、气候、自然与人才资源、工业和城市等等各方面。

一、地形与气候方面中国地形十分复杂,有高耸的山脉,起伏的高原、丘陵,扁平但肥沃的平原。

中国的全景表明了中国的地形分布从西向东的四个阶梯。

第一阶梯,山顶“楼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于海平面4000米以上,经常被称为“世界屋脊”,其高出海平面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和喜玛拉雅山的主要高峰。

第二阶梯,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平均海拔在1000米与2000米之间。

第三阶梯,在海拔500 - 1000米之间,从大兴安岭开始,至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与东海岸近似平行地画了一条线。

在东部大陆架从土地延伸到海里的部分是第四阶梯。

这儿的水深是少于200米的。

由此看来,中国的西部有很多高原和山地,面积广大,而东部有很多海和平原面积也同样十分广大。

中国西部的气候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季风气候,所以比较干旱。

在中国有两个著名的沙漠即戈壁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

两个沙漠都在中国西部,这两个沙漠导致中国西部地区的气候非常干旱并且荒漠化严重,因此在中国西部只有很少的地方可以种植作物,除了四川,四川省的农业作物生产很发达,可是别的地方农业作物生产不太多。

中西部与东部收入分配差异的原因与解决的办法

中西部与东部收入分配差异的原因与解决的办法

中西部与东部收入分配差异的原因与解决的办法:原因: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产生和扩大,是旧的制度体系局部沉淀及新的制度体系尚未完善的特殊过程的一个结果。

探讨地区收入差距产生和扩大的原因,必须考虑到制度变迁。

(一)历史原因历史和传统体制所形成的初始条件差异是我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解放前,我国70%以上的工业集中于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区(东北、上海、天津),建国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使得我国的产业分布极为不合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经济的发展差距一直是在业已存在的东、中、西阶梯差距基础上进行的,必然离不开地区经济发展初始条件差异的作用。

(二)资源禀赋差异不同地区之间的基础条件及收入差距通常还会形成很强的“马太效应”,越是发达的地方,其聚集资源的能力越强,发展潜力越大,居民收入也就越高;基础条件差的地方则相反。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处于太平洋西岸的中心位置,有着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出海条件,又处于日本、韩国、港、澳、台等快速发展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辐射圈内,使广大农村经济很容易与城市经济紧密联系起来,顺利被纳入城市经济的辐射范围内,使城乡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东部地区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中西部地区处于内陆较封闭的地带,没有东部地区的地理区位优势,交通不便、城市数量少,城乡之间缺乏应有的经济联系。

总之,东、中、西部地区不同的地理位置、水土资源状况和气候条件,使各地区比较劳动生产率不同,从而形成劳动者不同的收入水平。

(三)经济发展政策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推行了梯度式非均衡的地区发展战略,即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然后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推进。

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国家加大对东部沿海地区人、才、物的投资力度,并给予东部沿海地区一系列优惠政策。

从各地区基本建设投资来看,2004年东部投资达到11786亿元,中西部为10186亿元,大量优惠政策向沿海地区倾斜,使得大量社会资金流向东部地区。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的态势,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意义重大。

本文通过对分析我国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了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情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方面做出很大调整,由平衡发展战略转向不平衡发展战略,开始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国家制定的政策明显向沿海地区倾斜,沿海地区经济迅速腾飞,也拉大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差距。

中西部地区物产资源丰富,同时强而有力的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以重工业为主的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充裕,工业配套设施较为完善,但因缺乏产业技术升级改造,东北地区发展势头有所减弱。

二、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1.地理位置。

自然资源分布差异以及不同级别开发建设程度所引发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分布差异巨大。

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但耕地却是北多南少,东部地区气候条件好,平原广阔,水陆交通发达,沿海区位优势明显。

中西部为中国几大高原向平原过渡地区,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自然条件敏感而脆弱。

在自然地理条件中,交通条件是区位条件中的基础性因素。

从地理区位和交通通讯来说,东部均具备较强的优势。

2.工业技术条件和工业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在我国经济产业链的发展中,工业具有举足轻重作用。

在历史和地理条件的限制下,西部地区发展比较落后,企业规模小,大型工业企业更是屈指可数,因此经济发展其他地区是为落后,而在沿海地区,极早开放口岸,招商引资,科技投入较多,对东部地区产业的形成及其产业结构升级注入新鲜活力,具有良好的工业技术较强的科研开发能力,因此其经济发展良好。

而中西部地区始终以经济效益低、投资回报率低的农业及重工业为主,转型困难,所以还延续着东部沿海地区重工业基地的角色,长此以往对中西部地区的长远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使其与东部地区在经济上的差距扩大化。

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

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

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一、案例背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自然地理的差别,经济发展起点的差别,观念的差别,地方政府行为方式的差异,产业结构的差异,开放政策的区域推进及渐进式市场经济的推进和演变等等因素的作用及影响,使得中国东部和西部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

物流呈现东、西市场交换的不平衡格局;资金流是一江钞票向东流;人才流是孔雀麻雀东南飞;优惠政策是向东倾斜;如此等等。

使得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东部成为繁荣的象征,而西部则是贫困的代名词。

这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及发展过程中造成的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有其合理性,但若任其差距的扩大,则可能造成许多社会经济问题。

这种由市场经济造成的不平衡发展的差距,由市场的力量来缩小差距是不可能的,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因此,中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及时地提出开发西部的政策。

二、案例资料50万人以上(包括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

度、有路面公路密度和内河航运密度之和)。

离主要海港的平均距离是以各省的中心城市(省会及自治区首府)至最近的主要港口之间的最短铁路距离。

资料来源∶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所的《中国工业发展报告》。

以上表中的资料除表下有注明来源的之外,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三、案例目的选编该案例的目的其一是理解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和及时性;其二是能充分利用二手资料(如统计年鉴、报刊资料、网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三是利用统计学中的分组法、指标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知识进行统计分析。

四、案例涉及的知识点统计分组法、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对比分析法五、案例问题1、利用上面的截面数据,计算相应的统计指标来分析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2、为什么说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方针是必要的和及时的;3、搜集相应的资料,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思路;4、搜集相应的资料,对东、西部差距进行动态分析;5、搜集近期(2000年以后)的资料,比较“西部大开发”的效果,并提出今后的思路及措施建议。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以“效率优先”为政策目标,采取东部优先,中西部次之的区域发展政策,这种政策虽然使沿海各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增长并带动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但同时也使地区间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使得我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快,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却相对缓慢。

同时,如果错过调控地区差距的最佳时机,一旦地区差距问题变得十分严重,那么不仅调控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短时间内难以收到好的效果,而且国家为此所付出的代价也会大得多,从长远来看反而得不偿失。

这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

[1]一、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存在的现状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但资源稀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经过20多年的对外开放,中国的整体经济实力有了明显的增强,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并没有缩小,反而仍然在逐步拉大,伴生着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东部地区已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外来资本、民间资本充分,产业结构升级迅速,制造业、服务业和外贸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西部经济增长主要靠基础建设投资拉动,国有资本仍占主要地位,外资、民间资本不足,制造业、服务业发展不快,投资效益不高。

因此,东西部之间的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仍在继续扩大。

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及由此引起的地区经济的非协调发展,已成为社会各方面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2]二、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存在的原因造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既有历史文化的因素,也有资源禀赋的不同,更有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的影响等等。

其中主要成因有:(一)文化意识、思维观念的差异中国受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统治,使得与自然经济相适宜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尤其在相对闭塞的中西部地区,其居民普遍存在着进取不足而守成有余的特征。

(二)区位差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对外开放采取了梯度推进的战略,使东部地区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以东西部和南北方为例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以东西部和南北方为例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以东西部和南北方为例张旭扬摘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㊂1990年以后,东西部的经济差距呈下降趋势,但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且出现了南北区域分化等新问题㊂因此,为了充分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必须合理调整现行区域政策㊂关键词:区域经济;东西差距;南北区域分化一㊁引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变成发展不平衡与不足之间以及人民对更好生活的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㊂文章基于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各省区的GDP数据,分析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对中国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政策措施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㊂二㊁东西差距呈现缩小趋势文章的东部区域包括北京㊁天津㊁河北㊁辽宁㊁上海㊁江苏㊁浙江㊁福建㊁山东㊁广东㊁海南;中部区域包括山西㊁内蒙古㊁吉林㊁黑龙江㊁安徽㊁江西㊁河南㊁湖北㊁湖南;西部区域包括四川㊁重庆㊁贵州㊁云南㊁西藏㊁陕西㊁甘肃㊁青海㊁宁夏㊁新疆㊁广西㊂文章按照中国东部㊁中部㊁西部各省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GDP占全国GDP的比重来测度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㊂(一)1995 2002年东中西部之间经济差距呈现扩大趋势㊂关于东西差距的大小和具体时间有不同的看法㊂(二)三大区域之间经济差距逐步缩小(2003 2018年)区域差距的扩大将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积极性以及东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战略㊂2003 2018年,东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有下降的趋势,但是中间有波动㊂先从2003年的59.57%上升到2006年的59.67%,而后缓慢下降至2011年的56.30%,2013年回升至58.18%,最后回落至2018年的55.35%㊂2003 2018年,中西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呈现缓慢回升的趋势,中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从25.12%上升至26.39%;西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从15.30%上升至18.26%㊂这个时期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形成时期㊂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加强现阶段对西部和西部地区的开放是国家的政策,有效地发挥了西部的资源优势,重工业优势,促进了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快速发展㊂三㊁南北差距呈现扩大趋势(一)南北差距微幅缩小(1995 2013年)1995 2013年,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北方地区的开放程度加深,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㊁振兴东北地区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南北差距保持了稳中微降㊂南方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从1995年的59.41%下降到2013年的57.00%㊂北方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由1995年的40.58%微升至2013年的41.76%㊂(二)南北差距急剧扩大(2014 2018年)2014 2018年,南北方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出现了急剧扩大的趋势㊂2016年南方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首次超过60%,达60.3%;2018年南方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达61.52%㊂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经济体制改革中南北差异是两个地区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盛来运等,2018)㊂四㊁对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思考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尽管中国东西方的差距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发展差距仍然很大,还存在区域差异等新问题㊂尽管北部和南部之间的差距呈扩大趋势,但仍低于东部和西部之间的差距,属于中等范围㊂(一)区域差距具有客观性和长期性区域差距是长期的㊁绝对的,区域之间自然地理㊁经济基础㊁要素禀赋等不同,这必然会各区域之间存在差距㊂区域作为具有较强自组织能力的城市及其影响范围(安虎森,2004),存在资源㊁劳动力㊁资本等要素禀赋的分布不均衡性(魏后凯,2011),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是区域经济差距存在的客观条件㊂研究表明,东部地区通过产业转出也能够促进自身的产业升级,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产业转出地的经济增长(孙慧文,2017),也有效带动了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地区的经济发展㊂(二)区域协调发展是缩小区域差距的重要途径差距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陈栋生,1988),但区域差距过大必然会阻碍整体发展,如果不加以干涉,先发展地区就会通过累积因果过程,自身发展能力加强,后发展地区的发展优势被削弱,形成马太效应(Myrdal,1957)因此,既不能放任区域差距扩大,也不能通过政府的强制性措施来消除区域差距(吴强等,2004),这就需要各地结合历史文化㊁经济基础等条件,调整区域政策,有计划地使区域差距缩小到合理的范围㊂五㊁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政策建议要全面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必须客观认识区域经济差距,及时调整现有区域政策㊂1.加强宏观区域政策的针对性;2.加大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3.建立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4.建立完善的区域发展政策体系㊂参考文献:[1]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4(1).[2]魏后凯,刘楷.我国地区差异变动趋势分析与预测[J].中国工业经济,1994(4).[3]魏后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变动趋势及其预测[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1999(6).作者简介:张旭扬,湘潭大学㊂05。

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

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

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1.“资源的诅咒”效应,即资源丰裕的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慢于资源贫乏的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

原因在于:(1)西部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成果的能力低于东部。

虽然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相对丰富,但是由于交通和技术的限制,开采成本高。

加之西部地区开采方式粗放,资源利用效益低,自然资源优势难以迅速转化成经济优势。

(2)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扭曲的要素和产品价格体系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价格优势相背离,资源利益的大量流失,使西部地区在工业化初期无法依靠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发展起来。

(3)地方与中央在资源价值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4)西部地区“竭泽而渔”式的开采;(5)产业分工及产业布局。

西部过分依赖原材料的初级产品加工业,在东西部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处于低端水平。

2.文化传统与人脉资源从文化传统因素看,东南沿海地区是儒学文化和各具地方特色的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等地域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国际贸易和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居民较早地形成了商品经济观念,西方资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也先于其他地区,因此市场意识、开放意识、经商和办实业的意识较强。

教育事业较为发达,文化素质和人均受教育程度高,当禁锢在他们身上的传统体制和政策被摆脱之后,他们个体的能量得以充分发挥,并又本能地走向国内外商贸市场。

而广泛分布在东南亚、欧美等国华人、华侨(原籍大多在东南沿海)以及由此形成的“人脉”关系,加速了东部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而西部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的存在,导致了人们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观念、意识。

即使在时代背景发生变化以后,惧怕风险、懒惰、等级观念、官本位意识、唯意志论等自然经济观念和传统计划经济思想依然存在,并形成一种群体性的思维和行为定势,制约着西部地区的思想解放,增加了西部制度创新的难度。

3.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分析表明,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投资是推动东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而西部长期依靠国有经济支撑经济发展,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国有经济的弊端是东西部经济差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

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分析

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分析

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分析s曾世华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东部地区一马当先、西部地区积极推进、中部地区加快发展、东北地区重振雄风0的发展格区,但是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还是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区域经济差距明显,区域贫富差距明显,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有必要深入分析造成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从中找到一些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区域经济东中西部不平衡改革开放发展初期,我国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将全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带,除台湾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外。

其中西部1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东部12个,中部9个。

目前,东中西部地区无论是人均GDP、经济增长率、经济结构,还是经济环境都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并不断扩大。

一、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是由诸多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这些诸多因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基础因素、制度因素、文化因素、人口因素、地理因素等。

1.基础因素。

中国东部地区由于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取得了比中西部地区更高的经济增长率,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工业布局主要集中沿海等对外通商较为方便、商品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沿江中部地区,其中苏、沪、浙、粤、鲁、京、津等地是主要产业区,鄂、湘、豫、辽、川、吉等次之,其他内陆省份甚少。

其间东部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0,取得了较中西部地区更高的经济增长率。

在20年的时间里,东部地区经济水平极大提高,实力大为增强,东西部的不平衡性凸现。

2.制度因素。

东中西部地区存在着制度上的非均衡性,尤其是各种正式制度。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¹制度供给时间先后上有所不同。

无论是农村的土地改革还是城市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都是从东部率先实行,而后才在中、西部逐步展开。

º制度供给量不同。

同一时期东部地区制度供给量比较多,中部比较少,西部最少。

比较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

比较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

讨论与分析:比较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1)三大经济地带差异表现(2)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3)三大经济地带各自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4)三大经济地带如何协调发展(1)划分以及差异性的表现:三个经济地带的提法,最早出自1983年国家制定的第七个五年计划。

当时根据全国自然资源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处理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它们相互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

1、东部经济地带自北向南依次包括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12个省(市、区)。

中部包括黑、吉、内蒙古、晋、豫、皖、赣、鄂、湘9省(区)。

西部包括陕、甘、宁、青、新、川、渝、贵、云、藏10个省(市、区)。

从人口和面积看,东部地带地狭人稠,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国的41.8%和16%,而西部地带地广人稀。

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国的23.2%和57%;中部地区介于两者之间。

2、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比较突出地反映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上。

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体现下列图表中:三个经济地带发展差异表: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内生产总值(GDP)固然很重要,事实上人均GDP指标更具可比性。

从表中可以看出,东西部人均GDP的差异要比GDP总值的差距小得多。

另外,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发展速度也是一个重要指标,速度代表了潜力。

一个落后地区,假如有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与发达地区的差异是可以缩小的,反之,则会差距更大。

从课文表1.2可以看出,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还在扩大。

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我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必要性。

(2)造成东、中、西三个地带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有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区位因素等;有社会经济因素,如资源、历史、科技教育、政策、产业结构等。

经济发展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是很大的。

我国东、中、西部国民收入水平比较与分析

我国东、中、西部国民收入水平比较与分析
因此必须积极推进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农业机械化和科学 化,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真正把科教兴农落到实处,积极促进中西部 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大力发展。
4、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加大再分配的作用
市场经济国家通常是运用财政转移支付手段来解决地区收入差距的。地区 间的收入转移可以改变地区间的所得分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收入从 人均收入较高的地区流向收入较低的地区,那么收入的区域间差距将会缩小。为 增强国家财政支付能力,应积极采取措施,适当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实行规范 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适当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中央财政只 有在财政初次分配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才能保证有足够的财力用于对地方的转移 支付,发挥其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才能通过转移支付促进西部地 区的经济发展。
政策因素
中国政府在开放次序方面的安排使得不同地区在改革中所能够获得的收益 存在较大的差异。改革开放伊始,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便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 五个经济特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都是在东部,这些地方在财政政策上无论 对外商还是当地企业都非常照顾,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得以吸引 大量的外国资本,当地经济得到巨大发展。虽然外商投资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唯 一因素,但它毕竟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转轨经济而言是推 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1983--1996年,中国的外商投资有88.3%分布在东部沿 海地区,仅有8.3%分布于中部地区,3.4%分布于西部地区。与外商直接投资的 分布相适应,内地省份在经济发展速度上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更进一步的结 果便是各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拉大。
贸易原因
贸易依存度与出口依存度是反映贸易规模的两个重要指标。从1993—2003 年,东部地区的贸易依存度从0.64上升到0.77,出口依存度从0.29—0.40,中部 地区贸易依存度从0.18下降到0.11,出口依存度从0.10下降到0.06,西部地区贸 易依存度则从0.13到0.11,而出口依存度一直在0.06左右徘徊。由此可以看出, 中国的对外贸易多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则较少。1999年,东南 沿海地区12个省市的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90.60%,其他地区只占不到10%。因 此,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享受对外贸易带来的利益比中西部地区的居民要多。 同时,由于中国地区之间劳动力要素流动不畅,职业转换困难程度不同,劳动 力的流动性在东部地区要强于西部地区。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劳动者收入在地区 之间的差别。

造成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四个主要原因

造成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四个主要原因

造成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四个主要原因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既有历史、社会、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本身方面的原因。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看,导致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历史原因与文化背景东西部地区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差异,是导致经济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西部地区的黄河上中游,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经济社会重心逐渐南移。

但沿海地带经济的发展,内陆相对衰落这种宏观地域结构的变化,则主要还是西方殖民主义者入侵的结果。

2、2、沿海开放的区位优势和先发效应区位条件的不同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直接相关。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处于太平洋西岸的中心位置,沿海各主要城市均与世界经济有广泛联系,整个地区交通便利,气候温和,水源丰富,城市化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备,这对吸引外资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而中西部地区却处于相对封闭或半封闭地带,地形地貌复杂,交通不便,气候条件也差,远离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中心。

因此,虽然拥有较为丰富的资源,但难以引来外资,形不成生产力。

3、3、政策倾斜与投资倾斜为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速度,在效率优先原则的指导下,国家对区域发展采取了“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对东部地区给予了一系列倾斜发展的优惠政策,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就建起了5个经济特区,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和一大批沿江、沿边中心城市。

同时还在财政、税收、金融、贸易、引进外资、人事制度等方面赋予诸多优惠政策,使这些地区在全国逐步削弱计划控制的改革中,先期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客观上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4、深层的产业结构问题产业结构的差异,以及由产业结构差异所导致的效益差异,是造成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另一重要原因。

4、有利于加快西南区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西南区兼有"沿海"、沿江与沿边及距东南亚与南亚诸国位置近便的区位优势,北海、湛江、钦州和防城港口,发展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10年内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1、拉动了沿线各地的经济发展。2、促进了大西南资源优势与南部沿海的区位优势的结合,使西南拥有最便捷的出海通道。A、利于西南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B、利于促进西南与沿海地区经济交往和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带动西南经济发展。4、西南内部有处于沿海开发地带的广西,还有通过长江沿岸经济带与东部沿海地区贯通的成渝地区,因此有实施这一方针的良好地域条件。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4)政策倾斜效应
政策的倾斜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1978年 改革开放后,中国实施了不平衡的地区发展战略,这种战略在政策 上的体现是沿海地区已得到了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的优惠,给沿海 地区带来了明显的先发优势,抑制了内陆地区的发展积极性。自 1980年以来,中国政府先后制定了旨在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政 策、法律和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经济特区和沿海14个港口城市减征、 免征企业所得税和工商统一税的暂行规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法》等。这些带有严重政策倾斜的法律法规形成了建国以来全面完 整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国在经济特区对海外投资者 的政策优惠,包括土地使用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和经营管理方 面的优惠政策。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3)制度因素
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樊纲在《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 学分析》一书中指出:“制度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 是决定经济效率和社会进步的最重要的因素。”邹东涛 更为直接地指出:制度是第一生产力,是推进生产力发 展的根本因素。可见,制度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 重要的作用。 中国自1978年以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由于各 地区体制转轨的程度不同,从而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 不平衡。在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中国不同地区的改革进 程差异很大。
1、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2003年地区生产总值中,最高的广东达13625.9亿元,
最低的西藏只有184.5亿元,广东是西藏的74.7倍。2003 年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最高的内蒙古有 116.8,最低的云南为108.6,相差8.2。2003年地区工业 总产值,前五位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分别 为21513.5亿元、18036.7亿元、15380亿元、12864.2亿 元、10342.8亿元,后五位的西藏、青海、海南、宁夏、 贵州分别只有21.4亿元、247.9亿元、333.5亿元、352.8 亿元、977.6亿元,后五位都在1000亿元以下,前五位都 在10000亿元以上。

中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中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中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却日益加大。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种差距进行分析。

首先,人口分布差异是导致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

东部地区的人口相对集中,特别是沿海地区,人口密度高,人口红利得以充分发挥。

与之相比,西部地区的人口相对稀少,人口红利效应较弱,人力资源优势受限。

这导致东部地区企业更容易获得劳动力资源,并且劳动力供求关系更加平衡,而西部地区则面临劳动力短缺和供求不平衡的问题。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网络的不平衡也是导致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原因之一。

东部地区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和完善的基础设施,这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

与之相对的是,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不便,这增加了西部地区企业投资和运营的成本,限制了其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另外,资源禀赋差异也是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东部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这为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与之相比,西部地区资源相对匮乏,无论是能源资源还是自然资源,都存在一定的缺口。

这使得西部地区企业在资源获取和利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充分发挥潜力。

此外,教育资源和科技创新水平的不均衡也是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

东部地区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发达的科技创新环境,这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与之相对的是,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科技创新水平相对滞后,这限制了西部地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导致中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人口分布差异、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网络的不平衡、资源禀赋差异以及教育资源和科技创新水平的不均衡都对东西部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缩小这种差距,需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网络的改善,提高教育资源和科技创新水平,同时加强东西部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推动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中国西部和东部的区别

中国西部和东部的区别

中国西部和东部的区别
1. 地理和气候条件:中国西部地处青藏高原和沙漠地区,地势高,气候干燥。

而中国东部地势较低,多山丘和平原,气候湿润,四季分明。

2. 经济发展:中国东部地区是国家经济的发展引擎,拥有大部分的经济中心和发达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等。

而中国西部地区相对较为欠发达,发展较为滞后。

3. 人口分布:中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是人口聚集最多的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和大城市。

而中国西部地区人口相对较少,人口密度较低。

4. 文化差异:中国东部地区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比较大,更加国际化和现代化。

而中国西部地区更接近传统和民族文化,保留了更多的传统风情。

5. 城乡差距:中国东部地区城市化程度较高,城市发达,基础设施完善。

而中国西部地区有较多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6. 发展机会: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西部大开发政策,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努力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并带来了一些新的发展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一些典型的区别,实际情况可能会因地区而有所不同。

怎样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怎样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怎样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摘要:文章比较了我国在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分析了东西部地区差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实施产业倾斜和区域倾斜相结合的双重倾斜政策;按“因素法”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利用各种税收优惠吸引投资;拓宽融资渠道;筹措西部建设资金;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建设等缩小东西部差距的经济发展对策。

关键词:缩小地区差距;经济发展;对策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差跑比较一、经济增长水平的比较。

经济增长水平差异的典型表现是西部地区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份额下降,年均增长率持续落后于东部地区。

我国西部占国土面积71.4%,地跨10多个省、市、自治区,但对GDP的贡献却仅占17.5%。

1998年,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仅占全国的14%,不足东部地区的1/4。

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有关调查资料显示,2001年8月份,全国GDP 增长率超过10.0%的7个省市均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有半数的省份低于9.0%的增长速度。

1978—1989年、1990—1995年、1996—1998年三个阶段东西部GDP之比分别为1:0.30、1:0.26、1:0.24。

由此可见,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不平衡的状况比较明显,而且差距有不断扩大之势。

二、人均、地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

从人均GDP来看,1994年东部地区为5438元,西部地区为2392元,差距近1.3倍;1998年,西部地区人均GDP 为4159元,比东部低7374元,差距扩大到1.77倍。

从地均GDP来看,1994年东部地区为204.9万元/平方公里,而西部地区仅为12万元/平方公里,相差17倍。

三、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比较。

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的比重是西高东低,二三产业是东高西低,地区产业结构很不平衡。

根据各省市产业结构综合分析,东部地区如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第一产业的含量均未超过5%,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突出,而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均在4成以上。

中国东中西区域经济差异原因浅析

中国东中西区域经济差异原因浅析

中国东中西经济差距的原因浅析【内容摘要】近年来,中国西部不发达省区与东部沿海省市的经济发展差距相当突出,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似乎在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现代社会中,贫富差距的问题不可避免,区域的经济差异也颇有渊源,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的各个角度来对中国东中西经济差距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距原因自然地理历史发展【正文】当工业化的时代正在逐渐的被信息化与电子化取代,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正推动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这股不可阻挡的浪潮,为全世界人民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

这双面的影响对于中国来说,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东中西部三地区的经济在近现代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是地区之间在GDP增长率、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

分析并找出这些差距存在的原因, 有利于进一步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对我国各地区的协调发展与进步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下面笔者将概括总结关于中国东中西区域差距这个问题的前人观点,而后将详细叙述笔者从历史发展的各个角度来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原因进行的简单分析。

一.前人观点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差距的研究主要有对区域经济差距的现状考察和差异产生的原因分析,也有通过分析区域经济差异的过去表现来预测未来差异的走向的。

由于研究对象不同、分析的期间不同、选择的指标不同和研究的方法不同,现有的研究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研究结论。

对于,中国东中西部三地区的差异现状,一般的比较差距的现实数据都来自各地区总GDP、人均GDP、人均国民收入、人均受教育水平、城市化水平、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

大多数的研究结果将中国的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归结为地理位置、矿物资源、对外开放度和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不平衡”经济政策的等原因。

下面从经济差距现状和经济差异原因两方面介绍一下前人的观点,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差异原因部分笔者选取了一些观点进行整合,力求涵盖的内容较丰富较全面。

3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部差异(讲义)

3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部差异(讲义)

3异(讲义)1. 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和划分依据;2.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3. 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二】重难点提示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

【一】东、中、西部发展差异2. 产业结构差异4. 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1〕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从沿海到沿长江、陇海—兰新线,再到沿边境的全方位开放战略,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东、中、西部地带出现了明显的对外开放差异。

〔2〕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原因是:①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②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

【二】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我国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程度等许多方面,这些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随堂练习】1. 以下城市由西向东,分别位于西、中、东三个经济地带的是〔〕A. 乌鲁木齐、西安、郑州B. 成都、武汉、南昌C. 沈阳、太原、西安D. 昆明、长沙、福州答案:D思路分析:A项中的乌鲁木齐、西安都位于西部经济地带,郑州位于中部经济地带;B项中的武汉、南昌均位于中部经济地带;C项三个城市分别位于东、中、西部经济地带。

2. 以下能够实现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做法是〔〕A. 把部分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向中西部转移B. 将高能耗企业向东部转移C. 在中西部的农牧业地区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D. 将高科技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答案:C思路分析:中西部地区生态坏境较为脆弱,故不能将严重污染的企业向中西部转移;东部地区能源资源短缺,不宜发展高能耗企业;但东部地区经济、科技均较为发达,适宜发展高科技产业;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农牧业发达,适宜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